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P

O

A

a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一、 考点回顾

1.平面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3)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4)证共面问题一般用落入法或重合法。 (5)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 2. 空间直线.

(1)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

(2)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5)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

在同一平面内. (l 1或l 2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l 1与l 2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

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 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

[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

(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

(6)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d n m l +++

=(θ为锐角取加,θ为钝角取减,

综上,都取加则必有??

? ?

?∈2

,0πθ)

(7)最小角定理:21cos cos cos θθθ=

P

α

β

θ

M A

B O

θ1θ2

(1θ为最小角,如图) 5. 锥、棱柱.

(1)棱柱性质

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 (2)棱锥性质: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球:

a.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②球的体积公式:33

4

R V π=.

b.纬度、经度:

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

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

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

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形体积:Sh V 3

1

=(S 为底面积,h 为高)

(1)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

6

=

,243a S =底,243a S =侧, 得

R a R a a a ??+?=?2224331433643a a a R 4

6

342334/4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

1

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

O r

O

R

6. 空间向量.

(1)a.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z y x ++=(这里隐含x+y+z≠1).

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其 中Q 是△BCD 的重心,则向量)(3

1

c b a AQ ++=用MQ AM AQ +=即证.

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 则四点P 、A 、B 、C 是共面?1x y z ++=

(3)a.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 =(a 1,a 2,a 3),),,(321b b b b =,则

),,(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b a ++=?,

a ∥)(,,332211R

b a b a b a b ∈===?λλλλ3

3

2211b a b a b a =

=? 。 0332211=++?⊥b a b a b a 。

2

22321a a a ++==(用到常用的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

a a =??=)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23

222123

22

21

3

32211|

|||,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

(a =123(,,)a a a ,b =123(,,)b b b )。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

b.法向量:若向量a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a ,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c.用向量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

O

A

B

C

D

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n n AB .

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

CD n d n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

③.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

||

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④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

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⑤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n 反方,则为其夹角).

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或cos ||||

m n

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7.知识网络

二、方法总结

1.位置关系:

(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o;○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

(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

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直线和平面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o;○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2.求距离: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d=(其中A、B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法向求法:利用公式

|n

|

量)

(2)点到平面的距离

d=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等体积法。○3向量法,利用公式

|

|n

(其中A 为已知点,B 为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n 这个平面的法向量)

3.求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1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2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2

,0(π

,向量所

成的角范围是],0[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那么所要求的角为

απ

-2

或2

π

α-

(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来证明我们找出来的这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就通过解三角形来求。○2通过射影面积来求原

射影S cos S =

α(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

一个三角形,然后找这个三角形在另外一个平面的射影,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射影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即为cos α,注意到我们要求的角为α或π-α);○3向量法,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α,那么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或π-α。

我们现在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的时候,注意到向量知识的应用,如果可以比较容易建立坐标系,找出各点的坐标,那么剩下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建立坐标系不好做的话,有时求距离、角的时候也可以用向量,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时候,就用传统的方法了!

4.解题注意点

(1)我们现在提倡用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但是当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时候,传统的解法我们也要能够运用自如。

(2)我们如果是通过解三角形去求角、距离的时候,做到“一找二证三求”,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出现这样一句话,“∠α是我们所要求的角”、“线段AB 的长度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距离”等等。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3)用向量来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时,若求出cos α=x ,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arccos|x| (4)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时候,法向量与直线方向量所成的角或者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量所成角的补交与我们所要求的角互余,所以要απ

-2

或2

π

α-

,若求出的角为锐角,就用

απ

-2

,若求出的钝角,

就用2

π

α-

(5)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时,若用第○2、○3种方法,先要去判断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然后再根据我们所作出的判断去取舍。

(二)高考预测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分析,立体几何题型一般是一个解答题,1至3个填空或选择题.解答题一般与棱柱和棱锥相关,主要考查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其重点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其解题方法一般都有二种以上,并且一般都能用空间向量来求解. 高考试题中,立体几何侧重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 . 近几年凡涉及空间向量应用于立体几何的高考试题,都着重考查应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证明异面直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等基本问题。

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从命题形式来看,涉及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形式最为多变 . 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型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并且这种命题形式正在不断完善和翻新;解答题则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考题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第一小问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后面几问考查空间角、空间距离、面积、体积等度量关系,其解题思路也都是“作——证——求”,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

2.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①考查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②计算角的问题,试题中常见的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通常要把它们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求距离,试题中常见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要特别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④简单的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问题,解此类问题除特殊几何体的现成的公式外,还可将侧面展开,转化为求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⑤体积问题,要注意解题技巧,如等积变换、割补思想的应用。

3.从方法上来看,着重考查公理化方法,如解答题注重理论推导和计算相集合;考查转化的思想方法,如经常要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考查模型化方法和整体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有时把形体纳入不同的几何背景之中,从而宏观上把握形体,巧妙地把问题解决;考查割补法、等积变换法,以及变化运动的思想方法,极限方法等。

4.从能力上来看,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即空间形体的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要求是“四会”:①会画图——根据题设条件画出适合题意的图形或画出自己想作的辅助线(面),作出的图形要直观、虚实分明;②会识图——根据题目给出的图形,想象出立体的形状和有关线面的位置关系;③会析图——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解、组合;④会用图——对图形或其某部分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展开或实行割补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 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例题1.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外任一点,满足条件122

555

OP OA OB OC =

++, 试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

分析:要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 AB y AC =+或

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x AB y AC =++。 解:由题意:522OP OA OB OC =++,

∴()2()2()OP OA OB OP OC OP -=-+-, ∴22AP PB PC =+,即22PA PB PC =--, 所以,点P 与,,A B C 共面.

点评: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充要条件形式,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

例题2. 如图,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

且13

BM BD =,1

3AN AE =.求证://MN 平面CDE .

分析:要证明//MN 平面CDE ,只要证明向量NM 可以用平面CDE 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DE 和DC 线

性表示.

证明:如图,因为M 在BD 上,且1

3

BM BD =

,所以111333

MB DB DA AB ==+.同理11

33AN AD DE =+,

CD BA AB ==-,所以MN MB BA AN =++

1111()()3333

DA AB BA AD DE =++++2133BA DE =+21

33CD DE =+.又CD 与DE 不共线,根据

共面向量定理,可知MN ,CD ,DE 共面.由于MN 不在平面CDE 内,所以//MN 平面CDE .

点评: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

例题3.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I )求证:AC ⊥BC 1;(II )求证:AC 1//平面CDB 1; 分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解法一:(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AC ⊥BC 1;

(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DE ?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

解法二:∵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 1C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

A

B

C A

B

C

E x

y

z

转化

转化

4),D (

2

3

,2,0)

(1)∵AC =(-3,0,0),1BC =(0,-4,0),∴AC ?1BC =0,∴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战为E ,则E (0,2,2).∵DE =(-23,0,2),1AC =(-3,0,4),∴12

1

AC DE =,∴DE ∥AC 1.

点评:平行问题的转化: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主要依据是有关定义及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例题

4.(北京市东城区

2007

年综合练习)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 N BC M BD O D C B A ABCD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为中,,,11111-的中点,P 为BB 1的中点.

(I )求证:C B BD 11⊥; (II )求证MNP BD 平面⊥1;

(III )求异面直线M C O B 11

与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解法一:(I )连结BC 1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BC 1是BD 1在

平面BCC 1B 1内的射影

11BC C B ⊥且,

所以C B BD 11⊥

(II)又M PM MN = ,

.1MNP BD 平面⊥∴

(III )延长OQ Q B BM BQ Q CB ,,,1连结使到=

.

//.,//111111M C Q B B C QM B C QM ∴=且则

.111所成的角与是异面直线M C O B Q OB ∠∴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为2,

15

155

32)6()5()3(cos .6,,5,32

2212121122111=??-+=

=+==+==Q OB Q O OO OQ O ABCD BQ B B Q B O B 可求得的中点为设底面则

即异面直线M C O B 11与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 15

15. 解法二:(I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2,2,0),C (0,2,0) B 1(2,2,2),D 1(0,0,2).

),

2,0,2(),2,2,2(11--=--=D B BD

………………3分

B BD B BD 1111.0404⊥=-+=?

C B B

D 11⊥∴

(II ))0,1,2(),1,2,2(),0,2,1(N P M ,

,0022,0202),

0,1,1(),1,0,1(11=++-=?=++-=?-==BD BD

,

.,11M PM MN MP BD MN BD =⊥⊥∴ 又

MNP BD 平面⊥∴1.

(III )θ所成的角为与设异面直线M C O B C O 111),2,2,0(),1,1,1(,

).2,0,1(),1,1,1(11-=---=C B 则

.1)2()1(0)1(1111=-?-+?-+?-=?C B

.5155

31|

|||cos 1111=?=

?=

∴M C O B θ

即异面直线M C O B 11与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so

.5

15

点评: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这些从本题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考点三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

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作、证、算”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二面角0°≤θ≤180°,其方法是: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 另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

例题5. (河南省开封市200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1,AD=DC=3. (1)求直线A 1C 与D 1C 1所成角的正切值; (2)在线段A 1C 上有一点Q ,且C 1Q =3

1

C 1A 1,求平面QDC 与平面A 1D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向量法办

解法一:(I ),//11CD D C

CD A 1∠∴为异面直线A 1C 与D 1C 1所成的角

连A 1D ,在Rt △A 1DC 中,CD =3,A 1D =2,

.3

3

2tan 1=

∠∴CD A (II )过Q 作EF (在平面A 1C 1内)使EF//A 1B 1,

CD EF //∴

连B 1C 、CF 、DF ,(面EFCD 即平面QDC ;面A 1B 1CD 即平面A 1DC )

,

,,111CF DC C B DC B BCC DC ⊥⊥∴⊥面 CF B 1∠∴即为二面角A 1—DC —Q 的平面角.

QF C A C Q C 1111,3

1

?= ~21,11111==∴?QA Q C E A F C QE A .

2211111221111132323

,.2,,333

3

,cos ,

2C F B F B C CF CC C F CB CF B F B CF B CF CB CF ∴=

===+=+-?∠==?又在中

301=∠∴CF B ,即所求二面角大小为30°

解法二:(I )同解法一(I )

(II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平面设平面则QCD CD A Q A C Q C C A C D ,),1,3

3

2,33(,31).1,3,0(),1,0,3(),0,3,0(),0,0,0(111111∴=

.3

3,1.033

,00,0).

3,0,1(.3,103,00,0),,(),,,(22222221111111

1122221111-

=∴=?????=+=??????=?=?-=∴-=∴=???=+=??????=?=?==z x z x y DQ n DC n n z x z x y DA n DC n z y x n z y x n 令由令由

)3

3

,0,1(2-

=∴n .

6

,,23

3

2211|

|||,cos 21212121π

>=

∴<=?

+=

?>=

<∴n n n n n n n n

即平面QDC 与平面A 1DC 所成锐二面角为

6

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

例题6.(福建省福州三中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是2,D 是

棱AC 的中点,E 是棱1CC 的中点,AE 交1A D 于点.H

(1)求证:1AE A BD ⊥平面;

(2)求二面角1D BA A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3)求点1B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

分析: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题实质上求解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要将这些量处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解答:(1)证明:建立如图所示,

)0,2,1( )0,1,2(1-=--=D A AE )3,0,0(-=BD

∵0221+-=?D A AE

0)3(000=-++=?BD AE

E H

D

B

C

A

C 1

A 1

B 1

∴BD AE D A AE ⊥⊥,1

即AE ⊥A 1D , AE ⊥BD ∴AE ⊥面A

1BD (2)设面DA 1B 的法向量为),,(1111z y x n =

由???=++-=-?=?=?0

20

)3(0 0111111y x z BD n D A n ∴取1

(2,1,0)n =

设面AA 1B 的法向量为 0,0),,(12122222=?=?=A A n B A n z y x n ,则由

)3,0,3( 0203222

222=∴???==++-?n y z y x 取

5

15

12

56,21=

?>=

5

15 (3))0,2,0(1=B B ,平面A 1BD 的法向量取)0,1,2(1=n 则B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d=5

5

25

2||

||

111=

=

?n n B B 点评: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推理、证明、角度和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本题实质上求解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尽量要将这些量处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好写出来. 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

例题7.(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如图,在各棱长均为2的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A 1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O 恰为线段AC 的中点. (I )求侧棱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II )已知点D 为点B 关于点O 的对称点,在直线AA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DP ∥平面AB 1C ?若存在,请

确定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

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解:由已知

可得AO =1,OA 1=OB =3,BO ⊥AC . 故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

A (0,-1,0),

B (3,0,0),A 1(0,0,3),

C (0,1,0),1AA =(0,1,

3). 由1AA =1BB ,可得B 1(

3,1,3). 1AB ∴=(3,2,3)

,AC =(0,2,0). 设平面AB 1C 的法向量为n =(x ,y ,1).

则?????==?=++=?0

20

3231y y x AB 解得n =(-1,0,1).

由.4

6

2

23|

|||,cos 111=

=

?>=

而侧棱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即是向量1AA 与平面AB 1C 的法向量所成锐角的余角,

∴侧棱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4

6

(II )由已知得D (-3,0,0)

假设存在点P 符合题意,则点P 的坐标可设为P (0,y ,z ).

),,3(z y =∴.

∵DP ∥平面AB 1C ,n =(-1,0,1)为平面AB 1C 的法向量,

,

.

0,331,),3,1,0(),3,1,0(,.

3,0031111C AB DP y y AA AP AA y AP AA P z z 平面又得由上在直线点又得由?=∴???==+=∴=+===++-=?∴λλ

λ

故存在点P ,使DP ∥平面AB 1C ,其坐标为(0,0,3),即恰好为A 1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题8. (2007安徽·文)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ABC ⊥底面,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

AC BC a ==,π02VDC θθ?

?=<< ??

?

∠.

(I )求证:平面VAB ⊥平面VCD ;

(II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

π6

. 解法1:(Ⅰ)AC BC a ==∵,ACB ∴△是等腰三角形,又D 是AB 的中点, CD AB ⊥∴,又VC ⊥底面ABC .VC AB ⊥∴.于是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 过点C 在平面VCD 内作CH VD ⊥于H ,则由(Ⅰ)知CD ⊥平面VAB . 连接BH ,于是CBH ∠就是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

依题意π

6

CBH ∠=

,所以 在CHD Rt △

中,sin CH θ=

; 在BHC Rt △中,πsin

62

a CH a ==,

sin 2

θ=

∴. π02θ<<

∵,π4

θ=∴. 故当π4θ=

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

. 解法2:(Ⅰ)以CA CB CV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0tan 222a a C A a B a D V θ???? ? ? ?????

,,,,,,,,,,,,,,,

于是,tan 222a a

VD θ??=-

? ???,,,022a a CD ??

= ???,,,(0)AB a a =-,,. 从而22

11(0)00022

22

a a

AB

CD a a a a ??=-=-++= ???

,,,,··,即AB CD ⊥.

同理22

11(0)tan 0022222a a

AB

VD a a a a a θ??=--=-++= ? ???

,,,,··,

即AB VD ⊥.又CD VD D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

∴平面VAB ⊥平面VCD .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

则由00AB VD ==,··n

n .

得0tan 022ax ay a a x y θ-+=???+-

=??,.

可取(11

)θ=n ,又(00)BC a =-,,,

于是πsin

6BC BC a θ===

n n ···

即sin θ=π02θ<<∵,π

4

θ∴=. 故交π4θ=

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

. 解法3:(Ⅰ)以点D 为原点,以DC D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222(000)000000222D A a B a C a ?

?????-

- ? ? ? ? ? ???????,,,,,,,,,,,,22

0tan 22V a a θ??- ? ???

,,,于是220tan 22DV a a θ??=- ? ???,,,2

002DC a ??=- ? ???,,,(020)AB a =,,. 从而(020)AB

DC a =,,·2000a ?

?-= ? ???,,·,即AB DC ⊥.

同理22(020)0tan 022AB

DV a a a θ?

?=-= ? ??

?

,,,,·,即AB DV ⊥.

又DC

DV D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

∴平面VAB ⊥平面VCD .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

则由00AB DV ==,··n n ,得2022

tan 022ay ax az θ?=?

?-+=??,. 可取(tan 01)n θ=,,,又22

022BC a a ??=-- ? ???

,,, 于是22

tan π22sin sin 621tan a BC BC a θθθ

=

==+n n ···, 即πππ

sin 0224θθθ=<<,,∵∴=.

故交π

4

θ=时,

即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角为π

6

考点五 折叠、展开问题

例题9.(2006年辽宁高考)已知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如图

所示,记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0)θθπ<<

(I) 证明//BF 平面ADE ;

(II)若ACD 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 在平面

BCDE 内的射影G 是否在直线EF 上,证明你的

结论,并求角θ的余弦值

分析: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借助模型图形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

A

D

B

C

V

x

y

解析: (I)证明:E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得边AB 、CD 的中点,

∴EB//FD,且EB=FD,

∴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

∴BF//ED.

,EF AED BF AED ??平面而平面,∴//BF 平面ADE

(II)如右图,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点A 作AG 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

?ACD 为正三角形,∴AC=AD.

∴CG=GD.

G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

过G 作GH 垂直于ED 于H,连结AH,则AH DE ⊥,所以AHD ∠为二面角A-DE-C 的平面角 即

G AH θ∠=.

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 中,EF=2AE=2a,即?AEF 为直角三角形,AG EF AE AF ?=?.

AG ∴=

在Rt ?ADE 中,AH DE AE AD ?=?AH ∴=.

GH ∴=

1

cos 4

GH AH θ=

= 点评: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这类折叠问题中,一般来说,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

考点六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

例题10.设棱锥M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 =MD ,MA ⊥AB ,如果ΔAMD 的面积为1,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

分析: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内切圆半径. 解:∵AB ⊥AD ,AB ⊥MA ,

∴AB ⊥平面MAD , 由此,面MAD ⊥面AC.

记E 是AD 的中点,从而ME ⊥AD. ∴ME ⊥平面AC ,ME ⊥EF.

设球O 是与平面MAD 、平面AC 、平面MBC 都相切的球.

不妨设O ∈平面MEF ,于是O 是ΔMEF 的内心.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r =MF

EM EF S MEF

++△2

设AD =EF =a,∵S ΔAMD =1.

∴ME =

a 2.MF =22)2(a

a +, r =

22)2(22

a

a a a +++

2

222

+=2-1。

当且仅当a =

a

2

,即a =2时,等号成立. ∴当AD =ME =2时,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2-1.

点评: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注意多边形内切圆半径与面积和周长间的关系;多面体内切球半径与体积和表面积间的关系。

四、 方法总结与2008年高考预测

(一)方法总结

1.位置关系:

(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o;○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 (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

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直线和平面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o;○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2.求距离: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求法:利用公式d =

(其中A 、B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n 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法向

量)

(2)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等体积法。○3向量法,利用公式d =(其中A 为已知点,B 为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这个平面的法向量)

3.求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1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2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2

,0(π

,向量所

成的角范围是],0[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那么所要求的角为

απ

-2

或2

π

α-

(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来证明我们找出来的这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就通过解三角形来求。○2通过射影面积来求原

射影S cos S =

α

(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

一个三角形,然后找这个三角形在另外一个平面的射影,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射影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即为cos α,注意到我们要求的角为α或π-α);○3向量法,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α,那么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或π-α。

我们现在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的时候,注意到向量知识的应用,如果可以比较容易建立坐标系,找出各点的坐标,那么剩下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建立坐标系不好做的话,有时求距离、角的时候也可以用向量,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时候,就用传统的方法了!

4.解题注意点

(1)我们现在提倡用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但是当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时候,传统的解法我们也要能够运用自如。

(2)我们如果是通过解三角形去求角、距离的时候,做到“一找二证三求”,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出现这样一句话,“∠α是我们所要求的角”、“线段AB 的长度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距离”等等。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3)用向量来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时,若求出cos α=x ,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arccos|x| (4)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时候,法向量与直线方向量所成的角或者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量所成角

届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2015届高三数学(文)立体几何训练题 1、如图3,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一点. ⑴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⑵若PA=AB=2,∠ABC=30°,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2、如图,已知P A ?⊙O 所在的平面,AB 是⊙O 的直径,AB =2,C 是⊙O 上一点,且AC =BC =P A ,E 是PC 的中点,F 是PB 的中点. (1)求证:EF 3、如图,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 A 1?底面ABCD ,且41=A A . 梯 形ABCD 的面积为6,且AD 平面DCE A 1与B B 1交于点E . (1)证明:EC D A 111A ABB 4、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AA 1=AB =2a ,D 、E 分别为CC 1、A 1B 的中 点. (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证:AE ⊥BD ; (3)求三棱锥D —A 1BA 的体积 . 5.如图,矩形ABCD 中,3AB =,4=BC .E ,F 分别在线段BC 和AD 上,EF ∥AB , 将矩形ABEF 沿EF 折起.记折起后的矩形为MNEF ,且平面⊥MNEF 平面ECDF . (Ⅰ)求证:NC ∥平面MFD ; P A B C O E F A B C D E A 1 B 1 C 1 D 1 A D F

F E A (Ⅱ)若3EC =,求证:FC ND ⊥; (Ⅲ)求四面体CDFN 体积的最大值. 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090=∠BCA ,AP=AC, 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BC (Ⅰ)求证:D E ⊥平面PAC ; (Ⅱ)若PC ⊥AD ,且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8,求多面体ABCED 的体积。 7、如图:C 、D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两点,==AD AB 232,BC AC =,F 是AB 上一点, 且AB AF 3 1 =,将圆沿直径AB 折起,使点C 在平面ABD 的射影E 在BD 上,已知2=CE . (1)求证:⊥AD 平面BCE ; (2)求证://AD 平面CEF ; (3)求三棱锥CFD A -的体积. 8、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45,90,105,o o o A C ADC ∠=∠=∠=A B BD =,现将四边 形ABC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DC (如图乙),设点E 、F 分别为棱AC 、AD 的中点. (1)求证:DC ⊥平面ABC ;

近五年高考数学(理科)立体几何题目汇总

高考真题集锦(立体几何部分) 1.(2016.理1)如图是由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0π B24π C28π D.32π 2. βα,是两个平面,m,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1)如果m ⊥n,m ⊥α,n ∥β,那么βα⊥; (2)如果m ⊥α,n ∥α,那么m ⊥n. (3)如果αβα?m ,∥那么m ∥β。 (4)如果m ∥n,βα∥,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___ 3.(2016年理1)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π328,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18π C.20π D.28π 4.平面α过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顶点A ,α//平面11D CB ,?α平面ABCD =m , ?α平面11A ABB =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3 B.22 C.33 D.3 1 5.(2016年理1)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 ,∠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 .(12分)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6. (2015年理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取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16+20π,则r=( ) A.1 B.2 C.7 D.8 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亮点,BE ⊥平面ABCD,DF ⊥平面ABCD,BE=2DF,AE ⊥EC. (1)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 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取部分体积和剩余 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9.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B = 16,BC = 10,AA1 = 8,点E ,F 分别在1111C D B A , 上,411==F D E A ,过点E,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5,AC=6,点E,F 分别在AD,CD 上,AE=CF=45 ,EF 交BD 于点H.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0 (1)证明:D ’H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 ’A-C 的正弦值

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 【基础知识点】 一、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定义判定定理性质性质定理 图形 条件a∥α 结论a∥αb∥αa∩α=a∥b 2.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性质 定义定理 图形 条件α∥β,a?β 结论α∥βα∥βa∥b a∥α 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二、垂直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 面垂直 推论 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 两条直线平行 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性质 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 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 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 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 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 面 类型一、平行与垂直 例1、如图,已知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 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 且△PMB 为正三角形。(Ⅰ)求证:DM ∥平面APC ; (Ⅱ)求证:平面ABC ⊥平面APC ; (Ⅲ)若BC 4=,20AB =,求三棱锥D BCM -的体积。 M D A P B C

最新-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

A B C D E F 2008-2018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 (2008年第16题) 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 ??? E ,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且AD ?平面ACD ,EF ?平面ACD ?直线EF ∥平面ACD (2)? ?????CB =CD F 是BD 的中点 ? CF ⊥BD ? ?? AD ⊥BD EF ∥AD ? EF ⊥BD ?直线BD ⊥平面EFC 又BD ?平面BCD , 所以平面EFC ⊥平面BCD

B C? (2009年第16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点D在B1C1上,A1D⊥B1C . 求证:(1)EF∥平面ABC (2)平面A1FD⊥平面BB1C1C 证明:(1)由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知EF∥BC, 因为EF?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知CC1⊥平面A1B1C1, 又A1D?平面A1B1C1,故CC1⊥A1D, 又因为A1D⊥B1C,CC1∩B1C=C,CC1、B1C?平面BB1C1C 故A1D⊥平面BB1C1C,又A1D?平面A1FD, 故平面A1FD⊥平面BB1C1C

P A B C D D P A B C F E (2010年第16题)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PD =DC =BC =1,AB =2,AB ∥DC , ∠BCD =90°. (1)求证:PC ⊥BC ;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证明:(1)因为PD ⊥平面ABCD , BC ?平面ABCD ,所以PD ⊥BC . 由∠BCD =90°,得CD ⊥BC , 又PD ∩DC =D ,PD 、DC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 因为PC ?平面PCD ,故PC ⊥BC . 解:(2)(方法一)分别取AB 、PC 的中点E 、F ,连DE 、DF ,则: 易证DE ∥CB ,DE ∥平面PBC ,点D 、E 到平面PBC 的距离相等. 又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E 到平面PBC 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 ⊥平面PCD ,所以平面PBC ⊥平面PCD 于PC , 因为PD =DC ,PF =FC ,所以DF ⊥PC ,所以DF ⊥平面PBC 于F . 易知DF = 2 2 ,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等体积法:连接AC .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h . 因为AB ∥DC ,∠BCD =90°,所以∠ABC =90°. 从而AB =2,BC =1,得△ABC 的面积S △ABC =1. 由PD ⊥平面ABCD 及PD =1,得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D = 1 3 . 因为PD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所以PD ⊥DC . 又PD =DC =1,所以PC =PD 2+DC 2=2. 由PC ⊥BC ,BC =1,得△PBC 的面积S △PBC = 2 2 . 由V A ——PBC =V P ——ABC ,13S △PBC ×h =V = 1 3 ,得h =2, 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题专题练习——立体几何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题专题练习——立体几何(一) 1.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 2PD AB ==,点,,E F G 分别为,,PC PD BC 的中点. (1)求证:EF PA ⊥; (2)求二面角D FG E --的余弦值. 2.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角三棱柱ADE BCF -和一个正四棱锥P ABCD -组合而成,AF AD ⊥,2AE AD ==. (1)证明:平面⊥PAD 平面ABFE ; (2)求正四棱锥P ABCD -的高h ,使得二面角C AF P --的余弦值是 22 .

3.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是 面积为ADC ∠为锐角,M为PB的中点. (Ⅰ)求证:PD∥面ACM. (Ⅱ)求证:PA⊥CD. (Ⅲ)求三棱锥P ABCD -的体积. 4.如图,四棱锥S ABCD -满足SA⊥面ABCD,90 DAB ABC ∠=∠=?.SA AB BC a ===,2 AD a =. (Ⅰ)求证:面SAB⊥面SAD. (Ⅱ)求证:CD⊥面SAC. S B A D M C B A P D

5.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测棱PD ⊥底面ABCD ,PD DC =,点E 是 B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F . (Ⅰ)求证:平面PCD ⊥平面PBC . (Ⅱ)求证:PB ⊥平面EFD . 6.在直棱柱111ABC A B C -中,已知AB AC ⊥,设1AB 中点为D ,1A C 中点为E . (Ⅰ)求证:DE ∥平面11BCC B . (Ⅱ)求证:平面11ABB A ⊥平面11ACC A . E D A B C C 1 B 1 A 1 D A B C E F P

全国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综合题型汇总

新课标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 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若 BD=AC=2,EG=2。求异面直线AC 、BD 所成的角和EG 、BD 所成的角。 证明:在AB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1 //,2 EH BD EH BD = 同理,1 //,2 FG BD FG BD =∴//,EH FG EH 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90° 30 ° 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 (2)平面CDE ⊥平面ABC 。 证明:(1)BC AC CE AB AE BE =??⊥?=? 同理, AD BD DE AB AE BE =? ?⊥?=? 又∵CE DE E ?= ∴AB ⊥平面CDE (2)由(1)有AB ⊥平面CDE 又∵AB ?平面ABC , ∴平面CDE ⊥平面ABC 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 A H G F E D C B A E D B C

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 求证: 1//A C 平面BDE 。 证明: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EO , ∵E 为1AA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 ∴EO 为三角形1A AC 的中位线 ∴1//EO AC 又EO 在平面BDE 内,1A C 在平面BDE 外 ∴1//A C 平面BDE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 4、已知ABC ?中90ACB ∠=o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 证明:90ACB ∠=∵° BC AC ∴⊥ 又SA ⊥面ABC SA BC ∴⊥ BC ∴⊥面SAC BC AD ∴⊥ 又,SC AD SC BC C ⊥?=AD ∴⊥面SBC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 C 1O ∥面11AB D ;(2)1 AC ⊥面11AB D . 证明:(1)连结11A C ,设 11111 A C B D O ?=,连结1AO ∵ 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 11A ACC ∴是平行四边形 ∴A 1C 1∥AC 且 11A C AC = 又1,O O 分别是11,A C AC 的中点,∴O 1C 1∥AO 且11O C AO = 11AOC O ∴是平行四边形 111,C O AO AO ∴?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C 1O ∥面11AB D (2)1CC ⊥Q 面1111A B C D 11!CC B D ∴⊥ 又 1111 A C B D ⊥∵, 1111B D A C C ∴⊥面 1 11AC B D ⊥即 同理可证 11 A C AD ⊥, 又 1111 D B AD D ?= ∴1A C ⊥面11AB D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线面垂直的判定 A E D 1 C B 1 D C B A S D C B A D 1O D B A C 1 B 1 A 1 C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文科数学--立体几何

(2019全国1文)16.已知90ACB ∠=?,P 为平面ABC 外一点,2PC =,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 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 答案: 解答: 如图,过P 点做平面ABC 的垂线段,垂足为O ,则PO 的长度即为所求,再做,PE CB PF CA ⊥⊥,由线面的 垂直判定及性质定理可得出,OE CB OF CA ⊥⊥,在Rt PCF ?中,由2,PC PF == ,可得出1CF =,同 理在Rt PCE ?中可得出1CE =,结合90ACB ∠=?,,OE CB OF CA ⊥⊥可得出1OE OF ==,OC = , PO == (2019全国1文)19.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14,2AA AB ==,60BAD ∠=, ,,E M N 分别是11,,BC BB A D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1C DE (2)求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 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连结1111,AC B D 相交于点G ,再过点M 作1//MH C E 交11B C 于点H ,再连结GH ,NG . ,,E M N 分别是 11,,BC BB A D 的中点. 于是可得到1//NG C D ,//GH DE , 于是得到平面//NGHM 平面1C DE , 由 MN ?平面NGHM ,于是得到//MN 平面1C DE

(2) E 为BC 中点,ABCD 为菱形且60BAD ∠= DE BC ∴⊥,又 1111ABCD A B C D -为直四棱柱,1DE CC ∴⊥ 1DE C E ∴⊥,又 12,4AB AA ==, 1DE C E ∴=,设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为h 由11C C DE C DCE V V --=得 1111 143232 h ?=?? 解得h = 所以点C 到平面1C DE (2019全国2文)7. 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得答案. (2019全国2文)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个面,其棱长为 .(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

2018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一卷(文科):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 B .25 C .3 D .2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 3 BP DQ DA ==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 全国1卷理科 理科第7小题同文科第9小题 18.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全国2卷理科: 9.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3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 B . 5 C . 5 D . 2 20.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2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 PA C 全国3卷理科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19.(12分) 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8年江苏理科: 10.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 .

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练习加详细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立体几何 1. (2013汕头二模)设I、m是不同的两条直线, 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若I ,,则I// C .若I m, // ,m ,则1 【答案】D 【解析】T I ,// ,?- I ,- .■ m D .若I , // ,m ,则I m 2. (2013东城二模)给出下列命题: ①如果不同直线m、n都平行于平面,则m、n—定不相交; ②如果不同直线m、n都垂直于平面,则m、n—定平行; ③如果平面、互相平行,若直线m ,直线n ,则m//n ; ④如果平面、互相垂直,且直线m、n也互相垂直,若m 则n 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A . 3 B . 2 C. 1 D. 0 【答案】C 【解析】只有②为真命题. 3. 设I为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I // ,I// ,贝U // B.若1 ,I ,则// C .若1 ,I// ,贝U // D .若,I// ,则I 【解析】B 4. (2013 东莞 -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CD 1, BCD 60,且BD CD ,正方形ADEF和平面ABCD垂直,G, H是DF ,BE的中点. (1)求证:BD 平面CDE ; (2)求证:GH //平面CDE ; (3)求三棱锥D CEF的体积. C 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则下列命 B.若I// , ,则I//

【解析】(1)证明:平面 ADEF 平面ABCD ,交线为AD , ?/ ED AD , ? ED 平面 ABCD , ?- ED BD ? 又 BD CD , ?- BD 平面 CDE . (2) 证明:连接 EA ,则G 是AE 的中点, ??? EAB 中,GH//AB , 又 AB//CD , ? GH // CD , ? GH // 平面 CDE ? (3) 设Rt BCD 中BC 边上的高为h , 是棱PA 上的动点. (1) 若Q 是PA 的中点,求证: PC // 平面BDQ CQ ; (2) PC , PB PD ,求证:BD 解析:证明:(1)连结AC ,交BD 于O ,如图: 若 PB 3, ABC 60°,求四棱锥P ABCD 即:点C 到平面 DEF 的距离为 … V D CEF V C DEF _3 2 _3 3 5.(2013丰台二模)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Q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一) 1.D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0,{n AB n PB ?=?= 即 30 30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PB BC ?=?= 可取m=(0,-1,3-) 27cos ,727 m n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 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2019高考数学试题汇编之立体几何(原卷版)

专题04 立体几何 1.【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2.【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3.【2019年高考浙江卷】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158 B.162 C.182 D.324

4.【2019年高考浙江卷】设三棱锥V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 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为α,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为γ,则 A .β<γ,α<γ B .β<α,β<γ C .β<α,γ<α D .α<β,γ<β 5.【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已知∠ACB=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ACB 两边AC , BC 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 6.【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 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 7.【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 体1111ABCD A B C D 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16cm 4cm AB =BC =AA =,,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 ,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8.【2019年高考北京卷文数】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 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最新高中立体几何题型分类训练(附详细答案)(1)

立体几何题型分类解答 第一节空间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与三视图、直观图 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一、选择题 1.(2009年绵阳月考)下列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 ) 2.(2010年惠州调研)下列几何体(如下列图)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如下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甲、乙、丙对应的标号正确的是( ) ①长方体②圆锥③三棱锥④圆柱 A.④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④ 4.(2009年常德模拟)用单位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则它的体积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 ) A.9与13 B.7与10 C.10与16 D.10与15 5.(2009年山东卷)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2π+2 3 B .4π+2 3 C .2π+233 D .4π+23 3 二、填空题 6.在下列图的几何体中,有________个是柱体. 7.(2009年全国卷)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 =AC =AA 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__. 8.一个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3、6,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9.如右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3,AA 1=4,M 为AA 1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到M 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C 1的交点为N.求: (1)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 (2)PC 和NC 的长. 10.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右图,则这个几何体是哪一种几何体?选择适当的角度,画出它水平放置时的直观图与三视图.并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1.C 2.解析: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而三棱台的三视图各不相同,正确答案为D.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5 立体几何 高考文科数学 (含答案)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一讲 空间几何体 1.棱柱、棱锥 (1)棱柱的性质 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2)正棱锥的性质 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斜高相等;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某侧面的斜高、侧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三视图 (1)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 (2)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视图一样;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 3.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1)解决球的内接长方体、正方体、正四棱柱等问题的关键是把握球的直径即棱柱的体对角线长. (2)柱、锥的内切球找准切点位置,化归为平面几何 问题. 4.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不要求记忆) (1)表面积公式 ①圆柱的表面积 S =2πr (r +l ); ②圆锥的表面积S =πr (r +l ); ③圆台的表面积S =π(r ′2 +r 2 +r ′l +rl ); ④球的表面积S =4πR 2 . (2)体积公式 ①柱体的体积V =Sh ; ②锥体的体积V =1 3 Sh ;

③台体的体积V =1 3(S ′+SS ′+S )h ; ④球的体积V =43 πR 3 . 1. (2013·广东)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 A .4 B.143 C.16 3 D .6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知四棱台的直观图为 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得:V =13(2×2+1×1+2×2×1×1)×2=14 3. 2. (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2008年第16题) 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 ? ??? ?E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且AD ?平面ACD ,EF ?平面ACD ?直线EF ∥平面ACD (2)??????? ?? ?CB =CD F 是BD 的中点 ? CF ⊥BD ? ??? ?AD ⊥BD EF ∥AD ? EF ⊥BD ?直线BD ⊥平面EFC 又BD ?平面BCD , 所以平面EFC ⊥平面BCD (2009年第16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点D 在B 1C 1上, A 1D ⊥ B 1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证明:(1)由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知EF ∥BC , 因为EF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知CC 1⊥平面A 1B 1C 1, 又A 1D ?平面A 1B 1C 1,故CC 1⊥A 1D , 又因为A 1D ⊥B 1C ,CC 1∩B 1C =C , CC 1、B 1C ?平面BB 1C 1C 故A 1D ⊥平面BB 1C 1C ,又A 1D ?平面A 1FD , 故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2010年第16题)

2007年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题

2007年高考“立体几何”题 1.(全国Ⅰ) 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AA AB =,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 15 B . 25 C . 3 5 D . 45 解:如图,连接BC 1,A 1C 1,∠A 1BC 1是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的角,设AB=a ,AA 1=2a ,∴ A 1B=C 1B=5a , A 1C 1=2a ,∠A 1BC 1的余弦值为4 5 ,选D 。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 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 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EDF=90°,已知 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B=2,则该三角形 的斜边EF 上的中线DG=3. ∴ 斜边EF 的长为23。 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 2AB = ,BC = SA SB ==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一: (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 得SO ⊥底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 又45ABC =∠,故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BO ⊥,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BC ⊥. (Ⅱ)由(Ⅰ)知SA BC ⊥,依题设AD BC ∥, 1 A A B 1B 1A 1D 1C C D C 1A C F A D B C A S

高考数学各题型解法:立体几何篇

2019年高考数学各题型解法:立体几何篇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 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⑸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立体几何》专题(文科)

高三文科数学第二轮复习资料 ——《立体几何》专题 一、空间基本元素:直线与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小结.如下图: 二、练习题: 1. 1∥ 2,a ,b 与 1, 2都垂直,则a ,b 的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 2.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P 、Q 分别为AA 1、CC 1上的点,且满足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是 A . V 21 B .V 31 C .V 41 D .V 3 2 3.设α、β、γ为平面, m 、n 、l 为直线,则m 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l m l αβαβ⊥=⊥ B .,,m αγαγβγ=⊥⊥ C .,,m αγβγα⊥⊥⊥ D .,,n n m αβα⊥⊥⊥ 4.如图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 P 、Q 是对角 D 1 B 1

线A C 1上的点,若 a PQ= 2 ,则三棱锥P BDQ -的体积为 A3 B3 C3 D.不确定 5.圆台的轴截面面积是Q,母线与下底面成60°角,则圆台的内切球的表面积是 A 1 2Q B 2 3 Q C 2 π Q D 2 3π Q 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为棱BC、CC1、C1D1、AA1的中点,O为AC与BD的交点(如图),求证: (1)EG∥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3)A1O⊥平面BDF; (4)平面BDF⊥平面AA1C. 7.如图,斜三棱柱ABC—A’B’C’中,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侧棱长为 b,侧棱AA’与底面相邻两边AB、AC都成450角,求 此三棱柱的侧面积和体积. 8.在三棱锥P—ABC中,PC=16cm,AB=18cm,PA=PB=AC=BC=17cm,求三棱锥的体积V P-ABC.

立体几何 高考真题全国卷

(2018 文 I )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⑴证明:平面平面; ⑵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2018 文 I I )如图,在三棱锥中,, ,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ABCM 3AB AC ==90ACM =?∠AC ACM △M D AB DA ⊥ACD ⊥ABC Q AD P BC 2 3 BP DQ DA ==Q ABP -P ABC -AB BC ==4PA PB PC AC ====O AC PO ⊥ABC M BC 2MC MB =C POM A B C P O M

(2018 文 III )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 ⑴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⑵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2017 文 I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PD=AB=DC,90APD ∠=,且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8 3 ,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2017 文 II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 1 ,2 AB BC AD BAD == ∠90.ABC =∠=? (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 (2)若△PCD 的面积为P ABCD -的体积. (2017 文 III )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CD . (1)证明:AC ⊥BD ; (2)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