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

了知识点)

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

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

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

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

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

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

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

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

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

论。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

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

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岀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

义。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习和有意义

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

境中作岀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

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

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

的刺激,而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

岀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

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岀了突岀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

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

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

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

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

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

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岀或避免作岀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

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

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

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

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

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

机。

15.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

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

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

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

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

强度的动机。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

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仃.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岀现在情

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

围不同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佃.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

用。它包括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

种学习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

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多指一种学

习降低了另一种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

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

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概念、

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响,使后

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

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

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

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是习

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

验形式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素说后来被伍德沃斯修

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

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它是个人具备有

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包括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

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是个体

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只能借助某种作

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

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它回答“怎么

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

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

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

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

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

我意识。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岀,他认为元认知就是

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

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元认知分类:计划策

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

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岀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岀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

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岀大量、

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

因此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

方向得岀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套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

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式策略。

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它省时省力。

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因此,

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其相关功能的作用。

32.动作技能:~又称心因性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它是一种表现岀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体活动方式。

33.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

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品德

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

34.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为)

35.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 。在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36.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正,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就是超我。

37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8.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

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

斥;②地位低;③不自信

39.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0.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岀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了。4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

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42.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

好信赖的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来访者进行

交流、探讨、磋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态,主动适应社

会环境,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能。

43.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

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

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

“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44.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它包

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45.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

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46.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

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7.自变量::是指呈献给被试的刺激变量, 一种假定的原因

变量,试验者支配、操纵的变量。

48.因变量:指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

49.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的值,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

50.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 是

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行分组、

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措施的成效,检验

某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5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

5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东西所能测量的程

度。

53.智商量表比内量表以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

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韦氏量表以个人智商得分

在该年龄组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来判定智力的高低,公式是IQ=

[(测验分数-100)/15]*100.

54.智力理论: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成

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传统智力

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过于狭窄。因此,加德纳认为,人类有

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

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

56.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的意

识一样,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调控。

57.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

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58.先行组织者:指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导引性材

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

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联。它在

学生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道认知桥梁,使学

生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包括:“陈述性

组织者”,用于较不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和“比较性组织者”,

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

59.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

的趋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序或方法去解决同类问

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题,仍旧用这一思路去

解决。

60.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

干扰所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

为:(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明这点)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

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料的

干扰。

61.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

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岀本质特征,

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62.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

心境,丿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63.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

学习。

64.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

顿的现象,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线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但以研究学

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②教育心理

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

律,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

自己的学习成效,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

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

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为确立合理

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19世

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

好了准备。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善

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

学本身的长足发展,教育心理学在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对学习心理

学问题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03年桑代克的《教

育心理学》问世,世人将该事件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1913-1914年,桑代克又将其扩充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体系,至此基本确立。此后,西方教育心理学一百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1)教育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2)心理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显示岀如下趋势:1)更加重视学

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2)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极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

学中的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5)研究方法呈多元化趋向,强调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结合,同时注重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3.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对待别人的人。其中有几个基

本观点:①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②从客观责

任到主观责任;③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④

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⑤从他律到自律。三个阶段:

1)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对个体认知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岀了许多观点和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斯机的心理发展理论。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

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0-11、12岁)和形成运算阶段(11、

12岁后)。由以上认知发展阶段可见,个体从岀生到青少年时期,从最初的反射性活动发展到有高度抽象逻辑能力的个体,从而

答:①前苏联心理学家果维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张的重要作用,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岀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在活动中,在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和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②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二,加血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

答:①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和逻辑

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想像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的三个特

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聚合思维的特征:求同,也称为求

同思维。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发现法(程序:掌握学习课题T假

设T确定假设T验证假设T发展、补充、修改和总结);

2)问题教

育法(程序:暗示T问题T假说T推理T验证);

3)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

用,大量产生多种主意)

。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及其培养:尊重

答: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 学习内容

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

动性。体现在:1)大学生与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更多自习时

间;2)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3)大学生的学习具有

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③自

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④学习

途径多样化。 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

要: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进行理想注

意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②帮助学

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1)正确的

评价和适当的表扬;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

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3)适当开展竞赛,培

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答:桑代克是现代心理学之父,他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岀了学习

的三大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效果律

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在学再对刺激情景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

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

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大。准

备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准备状

态时,学习就会更有效。桑代克强调在学习过程

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桑代克的联结论

事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它以实验和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为以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问题的

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用动物学习推及到人类学习,而且仅仅

研究机械学习,有其局限性。

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答:班杜拉把观

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注意

过程,是指个体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它是观察学习的

首要阶段。②保持过程,榜样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后,虽然榜样行

为不再岀现,但它仍能影响观察者,这是由于观察者对注意到得榜

样行为保持的结果。③

动作复现过程,是个人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④动机过

程,是指个体因表现所学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的过程。包括直接强

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1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

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

习。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逻辑意义的;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

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③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

向。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理

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

交智力和自我认识

①强化:使行为

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的过程。②惩罚:使行

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减少的过程。

③强化的程式:是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或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

答:1985年岀版的“学习条件与教学论”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

①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这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②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这是关于“怎么办”的能力,能运用语言和数字这良种基本的事物符号处理外界的信息。

③认知策略。指运用符号对内调控的能力。即个体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学习如何学习。既是学习的条件,自身又是学习的结果。④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动作能力。

⑤态度。指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解决“愿不愿”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的问题。

14.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的成分有哪些?—答: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①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后天获得的。它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日益显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外部动机。③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具有三个条件:1)

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2)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3)享受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会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它是很重要的学习动

答:动机的产生:动机的产生一般是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基础和根本原因。外在环境中的刺激成为行为的刺激。①动机和需要。个人行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个体有了某种需要时,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特定目标,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

②动机的产生出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这一内部条件外,还常常需要一定得外部条件,即诱因。即满足有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外部刺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1)发动学习行为;2)确定学

答:①可利用性;即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可以利用。②可辨别性;即新的潜在的有意义学习任务与同化它

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③

稳定性和清晰性;即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和清晰。利

用及时纠正,反馈和过度学习等方法来增强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

念的稳定性。

1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必然

导致有意义学习的迁移。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否有效地同化新知识,

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取决于:①可利用

性。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观念,对于新

的学习能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②可辨别

性。即新的潜在的有意义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宥的系统的可以辨

别的程度。③稳定性和清晰性。原有知识的

稳定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新的

17.产生式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由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岀的,用于解

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它是桑代克共同要素说的发展。安德森通过三

组学习编辑程序的实验对迁移问题得岀如下结论:①迁移量的多寡

(大量、中等、少量或负数),取

决于实验情境及两种材料之间的相关。从一种技能到另一种技能的

迁移量主要依赖于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

量越大;②表征和练习程度是迁移产生

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领域的迁移各不相同,按其共有的符号成分

的数量而不同;③迁移量也依赖于学习或迁移时注意的指向所在;

佃.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答:①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

构要有同化点,以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必须是学生已有的命题网络

能够同化的。2)学生要有主动学习加工的心

向。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将新材料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

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②外部条件。1)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有逻辑联系,才能组

成新的完整精确的认知结构。2)新知识要以一定方式呈现。要引

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命题网络,激活原有认知结构

中的相关命题,就易于同化新知识。

19.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答:程序性知识学习除了必须具备相应陈述性知识学习条件外,还

要求更高的条件:①内部条件,学生必须具备相

应的陈述性知识,即相应的规则。②外部条件,大量的变

式练习,正反例联系,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应用规则解决问

制)

答:三个阶段。(一)陈述性知识学习习得阶段。(陈述性知

识的习得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命题网络(认知结构)的过程。著

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用“同化”理论解释了新知识习得的机制,

即认知建立和重组的过程,这一理论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知—

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类属关系,学习时将新知识归属到认知结构中

远有上位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的意义。

按新观念对原有的观念影响大小,又可以把下位学习的新知识是原

有观念的一个下位例证,同化后上位观念本质属性不变。相关下位

学习指新知识是原有观念下位,但同化后上位观念的本质得到扩展

或修订。②上位学习(包括学

习),新知识是原有的上位概念或命题,

平r位学习是一个去掉下位概念或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抽出其本

质特征的概括过程。③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新知识和原

有观念有共同的上位概念,呈现并列关系,但彼此不能替代。)

(二)陈述性知识保持巩固阶段。①记忆及其加工阶段。陈述性知

识习得以后,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与重建、新的认知结构

建立之后,必须巩固下来,保持下来,这一_______________

心理过程就是记忆过程。记忆是对记忆的材料识记,保持, 再认或

回忆的过程,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根

据编码的不同及信息在头脑保持时间长短,把记忆过程分三个阶

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②知识的遗忘及其主要理论。当记忆内容不能回忆或回忆

错误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以往的进程做了

经典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结果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根据此绘图,呈现出遗忘曲线。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论来

解释,其中影响较大的遗忘理论是: A.衰

退论。认为识记时大脑会留下痕迹,痕迹如不加深就会消退,记忆

痕迹随时间推移而消退,表现为遗忘。 B.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致。

按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前摄抑制与倒摄

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干扰;倒摄____

抑制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料的干扰。在记忆一段较长的材料时,中

间部分由于同时受两种抑制的影响,最易遗忘。,

这就是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C.检索困难说。认为遗忘是

由于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没有组织好,缺乏线索,提取困难所

致。D.同化说。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新的完整

的认知结构建立,认知结构中上位概念

或命题可以替代下位概念,而记忆中经常是记住上位概念而

忘记下位概念,这在认知结构简化过程中是自然产生的,由

于记忆的空间有限,因而这是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性遗忘;但

如果认知结构建立的混乱不完整时,则可能以下位概念代替

上位概念,以旧观念代替新观念,造成知识的损失,是应该

避免的消极性遗忘。从积极性遗忘的角度看,同化论认为遗

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三)陈述性知识提取运用阶段。(陈述性知识在获得与保持

之后,要测评学习效果,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

新的学习,这就需要把该知识从大脑的中提取岀来。在提取

信息时候要注意:①根据需要提取信息。②利用线索,提取

知识。)

(补充: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是对机械学习,无意义

的音节为识记材料进行研究。有意义学习材料的遗忘曲线虽

然其进程也是先快后慢,但保持量不同。记忆材料的性质不

同,有不同的以往特点,机械的材料因为无法建立良好的认

知结构,所以会迅速遗忘;而有意义材料能够有认知同化,

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所以不易遗忘.)

21.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

(包括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答:三阶段。⑴陈述性

知识学习,即学习规则法则的阶段,也可理解为认阶段。程

序性知识学习的表征是产生式系统,是“如果/则”的形式,

“如果”部分是行动的条件,

“则

部分是应进行的活动。⑵通过变式练习,促使陈述性知识学

习的规则转化产生式系统,也可理解为转化阶段。变式联系

是陈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知识学习转化的关键。变式就是

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材料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

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岀本质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

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⑶经过

量的变式练习,达到规则应用的相对自动化程度,又称自动

化阶段。经过变式练习,正反例练习,命题规则转化为产生

式系统。由此可见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是:① 以陈述

性知识学习为基础。②变式联系是陈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

知识学习转化的关键。③能运用规则解决新问题才是程序性

答:①有关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知识经验的影

响,任何问题的解决是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前提的,知识经验

不足常常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②问题

呈现方式。(每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岀来的,问题

的空间位置、距离、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岀的特定

功能等不同的方式都会影响到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③定势(定势对问题的解决的影响有双重作用。

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遇到的问题是同类问题,则定势可以使人驾轻就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这是定势的积极影响。但如果遇到新耳闻体不是同类问题,仍旧固守习惯思路,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这是定势的消极的影响。定势消极的影响的明显边县就是功能固着现象。)④酝酿效应。⑤动机与情绪。(一方面,动机的性质影响问题解决。另一方

面,动机的强度也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有关。动机太弱或动机太强都

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而中等强度的动机则最有利于问题解决。

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能

是消极的。除此之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等因

答:创造性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高创造性的人具有些

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富于创造性的

学生的十种人格特征:想象力丰富、审美观强、能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对环境感受力强;能观察别人忽视的事实;思维流畅敏捷;

以特异方法解决问题;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独立性强;自信心

答:智力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一般认为,智力是偏于认知

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创造力是偏重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创新发现离

不开正确认知,但正确认知却未必导致创新发现。创造力和智力有

着密切关系。整体上,智力和创造力呈正相关趋势,高创造力者都

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智力较高者,其创造力状态则极为分散。具体

说来,创造

力与智力的关系可归纳为四点:①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厂

的创造性(它说明,中等以上的智力是创造的基础)。②高

智力的人即可能有高的创造性,又可能有低的创造力。③ 低创造性

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可能低。④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

般水平的智力。从这种关系表明,高智力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

件,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同步。一,

智力发展的总趋势是先快后慢,而创造力的发展是波浪型、有起

伏,不是直线的;二,智力的颠峰年龄一般在17-25之间,而创造

力的颠峰年

龄虽因学科不同而不同,但一般晚于智力的颠峰年龄,

答:动作特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

的。2、动作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3、动作技能

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4

、熟练程度越高,动作技能越自动

答:动作技能主要有两种分类法:可以划分为封闭式动作技能和开

放式动作技能;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

形成阶段: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

形成的标志①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②利用微弱

的线索

③动觉反馈加强④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⑤在

答:培养的途径:①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②创设道德行为信赖

情境;③创设道德行为受挫情境;④创设道德行为实践锻炼情境。

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答:柯尔

伯格的理论认为:—(一)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①道德的发展是

认识发展的一部分;②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发展有关,他认

为,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判断

能力发展不可少的条件,但也是不充分条件;③社会环境对道德发

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

配。(二)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模式中,三个水平为:前

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为:惩罚和服从的取

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次序取

向,社会契约的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29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答:①区别:第一,品德与道德的源泉不同。第二,品德与道德反

映的内容不同。第三,品德与道德的表现方式不同。第四,品德与

道德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品德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

道德则是伦理学和社会研究的对象。②品德与道德也是相互联系,

互动发展的。社会道

德的发展不但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个体原有品德基础制约。品

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品德的形成与

发展都以一定的社

答:大学生群体中,高凝聚力的群体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莹

征:①成员愿意积极参加群体的活动,群体活动能够顺利进行;②

成员之间有良好的交往,彼此感知他人的存在,相互支持,彼此之

间有强烈影响;③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高,愿意为群体付岀更多

的努力;④群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人心振奋。

影响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有下列几个:①领导者的领导方

答: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为传统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总结岀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

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1分*5=5分)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 答: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 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 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 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 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 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 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 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三、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 答: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有三个:①一是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节奏快慢不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发生的,而是以或快或迟的表现形式出现的。②二是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的制约,而且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三是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一种积累,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下,文化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既有平衡,也有不平衡;既有成比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成比例的时候;既在同一社会水平线的对称点上相应,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螺旋形的曲线交叉向前推进。 2、简述文化供求的调节手段。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结构动力学心得汇总

结构动力学学习总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受颇深。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理解: 一.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界对结构系统进行动力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保证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经济适用,是我们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任务。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高老师讲课认真负责,结合实例,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便于我们学生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

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对结构工程最为突出的地震影响。 二.动力分析及荷载计算 1.动力计算的特点 动力荷载或动荷载是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如果从荷载本身性质来看,绝大多数实际荷载都应属于动荷载。但是,如果荷载随时间变化得很慢,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

静荷载相比相差甚微,这种荷载计算下的结构计算问题仍可以简化为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如果荷载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变化很快,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静荷载相比相差较大,这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就属于动力计算问题。 荷载变化的快与慢是相对与结构的固有周期而言的,确定一种随时间变化的荷载是否为动荷载,须将其本身的特征和结构的动力特性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决定。 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由于荷载时时间的函数,结构的影响也应是时间的函数。另外,结构中的内力不仅要平衡动力荷载,而且要平衡由于结构的变形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结构的动力方程中除了动力荷载和弹簧力之外,还要引入因其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耗散能量的阻尼力。而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 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 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习完本门课程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我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如下: 1. (1)结构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在确定载荷后,导出模型的运动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 (3)数学模型 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集聚质量法:把结构的分布质量集聚于一系列离散的质点或块,而把结构本身看作是仅具有弹性性能的无质量系统。由于仅是这些质点或块才产生惯性力,故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只以这些质点的位移或块的位移和转动作为自由

度。对于大部分质量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②广义位移法:假定结构在振动时的位形(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形态)可用一系列事先规定的容许位移函数fi (它们必须满足支承处的约束条件以及结构内部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之和来表示,例如,对于一维结构,它的位形u(x)可以近似地表为: @7710 二送 结构动力学 (1)式中的qj称为广义坐标,它表示相应位移函数的幅值。这样,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就以广义坐标作为自由度。对于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形状规则且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结构,这种方法很有效。 ③有限元法:可以看作是分区的瑞利-里兹法,其要点是先把结构划 分成适当数量的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对每一单元施行瑞利-里兹法。通常取单元边界上(有时也包括单元内部)若干个几何特征点(例如三角形的顶点、边中点等)处的广义位移qj作为广义坐标,并对每个广义坐标取相应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内部的位移函数(或称形状函数)。在这样的数学模型中,要求形状函数的组合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界上满足位移连续条件。一般地说,有限元法是最灵活有效的离散化方法,它提供了既方便又可靠的理想化模型,并特别适合于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已有不少专用的或通用的程序可供结构动力学分析之用。 (4)运动方程

文化经济学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结构动力学3-3w总结

T p —荷载的周期 7/63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任意周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总的稳态反应为: 用复数Fourier 级数将周期荷载展开, 先计算单位复荷载e i ωj t 作用下,体系稳态反应的复幅值,设: 总的稳态反应为: 复频反应函数,也称为频响函数,传递函数

单位脉冲:作用时间很短,冲量等于1的荷载。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单位脉冲作用下体系动力反应时程。 积分 时刻的一个单位脉冲作用在单自由体系上,使结构的质点获得一个单位冲量,在脉冲结束后,质点获得一个初速度: 由于脉冲作用时间很短,ε→0,质点的位移为零:

13/63 —Duhamel 积分无阻尼体系的单位脉冲反应函数为: 有阻尼体系的单位脉冲反应函数为: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单位脉冲及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15/63 在任意时间t 结构的反应,等的和: Duhamel 积分: 任意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等于作用于结构的外荷载与单位脉冲反应函数的卷积。 3.8.1时域分析方法—Duhamel 积分 无阻尼体系动力反应的Duhamel 积分公式: 阻尼体系动力反应的Duhamel 积分公式:

17/63杜哈曼积分法给出了计算线性SDOF体系在任意荷载作用下动力反应的一般解,适用于线弹性体系。 因为使用了叠加原理,因此杜哈曼积分法限于弹性范 速度和加速度的Fourier变换为:

21/63单自由度体系时域运动方程: 对时域运动方程两边同时进行Fourier 正变换,得单自由度体系频域运动方程: —Fourier 变换法频域解为: )—复频反应函数,i 是用来表示函数是一复数。再利用Fourier 逆变换,即得到体系的位移解: 作Fourier 变换, 得到荷载的Fourier 谱P (ω)和复频反应函数到结构反应的频域解—Fourier 谱U (逆变换,由频域解U (ω)得到时域解u (t ): 在用频域法分析中涉及到两次Fourier 变换,均为无穷域积分,特别是Fourier 逆变换,被积函数是复数,有时涉及复杂的围道积分。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具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结构动力学课程总结

结构动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了《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结构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结构动力学》是我们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所以同学们都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在各种形式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学行为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数学建模、演绎、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和数值模拟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具有鲜明的工程与应用背景。学习该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工程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在今后工程建设中减少振动危害。 对一般的内容,老师通常是让学生个人讲述所学内容,课前布置他们预习,授课时采用讨论式,先由一名学生主讲,老师纠正补充,加深讲解,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较难或较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解,最后大家共同讨论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结构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静力计算是研究静荷载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不随时间快速运动,因而无惯性力。动力计算研究的是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随时间快速运动,惯性力的作用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达朗伯原理,动力计算问题可以转化为静力平衡问题来处理。但是,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平衡,是一种动平衡,是在引进惯性力的条件下的平衡。也就是说,在动力计算中,虽然形式上仍是是在列平衡方程,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所考虑的力系中要包括惯性力这个新的力、考虑的是瞬间的平衡,荷载、内力等都是时间的函数。 我们首先学习了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概念,所以在学习多自由度系统和弹性体系的振动分析时,则重点学习后者的振动特点以及与前者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由于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公式推导是以矩阵形式表达为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时感到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加上学过矩阵理论这门课后,我们自觉地体会到用矩阵形式表达非常有利于数值计算时的编程,从中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现代技术的优越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