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的。他们对污水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继而阿尔敦(Arden)和洛开脱(Lockgtt)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曝气试验是在瓶中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偶然发现,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污泥时,处理效果反而好。由于认识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们把它称为活性污泥。

随后,他们在每天结束试验前,把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淀,只倒上层净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

1916年,应用这个试验的工艺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的絮状污泥,可以见到大量的细菌,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2工作原理编辑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1]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3性能指标编辑

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的活性污泥固体的总重量,即MLSS=Ma+Me+Mi+Mii

M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Me--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Mi --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

Mi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表示单位为mg/L混合液,或g/L混合液,g/m3混合液,kg/m3混合液。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

MLVSS=Ma+Me+Mi

MLVSS与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

f=MLVSS/MLSS

在一般情况下,f值比较固定,对生活污水,f值为0.75左右。以生活污水为主体的城市污水也同此值。

以上两项指标都不能精确地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对值。但因为其测定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

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SV),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简称污泥指数,其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

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污泥容积指数的计算式为:

SVI= 混合液(1L)30min静沉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积(mL)/混合液(1L)中悬浮固体干重(g)

=(SV(mL/L))/(MLSS(g/L))

SVI的表示单位为mL/g,习惯上只称数字,而把单位略去。

F/M标示污泥负荷,是指在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其中F指有机物的量,M指活性污泥的量。单位kg(BOD5)/kg(mlss)·d。

可以通过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调整污泥的回流比来控制F/M。

F/M不是越大越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污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污泥情况等不同,F/M值得范围也有所差异,一般取0.05~0.08。

4影响因素编辑

能够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因素比较多

,其中主要有:营养物质、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毒物质等。

环境因素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溶解氧——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2—4mg/L)。水温——维持在15~25℃,低于5℃微生物生长缓慢。营养料——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C5H7O2N,霉菌为C10H17O6原生动物为C7H14O3N,所以在培养微生物时,可按菌体的主要成分比例供给营养。微生物赖以生活的主要外界营养为碳和氮,此外,还需要微量的钾,镁,铁,维生素等。

碳源--异养菌利用有机碳源,自养菌利用无机碳源。氮源--无机氮(NH3及NH4+)和有机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

一般比例关系:BOD:N:P=100:5:1

好氧生物处理:BOD5=500——1000mg/l

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有六种:

由外到内水解细菌、发酵细菌、氢细菌和乙酸菌、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原生动物,其中产甲烷丝菌是厌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

营养物质

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

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的污水中吸取其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某些生长素等。待处理的污水中必须充分含有这些物质。

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物质,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对碳源需求量较大,一般以BOD5计,不应低于100mg/L。生活污水碳源比较充足,对于一些碳源不足的工业废水则应补充碳源,如生活污水或是淀粉等。

氮是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氮源可来自N2、NH3、NO3等无机氮化合物,也可以来自蛋白质胨(音dong)以及氨基酸等有机含氮化合物。生活污水中氮源充足,不需要另行投加;工业废水则应考虑含氮是否充足,必要时可投加尿素、硫酸铵等。

磷是合成核蛋白、卵磷脂以及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在微生物的代谢和物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辅酶I、辅酶II、磷酸腺苷等都含有磷。微生物主要从无机磷化合物中获取磷。磷源不足将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一般三大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磷源)比例关系为BOD:N:P=100:5:1

硫是合成细胞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辅酶A也含有硫。

钠在微生物细胞中调节细胞和污水之间渗透压所必需的。

钾是多种酶的激化剂,具有促进蛋白质和糖的合成作用,还能控制细胞质的胶态和细胞质膜的渗透性。

钙具有降低细胞质的透性,调节酸碱度以及中和其他阳离子所造成的危害。

镁在细胞质合成及糖的分解中起着活化作用,参与菌绿素的合成。

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氢结构的一部分,在氧的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溶解氧

参与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的是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根据运行经验数据,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以出口处为准)。局部区域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耗氧速率高,溶解氧浓度不易保持2mg/L,可以有所降低,但不宜低于1mg/L。

PH值

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环境的酸碱度密切相关,只有在适宜的酸碱度条件下,微生物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一般最佳的pH值范围,介于6.5~8.5之间。

水温

温度作用非常重要。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在10~45摄氏度,为安全计,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5~3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

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对微生物生理活动具有抑制作用的某些无机质及有机质,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如锌,铜,镍,铅,铬等)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毒害作用,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在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毒害和抑制作用才显现出来。污水中的各种有毒物质只要低于这一浓度,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有毒物质的作用还与pH 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是否经过驯化等因素有关。

废水的厌氧处理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前处理,厌氧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组成如下: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形成的污泥颗粒。呈灰色至黑色,有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絮凝作用,有一定的沉降性能;颗粒厌氧活性污泥的直径在0.5mm以上。

5操作流程编辑

曝气

曝气池是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物质充分混合接触,并进而降解吸收并分解的场所,它是活性污泥工艺的核心。曝气系统的作用是向曝气池供给微生物增长及分解有机物所必须的氧气,并起混合搅拌作用,使活性污泥与有机物充分接触。在曝气池内,悬浮的大量肉眼可观察到的絮状污泥颗粒这就叫做活性污泥絮体。随着有机污染物被分解,曝气池每天都净增一部分活性污泥,这部分叫做剩余活性污泥。用污泥泵直接排出系统之外---污泥池。

培养

活性污泥

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量MLSS、SV的值,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测量MLSS、SV的值,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

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液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测量污泥MLSS、SV的值,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

驯化活性污泥

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异养菌,而硝化菌是自养菌,污泥中含量非常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驯化,使之占优。与硝化菌相比,反硝化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和繁殖快,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反硝化菌受到废水物质的抑制程度要比硝化菌小。在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中,每隔两天提高一次进水COD和NH3-N浓度。污泥驯化初期,COD去除率为85.59%,而NH3-N去除率仅为23.21%。这是因为异养菌占优势,生长速率快,硝化菌世代时间长,生长速率慢,含量较少,与异养菌竞争处于不利地位,硝化反应速率低。4天后,NH3-N去除率明显升高,达到了46.70%,这说明系统中的硝化菌逐渐占优势,但NH3-N处理效果还不很理想,还需要继续驯化。使得NH3-N的去除率在90%以上,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达到驯化目的。

6工艺控制

活性污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污水的水质及水量在不断的变化,环境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按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代谢规律进行调节控制,使系统处在最佳运行状态,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7异常处理

1.曝气池有臭味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加大曝气

2.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有机物厌氧分解H2S与F作用生成FS加大曝气量

活性污泥

3.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乏营养,进水氨氮过高,C/N不合适水温超过40°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 测定进水氨氮,稀释进水

4.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污泥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引进新活性污泥投入曝气池)

5.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进水洗涤剂含量过高或丝状菌过量生长清除浮渣增加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

6.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水质差污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PH值不适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调整PH值,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入曝气池)

7.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或PH值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引进新活性污泥

8.曝气池泡沫过多,呈白色进水中洗涤剂过多加消泡剂(机油或煤油)

9.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降低负荷

10.曝气池泡沫呈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量

11.污泥层(泥面)升高SVI值高,污泥沉降性差泥龄太长投入混凝剂(PAC)增加排泥量

12.污泥色泽转淡曝气池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不足,污泥自身氧化分解减少曝气量

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N,P)按BOD5:N:P=100:5:1

8基本流程编辑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反应。随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了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排放环境前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要使活性污泥法形成一个实用的处理方法,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淀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是一个混合群体,常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游离状态的较少。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细菌包覆成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游离状态的细菌不易沉淀,而混合液中的原生动物可以捕食这些游离细菌,这样沉淀池的出水就会更清彻,因而原生动物有利于出水水质的提高。监测项目

(1)反映污泥性质的项目污泥沉降比--以SV<30%为好;污泥体积指数--SVI=50~150,SVI=100最好,SVI达到200以上则污泥可能膨胀,

(2)反映污泥营养的项目属于污泥营养的测定项目有:BOD5;出水氨氮(至少1mg/L);出水磷(至少1mg/L);二沉池出水DO不低于0.5mg/L。

(3)溶解氧DO溶解氧(不低于l~2mg/L);二沉池出水DO不低于0.5mg/L。

(4)反映污泥环境条件水温、pH值、BOD5、CoDcr、有毒物质、CN-、S2-、SS、NO3-、NO2-等。

9相关政策编辑

根据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2、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3、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活性污泥系统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系统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污泥性状异常、污泥膨胀及其异常 出水中悬浮固体(ESS)的多少会极大地影响到处理的效果。由于进水中SS大部分已通过格栅、沉砂、初沉等预处理工艺而被去除,残留的少量SS在进入曝气池后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构成了污泥的组成部分,因此ESS实际上系由外漂的污泥所组成,ESS的多寡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以及二沉池的运行工况有关。对正常的处理系统,ESS应小于30mg/L或仅占活性污泥浓度的0.5%以下,即曝气池中污泥质量浓度为2~4g/L时,ESS应为10—20mg/L。若超过这一限度,即说明污泥性状不良,其往往是因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所致。 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断断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a.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0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污泥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b.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0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②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a.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c.进水氨氮过高、C/N过低,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d.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 e.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为弄清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需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③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密度减轻、SVI值上升,污泥在二沉池沉降困难、泥面上升,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污泥膨胀。它是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a.丝状细菌的生理特点 比表面积大、沉降压缩性能差;耐低营养;耐低氧;适合于高CAN的废水;某些丝状菌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贝氏细菌、发硫细菌必须在废水含有还原性硫化物时才能大量生长。 b.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丝状菌因与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 常用的药物及剂量如下: 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MLSS的0.5%-0.8%投加; 投加液氯或漂白粉,使余氯为lmg/L时球衣菌经30min死亡;余氯为5mg/L时,球衣菌经120min 死亡; 加废碱液使曝气池pH值上升至8.5-9.0,维持一段时间后,镜检可见丝状菌萎缩、断裂。 上述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时,最好先通过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投加量。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

活性污泥指标及污泥膨胀处理

活性污泥法 处理的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它是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即微生物高度活动的中心,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故活性污泥中还含有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等。 1.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olatile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1、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活性污泥处理工业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废水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1)世界的淡水资源极端紧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讲到:“过去人类最可怕的是战争,未来人类最可怕的是淡水资源的紧缺”。淡水资源面临取尽,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危机感。(2)中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在世界排名第121位,可见我国水资源的占有量居于世界排位之后,说明我国淡水资源匮乏,需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要积极杜绝水资源的污染。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和保护水资源,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废水是一个热点。(3)由于该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可降解成分较多,因而处理效率一般较高。Wheaton等人研究了连续活性污泥法对水果加工业废水的处理,发现对BOD去除率较高;(4)只要保持较低有机负荷和较高水力停留时间(2·5 天),活性污泥能成功处理玉米碱性发酵厂废水;对已连续运行两年的处理高强度啤酒厂废水的深井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结果分析后可知:尽管该废水具有S含量高、水量变化大、悬浮物浓度达6 10 0一9 6 0 0mgl/等特点,活性污泥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平均去除率仍达到97 %。(5)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处理方法,是目前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及其它原生动物,对废水中的酚、氛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和分解,把有机物最终变成CO2和H2O,其过程主要由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来完成的。(6)活性污泥处理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生化处理的关键是细菌的繁殖与生长,这就要求活性污泥(7)要有较好的

质量,应具备颗粒松散,易于吸附氧化有机物,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8)因此,在实际操作时,要严格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理想的指标应控制在如下范围: 污泥沉降比:1 5一30%; 污泥浓度:2一39 / L; 污泥指数:50一150。 (9)日本一专利习对生物固定滤床加以改进,用含15 %铁酸钻的聚乙烯和1%偶氮甲酞胺发泡剂制成发泡磁化聚乙烯颗粒填充滤床,连续运转一周,滤床形成生物膜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10)实验应用表明,以磁化的塑料作为生物载体能高效地处理工业废水中BO D、COD (见表1)。 表l磁化峨料固定溥床处理效果mg/L (11)活性污泥法的新发展: 到目前为止, 对活性污泥法在运行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 往往所作的是一些局部的改进, 但在曝气方式上确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如纯氧曝气、深井曝气、射流曝气, 采用微气泡扩散器等, 这些都增大了氧转移率、提高了氧的利用率使曝气池中氧的浓度增加。如美日等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因此,活性污泥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世界。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 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 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实验一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一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属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计划学时:10 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3 实验设备与试剂 (1) 水分快速测定仪或烘箱1台 (2) 真空过滤装置1套。 (3) 布氏漏斗l个。 (4) 分析天平1台。 (5) 马弗炉1台。 (6) 坩埚3个。(钳子) (7) 定量滤纸数张。 (8) 100mL量筒4个。 (9) 500mL烧杯2个。 (10) 玻璃棒2根。 (11) 电炉1个 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

静置30min 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1)。 (2) 污泥浓度MLSS 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 ①测定方法 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 1)(表2)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 1 1000(g/L)w w MLSS v -?2= (1)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 mL/g ()g/L (10 (%)MLSS SV SVI ?= (2) SVI 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 3),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 4)。(表3) ②计算 % 100?= 干污泥质量灰分质量 污泥灰分 或 3 21 100%w w w w -?-4污泥灰分= (3) 143()() 1000(g/L)w w w w MLVSS v ---?2= (4)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g ;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 (二)工艺原理 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一)形态: 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 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

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 {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 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 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 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 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 四个阶段: 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

活性污泥中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可以所,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 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7、钟虫不活跃或呆滞,往往是曝气池供气不足。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大量的游动纤毛虫如个种数量较多的草履、漫游虫、豆型虫、波豆虫等,而细菌则以游离细菌为主,此时表明水中的有机物还很多,处理效果很差。如果原水水质良好,突然出现固定纤毛虫减少,游泳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质要变差,逐渐出现游动纤毛虫,水质将向好的方向发展,直致变为固定纤毛虫为主,则水质变得良好。 8、镜检中发现积硫较多的丝硫细菌,游动细菌时,往往是曝气时间不足,空气量不够,流量过大,或水温较低,处理效果较差。 9、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盾纤虫数量多而且越来越活跃,这读曝气池工作不利。要注意,可能悟泥会变得松散,如果钟虫量递减,盾纤虫量递增,则替伏着污泥膨胀的可能。当发现等枝虫成堆出现,并不活跃,肉眼能见污泥中有小白点,同时发现贝氏硫菌和丝硫菌积硫点十分明显,则表明曝气池溶

如何判断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

如何判断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 摘要 进入夏季以来,厌氧颗粒污泥的采购逐渐增多。根据污泥的活性不同,有的颗粒污泥卖1200~1400元/吨,而有的只能卖到500~600元/吨;价格相差一倍多。那么如何判断污泥的活性,如何买到质量可靠的厌氧污泥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如何判断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话题。 正文: 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判断: 1.颜色 活性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呈黑色,有明显光泽;活性差的污泥颜色发灰,缺 乏光泽。 良好污泥钙化污泥 2.颗粒度 活性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粒径一般在0.5 ~ 2 mm,大小均匀。造纸厂的厌 氧污泥粒径通常会稍稍大一些。 3.弹性 用手按压厌氧污泥时,能够感受到厌氧污泥有轻微的弹性。 4.沉降速度 厌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应保持在50 ~150 m/h之间;若沉降速度过快,说

明污泥中的厌氧细菌比较少,钙等无机成分比较多;沉降速度过慢,在上升流速较高或者受冲击时,容易造成污泥流失。 沉降速度计算方法:在200ml的量筒中装满清水,测量液面高度为h,然后将少量的厌氧颗粒放在水面,记录污泥从液面沉降到筒底的平均时间为S,h/S 即可得到沉降速度。 5.颗粒度 颗粒污泥占厌氧污泥总量的60~70%,越高越好。 颗粒度的测量方法:取约200~500ml的厌氧污泥,静置后排出上清液,记录体积为V1,然后像“淘米”一样,反复用清水将絮状污泥洗出,留下颗粒污泥,记录体积为V2,V2/V1就是颗粒度。 6.VSS/TSS TSS和VSS分别是指单位体积的污泥中,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的质量。 VSS/TSS通常在0.7~0.75。 VSS/TSS代表厌氧细菌在颗粒污泥中的比例,比值越高,意味着厌氧细菌的比例越高,比值高的一般可以达到0.8;比值偏低,是因为其中的惰性物质偏多,相应的活性也差一些,比值低的可以达到0.3。 7.厌氧污泥活性 厌氧污泥活性是厌氧颗粒污泥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用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表示,活性良好的厌氧污泥负荷可以达到0.3~0.5 KgCOD CH4 /(KgVSS.d)。 厌氧活性测试:首先是将乙酸、丙酸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成底物,再添加含N、Co、Mn、B……的营养母液以维持厌氧污泥活性,再投加一定量的厌氧颗粒污泥样品后,模拟整个厌氧反应过程3~5个次,然后根据COD的去除率,产气速率得出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由于该测试比较复杂,试验精度要求高,国内仅有个别几家环保公司真正具有测试能力。 如下是测试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 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 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 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 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 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 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 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 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 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 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 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 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 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 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污水处理中关于活性污泥的浅谈(1)

【格林课堂】 一直以自己是环境工程专业的自称,但是从来没有在公司的网站上投稿过什么专业 类的文章,说起来比较惭愧。主要是觉得自己才学疏浅,实在不敢在公司的这种对所有人公开的网站上面班门弄斧。但是最近看了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文章后觉得班门弄斧才能有助于自身的提高,同时也希望借此能够加强与各位资深的前辈们交流工艺技术方面的东西。当然,这篇文章是比较初级的东西,写的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如果你系统的学过但是理解不够深刻那么我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让你对水处理有一个重新的系统理解,如果你已经对水处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的话也希望你看完后能提出意见以供我学习,让我改进。 我个人研究比较多的方向是生物处理,对于水处理这个专业而言,生物处理也算比较核心的一块吧。所以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生物处理吧。 说起水处理,不得不说最初的发现过程,让我们先来对“活性污泥”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吧。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注入沉淀管(或者适宜的器皿)中,然后注入空气对污水加以曝气,并使生活污水保持下列条件;水温在20℃左右,水中溶解氧值介于1—3mg/L。pH在6—8之间,每日保留沉淀物,更换部分污水,注入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新鲜生活污水,这样的操作持续一段时间(10天到2周)后,在污水中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絮凝体状的群体,这种絮凝体易于沉降与水分离,污水已得到净化处理,水质澄清,这种絮凝体是由大量繁殖的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所构成,是一种生物性污泥,它就是“活性污泥”。希望各位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想想这个过程是什么。留一个问题作为悬念,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正式话题。生物处理篇: 活性污泥M的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由原水挟入附着的难降解的有机物Mi、由原水挟入附着的生物表面的无机物Mii。 即 M=Ma+Me+Mi+Mii。 活性污泥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接下来整个活性污泥系统我都将围绕微生物来讨论。 微生物的组成:其中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等。当然这其中组成主体部分是细菌,细菌的种类比较多,主要类型有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详解

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详解 活性污泥法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物。使活性污泥起到净化作用的主体是细菌,多数是革兰阴性菌,此外还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以及微生物代谢残留物和一些从污水中夹带的惰性有机物、无机物等。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在99%左右,密度为1.002~1.006g/m3。其结构疏松,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此外,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降性能。 1.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及环境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原理是在人工充氧的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然后再二沉池中使污泥和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中,多余部分则排出。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系统中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曝气池、②曝气系统、③二沉池、④污泥回流系统、⑤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活性污泥法净化废水能力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臭味轻微,但产生剩余污泥量大,另外需要一定的电能来向废水中不断供氧。 2.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1).溶解氧(好氧处理中,一般在1.5~2mg/L为宜)。 (2).水温(好氧处理中,宜在15~25℃的范围内)。 (3).pH值(一般以6.5~9为宜)。

(4).营养料(一般要求BOD?:N:P=100:5:1为宜)。 (5).有毒物质(重金属、一些非金属化合物、油类物质等)数量亦应加予控制。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评价指标 活性污泥法的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生物相观察:即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代谢活动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为污泥浓度。MLSS代表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3).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4).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污泥体积指数(SVI)能较好的反应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凝聚和沉降性能。一般城市污水正常运行条件下的SVI值在100~150mL/g 之间。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已经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如果SVI>200mL/g,污泥难于分离,容易产生污泥膨胀。 4.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菌相(中间性活性污泥类)

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yllum)本体长:40---55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宽:10---14微米 【形态】身体纵长,长度约务宽度的4倍,呈矛头状或形似针叶片,高度扁平,柔韧易变,经常作滑翔式的游泳;三分之一的前部突出地细削,形成一“颈部”,前端截断而平直或少许凸出形成一圆顶;最宽处常在三分之一的后部。后端少许瘦削而钝圆;纤毛分布全身,内质含有不少贮藏粒体。 【生态】卑怯管叶虫以细菌为主要食物,亦掠食小的原生动物;它在活性法泥中出现的环境条件比较广泛,主要出现在活性法泥处于非最佳状态阶段,是判断活性法泥从坏转好或是转向恶化发展的重要参考。 【图片】

裂口虫(Amphileptus)本体长:120---150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宽:35---45微米 【形态】体形侧扁呈烧瓶状,前端有一微向侧弯的长“颈”,胞口在“颈”的腹缘,裂缝状;全身纤毛分布均匀,沿裂缝状的胞口处有较长的纤毛;体质较透明,伸缩泡分布不规则。 【生态】以纤毛虫,累枝虫,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为食物来源的肉食性原生动物;经常出现在水质BOD 比较低的时候,是判断水质是否良好的指示生物。但会消耗对水质有澄清促进作用的固着类纤毛虫。 【图片】

漫游虫(litonotus) 本体长:80---110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体宽:14---15微米 【形态】身体细长的片状,或柳叶刀状,多会变异;最宽处位于中部,从中部向前后两端瘦削;“颈部”相当长,在全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前端朝着腹面弯转,胞口在“颈部”的腹面;纤毛分部在身体单侧,内质相当透明。 【生态】是一种肉食性的纤毛虫,以鞭毛虫和其它小纤毛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在自然环境中最适宜是在中污性或多污性水体,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在活性污泥系统恢复期间。 【图片】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

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 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学号 130909221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4)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 1.2设计原则 (5) 1.3设计依据 (5)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9)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摘要 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3/d。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废水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将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搅拌并加以曝气.接下来经过沉淀把活性污泥从处理过的废水中分离开,根据需要活性污泥可以排掉或者回用.处理过的废水从沉淀池出水堰流出去.活性污泥就是废水经过一段时间自然曝气和搅拌之后沉淀下来的污泥.这种活性污泥含有许多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当污泥与饱含氧的原废水混合时,利用污泥中的细菌可以氧化有机固体,提高混凝和絮凝效果,把胶体固体和悬浮固体转变为可降解的固体. 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利用悬浮好氧微生物培养物处理流入的废水.当反应期结束时,从处理的废水中把微生物培养物分离出来.大部分微生物培养物返回到流入的废水中,并与之混合.在有活性污泥作用的条件下,微生物培养物成团状或絮状体生长,这些团状或絮状体含有大量的由聚集在它们荚膜上的分泌聚合物结合在一起的细菌。一般絮状体可以电子扫描显微照片显示。细菌细胞在絮状体内部分散开,实际上仅占絮状体体积的10%-25%左右,正如在电子显微照片中见到的一样。反应器内的剪应力控制最大絮状体的尺寸;用于把细菌培养物与处理过的污水分开的重力沉淀法控制最小絮状体的尺寸。除了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以外的生物生活在絮状体内部或表面上,但是一般不大量出现。在活性污泥中也发现一些游离生物,如线虫和轮虫。原生动物和轮虫以游离细菌为食,因而有助于生产低浊度的出水。 由于很难测定实际的细菌种类,,所以将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作为细菌含量的估量。废水和悬浮培养物的混合体称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分别称为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工艺构型】使用中的三种基本活性污泥工艺构型为标准式(PF),连续流搅拌池(CFST)和间歇池。标准推流式是最常见的。反应器内的混合通常 是游曝气系统提供的。最初活性污泥工艺构型是一个单元的间歇反 应器。由于工作周期闲置阶段的水力问题导致了连续流系统的开 发,该系统利用分离池将培养物或液体分离出去。知道20世纪50 年代,实际上所有的活性污泥法是带有一个单独沉淀池的标准推 流。沉降下来的细胞可再循环或必要时排掉。在过去的30年中, 尽管大多数新处理工艺仍是标准推流,但连续流搅拌池活性污泥系

污泥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的检测及控制

污泥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的检测及控制

论文作者:丁峰1 徐学清1 彭永臻2 王淑莹2 高春梯2 摘要:引起污泥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的原因在进水水质方面有: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过低或过高的pH值冲击,碱度过高,水温过热,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等致毒性底物的流入;工艺运行方面的原因有:过量曝气,污泥缺氧反硝化,污泥回流量过大,池底积泥腐化以及机械应力等,还有起沫丝状菌的过量生长产生的泡沫和浮渣。控制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调节曝气剂的DO、pH值,采用均质调节池并控制其液位,合理投加营养盐等。 关键词:废水处理活性污泥污泥上浮冲击致毒控制   引言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引起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导致微生物性质和类

群的改变、有机底物的去除率下降。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会形成泡沫(foam)或浮渣(scum),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泡等均会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飘走,不仅增加了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量,而且会大大降低生物反应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抑制与上浮的原因、检测分析方法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 1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 1.1 进水水质 1.1.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这些气泡很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另外,当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经过曝气与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使细菌缺氧死亡,导致比重降低而上浮[1-3]。

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污泥组成 1)Ma—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 2)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Mi—活性污泥吸附的污水中不能降解的惰性有机物 4)Mii—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无机物 氧转移的双膜理论(P128) ?氧传递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液膜内; ?氧传递的推动力是界面上饱和溶解氧浓度Cs与液相主体中的溶解氧浓度C之差。 为了提高气体传递速率,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①提高KLa值: (1)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 (2)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3)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 扩散器类型: ①小气泡扩散器:②中气泡扩散器③大气泡扩散器④微气泡扩散器(5)剪切分散空气曝气器。 曝气池池型 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曝气池、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序批式反应池。 *曝气原理: 1)水跃——曝气机转动时,表面的混合液不断地从周边被抛向四周,形成水跃,液面被强烈搅动而卷入空气;

2) 提升——曝气机具有提升作用,使混合液连续地上下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界面,强化气、液接触; 3) 负压吸气——曝气器的转动,使其在一定部位形成负压区,而吸入空气。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 生物膜法有几种: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 滤床由滤料组成。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 (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 (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 (4)不被微生物分解, 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能; (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6)价格低廉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和生物滤池综合在一起的处理构筑物,兼有两者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性能特征: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