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版GMP验证施管理规程

新版GMP验证施管理规程

新版GMP验证施管理规程
新版GMP验证施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在验证中的职责;描述验证文件体系,确保验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符合GMP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GMP相关的验证活动:洁净厂房、公用系统、设备验证、工艺验证、清洁验证、仓储物流系统验证、实验室系统验证、检验方法确认与验证等验证。

职责:质量副总、生产副总、质量保证部、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物资仓储部、实验室、生产车间执行本规程。

内容:

1 定义和缩写

1.1验证:证明如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适用范围:具体、针对达到对象,如设备、方法。

1.3 校准: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1.4 合格标准:常指某一机器设备、设施安装后经检查和运行,或某项工艺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而准予交付使用的证明文件。

1.5 验证总计划:是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验证总计划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规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的标准、验证文件的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1.6 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净化系统、制药用水系统、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灭菌、包装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及验证方案。验证计划按验证总计划制定,每一系统制定验证计划,它们是验证总计划的细化和扩展。

1.7 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验证方案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指令,阐述检查、校正及试验的具体内容;二是设定的标准,即检查及试验达到什么要求;三是记录,即检查及试验应记录的内容、结果及评估意见。

1.8 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已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1.9 CIP/在线清洁:指系统或较大型设备在原安装位置不作拆卸及移动条件下的清洁工作。

1.10 HVAC/空调净化系统: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称为净化空调系统。

1.11 最差状况:系统导致工艺及产品失败的概率高于正常运行工艺的条件或状态,它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如纯化水系统中,当数个使用点同时大量用水时对系统的压力最大,故可以以此作为最差状况来考察系统的供水能力。

1.12 变更:任何与已批准的验证方案不一致的有计划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最初的验证目标。

1.13 再验证:指一项生产工艺、一个系统、设备或者一种原材料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个阶段后,旨在证实其“验证状态”没有发生漂移而进行的验证。

2 验证工作的分类

2.1 各种设施与介质的验证

2.1.1 生产厂房设施

2.1.2 空气净化系统

2.1.3 制水系统

2.1.4 压缩空气系统

2.2 生产工艺验证

2.2.1 产品生产工艺的回顾性验证

2.2.2 产品工艺参数的变动验证

2.2.3 工艺清洗效果验证

2.3 设备验证

2.3.1 设备、设施安装、大修后的性能确认验证

2.3.2 重点生产设备技术指标的重现性验证

2.4 设备清洁验证

2.4.1 设备最难清洁部位的验证

2.5 消毒方法和灭菌效果的验证

2.6 检验、仪器验证

2.6.1 产品检验方法变更验证

2.6.2 仪器、仪表测量精度及重现性验证

2.7 验证实施程序示意图

2.8 验证组织

2.8.1 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为公司内常设机构,由质量管理部、QA、QC、生产管理部、设备动力部、物资仓储部的负责人、验证管理员组成。主任由质量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生产负责人担任。架构如下:

2.8.2 验证小组

验证小组是本公司为完成某一具体验证项目而成立的临时组织,小组成员为与该次验证相关的人员,至少包括对该项验证负责的部门的人员及QA人员,组长由验证委员会指定,为方案的主要起草人和实施人。架构如下:

3 职责

3.1 验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有关验证规程的制定、修订及批准。

●制定验证主计划、项目验证主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验证文件、验证结果、验证偏差及变更的审核、批准。

●日常验证活动的组织、协调,为验证提供资源。

3.2 质量管理部的主要职责

起草及修订本公司验证管理规程。包括验证主计划、年度验证项目计划的编制并参与验证培训工作。

3.2.1 QA

●起草或指导起草、审核验证方案及报告。

●起草、审核实验室设备的验证方案及报告。

●参与验证方案、变更、偏差及报告的审核与批准及指导验证的实施、结果评价。

●监督验证工作中存在问题(如偏差处理、变更、时间冲突等)的解决。

●对验证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及评审,为验证主计划的修订提供依据。

●验证文件的管理及发放验证证书。

3.2.2 QC

●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管理程序的建立。

●负责实验室设备(包括其控制系统)及检测方法验证的具体实施。如方案及报告的起草,验证中的数据收集与记录,参与偏差调查,变更审核等。

●审核工艺验证、清洁验证及公用系统性能确认等验证文件;参与所有验证中关于分析检测内容的起草、审核和实施。

●参与年度验证项目计划的建立及实施。

3.3 生产管理部

●起草和审核生产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

●负责生产设备、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的具体实施。如验证中的数据收集与记录,参与偏差的调查、处理及其评估、变更审核等。

●审核与生产相关的公用系统的验证方案,并参与实施。

●参与年度验证项目计划的建立及实施。

3.4 设备动力部

●起草设备验证、公用系统验证方案及报告,起草计算机控制系统验证方案及报告,并负责实施。

●对项目设计阶段的文件提出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要求。

●审核公用系统、生产设备验证文件。

3.5 物资仓储部

●起草和审核仓储物流系统验证方案和报告。

●负责仓储设施验证和清洁验证的具体实施。

●验证中数据收集与记录。

●审核仓储系统验证文件。

4 验证活动

4.1 提出验证项目

验证项目由有关部门如生产车间、质保部、设备动力部及研发注册部或其他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填写验证原因、要求、完成日期、验证要求及目的、编制人员、完成日期等项,申请经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后立项。

4.2 制订验证方案

4.2.1 验证方案由验证项目提出部门负责制订,验证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验证对象、验证人员、时间进度、验证要求、内容、所需条件、质量标准、测试方法等,并明确试验的批次数。

4.2.2 验证方案的审批:验证方案由验证内容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审核,由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实施。

5 验证实施

验证方案获得批准后,由验证小组组织验证实施人员实施验证。

5.1 应当在验证文件中明确规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的工作范围,这些范围可以来自历史经验、行业共识、风险评估。首先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哪些是关键要素。

5.2 制定验证总计划,其总计划中包含的确认或验证范围应足够;对于工艺验证应根据产品的质量特性确定操作的关键要素、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指标;对于设备确认应按照质量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设备关键部件及关键控制参数。

5.3 相关人员应理解需要通过质量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确认或验证范围的要求;应理解需要通过质量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操作的关键要素。

5.4 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分为三类:直接影响系统、间接影响系统和无影响系统;需对直接影响系统进行确认或验证;间接系统仅需要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进行调试工作;无影响系统不需要确认或验证。

5.5 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5.5.1 公用设施的确认或验证

○1厂房、设施、设备和校验仪器的确认;

○2空气净化系统的的验证。

○3水制备系统(纯化水)的验证;

○4水循环及分配系统的验证;

○5空气(氮气、真空等)制备及分配系统的验证。

5.5.2 主要设备的确认包括:

○1主要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的安装、操作、及性能确认;

○2口服固体制剂主要设备,制粒机、压片机、胶囊灌装机、包装线等关键设备,要有完整的主要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一览表。

5.5.3 对主要生产设备要进行清洁及灭菌工艺验证。

5.5.4 生产工艺验证是最关键的工艺验证。

5.5.5 分析方法确认/验证,企业选取的验证方法《中国药典》有收载且与药典规定完全一致,则不需要进行相应的验证,仅需要进行简单的确认;如果企业选择了一个新的方法或与药典规定的方法不一致,应进行完整的验证或者验证其中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具体验证测试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5.6 部分SOP程序的确认/验证,如更衣程序、物品传递程序、包装或贴标等涉及到产品质量实现的确认,此部分内容涉及最多具有不确定环节,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及工艺特点,确定其需要执行确认/验证的范围及项目。

5.5.7 各种变更性的再验证,根据变更控制表进行识别,不应有需要验证而没有验证的情况。

5.5.8 运输过程确认/验证,对于有特殊储存温度条件要求的产品,除有运输协议或温度追踪外,如有必要,应进行运输过程确认/验证。

5.5.9 对温度或湿度控制要求的物品进行储存时,应对仓库等进行温湿度分布验证。

5.6 保持连续性验证状态的方法应足够和充分,验证状态保证的主要手段:

5.6.1 预防性维护保养(设备);

5.6.2检验(设备);

5.6.3变更控制(质量保证);

5.6.4生产过程控制(物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

5.6.5产品年度回顾(质量保证);

5.6.6再验证管理(质量保证、验证管理);

5.6.7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生产管理、质量保证)。

5.7应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目标:

5.7.1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GMP要求。

5.7.2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5.7.3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5.7.4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5.7.5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5.8确认与验证过程的记录应为验证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等全过程所生产的原始记录。

5.9验证方案和相关记录:

5.9.1方案应依据用途制定。

5.9.2方案应包括并明确叙述应当确认或验证的关键步骤与操作。

5.9.3方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接受标准。

5.9.4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变更时都进行记录并有合理说明。

5.10确认

5.10.1设计确认

○1为了证实设计符合URS提出的要求,为满足风险分析中提出的特定的质量要求,检查系统设计文件,形成设计确认文件。

○2设计确认主要是对设备选型和订购设备的技术规格、技术参数和指标适用性的审查。

③确认主要的工艺参数、物料衡算数据选取所需设备,检验仪器要根据检验精密度要求选取所需仪器。

5.10.2安装确认

安装确认证实设备各单元的正确制造与安装,相关公用系统符合最终确定的设计确认的要求并正确连接,工具集零件符合要求。它是设备开始操作前的质量检查文件;系统的描述、设备识别编号(硬件和软件)、地点、辅助设施的要求、连接和安装的特点。设备与采购清单应吻合,所有图纸、手册、备件、供货商信息和其他相关文件都要齐全。

5.10.3运行确认

①运行确认证实设备可按照预先设定的接受标准操作,是对设备特性的动态测试;

②运行确认方案应涵盖一个设备、设施系统的所有组成部件;确认的项目包括所有正常操作测试、所有报警点、所有开关和显示、互动控制以及其他操作功能;确认应依照操作、维护、检验方面的SOP(或设备专门手册中的信息)实施;运行确认中需要对所有操作进行说明并设置操作标准,还要包括系统运行前的准备事项,常规运行和正常运行指

标;如果一个设备适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该设备的运行参数设定应考虑各种产品的运行需要;运行确认应在设备或系统最差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5.10.4 性能确认

①性能确认在安装和运行确认完成和批准之后进行;性能确认文件描述证明设备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稳定达到系统要求的程序,应包括初步程序介绍、需要进行的性能测试详情,每一测试的验收标准;性能确认文件还要求设备、设施系统涉及到的辅助设备、设施也是已经过验证或调试验收的;

②性能确认是设备验证的最后一个验证,它通常由一系列检查组成,以确认设备的性能与预期的要求是否一致。工艺设备的性能确认结合在各产品的工艺验证第二阶段的三批确认生产中。具体参见《公用系统、设备验证管理规程》。

5.11 检验方法验证

检验方法验证是证明一种检验方法用于某个检测项目是准确、可行的,可用于理化、无菌、限菌检验。公司实验室新建立的检验方法需对其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引入药典/法定的检验方法时需对其进行简单的验证,即方法确认以证明其适用性。具体参加《实验室系统验证(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

5.12 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为新产品引入时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验证项目。每个新产品的引入均需进行工艺验证后方可上市销售或交货给委托方。工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工艺设计阶段,主要由产品研发项目组完成,)第二阶段为工艺确认阶段,通常为三个批次的确认,主要由生产部门完成,第三阶段为持续的工艺确认阶段,在常规的商业化生产中实现,主要由生产管理部和QA共同完成。通过在各阶段的严格把关以保证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良好的质量。具体参见《工艺验证管理规程》

5.12.1 工艺验证应当在工艺规程、批记录、SOP、质量标准(包括中间检测标准)已批准,各设备(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确认完成并合格,分析方法(如需要)完成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5.12.2 应具有已经批准的主生产处方、批生产记录以及相关的SOP。

5.12.3 批生产记录的建立应基于处方和工艺规程,它应该带有专门详细的生产指导和细则,须建立于验证方案起草之前,并在工艺过程验证开始之前得到批准,批生产记录

中需规定关键工艺参数并陈述其缘由,关键参数的限度必须在验证之前建立,并在整个验证中进行检测。

5.12.4 设备确认(包括实验室设备),在生产工艺过程验证前,所有参与验证的设施、设备、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都必须完成设备确认,设备确认完成的情况应包括在工艺验证方案中。

5.12.5 可能影响工艺验证的支持性程序(如设备清洁、过滤、检查和灭菌)都需事先经过确认或验证。

5.13 应注重于对确认/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的审核和检查,并评估这些偏差是否影响到了验证结论的成立。

5.14 应注重于对确认/验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记录的追踪性检查,各类记录应形成一个证据链条以证实验证确实得到了执行;必要时应提供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作为记录;可以针对相应的确认/验证方案单独建立相应的记录,该记录的批准可以同验证方案一同进行。

5.15 生产工艺验证的前提是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确定。

5.15.1采取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进行评估应得到药监部门的批准,应进行相应的验证。

5.15.2所进行的验证条件和环境应与实际的一致。

5.15.3将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列入验证方案。

5.15.4应制定科学适当的合格标准。

5.15.5所取得的验证结果应能证明生产工艺稳定并纳入所编写的生产工艺规程中。

5.15.6依据工艺规程、工艺验证方案、操作SOP及批生产记录对关键工艺参数的一致性进行核对。

5.15.7应根据工艺验证中确认的关键工艺参数确认其在相应的批生产记录中进行记录。

5.15.8工艺验证中识别了的关键工艺参数,在工艺验证方案中应列入,并对该工艺参数进行确认。

5.16 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变更均需经过验证。

5.1

6.1对于所进行的改变应启动变更控制程序,应经相关部门审查评估;对变更的

确认或验证的结果进行相关评估。

5.1

6.2所进行的变更应在验证结束、变更控制关闭之后正式实施。

5.17 清洁验证

5.17.1 清洁验证为证明用规定的清洁方法对设备进行清洁后可达到清洁要求,不会对下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我公司生产设备为几个产品共用,在引入新的产品时必须进行清洁方法和清洁残留的评估和确认,当评估结果表明需要再次进行验证时,需对将用到的设备进行清洁验证。具体参见《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5.17.2 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5.17.3 清洁验证选择代表性品种要合理,特定产品选组的理由必须正确的记录在清洁验证方案中;可根据产品的化学性质、相同的清洁目的进行产品的分组,在该同一组中通常选取最难清洁的产品/成分作为代表性品种。

5.17.4 可根据以下因素将设备分类,如相同外形/相同物理结构、相同建造材料和表面光洁度、相同的清洁目的等。

5.17.5 确定清洁程序中的关键参数。

5.17.6 使用化学清洁剂,应考虑清洁剂的残留以及清洁剂的配方。

5.17.7 清洁验证需对生产设备、相关的在线清洗设备、离线清洗剂和自动化系统、控制器进行确认,生产人员和实验人员培训等。

5.17.8 清洁验证方案应该包括:

○1验证目的与范围;

○2执行和批准验证的职责;

○3参考文件和文献;

○4参与清洁验证的产品;

○5参与清洁验证的设备描述;

○6连续验证次数;

○7等待清洁时间和清洁存放时间;

○8残留测定的分析方法、指数量限度和检验限度;

○9回收率研究数据,如适用;

10各生产设备的清洁程序;

11接受标准,包括指定界限的推理;

12取样程序,包括选取此取样方法的理论基础;

13取样点分布图;

14参与清洁验证人员的培训;

15偏差处理措施。

5.17.9 清洁验证的执行应考虑到:

○1设备应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生产或模拟污染后的状态;

○2在满足最大“等待清洁时间后”,受训的生产人员应根据验证方案中的清洁程序进行清洁;清洁结束后,“等待清洁时间”样品(分析和微生物)应由受训取样员进行收集;

○3到达指定的“等待清洁时间”后由受训的取样员收集微生物样品进行检测;

○4所有清洁样品须交由质量控制部门进行测试;

○5清洁验证方案中应附有标明清洁程序、事项、时间、报警和参数的批记录/配方的复印件。

5.17.10 应制定清洁验证的管理规程;清洁操作规程应与验证时的清洁方法一致,包括清洁剂、设备清洁/清洗顺序、清洁后零件的拆装顺序等要求。

5.17.11 日常清洁后的检测应与验证一致。

5.17.12 确认其选择的代表物质合理性,应考虑该物质的溶解性、毒性等因素。

5.17.13 确认设定的清洁验证残留限度值应科学合理。

5.17.14 执行取样回收率测试后,方可使用直接擦拭取样方法进行取样。

5.18 计算机系统验证

所有公用设施、工艺设备、实验室检测、检验设备的计算机系统均需要进行验证确定其稳定性,安全性后才能正式开始使用。计算机系统验证一般在进行所属设备验证时同步进行。具体参见《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5.19 验证分类

5.19.1前验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工艺、过程、设备或物料必须进行前验证。

5.19.2同步验证: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即从工艺实际运行过

程中获得数据作为验证文件的依据。

5.19.3回顾性验证:当有充分的历史数据可以利用时,可以采用回顾性验证的方式以证实生产工艺条件的适用性。

5.19.4变更性再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例如原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的改变或产品包装形式、工艺参数的改变或工艺路线的变更、设备的改变、生产处方的修改或批量数量级的改变等。

5.19.5定期再验证:厂房、设施、关键设备和关键工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即使在没有变更的情况下也应定期进行在验证。

6 偏差处理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

6.1 风险识别:在验证期间清楚地确认风险的问题,评估相关的潜在有危害性。

6.2 风险分析:在验证期间,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发生和重现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性。

6.3 风险评估:在验证期间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对风险定量评估。

风险评估是质量风险管理的一个单元,其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工艺、设备清洁验证工作进行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其他验证工作根据需要而定。风险评估包括确定、分析、评价三个步骤。对某项验证过程中存在风险进行的分析应包含在验证方案中,对于引入变更而不需要进行再验证的情况可单独起草一个风险评估文件,由相关人员审核,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具体参见《药品生产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SOP-QA-001-01)

6.4 通过验证风险的评估,将存在的质量风险记入验证报告中,提出相关部门注意,对风险排除和过滤,对偏差进行处理。

6.5 验证小组根据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评价与建议,交相关部门解决。

7 验证周期

7.1 应制定药品生产再验证的管理规定,并制定再验证周期。

①设备/公用系统:定期进行(根据系统的关键程度),如发生变更或异常情况,应对设备/公用系统实施再确认/验证;

②生产工艺:结合年度质量回顾及风险评估情况,必要时进行工艺再验证;对生产工

艺产生疑问时,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③清洁程序:在线清洁(CIP)和手工清洁,结合年度质量回顾及风险评估情况,必要时进行清洁程序再验证;

④检查方法:定期,如发现系统误差或对某些数据产生怀疑时,应实施再验证。

7.2 回顾性验证的批次应是验证阶段中有代表性的批次,包括不合格批次;应当有不少于20批次以证明工艺的稳定,必要时可用留样检验的数据作为回顾性验证的补充。

8 企业应当制定验证总计划和年度验证总计划:

8.1 应对验证工作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8.2 应制定相关人员或部门的职责。

8.3 关键的系统列入年度验证总计划。

8.4 对变更产生的验证应有明确的要求。

8.5 验证总计划的内容

①项目的概述;

②范围;

③目的;

④参考文件;

⑤职责;

⑥系统描述;

⑦验证政策;

⑧确认和验证方法;

⑨验证时间进度计划;

⑩附录。

8.6 在验证总计划中规定对厂房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清洁程序、检验方法、检验仪器、生产过程控制测试程序以及计算机化系统(如涉及)等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系统的验证要求。

8.7 明确要求在验证完成后,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验证状态用何种办法得以保持(如建立日常监控计划)。

8.8 应根据需要确认或者验证的设备或系统制定有明确的确认或验证方案,并按职

责规定进行审核和批准。

8.9 验证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

①概述所进行的验证目的和对象。

②背景对待验证的系统进行的描述确认,说明系统的关键功能和操作步骤。

③参加验证人员和部门的职责。

④验证进度计划。

⑤验证内容、试验项目、验证实施步骤。

⑥验证需达到的标准,可接受的参考范围、漏项和偏差。

⑦附录相关文件表格的格式、参考文献。

8.10 确认或验证应当预先确定方案并批准;实施方案后应有验证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①确认或验证实施应在方案批准后进行。

②确认或验证方案实施前应对参与验证的人员进行培训,要有培训记录。

③确认或验证方案实施的过程应与方案要求一致,记录应真实正确。

8.11 确认或验证完成后应写出报告,对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估和建议,并对确认或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说明;验证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验证的目的和内容;

②系统描述;

③相关的验证文件;

④人员和职责;

⑤验证合格的可接受标准;

⑥验证的实际实施情况;

⑦验证实施的结果;

⑧偏差汇总和调查,采取的预防纠正措施;

⑨验证的结论。

8.12 确认或验证报告应经过具有相应资格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8.13 工艺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中的参数应与验证报告一致,关键参数的范围应在验证参数范围之内。

9 验证报告的审批

验证实施人员负责验证过程的记录,并负责整理、统计、验证获得的记录与数据,进而起草阶段性和最终结论文件,由验证小组负责人负责对验证报告进行初审,验证总负责人负责对验证报告批准。

10 发放验证证书

验证报告审批通过后,由验证总负责人签署验证合格证书,证明该项验证工作已经完成。验证合格证书、验证报告各复印若干份,一份存档,其余分发有关部门。

11 验证文件的管理

11.1 验证文件包括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合格证书、改进措施、建议等。

11.2 验证文件由质量保证部负责归档、保存。

12 再验证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进行再验证。

12.1 定期再验证

12.1.1 关键工艺设备、程控设备在生产36个月后。

12.1.2 空调系统的高效过滤器每年做一次泄漏试验。

12.1.3 空调系统的风量每年检查一次。

12.2 不定期再验证

12.2.1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检方法、主要原辅材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发生改变时。

12.2.2 批次量有数量级的变更。

12.2.3 趋势分析中发现有系统性偏差。

12.2.4 其他因素

13 再验证的实施程序:再验证的实施程序同验证实施程序。

14 验证周期与责任部门

验证的项目、周期和组织验证的责任部门见下表

工艺验证评审办法

工艺验证评审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验证评审程序、评审内容及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生产准备完成后所进行的工艺验证评审管理。 2.工艺验证评审程序 2.1 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评审 2.2 对评审不合格内容,组织人员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评审。所有评审项评审合格后,方可转入正常生产。 3.工艺验证评审的主要内容 3.1 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应经过工艺设计质量评审,且有相关记录。 3.2 产品工艺质量 3.2.1 产品经工艺调试,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及相关的技术标准。 3.2.2 调试的合格样件应经过全面的检测。且检测合格并保留有相关检测记录。 3.3 工艺文件的验收 3.3.1 工艺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其编制、审批、更改等符合公司相关的文件管理规定。3.3.2 工艺文件内容完整,工艺参数及工艺方法明确。且经过调试后验证正确。 3.3.3 工艺文件经调试验证需进行修改的已修改完毕并已按规定下发。 3.3.4 现场工艺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操作者易于得到。 3.4 设备与工艺装备的要求 3.4.1 工艺规定的设备与工装应配齐。

3.4.2 工艺规定的量具、检具等检测器具应配齐,且所有的检测器具均经过检测,为合格检测器具。3.4.3 设备与工装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提出的要求,更改部分经过工艺认可。 3.4.4 设备与工装经过调试验证,其精度与技术状态能满足生产合格零件的需要。 3.4.5 设备与工装按工艺规定的节拍调试验证后,其生产能力能满足预定的生产纲领要求,且安全措施可靠。 3.5 对操作者要求 3.5.1 基本知识要求 ①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许可证,确保达到工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 ②熟记本岗位零件号、零件名称、设备工装技术参数等工艺内容,掌握相关工艺要求、操作要点、检测方法等。能清楚叙述工艺文件内容及质量要求 3.5.2 基本技能要求 ①能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生产操作,严格过程控制的有关要求,坚持按图纸、按工艺、按 标准生产。 ②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③能使用检具进行质量特性自检 ④能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 ⑤能使用各类管理工具,包括各种记录和自检标识 3.6 对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的工艺要求 3.6.1 各种规格的原材料、辅料要符合工艺规定。 3.6.2 所使用原材料、半成品均经过检验,为合格品。 3.6.2 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均应按规定摆放,标识正确、清楚,且有专门的工位器具及运输器具进行存放与转运。 3.7 对环境的要求 3.7.1 现场干静,整洁,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3.7.2 工作现场实行定置管理,物流合理、通畅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并下发相关单位。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计划下达。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保部: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并总结验证结果,向技术部提交验证产品的检测报告。 工艺员:负责工艺验证现场指导,解决验证现场问题,校对和调整、固化工艺文件。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技术副总:负责批准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4内容

4.1验证小组成员 工艺员、生产部相关人员、检验员、质量员、生产车间相关人员。 4.2验证步骤 4.2.1制订验证计划 4.2.1.1由工艺员首先起草该工艺的验证计划,然后将验证计划交给验证小组讨论和 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验证计划包括: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期及完成日期)。 4.2.2验证准备: 4.2.2.1负责验证现场的工装管理员提前半个工作日通知做好准备工作。 4.2.2.2工艺员负责提供现场验证的工艺文件。 4.2.2.3检验员负责准备好现场验证检测器具和质量文件。 4.2.2.4相关车间负责按验证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工装设备、生产材料,并指派好验

工艺验证管理细则

工艺验证管理细则 1. 本细则规定了工艺验证的范围,基本任务,主要验证内容和验证程序。 2. 本细则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工艺验证。 3. 工艺验证范围:凡需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在样件试制鉴定后批量生产前,均需进行小批试生产工艺验证。 4. 工艺验证的基本任务: 通过小批试生产,考核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以保证今后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精益成本,达到顾客要求并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5. 主要验证内容: 5.1工艺文件是否齐全; 5.2工艺规定的特征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3关键特殊工序是否明确; 5.4设备及工艺装备能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5.5量检具的配备率及检测能力是否满足生产技术质量要求; 5.6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 6. 验证程序: 6.1制定验证实施计划,验证实施计划的内容应包括:主要验证项目;验证的技术准备;组织措施和时间地点的安排。 6.2验证前的准备: 6.2.1生产部门负责下达验证计划并做好试生产的全部材料或毛坯准备; 6.2.2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工艺文件和有关资料; 6.2.3相关生产车间提供所需的全部设备、工艺装备,并做好试生产准备; 6.2.4质检部门做好检查准备。 6.3实施验证: 6.3.1验证时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试生产; 6.3.2验证性的试生产件数量为:一般情况,总体尺寸≤100×100时=10 ~ 30件;总体尺寸>100×100 ~ ≤500×500时=5-20件;总体尺寸>500×500以上时约

3-10件;较大型覆盖件、成本较高的产品应根据情况临时按排试生产数量。6.3.3验证过程中,有关工艺和工装设计人员必须经常到生产现场进行跟踪考察,认真听取生产操作者的合理化意见,对有助于改进工艺、工装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要详细记录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6.4验证总结与鉴定: 6.4.1验证总结: 试生产验证结束后,技术部门应填写工艺验证书,其内容包括: ①试生产件的名称图号、验证内容、数量、时间; ②工艺文件的准备情况、特征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③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准备情况、工装设备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④量检具的配备率及检测能力是否满足生产技术质量要求; ⑤关键特殊工序是否明确; ⑥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 ⑦质检部门填写产品验证记录表; ⑧验证结果分析:其内容包括验证情况及结果分析和改进意见; ⑨验证结论:内容包括对今后批量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6.4.2验证鉴定: ①一般产品有企业技术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由各相关科室及生产车间参加的工艺验证鉴定会,根据工艺验证总结和各方面的意见,确定该产品工艺验证是否合格,能否进行批量生产。对作出鉴定结果的验证书,参加鉴定会的成员应在验证书会签栏签名。鉴定合格的产品,由质检部门发出合格产品通知单。鉴定不合格的产品,由技术部门组织整改,整改后进入下一轮验证程序。 ②对被纳入主机厂验证计划的重要产品,在通过本企业鉴定后,还需要报主机厂,主机厂下达验证计划的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根据主机厂相应主管部门发出的产品试制鉴定通知,质检部门通知生产部门对验收合格的产品组织批量生产。验收不合格的,由质检部门通知技术部门组织整改,整改后进入下一轮验证程序。 编制:批准: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工艺验证由生产技术科和质管科两个部门共同负 责。 2. 工艺验证应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能证明新工艺更 合理更有效。 3. 对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解 决。 4. 工艺验证后应由验证部门记录或出具报告。 5.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工艺验证: a ) 主要原料改变时; b ) 增加或减少工序时; c ) 有新设备加入时; d ) 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时;

e ) 产品结构改变时; f ) 新产品试产时; g ) 相应法规规定时。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37370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工艺验证由生产技术科和质管科两个部门共同负责。 2. 工艺验证应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能证明新工艺更合理更有效。 3. 对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 工艺验证后应由验证部门记录或出具报告。 5.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工艺验证: a ) 主要原料改变时; b ) 增加或减少工序时; c ) 有新设备加入时;

d ) 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时; e ) 产品结构改变时; f ) 新产品试产时; g ) 相应法规规定时。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XXXXX管理制度——————————————★———————————————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BMM.OP.353523.001.01.2015 2014年8月1日发布 XXXXXXX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围 (2) 3.术语和定义 (2) 4.引用文件 (2) 5.职责 (2) 6.管理容和规定 (3) 7.业务/管理流程 (6) 8.记录 (7) 9.附则 (7) 10.附件 (7) 附加说明: (8)

1.目的 通过对工艺方案、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汽车股份威旺事业部新产品工艺验证、重要工艺更改、辅料的工艺验证。 3.术语和定义 工艺验证:指通过小批量试生产的方式检验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合理性及适应性的全部工作,确保满足产品设计质量要求 生产准备:指从新产品开发、试制,经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工艺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和工装配备至完成工艺调试和工艺验证、试生产与整改,直到产品投产初期所进行的活动 4.引用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5.职责 5.1.生产技术部 5.1.1.负责组织编制及发布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工艺验证总体实施计划。 5.1.2.负责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现场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 5.1.3.负责SOP之前车型的生产准备阶段工艺验证。 5.2.质量保证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现场实物质量的检查及计量器具和检具的验证。 5.3.生产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设备能力的检查 5.4综合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安全和环境的检查。 5.4.各分厂、车间 5.4.1.配合做好工艺验证的相关准备工作。 5.4.2.按工艺验证计划,配合完成工艺验证工作。

工艺验证方案模版(原料药)

工艺验证方案 本公司产品XXXXX是非无菌原料药产品,为保证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工艺验证,本工艺验证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本生产工艺的验证是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及QC检验室有关人员参与实施。 本工艺验证方案参考了ICH Q7A的生产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 验证小组成员 方案制订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目录 1. 基本情况 6 1.1. 概述 6 1.2. 生产工艺 6 1.2.1. 生产工艺流程图 6 1.2.2. 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 6 1.2.3. 关键工艺步骤和参数 6 2. 验证目的 7 3. 验证前提 7 3.1. 工艺环境包括公用系统情况 7

3.2. 工艺设备情况 7 3.3. 所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情况 7 3.4. 所用文件的准备情况 8 3.5. 人员情况 8 4. 验证方案 8 4.1. 验证计划 8 4.2. 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的验证(应包括所有重点考察的生产关键参数、结晶、离心、干燥) 8 4.2.1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8 4.2.2第一步反应收率情况验证 9 4.2.3第一步反应中间体的质量情况验证 9 4.3. 粗品精制工序的验证 10 4.3.1溶解脱色验证 10 4.3.2 结晶工序验证 10 4.3.3 分离工序验证 11 4.3.4 干燥工序验证 12 4.3.5小批成品收率情况验证 12

4.3.6小批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3 4.4批混合工艺的验证 13 4.4.1批混合工序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13 4.4.2批混合效果的验证 13 4.5最终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4 5. 偏差处理 14 6.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15 1. 基本情况 1.1. 概述 本公司生产的XXXXX是非无菌原料药产品,为保证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采取同步验证的方式来验证XXXXX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说明是按变更管理规程而进行的验证)。 1.2. 生产工艺 1.2.1. 生产工艺流程图 应有洁净区的标识。 1.2.2. 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 目前执行的工艺规程编号为:于年月日批准生效。具体工艺描述如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页数1/14 执行日期2010年10月01日 文件目录: 一、目的 (2) 二、范围 (2) 三、责任 (2) 四、程序 (2) 五、附件 (10) 六、相关文件及记录 (13) 七、附录 (14) 八、变更原因及记载 (14) 分发清单: 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实验室、生产部、工艺技术部、设备部、各生产车间 受控状态:■是□否 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 部门验证管理 员 生产部 负责人 质量控制 实验室 设备部 负责人 工艺技术 部负责人 质量部 副部长 质量负责 人 姓名签名日期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页数2/14 执行日期2010年10月01日 一、目的 1、有序有效的开展确认与验证工作 2、规范验证活动的实施 3、指导验证文件的编写 4、规范验证活动中各部门的职责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和执行。 三、责任 验证委员会负责公司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 源,审批验证方案和报告,发放验证证书 验证小组负责起草相关验证方案,实施验证活动,完成验证报告 四、程序 1、定义: 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1.2验证: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1.3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包括验证项目、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的、范围、职责、验证合格标准、实施过程、取样计划、偏差和处理以及再验证周期和相关附件。 1.4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 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包括起草、审核、批准、目的、范围、职责、实施情况、各项目验证数据结果、数据分析、偏差分析处理、结论、建议与评价以及再验证周期和各相关记录、附表等。 2、验证类型: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范文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1

XXXXX管理制度——————————————★———————————————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BMM.OP.353523.001.01.

8月1日发布 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管理内容和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业务/管理流程 (6) 8.记录 (7) 9.附则 (7) 10.附件 (7) 附加说明: (8)

1.目的 经过对工艺方案、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威旺事业部新产品工艺验证、重要工艺更改、辅料的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和再验证管理规定

工艺验证和再验证管理规 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l目的 规范新工艺和更改后的工艺对生产及产品质量的适应性、可靠性、稳定性进行验证的步骤、方法、内容。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工艺的实施以及工艺的变更、工艺条件变化时的工艺再验证。 3责任 技术部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4内容 工艺验证的步骤 有质量监控部门、计量部门、设备部门的验证结果,即质量控制有效、计量准确可行、设备运行良好并达到设计或其它要求的书面报告。 根据工艺验证的内容,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工艺验证小组,明确组长及成员。 组长应由有丰富工艺验证经验、熟悉GMP及生产工艺的有关负责人担任,负责起草该工艺的验证方案。 工艺验证方案经公司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实施。 工艺验证的方法、内容 根据需验证的目的,明确验证方法、内容。

第 2 页/共 2 页 要明确验证工作的具体验证人。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及验证记录表。 验证应模拟不同的生产条件进行。 用已经验证的质量控制方法来评估验证的产品或试验品质量。 同一验证应不少于3次,结果应有较好的重现性。 验证报告 由工艺验证小组指定成员对工艺验证数据进行整理、起草工艺验证报告。 由组长作出工艺验证的结论报告。 由组长将验证报告送验证总负责人审批,并签署批准文件。 再验证的条件 更改工艺、主要原材料变化、设备变动、控制方式改变、设备大修等均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经验证后虽无任何变化,但正常生产两年后(关键岗位一年后)也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法规要求改变,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验证报告的保存方式、保存期限。 工艺验证过程中所取得数据分析内容、验证方案等均由工艺验证小组负责整理成册,与验证报告一起交技术部存档,永久保存。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XXXX管.理制 度 :艺验证管理办法

2014年8月1日发布 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 目的 通过对工艺方案、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威旺事业部新产品工艺验证、重要工艺更改、辅料的工艺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工艺验证:指通过小批量试生产的方式检验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合理性及适应性的全部工作,确保满足产品设计质量要求 生产准备:指从新产品开发、试制,经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工艺设计、基础设施建 设、设备和工装配备至完成工艺调试和工艺验证、试生产与整改,直到产品投产初期所进行的活动 4. 引用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5.职责 5.1.生产技术部 5.1.1.负责组织编制及发布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工艺验证总体实施计划。 5.1.2.负责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现场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

8) 验证冲压件的检验手段、检验频次的是否合理 / 可靠; 1) 验证冲压工艺路线、冲压顺序是否科学 / 合理; 2) 验证冷轧钢板是否满足冲压要求,明细表是否准确; 3) 验证辅料选用品种是否满足产品和工艺要求、定额是否合理; 4) 验证冲压工艺参数设定和软件系统是否合理, 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5) 验证压力机是否安全可靠,能否保证产品质量、精度要求; 6) 验证模具能否满足操作要求和产品质量、精度要求; 7) 验证工具、工装器具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5.13 负责SOP 之前车型的生产准备阶段工艺验证。 5.2. 质量保证部 5.3. 生产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 5.4. 各分厂、车间 6. 管理内容和规定 6.1. 工艺验证的时机 生产纲领、定型产品工艺参数、工艺流程、主要生产条件 ( 设备、材料等)发生变 化时,针对变化点开展工艺验证。 重新换版的工艺文件,针对工艺内容有变更的部分进行工艺验证,在试行 1 个月内 完成。 6.2. 工艺验证的内容 6.2.1. 冲压工艺 参与工艺验证, 负责现场实物质量的检查及计量器具和检具的验证。 参与工艺验证, 负责设备能力的检查 参与工艺验证, 安全和环境的检查。 5.4.1. 配合做好工艺验证的相关准备工作。 5.4.2. 按工艺验证计划,配合完成工艺验证工作。 5.4.3. 负责SOF 以后车型的工艺验证工作。 6.1.1. 全新产品在生产准备时必须进行全部工艺验证。 6.1.2. 6.1.3. 全新辅料品种选用应进行工艺验证。 6.1.4.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008年11月 美国FDA发布草案 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北核协会审核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I. 前言 (1) II. 背景 (2) III. 工艺验证的法规要求 (3) IV. 对企业的建议 (5) A. 工艺验证的一般考虑 (5) B. 药品生命周期中工艺验证的具体阶段与内容 (5) 1. 第1阶段——工艺设计 (5) 2.第2阶段——工艺评价 (8) 3. 第3阶段——持续工艺确证 (11) V. 性能确认批次的同步放行 (12) VI.文件整理 (13) VII.分析方法 (13)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I.前言 本指南概述了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是FDA认为对生产化学药品以及生物制品,包括活性药物成分(活性药用成份(API)或原料药)的工艺进行验证的适用要素,所生产的对象在本指南中统称为药物或产品。本指南综合了一般的原则和方法,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工艺的验证。 本指南将工艺验证与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以及现有FDA指南1进行了整合。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将产品与工艺开发、规模化生产工艺的确认以及保持工艺在日常规模化生产中的可控状态连结在一起。本指南提倡现代化的生产原则,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合理的科学。 以下类别的药品涵盖于本指南所讨论的范围内: ?人用药品 ?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 ?制剂产品与活性药用成分(API或原料药)2 ?复方产品(药物和医疗设备)中的药物成分 本指南不适用于以下类别的产品: ?A类添加药物的产品与添加药物的饲料 ?医疗设备 ?膳食补充剂 ?公共卫生服务法361节下的移植用人体组织3 本指南没有具体说明哪些信息应包括在注册提交文件中,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参照适当的指南或与相应的中心联系,以确定哪些信息应包括在内。 本指南也没有专门讨论自动化工艺控制系统的验证(例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1参见FDA/ICH行业指南:Q8药品研发,Q9质量风险管理以及完成后的Q10药品质量体系(2007年5月的ICH-Q10草案可以在2007年7月13日发布的联邦公报(72 FR 38604)中获得)。我们会定期更新指南,以保证获得最新的版本,请查看CDER指南网页https://www.docsj.com/doc/4f3103743.html,/cder/guideline/index.htm, CBER指南网页https://www.docsj.com/doc/4f3103743.html,/cber/guidelines.htm, 或CVM指南网页https://www.docsj.com/doc/4f3103743.html,/cvm/Guidance/published.htm. 2到本指南发布之日时,还没有为药物成分例如API(原料药)及中间体而单独设定的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但这些成分要符合法定的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 (21U.S.C. 351(a)(2)(B)之 501(a)(2)(B)节的要求,API的工艺验证在FDA/ICH的行业指南Q7A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讨论,可以在网上获得https://www.docsj.com/doc/4f3103743.html,/cder/guidanc/index.htm, Q7A第XII部分详细描述了API工艺验证中应遵循的原则。 3参见FDA的行业指南“移植用人体组织生产工艺验证”,在https://www.docsj.com/doc/4f3103743.html,/cber/guidelines.htm可以得到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68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工艺验证由生产技术科和质管科两个部门共同负责。 2. 工艺验证应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能证明新工艺更合理更有效。 3. 对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 工艺验证后应由验证部门记录或出具报告。 5.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工艺验证: a ) 主要原料改变时; b ) 增加或减少工序时; c ) 有新设备加入时; d ) 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时;

e ) 产品结构改变时; f ) 新产品试产时; g ) 相应法规规定时。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XXXXX管理制度——————————————★———————————————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年8月1日发布 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通过对工艺方案、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威旺事业部新产品工艺验证、重要工艺更改、辅料的工艺验证。 3.术语和定义 工艺验证:指通过小批量试生产的方式检验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合理性及适应性的全部工作,确保满足产品设计质量要求 生产准备:指从新产品开发、试制,经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工艺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和工装配备至完成工艺调试和工艺验证、试生产与整改,直到产品投产初期所进行的活动 4.引用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5.职责 5.1.生产技术部 5.1.1.负责组织编制及发布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工艺验证总体实施计划。 5.1.2.负责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现场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 5.1.3.负责SOP之前车型的生产准备阶段工艺验证。 5.2.质量保证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现场实物质量的检查及计量器具和检具的验证。 5.3.生产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设备能力的检查 综合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安全和环境的检查。 5.4.各分厂、车间 5.4.1.配合做好工艺验证的相关准备工作。 5.4.2.按工艺验证计划,配合完成工艺验证工作。 5.4.3.负责SOP以后车型的工艺验证工作。 6.管理内容和规定 6.1.工艺验证的时机 6.1.1.全新产品在生产准备时必须进行全部工艺验证。 6.1.2.生产纲领、定型产品工艺参数、工艺流程、主要生产条件(设备、材料等)发生变 化时,针对变化点开展工艺验证。 6.1.3.全新辅料品种选用应进行工艺验证。 6.1.4.重新换版的工艺文件,针对工艺内容有变更的部分进行工艺验证,在试行1个月内 完成。 6.2.工艺验证的内容 6.2.1.冲压工艺 1)验证冲压工艺路线、冲压顺序是否科学/合理; 2)验证冷轧钢板是否满足冲压要求,明细表是否准确; 3)验证辅料选用品种是否满足产品和工艺要求、定额是否合理; 4)验证冲压工艺参数设定和软件系统是否合理,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设计技术要 求; 5)验证压力机是否安全可靠,能否保证产品质量、精度要求; 6)验证模具能否满足操作要求和产品质量、精度要求; 7)验证工具、工装器具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 1、定义 1.1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4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1.5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1.6 模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在很多情况下,安慰剂具备与产品相似的理化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模拟产品。 1.7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1.8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9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要求,但未完成该产品所有工艺和质量的评价即放行上市。 1.10性能确认: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1用户需求: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或其他系统提出的要求及期望。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并下发相关单位。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计划下达。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保部: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并总结验证结果,向技术部提交验证产品的检测报告。 工艺员:负责工艺验证现场指导,解决验证现场问题,校对和调整、固化工艺文件。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技术副总:负责批准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4内容 4.1验证小组成员 工艺员、生产部相关人员、检验员、质量员、生产车间相关人员。 4.2验证步骤 4.2.1制订验证计划 4.2.1.1由工艺员首先起草该工艺的验证计划,然后将验证计划交给验证小 组讨论和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验证计划包括: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期及完成日期)。 4.2.2验证准备: 4.2.2.1负责验证现场的工装管理员提前半个工作日通知做好准备工作。 4.2.2.2工艺员负责提供现场验证的工艺文件。 4.2.2.3检验员负责准备好现场验证检测器具和质量文件。 4.2.2.4相关车间负责按验证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工装设备、生产材料,并指 派好验证生产操作工。 4.2.3验证实施: 工艺验证过程依据已经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原则上须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不变的条件下工艺验证连续进行两批次。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生偏差,由验证小组决定验证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增加验证批次等。 4.2.4验证报告: 由质量员汇总验证记录、结果,给出验证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概述:说明验证实施的依据及过程执行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处理情况。验证的批次、验证时间、验证产品批号等,即对整个验证 实施过程小结。 ?结论:包括总结论及各项验证项目结论。 分项结论:根据各项验证结果说明工艺参数是否合适。 总结论:包括工艺通过验证合格,是否需要调整,若调整是否需要 重新验证等。 ?附件:将工艺规程及主要工艺参数做为验证报告附件,以说明验证条件和依据。 4.3再验证 4.3.1变更时的再验证 当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生产工序发生变更,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均需进行再验证。这种变更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客户的变 更。变更时的再验证,应和最初验证一样,以可能受影响的工序作为

新版要求工艺验证管理规程

工艺验证管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生产工艺验证管理制度,使工艺验证规范进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研发仅参考)产品从药品工艺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确认直至商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生产工艺的验证和产品工艺验证。 3. 责任者:设备工程部、生产运行部、质量管理部、质量控部负责遵照执行。 4. 程序: 4.1 验证小组职责: 4.4.1 质量管理部

4.4.1.1质量保证部 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制定验证计划,协助起草并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参与并监督验证的实施,负责验证过程中取样。对验证过程的偏差变更进行处理;对验证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4.4.1.2 质量控制部 协助起草并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负责工艺验证过程中的所需物料及样品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4.4.2工程部 负责确保工艺验证所需的公用设施、设备等正常运行。 4.4.3 生产运行部及车间 负责起草验证方案及报告的编制、方案实施前的培训、验证的实施。对验证过程的偏差变更进行处理。 4.2 验证内容 4.2.1定义: 4.2.1.1关键质量属性: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微生物的性质或特征,其应在适当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4.2.1.2关键控制参数:此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关键质量属性。 4.2.1.3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4.2.1.4工艺参数:指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控制的输入变量或条件。通常,这些参数是物理的或者化学参数(如温度、加工时间、柱流速,柱清洗体积、试剂浓度或缓冲液的pH等)。 4.2.1.5关键工艺参数:指一个输入的工艺参数,应控制在有意义、较窄的操作范围以保证药物成分的质量属性符合其要求。 4.2.1.6性能参数:应谨慎的控制在狭窄范围内,并且是工艺性能必不可少的输入工艺参数。关键工艺参数不会影响关键的产品质量属性,如果超过规定范围,其可能会影响工艺(如收率,持续时间),但不会影响到产品质量。 4.2.2工艺验证的目的 4.2.2.1有效控制关键操作,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4.2.2.2验证了的工艺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的产品。 4.2.2.3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的产品。 4.2.2.4工艺经过验证以后,可以根据工艺监控的参数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而不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检查。 4.2.3工艺验证的生命周期

2010GPM规范附录《确认与验证》2015-12-01实施

附件2(2010版GMP附录,2015-12-01实施) 确认与验证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第二章原则 第二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三章验证总计划 第三条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确认与验证的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同类文件中详细说明。 第四条验证总计划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一)确认与验证的基本原则; (二)确认与验证活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三)待确认或验证项目的概述; (四)确认或验证方案、报告的基本要求; (五)总体计划和日程安排; (六)在确认与验证中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 (七)保持持续验证状态的策略,包括必要的再确认和再验证; (八)所引用的文件、文献。 第五条对于大型和复杂的项目,可制订单独的项目验证总计划。 第四章文件 第六条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经过审核和批准。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详述关键要素和可接受标准。 第七条供应商或第三方提供验证服务的,企业应当对其提供的确认与验证的方案、数据或报告的适用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核、批准。 第八条确认或验证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撰写确认或验证报告。企业应当在报告中对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变更已批准的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认或验证报告应当经过书面审核、批准。 第九条当确认或验证分阶段进行时,只有当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报告得到批准,或者确认或验证活动符合预定目标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 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中不能满足某项预先设定标准或偏差处理未完成,经评估对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无重大影响,企业可对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进行有条件的批准。 第十条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时,应当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企业如对原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进行调整,需进行科学评估,得出最终的验证结论。 第五章确认 第一节设计确认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按照预定用途和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用户需求,并经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设计确认应当证明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并有相应的文件。 第二节安装确认 第十三条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需进行安装确认。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用户需求和设计确认中的技术要求对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验收并记录。安装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根据最新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查设备、管道、公用设施和仪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二)收集及整理(归档)由供应商提供的操作指南、维护保养手册; (三)相应的仪器仪表应进行必要的校准。 第三节运行确认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运行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 —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总3页)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并下发相关单位。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计划下达。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保部: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并总结验证结果,向技术部提交验证产品的检测报告。 工艺员:负责工艺验证现场指导,解决验证现场问题,校对和调整、固化工艺文件。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技术副总:负责批准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4内容 4.1验证小组成员 工艺员、生产部相关人员、检验员、质量员、生产车间相关人员。 4.2验证步骤 4.2.1制订验证计划 4.2.1.1由工艺员首先起草该工艺的验证计划,然后将验证计划交给验证 小组讨论和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验证计划包括: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 期及完成日期)。

4.2.2验证准备: 4.2.2.1负责验证现场的工装管理员提前半个工作日通知做好准备工 作。 4.2.2.2工艺员负责提供现场验证的工艺文件。 4.2.2.3检验员负责准备好现场验证检测器具和质量文件。 4.2.2.4相关车间负责按验证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工装设备、生产材料, 并指派好验证生产操作工。 4.2.3验证实施: 工艺验证过程依据已经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原则上须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不变的条件下工艺验证连续进行两批次。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生偏差,由验证小组决定验证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增加验证批次等。 4.2.4验证报告: 由质量员汇总验证记录、结果,给出验证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概述:说明验证实施的依据及过程执行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 处理情况。验证的批次、验证时间、验证产品批号等,即对整个 验证实施过程小结。 结论:包括总结论及各项验证项目结论。 分项结论:根据各项验证结果说明工艺参数是否合适。 总结论:包括工艺通过验证合格,是否需要调整,若调整是否需 要重新验证等。 附件:将工艺规程及主要工艺参数做为验证报告附件,以说明验证条件和依据。 4.3再验证 4.3.1变更时的再验证 当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生产工序发生变更,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均需进行再验证。这种变更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客户的变 更。变更时的再验证,应和最初验证一样,以可能受影响的工序作为 验证对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