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科学技术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湖南科学技术版小学一年级上

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第三课给物体分类

最新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石燕完全小学2017-2018学年度科学 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5个主题单元,共计14篇课文,设计了33个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走近科学”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特征,强

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常见的工具”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体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取不同的工具,为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走近科学1~4课4~5课时 探访大自然1~3课3~4课时 认识天气1~2课2课时 常见的材料1~3课3~4课时 常见的工具1~2课2~3课时 任课教师:祝永恒 2017.09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 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5个主题单元,共计14篇课文,设计了33个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走近科学”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常见的工具”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体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取不同的工具,为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走近科学1~4课4~5课时 探访大自然1~3课3~4课时 认识天气1~2课2课时 常见的材料1~3课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教案-第1、2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果刀、西瓜一个。 分组材料:橘子(自带或提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难点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西瓜:“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瓜,老师 带来西瓜可不只是给你们吃的哦。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观察这 个西瓜,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西瓜。 2.板书“观察西瓜”。 二、活动一观察西瓜 1.“这个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眼睛看:我们发现了这个西瓜的很多特点。这个西瓜还有很多秘密,我们还可以什么方法呢? 2.指导学生观察西瓜 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来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察活动,整体看形状、颜色、花纹等,用手摸一摸表面,轻敲时听声音;由外向内,看颜色、看组成部分;闻气味、尝味道,描述西瓜的样子,为将来买西瓜时挑选好瓜积累感性经验。) 3.指南车教你挑选西瓜小密招:(课件出示图片) 一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二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 三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六掂一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课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小结: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眼、耳、鼻、舌、手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小结各感官的作用(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始业课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 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为之努力。【教学难点】 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学过程】 一、 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三、 讲小故事 1.讲身边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课 题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教学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

(完整)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以“作用与变化、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推力与拉力”“ 植物的生 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5 个主题单元, 13课。 选择儿童常见的橡皮泥、皮球、磁铁、折扇、人、动植物、四季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了28个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 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照顾植物、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推力、拉力、弹力磁力;通过探索阳光、水、冷热(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人和动物活动的影响,发现植物生 长需要什么、春夏秋冬的特征和四季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人工世界的物品特征、结构和功能,渗透技术思想,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 (或作用条件),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第一单元“ 推力与拉力”:教材按“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推、拉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顺序,从“ 推拉游戏”入手,让学生直接体验推力、拉力作用,引领学生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 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 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渗透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长”,按功能和认知层次布设“ 植物角” “ 植物在生长”和“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三课。第一课先让学生建植物角,观察、辨认植物,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旨在为本单元的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为下一课设计实验和制订观察计划奠定基础;第二课引导学生边照顾植物边观察、测量并记录植物生长的信息,旨在为下课归因分析提供证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等技能;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课的观测记录,寻找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分享交流照顾植物的经验,归纳得出植物生长需要 水和阳光。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https://www.docsj.com/doc/4e17252787.html,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一单元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

最新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

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 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才一个学期,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仍然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03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 各单元简介 1.“水”:对水这种熟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加以描述,通过依据某一特征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地观察过程,初步知道分类的基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水的探究活动。 2.“空气”:通过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已有的对自然界的认知经验,丰富对自然界的整体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与交流,引导学生对空气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和想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 3.“形形色色的动物”:利用学生天然的好奇和热情,指导他们学习描述、记录周围动物,并能坚持连续观察记录动物的特征,初步意识到动物石油共同特征的,同时存在差异,能够给其分类。 4.“各种各样的植物”: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植物的共性与差异,渗透保护环境教育。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单元 2. 比较水的多少 教案

第一单元水 2.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 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 (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

总第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教学内容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第课时 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 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教学目标 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 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教学准备 建筑图片,积教学重点重点: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和难点 木搭建作品难点:怎样把积木搭得更高 图片、积木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 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 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 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 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板书设计 形状:圆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二页 4 教学反思 标题4 黑体 正文宋体小四 行距固定值22 磅 关键字宋体小四加粗

最新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学年学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名称 任教年级一年级(上册) 任教科目科学 教师姓名 2017年9月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观察西瓜~比较积木与足球、足球与乒乓球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找出身边事物的异同点。给物体分类~在搭积木时有什么发现。 单元目标 1.观察认识西瓜~外形通过看、听、闻、动手摸一摸~知道眼、耳、鼻、舌、手感官的作用~以及如何去保护。 2.比较积木和足球以及乒乓球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找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会给身边的事物分类~发现他们的特点。 单元重点: 1. 在操作交流中体会感官能够观察到哪些信息。 2. 怎样比较常见物体的异同点。如何给身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 玩积木选什么积木更容易搭~才能搭出漂亮的建筑。单元难点:如何给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单元教法学法: 1. 通过观察、听、闻、感受、比较物体的异同点。 2. 在玩中发现积木怎样选材更容易搭。 单元教学时间: 走进科学观察西瓜.........1课时 保护感官..................1课时 找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课时 给物体分类................. 1课时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观察西瓜总课时课题 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科学的发展历史~走进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观察西瓜开始~通过看、听、闻、动手摸一摸~了解西瓜的特点。知道眼、耳、鼻、舌、感官的作用。 3.如何去保护感官器官。 4.了解昆虫记的由来。 5.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如何利用我们的感官器官观察西瓜的外形及特点。难点:学会保护我们的感官器官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观察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图片、西瓜模型、实物西瓜 五、教学过程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正由于看不见· 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本单元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物入手·继续感受动物是生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体会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单元认知线索是从认识常见的动物开始·然后选择猫和鸡两种动物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方法·再从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学会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拓展认识动物和我们的关系。 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和动物相比·学生更容易被动物的“动”吸引。为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将植物单元置于动物单元之后。本单元也将利用学生在认识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学到的认识方法·迁移到对植物的认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植物人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认识水 ∣湘科版

认识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

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