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册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3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软件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正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实验学时: 3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1216教室

实验日期: 2016.05.18.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实验一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认识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常用信息编码。

2.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在实验前完成自己姓名的各种编码,在实验时通过“信息与编码”程序上机验证。打开一个网页,对其编码方式进行转换。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

1.PIII 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2003 server /7/8.1 操作系统,LA N 环境;

2.装有字符信息与二进制(信息与编码)软件。

三、 实验准备

“信息与编码.exe ”文件,运行后界面如图1-1所示。

(1)二进制串转换成字符:可以将输入的二进制串逐字节转换成16进制和十进制,并可从ASCII 码表中找到对应的字符(注意:只限于可显示字符,不可显示字符用“~”代替显示,录入的二进制串中不允许有空格)。

(2)字符转换成N 进制:可得到输入的英文字符的ASCII 码值(包括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

(3)汉字转换:可得到输入的汉字的内码(二进制、十六进制)、区位码和国标码。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计算机发展及系统组成

通过学习课本及网络资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的答案。 (1)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是什么? 图灵奖。

(2)“图灵机”模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阿兰·麦席森·图灵。

(3)“图灵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

图1-1

(4)“图灵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的纸带TAPE

2.一个读写头HEAD

3.一套控制规则TABLE

4.一个状态寄存器。

(5)什么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

(6)你知道IBM公司研制的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的那场人机大战吗?最终谁获胜了吗?

知道;电脑。

(7)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谁?

图灵。

(8)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间是什么时候?

1946年2月。

(9)计算机的分为几代?(从逻辑元件、存储器、运算速度、有否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主要用途等方面来总结)

逻辑元件:4代;

微处理器更新:5代。

(10)计算机分为哪几类?

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11)计算机有哪些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 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12)什么是信息、数据、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数据是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

等的数值。

信息技术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

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什么?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ERP、GPS、RFID。

(14)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形式,多种路径,图文并茂,传输速度快。

(1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类型?

信息传播;通讯;计算处理。

(16)CAD/CAM/CIMS/AI/EC的含义是什么?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人工智能;电子商

务。

(17)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软件和硬件;软件通过硬件实现功能,硬件受控于软件,在一个系统中两者缺一不可。

(18)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存储程序。

(19)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1.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简称ALU)。它是计

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

(与、或、非、异或、比较等)。

2.控制器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译码;根据指令的要求,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负责向其它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种操作。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操作控制器等组成。

硬件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3.存储存储器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原始

的输入数据。经过初步加工的中间数据以及最后处理完成的有用信息都存放在存储器中。而且,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即规定对输入数据如何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系列指令也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两种。

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给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设备。它是重要的人机接口,负责将

输入的信息(包括数据和指令)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送入存储器保存。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输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将这些

结果转换成便于人们识别的形式。

(20)存储器容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KB=1024B;1MB=1024KB ;1GB=1024KB;1TB=1024GB。

(21)简述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2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是什么?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23)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经过了哪些过程?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24)编译与解释的区别是什么?

笔译;口译。

(25)主板的功能是什么?

1.将不同电压的用电器连接在一起,并提供相应的电源;

2.将不同功能的用电器连接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传递信息;

3.接收外来数据,并给其它设备处理;

4.将内部设备处理的数据集中,并传递给外界;

5.平衡电脑中的数据、能源、速度、温度、电流等。

(26)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1.主频即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

越快。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

2.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

信速度。

3.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

或PCI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工作电压(Supply V oltage) 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

般为5V,随着CPU主频的提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5.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

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的物理空间。

6.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

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

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8.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Pentium级以上C

PU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486以下的CPU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CPU内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这也正

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 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0.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快。而采

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27)内存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sdr; ddr ; ddr2 ;频率高;速度快.

(28)外存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外存速度慢、存储内容断电后不丢失外存的数据调到内存中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由写回外存。

(29)总线与接口的概念及功能是什么?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

接口是一套规范,满足这个规范的设备,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组装到一起,从而实现该设备的功能。

(30)微型计算机常见的基本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视频头等等输出设备:显示器(又叫监视器)、打印机、音箱等。

(31)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扫描方式、刷新频率、点距、带宽、亮度和对比度、亮度和对比度。

(32)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的特点各是什么?

针式打印机是用机械冲击的原理用打印针打击色带而将文字或图案留在纸上的,受限于工作方式,一来声音会较大,二来精细度受到针大小的限制不会很细腻,所以一般用来打印文档,但是也是由于这个工作原理,它是目前唯一能打印一式多联单的打印机。一般为单色,也有多色带的机型,不过很少;

喷墨打印机用控制墨水喷出的方式来实现文字或图片输出的,墨水成为这种打印机

用得最多的耗材,随着技术的进步,墨滴可以做得更细,墨水可以做得色彩更好,

保存时间更长,所以一般用来打相片,但是用机械方式运行墨盒,所以打印速度很

难提高;

激光打印机用扫描的方式使打印机内硒鼓相应部份带电沾上墨粉后压到纸上,纸经

高温后墨水融化并凝固成文字或图案,由于它是转一次成一页,所以速度最快,黑

白的打印效果也是最好的,常用于文档打印。现在也有彩色的激光打印机,但是体

积较大,价格较贵,色彩也不如喷墨的,而且不能放入专用的相片打印纸,不过即

使能放入,也不会有喷墨的效果好。

(33)什么是Unicode编码?

Unicode码扩展自ASCII字元集。在严格的ASCII中,每个字元用7位元表示,或

者电脑上普遍使用的每字元有8位元宽;而Unicode使用全16位元字元集。这使

得Unicode能够表示世界上所有的书写语言中可能用於电脑通讯的字元、象形文字

和其他符号。

(34)为什么电子邮件中会出现乱码?

因为发件人和收件人所使用的字符编码不同。

(35)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UTF-8。

(36)汉字编码中现在主要使用的编码方式是什么?

数字编码、拼音码、字形码、音形码。

2.信息与编码

按表2-1格式在实验总结中完成自己姓名的各种编码,并用“信息与编码”软件上机验证(软件使用说明见实验环境介绍)。通过该任务的学习,要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英文和汉字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规则。

表2-1 信息与编码

说明:

(1)前两项填入自己姓名及汉语拼音;

(2)第3项通过查教材ASCII码表(见表2-2),每个字符可得到7位二进制编码,再在最高位加“0”得到8位二进制编码,为了便于阅读,每8位之间应留空格;

(3)将第3项二进制串每4位对应一位16进制码(见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之间关系表2-3),可以得到第4项。注意:由于每一个字符对应8位二进制编码,8位二进制编码对应2位十六进制编码,为了便于阅读,每两位十六进制编码之间应留空格;

(4)将第4项每一个十六进制码转换成十进制即可得到第5项,这个数字也就是对应字符在ASCII码表中的顺序号。例如字符“Z”在表中就是第90个字符;

(5)第6项通过“信息与编码”软件获得;

(6)将第6项二进制串转换成十六进制即得到第7项;

(7)将第6项每一个8位二进制串最高位“1”去掉变为7位,再将这7位二进制转换为10进制,相邻两个8位转换的结果合并就成四位或五位数即是汉字国标码——第8项(为了方便,表中两个部分略有分隔)

(8)将第8项得到的每个部分减去32,得到的就是区位码——第9项。

表2-2 ASCII表

表中前32个字符(表格左边第二、三列从NUL~US)及最后一个字符DEL为控制符,它们不可显示,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控制以及在数据通信时进行传输控制。要求特别注意(后面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该字符在表中的序号,从0开始):

(1)NUL(0):空

(2)BS(8):退格

(3)HT(9):横向列表

(4)LF(10):换行

(5)CR(13):回车

(6)DEL(128):删除

个人信息与编码(参照上述表2-1)

3.网页编码方式转换。

该任务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中信息存取编码方式的不一致,将会导致所查看内容的乱码,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IE浏览器任意打开一个中文网页(如图2-2所示),在网页空白处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编码菜单项,发现默认状态下,网页编码方式是简体中文,现在选择其他编码方式,如繁体中文(如图2-3所示),会发现整个网页内容是乱码(如图2-4所示)。

图2-2 打开中文网页

图2-3 编码方式设置

图2-4 乱码网页

五、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认识了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了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掌握了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常用信息编码的计算方法。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管道通信实验学时: 5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1216教室实验日期: 2016.05.25./06.01.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实验二进程管道通信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调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观察父子进程的并发执行过程,区别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调用pipe函数在父子进程间建立管道通信,掌握linux管道通信的机制。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操作系统: Linux(可在VMware虚拟机内安装ubuntu);

2.编译器: GCC;

3.编程语言: C语言。

三、实验准备

1. 熟悉Linux操作系统,掌握Shell的基本命令;

2. 会使用Vi编辑器;打开:vi 文件名;进入输入模式:在指令模式按i键;保存退出:按esc键,:wq

3. 掌握GCC编译器的基本用法;gcc 源程序–o 可执行文件

4. 复习进程的基本概念;

4. 预习如下系统调用的含义与用法:

?getpid和getppid函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1.创建一个新进程。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pid_t pid;

int x = 1;

pid = fork();

if (pid == 0) { /* Child */

printf("hello ,child : x=%d\n", ++x);

return 0;

}

/* Parent */

if(pid>0)

printf("hello, parent: x=%d\n", --x);

return 0;

}

在Linux上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观察得到的结果。多次运行,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尝试解释这种现象。

2)理解fork生成新进程时父子进程各自的行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fork();

fork();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在Linux上编译运行这个程序,观察得到的结果会输出几次hello world,并解释为什么。

3)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三个子进程,在各个子进程中再使用系

统调用fork()进一步创建子进程,如此重复,构造一棵具有图1形状的进程家族树。分别使用系统调用getpid()和getppid()获取当前进程和父进程的进程

标识号并分别填入图1中相应的进程节点;。

图1 进程家族树

2.在父子进程之间建立管道进行通信。

1)调用pipe函数,在父进程和子进程间建立一条管道进行通信。示例如下:……

int pipe_fd[2];

char r_buf[10],w_buf[6];

int r_num;

if(pipe(pipe_fd)<0) //建立管道

{

printf("pipe create error!\n");

return 0;

}

printf("pipe_fd[0] is %d,pipe_fd[1] is %d\n",pipe_fd[0],pipe_fd[1]);

if(pid=fork()==0) //子进程

{

close(pipe_fd[1]); //关闭写端

r_num=read(pipe_fd[0],r_buf,6); //从管道读端读数据

printf("read number is %d,read data is %s\n",r_num,r_buf);

close(pipe_fd[0]); //关闭读端

……

}

//父进程

if(pid>0)

{

close(pipe_fd[0]); //关闭读端

strcpy(w_buf,"hello");

if(write(pipe_fd[1],w_buf,6)!=-1) //向管道写端写数据

printf("write piepe over!\n");

close(pipe_fd[1]); //关闭写端

}

…...

2)调用execv函数在子进程中执行另一个程序。示例如下:

if(execv("/tmp/fork/hello",NULL)<0)

{

printf("execv error!\n");

return 0;

}

hello源程序如下:

int main()

{

printf("hello,I am hello process!my id is %d.my parent's id is %d\n",getpi d(),getppid());

return 0;

}

3)在hello程序中添加如下代码,验证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文件描述符表。

……

char r_buf[10];

close(4);

read(3,r_buf,10);

printf("%s\n",r_buf);

close(3);

……

4)把hello程序改成如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到r_buf,再把输出到屏幕。

int main()

{

char r_buf[10];

scanf("%s",r_buf);

//read(STDIN_FILENO,r_buf,6);

printf("%s\n",r_buf);

return 0;

}

5)在子进程中,没有调用execv加载hello程序前,调用dup2函数标准输入重定

向到管道读端。验证hello程序的scanf函数或read函数是从管道读端读取数据而非标准输入键盘。

dup2(pipe_fd[0],STDIN_FILENO);

***************************************************************** *****************************************************************

五、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调用了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了解了父子进程的并发执行过程,知道了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的区别;明确了进程和程序的区别;调用了pipe函数在父子进程间建立管道通信,掌握linux管道通信的机制。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homework1

《计算机系统基础》Homework HW1:数据的表示 实验目的:熟悉数值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式,掌握相关的处理语句。 实验报告要求: 1.说明你做实验的过程(重要步骤用屏幕截图表示)。 2.提交源程序。 3.分析或回答问题。 完成下列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1.下述两个结构所占存储空间多大?结构中各分量所在位置相对于结构起始位置的偏移 量是什么?要求编写程序以验证你的答案。若使用#pragma pack(2)语句,则结果又如何? struct test1 { char x2[3]; short x3[2]; int x1; long long x4; }; struct test2 { char x2[3]; short x3[2]; int x1; long long x4; }__attribute__((aligned(8))); 2.“-2 < 2”和“-2 < 2u”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3.运行下图中的程序代码,并对程序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4.运行下列代码,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include void main() { union NUM { int a; char b[4]; } num; num.a = 0x12345678; printf("0x%X\n", num.b[2]); } 5.请说明下列赋值语句执行后,各个变量对应的机器数和真值各是多少?编写一段程序代 码并进行编译,观察默认情况下,编译器是否报warning。如果有warning信息的话,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warning信息。 int a = 2147483648; int b = -2147483648; int c = 2147483649; unsigned short d = 65539; short e = -32790; 6.完成书上第二章习题中第40题,提交代码,并在程序中以十六进制形式打印变量u的 机器数。 7.编译运行以下程序,并至少重复运行3次。 void main() { double x=23.001, y=24.001, z=1.0; for (int i=0; i<10; i++) { if ((y-x)==z) printf("equal\n"); else printf("not equal\n"); x += z; y += z; printf("%d, %f , %f\n”, i, x, y); } } 要求: (1)给出每次运行的结果截图。 (2)每次运行过程中,是否每一次循环中的判等结果都一致?为什么? (3)每次运行过程中,每一次循环输出的i、x和y的结果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16

课 时第19周 第 3-4 课时 2007年 月 日 课题:PowerPoint 200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实 验(四)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掌握幻灯片间的切换; 3、掌握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二、教学重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三、教学难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四、教学方法: 演示、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上机实际进行操作练习,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WORD操作的目的。 操作题目:(来自练习文件夹中) (一)、对ppths1.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说明:操作文件ppths1.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1、设置第1张幻灯片为"标题幻灯片",并输入标题内容: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48号黑体字、红色。

2、对幻灯片内所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设置在前一事件2秒钟后自动启动。 3、设置幻灯片间切换的动画效果,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 4、根据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内容上的相关,创建超级链接:第1到第2、3、4张幻灯片应用"超级链接"命令;第2、3、4到第1张幻灯片应用"动作按钮"。 5、以你的班级名称和姓名为内容设计页脚(如"设计者:2000数学1班李明"),并设置显示幻灯片编号。 (说明:操作文件ppths2.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1、给第1张幻灯片添加"标题"对象,内容为"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演示文稿的所有"标题"对象格式为:44号、加粗、红色、黑体字。 2、对演示文稿中所有"标题"对象和"文本"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取消其它对象的动画设置。 3、对所有幻灯片设置统一的幻灯片切换动画效果,慢速、设置切换声音,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的设置。 4、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之间已创建了超级链接,但不合理。请根据它们内容之间的关系重新编辑超级链接,并完成"动作按钮"的链接。 5、选择一个模板应用于演示文稿;在每张幻灯片的页脚位置显示考生姓名和考试时间,格式如:"李明 2001年6月30日"。 (二)、对pptcai4.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总线实验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计算机系统基础 实验名称总线与寄存器实验 实验地点线上 实验时间 6.30 学生班级软件工程1808班 学生学号 201802810825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实验要求 理解并掌握总线与寄存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软件环境; 2、掌握总线以及数据通路的概念及传输特性。 3、理解锁存器、通用寄存器及移位寄存器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已搭建好的8位数据通路,熟悉总线连接的方法,理解74LS244芯片的作用,理解各相关信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的作用; 2、通过拨码开关置数,将数据传送到各寄存器,将寄存器中数据显示出来,熟悉常用的寄存器。 三、实验器件 1、D触发器(74LS74、74LS175)、三态缓冲器(74LS244)。 2、寄存器(74LS27 3、74LS374 )和移位寄存器(74LS194) 四、实验原理 (见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观察总线上及芯片引脚上显示的数据的变化情况,理解数据传送的过程和寄存器存数,从寄存器读数的原理。 实验(1)拨码开关输入数据至总线 ●====1;手动操作总线DIN上的拨码开关,在总线DIN上置位数据0x55,缓冲器244阻断。比较总线DIN与BUS状态的异同。 ●=0,比较总线DIN与BUS状态的异同,记录BUS总线的数据: BUS_7BUS_6BUS_5BUS_4BUS_3BUS_2BUS_1BUS_0BUS总 线 01010101AA 实验(2)D触发器数据锁存实验 ●=0,===1;通过拨码开关改变74LS74的D端(即BUS总线的BUS_0)的状态,按照下表置位74LS74的端、端,观察并记录CLK端上升沿、下降沿跳变时刻Q端、端的状态,填观测结果于表中。 CLK D Qn Qn+1n+1 01××010 110 10××001 101

郑大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 1946 1957 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 1958 1964 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第三代计算机 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计算机 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

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计算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班级: ***** 学号:** 姓名:*** 组别: 同组者姓名: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实验 windows 2000 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00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00的桌面环境,掌握“回收站”、任务栏、帮助菜单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00的窗口、菜单以及对话框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3.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4. 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移动与退出,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5. 掌握windows 2000系统的设置,了解windows2000 -- 的使用。 [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 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00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见-- [实验结果] 1.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目录树: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计算机”快捷方式的创建。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显示、区域选项等属性的设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成绩 实验汇报批改日期: 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 选中D盘

在右窗格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命名为UESR 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当前目录下反复上面的操作,分别创建USER、A、B、C、USER2文件夹) 双击打开USER1文件夹 右击空白处选择“新建/WORD文档” 命名为“OLD1.DOC”,反复该操作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分别创建“OLD2.DOC”,“TOM.DOC”。 2.(1)打开B文件夹 选中BBB 单击右键后选择“复制”命令 打开USER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2)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B 单击右键后选择“剪切”命令 打开A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3)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C 单击右键后选择“删除”命令。 (4)打开USER1文件夹

homework2

《计算机系统基础》Homework HW2:排序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调试 实验目的:熟悉开发环境、掌握开发和调试的基本过程以及工具。 实验要求:对实验步骤中给出的源程序进行编辑、编译、链接,调试。 实验报告: 1. 说明你做实验的过程(重要步骤用屏幕截图表示)。 2. 提交出源程序。 3. 提交可执行目标文件。 4. 分析或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机器上生成的可执行目标代码是否相同。 提示:从多个方面(如ISA、OS 和编译器)来分析。 (2)你能在可执行目标文件中找出函数printf ()对应的机器代码段吗?能的话,请标示出来。(3)为什么源程序文件的内容和可执行目标文件的内容完全不同?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5月24 日 实验步骤: 1、以下程序实现了排序和求和算法,程序源码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提供的图片输入源程序文件,并保存为相应的.c 和.h 文件。 bubblesort.h: bubblesort.c:

add.h: add.c: printresult.h: printresult.c:

main.c: 2、将源程序文件进行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以生成可执行文件。 (1) 使用gcc 直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gcc -o main main.c bubblesort.c add.c printresult.c

(2) 首先生成可重定位目标文件(.o 文件),再链接成可执行文件。 首先,使用gcc –c ……命令将所有.c 文件编译成.o 文件(可以用-o 选项命名输出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然后再用ld 命令进行链接,以生成可执行目标文件。 (用ld命令链接时要包含很多系统库,可以用gcc –v main.c来查看系统链接需要哪些库,把collect2 换成ld,生成的/tmp/ccBCU0rh.o 即为mian.c 编译出来的main.o 文件,删掉该句替换成以下命令:-o main main.o bubblesort.o add.o printresult.o -e main) ld -o main main.o bubblesort.o add.o printresult.o -e main --sysroot=/ --build-id --eh-frame-hdr -m elf_i386 --hash-style=gnu --as-needed -dynamic-linker /lib/ld-linux.so.2 -z relro /usr/lib/gcc/i686-linux-gnu/4.8/../../../i386-linux-gnu/crt1.o /usr/lib/gcc/i686-linux-gnu/4.8/../../../i386-linux-gnu/crti.o /usr/lib/gcc/i686-linux-gnu/4.8/crtbegin.o -L/usr/lib/gcc/i686-linux-gnu/4.8 -L/usr/lib/gcc/i686-linux-gnu/4.8/../../../i386-linux-gnu -L/usr/lib/gcc/i686-linux-gnu/4.8/../../../../lib -L/lib/i386-linux-gnu -L/lib/../lib -L/usr/lib/i386-linux-gnu -L/usr/lib/../lib -L/usr/lib/gcc/i686-linux-gnu/4.8/../../.. -lgcc --as-needed -lgcc_s --no-as-needed -lc -lgcc --as-needed -lgcc_s --no-as-needed /usr/lib/gcc/i686-linux-gnu/4.8/crtend.o /usr/lib/gcc/i686-linux-gnu/4.8/../../../i386-linux-gnu/crtn.o 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 3、使用OBJDUMP命令进行反汇编(请自行查阅OBJDUMP命令的使用方法) 例如,可使用“objdump –S”命令进行反汇编 objdump –S main.o:将main.o进行反汇编 4、使用GDB命令进行各种调试(GDB命令参见教材附录C,也可自行查阅网上相关文档) 调试之前首先用“gcc –g”命令生成调试信息,否则调试失败。 gcc -g -o main main.c bubblesort.c add.c printresult.c gdb main 要求用各种GDB命令对程序进行调试(例如用info registers 查看寄存器内容)。 5、选做(加分题) 实现readelf –h main.o的功能

实验报告一Linux下的C语言编程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电学院专业计算机班级1401 学号140210110 姓名段登赢实验时间: 一、实验名称:Linux下的C语言编程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VMware虚拟机的使用及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2)熟练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3)掌握GCC编译环境的使用; 实验要求: 描述你的分析过程;说明你做实验的过程(重要步骤用屏幕截图表示);提交源程序和可执行文件。 三、实验环境(软、硬件): 硬件:个人电脑一台 软件:在虚拟机Vmware上的Ubuntu GCC编辑器:vi编辑器 四、实验内容: 要求:在GCC编译环境下用C语言编程完成下列题目。 (1)人口普查 (2)旧键盘 (3)集体照 1、常用的Linux命令总结 Tab 快捷键,自动补全 切换用户:格式su [用户名];su - root 查看目录和文件:格式ls [-a -l ] [目录和文件],其中-a是显示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目录(含隐藏文件)-l是显示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的详细信息 改变工作目录:格式cd /目录名;cd .. 返回上一目录 复制文件:格式cp [ -r ] 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和目录,其中-r是复制目录 移动或更名:格式mv 源文件目标文件 删除文件或目录:格式rm [ -r ] 文件名或目录名,其中-r是删除目录 创建目录:格式mkdir 目录名 查看目录大小:格式du 目录名 压缩文件:格式gzip [-d] 文件名,其中-d是解压缩 打包文件:格式tar 目录或文件

解包文件:格式xvf 目录或文件 终止程序:Ctrl+c 后台运行:Ctrl+z Gcc编译:格式gcc [-o -O -c -g -w] 文件名,其中-o是确定输出自定义文件的名字,-O对程序的编译和链接进行优化,-c是不进行链接,生成.o后缀的文件,-g是产生调试工具,-w 不生成警告信息。 2. 在Linux系统中对所给的题目进行编程和分析 (1)打开虚拟机运行ubuntu (2)打开虚拟机终端(ctrl+Alt+T) (3)键入命令cd /home/duan/桌面进入到桌面 (4)键入命令mkdir shiyan,创建名字为shiyan的文件夹,更改用户权限 (5)然后cd /shiyan进入的shiyan文件夹里面 (6)键入命令touch renkou.c创建.c文件。如下图所示 (7)键入命令gcc renkou.c进行编译c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 (8)键入命令./a.out运行可执行文件,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人口普查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6年5月24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2) 实验2: (9) 实验3: (23) 实验总结 (32)

实验1:数据表示 1.1 实验概述 本实验的目的是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中,你需要解开一系列编程“难题”——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在此过程中你将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 linux 1.2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 bits.c 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1.3 实验设计 源码如下: /* * lsbZero - set 0 to the least significant bit of x * Example: lsbZero(0x87654321) = 0x87654320 * Legal ops: ! ~ & ^ | + <<>> * Max ops: 5 * Rating: 1 */ int lsbZero(int x) { //x右移一位再左移一位实现把最低有效位置0 x = x>>1; x = x<<1; return x; } /* * byteNot - bit-inversion to byte n from word x * Bytes numbered from 0 (LSB) to 3 (MSB) * Examples: getByteNot(0x12345678,1) = 0x1234A978 * Legal ops: ! ~ & ^ | + <<>> * Max ops: 6 * Rating: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01计算机系统基础

计算机系统基础 电子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其主要特性标识是它的自动化、通用性、电子式及数字式。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电子计算机可以用来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解决大到宇宙天体、人类社会,小到企业、事业、家庭中各种问题,大大地延伸了人脑的能力。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创造,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用巨大,影响深远。电子计算机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为人类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新文化提供了新的现代化工具;它引起了人类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1.1 计算机概述 1946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ENIAC,此后的半个世纪中,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应用领域也愈来愈广泛,大量应用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金融、商业、交通、国防、军工、教育等各个领域,它已成为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1.1.1电子计算机发展简史 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机起源于早期的机械计算工具。我国古代发明的算盘和算筹之类的计算工具是早期成功的计算机。这些工具依靠烦琐的计算口诀实现计算,计算过程中人类的劳动仍然很繁重。但是,人类对自动计算机械的追求却是从这些计算工具开始的。早期最有名的当属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齿轮式加法器,它的加法器原理对后来计算机械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C.N.Leibnig)研制出能进行十进制乘除运算的通用计算器。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出了一台可以运转的分析机模型,又于1834年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机设计思想,它几乎包括了现今计算机的全部基本功能,提到了在计算机中使用穿孔卡片。1890年美国的霍勒瑞斯(H.Hollerith)制成了穿孔卡片阅读机用于数据处理,它促成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发展,并于1924年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即鼎鼎大名的IBM公司。 最早采用电气元件制作计算机的是德国建筑师朱斯(K.Zuse),他从1934年开始研制程序控制的计算机、先后研制出Z1、Z2、Z3三种型号的机器,其中以1941年完成的机电式计算机Z3最为著名。该机全部采用继电器作为基本元件,采用机械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存储64个浮点二进制数。Collossus(巨人)是最早的可编程电子计算机之一,它是由英国邮电部于1943年研制成功的。 一般公认,ENIAC(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研制的一台很完整的通用数字计算机。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体积大约90立方米,占地170平方米,总重量达到30吨。它拥有电子管18000个,继电器1500个,以及大量的电阻、电容等。耗电150千瓦。ENIAC的计算速度,当时是无与伦比的,每秒钟可作5000次运算,比当时已有的最快的继电器式计算机要快上1000倍!它可以胜任相当广泛的科学计算,当时计算中的最复杂的问题,要数描写旋转体周围气流的五个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机电式计算机来计算的话,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让人工手算,要花上几年时间,而埃尼阿克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得到了正确结果。埃尼阿克实现了多年来人类将电子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的梦想,为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该机当时的运算对象是十进制数的,并且程序是使用插头连线控制的,而不是采用二进制操作和程序存储控制,不具备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征。英国剑桥大学威克斯(M.V.Wilkes)根据冯.诺依曼的关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建议,于1949年完成了程序存储式计算机EDSAC(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机)才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DSAC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5.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一个专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册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3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软件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正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实验学时: 3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1216教室 实验日期: 2016.05.18.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实验一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认识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常用信息编码。 2.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在实验前完成自己姓名的各种编码,在实验时通过“信息与编码”程序上机验证。打开一个网页,对其编码方式进行转换。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 1.PIII 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2003 server /7/8.1 操作系统,LA N 环境; 2.装有字符信息与二进制(信息与编码)软件。 三、 实验准备 “信息与编码.exe ”文件,运行后界面如图1-1所示。 (1)二进制串转换成字符:可以将输入的二进制串逐字节转换成16进制和十进制,并可从ASCII 码表中找到对应的字符(注意:只限于可显示字符,不可显示字符用“~”代替显示,录入的二进制串中不允许有空格)。 (2)字符转换成N 进制:可得到输入的英文字符的ASCII 码值(包括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 (3)汉字转换:可得到输入的汉字的内码(二进制、十六进制)、区位码和国标码。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计算机发展及系统组成 通过学习课本及网络资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的答案。 (1)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是什么? 图灵奖。 (2)“图灵机”模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阿兰·麦席森·图灵。 (3)“图灵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 图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监控程序与汇编实验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节实验室:实验台: (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如有遗漏,后果由学生本人自负) 1、实验目的 1)了解教学计算机的指令格式、指令编码、选择的寻址方式和具体功能。 2)了解汇编语言的语句与机器语言的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教学机监控程序的功能、监控命令的使用方法,体会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平台 硬件平台:清华大学TEC-XP实验箱的MACH部分 软件平台:监控程序pcec16.exe、PC端指令集仿真软件 3、实验要求 1)学习联机使用TEC-XP 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16.; 2)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 3)使用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使用U命令观察汇编码与机器码之间的关系,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代码不得写到0000——1FFF的地址单元中,如有违反将被取消当堂成绩 4、操作步骤及实验内容 1)实验箱功能开关设置及联机操作: 1. 将实验箱COM1口与PC机相连; 2. 设置功能状态开关为00110; 3. 于PC端运行Pcec16.exe; 4. 按RESET,START键,若PC端出现如下输出(如图1.1所示),则操作成功; 图1.1 2)仿真软件相关操作:

1. 在项目文件夹找到tec2ksim.exe并启动; 图2.1 2. 点击文件-启动监控程序; 图2.2 4.若PC端出现如下输出(如图2.3所示),则操作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