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最新】度第一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9

10 m

B.固体不易拉伸,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借助光束,可看到空气中灰尘“乱舞”,这是分子运动的证据之一

2.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A.生锈了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D.气温升高

4.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5.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

C.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6.托盘天平上都有游码,当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在右盘中添加小砝码D.在左盘中添加小砝码

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kg/m?,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8.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3

近()

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牛D.一辆家用轿车9.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10.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11.电视机、家用音箱功放中的大功率二极管、三极管在工作中放出较多的热量,为了将热量尽快散出,常将二极管、三极管接在金属散热器上,现有Cu、Fe、Al三种材料供选择(部分数据见表),你认为散热器选哪种材料最好()

A.Fe B.Cu C.Al D.三种材料均可12.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

凇”

1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煤的燃烧

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

D.海水晒盐

14.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

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6.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

17.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

则()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

二、填空题

18.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9.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___(选填“吸热”

或“放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

是一种______现象。

20.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测得一块腐乳的质量约为10 g ,体积约为8 3cm ,则其密度为_____ g/3cm 。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______。

21.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和二氧化碳

三、简答题

22.冰变成水,又变为水蒸气,你认为分子间的距离是如何变化的?说出支持你这一说法的理由。

23.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四、探究题

2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B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5.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度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_______g。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

kg/m。

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______。

26.把一质量为56 g的石块,放在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g取10 N/kg)求:

(1)石块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选项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不容易拉伸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选项B 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还可以再分,选项C错误。

D.在空气中飞动的灰尘不是分子而是众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因此不能看成是分子的运动,选项D错误。

2.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B

考点:分子动理论

3.A

【解析】

【详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无关。

选项B. C只是使砝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选项D是砝码的温度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生锈了,是砝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4.C

【解析】

【详解】

AB.甲、乙两瓶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后,天平仍然平衡,这表明甲、乙两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A、B选项错误;

CD.从题图中可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 =m

V

可得甲液体的

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5.C

【解析】

【详解】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的操作是必要的,不合题意;

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操作是必要的,不合题意;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故C的操作是必要的,符合题意;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故D的说法不正确,不合题意。

6.C

【解析】

【详解】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调节横梁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AB错误。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可知,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故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向右盘中添加小砝码。故C正确D错误。

7.C

【解析】

【详解】

玉器在加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质量、形状和体积,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是不会改变的,故C选项正确。

8.C

【解析】

【详解】

卧室的长宽高分别为4m、3m、3m,卧室中空气的体积为V=4m×3m×3m=36m3,

卧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m=ρV=1.29kg/m3×36m3=46.44kg.

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不符合题意;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所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与卧室中空气质量最接近;

C.一头牛的质量在几百千克,不符合题意;

D.一辆家用轿车在1000kg以上,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

【详解】

解答:

A 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煤油和酒精的密度,故A错误;

B. 煤油和酒精的密度是相同的,所以B错误。

C.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但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密度不同,故C正确;

D. 因为ρ=m

V

,ρ铅>ρ铜,m铅=m铜,所以V铅

10.D

【解析】

【详解】

A.铁棒在磨成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铁去掉了,因而铁棒中所含铁比原来减少了,所以其质量减小,A选项正确。

B.根据生活经验可判断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B选项正确。

C.镂后金石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它的密度不变,C选项正确。

D.水流的过程中,水的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其密度不会改变,D选项错误。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由于题目中的比热容的大小不同,当m和△t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铝的比热容最大,据公式Q=cm△t可知,此时铝吸收的热量最多,即它作为散热材料最好。

故C正确.

12.B

【详解】

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煤的燃烧,利用的是煤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利用的是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利用了水分子在阳光照射和风力作用下不断运动,使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没有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气温升高,固态的微胶囊物质会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会从人体吸热,人因此会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会凝固,凝固时需要向人体放热,人会感到暖和。

故D正确。

15.A

【解析】

【详解】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能够加快蒸发,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既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D选

项不符合题意。

16.C

【解析】

【详解】

樟脑片是固态的,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跑到空气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故C正确。

17.D

【解析】

【详解】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房间的温度是10 ℃,由于房间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会发生热传递,即:冰水混合物会从房间里吸收热量,然后熔化,但在熔化的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

故D正确。

18.汽化放热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水的汽化现象;第二空.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遇冷液化,说明液化过程要放热。

19.放热液化扩散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放热后液化而形成汤汁;

第三空.鸡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鸡汤中的香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20.1.25 不变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密度公式,腐乳的密度:

=m

V =

3

10

8cm

g

=1.25g/cm3;

第二空.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21.比热热量

【详解】

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

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

[1]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

[2]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

2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冰变成水,体积要减小,分子的数目是不变的,说明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水变为水蒸气,体积要增大,分子的数目不变,说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23.见解析

【解析】

【详解】

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低于固态碘熔点,所以碘在加热过程中不会熔化,由此可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

24.B 左99 小于熄灭酒精灯液化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相平,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第二空.在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气泡由下而上越来越大,故丙图中左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第三空.图像上温度不变时对应的温度是99 ℃,即水的沸点是99 ℃;

第四空.已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且液体表面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故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第五空.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第六空.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这些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空气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在杯口形成“白气”;

25.右 C 16.4 0.82×103 偏小 密度小,可减小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天平调节的原则,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第二空.测量时,指针左偏,说明左边物体质量大,因此应该向右移动游码,故C 正确; 第三空.从图中可以看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10 g+5 g +1.4g=16.4 g ;

第四空.该物块的体积V=62cm 3-42cm 3=20 cm 3,

故这种材料的密度:

m V ρ==316.4g 20cm

=0.82g/ cm 3; 第五空.在图丙的第③图中,物块上面会残留一部分水,导致所测量筒中液体和铁块的总体积变小,则所测物块的体积偏大,由m V ρ=

公式可知,密度的测量结果将偏小; 第六空.因该种材料的密度小,因而制造成的飞机或汽车质量小,可以提高它们的速度,节约能源等。

26.(1) 20 cm 3 (2) 2.8 g/cm 3

【解析】

【详解】

(1).由题图可知V 总=60 mL ,石块的体积:

V 石=V 总-V 水=60 mL -40 mL =20 mL =20 cm 3,

(2).的密度:

ρ=m V 石石=356g 20?cm

=2.8 g/cm 3。 答:(1).石块的体积为20 cm 3;

(2).石块的密度为2.8 g/cm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