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①《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抗美援朝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

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3.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4.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案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5.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

①“解放牌”汽车②第一颗原子弹③“东方红一号”卫星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产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9.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②深圳③上海浦东④海南岛⑤重庆

A.③①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③⑤ D.④①②③⑤

11.歌曲和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建国后的歌曲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2.一名香港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名皇家警察;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D.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13.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大力拥护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4.以下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B.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的

C.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绩

D.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5.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概括,较为准确的是( ) A.敌对——正常化 B.敌对——敌对

C.友好——友好 D.友好——敌对

二、材料分析题 (共30分)

16.李明在“图说中国外交”活动中展示了下列图片,请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1954年图二 1955年图三 1971年图四 1972年

五项原则睦邻处求同存异显风范中国人来了历史性握手

(1)图三《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指的是哪一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还有哪两项外交成就与其并称为“梅开三度”?(3分)

(2)图四展示的事件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历史性握手”?(2分)

(3)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请列举出21世纪初我国取得的两项重大外交成就。(2分)

17.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材料二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材料三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材料中的“改革”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分)

(2)据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深圳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材料二中的香港曾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2分)

(4)材料三中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个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分田“包产到户”有什么好

处?2分)

(5)从改革开放将近40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2分)

三、简答题

18.“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2分)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2分)

19.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3分)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CBC 6—10 CBDBC 11—15 BDBBA

二、材料分析题

16、(1)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3)①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

提出;③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④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

独特的外交艺术等。

(4)承办APEC会议或加入WTO、成立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或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与维和、成立“亚投行”等。(任意三

项即可)

17、(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2)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3)英国。1997年7月1日。

(4)安徽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三、简答题

18、(1)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不动摇;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⑥大力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⑦坚持改革开放;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方面即可)

19.(1)“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附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质,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 (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利益于什么方针?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答案】(1)指澳门;指中国。 (2)在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 (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出自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是按“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运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依据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完整word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领先于我镇其他兄弟学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抗美援朝 (1)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了“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 A (3) 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1) 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

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勾。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你怎样看待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中国在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 列举至少三项,第1个5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略 (5) 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八年级下册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在这五、六十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按照新 二课标的三维目标作了如下要求: l、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或书面表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重难点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下期末

八年级历史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①鞍山钢铁公司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大庆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急于求成 ③自然灾害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 备。会议的内容: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决定国名、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法;在天安门广 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 副主席。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 治和国家战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 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3、巩固人民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大陆的领土全部获得解 放。 (2)整顿经济秩序:措施有调运物资、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作用是使社会秩序稳定,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 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 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 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

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表现为: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投入生产;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和制造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南昌飞机厂制 造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北天堑 变通途)。 作用(结果):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了工业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实向前进。 3、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20世纪50年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失 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浮夸风、蛮干(大炼钢铁) (3)人民公社化运动:共产风(绝对的平均主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勾画重点,红色重点】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容:(1)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 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 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战爆发),以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 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 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得出土地改革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从而得出土地改革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实行A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8年南湖中学 八年级207.209班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林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所任教的八年级207.209班大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消灭了低分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①有些学生有偏科思想,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思维不灵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④有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低。 三、教学目标 继续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

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 历史现代史部分。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一课。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 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 观感。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资料

部編版(2017)八年級下冊 歷史 备课本

年级:八年级 教师:张华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八年级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

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  姓名------- 等级--------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正确 选项填到答题框内。) 1.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 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 4.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5.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6.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 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完整)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三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三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 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点,增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水平为目标,扎实展开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理解向理性 理解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 学习的水平,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 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有以下问题①部分 学生对历史学科理解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 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水平,学习主动性有待增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水平较 差有待在方面提升。 三、教学目标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 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 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水平,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使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实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实行的辩证理解,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命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训练卷) (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参战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 D.唇亡齿寒 3.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在右图之后出现的是()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 4.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5.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③是我国由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⑤它表明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④⑤ 6.解放(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施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书重难点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书重难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 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 “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

个单位); “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 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测试卷(总复习)

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所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的题号下,填在其它位置无效)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被侵略被奴役历史的结束,这一“历史”开始于( )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 2.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西藏和平解放于( ) A.1949年5月B.1951年5月C.1950年5月D.1952年5月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整顿经济秩序B.进行抗美援朝C.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工业化建设 5.对抗美援朝战争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保家卫国的战争B.正义的战争C.国家的内 战D.反侵略的战争 6.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A.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 C.清朝统治被推翻后 D.土地改革完成后 7.“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 ) A.发展重工业B.发展交通运输业C.发展轻工 业D.发展农业和商业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很难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 ④C.②③ ④D.①③④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 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 “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个单位); “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 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⑷20世纪末,党中央提出开发西藏战略,进一步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第2课:抗美援朝 (1950-1953) 1、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义性的认识: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朝鲜与中国唇亡齿寒,美军入侵朝鲜,使中国东北乃至全国就无法取得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出兵朝鲜,其实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故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2、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两次向朝鲜派兵给我们的启示: ⑴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⑵第二次: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和平。 3、抗美援朝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敢于打反侵略战争了 ②要走群众路线 ③国际主义是反帝斗争胜利的一个保证 ④新政权新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越性。

八年级的历史下册的人教版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滦南县 2016— 20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测 八年级历史测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第I 、第 II 两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将第I 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II 卷前相应的表格内,只交第II 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 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 .学以致用B.知耻后勇 C. 居安思危D.警钟长鸣 2.一部好电影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生动 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请你仔细观察右边画面,这一画面应出现 在下面哪一部电影中( ) A .《长征》B.《血战台儿庄》 C. 《抉择》D.《开国大典》 3.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 .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D.唇亡齿寒 4.1971 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 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A.B.C.D. 5.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农村改革全面实行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 .公私合营 B .和平赎买 C.强制没收D.全部购买 7.按照中共“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到21 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8.世纪 90 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 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 B .①③C.①④D.②④ 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10.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 1949 年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②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 构想③改革开放使中国 得到极大的发展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 11.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 .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12.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13.惠女水库修建中呈现的勤劳、勇敢、奉献等“惠女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水库由当时 惠安的红旗、红土、上游、飞跃四个公社联合修建。据此;判断该水库修建于() A .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4. 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 ,60 年代仅剩 9% ,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急剧增长 B .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对新中国实习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