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气候变化、古气候

2021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气候变化、古气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气候变化、古气候

一、单选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下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气候变化属于

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C.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D.工业文明时期的气候变化

2.关于图中②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为末次间冰期B.②处为现代冰期

C.②处冰川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D.②处气候变冷

1.A 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由材料分析可知,改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因此气候变化属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故答案选A。2.C 读图分析可知,②处为现在的气候特点,现在处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时期,并传达而面积在逐渐减少,逐渐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C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2002年以来,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图中湖泊水位连年下降;2014年5月30日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

示,湖水位较低年份水位上升1.77米,直接原因是

A.气候变化,冰川融水增多B.气候变化,降水增多

C.引河入湖,水环境治理工程D.调整牧业与种植业结构

3.C 图中湖泊为外流湖,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冰川融水无关,A错。在短期内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影响不大,B错。主要是引河入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得湖泊水位上升,C对。调整牧业与种植业结构对于湖泊的水位没有关系,D错。故选C。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题。

4.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②D.波动上升

5.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4.D 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58.C 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

7.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6.B 公元600~1100年,此时段气候湿润指数急剧下降,而泥沙沉积速率急剧上升,说明中游地区植被退化严重,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沉积速率上升。正确答案选B。

7.B 据图可知,气候变化与沉积速率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气候变湿润造成的;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正确答案选B。

如图,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题.

8.在②﹣②阶段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气候由干冷变为暖湿

C.冰川面积减少D.海平面不断上升

9.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D.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8.A 结合图中右侧湿、干、暖、冷可判断出在在②﹣②阶段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A正确。

9.D 从图中看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全球降水量波动变化、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致;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正确。

下图为黑龙江省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系数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0.1960~2009年,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

②冬季降水量量减少趋势②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②冬季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夏季②各月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均大于最高气温

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

11.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是

A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加大B.夏季干旱的发生频率减小

C.种植制度可实现多熟制D.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

12.气候变化对我国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其原因是黑龙江省

A,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B.是我国农业人口最多的省区

C.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D.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0.B 有图示可知,降水系数在夏季为负值,在冬季为正值,说明冬季降水在增加,夏季降水在减少,故A、B错,由图中可知每个月最低温度的趋势系数都大于最高气温的趋势系数,说明冬季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夏季,且各月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均大于最高气温,②、②正确,选B项。

11.A 根据图中的气温变化趋势可知,黑龙江1-12月份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即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病虫害可以安全过冬,从而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A对。根据图中的降水的变化趋势可知,黑龙江7-9月的降水趋势系数低,说明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可能加大。B错。农作物的熟制由当地气候决定,气候没有大的变化,熟制不会有根本性变化,C 错。黑龙江是一年一熟,冬季没有越冬作物,冻害损失不会大幅增加,D错。

12.D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所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最大,选D项。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象变化脆弱性指数。下表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从表中数据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沙暴天气B.寒潮天气

C.干热天气D.暴雪天气

14.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B.地处中高纬地区,不受极端天气影响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13.C 印度受印度洋洋面上空形成的飓风影响较大,而不是台风,印度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旱雨季明显,一旦西南季风较弱,降水较少,就会形成干热天气,印度位于热带,且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受寒潮天气和暴雪天气影响小,故选C。

14.D 瑞典大部、芬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这些国家位于欧洲西部,经济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所以D正确。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图为1961-2012年天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冰川退缩速率和不同面积冰川退缩速率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从天山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图(下图)可知,若山区气温上升

A.固态水体积累大于消融B.天山水储量明显增加

C.地表反射率会明显减少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15.C 分析“天山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图”可知,若山区气温上升,则降雪率会减小,冰川积雪量会减少,固体水体积累小于消融,天山水储量明显减少,地表反射率明显减少,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故C正确,ABD错误。

下图示意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

17.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16.B 从图中可看出,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这说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先暖后冷。

17.B 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

18.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18.B 结合图中云杉林主要分布区以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正确;据此分析可知CD项错误。故答案选B项。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甲)”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9.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C.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19.啊读图甲可知,当地气温总体有变暖的趋势,农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干—暖湿交替变化D.干冷—湿冷—湿冷交替变化

2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B.现代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C.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D.海平面下降

20.A 根据树木年轮的疏密,由四周向中心依次:稀疏—密集—稀疏,年轮密则植物生长缓慢,反映气候干冷;故推测A项正确。

21.D M时期年轮密,反映气候寒冷,D项正确。气候变暖则海平面上升,故气候寒冷则海平面下降。ABC项都是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现象。

下图表示“1909~2008年东北年、冬夏季平均气温每10年平均值变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2.关于1909~2008年东北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

C.中温带全部变成暖温带D.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各季

23.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②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②冬季冻害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