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全国通用版)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全国通用版)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全国通用版)

专题一文化与生活

专题01 文化与社会

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B)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当选。故选B 项。

2.(2018·四川成都摸底)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 D)

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

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④是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①夸大了工匠精神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③错误。故选D项。

3.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B)

①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②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③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②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4.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

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B)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通过书信带领人们重温记忆,汲取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书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不选;该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不选。故选B项。

5.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材料体现出( B)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萌芽状态的民歌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的,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④当选;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6.(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名人故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好名人故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因为( D)

①保护名人故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②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名人故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

④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以及历史意义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①夸大了保护名人故居的作用,应排除;保护名人故居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且也不一定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排除③。故选D项。

7.(2018·河南新乡模拟)宁夏海原县与上海某公司合作成立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统一

注册“海原回绣”“海原剪纸”商标。过去妇女农闲时节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成为颇有规模的“炕头经济”,年产值达2 000万元,带动数千名妇女就业,产品远销海外。这表明( A)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解析材料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当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项错误;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对经济有反作用,并非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D项错误。

8.(2018·安徽安庆模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文化与教育、电商、制造业的融合逐渐加深。一款名为“雪枫音乐会”的古典音乐课程软件上线数月后订阅量就超过4万,收入近1 000万元。借助网络的力量,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材料表明( B)

①文化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表现突出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文化力量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 项。

9.(2018·陕西商洛五中期中)汉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符号。“家”,它的甲骨文是,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一个“家”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我们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材料表明( C)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④精神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10.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据统计,文博会成交2 240.848亿元,同比增长10.28%。本届文博会重点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上述材料说明( A)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保障,③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排除④。故选A项。

11.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C)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经济建设是我国工作的中心,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排除④。故选C项。

12.(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由此可见( A)

①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错误;④错误。故选A项。

13.(2018·山东菏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铁路正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表现不俗。继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去”之后,2017年10月1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并于2017年底运抵美国。中国地铁“开进”美国,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沿的一个缩影,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铁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提高到掌握核心科技、形成完全自主产权,锻造了中国铁路的“世界标准”,令中国铁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优等生”。

有人说,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弘扬工匠精神,为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素质,为推动中国

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4.(2018·全国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及全国创新争先奖发布会提出,在激励科技工作者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改革密切配合,主要目的是去除旧有体制的顽症痼疾,破除对科技工作者的一些束缚,真正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热情。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对实现科技“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形成了强大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专题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达标第30讲

1.“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师傅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这表明( B)

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工匠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手工艺师傅的口传心授,这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正确;师傅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正确,排除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错误。故选B项。

2.中央文明办近年来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正能量,使学习道德模范、争当身边好人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这里的文化正能量( A)

①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④源于社会实践和人的思想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③中“决定”的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错误。故选A项。

3.(2018·安徽芜湖模拟)《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部分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并于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联通了线上与线下,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D)

①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②倡导全民阅读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利用专业的设备实现录制,并让诵读者的素材呈现在节目中,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③正确;“朗读亭”活动掀起风尚,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④正确;朗读文化并没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①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②错误。故选D项。

4.在中国城市先行进入“汽车社会”以后,随着农村道路的不断延伸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汽车也在走进千万个农村家庭。“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A)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①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故选A项。

5.(2018·浙江温州模拟)作家都有寄托理想的独特家园。那些把理想寄托在自然宇宙中的作家,看到了时间的神圣,刹那即永恒,也看到了空间的深蕴,天人合一,因此写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喟叹。由此可见( D)

①人的文化素养源于对自然的认知②源于实践的文化会促进实践发展

③文化活动离不开人的体验活动④文化活动与自然事物息息相关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人的文化素养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养成的,①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实践发展,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阻碍实践发展,②错误。故选D项。

6.(2018·河北保定模拟)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由书法“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会徽主色调为蓝色,体现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寓意天津盛世同心、开放包容的内涵。会徽设计( C)

①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②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③表明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④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②中“决定”的说法错误;题干未体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④与题干无关。故选C 项。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世界读书日”已成为许多国家读者的一个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是基于( C)

①科学文化知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阅读是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升公民的品质与素养的重要方式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③不选。故选C项。

8.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议家规……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我国重视家风,是因为( A)

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

②家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家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对家风要具体分析,优秀家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④夸大了家风建设的作用。故选A项。

9.“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邻居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A)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建筑的作用,②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10.(2018·山东烟台期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推出了五集系列片《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信心百倍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这表明劳模精神( C) A.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提升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层次

C.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信心百倍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表明劳模精神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项当选;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夸大了劳模精神的作用,应排除。

11.2018年H市开展“元宵猜猜乐”有奖灯谜竞猜,千余条涉及诗词、地理、历史等知识内容的灯谜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在猜谜的同时,市民们还可以在现场观看楹联文化展和数字图书馆“网络书香过大年”图片展。市、区图书馆还提供流动图书车现场办证、图书借阅、数字阅读等便民服务。此类活动( A)

①营造了文化氛围,激发了市民参与健康文化生活的热情

②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③能陶冶情操,让市民都在活动中自发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

④佐证了文化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开展“元宵猜猜乐”、楹联文化展和数字图书馆“网络书香过大年”图片展,营造了文化氛围,激发了市民参与健康文化生活的热情,①符合题意;“市、区图书馆还提供流动图书车现场办证、图书借阅、数字阅读等便民服务”,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②符合题意;个体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④错误。故选A项。

12.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C)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书籍对人的影响有好有坏,②夸大了书籍的作用,应排除;书籍有好有坏,③中“传

递正能量”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M县开展了“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旨在进一步做好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铸就优良品质,从身边学起、自身做起,崇尚先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集中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树立未成年人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学习道德模范、争当美德少年的浓厚氛围。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加以影响。②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开展评选活动,青年学生将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将影响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评选活动,青年学生将从“榜样”身上吸取正能量,影响他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选活动,是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形式,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下形成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从文化上看,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专题03 “文化作用”主观题

课时达标第31讲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保护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个人自律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的主线,要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绿色公民。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树立并表彰节约消费榜样,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的热情,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新局面。

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实践尤其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培育出来的(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通过学校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修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选择和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2018·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企业家要自觉依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强化诚信意识,主动抵制逃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假、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不做偷工减料、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亏心事,在遵纪守法方面争做社会表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才能带领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避免违法行为。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可以保证企业正确发展方向,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做遵纪守法表率,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培育和践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