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XXXX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

2005年1 月

目录

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

1.1项目概述 (1)

1.2需求分析 (1)

第二章组网方案 (3)

2.1政务网网络结构 (3)

2.2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5)

2.3政务网安全 (5)

第三章网络平台安全设计 (10)

3.1网络互联互通分析及安全控制 (10)

3.1.1 二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

3.1.2 三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

3.2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 (11)

3.2.1 口令管理 (11)

3.2.2 控制对设备的访问 (11)

第四章网络规划建议 (14)

4.1IP地址规划 (14)

4.2VLAN设计 (15)

4.3路由策略 (16)

4.4Q O S设计 (19)

4.4.1 主要的QOS服务模型 (19)

4.4.2 QOS策略 (20)

第五章网络管理 (24)

5.1网络管理需求 (24)

5.2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24)

5.2.1 网络集中监视 (24)

5.2.2 故障管理 (25)

5.2.3 流量性能监控 (25)

5.2.4 故障定位与地址反查 (26)

5.2.5 Web特性 (26)

附录:组网设备介绍 (28)

Q 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 (28)

Q UIDWAY?S5516千兆智能三层交换机 (34)

Q UIDWAY?S3000系列智能二层交换机 (36)

Q UIDVIEW?网络管理系统 (44)

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1 项目概述

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作为XXXX市机关的工作中心,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所有功能区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次工程旨在建成连接XXXX市行政中心各种PC机及服务器系统的高速宽带政务网络系统,提供数据的统一网络平台,全面满足政府办公需要;统一标准建立政府公文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公文等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参照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实际情况,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系统将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内网是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和办公业务系统,外网与因特网互联,为社会公众提供电子化、网络化服务。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的内、外网分别与XXXX市电子政务内网和公众互联网互联,采用一张物理网络,内外网逻辑隔离。

1.2 需求分析

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是为XXXX市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办公自动化,上、下级机关,国内外信息互联等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网络宜采用先进的千兆以太网组网方式,并具有进一步扩展到万兆的能力。具备与外部广域网的多种连接方式,可与外部实现方便、快捷的连接,实现Internet接入等互联方式,为办公自动化、国内外信息互联、信息服务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本次方案主要是满足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用户的内网、外网业务的需求。整个行政中心分为主楼和东西两栋辅楼,主楼为一栋地上15层,地下1层的办公大楼,辅楼为6层的办公楼。网络信息中心位于行政中心主楼3层西南侧,主楼2-15层每层设计2个分设备间,分别位于每层的西北角和东北角,两侧人大和政协办公楼各设一个分设备间作为二级分中心,其余的周边单体建筑若需建设综合布线系统时,均各设一个分设备间作为二级分中心,管理本楼的信息点。根据楼层的信息点分布情况配置配线间数量,每个配线间根据端口需求配置一定数

量的交换机。

本着“可扩展万兆,部署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的建网思路,工程将建设一个高可靠、高性能、可扩展的信息网。

第二章组网方案

根据政务网络设计思想及其应用需求,鉴于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等特殊要求性,在总体的设计上采用网络与业务分层建设,逐层保护的指导原则,利用宽带IP技术,保证网络的互联互通,提供具有一定的QOS保障,建成的网络以IP 为主流技术。

2.1 政务网网络结构

本次组网主要设计是行政中心大楼各部门信息网的建设,不包含局域网出口及出口安全等,局域网内将实现千兆到骨干,百兆到桌面。由于整个楼群包含主楼和东西辅楼共三栋楼宇,且主楼和东西辅楼基本按职能划分为政府,人大和政协。因此,建议在主楼配置核心路由交换机,采用华为3Com公司核心路由交换机Quidway S8505一台,在辅楼的楼宇分中心配置华为3Com公司汇聚路由交换机Quidway S5516各一台,所有楼宇的接入交换机采用华为3Com公司S3000系列智能接入交换机,S3000系列下联的用户按照各自所属的部门和内外网信息点划分到不同的VLAN(虚拟局域网络),通过汇聚路由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共同控制VLAN间的访问,实现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具体的组网如下:

图网络拓扑图

全网核心为三台高性能路由交换机,主楼由于信息点数较多,配置S8505核心路由交换机作为全网的核心,在辅楼配置S5516作为辅楼的分中心,实现人大和政协的相对独立规划。核心和分中心交换机间通过双千兆互连,即可增加核心交换机间带宽,又可提高端口链路的可靠性,保证在一条端口链路失效的情况下核心间仍可转发数据。

接入层采用华为3Com公司的智能型二层交换机S3000系列,根据接入点的具体信息点数堆叠,每个S3026C提供24个10/100M自适应的以太网口,2个可扩展插槽,支持100M/1000M单模、多模光口,S3050C提供48个10/100M自适应的以太网口,2个可扩展插槽,支持100M/1000M单模、多模光口,根据具体情况选配模块,具有较大的组网灵活性。

所有各层配线间的S3026C通过千兆以太网光口上联至各自的核心路由交换机的千兆以太网光口上,实现业务的汇聚和集中处理。

同时在内网核心节点可考虑另配置政务OA/DHCP服务器一台,以完成内部办公网络的IP地址的分配和电子政务系统的承载。另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增配文件服务器等配套服务器。

2.2 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在XXXX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路中,采用的是一张电子政务网络,通过逻辑隔离的方式实现内外网的隔离和访问控制。目前,在以太局域网逻辑隔离的方式指的是VLAN+ACL的方式,下面就这种方式加以说明。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将一组位于不同物理网段上的用户在逻辑上划分成一个局域网内,在功能和操作上与传统LAN基本相同,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终端系统的互联。VLAN可将广播帧限制在一个VLAN 中,即VLAN之间二层隔离,必须通过IP层(三层)才能互通。所以通过VLAN 可以提供一定的业务隔离能力,而这种隔离的设置在于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

前面提到,在网络中划分VLAN后需要三层设备才能实现VLAN间相互通讯,且这种通讯能力是网络中配置三层设备后默认具有的能力。为了实现不同网段间的隔离,需要使用访问控制列表控制那些网段可以相互访问,那些不可以。

访问控制列表可以包括:基本访问表和扩展访问表。基本访问表控制基于网络地址的信息流,且只允许过滤源地址。扩展访问表通过网络地址和上层应用数据。

在XXXX电子政务网络中,可以对局域网交换机的端口细分,确定那些端口接入的PC是内网的用户,那些端口的用户是外网的用户,从而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入不同的网段,这种划分的方式还可以延伸加入接入PC属于哪个部门。确定不同的网段后,在三层设备上通过ACL实现基于源地址的控制,从而保证不同网段间接入的PC是否可以互通和访问,进而做到逻辑隔离。

采用VLAN+ACL方式实现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也较低,并且具有成熟的国际标准。

2.3 政务网安全

随着以太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以太网的安全为日益迫切的需求。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政府部门网络内部的网络之间通信的关键设备,有必要在政务网内部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功能。

●用户身份验证

传统的以太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所有的用户只要接入到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就可以访问网络的资源,没有一个逻辑上的身份校验的过程,这种不经身份验证的网络存在一定的风险。用户接入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接入政务网的用户是合法的或通过某个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接入内网局域网的用户是预先配置的。华为3Com可提供完善的接入认证解决方案,可提供的用户验证包括PPPoE验证、WEB 验证、802.1X端口验证等等。针对XXXX市行政中心的电子政务,我们推荐采用802.1X的用户身份验证方式。

802.1X用户身份验证方式下,需要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一个客户端软件,用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当用户需要使用网络时,必须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只有经过系统校验合法的用户才能接入网络。用户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信息,校验合格后则可任意访问网络。

在XXXX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主要领导的多为独立办公,外人不便于接入网络,因此可以考虑对主要领导的接入信息点不做认证要求,即领导的办公室不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即可访问网络,领导办公的接入安全可采用绑定MAC地址的方式实现。而普通公务员的信息点则开通802.1X功能,要求输入合法的信息后才可访问网络。

作为802.1X接入认证,需要配置一台认证服务器,用于完成用户的信息管理和用户自助管理。

●访问控制

在局域网内的访问控制的原则是只允许授权的用户访问某个主机,通过网络设备来提供这种保障。访问控制包括对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基于IP 地址的访问控制、基于MAC 地址的访问控制、基于端口的访问的控制、基于VLAN的访问控制。

XXXX市电子政务网的数据库、服务器等资源是受限访问的。一般一个部门内的用户的权限是相同的,可以将这些用户划分在一个VLAN内,只要设置基于VLAN的报文过滤策略就可以实现对这个VLAN内所有的用户的报文过滤。这样可以看出基于VLAN 的报文过滤是最简单实用的某个用户群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设定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禁止或允许转发来自或去往某

个VLAN的报文。

Quidway S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标准及扩展的ACL。可以通过标准的ACL 只设定一个简单的地址范围,也可以使用扩展的ACL 设定具体到协议、源地址范围、目的地址范围、源端口范围以及优先级与服务类型等。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

如果有些主机和内部应用服务器在晚上是要关闭的,不接受访问,我们可以在核心交换机上设置在特定的时间段起作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比如可以设置每周一的8:00 至21:00 此ACL 起作用,还可以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此ACL 作用。

对于一些和以太网交换机相连接的特殊设备,只允许接受和发送到某个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的报文,以保证该设备的安全。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基于端口进行过滤,可以设定禁止或允许转发来自或去往某个端口的报文。

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基于MAC 地址进行帧过滤。如某些政府单位召开各部门的领导群组开会,可以设定和领导群组相连的交换机端口允许转发来自或去往领导的计算机MAC地址的帧,禁止和普通员工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转发来自或去往领导计算机MAC地址的帧。

Quidway系列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实现了完善的包过滤,不仅可以过滤有安全隐患的以太网帧,还可以过滤IP 包。在内网内可以实现对某些应用进行过滤,比如禁止HTTP / FTP报文等。我们可以配置网络设备端口的输入帧的前80字节范围内的64字节任意域设置过滤规则。

对于政务网中一些关键的地方,可以对符合条件的报文或帧做日志,记录报文或帧的相关信息。Quidway S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日志功能并提供了机制保证在有大量相同的触发日志的情况下不会消耗过多的资源。

端口绑定

为了加强对接入用户的控制和限制,防止用户地址被假冒,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 4 种地址安全技术:MAC 地址固定、限制MAC地址的个数、端口和MAC 地址绑定、IP地址+MAC地址+VLAN ID 绑定。

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的MAC 地址学习状态。对于安全要求较高又有移动办公需求的固定计算机设备的办公区和的办公

区。可以关闭该区以太网交换端口的MAC地址学习状态,这样该端口上只能通过认识的MAC地址,来自其它陌生的MAC 地址的报文被丢弃。

支持端口和MAC 地址的绑定方式。通过在端口上配置静态MAC 地址,并禁止该端口进行地址学习,从而限定在该端口上允许通过的MAC 地址,来自其它MAC 地址的报文被丢弃。这可以应用于接入政务网的系统主机的MAC 地址是固定的,且接入政务网的端口较固定的情况,如内网的机要系统。

支持IP 地址、MAC地址和VLAN ID的相关绑定。可以有效的防止IP 地址仿冒和MAC地址仿冒,还可以有效控制相同VLAN 下的用户数目。在一些MAC 地址、IP 地址、VLAN ID固定的部门,可以在部门以太网交换机端口上配置IP 地址+MAC 地址+VLAN ID 的认证。

政务网只允许会议电视系统相连接的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支持广播报文转发,一般的以太网交换机端口上关闭广播报文转发开关,禁止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的报文从该端口转发,以防止Smurf 攻击。

入侵检测与防范

政务网的局域网有可能受到入侵流量攻击,对于一些连接关键部门的端口,特别是连接广域网设备的端口(上联政务内网横线网的端口)和财务部门、领导部门的端口,可以将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协议分析仪,通过报文镜象、报文统计来监控端口流量和统计某个应用流的流量。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端口镜象和流镜象,通过基于ACL 的报文包数和字节数统计,从而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发现网络设备是否受到入侵攻击。

华为3Com公司提供图形化的TafficView 流量监控软件(已包含在专业版Quidview网管系统中),可以监控多个设备,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删除所要检测的设备,非常方便。内网拥有Web服务器的情况下,可以在安装TrafficView 时选择将监测设备的生成的数据(含有流量图形的页面和数据记录)放置在web 服务器的目录下,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政务内网上任意一台计算机来查看设备流量图形和数据报表。

当发现存在大流量的报文攻击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到达被攻击目的地址的报文流量,超过流量范围的报文被Quidway S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丢弃。可以对匹配规则的报文实施平均流量限制和突发流量限制,还可以分时段流量限制。

●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

Quidway 系列设备提供对多种系统信息的记录功能。如在配置ACL 时加入LOG 关键字,这样可以在交换机处理相应的报文时记录报文的关键信息;还可以对关键事件进行记录;对DEBUG 信息进行记录,用于分析网络运行出现的问题。

Quidway 系列设备支持对各监控信息设置重要性程度;配置各监控信息的输出设备,包括配置终端、Console 口、内部缓冲区、日志主机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对网络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

因为越来越高的网络安全性要求,为了设定各种功能下的安全策略,使得交换机的安全配置越来越复杂,虽然华为网络管理软件的图形化配置方式可以减轻命令行方式的缺点,但远远不够。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实现策略分析和管理,以简化用户的使用,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接入终端设备的安全

由于局域网内部的有些计算机既要访问内网,又要访问外网,这就出现了当计算机从内网切换到外网时,如何防止政务内网中信息泄露的问题,我们提供了如下几套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按照访问Internet的迫切性和政府职能的级别进行规划,给重要领导和机要人员配置两台计算机,一台用于访问政务内网,一台用于访问政务外网。

方案二:对重要领导和机要人员依旧采用配置两台计算机的方式,对于其它的计算机则采用在计算机中配置双硬盘,一块硬盘用于连接政务内网,另一块硬盘则用于连接政务外网。采用双硬盘可以保证,每次政务内外网进行切换时,计算机都需要进行重启,这样就使得驻留在内存中的一些资料可以得到彻底清除,从而保证政务内网的信息不被泄露。

方案三:对重要领导和机要人员依旧采用配置两台计算机的方式,对于其它的计算机则采用在计算机中配置双网卡,一块网卡用于连接政务内网,另一块网卡则用于连接政务外网,两网的切换只需要在操作系统中进行相应的禁止操作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切换速度。

以上三种方案具体选用那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也可以采用双机、双硬盘和双网卡混用的方式来组网。

第三章网络平台安全设计

网络平台的安全需要从多方面保证,包括设备管理安全,访问安全,路由安全,设备安全等,针对XXXX市行政中心网络系统,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及考虑安全策略。

3.1 网络互联互通分析及安全控制

3.1.1 二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在XXXX市行政中心内外网中,如果两个内部客户机之间二层能够互通(处于同一网段),那么两者之间的三层互通是直接的,不需要经过核心路由交换机的三层交换功能。因此,核心路由交换机的三层访问控制策略不能生效,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各种攻击方法都可以使用。

因此,从保护内部各客户机的角度出发,建议对不同部门和类型的客户机在二层完全隔离。一般隔离采用的方法是:VLAN(虚拟局域网络)。

3.1.2 三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采用VLAN在二层隔离了两个内部客户,他们只在三层互通,这时核心路由交换机的三层访问控制策略就可以生效了。因此,目前有两个安全措施:VLAN、三层访问控制策略。它们配合可实现:

内部服务器隔离(例如:三层访问控制策略);

设备安全技术(例如:验证、授权)和防火墙技术;

二层完全隔离(例如:VLAN);

二层完全隔离(例如:VLAN)+三层隔离(例如:三层防火墙);

设备安全技术;

带宽管理。

3.2 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

3.2.1 口令管理

为防止对系统中网络设备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密码管理功能。虽然几乎所有数据通信设备都具有RADIUS或TACACS认证服务器进行口令管理的能力,但在设备本地进行密码分配和管理仍是设备本身应具有的安全特性。这里只描述本地密码管理,主要是口令的密文显示。

在本地存储访问权限验证信息的情况下,若系统的配置文件以文本方式进行保存,则在配置文件中,所有的口令都必须以密文方式显示和保存。

3.2.2 控制对设备的访问

控制台访问:

控制台是设备提供的最基本的配置方式。控制台拥有对设备最高配置权限,对控制台访问方式的权限管理应拥有最严格的方式。

1. 用户登录验证

对从设备CONSOLE口进行访问配置的用户必需具有身份认证的能力,可以通过本地用户验证或RADIUS验证实现。

2. 控制台超时注销

控制台访问用户超过一段时间对设备没有交互操作,设备将自动注销本次控制台配置任务。超时时间必须可配置,缺省为10分钟。

3. 使能/禁止用户通过控制台对设备进行访问

通过禁止控制台数据收发,禁止用户直接通过异步线路进行配置。这样,即使非法用户占领了控制台,通过重启设备清除了控制台访问口令,也无法通过控制台对设备进行非法配置。

4. 控制台终端锁定

配置用户离开配置现场,设备应提供暂时锁定终端的能力,并设置解锁口令。

TELNET访问

1. 缺省要求身份验证

对于非控制台的其它一切配置手段,必须要求设备配置身份验证,如果设备

未配,将拒绝登录。

2. 用户登录验证

3. 终端超时退出

当telnet连接未交互超过一定时间时,将断开本次telnet连接。超时时间必须可配置,缺省为10分钟

5. 使能/禁止用户通过telnet方式对设备进行访问

6. telnet访问的限入限出

限制哪些用户可以通过telnet客户端对设备进行访问;

限制设备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对那些目标主机进行访问。

7. telnet终端锁定

SNMP访问

SNMP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协议,主要用于设备的监控和配置的更改。SNMP协议自身有安全性保障,同时SNMP Agent还应该具备对网管站的访问进行限制的能力。

需特别指出:SNMP的网管站通常有大量的关于验证信息的数据库,例如团体名。这些信息可以提供访问许多路由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的途径。这使得网管站成为许多攻击的目标,因此,必须要保证网管站的安全。

1. SNMPv1的安全性

SNMPV1使用的验证方式是基于团体名字符串的验证机制,SNMPv1的验证非常弱:

1)它使用明文作为验证字。

2)大部分的SNMP操作重复使用该字符串作为周期性轮流检测的一部分。

如果必须使用SNMPV1,应当注意如下事项,以避免安全隐患:

1)最好不要使用常用的"public"和"private"作为团体名;

2)对每个设备使用不同的团体名,或者至少是对网络上的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团体名。

3)不要使只读的团体名和读写的团体名一致。如果可能,应该实现使用只读的团体名进行周期性的轮流检测。读写的团体名应该仅仅用于当前的写操作。

2. SNMPv2的安全性

SNMP的后序版本SNMPv2进行了改进,它支持基于MD5的验证方案,并且允许对访问的管理数据进行存取上的限制。SNMPv2基本上是一个过渡版本,有多个版本,尽管也考虑了协议自身的安全性,但是技术上并不成熟,安全性仍比较弱。尤其要注意的是,目前常用的SNMPv2c,没有增加安全特性,其安全能力与SNMPv1相同。

3. SNMPv3的安全性

SNMPv3对协议的安全性给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SNMPv3继承了SNMPv2u的很多优点,并且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优化。它提供了一个SNMP NMS和AGENT的完整的系统框架。从安全角度来讲,SNMPv3使用了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式(USM)和基于视图的访问控制模式

(V ACM)。USM使用MD5或者SHA对报文进行验证,使用DES对报文进行加密。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V ACM则对当前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检查,看当前用户是否可以对管理数据进行操作。关于USM和V ACM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RFC2574和RFC2575。

华为3Com的设备均支持SNMPv1/v2/v3。

第四章网络规划建议

4.1 IP地址规划

IP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计算机网络必须对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实施。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扩展,影响到网络的管理,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IP地址空间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具体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唯一性:一个IP网络中不能有两个主机采用相同的IP地址;

简单性: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简化路由表项连续性: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易于进行路径叠合,大大缩减路由表,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

可扩展性:地址分配在每一层次上都要留有余量,在网络规模扩展时能保证地址的连续性

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多种路由策略的优化,充分利用地址空间。

主流的IP地址规划方案分为纯公网地址、纯私网地址和混合网络地址三种。

当网络以私网地址分配或采用混合网络地址接入时,网络应提供地址变换功能,过滤掉私网地址。

根据本次项目的实际情况,IP地址的具体规划需参照信息主管部门的规范,若规范尚未制定,可灵活选择IP地址。建议选用A类私网(10.0.0.0—10.255.255.254)地址,为未来提供足够的IP地址空间。具体的IP地址规划内容可在技术联系会上确定,但应遵循上述的原则。

4.2 VLAN设计

VLAN可以实现将连接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面的主机分组,使它们看起来就象连接在不同的网络上一样。可以通过VLAN为网络分段,各个网段可以共用同一套网络设备,节约了网络硬件的开销,同时在迁移中所需的工作量也大幅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连网成本。在大型局域网络组建中,VLAN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科学的VLAN设计可以为局域网络带来一系列的优点: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实现第二层工作组划分,实现不同工作组之间第二层的完全隔离,同时,组员可以处在物理网络中的任何位置,不受同一台设备限制;

隔离广播,提高效率,避免不相关的广播帧在全网扩散,浪费有效带宽资源;

在局域网系统中,建议基于IEEE 802.1Q标准实现VLAN,在分行VLAN设计中,使用VLAN技术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隔离和通信控制;第二,广播范围抑制。

VLAN的划分可以依据内外网用户和不同的业务部门以及用户所处网络的物理结构进行,后者主要是从网络性能角度出发,而前者还同时兼顾了网络安全性可控性的需要。

从广播控制角度出发,为了保障网络的高可用和高性能,按照惯例原则,我们在进行具体VLAN规划时,同一个广播域内(一个VLAN)的通信主机一般不超过50台,最好控制在30台以内,对于主机数量超过50的业务部门,我们通过二层隔离,三层交换的方式来解决。

作为特殊VLAN 的典型,建议保留VLAN1作为管理VLAN,管理VLAN 覆盖到全网的每一台交换机,但在第三层接口上,需要通过控制列表与其他业务VLAN进行有效的隔离。网管工作站建议另外设置一个VLAN,例如VLAN ID=4000,VLAN4000与VLAN1在第三层上相通,同时,保证只有部分业务VLAN 可以访问VLAN4000,从而实现网管的分布式监控布局。VLAN1和VLAN4000的第三层路由接口处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只有特定的主机或者只有网管VLAN 可以直接访问每一台设备,其他均在过滤之列。

华为QuidView综合网管系统提供非常快捷的VLAN批量设置和修改工具,只需要通过图形化界面对具体端口标识选取或者非选取,就能轻松设置其VLAN 归属。

网络的VLAN规划,在明确其网络资源访问权限分配的具体要求后,我们可对网络具体划分不同的权限、VLAN等其它的安全策略。

4.3 路由策略

在不同的VLAN间要实现互通必须提供路由,路由的产生可以由管理员指定,或者由路由器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而产生。

由管理员指定的路由称为静态路由,它是由管理员手工设置每一个路由器,它的优点是不占用网络的资源,没有路由更新信息所占用的网络开销,缺点是网络中的管理员要对每一条路由都非常清晰地了解,当一个网络变得规模很大时,系统设置很困难。

由路由器动态产生的路由叫动态路由,它是由路由器动行一定的动态路由协议,彼此通告路由信息,然后在此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 v1/v2、IGRP、EIGRP、OSPF、IS-IS、BGP4等协议。

4.3.1 RIP协议

RIP使用广播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数据报文的方式把路由表项发送到相邻路由器。因为RIP使用UDP作为其发送机制,所以发送到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更新不能得到保证。路由器间RIP表项的发送缺省是在路由器初始启动后30s。当一个路由器在到另一个已经活动的路由器的连接上变成活动时,这种路由器的“公布”也会出现在路由器之间。

使用RIP的路由器期待在180s之内从邻接路由器获得更新。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收到邻接路由器的路由表更新,则去往未更新路由器的网络路由被标识为不可用,强制把ICMP网络不可到达消息返回给通过未更新路由器而连接的资源请求者。一旦接收更新计时器到达240 s,未更新路由器的路由表项将被从路由表中移去。路由器现在接收到的要到达通过未更新路由器连接的报文,现在可以被重定向到此路由器的缺省网络路径上。

RIP协议的优点:简单,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厂商在其网络产品中都提供对它的支持。

它的缺点:整个网络不能超过15跳,采用全网广播来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在广域网内占用带宽。路由更新不带子网信息,要求连续的子网。

4.3.2 IGRP协议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GRP)是Cisco专有的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目的在于解决RIP协议的限制。虽然RIP在小型同构网络上工作得相当好,但它的跳数小(16)的特点严重限制了网络的大小下,并且单一的度量(跳数)不能给复杂网络提供有弹性的路由选择。IGRP通过使网络跳数增加到255跳和为满足当今复杂网络路由选择弹性提供而提供的多种度量(链路可靠性、带宽、网络间延迟和负载),解决了RIP的不足。

4.3.3 EIGRP协议

EIGRP是Cisco 公司拥有的路由协议。EIGRP综合了距离向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的优点。此外EIGRP利用散播更新算法(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DUAL),从而加快了收敛,并且减少了网络中产生路由环的可能。EIGRP比其他路由协议更有优势的一点是:它不仅支持IP,并且支持Novell NetWare IPX和AppleTalk。因此,减化了网络设计和故障处理。

4.3.4 OSPF协议

OSPF用链路状态算法来计算在每个区域中到所有目的的最短路径,当一个路由器首先开始工作,或者任一个路由变化发生,这个配备给OSPF的路由器将LSA扩散到同一级区域内所有路由器,这些LSA包含这个路由器的链接状态和它与邻居路由器联系的信息,从这些LSA的收集中形成了链路状态数据库,在这个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有一个特定的数据库来描述这个区域的拓扑结构。这个路由器于是就运行Diskjtra算法,这个算法利用链路状态数据库在该区域中形成到所有目的的最短路径树,从这个最短路径树中形成了IP路由表。在网络中发生的任何改变将会被链路状态包扩散出去,同时使路由器利用这些新信息,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树。

4.3.5 IS-IS协议

IS - IS(Intermediate System -to-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是一个分级的链接状态路由协议。IS - IS可以在不同的子网上操作,包括广播型的LAN、WA N和点到点链路。IS - IS是一个链接状态协议,实际上与O S P F非常相似,它也使用H ello协议寻找毗邻节点,使用一个传播协议发送链接信息。

但是,至少存在两个技术问题:

IS - IS使用一个小的度量值(6比特),严重限制了能与它进行转换的信息;

而且链接状态也只有8比特长,路由器能通告的记录只有2 5 6个。

4.3.6 BGP4协议

B G 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B G P会话者之间交换网络可达性信息。一个B G P说话者是任何为B G P配置的设备。B G P使用T

C P作为它的传输协议(端口1 7 9),这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两个B G P路由器形成了一个传输协议连接。这两个路由器被称为邻居或者对等体。一旦传输连接形成,两对等路由器交换报文以开放并确认连接参数。在这一步,路由器交换B G P版本号、A S号、持续时间、BGP标识和其他可选参数等信息。如果对等体间有任何一个参数不一致,就会有差错通知发送,这个对等体连接就不会建立。

如果对等路由器都同意这些参数,则整个BGP路由表通过Update报文进行交换。

Update报文包含了经过每个系统的可达目的地的列表(即网络层可达性信息)以及每个路由的路径属性。路径属性包含了诸如路由源(ORIGIN)之类的信息和优先权的高低。路径属性将会在本章后面详细讨论。

BGP表在BGP连接的过程中对每个对等体都是有效的。如果有路由报文发生了变化,邻居路由器使用增量的更新(报文)来传递这个信息。BGP并不要求刷新路由信息。如果没有路由变化产生,BGP对等体仅交换保留( keepalive )报文,保留报文被周期性地发送以确保连接是保持有效的。

方案中建议配置的华为3Com核心路由交换机S8505支持除私有协议EIGRP 以外的所有路由协议。

从上面介绍的路由协议来看,我们建议XXXX电子政务网络路由的设置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发展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

第一步采用静态路由,因为此时XXXX电子政务网络的三层数据交换均在核心交换机完成。

第二步当XXXX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规模扩大以后再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这个协议的的优点是路由的开销小、收敛速度快、协议是开放的标准,能保证以后升级的兼容性。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而言,具有资源分类别、分级别、密级区别等特点,各个用户、各个部门拥有自主储存、使用和传递共享的资源。因此,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也必须对各种信息的储存、传递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我们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应在对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其次,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虚拟交换网络(VLAN)、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PKI技术等,并实现集中统一的配置、监控、管理;最后,应加强有关网络安全保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并予以严格实行。为了便于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和设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我们采取对网络分层的方法,并且在每个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出符合具体实际的、可行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从系统和应用出发,网络的安全因素可以划分到如下的五个安全层中,即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1.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多重保护原则,可评价性原则。 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物理层安全解决方案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 为了将不同密级的网络隔离开,我们还要采用隔离技术将核心密和普密两个网络在物理上隔离,同时保证在逻辑上两个网络能够连通。 (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安全技术建议: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是一个由省、各地市、各区县政府网络组成的

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答案

2017年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 (1/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另外一个组织方面的变化,就是行政组织将(),机构可实现真正的精简。(3分) ?A、由少到多 ?B、由繁到简 ?C、由简到繁 ?D、由多到少 (2/10)、电子政务的主体是()?(3分) ?A、企业 ?B、公民个人 ?C、公务员 ?D、政府机关 (3/10)、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不包括()。(3分) ?A、教育培训服务 ?B、公民信息服务 ?C、电子采购与招标 ?D、就业服务 (4/10)、()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尊重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在政府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3分) ?A、民主理念 ?B、公平理念

?C、科学理念 ?D、法治理念 (5/10)、以下系统,哪个不属于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3分) ?A、电子采购与招标 ?B、电子医疗服务 ?C、电子证照办理 ?D、电子税务 (6/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供的工具支持,首先是为之实现新职能所必需的()。(3分) ?A、物质高速通道 ?B、现实高速通道 ?C、虚拟高速通道 ?D、信息高速通道 (7/10)、()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3分) ?A、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 ?B、政府对政府的服务模式 ?C、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模式 ?D、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 (8/10)、()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3分) ?A、电子政务 ?B、信息公开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教你从电子政务看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

【正文】 政府的信息能力由四个方面构成,即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是政府准确,及时和完整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则包括存储,加工和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以满足政府最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力。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所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有信息的管理和决策”或“由信息所支持的管理和决策”则是由政府的信息利用能力所决定的。而政府的信息交流能力则与政府信息对交流,对外发布,促进政府与人民的互动,落实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计划密切相关。 政府所决定的政府信息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政府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对于公共信息的处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已经成为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措施。从电子政务的角度来看,政府主要有整合、接入和表征三大功能。 1.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功能 1)政府能够通过广泛的信息集合,有效增强政府的信息资源获取能力 政府在获取信息资源方面具有极强的便捷性,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并可以使用户通过检索服务很快找到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聚合、聚焦机制安排,信息需

求者可以通过政府实现自己开发所需要的信息,形成强大的用户信息资源自组织效应。通过建立在政府部门间合理的信息采集分工负责制度,基于政府能够建立适应新情况的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在信息采集方面的作用。 2)政府的灵活互动功能能够增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再利用能力 政府所具备的互动论坛、信息查询等灵活功能,增强了信息的再利用能力。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制度,政府能够更加促进政务信息在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使各部门工作能获得更及时、更准确、更完整的信息,加快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协调,提高行政效率,根除“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重复加工,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 3) 政府的信息沉淀功能能够增强政府信息资源的积累能力 通过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的备份存储制度,能够发挥强大的信息沉淀和积累功能,对已经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备份和“集中”存档管理。通过政府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汇集、存档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进行长期的、历史性的保管,防止各部门、各地方出现的信息资源自生自灭的现象,避免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由于条件局限而遭到破坏或散失,在部门或地方出现“数据灾难”时能以最快速度实现数据恢复。通过政府进行信息资源的编目整理,有利于建立政府信息目录体系,实现可公开的信息目录可面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以

(智慧政务)电子政务试题

(智慧政务)电子政务试 题

电子政务概念题 一、单选题 1、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非特定的时间及地点,与政府进行沟通,这称为(B)。A、电子政务B、电子政府 C、电子商务 D、办公自动化 2、电子政务主要借助了(A)。 A、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B、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C、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卫星技术 D、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卫星技术 3、电子政务是(B)、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A、首创性 B、新型性 C、历史性 D、完整性 4、说电子政务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的原因是(B)。 A、工作快捷 B、对其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改造 C、把传统事物原封不动的搬到互联网上 D、工作效率高 5、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 a、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布 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 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 d、网上事务处理 A、abcd B、ab C、bcd D、abc 6、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职务、政府对公

民的电子政务和(B)。 A、政府对各组织的电子政务 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C、企业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D、组织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7、“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 A、办公自动化 B、信息技术 C、电子政务 D、电子商务 8、电子政务G2C模式的应用范畴和主要目标是(C)。 A、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B、实现信息高速共想 C、事件快速反映机制 D、社会信息化全方位向前迈进 9、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 A、社会 B、企业 C、政府 D、个人 10、网上建立虚拟机关、虚拟办公室、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简化的管理程序,减去多于、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带来了办公费用、人员的减少和工作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方便地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节省人们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这称为(A)。 A、降低管理行政成本 B、提高服务质量 C、政务公开 D、提高管理绩效 11、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形态的影响不包括的是(C)。 A、缩减中间管理层 B、拓宽管理幅度 C、削弱越权行为 D、政府组织绩效的改进 13、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呼声很高,最主要原因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保卫部门。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家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在我国,安全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 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加强对上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在公共信息网上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事件。 国家已经正式成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建立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与协调工作组(WG1)、内容安全分级及标识工作组(WG2)、密码算法与密码模块/KMI/VPN工作组(WG3)、PKI/PMI工作组(WG4)、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组(WG5)、应急处理工作组(WG6)、身份标识与鉴别协议工作组(WG9)、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工作组(WG10),开展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目前中国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观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时间内使国产信息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国家要集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此外,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绝对

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论述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摘要:一些地区或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边沿性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二是缺乏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对电子政务的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关键词语:电子政务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引入:由于电子政务起步不久,管理电子政务的经验不足与面对挑战的能 力不够,在应用及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需 要克服,并不断摸索发展的方向。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建立起电化的政府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和管理创新。 (一)、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 (二)、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三)、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四)、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形态应该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电子政务将使得政府纵向结构趋于扁平化而横向结构趋于整合化。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导读: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实时高清视联网交换技术,结合新三网融合架构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对称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包括高清数字电视、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现场直播、多媒体信息发布等数十种各种形态的视频多媒体服务。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电子政务所涉及到的政府机构日常办公和管理等事务,日趋需要高清视频的支持,如各级政府横向和纵向间的视频会议、部门间的视频资源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远程监控、应急指挥等。但目前这些功能都只能靠众多独立的系统完成,互相之间不能替代,也不能互联互通,在普及和使用上很不方便。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实时高清视联网交换技术,结合新三网融合架构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对称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包括高清数字电视、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现场直播、多媒体信息发布等数十种各种形态的视频多媒体服务。 高清视联网对电子政务的应用功能 基于高清视联网技术下的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架构,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智能化的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远程培训、多媒体信息发布、应急指挥、互动点播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大大满足电子政务对高清视频通信、培训、应急指挥等需求。

高清视频会议: 通过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的高清视频会议功能,政府内部、政府与分支机构之间,可随时召开高清视频会议,迅速掌握各方面汇集上来的信息,为政府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部门的运作效率。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下所有连接有高清双向互动终端 的显示设备(液晶电视等)均可以发起、参加或收看视频会议,由于每个分会场都可以作为主席方发起会议,从而省去传统视频会议由MCU 管理会议等操作,使系统维护管理更为方便。支持现场提问、现场表决、发起新议题等功能。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还支持点对点的视频通讯,用于领导之间一对一的可视通讯,以便有关领导尽快决策。 在视频会议、可视通讯过程中,通话双方随时可以将当前视频画面录制下来,存入核心视频服务器中,以便需要时随时调用。 视频监控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可全面兼容政府及分支机构现有 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存储,统一调度,在授权范围内可以对需要区域实施集中的、实时的监控,监控图像进行存储录像,还可随时查看所保存的任意时间的录像资料。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还具备周界防范、人流量统计功能,同时具备基本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可对任意监控区域内的事件自动检测、报警、自动识别,用于更好地预警和实施管理。 远程培训

(智慧政务)电子政务理解

(智慧政务)电子政务 理解

电子政务理解 1.1 电子政务运行模式 ◆政府间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1.2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1.3 电子政务的体系平台 电子政务的体系平台是为特定的政务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并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软件平台和技术标准支持。从功能上讲,他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电子政务体系结构,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体系环境。而是系统及其应用和资源管理(如:网络管理、安全管理、认证服务、负载均衡、数据管理)目录管理、工作流管理等);三是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 wwwshu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电子政务系统及其应用和资源管理主要目标是实现以集中的数据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模式统一综合应用,即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安全保障、统一的网络管理、统一的业务管理和统一的服务管理。 1.3.1 统一的资源管理主要实行信息资源集中 尽管数据资源在物理上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地域,但整合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借助于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areanetwork,SAN)等技术形成一个灵活、可扩展、可用、可访问、和可靠的逻辑上数据大集中的数据中心,以此为基础实行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分析、信息发布等完整的信息供应链过程,为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全程业务内容网络化提供了一条捷径。、 1.3.2 统一的安全保障目标是构建给予统一策略、产品和行为模式集成的安全体系 一个成功的电子政务系统需要一个安全的管理平台,他不仅是有多种相关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更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正确的行为模式来支持。一方面,哟建立综合安全检测、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公共秩序和人员管理等安全法规的安全管理体制。另外,要有实现的稽查制度和事故应变制度也是管理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编者按: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为此提供了解决办法…… 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是摆在建设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随着政务网络的层次化、分组化以及宽带化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统计决策业务、日常监督检查业务、OA等管理性业务以及面向多媒体的综合业务都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符合当前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多网融合对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政务网络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网络授权控制策略,仅采用简单的口令控制,使用不便,而且难以确保口令的时效限制。二是机房中心访问控制与未来跨主机业务之间的矛盾,如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开展和结算等。三是网络规划基本上还是以简单办公业务需求为主,没有考虑到将来政府网络支持的业务对网络架构和安全要求提高后的平滑过渡。四是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实时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务网络需要整体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政务网络安全策略 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应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由“网络级安全、应用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管理级安全”四大部分组成。 网络级安全是指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保障政务网络的安全;应用级安全是指采用应用层安全产品和利用应用系统自身专有的安全机制,在应用层保证对政务网络各种应用系统的信息访问合法性;系统级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UNIX、NT)的安全设置和主机监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对政务网络构成安全威胁;管理级安全主要是从建设内部安全管理、审计和计算机病毒防范三方面来保障政务网的安全。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务网络必须对网络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网络的安全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网络传送、网络服务、应用安全、安全识别、安全防御、安全监控、审计分析、集中管理等多个方面。这需要依靠安全保护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防护。

电子政务题

一、单选题1.电子政务系统的维护包括了(????? )。 A、硬件维护 B、软件维护 C、数据维护 D、上述全部 2.电子政务系统模型中的应用服务支撑层内包含(????? )。 A、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B、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 C、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 D、电子政务数据管理平台 3.电子政务系统体系结构具有(????? )的结构特征。 A、层次型和模块化 B、扁平型和网络化 C、中心型和模块化 D、对称型和网络化 4.数字印章是由(?? ???)部分构成的。 A、凭证文档、文件摘要、数字签名 B、文件摘要、收发日期、数字签名 C、加印时间印章的文件摘要、收发日期、数字签名 D、数字签名、数字时间印章、数字证书 5.流程再造的主要环节有(????? )。 A、重建 B、优化 C、精简 D、改进 6.知识管理要遵循(????? )三项原则 A、积累、交流和处理 B、交流、处理和共享 C、处理、积累和共享 D、共享、交流和积累 7.以下不属于“金字工程”的是:(????? ) A、金网?? B、金关??? C、金商??? D、金卡 8.(??? ??)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 A、公务处理规范化 B、公务处理标准化 C、公务处理透明化 D、公务处理电子化 9.信息化的特征是(????? ) A、动态化????? B、现代化???? C、静态化?????

D、数字化 10.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 )的电子政务。 A、政府对政府??? B、政府对个人 C、政府对企业??? D、企业对个人 11.数据加密技术使用的密钥有(????? )。 A、私人密钥 B、公开密钥 C、私人密钥和公开密钥 D、对称密钥 12.一个完备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是依靠(????? )来实现的。 A、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B、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C、基于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D、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入侵检测系统 13.电子政务的安全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 A、信息安全性与可控性 B、网络安全性与可审计性 C、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保障性、可控性、可审计性 D、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4.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 )。 A、信息安全系统 B、网络管理系统 C、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 15.信息资源的概念可以从(?? ???)方面来描述。 A、狭义和广义 B、人员和资金 C、数据与管理 D、信息与知识 16.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政府与社会公众(????? )。 A、信息交流的窗口 B、办理业务的窗口 C、公共信息发布的窗口 D、提供上述三种服务的窗口 17.关系数据库中不能进行(????? )。 A、选择运算 B、投影运算 C、联接运算 D、分布运算 18.信息系统的功能有(????? ) A、信息的传递???? B、信息的存储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基础系统平台 (13) 1.1 系统后台 (13) 1.1.1. 工作流管理 (13) 1.1.2. 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13) 1.1.2.1. 工作原理 (15) 1.1.2.2. 设计定义 (16) 1.1.2.3. 流程节点角色化 (16) 1.1.2.4. 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7) 1.1.3. 流程分类管理 (17) 1.1.3.1. 部流程管理 (18) 1.1.3.2. 并联流程管理 (18) 1.1.4. 电子表单管理 (19) 1.1.4.1. 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20) 1.1.4.2. 表单管理 (22) 1.1.4.3. 表单共享管理 (23) 1.1.4.4. 表单打印 (24) 1.1.4.5. 表单存档 (25) 1.1.5. 文书模板管理 (25) 1.1.5.1. 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26) 1.1.5.2. 支持多种文书 (26) 1.1.5.3. 支持预览打印 (26) 1.1.5.4. 文书模板管理 (27) 1.1.5.5. 文书管理 (27) 1.1.6. 信任授权管理 (27) 1.1.6.1. 用户管理 (27) 1.1.6.2. 区划管理 (30) 1.1.6.3. 机构管理 (30) 1.1.6.4. 角色管理 (31) 1.1.6.5. 岗位管理 (31) 1.1.6.6. 应用管理 (32) 1.1.6.7. 权限管理 (32) 1.1.7. 单点登录管理 (32) 1.1.8. 统一日志 (34) 1.1.8.1. 普通日志管理 (36) 1.1.8.2. 失败日志管理 (36) 1.2 行政权力事项管理 (37) 1.2.1 配置管理 (37) 1.2.2 事项动态管理 (38) 1.2.3 事项库管理 (40)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县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县政府办信息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县政府办信息科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7)擅自在政务网上开设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服务; (8)发布反动、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对政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10)对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 (11)擅自修改计算机ip或mac地址。 9、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信息科有权或者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或部件;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附答案

《2012电子政务形考作业1》答案 2012年05月15日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通信 2、人类思维能力;信息 3、软;硬件 4、标准管理;共享;业务协同 5、政务;技术 6、非垄断性 7、人治;法治 8、公众服务 9、效率政府;效能政府 10、电子服务;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

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G to B: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政府管理环境: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 答:(一)基本模式有四种:(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

2009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附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一、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政策与总体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明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原则、目标,提出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基本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规划,建设由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资源组建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在中央本级横向联接、中央到省级纵向联接范围内,即指中央级传输骨干网),是一种物理电路,在其上搭载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平台。见下图: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政务外网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互联网 政务内网

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简介 (一)建设内容和目标。 国家政务外网分为中央级政务外网平台(指联接中央各部门的城域网、中央级到各省级的政务外网)、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政务外网平台两部分组织。分别有中央和省级政府组织建设。 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要联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地(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建设现状。 国家政务外网是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完成了中央级网络平台建设。中办信息中心、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监察部、国家审计署等48个中央政务部门已经接入,纵向联接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24个已完成省内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其余8个(2个在建、6个尚未建设)通过临时过渡网络实现了中央级政务外网到省级的接入。目前,政务外网已覆盖到全国167个市(地、州)、472个县(市、区),各级接入部门达9400多个。 (三)功能及特点。 政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为各接入部门提供了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服务和互联网出口服务,通过VPN等技术手段,为有特殊需要的部门开通了虚拟专网服务和移动接入服务。同时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规划和要求,初步建立了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安全管理平台、CA系统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政务外网分级防护,为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业务

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锐翔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RATHINK-GOV) 目录 一、方案综述 (2) 二、应用价值 (2) 三、设计目标 (3) 四、特点及优势 (4) 五、系统组成与功能说明 (4) 总体框架 (4) 5.1支撑平台 (5) 5.2协同办公系统 (8) 5.3网上审批系统 (15) 5.4内容管理系统 (17) 六.技术平台 (19) 6.1系统架构 (19) 6.2安全设计 (19) 七.成功案例 (20)

一、方案综述 在行政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国防建设等具体领域,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均对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十七大报告的思路更新了,要求也更进一步。}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与之相比较,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思路有所更新,要求也更进一步,不仅明确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还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不单表明民主决策要更多地依靠信息化,更明确了“公共服务”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职责。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数字技术,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基层政府作为我国电子政务整体框架中的底层单位,最直接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任务。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社会工作服务的效率,增加服务的透明度,将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RA THINK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基层政府机构建成一个包含政府内部网与政府公共服务网的完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二、应用价值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能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其具体体现为: 1.社会、经济效益 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因而它不能完全按一个市场化项目的评估标准来衡量它的投入与产出,而应当把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2.管理效益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给政府内部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之后,政府机构各部门就可以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大大提高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 3.服务效益 电子政务建设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将明显提高。首先,通过信息网络,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其次,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的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也将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4.体制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转变,切实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方面的转化。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知识交流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政府机关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网络规划 各级网络 利用现有线路及网络进行完善扩充,建成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速实用、先进稳定的级别分明却又统一的网络。 数据中心 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资源、空间、信用等数据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为省及各市部门、单位的关键应用及关键设施提供机房、安全管理与维护。 网络总体结构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和“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