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

绪论

1.水产育种学的概念

育种——将已有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手段来创造对人类有意义有价值的新品种类型。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水产育种学的任务

●新品种的选育

选:通过选择育种的方式育出优质高产和具有多方面优点的新品种

育:通过杂交育种及其它各种育种方式育出新品种

●育成的新品种的引种驯化

●品种的提纯复壮

●新品种的繁育

●杂种优势的利用

3.育种工作的任务

●提高现有养殖品种及驯化品种的生产性能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及时做好新品种的驯化工作

三、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确定依据:当地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

恰当的目标:节省时间,利用价值高

不当的目标: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不能解决问题

3. 育种目标的具体内容

(1)丰产性繁殖力、食物转化率、生长率、体型(2)抗逆性(3)生态型与适应性(4)早熟性(5)品质(6)机械化适应性

4. 育种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辐射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育种、染色体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

第二节育种工作的发展及成就

种内杂交

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

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

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

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

三杂交鲤(荷元鲤♀×镜鲤♂)

颖鲤(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F2♂)

第一章鱼类的品种

第一节品种的概念

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的生物类群。

变种:某些遗传特征已有别于原来的种,但其基本特征仍未超脱原种范围的一群个体。

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群体。

品种:人工选择和培育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性状相似,来源相同,遗传稳定,有一定结构和数量足够大的群体。品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品种的特点:品种是一种生产资料

◆经过驯化、养殖和选择而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生物群体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具有稳定的优良性状的生态类型

◆可能退化的

◆可以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改变

品系:品种内部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2.与品种有关的几个术语

◆原种——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的或取自其它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生产的野生

水生动物,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良种——指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能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

养(增)殖生产的水生动物品种。

◆种群——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二. 品种的条件

从育种学的观点看,作为一个品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共同的来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具备一定的数量

必须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二节品种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品种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两种:改良程度、生产用途

一. 根据改良程度分类:

◆地方品种:又叫自然品种。是在某一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或自

然选择而成的。

地方品种的特点、优缺点

地方品种的特点

①体格比较小,成熟比较晚

②体质粗壮,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抗病力强

③性状比较稳定整齐

地方品种的主要缺点

生产水平低

地方品种的主要优点

耐粗饲

对原产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

在原产地分布的数量多

育成品种:又叫人工品种,凡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育种方法培育成的品种。

育成品种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①生产性能高,比较专门化

②经济成熟早,体型较大

③要求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分布广

⑤性状变异大

⑥品种结构较完善

⑦有高度的育种价值

过渡品种:过渡品种是介于育成品种与原始品种之间的类型,是原始品种经过人们一定的改良,但育种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

二、根据生产用途分类

专门化品种:在人们长期选择和培育的作用下,某些性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因而形成适于一种生产用途的品种。

兼用品种:兼备不同生产用途的品种。

第四章杂交育种

杂交:在遗传学上: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的过程;

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将两个品种或物种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培育出生物新品种或新类型的方法。

理论基础: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依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远近:近缘杂交、远缘杂交

依据育种目标:育成杂交、经济杂交

依据杂交时参加亲本数目:单交、复交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一、杂交育种步骤

(一)杂交创新阶段

1、确定目标和育种方案

2、选择亲本

◆精选亲本

◆明确目标

◆重视选用当地推广品种

◆明确亲本性状的遗传规律

3、亲本的选配

原则:

◆双亲性状优良,优缺点互补

◆双亲遗传差异性要大

◆双亲配合力要高

◆亲本目标性状要突出

4、对杂种后代的选择

(二)自繁定型阶段

(三)扩群提高阶段

二、杂交育种的方式

◆(一)育成杂交:将分属不同品种(品系或自然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结合,

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遗传机理:基因重组和互作。

1、简单育成杂交

2、级进育成杂交

3、引入育成杂交

4、综合育成杂交

(二)经济杂交

1、简单经济杂交

2、轮回经济杂交

三、杂交的遗传效应

◆使基因和性状重新组合

◆通过基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某些新的性状

◆可能产生可利用的杂种优势

第二节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一、近亲繁殖

1、近交的遗传效应

◆固定优良性状

◆提高群体的遗传整齐度

◆引起近交衰退

近交衰退防止措施:严格淘汰

◆更新血缘

◆加强养殖管理

2、近交的注意事项

◆运用近交,必须有明确的近交目的

◆应根据不同表现,灵活运用各种近交形式

◆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

◆严格选择,淘汰不良个体

二、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某一数量性状并不等于两个亲本的平均,而是高于亲本的平均,甚至超出亲本的范围,比两个亲本都高,这种杂种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1、杂种优势的大小度量(书上)

2、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解释

①显性学说该学说认为有利于个体的等位基因一般为显性,或至少是部分显性;而不利的(含有害的)等位基因则为隐性。当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近交系杂交得到Fl时,各杂合位点上的显性等位基因就可掩盖其相对的不利隐性等位基因的作用,从而以长补短,使Fl 表现出优势来。

②超显性学说该学说假定等位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杂种生活力的提高来自杂合性本身,即杂合子(如a1a2)优于任何纯合子(如ala1与a2a2)。杂合基因座愈多,杂种优势则愈明显。

三、杂种优势的利用

1、利用杂种优势提高鱼产量

◆荷元鲤[荷包红鲤(雌)×元江鲤(雄)]

◆丰鲤[兴国红鲤(雌)×散鳞镜鲤(雄)]

◆芙蓉鲤[散鳞镜鲤(雌)×兴国红鲤(雄)]

◆岳鲤[荷包红鲤(雌)×湘江野鲤(雄)]

◆中州鲤[荷包红鲤(雌)×黄河鲤(雄)]

◆福寿鱼[莫桑比克非鲫(雌)×尼罗非鲫(雄)]

2、利用鱼类杂种优势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年年制种,供生产上应用

◆须先测定不同亲本间的配合力,才能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

第三节鱼类的杂交育种

三、鱼类杂交育种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亲本的选择与配组

亲本的纯度与杂种优势

回交和复合杂交

杂交后代的选育

大水面饲养杂交鲤一定要慎重

第四节鱼类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种间和属间以及亲缘关系更远的生物类型之间的杂交。

包括:

●种间杂交——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属间杂交——鲤(♀)×鲫(♂)

?亚科间杂交——鳙(♀)×草鱼(♂)

?科间杂交——奥利亚罗非(♀)×鳜(♂)

●目间杂交——团头鲂(♀)×鳜(♂)

二、远缘杂交的特点

(一)远缘杂交的可孕性

1、杂交不孕与杂种不育

杂交不孕:是指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由于配子隔离而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亦称“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彼此杂交所得的杂种,因其生理不协调、生殖系统遭受扰乱而不能繁殖后代或繁殖力很低的现象。

2、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生殖隔离

(1)地理隔离——人为的接近或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大大增加远缘杂交的机会与可能性。(2)季节隔离——精液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

(3)生理隔离

亲缘关系太远,无法进行有性杂交

——用体细胞杂交法促使其细胞融合,得到异源多倍体。

杂交后代的能育性降低,甚至完全不育

——将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使之成为一个异源多倍体。

(二)远缘杂种的可育性

◆种间杂种(大麻哈鱼属、鲑属完全可育)

◆属间杂种

●完全可育(鳊鲂杂种、鲢鳙杂种)

●完全不育(河鳟♀×大麻哈鱼♂)

●单性可育(鲤鲫杂种)

◆亚科间杂种

(三)远缘杂交不相容性的主要原因

◆核型差异——双亲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组型差别过大

◆基因位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

◆核质不相容

(四)杂种生活力

远缘杂种不一定因其亲缘关系远、生物学差异大就一定表现出杂种优势,其生活力可以有提高、降低以及无明显变化等多种趋势。

(五)促使远缘杂交可孕和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方法

亲本的选择和配组、混精受精、诱发多倍体和单性发育

第五章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理化因素诱发基因突变而作为主要手段的一种育种方法。

包括:辐射诱变育种与化学诱变育种

第一节辐射育种

一、辐射育种的概念

辐射育种:用各种辐射线作为诱变因素的育种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线和非电离辐射线。电离辐射:某些高能量的射线的辐射,能使轨道上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而自由运动,造成电离。电离辐射的诱变效率高,现在被广泛采用。

2、辐射处理的方法

外照射: 就是用射线从处理材料的体外进行照射

内照射: 就是把某种辐射源引入被处理的生物体内部进行照射

3、电离辐射的一般规律

(1)电离辐射的频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2)辐射效应是累积的

(二)非电离辐射

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其波长较长(2000~3900?)、穿透力弱,一般应用于微生物或高等生物的配子诱变。紫外线诱变的最有效波长为2600?(DNA所吸收的紫外线波长)

(三)电离辐射的剂量单位

1、剂量

剂量——指被照射物质的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值。

不同的辐射源有各自的剂量单位

D(剂量) =E(能量)/M(质量),以尔格/克表示。

2、常用的剂量单位:伦琴、拉德、中子通量、微居里

3、剂量率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受照射物质所吸收的辐射剂量。

通常以拉德/小时、拉德/分和拉德/秒等单位来表示。

剂量率效应:在相同照射剂量下,由于剂量率不同而引起的突变频率的变化。

二、辐射育种的特点

(1)能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2)最适于进行品种修缮(3)可以缩短育种年限(4)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5)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辐射育种的缺点

A. 辐射诱变的后代,往往导致生活力衰退

B. 所产生的诱发突变大多数是不利的

C. 需要对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处理

第二节化学诱变育种

1、化学诱变剂的种类

烷化剂:芥子气类、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乙烯亚胺(EI)和环氧乙烷(EO)等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BU)、5-溴脱氧尿核苷(BUdR) 、2-氨基嘌呤(AP)

简单的无机化合物:脱氨剂最为重要,尤其是亚硝酸(HNO2)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醛等

抗生素类:亚德利亚霉素、道诺霉素、丝裂霉素C和放线菌素D

其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羟胺、磺胺药物、苯的衍生物、嘌呤及其衍生物、种麻醉剂和某

些中草药(如长春碱与石蒜碱等)

二、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使用起来经济方便,只需要少量的药剂和简易的设备即可开展工作

?突变频率高,且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所产生突变谱(Mutation spectrum)很不相同

?诱变机制不同

三、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射法、施入法(毛细管作用法)和熏蒸法等。

第六章单倍体育种

一、单倍体育种的概念

1、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n)的个体。

单倍体与一倍体:大部分动物单倍体和一倍体(单元单倍体),是相同的,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或多倍体(多元单倍体)。

2、单倍体育种

应用各种途径削减染色体组,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单倍化,产生单倍体以迅速获得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3、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

优点:控制杂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种的效率;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单倍体育种AABB杂交育种A-B-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结合,提高选择效果;为研究细胞学、遗传学理论问题提供素材

缺点:缺乏常规育种各个分离世代的基因重组和交换,减少了优良基因积累的机会;诱导单倍体的技术不完善。

二、单倍体生物的特点

1、育性——很难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2、遗传——所有的基因在发育中都能得到表达

3、个体较小,生活力较差,死亡率较高

三、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1、孤雄生殖: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精子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卵子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3、雌核发育: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4、雄核发育:通过用放射线照射等方法完全破坏卵核,仅把卵子作为营养源,依靠精子由来的精核发育成胚胎的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

第二节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发

一、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

(一)辐射射线:γ射线、X射线:具有较好的穿透力,便于处理大量精子;辐射强,比较危险;诱发染色体断裂的作用

紫外线:容易操作,比γ或X射线危险性小,廉价,易装备;穿透力低

(二)化学试剂

常用化学物:甲苯胺蓝、乙烯脲、二甲基硫酸盐、吖啶黄、噻嗪

(三)其他方法

杂交诱导、弱直流电、冷休克

二、卵子染色体的二倍体化

(一)诱导原理方法: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阻止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二)诱发方法

1、物理方法

(1)温度

原理:采用低温或高温引起细胞内酶构型的变化,阻碍酶促反应的进行,破坏微管的形成,

阻止染色体的移动,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方法较简便,效果也较好

(2)静水压

原理:静水压力抑制纺锤体的微丝和微管的形成,终止染色体的移动,因而形成一个二倍性的雌性原核。

◆要更专门的仪器设备

◆对胚胎的损伤可能比温度处理小

2、化学方法

细胞松弛素B(CB)、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

3、生物方法——远缘杂交

第三节鱼类雄核发育的诱发

一、卵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

放射线处理:Co60-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卵子的过熟或老化。

二、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产生

1、自发雄核发育

◆单倍体或二倍体精子与失活卵或正常卵人工授精

◆单倍体精子与失活卵人工授精

◆杂交

2、人工诱发雄核发育:静水压休克、热休克、雄核移植

第四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

一、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因荧光强度与细胞的DNA含量成正比,而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数与DNA的含量成正比例关系,可得到不同荧光强度的分布峰值,可判断出被检查细胞群体的倍性组成。

二、荧光显微分析法

通过测定单个细胞发出的荧光强度,比较DNA的相对含量,以确定其倍性。

四、同工酶电泳方法

◆同工酶呈共显性遗传

◆只有高度杂合的同工酶基因位点才能给出有效的信息。

五、分子标记鉴定

第五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性别

雌性配子同型(XX)后裔------雌性

雌性配子异型(ZW)后裔------雌雄两种性别

第六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和发育

一、雌核发育后裔的成活率

成活率低

发育前期成活率急剧下降,后期有所改善

生长方面缺少系统研究资料

二、雌核发育后裔的能育性

雌核发育后裔是否具有能育性尚无定论

不同种类和个体之间有较大差异

多数具有间性性状

有的卵巢畸形不能育成后代,有的能育

第七节雌核发育的实际应用

一、快速建立纯系

1、应用:(效果明显)

①顶交:一个近交系(自交系)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远系亲本之间的杂交。

在鱼类育种方面可有两种形式的顶交:雌核发育的雌鱼×远亲的雄鱼、远亲的雌鱼×雌核发育的雄鱼

②经济杂交

2、应用实例——异育银鲫

以方正银鲫为母本,利用兴国红鲤的精子作为异源精子对卵子进行刺激,并不发生真正的精卵结合。

二、性别控制和单性种群利用

原因:能产生单一雌性的后裔,故能用来控制自然生境中的鱼类繁殖。

作用:A 控制某些鱼类的种群大小、B 利用某些鱼类雌雄的生长速度的差异,利用单性养殖提高产量

三、确定性别遗传机制

四、基因—着丝点作图

第七章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育种的概念

1、多倍体(Polyploi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需要的优良品种。

二、多倍体种类

(一)根据产生方式:1、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如黑龙江水系的银鲫、日本关东系银鲫等鱼类远缘杂交杂种一代自然产生的异源四倍体

2、人工多倍体(artifical polyploid)湘云鲫

(二)根据染色体组来源:

1、同源多倍体,如四倍体鲤;

2、异源多倍体,如四倍体鲤鲫杂种。

(三)根据染色体组数目:1、三倍体2、四倍体3、六倍体4、八倍体

第二节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学方法1、温度休克法

原理:通过高温或低温作用使细胞在短时间内休克,纺锤丝被破坏。

特点:廉价、易操作,诱导水产动物多倍体的常用手段;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

关键技术:确定处理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温度高低。

根据处理温度的高低分为:冷休克法和热休克法。冷水性鱼类鱼类宜用热休克,如鲑科;温水性鱼类鱼类宜用冷休克,如鲤科

2、静水压处理

原理:当细胞处于高压情况下微管所保持的结构失去原有的空间构型和刚性,发生可逆性裂解,破坏纺锤丝的形成,抑制了第二极体的排出,进而诱导出多倍体。

特点:诱导率较高(可达90%~100%〉;处理时间短;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力容器。

二、化学方法

1、秋水仙素;

2、细胞松弛素B;

3、聚乙二醇

三、生物学方法:1、远缘杂交、2、核移植及细胞融合

第三节鉴定多倍体的方法

直接法:染色体计数、DNA含量测定;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形态学检查

一、核体积测量:按照一般规律,细胞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例增加,组成多倍体的细胞及其细胞核通常要比二倍体大些。

二、蛋白质电泳:利用血清蛋白质电泳图差异来辨别二倍体和三倍体;不同鱼类,可利用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已经被利用过的蛋白质有血清蛋白、肌肉肌浆蛋白、肌酸激酶等

三、生化分析:利用血液成分、酶的含量等进行生化分析可鉴定多倍体。

四、形态学检查:总的来说,三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

五、染色体计数:优点:染色体计数是鉴定鱼类多倍体的最准确的方法;缺点:比较费时

六、DNA含量测定

(一)测定依据:DNA在细胞核内的含量是相当恒定的,DNA与染色体数目成比例,在一个多倍体系列内,DNA含量亦与染色体倍性成比例关系。

(二)DNA含量的测量方法

1、显微光密度测定法、

2、流式细胞计数法①快速(每次测定仅需要3-5分钟)②准确

③用血量少(10-4毫升即可)④不但可以检测多倍体,还可以检测多倍与二倍体嵌合体

⑤经非离子化净化剂处理使核分离后还可用来分析其它组织

第四节多倍体鱼类的生长与发育

一、生活力与生长

●人工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正常的生活力

●对四倍体鱼生活力很难下一个肯定的结论

●研究表明三倍体和二倍体两者在早期生长方面无明显差异

●在早期生长上,有的三倍体鱼要比二倍体快

二、多倍体鱼类的性腺发育

(一)三倍体:三倍体鱼功能上不育,但副性征不受影响、一般三倍体雄鱼比三倍体雌鱼呈现较好的性腺发育

(二)四倍体:四倍体个体的性腺发育正常,但育性较二倍体表现差。

第五节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一、控制过度繁殖

应用的限制因素:严格控制二倍体的产生;严格检测三倍体的产生和质量;可育四倍体的成功产生

二、提高生长速度

三倍体会比二倍体生长得快些,生长情况因种类和发育阶段而异

三、延长鱼类寿命

对那些在性成熟时会遭受损失的鱼类来说,不育三倍体还可能比二倍体存活得更长久。四、改善鱼肉品质

在评估三倍体鱼类的经济价值时,不但要讲数量,也必须考虑其质量因子。

第六节鱼类多倍体研究的动向

1、诱导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提高

诱导成功率及鱼苗成活率

2、鉴定多倍体鱼类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3、全雌三倍体鱼类的诱导

4、三倍体的杂种化

第八章鱼类的性别及其人工控制

第一节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

1、控制过度繁殖、

2、提高生长速度、

3、延长有效生长期、

4、提高肉品质

第二节鱼类的性别

一、生理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发育的生化过程而形成的。又称为生化性别。(一)性腺性别

1、雌雄异体:一个个体内仅含有精巢或者卵巢。绝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性别,分化型、未分化型(大多数鱼类)

2、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雌雄同体、雄性先熟雌雄同体、同步性成熟雌雄同体

(二)外部性别:外部性别:指某些鱼类也可以利用许多外部特征来鉴别其雌雄,又称雌雄异形现象。

(3)行为性别:行为性别指雌、雄鱼产卵行为或性行为方式的不同。

二、遗传性别

在受精时一半来自卵子和一半来自精子的染色体的结合而成的。又称为染色体性别。

1、XX-YY型

雄性配子异型,雌性配子同型

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

如鲫、尼罗罗非鱼、胡子鲶和虹鳟等

2、XX-XO型

XY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雌性为同配性别,雄性为异配性别

少数几种深海鱼类

3、ZZ-ZW型

与XX-XY型相反

雌性配子异型,雄性配子同型

4、ZO-ZZ型

ZW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雄性为同配性别,雄性为配子同型

5、X1X1X2X2-X1X2Y型

鱼类中也有多组性染色体,称为多性染色体机制

是XX/XY性别决定系统的不同变化形式

6、其他

少数鱼类具有复杂的性别决定系统,在剑尾鱼中发现的WXY系统

第三节鱼类的性逆转

一、鱼类性反转现象

性逆转指雌雄异体的动物由一种性别(雌或雄)向另一种性别(雄或雌)转变的过程,又称为性反转、性转变。

具有雌雄两种性腺或性腺退化到未分化期,然后性腺在从新分化为新的性别。

性逆转现象有两种可能:生理性、病理性

二、影响鱼类性转变的因素

1、激素与性转变

性激素在性别发生和性别决定中起着控制发育方向的作用。

2、环境与性转变:理化环境:如水温、光照、辐射和水质等

第四节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

一、性激素处理

鱼类的性别可以用类固醇激素加以控制。

1、常用激素

?17-α-甲基睾甾酮——应有最广泛,容易得到且口服时相当稳定

?17-β-雌二醇——天然激素中最有效的

?雌酮等

2、处理的方法

(1)口服法

?激素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通过摄食活动将激素摄入体内

?简单易行,适用于已经开口摄食的动物

?由于摄食不均而导致效果不一

(2)浸泡法

?将性腺分化即将开始的鱼类或其他水产动物浸泡于含有一定浓度的激素的水体之

中,至性腺分化开始确定性别的发育方向后停止处理。

?特别适用于各种体积比较小的种类

(3)埋植法

?将激素装入医用硅橡胶管中,两端封口后埋植于鱼体腹部,令药物慢慢释放进入鱼

体影响其性腺发育

?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长期稳定

?对环境污染小

?手术比较麻烦

?对鱼体的要求严格,伤害较大

(4)注射法

?将激素药物溶解后用注射器直接注射进鱼体内的方法

?准确地把握处理激素的量

?适用于不同大小个体的种类,且效果稳定

?同一尾鱼可能需要几次注射才能成功

3、影响性诱导的因素

(1)性激素的种类和剂量(2)性诱导时间性腺未分化前进行(3)处理时间的长短(4)环境条件的影响

4、存在问题

药物来源困难以及药物处理繁琐;激素残留

二、三系配套的生理遗传学技术

1、基本概念

三系:原系、转化系和雄性纯合系。

原系——遗传上的雌鱼和雄鱼。

转化系——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鱼,即雌性化雄鱼,用XY♀表示

雄性纯合系——通过原系XY♂与转化系XY♀交配所获得的特殊雄鱼,其遗传型为YY♂。又称YY 型雄鱼或超雄鱼。

三系配套:激素诱导结合生物学方法生产单性群体的方法

3、三系配套的优缺点:

优点:药量少、成本低;没有污染怀疑;便于推广

缺点:工作量大;种质资源要求高;时间长

三、种间杂交

◆通过鱼类的种间杂交以获得单一性别的群体,这是某些鱼类人工不育的单性养殖方

法之一。

◆种间杂交,尤其是属间杂交通常产生中性鱼。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在罗非鱼上。

四、诱导雌核发育获得单性鱼

五、人工移植和阉割控制鱼类性别

1、移植法:用移植雄性腺方法使克氏原螯虾未成熟的雌性个体雄性化。甲壳类中存在造雄腺

2、人为摘除性腺:人为摘除性腺,终止原有的功能性别和生理性别

缺点:费时费钱,不易掌握

雌性博鱼的卵巢割去,三个月后,从残留的输卵管壁完全形成了能发挥功能的精巢。这种性逆转的雄鱼也是生理型雄鱼。

六、控制发育温度

爬行类、两栖类的性别有的由胚胎发育的温度所决定。

第九章引种驯化与品种的提纯复壮

第一节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及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将外地优良的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就鱼类而言,将某一种鱼类从一个水域移往另一个水域,而移居的水域能满足该鱼所需的条件,被引入种类能在其中正常生长与繁殖,且不改变其本身的性状。

移植和引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移植是向新的水域引进原来没有的物种;引种是利用生物现有的适应性去扩大养殖范围和分布区域。

(二)引种的意义:1、定向改造鱼类区系组成,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2、充实育种材料

3、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改善或改变现有的生态平衡

二、引种的条件

1、水域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利用

2、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

3、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后需要恢复

4、外地或国外有适合于本地区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

三、引种的实施

1、确定引种对象

?以发掘本国鱼类资源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各地区的优良品种

?引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引进

原则:符合引人水域的生态特点;充分考虑外地优良品种或物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适应本地民众生活或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破坏原有水域中良好的生态平衡。

2、了解引进对象的生物学背景:水域生态条件;引进种的生物学及其适应能力

3、确定引种对象的规格

4、先试点后推广

原则:充分论证、预先试验、逐步推广、

方针:少量引进、多点试验、群众选评、加速繁殖、逐步推广

5、引种对象的检疫

◆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检疫

◆对引种对象、池塘和生产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并在原产地隔离观察1个月,

◆运输途中要严防病虫害污染。

◆按国家规定动植物品种引进后要进行封闭性养殖试验

6、引种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引种后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品种的混杂与退化,做好品种的提纯与复壮。

隔离繁殖是防止混杂的主要方法。

7、引种的组织和实施

四、我国鱼类引种研究的概况

1、本国野生资源的发掘:团头鲂、鲴亚科鱼类、银鱼、牙鲆

第二节驯化

一、驯化的概念及意义

1、驯化的概念:将受驯生物移入人工环境或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机体的某些改变适应人工环境或新的环境,使其获得可遗传性变异,或者使其原已具有的特性重新表达的过程。引种和驯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引种——简单的迁移、不必改变遗传特性、短期内可完成

驯化——迁移后有机体需改变遗传特性、长期而复杂过程

联系:最终目标都在于增加养殖对象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

2、驯化的意义:开发生物资源、增加养殖品种、选育优良品种

3、驯化的分类:养殖驯化、引种驯化、移植驯化

二、驯化的途径

1、直接适应

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人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定向改变遗传基础

通过选种和培育,选择那些适应性较好的个体作为亲本,逐代改变引人群体的基因组成和基因型频率,使引人品种在基本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定向改变其遗传基础

三、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驯化对象、环境条件、选择的作用

第三节品种的提纯

一、品种混杂的原因和危害性

原因:品种或物种的杂交

危害性:水产生物的品种或物种混杂已是影响渔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品种(包括物种)混杂影响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品种(物种)的存亡

二、防止品种混杂的方法

A 建立良种繁育场和保种场

B 建立科学的繁育体系

C 使那些可以自由交配的品种或物种分别隔离繁衍

D 确保优良品种或物种的质量和数量

三、品种提纯的方法

(1)确定纯种目标(2)近交加选择(3)亲本必须精良(4)改善生活环境(5)避免近亲交配所带来的危害

第四节品种的复壮

复壮:对品种退化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目的在于使已衰退的品种特征得以恢复。

退化:品种或物种的特征(如经济性状)发生了不利的可遗传变异,而且这些不利的变异会传给后代。

二、品种退化的严重性:品种资源退化,小型化严重,与原种地同种的质量相差甚远

三、品种退化的原因

(1)近亲繁殖(2)不良养殖条件下负选择(3)亲本质量差(4)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四、品种的复壮及防止退化的措施

(1)避免近亲繁殖(2)扩大随机交配群体(3)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4)提高亲本质

量(5)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6)坚持选择育种(7)适当杂交

第十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内的精细技术。又称为核质杂交。

核质杂种:细胞核移植所得的杂种称为核质杂种。

二、步骤:1、供体与受体材料的准备2、去卵膜3、去卵核4、分离囊胚细胞5、移核

第二节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利用细胞融合的方法,使原来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两种生物,经过体细胞融合使两者的染色体和基因共存于一个杂交细胞内。亦称细胞融合或超性杂交。

意义:突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源杂交成为可能。

二、细胞融合

1、诱导融合的方法:生物融合(灭活病毒);化学融合(聚乙二醇PEG);物理融合(电融合,激光融合)

三、体细胞杂交的主要环节:分离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诱导异核体重建细胞

壁、诱导细胞团分化成植株

第三节基因转移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性状发生定向变异。又称为基因操作或重组体DNA技术

基因转移: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体的染色体上。

转基因动物:含有转基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二、转基因鱼的构建

1、外源基因的结构:启动子、编码序列、转录终止信号

2、转基因鱼的构建

从供体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这种基因,同时制备载体

组成重组体,即目的基因DNA片段与载体DNA分子的连接

将重组体转移给受体细胞,使之在受体细胞内得到表达

外源基因导入鱼卵的方法:1、显微注射法2、电穿孔法(电脉冲法)3. 精子载体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4. 基因枪法(高速钨微粒轰击法或粒子枪法)

3. 转基因鱼的检测

(1)注射外源基因受体鱼的筛选:A斑点杂交;B:PCR法

(2)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A 外源基因整合的判断、B非整合形式的外源基因的判断、C其他

(3)外源基因转录的检测

(4)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A 表达产物具酶活性、B表达产物无酶活性

三、基因工程与鱼类育种

2、应用:快速育种、改良养殖性状、生产生物医药制品

3、存在问题: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的定点整合、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的可控表达、转基因

鱼的培育与繁殖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一、绪论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培育水产动物的新品种。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指经过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同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现型性状的水生动物植物群体。 品种分类:自然品种。人工品种。过渡品种 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现代育种目标以遗传为基础?? 选择育种理论 育种方法 ①个体水平: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②染色体水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③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④分子水平:基因工程 第一章选择育种 遗传、变异、选择三者之间关系 选择差 选择效应 选择育种方法简单了解 第二章杂交育种 1、常见杂交育种(育成杂交)方式种类及特点 答:①简单育成杂交(增值杂交创造杂交) 是指经过一次杂交,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方式(F1代具有双亲优势,对F2代进行选育) 优点:年限短,见效快,应用较广泛。 ②级进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级进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回交若干代,向改良品种特定方向级进。 优点: ③引入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引入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 优点: ④综合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2、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3、生殖隔离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①地理隔离:移植、驯化、人工授精 ②季节隔离:精液冻存保存、人工授精 ③生殖隔离:体细胞移植等。 第三章多倍体育种 1、如何利用四倍体泥鳅产生三倍体泥鳅(正交和反交) 2、人工诱导鱼类三倍体(两个图) 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来源途径 ①同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遗物中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 ②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A BB AAAA×BBBB→AABB 先加倍后杂交 AA×BB→AB→AABB 先杂交后加倍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学方法

动物繁殖学题库

动物繁殖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1隐睾;2副性腺 21生殖激素;2神经激素;3长反馈;4短反馈;5超短反馈;6外激素;7大神经内分泌系统;8小神经内分泌系统;9动物的化学通讯;10动物的物理通讯;11局部激素;12神经内分泌; 31性成熟;2体成熟;3行为系列;4精子发生;5精子发生周期;6果糖酵解;7外源性呼吸;8精子冷休克;9呼吸商;10精子成熟;11精子的趋流性; 41母畜初情期;2发情周期;3季节性发情;4排卵率;5产后发情;6安静排卵;7卵泡期;8黄体期;9自发性排卵;10发情鉴定;11初配适龄;12诱发性排卵; 51人工授精;2精子活率;3精子密度;4精子畸形率;5精液稀释;6变温保存;7液态保存;8冷冻精液;9精液平衡; 61受精;2精子获能;3透明带发应;4卵黄封闭作用;5妊娠识别;6妊娠的建立;7胎盘;8怀孕脉搏;9附植;10精子顶体反应;11卵裂;12子宫拴; 71分娩预兆;2产道;3胎向;4胎位;5胎势;6子宫复原;7产后期;8分娩;9牛胎衣不下;10破水;11努责;12产力;13恶露;14前置; 81发情控制;2同期发情;3诱发发情;4胚胎移植;5超数排卵;6诱发分娩;7核移植;8胚胎分割;9卵子培养;10排卵控制; 91繁殖力;2正常繁殖力;3情期受胎率;4不返情率;5配种指数;6产犊指数;7窝产仔数;8繁殖成活率;9第一情期受胎率;10繁殖率;11总受胎率;12总情期受胎率;13公羊效应; 二、填空题 11家畜的睾丸为()形; 2成年未孕母牛卵巢的形状为()形; 3公畜的交配器官是(); 4母畜的交配器官是();

5精子在()中最后成熟; 6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的()部; 7对分子宫二角基部之间的纵隔有一纵沟,称(); 8胎儿的发育场所是(); 21各种家畜孕酮的含量,在卵泡期都低于(); 2前列腺素是()分泌的局部激素; 3催产素分泌的调节一般是()性的; 4调节松果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5PMSG是由马属动物子宫内膜的()组织所分泌; 6HCG主要来源于孕妇胎盘绒毛的(); 7在调节家畜繁殖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是(); 8在所有的家畜中,发情周期内雌激素的含量以()期最高; 9对生殖活动有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称(); 10控制LHRH分泌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基底部的中枢神经();11低等动物中的松果腺是(); 31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 2精子的头部呈()形; 3精子的呼吸主要在()进行; 4精子的正常运动型式是(); 5精子的发生是在睾丸内的()中进行的; 6对精子起营养、支持作用的细胞称作()细胞; 7精子蛋白质的分解往往表示精子品质已(); 8精子的比重比精清略(); 9新采出的牛、羊精液偏()性; 10新采出的猪、马精液偏()性; 11早期幼畜的性腺对微量促性腺激素缺乏(); 12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 13公畜的初配年龄主要决定于(); 14大家畜的性成熟时间比小家畜(); 15精子向附睾内运行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16精子最脆弱的部分是(); 17精清中的磷脂主要来源于();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 参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名词解释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 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 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 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 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 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 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 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 度。(×)(√)

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 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细 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遗传性 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C。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B。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B。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C。 A、 A 、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种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

(完整版)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5个x2分/个) 1、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2、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3、级进育成杂交:又称吸收杂交、改造杂交、渐渗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4、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 5、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或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的事件。 二、判断题(10分,10个x1分/个) 1.没有种质,物种不可能传代和进化,个体也不可能发育和生长。(√) 2.品种的引进只要对本地区有利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3.遗传力越高,对微环境抵抗力就越强,选择准确度就越高。(√) 4.一个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或用一个品种与一个单交种杂交,都称为顶交。(×) 5.在雌核发育中,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 6.雌雄同体可分为雌性先熟雌雄同体和雄性先熟雌雄同体两种类型。(×) 7.尼罗罗非鱼♀×鲫鱼♂得出的后代具有生活力,而且具有杂种优势。(√) 8.外地种质资源来自外地或由外国引入,来源广,特性丰富,适应性强。(×) 9.选择差越大,说明供选择性状的变异程度就越小。(×) 10.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三、选择题(10分,10个x1分/个) 1.水产生物的变异程度较高,其贝类的杂合度约为 C 。 A、0.05 B、0.10 C、0.15 D、0.35 2.引种的类型包括 A 。 A、移植与驯化 B、移植与直接利用 C、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 D、驯化与间接利用 3.下列不不属于掠食性鱼类的为 D 。 A、狗鱼 B、乌鳢 C、鳜 D、鲫鱼 4.引种材料类型不含有 D 。 A、受精卵 B、苗种 C、成体 D、卵子 5.对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 D 。 A、品种 B、品系 C、育种材料 D、种质资源 6.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应采用 B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7.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C、第一极体排出时 D、第二极体排出时 8.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 C 。 A、品系 B、家系 C、单系 D、近交系 9.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50-500。对于那些仅繁育一代或两至三代的繁育体系,为了使每代 遗传异质性的减少率小于1%,其亲鱼群体的有效数量应不少于 A 尾。 A、50 B、500 C、100 D、150 10.某养殖场在对鱼的体重进行选择时,从池塘捕获的群体平均重500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均重725g,被选择的个体经过 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同样长的时间,子代平均体重为522.5g。因此,选择反应为 B 。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1.繁殖(生殖):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2.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枚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娘诊断等用技术,也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动物繁殖学的研究意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畜种质量; 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 3.雄性生殖器官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睾丸,生殖腺内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精细管索一睾丸网②中肾管、附争管和输精管一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③生殖结一阴茎④缪勒斯管退化,形成未发育的子宫台 雌性生殖器管的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卵巢,生殖腺表面部分形成皮质索,中央部分形成髓质索②皮质索一原始卵泡③缪勒斯管一子宫、输卵管、阴道。 4.雄性的生殖器官及机能: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阴囊。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分为游离缘和附着缘(附睾附着侧) 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在腹腔内,该动物不做种用。 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内 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头向 睾丸实质部伸入结缔组织索,构成睾丸纵隔,向四周伸 出的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为中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 丸小叶,每个小叶内由2-3条精细管组成,精细管在 小叶顶端汇合成直细管,形成睾丸网,盘曲成附睾头。 精细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其内充满液体,精细管的管 壁由外向内为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睾丸的功能:①合成并分泌雄激素: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精细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激活素等;②精子生成:由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 睾丸支持细胞的主要作用:①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环境。②支持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③分泌蛋白质及细胞因子;④营养生精细胞 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分为头、体和尾;附睾头由13-20条睾丸输出管组成。机能:①促进精子成熟②吸收作用③运输作用④贮存作用(微酸环境(pH=6.2-6.8)、高渗透压(400)、低温) 阴囊:具有温度调节能力,保护精子正常生成。 输精管:参与形成精液;射精时其强有力的收缩作用使精子射出。 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精阜。前列腺由体部和扩散部组成。犬无尿道球腺。副性腺的机能:①冲洗尿生殖道(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先排出,冲洗残留的尿液)②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③运送精子④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尿道球腺分泌物的凝固作用,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 尿生殖道:尿生殖道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由骨盆部和阴茎部组成。其中的精阜是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的共同开口。 阴茎和包皮:阴茎为粗细不等的长圆锥形,主要由海绵体组成,内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勃起时可增大数倍。包皮是双层鞘囊,分为内包皮和外包皮,猪有包皮憩室. 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机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部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 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 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 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 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 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 称作Hertwig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 (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 异度。(×)(√)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 便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 细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 遗传性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C 。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 B 。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 C 。 A、A、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 种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1、红体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 2、黄体 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由于吸取脂类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3、睾丸下降 睾丸在胎儿期存在于腹腔内,在动物出生前或出生后,睾丸才由腹腔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 4、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5、卵泡发育波 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琐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皮质反应 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7、透明带反应 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8、卵黄膜反应 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9、顶体反应 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的过程。

10、情期受胎率 即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11、卵丘 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12、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精子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的能力。 13、适配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 14、胚胎附植 胎在子宫中定位后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附植 15、胚胎分割 是指利用特制的玻璃针或显微刀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显微分割成2、4、8或更多等分,人工制造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的技术。 16、妊娠识别 在妊娠初期,孕体发出信号(类固醇激素或蛋白质)传递给母体作用于母体,母体随即产生反应,以识别孕体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孕体进一步发育,这一生理过程叫妊娠识别。 17、同期发情 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18、超数排卵 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9、繁殖力 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种试题

染色体 一、结构:染色体由着丝点、长短臂、 主次缢痕和随体构成。 二、分类:1.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 2.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3. 亚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4.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t 三、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 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 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 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 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后者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 2.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中期2n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4.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分裂前的2n条变成了n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A.保证有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即物种相对稳定。B.为有性生殖过程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C.增加变异的复杂性,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1、前期I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如线,由于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个染色体都是由共同的一个着丝点联系的两条染色单体所组成。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同源染色体经过配对在偶线期形成联会复合体。 (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因为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体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或四联体 (4)、双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体相互排斥而松懈,但仍被一、二个至几个 交叉联结在一起。这种交叉现象就是非姊 妹染色体之间某些片段在粗线期发生交 换的结果。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 粗短。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逐渐 接近于未端,出现交叉端化。此时每个二 价体分散在整个核内,可以一一区分开 来。所以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2、中期I: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质里 出现纺锤体。纺锤丝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 连接,这时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 期。 3、后期I:由于纺锤丝的索引,各个二 价体的两个同源染色体各自分开。每一级 只分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实现了 染色体数目减半。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 每个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 4、末期I:染色体移到两极后,松散变 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同时细胞质分为 两部分,于是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 体。 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 体死亡的基因。包括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 致死基因。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 型。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同一性状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许多性状的发育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 影响性状的表现。五、基因定位与连锁遗 传图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连锁遗传图: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 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 和距离,把它们标志出来后可以绘成连锁 遗传图。 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 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 对性关系。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 改变。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①雄杂合型: XY型:果蝇、人(n=23)、牛、羊、... X0型:蝗虫、蟋蟀、... ,雄仅1个X、 不成对;星光鱼雌鱼36条染色体 ②雌杂合型: ZW型:家蚕(n=28)、鸟类(包括鸡、鸭 等)、鹅类、蝶类等 ZO型:短颌鲚雄鱼4条染色体 二、影响性别分化的因素有哪些?(一) 性染色体(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 其他形式的性别决定 ①雌雄决定于倍数性②基因决定性 别③环境决定性别 (三)性别决定的畸变:由于性染色体 的增减而破坏了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两 者正常的平衡关系而引起的。 (四)性别分化与环境关系:在性别决定的 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外界和内部环境的作 用,发育为一定的表型性别1.营养条件 2.激素 3.氮素影响 4.温度、光照 三、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 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限于在 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现象。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杂合状态 下的显隐关系随着雌雄性别而不同。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⑴. 数量性状的变 异表现为连续性⑵. 对环境条件比较敏 感⑶. 数量性状由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 环境互作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2.各 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 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3.各基因的作用 是累加性的4.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三、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 差的比率。H2= VG / VP=VA+VD/VA+VD+Ve *100% 狭义遗传率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 差的比率。h2=VA/CP=VA/VA+VD+Ve*100% 四、怎样估算环境方差? (1)对于动物和花粉授粉植物:由于可能 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 型方差估算环境机误方差Ve=Vp (2)对于自花授粉植物:可用纯系亲本(或 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计环境机误方差 Ve=1/2(Vp1+Vp2) (3)采用亲本和F1的表现型方差 Ve=1/2(Vp1+Vp2+VF1) 五、C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 (1)C质遗传是C质基因决定的,母性 影响是C核基因决定的 (2)C质遗传子代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 致的,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3)母性影响是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 有一定的分离比 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 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 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 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 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二、对引入水域和引种水域的生态条件的 考察有哪些? 1、引种对象的特征:起源、当今和历史 的分布 2、非生物因子(引入水域调查):温度、 盐度、离子浓度、溶解氧、营养、产卵基 质和水文条件。 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 温、降雨量、光照、大气压等 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 程、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 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3、生物因子:包括有饵料生物、病原生 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 三、引种水域进行检疫(1)对引种对象所 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 处引种(2)检疫(3)运输途中严防病虫害 污染(4)隔离饲养 四、驯化途径有哪些? (一) 直接适应:l、激进式(极端驯化) 2、渐进式 (二) 定向改变遗传基础:1、定向人工 (或自然)选择 2、有目的的杂交 3、生物 工程(基因工程) 五、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引种的看法 优:可以——(1)增加养殖品种 (2)改善 生物群落 (3)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 (4)提供饵料生物 (5)重建鱼类区系 (6) 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业资源 缺:会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生 态失衡及生物入侵等 选择育种选择差S:中选个体的平均值和 选择前整个群体的平均值之差选择强度 i=S/σ(选择差和标准差的比值)选择反 应: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选择效应:选 择亲本的子代表型平均值减去原群体的 表型平均值R=Yf-Y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 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 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纯系学 说:一是在自花授粉的植物原始种群内进 行单株选择可以选出不同的纯系,表明原 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二是同一纯系内选 择是无效的 个体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 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种选择表型优良的 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 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 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 种。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 法。 二、选择育种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1、混合选择(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优:(1)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 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 (2)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 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 繁育。 缺:(1)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 的效果比较有限。 (2)混合选择可不能追 溯亲缘关系 2、家系选择 优: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能 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 能育出优良纯种 缺:由于近亲交配,容易产生近交衰退, 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 3、后裔鉴定 优:可靠,能迅速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缺:单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 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亲鱼年龄很大, 一般用于鉴定雄鱼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1.繁殖(生殖):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2.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枚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娘诊断等用技术,也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动物繁殖学的研究意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畜种质量; 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 3.雄性生殖器官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睾丸,生殖腺内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精细管索一睾丸网②中肾管、附争管和输精管一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③生殖结一阴茎④缪勒斯管退化,形成未发育的子宫台 雌性生殖器管的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卵巢,生殖腺表面部分形成皮质索,中央部分形成髓质索②皮质索一原始卵泡③缪勒斯管一子宫、输卵管、阴道。 4.雄性的生殖器官及机能: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阴囊。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分为游离缘和附着缘(附睾附着侧) 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在腹腔内,该动物不做种用。 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内 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头向 睾丸实质部伸入结缔组织索,构成睾丸纵隔,向四周伸出 的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为中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丸小 叶,每个小叶内由2-3条精细管组成,精细管在小叶顶端 汇合成直细管,形成睾丸网,盘曲成附睾头。 精细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其内充满液体,精细管的管 壁由外向内为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生 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睾丸的功能:①合成并分泌雄激素: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精细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激活素等;②精子生成:由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 睾丸支持细胞的主要作用:①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环境。②支持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③分泌蛋白质及细胞因子;④营养生精细胞 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分为头、体和尾;附睾头由13-20条睾丸输出管组成。机能:①促进精子成熟②吸收作用③运输作用④贮存作用(微酸环境(pH=6.2-6.8)、高渗透压(400)、低温) 阴囊:具有温度调节能力,保护精子正常生成。 输精管:参与形成精液;射精时其强有力的收缩作用使精子射出。 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精阜。前列腺由体部和扩散部组成。犬无尿道球腺。副性腺的机能:①冲洗尿生殖道(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先排出,冲洗残留的尿液)②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③运送精子④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尿道球腺分泌物的凝固作用,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 尿生殖道:尿生殖道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由骨盆部和阴茎部组成。其中的精阜是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的共同开口。 阴茎和包皮:阴茎为粗细不等的长圆锥形,主要由海绵体组成,内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勃起时可增大数倍。包皮是双层鞘囊,分为内包皮和外包皮,猪有包皮憩室. 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机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部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疾病学复习资料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 疾病诊断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 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 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 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 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6操作要细心 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 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 9定期药物预防 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 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c不滥用药物 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 1)SPF亲本 2)PVP-1洗卵 3) 使用清洁水 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 5)饵料优 2、免疫接种 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4、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 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 素的躲避现象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强化疾病检疫 4建立隔离制度 5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 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 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 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动物育种学期末复习题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选择强度选择差选择反应间接选择反应育种值 个体育种值配合力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家系选择 物种品种品系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 家系选择个体选择家系内选择同质选配异质选配 近交系数亲缘系数系祖相对生长绝对生长 累积生长后裔测定数量性状质量性状阈性状 世代间隔轮回杂交近交杂交种间杂交 导入杂交三元杂交级进杂交顶交回交 双杂交杂种优势选配品质选配同质选配 异质选配留种率家畜育种杂交育种 MOET育种地方品种育种规划引种保种克隆 QTL BLUP 群体有效含量屠宰率生长发育间接选择反应 二、填空题 1. 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为家畜,大体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2. DNA水平上的影响数量性状的单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 简称。 3.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称为;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称为。 4. 在制定育种方案时,应考虑家畜多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实施多性状选择,其 方法有3种,分别是、 和。 5. 一个品种不是固定不变的,导致品种发生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变化的因素 主要有和。 6. 按照作用于选择的外界因素,可将选择分为两类:和。7.根据杂交的目的不同,杂交可大致上分为和。

8.家畜育种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确定;②估计育种群可能实现的遗传进展;③预测可望获得的;④确定遗传进展的。 9.在生产实践中,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关键是避免上升。10.1948年,美国学者Henderson提出了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即。 11.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 12.个体选配分为和。 13.品系培育的方法有、近交建系法和。14.品种培育的方法有、、和。 15.MOET育种是将与等繁殖技术与核心群合作育种体系结合起来的一种选种方法。 16.在畜牧业中,按改良程度将家畜品种分为和。17.家畜育种工作的特点是、和。18.家畜的性状主要分为、和。19.群体系谱中公畜的后代处于一条线上。 三、单项选择题 1.选择差除以该性状的标准差称为()。 A 留种率 B 选择反应 C 世代间隔 D 选择强度 2.选择指数法是针对()性状的选择方法。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