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和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

4.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种活动叫做。

5.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

和。

6.人们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个性。

7.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

8. 和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10.现代科学表明: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11.人脑是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位于脑的顶部的大脑,更是心理的。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依存性。

1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

16.十九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17.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及其关系。

18.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

19.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提出来的解释心理、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亦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20.高等师范心理学的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实用性和。

21.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思想,遵循、、。

22.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

二、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9.主张人的所有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10.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状态

C.心理过程

D.心理特征

1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12.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征

13.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活动产品分析法

14.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B.意识、潜意识、心理特征

C.意识、心理状态、潜意识

D.心理过程、意识、心理特征

15.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16.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点

17.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

18.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

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19.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A.人的意识性

B.人的主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2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21.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类活动叫做。

A.意志行动

B.意识活动

C.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

D.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

22.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的个别差异。

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23.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构成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24.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A.稳态——动态——过渡态

B.动态——稳态——过渡态

C.稳态——过渡态——动态

D.动态——过渡态——稳态

25.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的人是。

A.李时珍

B.王清任

C.张载

D.戴震

26.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三、名词解释题

1.心理学

2.心理状态

3.个性心理

4.实验法

5.活动产品分析法

6.心理过程

四、辨析题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3.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

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6.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7.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9.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0.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1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2.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3.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4.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15.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五、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3.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4.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5.简述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6.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

7.列举高师心理学的特点。

8.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9.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10.简述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取向。

11.简述高师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六、论述题

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3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为什么根学习心理学?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相同。

2.认知风格是个体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

的,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3. 是指导个体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元认知是个体对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5.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7.根据注意的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8.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9.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10.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11.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12.表象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大脑以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

13.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14.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15.从信息加工的对象来看,想象具有性;从信息加工的结果来看,想象具有性。

16.根据表象产生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等;根据表象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17.根据想象上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18.有意想象有两种形式,即和。

19.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0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21. 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外部联系,通过重复进行识记。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进行识记。

22.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23.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 、

、和。

24.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25.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26.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

27.思维是以和客观事物的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

28.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9.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30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31.卡特尔认为,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

32.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前者是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质,后者是许多人(同一群体或阶级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33.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层次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前者是能够从个体外部行为中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是个体的行为表现。后者是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对个体的行为起制约作用的特质。

34.气质的指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和的特点。

35.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决定的。

36.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和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

37.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

38.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

39.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

40.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41.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

、。

42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

43.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性格可分为、。

44.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或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

45. 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西方心理学中,它往往被称作。

46.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

47.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将需要分为、。

48.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49.动机是并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50.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51. 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时而产生的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

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A·获得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

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4.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味觉

5.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内部感觉?

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

6.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色调——光的强度 B·明度——光的强度 C·色调——光的波长 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

7.人类的听觉特性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音响——声波的强度 B·音调——声波成份 C·音色——声波的成份 D·音调——声波的频率

8.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9.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10.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与。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结构,其中是最强大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三者一样强大

12.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13.人的气质类型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匹配是错误的?

A·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 B·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

C·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胆汁质 D·弱型(抑制型)——抑郁质

14.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0.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1.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关系的远近,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

三、名词解释题

1.认知

2. 认知过程

3.元认知

4.注意

5.无意注意

6.有意注意

7.感觉

8.知觉

9.想象

10.无意想象

11.再造想象

12.创造想象

13.记忆

14.定势

15.原型

16.人格

17.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

18.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9.气质

20.性格

21.需要

22.动机

23.趋避冲突

四、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3.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4.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5.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6.不论什么气质的人,遇到高兴的事,都会情绪高涨;遇到不愉快的事总会情绪低落。

7.有个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因拾金不昧而受到表扬,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交给老师,以获得老师的表扬。这说明,这个同学不诚实。

8.抑郁质是一种最差的气质类型。

9.一个在教师面前较勤快的学生,有可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懒惰。

10.福利彩票的中奖率极低,没有几个会买它。

五、说明题

1.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2.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在厕所呆久了,就觉得里面的气味不太臭了。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3.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灰色正方形放在绿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红。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4.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5.性情急躁的人,在争论时,会情绪激动;在探究问题时会急不可待地要了解探究的结果。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6.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7.人饿了要吃东西。但具体吃什么东西,往往各有不同。有的人随便吃块面包就行了;有的人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8.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仪”。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六、简答题

1.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3.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4.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5.信息提取的基本条件是哪些?

6.什么是感觉记忆?

7.什么是短时记忆?

8.什么是长时记忆?

9.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10.简述遗忘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

11.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12.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哪些?

1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4.如何理解人格的整体性?

15.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6.简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征。

17.简述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18.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

19.简述动机的相互作用。

七、论述题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2.试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试述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第三章教师心理

一、填空题

1.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

2. 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它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3.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和;另一是教师富于和的倾向性。

4.“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或。

5.“,”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6.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和两个方面。

7.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和。

8.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中,教师的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而

则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一种上升的倾向。

9.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等三种重要成分。

10.关于教学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克等提出了、、、等四种反思的方法。

11.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我们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和两类。

12.教学监控的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应,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佳调节和修正的灵敏程度。

13.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14.意志的和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

15.师爱具有、、等特征。

16.师爱具有、、、等心理功能。

1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指教师在学生方面的特殊角色。

1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包括阶段阶段和阶段。

19.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被称为。

20.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监控能力的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

A.评价和反馈性

B.调节与校正性

C.能动性

D.有效性

2.教学监控能力的目的是。

A.评价和反馈性

B.调节与校正性

C.能动性

D.普遍性

3.教学监控能力的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不断提高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一个明显特征。

A.迁移性

B.控制性

C.敏感性

D.自觉性

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的增强。

A.敏感性

B.自觉性

C.控制性

D.迁移性

5.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是。

A.调动教学积极性和自信心

B.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的提高

C.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D.掌握归因训练技术

6.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A.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B.教师的威信

C.师爱

D.教师的教学反思

7.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

A.角色期望

B.角色认知

C.角色认同

D.角色意识

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指教师在学生方面的特殊角色。

A.学习知识

B.心理健康教育

C.思想道德教育

D.能力培养

9. 型的教师将成为未来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

A.心理辅导

B.专家、学者

C.榜样、模范

D.朋友

10.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这一过程发生在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阶段。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期望

D.角色信念

11.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且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即。

A.角色期望

B.角色信念

C.角色认同

D.角色意识

12.对一个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领导方式

C.人格特征

D.举止言行

13.根据教学监控的,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A.对象

B.作用的范围

C.表现的形式

D.任务

14.有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反思

C.教育机智

D.教学监控能力

15.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是。

A.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

B.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所做出的调节和修正

C.教师形成的预先计划的能力

D.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三、名词解释题

1.教师角色

2.教学风格

3.教学效能感

4.个人教学效能感

5.一般教育效能感

6.教学反思

7.教学监控能力

8.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9.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10.教育机智

11.教师的教育威信

12.师爱

四、辨析题

1.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的影响。

2.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3.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主要因素。

4.以学生集体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

5.无论对于何种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热情和同情程度对于学业成绩都十分重要。

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7.教师通过角色认知阶段和角色认同阶段而形成职业角色意识。

8.教学反思即教学活动后对经验的总结。

9.通过归因训练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0.敏感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说明题

1.教学中,有的教师强调以学生集体为中心,有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请用教学风格等有关内容分析说明这两种方式。

2.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感到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认为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另一些教师则反之,请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

3.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许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请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

4.有些教师威严冷峻却得不到学生的敬重,而有些则亲切温和却深受敬重,试用教师心理有关内容分析其原因。

5.有些差生,如果教师对其产生偏爱心理,抱有较高期望,也可能使其产生显著的进步,试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理解教师角色定义的内容?

2.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

3.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6.简析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7.简述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

8.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9.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

10.具有威信的教师为何会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11.简析师爱的特征及其心理功能。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2.教学反思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教学反思的过程谈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3.结合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

4.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5.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一、填空题

1.个体认知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是。

2.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活跃的一面的是。

3.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稳定的一面的是。

4. 与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

5.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已的感知活动能力,这是感知觉的表现。

6.感知觉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观察活动的和两个方面。

7.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饶目的展开想象,是想象的的主要表现。

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

9.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10.主体控制自已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称为。

11.好的复述策略应是根据进行复述。

12.一般而言,青少年记忆策略的最佳训练模式是。

13. 思维成熟标志着青少年思维的整体结构的形成。

1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中,相对缓慢的是。

15.在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品质存在的个别差异最小。

16.陈述性知识也称知识。

17.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和三种不同水平。

18.程序性知识也称知识。

19.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已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学习方式称为。

20.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21.接受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22.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和三个阶段。

23.在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教师应着重在和两方面给予学生以充分指导。

24.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是一个有意识的的提取过程。

25.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

26.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和两类。

27.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及持续时间的久暂,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和两类。

28.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的出现。

29.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3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是。

31.运用实物的图片、模型、示意图等实物的替代物进行智力活动,被加里倍林称为活动。

32.智力活动由外部的物质及物质化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称为。

33.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是智力活动、和。

34.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处于阶段。

35.中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处于阶段。

36.智力技能的培训必须分、和三个阶段进行。

37.由骨骼、肌肉和相应的而实现的合理而流畅的外部动作系统,称为动作技能。

38.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2.回答“圆的直径与它的半径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3.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拿笔书写文字,这种进行操作和实践所需的知识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4.“授之以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5.关于“如何明确并控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这类知识,属于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6.某学生在计算中使用了“如果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那么用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知识,这一知识应属于知识。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7.现代认识心理学更重视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8.主要信息来自外部环境刺激,它的完成与准确感知、判断和预测外界活动状况密切联系的动作技能,称为。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开放的动作技能

D.闭锁的动作技能

9.主要信息来自个人的动觉反馈的动作技能,称为。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开放的动作技能

D.闭锁的动作技能

10.对棒球游击手来说,球棒的摆动、球的初始速度,这些都是指导他做出反应动作。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1.对棒球游击的来说,球的转动和场地条件,这些都是指导他做出反应动作的。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2.在赛场上,观众的喧闹是指导运动员做出反应动作的。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3.初学者往往依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

A.动觉控制

B.自动控制

C.视觉控制

D.他人控制

14.熟练的操作者往往依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

A.动觉反馈

B.视觉反馈

C.他人反馈

D.成绩反馈

15.按加里倍林的观点,在阶段,智力活动就是以简缩的、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的了。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出声的外部言语

C.无声的外部言语

D.内部言语

16.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来改变概念的无关特征,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种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方式称为。

A.适当定义

B.变式

C.比较

D.辨别

17.个体逐渐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互的位置,这一般要在才能出现。

A.小学中年级以后

B.小学高年级以后

C.初中以后

D.高中以后

18.个体能自觉而独立地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并对识记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这一般要在才能出现。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9.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过渡的阶段出现在时期。

A.幼儿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20.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

21.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2.在记忆材料中添加一种意义,或增加一定细节,使较为分离的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3.将一组信息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单元,并且表示它们的关系,以此方法来记住信息。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4.中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中,推理成熟得最早。

A.假言

B.直言

C.选言

D.复合

25.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为先决条件的。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6.数学课上,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从而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最新版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题库358题(含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 标准答案:0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标准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5.简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标准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 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 D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 C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 B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 B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 B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 A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D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B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 D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 C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 A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 D 14.音色主要由声音 [声波 ]的()决定的。 A.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 B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 B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 D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 20000 赫兹 B. 1000~ 4000赫兹 C. 16~ 20000 赫兹 D. 1000~ 5000 赫兹【答案】 C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 B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 C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 B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 D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答案】B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 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 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 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概况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三、心理学的体系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精选最新2020医学心理学模拟题库158题(含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同性恋”这一病名是由提出。 2.不台理信念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原财 4.贝克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7.有求医行为,受社会认可,有特定文化背景认同 8.临床心理评估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9.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10.社会认知的内涵 11.疾病行为 12.脑 二、解答题 13.社会支持:当某人遇到应教或不幸事件时,家庭、亲友、同事及社会 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或缓解应教的强度,平稳的度过应激,摆胶困境. 14.。文化性应激源 15.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朋、同 学、组级和社团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在应教研究领,一般认为社会 支持具有缓冲应教的作用,减缓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应教作用过程中

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系统的多维分类:①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②可分 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③可分为情绪支持,归属支持和实质 支持;④可分为社会支持的数里和满意度。 16.塞里的应教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调节能 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②应教是一种丰特异性全身性反应。③这种丰 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是一个过程,并具有阶段性特点;④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 长,会导致个体衰竭和死亡;⑤塞里的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对动物的观察 也只是对动物生理指标的观察,该理论的最大弱点在于它没有包含对人类来 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三、单选题 17.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4个分量表,以下几个选项中不是艾森克个性问卷分量表的是A.M量表B.E量表C.N量表D.P量表E.L量表 18.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可以:() A、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 B、采用以心理作业作为应教源的各种心理应激测试技术 C、在临床和生活情景中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研究 D、以上都对 19.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20.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确切?D A.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B.健康与疾病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C.从严重病态到健康巅峰是一个生命的连续体,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D.健康与疾病是相互对立的静止状态 E.健康和疾病没有绝对的界限 21.)心理动力理论。这一理论始终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各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只要查明致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即可。 22.决定评估内容,确定评估目标,迭择测量参照标准,收集评估资料,判断与决策,交流评沽信息 23.正常人,正性个性特征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1、2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3.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4.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Y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Y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Y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N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N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Y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Y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Y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N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N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N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N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N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Y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Y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 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 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模拟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D) 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 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 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 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马赛尼 D.罗杰斯 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认知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感知觉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心理学基础题库(1)-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B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14*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第二章认知过程 关键术语 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能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起伏: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错)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