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

浅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

浅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
浅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

浅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

摘要:

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有许多政策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这种现象被称为公共政策的决策失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公共政策决策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公共政策决策是指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政策决策是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调节利益关系,确定主导性意志和利益,形成公共行为准则或规范的一系列政治行为的总和。而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实践中,有许多政策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有些政策甚至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公共政策的决策失败。由于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政策决策失败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沉重的代价。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这里着重讨论以下四个方面。

一、现有体制的不健全是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内在原因

对于公共政策而言,其决策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有体制包括国家的决策体制,管理评估体制和监督体制是否健全。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的决策体制。可以说,我国现有的决策体制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自身难免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在我国不断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这种决策体制会暴露出各种问题,包括决策主体权力集中,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决策民主化,决策内容过于主观,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决策科学性,以及决策过程不透明,不能保证决策的合法化。在现有的决策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所必须遵循的三个维度是很难被实现的。这三个维度包括:民主性维度,即政策制定要广泛的吸收公众和利益团体的参与,并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科学性维度,即政策的制定要吸收专家、学者的专业咨询,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合法性维度,即政策的制定必须合乎法定的程序,并且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公布。由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于少数人手里,一些权利很难下放,被过分的集中于某些

地方政党机关中,这不仅损害了我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及家长制的形成。对于一些领导的命令惟命是从,对于一些干部的决策俯首点颔,一个决策总是没有反对意见的全票通过,这种决策缺少民主和科学,更不可能严格的遵照法律程序,因此是很容易造成公共政策的决策失败的。

其次我国的管理评估体制也有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中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机制上。在对政绩考核当中,很多决策者的不科学的政绩观以及现有的政绩考核标准诱导产生了很多失败的公共政策决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干部为了凸显政绩单纯的追求GDP增长,一味的大兴土木,大搞特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决策中忽略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的决策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使政府很难在群众中树起威信,其所做的公共政策决策也必然以失败告终。另外由于不科学的政绩观,很多时候党政机关愿意以政绩选干部,用管理学中的彼得原理解释,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一个依据政绩选拔干部的管理机制下,一个人会不断凭借政绩晋升,直至晋升到一个他力所不及的位置,从一个角度可以推测每一个人都是在他力所不及的位置上进行决策,这也恰恰揭示了决策失败的原因。除了片面追求政绩的决策观念外,在选拔人才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潜规则和腐败现象也严重的压制了大量人才,反而使一些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留在决策者的位置上,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给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时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再次,我国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权力缺少有效的制约和控制。尽管我国在公共部门监督方面在不断地进步,试图构建有效完备的内外监督体制,但从现实运行状况开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无论是国家法律监督或是社会大众监督,在公共政策决策中都很难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当决策失败时,由于之前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责任下放不清,长此以往决策失败的责任成本被降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决策失败现象的频频发生。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我国各级监督机制,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才能使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偏离轨道,保证公共政策决策的成功率。

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外在原因

在公共政策决策之前,必然会受到外界大环境的影响和支配。环境因素多种

多样,由于公共政策面向社会,这决定了其决策过程中会受到不可忽视的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而一个误导性的外部环境必然会为公共政策的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以兴建黄河三门峡工程为例,除了体制不健全所造的决策失败外,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了也加剧了三门峡工程的败笔。由于建国初期技术不过硬又缺少兴修水利工程的经验,在政治上我国又与苏联建立了特殊的互助关系,这导致在修建三门峡工程之前过分依赖和相信苏联专家的意见和看法。而事实上,苏联境内很少有泥沙量如此之大的河流,苏联专家缺少泥沙河流治理的经验,他们的总体思路不过是蓄水拦沙,认为高坝大库拦截泥沙过后下泄的清水可以一劳永逸的将黄河改造成地下河,事实说明这个方法并不奏效。由于当时盲目相信苏联专家的经验,过分依赖苏联的外部力量,导致了三门峡工程这一决策失败。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产业欣欣向荣,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充分考虑决策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外,也不能忽视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有效利用。公共政策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信息的高要求,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有效信息的筛选甄别,信息价值的提炼总结,都会为一个成功的决策奠定基石。而信息反映滞后,有效信息的丢失和沟通障碍往往会造成公共政策决策的失败三、决策者自身条件限制是造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主观原因。

公共政策决策最终要靠人来制定,而决策者的自身条件对公共政策的决策影响意义深远。从决策者的素质方面看,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一个决策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面对专业问题的决策时,决策者就要发挥自身的技术素质,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保障,而目前我国公共决策主体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其身体状况也令人堪忧。在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决策者也面临着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决策者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在困难前面能够独当一面,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时也能冷静客观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决策者的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决策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从决策者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来看,决策者的价值观偏误,极易导致其决策失误。一些决策者唯上是从,急功近利,私欲膨胀,这都是常见的错误的价值观

念,而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背离群众利益的道路。还有一些决策者官僚气息浓厚,缺少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导致一些党政机关存在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新建办公大楼、公款吃喝、借公务之名游山玩水,这都使得公共政策的决策严重背离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对于另外一些决策者来说,缺少长远的眼光也是导致其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政策缺乏充分的论证,或被眼前利益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弊端会逐渐显露。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将眼光放长远,从大局出发进行公共政策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政策实践中的失效是造成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直接原因。

在公共政策的商讨与制定中,有许多政策在决策时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是由于在具体的贯彻执行中失效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这也会造成公共政策的决策失败。公共政策在具体的执行中需要丰富的资源进行支持,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现实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些政策虽好,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没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一些政策不过是华而不实的条文,很难落实到实处,做到真正的惠及百姓。

除了资源对政策执行的限制外,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还要在政策执行中寻找政策的时效性与其稳定性之间的平衡点。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只有把握住执行政策的最佳时机,政策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对政策进行优化改良,政策才能有效地促进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淘汰。而政策的稳定性是指政策在有效期限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政策的稳定性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朝令夕改,不仅会对执行主体造成混乱,也会是其目标群众感到无所是从,并逐渐对政策失去信任,而这样的决策执行结果必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能否在政策的时效性与平衡性之间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点,直接决定着到一个公共政策决策的成功与否。

在分析了公共政策决策失败的原因之后,我们要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尽最大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决策失败。公共决策失败的治理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协作,依据前文分析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公共政策的决策。

一、改革决策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定位政府职能,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继续深化改革人事制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问责制。

二、强化公共决策信息系统,提高决策信息的完备程度。建立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公共决策信息系统,同时加强与专门化的信息机构的沟通交流,保证公共政策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和有效信息的利用。

三、不断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要实事求是,避免姻亲关系和裙带关系。对待已有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相关培训学习,不断加强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领导干部本身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纠正错误的不合时宜的价值观。

四、正确分析外在的环境因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选择前坚定立场,杜绝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整体着眼,在政策决策时努力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五、在贯彻公共政策过程中,协调和决策执行有关的部门单位及社会力量,加强政策的可执行性,为政策执行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政策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三门峡工程决策失败之教训张伟沈四《决策与信息》2009年7期

[2] 致命思维导致决策失败林艾明《市场周刊新物流》2004年10期

[3]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宋铁军《决策与信息》2001年6期

[4]公共政策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王琦《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5] 我国部分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肖潇《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4期

[6] 油价上调是经典的公共政策失败案例马光远

[7]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探究张昭《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年1期

[8] 政府决策失误:代价、原因与对策薄贵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

[9] 如何降低政府决策失误的成本沈峰《中州建设》2004年3期

[10]政府决策失误的社会福利代价曾祥炎危兆宾《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9期

[11] 特派办应关注地方政府决策失误现象王道通《审计文摘》007年8期

[12] 论政府失败及其治理王必达田淑红《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3期

2010年6月15日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 一、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 政治制度一般指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国家的方式和方法,如政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官吏制度、决策体制与程序等。而决策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令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涉及到最高决策权是什么,最高决策者是谁、决策需经过什么样的合法程度、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等。它们都对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从本质上说,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决策制度对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定谁是最高决策者、什么是最高决策权体现出来的。并且,由于决策制度还涉及到决策程序和原则的问题,而决策程序和原则又决定了所采用的决策形式和决策方法,因而政治和决策制度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传递作用影响到所制定政策的质量,即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直接决策者 直接决策者是指依据法律或传统在决策机关中占有决策职位因而直接参与决策的人,一般包括执政党组织、各级政府中有关的立法、行政、司法人员等。正是由于直接决策者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对政策具有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影响。作为个人,不同的决策者其眼界、主张,以及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必然会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大众 从根本上说,人民大众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国家它表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人民可以通过选择直接决策者而间接地影响政策。其次,人民大众可以通过对政策的接受与否来影响政策。第三,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影响政策。第四,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第五,人民大众有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之,人民大众作为间接决策者,在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对政策发生着重大影响。 四、利益集团与政党 政党作为一种层次更高、组织更严密更正规、肩负的责任更大也更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是最重要、对政策的影响最大的代表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团体。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方式,首要的是通过代表本集团利益的直接参与决策的人员提供政策备选方案、支持或反对某个政策方案等途径直接影响政策;其次是影响公众舆论,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还通过形成"压力集团",通过游说等方式说服直接决策者或对他们施加压力,以影响公共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相互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但现阶段我国也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还有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因而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客观上也存在不同?quot;利益集团"。他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也具有重大影响 。 五、大众传播媒介(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可以促使大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及时进入政策议程,它表达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对政策制定起到一种中介推动作用,因而对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社会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传播才能形成。这些信息载体,潜在的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而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选择,影响着社会舆论乃至整个社会的行动。 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直接决策者和间接决策者的影响来实现的。 六、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着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的形式,规定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经济制度通过作用于政治制度和决策制度对政策发

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难的案例分析 案例 据《南京晨报》2005年19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扶贫干部面对金钱的诱惑蜕变成国家的蛀虫,频频利用手中的权利蚕食国家的扶贫款。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置的公车竟然是进口的“皇冠”,有的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实体、搞项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扶贫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近日广西省防城区法院日前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扶贫办原主任谢乃金有期徒刑11年。经审理查明谢乃金自2002年9月任扶贫办主任起,在事实扶贫项目过程中,加大开支,4次将扶贫款非法占为己有,共贪污扶贫款近14万元。仅广西一省在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广西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起,涉案人员56人,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扶贫政策方面的执行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资料来源:《南京晨报》2005年12月19日) 分析 从上述案例材料中我们看到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以及扶贫专款的执行与发放存在着许多缺漏,贫困地区群众的救命钱屡遭“洗劫”,民怨沸腾,严重影响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通过公共政策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从而使得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策预期目标有所偏差。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等行为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的主体、执行的客体即政策的目标群体、执行的环境、正确的执行策略和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主要从执行主体方面谈谈对上述案例中扶贫政策执行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我认为,政策执行主体是影响政策执行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首先,在我国国家行政体系中,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属于政策执行主体范畴。我国政府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庞大的政府系统是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层级构成的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中央的政策精神,经过不同层级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过滤之后,则会发生政策走形、扭曲现象。而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不同的部门之间及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重重。其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都要靠各级政府机关与政策执行人员来进行,政策执行机关掌握着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和资源,是联系政策与社会公众(政策目标群体)的桥梁。政策执行人员自身的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政策任务的完成。但此时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二也可能是由于他们软弱无能、效率低下或抵制政策、钻政策的空子而造成政策失误甚至政策夭折。所以,我认为政策主体因素应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所以应该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在上诉案例中,之所以会出现扶贫款项被扶贫主管人员以各种手段而据为己有,就是因为在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因没有具体实施的相关要求和实施反馈措施,才使得本来就不能胜任的执行人员得以钻空子而获得私利。这里不能不认识到一个执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必须有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有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认识,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作为一个政策执行者应尽的义务。 总之,必须认识到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将我国政策执行、政府的执行力推向新的发展。

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_叶蕾2008

□经济管理 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 叶蕾呼军艳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复杂的政策系统中进行的社会活动,受到来自执行子系统内部和环境的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即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范畴。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方法,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执行主体的组合状况以及执行人员的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成败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学者宁骚将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以下几种:(1)象征性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或缺式政策执行(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7)规避式政策执行。可以看出,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复杂的,以下就从执行主体这一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公共政策主体对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1.执行人员的趋利行为 执行人员的趋利行为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利益追求和行为倾向,要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绝对的“价值中立”,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首先,行政人员的成本—— —收益预期促使了趋利行为。其次,政策本身的弹性助长了趋利行为。 2.执行人员的角色错位 从“道德人”的角度来看,作为政策执行者,执行人员应扮演着“公仆”的角色,因为执掌公共权力的他们理应将这种来源于民众的公共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往往会陷入政府行政机构代理人和普通公民的角色冲突之中。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当政策追求的整体利益或全局利益与执行者的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政策执行者往往会因公私角色的错位而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3.社会监督的严重缺失 社会监督是防止公共权力滥用、腐败、维护公正性的有力武器,是对政策执行人员“经济人”属性的一种有效约制。但是,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常常会因来自方方面面的行政干预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监督者处于无权状态,监督往往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虽然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由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社会监 -- 137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1)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 摘要: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 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 而长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真正的民主,需要 通过‘公民持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会和建 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 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 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实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过,因 为政府自身的缺陷和公共事务的复杂等因素,公共政策往往并不像人 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有效。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人们持续地从多方视角、通过多种途径实行探讨及实践。本文从“公民参与”视角出发,从原因和背景、功能、争议及存有问题和对 策几个方面论述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以期为公民参与乃至政策 科学的发展“添一把薪”。 一、公民参与的原因及背景解析 1.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都以社会民众为基础 首先,政策的需求信息来自社会民众或团体(利益集团)。任何一项 政策的实际需求总是来自社会的实际需要,代表公众实际利益和要求 的政策总是从民间社会首先萌发。且任何公共政策总是涉及广大民众的,公共政策应是以保护他们的起码利益为目的的。其次,民众也是 公共政策运行的主体,公共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施政者与影响对象之 间的密切合作。如果后者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政策的效果会大打 折扣或成本大增。政策制定者也只有在充分考虑到政策相对人的态度、利益得失,才能够制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最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 公共政策。

PCR扩增失败的原因分析

PCR扩增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0-12-13 16:48:31| 分类:|字号订阅 PCR扩增失败原因分析,PCR产物电泳 2010-05-15 16:07 一模板质量问题: 1)模板提取不完整,其中不含你的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含量太低。可以跑个电泳看看提取的DNA,PCR阳性样品与阴性样品是否有明显差别。如果确定是这种问题,可以增加模板量试试,但不一定行得通。 2)模板里面残留某种试剂成份,可能抑制Taq聚合酶的活性,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用试剂盒把模板再纯化一下,或将模板做个梯度稀释以确定最佳的模板量。 3)为什么跑电泳会出现拖带呢? 1. 有可能的因为你的电压调的太高了。电泳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就有一个是电压,在适当的电压范围内增加是可以加快迁移速率,但是要是超到一个临界值反而有害。你可以适当的调低点看看。 2.有时候发现上样量太多的话会有拖带。你看能否回收之后,按1:50 或1:100 等稀释后,再当成模板扩一次怎么样。 二引物问题 1)样品自身的基因型差异导致扩增失败。也就是说你的引物与某些基因型的样品结合的好,而和另一些基因型结合不好。可以换一对更保守的引物试试。祝顺利! 2)普通PCR所用的一对引物中有一个引物加多了,为正常的三倍只要引物特异性比较好,那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如果恰巧是加多的这条引物不是很特异的话,也许会扩出来非特异带。 在制备单链探针时候就采取这样的不对称pcr,没关系的 三 Taq酶处于失活状态。因为活性降低了能出现二聚体。 tap酶种类 高特异性Taq酶 高度特异性地扩增所需的片段是PCR最基本的要求,影响PCR特异性的

因素很多,包括模板、引物性质及质量、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而高特异性Taq 酶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摸条件这一繁琐的实验过程,也为PCR产物快速有效的纯化(PCR产物直接纯化)打下了基础。这类酶最典型的代表是热启动Taq酶。大家都知道,在PCR第一个循环变性之前,有一个升温的过程,引物和模板会有一些非特异性配对,如果这时Taq酶发挥活性,就很容易产生非特异性扩增,由于循环初期模板量非常少,产生的非特异性条带经过后面的指数扩增,就会严重干扰目的片段的扩增,甚至导致特异性条带不能扩出。而热启动Taq酶是必需经过高温才能激活的酶,因此在初始循环的变性之前它没有活性,不会产生非特异性扩增,这就大大提高了PCR扩增的特异性。第一代热启动Taq酶往往直接在Taq 酶上做一些修饰,比如用抗体抑制,蜡封等,如Clontech、Stratagen、Gibcol-LTI 的一些产品,由于抗体、蜡等异物的掺入,对实验造成一定的影响,也给试验者带来一些不便。新一代的热启动Taq酶是通过内部改造的重组酶,真正实现便利的热启动,代表产品如QIAGEN公司的HotStar系列,无需别的辅助抑制物,也不用担心抑制不稳定,使用起来方便、高效。此外,由于几乎所有的Taq酶产品都带有相应的反应缓冲液,缓冲液的品质也对保证Taq酶特异性扩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的缓冲液中调节H键作用的盐只有KCl,QIAGEN公司的缓冲体系通过KCl、(NH4)SO4盐离子体系的平衡调节也提高了酶作用的特异性。 此外,热启动的Taq酶也是实现一步法RT-PCR的基础。如QIAGEN公司的OneStep RT-PCR试剂盒,在RT反应较低温度下,Taq酶没有活性,逆转录酶发挥活性;RT反应结束,高温灭活逆转录酶的同时,激活Taq酶,进行PCR 反应。另一家公司Epicentre有一种MasterAmpTMTth DNA聚合酶,本身就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也可用作RT-PCR。 高保真Taq酶 下游应用为基因筛选、测序、突变检测,分子诊断等等的用户,往往对PCR 保真性要求很高,保真性的一个通用标准是错配率,错配率越低保真性越好。普通Taq酶的错配率在2-5X10-5碱基/循环数,而高保真Taq酶错配率可达10-6数量级,大大降低了出错的可能。其原理主要是因为高保真Taq酶具有3'到5'核酸外切酶(Proofreading)的活性,扩增途中如果产生了错配的碱基,它可以将其切掉,从而保证了扩增的准确性。需要提醒用户的是由于此酶具有核酸外切酶功能,往往扩增效率低一些,有的还容易降解引物,且产物一般不宜用TA或UA克隆法。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类产品,一类是混合型的高保真酶,将带有Proofreading活性的酶与普通Taq酶(用于提高扩增效率)混合起来,错配率在8-9 X10-6碱基/循环数。Clontech、LTI等公司都有此类产品。如果要求更高的保真度,就要选择单一型的高保真酶,如Stratagene的Pfu,NEB公司的Vent DNA 聚合酶,错配率5.7 X10-5碱基/循环数;QIAGEN公司新推出的ProofStart DNA聚合酶,兼特异性与保真性于一体,其聚合酶及Proofreading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

案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执行难

案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执行难 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对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等8省区市助学贷款不落实,走过场地提出严厉批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国家助学贷款,这么好的政策为何执行起来这么难?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去年下半年出台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风险防范和利益补偿方面对银行作了很有利的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银行仍以风险大,放贷成本高位由,设置较高贷款门槛,使许多急需资助的困难学生迟迟拿不到贷款。 请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案例分析过程: 国家助学贷款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方面:自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一直受到媒 体的关注,尤其是2002年以后,较高的贫困大学生还款违约率使全国各地的 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僵局,对大学生缺乏诚心的指责速蔓延,解决的对策也 集中于如何加大对违约学生的惩处力度方面,有的专家经过计算后认为学生 毕业每月只偿还300多元,认为无力还款是不可能的,这对违约原因的思考 过于单一化了,我们并不否认极个别学生恶意拖欠事实的真实存在,但我们 没有理由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道德水平反而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如果我们先不考虑违约行为的程度,仅就违约本身而言,也主要是因为违约 行为成本太低而收益过高或遵守规则的成本过高而收益过低的原因,解决问 题的一个措施就是提高选择违约活动的成本,加重惩罚的力度,所以许多人 将诚心的缺失归咎于惩罚力和措施度的不力,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还要考虑制度和规则的合理性,降低遵守规则的成本,提高遵守规则的收益。 如果不考虑规则的合理而只是单纯的加大惩罚的力度,后果只能是大学生放 弃申请这种贷款,不来报道或退学而不是按期还款的结局,所以对于目前我 们所面临的贫困大学生违约的问题,我们不要过分迷信严厉的惩罚,要同时 关注制度和规则的合理性以及助学渠道的多样性,造成大学生违约的原因很 多,不尽合理的贷款协议时造成较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有的协议时造成较 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有的协议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还清贷款,有的贷款 协议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要按月或按季度还款,并且必须定额定期缴纳,期限 短,偿还方式单一,对学生毕业后与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但在现今的就业 形势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难,有许多人难以及时就业,有的薪水太 低,这些学生进入到收入稳定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如果一个大学生 在四年大学期间完全靠贷款生活的话,按时还贷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而 且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前几年正是青年人人生事业的起步期,如果花费五六 年的时间去还贷款意味着这个人不会有任何物质积累,对将来的事业和生活 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改进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是解决国家 助学嗲款拖欠的一个有效手段,当然这有赖于财政贴息期限的延长。

创业项目失败原因分析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这些都是广义的失败。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创业者经历的失败就更多了,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非常重要。 这里从五个层面并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第一是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第二是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第三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第四是产品技术层面;第五是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缺乏理想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你创新了,做了一个新产品,不用担心过去的产品,这是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变化。 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干,而是投机取巧。比如说靠忽悠,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讲门子、盼速成,希望一件事情很快能成功。天上掉馅饼也许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企业缺乏务实精神,今天不失败,明天也会失败。 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那可能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或者没有团队去经营扩张以后的资产而导致失败。 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不清楚长期战略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干什么,不知道明天干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 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中国政策执行难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中国政策执行难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 摘要:本文讲述了政策执行的定义以及过程;政策执行难的表现。主要的叙述了其表现之一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也讲述了社会中农民工的讨薪之难,国家对其所做出的反应,显示出政策执行的难。还涉及到行政强制执行的成功解决“拆迁难”的问题,即缓解了政策执行难的一方面。 关键词:执行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利益冲突,执行局 正文: 政策执行,可以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试验、实施、协调和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过程有: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做好组织准备,进行物质准备,制定执行计划;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试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监督控制;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绩效评估,追踪决策。 现今存在着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公共政策执行难不仅仅是执行环节的问题,它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反馈等一个政策周期的所有环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执行难的表现有不执行;强调本部门情况特殊和困难;扭曲或走样;部分执行;替代式执行、粘附式执行、选择式执行、象征式执行、观潮式执行、照搬式执行。 首先有一个最明显的执行难的表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个现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附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会添加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但执行者为了自身 1

的利益把它们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的东西变成了合理的可行的,这样也就会影响原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土政策"。 第二,象征性的执行。我国政策制定、执行属直线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作决策,必须维护上级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意见、有看法可以利用正规渠道和方式反映,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执行,这是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但是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 第三,改其实质、曲解其义的执行。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政策执行者根据自身有利的部分予以实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政策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 第四,表面一致、阳奉阴违的执行。当执行机关执行的政策对自己的利益有损害的时候,他们就会制定表面上与上级政策一致,实际却相违背的实施方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当前普遍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中一种极其不良的现象,对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党和国家政策的权威性、树立政府公信力、有效的完成政府职责危害极大。 江苏省常州市铁本钢铁公司一案,就是这一现象中最突出的一例。在苏、锡、常三市的排位中,常州一贯为老三。为了赶超苏锡二州,为了壮大地域经济,常州市委市政府罔顾中央禁令,违规上马一个规模将超过宝钢的特大型钢铁项目。如果不是中央及时觉察,果断的让它下了马,这颗定时炸弹一但爆炸,将引发我国钢铁行业的大地震,给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国2务院明文规定:上500亩的用地审批必须通过中央,可他们的对策是:化整为零,改头换面,蒙混过关。结果使六千多亩良田荒芜,上百亿贷款血本无归,许多人锒铛入狱。(①)由此可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于国于民都是有害无益的。像常州市委市政府是为了地方利益而与中央对着干,是没有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领会而犯的决策性的错误。这种为保护地方利益、局部利益、行业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的歪风一定要制止住。 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其长期存在,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客观原因: ㈠利益冲突导致社会政策执行失控。 ①2《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薄见》来源:焦点中国网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 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 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 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 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 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 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 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百度“有啊”、腾讯电商等6个失败案例分析

百度“有啊” 百度一直在思考如何承载未售卖的商业流量。从百度身边、百度有啊到爱乐活,还有百度地图,百度一直在O2O领域探索,不过成绩并不尽如人意。2010年底,本地生活服务产品百度身边公测,百度有啊发布生活频道,试水本地生活服务。2011年3月,有啊商城关闭,正式转型生活服务平台。不过,百度有啊生活发展未达外界预期。为了拥有更多自主权,2011年底,有啊从百度分拆,之后更名为爱乐活。但爱乐活并不算成功。O2O已逐渐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优势在线下端,互联网端已经不占优势,因为用户要随时随地享受服务…以下是百度“有啊”失败的原因: 2007年10月,百度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高调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选取C2C为突破口,希望打造一个“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具规模的网上个人交易平台”,百度当时认为,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自己最具优势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 2008年10月,承载无数期待的百度有啊正式上线,并放言“三年内打败淘宝。”但是2011年3月底,百度发布公告称有啊将于一个月后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随后2011年底,百度电商事业部被拆分为独立公司。2012年,“有啊”被包装成“爱乐活”重新上线,但被定位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自爱乐活推出以后,业务就在不断的调整,很多业内人士也是表示看不懂。2011年3月31日,百度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有啊”发布公告称,一个月后有

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关闭,商城业务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生不逢时 有啊正式上线是在2008年。赶上了正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3年,可以这么说,有啊出生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拐点上。为何好机遇却没有好结果呢?以下几点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战略失误:有啊上线后,目标定位为做淘宝第二,这个定位让有啊采取了跟随战略。不同于传统行业,甚至是传统的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各细分领域的带头大哥往往占绝对优势,如淘宝、京东。用户已经对其形成了依赖和习惯。后来挑战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差异化创新,很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 2.流量优势不再 电子商务是一个极度需要用户粘性的市场。在百度将流量导入有啊这个平台时,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买家和卖家的注册、认证,申请百付宝等支付工具,这是一个衰减的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流量就衰减掉一部分。所以每个环节都是风险。最后能沉淀下来成为核心指标的,已经所剩无多,流量优势越变越小。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简单地拼流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百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2010年上半年启动的新电子商务战略中,定位重回搜索优势,推出多种广告形式,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客户的搜索投放,推出并逐步开放基于”框计算”的商品搜索。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

精心整理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政策环境包括:结构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公共政策环境对塑造、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起决定和基础作用。公共政策影响和改造政策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的首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对影响政策制定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公众、新闻与网络媒体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力度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社会公众的影响?。公众诉求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社会因素,不得民心的政策,不管多么符合政党、利益集团,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和利益,从长远看也是不成功的。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要求、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如在城区规划中,涉及到居民房屋拆迁这一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妥善处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从公众角度出发,完善拆迁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对房屋拆迁工作的法规,切实解决好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积极争取政法部门和舆论的支持,创造既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有依法服从拆迁,服从城市建设大局的社会氛围。?(二)新闻与网络传媒的影响?。新闻与网络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给民意的表达带来了新的平台,打破的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舆论的垄断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闻与网络传媒通

精心整理 过制造和传播社会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度,扩大政策诉求群体,扩大公众参与等。???综上所述,社会公众、新闻与网络传媒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存在与政策制定的整个过程始终。处理好它们与公共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执行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执行难 行政管理专科:鲁子豪 学号: 国家助学贷款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方面:自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尤其是2002年以后,较高的贫困大学生还款违约率使全国各地的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僵局,对大学生缺乏诚心的指责速蔓延,解决的对策也集中于如何加大对违约学生的惩处力度方面,有的专家经过计算后认为学生毕业每月只偿还300多元,认为无力还款是不可能的,这对违约原因的思考过于单一化了,我们并不否认极个别学生恶意拖欠事实的真实存在,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道德水平反而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先不考虑违约行为的程度,仅就违约本身而言,也主要是因为违约行为成本太低而收益过高或遵守规则的成本过高而收益过低的原因,解决问题的一个措施就是提高选择违约活动的成本,加重惩罚的力度,所以许多人将诚心的缺失归咎于惩罚力和措施度的不力,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还要考虑制度和规则的合理性,降低遵守规则的成本,提高遵守规则的收益。如果不考虑规则的合理而只是单纯的加大惩罚的力度,后果只能是大学生放弃申请这种贷款,不来报道或退学而不是按期还款的结局,所以对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贫困大学生违约的问题,我们不要过分迷信严厉的惩罚,要同时关注制度和规则的合理性以及助学渠道的多样性,造成大学生违约的原因很多,不尽合理的贷款协议时造成较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有的协议时造成较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有的协议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还清贷款,有的贷款协议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要按月或按季度还款,并且必须定额定期缴纳,期限短,偿还方式单一,对学生毕业后与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但在现今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难,有许多人难以及时就业,有的薪水太低,这些学生进入到收入稳定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完全靠贷款生活的话,按时还贷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而且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前几年正是青年人人生事业的起步期,如果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还贷款意味着这个人不会有任何物质积累,对将来的事业和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改进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是解决国家助学嗲款拖欠的一个有效手段,当然这有赖于财政贴息期限的延长。 二、银行方面:在各商业银行以极大的热情推出一系列小额个人消费贷款的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却遇到了商业银行的消极反应,舆论的矛头相当一致地指向大学生较高违约率所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但在实际上影响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主要不是诚信问题,而是让商业机构去从事非商业性的活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政府所指定的经办银行都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不强令商业性银行发放贷款,干预资金的投放,商业性银行要完全依据商业性原则来独立经营,但问题的复杂性在这些商业银行又是国有银行,之所以成立国有盛业银行并且要对民营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行严格的限制,本意就是要控制经济资源,并且要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强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既然是国有银行,政府就有权利对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施加影响,所以,正是现在这种过渡时期所持有的金融体制造成了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干预和商业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消极态度,从政府部门来看,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不得擅自停办国家助学贷款,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又不能强令银行按照贴息额全额发放助学贷款,只能进行道德规劝,从银行方面来看,办理助学贷款的态度不积极,审查周期很长,放款率很低,贷款金额也很少,国家贴息计划的额度本来就很有限,现在还不能完全利用:有的银行在贷款配额尚有余额的情况下将助学金和学习成绩挂构,将助学变成了奖学金,大大增加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试论政策执行偏差

试论政策执行偏差 杨丽蓉 摘要:在政策运行过程中,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而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偏差往往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针对此,本文分析了政策执行偏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政策通过优化制定后,可能会被政策的执行者引向不同的方向,造成政策目标的偏差。就像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的:“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甚至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从理论上就必须认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这些现象的对策。 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典型形式 (一)附加式政策执行 附加式政策执行又称扩大范围执行政策或政策扩大化,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

目标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从而导致政策变形。 (二)照搬式政策执行 照搬式政策执行又称机械执行或政策复制,主要是指执行主体对上级政策的照搬照抄,简单地照章办事。表现有三:一是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上级的政策内容,不加分析和解释地进行政策执行;二是无视新情况、新问题,照搬过时的、陈旧的公共政策,或无所作为,坐等上级新政策的颁布;三是缺乏政策立案能力,不主动发现问题、提供信息。 (三)象征式政策执行 象征式政策执行又称政策虚化、政策敷衍或政策表面化,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之中,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只搞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不采取可操作性的政策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或只制定象征性的执行措施,或执行起来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敷衍塞责,使严肃的政令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一纸空文。 (四)选择式政策执行 选择式政策执行又称政策缺失或政策截留,主要是指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这是因为当政策所涉及的全局利益与有关执行部门的局部利益相冲突时,导致执行部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