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毛概辨析题15版

毛概辨析题15版

毛概辨析题15版
毛概辨析题15版

毛概辨析题(15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的。

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4、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错误)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5、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错误)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错误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此观点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分配的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

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

3、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错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这一含义的确定,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等。

4、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5、坚持公有制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体地位。(错误)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这种主体地位是指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的,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是可以有所差别的。比如,在不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在对外开放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外资经济。

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正确)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需要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但是,同一种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而且还应努力寻找和创造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合作经济等形式。

7、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正确)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按劳分配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体现。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8、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9、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错误)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10、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错误)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

11、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错误)

(1)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12、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

正确。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容纳的生产力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股份制是资本组织运营的形式,其性质由控股权决定,因此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

13、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

错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在很长的时间阶段,都不能改变农业的基础阶段

实现现代化,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用高科技武装传统农业

14、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错误)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第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第四,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15、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错误)

(1)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就要注意:

①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充分利用有力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②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④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1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本命题正确。

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17、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

(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民主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以往其它类型的民主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③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18、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错误)

(1)依法治国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

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9、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错误)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

(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20、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21、人权高于主权。

此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22、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正确)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1)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而诚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

(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当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在当代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2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错误)

(1)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2)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错误)

我们要正确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

(3)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4)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其意义就在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若干个长期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25、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本命题错误。

这是对先进和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第二,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本命题正确。

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和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

27、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省略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本命题错误。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别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在会承认香港和澳门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本命题正确。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地拖下去。

3、“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错误。(2分)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分)1982年1月由邓小平首次提出,(2分)1997年7月首次使用于香港的回归。(2分)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步骤,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分)

4、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错误)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

(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5、"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6、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1)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一种战略考虑。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任何公开的或隐蔽的"台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有助于和平统一的。

(3)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7、"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一国两制"构想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包融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内,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长期存在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从未有过的。

(2)允许两种制度并存于一个国家,就要求国家既要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要为一定区域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这就突破了一定的国家只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传统认识

(3)"一国两制"的构想,展现了国家结构的新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新发展。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一国两制"属于单一制,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制。在这种单一制下,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别行政区享有单一制下的地方政府所没有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本命题错误。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应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能因为坚决主强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

扩大作为生产要素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规模,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增长,推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从而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高新技术,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不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国的机遇和挑战各不相同,特别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劣势,导致国际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3、多极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命题正确。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此命题不正确。

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群体,是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但知识分子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可以说,他们是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证明,但不能离开工人阶级整体来讲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

2、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正确。(2分)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一,民主革命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2分)其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并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没有知识分子,就没有现代化;(3分)其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好地承担起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3分)

3、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此命题正确

在一个存在着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社会里,有的只是民族斗争和民族仇视,不可能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是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上,消除民族发展的不平等。只有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逐步消除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才能保证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科学性。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本命题正确。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以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新生社会发展规律与新生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2.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本命题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从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始终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庄严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既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3、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正确)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是因为:

(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是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不相容的。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消除剥削制度、消除腐败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如果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某些高层领导层发生腐败,党和国家就会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

(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腐败根本不相容,但我国仍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因而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的、艰巨的。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求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2016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支持扶持 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 年 年 年 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年国民经济恢复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答案:B 参见教材66页。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答案:B 参见教材63页。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第十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4.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党的思想建设 5.本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 6.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 7.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8.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9.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多选题 1. 总结党的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3.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5. 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7. 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8.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1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判断题: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错

毛概辨析题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错(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错(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5.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错。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誓阶段。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毛概题库及答案.docx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 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C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14.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段话表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C )。 A.时代背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B.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

毛概第15章主观题

1..“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毛泽东关于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主要是地位的变化和权力的掌握,使党的干部容易滋长各种不正之风,容易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毛泽东认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要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3)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重温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4)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

辨析题毛概

毛概辨析题 1、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错误。(2分)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斗争形式 答:错误。(2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也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但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是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3分) 4、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答:错。(2分)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3分)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答:正确。(2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3分) 6、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不断被私营企业并购,将来一定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错误。(2分)首先必须克服过去在公有制认识方面存在的单纯强调公有制在数量上的绝对有时的倾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就全国而言,要坚持共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所以让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转归私人企业经营,这是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况且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公有制经济仍占很大比例,这个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我们的政策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3分) 7、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款、富婆,个个都是“名车代步有别墅”,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叫什么共同富裕?分明是两极分化。 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必须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由于我国目前进行经济的结构调整,加上历史的等各种原因,势必使一些国有企业生产存在问题,造成大量下岗人员,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而一些人因自己努力,加上把握了一些机遇,先富裕起来了,造成了差距拉大的现象。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且国家会通过各种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保障最低收入的最低生活水

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 26/3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7/3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8/33: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9/33: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0/33: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案 (1)中国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案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毛概辨析题题库试题

毛概辨析题题库试题 11工程管理威武~~~ 辨析题下 11工程管理威武~~~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11工程管理威武~~~ (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资产一定要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因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上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9.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迈进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也可以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水平保持一致。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不可以越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信息化社会,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 11工程管理威武~~~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

《毛概》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最新版辨析题大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 错。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6.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大学毛概考试辨析题整理(通用)

大学毛概考试辨析题整理(通用) 辨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错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3、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部分。 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只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小私有者,是劳动者,不是剥削阶级。把小资产阶级包括在中国资产阶级之内,混淆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的界限。 4、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的,又不完全是中国的 正确(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3)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5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工人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错误。(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也是中国革命对象。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前者是对象,而后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7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正确。(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2)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3)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最新毛概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毛概辨析题资料编辑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 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3..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各项方针。(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015版(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一、单选题: 1、近代xx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封建主义的腐朽 D、反动势力的联合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D、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地主豪绅 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资产阶级领导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 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 8、xx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xx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 B、农民问题 C、党的建设 D、领导权问题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11、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D、国家统一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的革命道路。 A.武装斗争 B.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农村武装暴动14、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农民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国无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 D、国民素质的低下 E、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剥削和压迫 2、近代xx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下列不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是() A、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C、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在社会经济中已不占统治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