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

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2.5%硝酸银溶液灼烧,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注意勿灼烧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烧灼伤。尿布使用时注意勿让其超越脐部,以免尿粪污染脐部。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皱褶处过多胎脂;体温稳定后每日进行沐浴一次,同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沐浴注意点:①室温

26~28℃,水温38~42℃,一般用手腕测试至较暖即可;②沐浴前不要喂奶;③在医院内沐浴要防止交叉感染,沐浴床上每个婴儿用一张塑料纸,全体婴儿沐浴完成后,用消毒液浸泡沐浴池、沐浴垫;④沐浴过程中不能离开婴儿并始终用手接触和保护婴儿;⑤动作轻而敏捷,防止婴儿受凉及损伤。定时更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揩干后涂上软膏。尿布使用松紧合适,不宜用橡皮布或塑料纸作为婴儿床垫。 2.5预防接种①卡介苗:将0.1ml卡介苗做左臂三角肌下端偏外侧皮内注射,一般于出生后12~24小时接种。禁忌证: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在37.5℃以上;严重呕吐、腹泻、湿疹、脓疱疹;产伤或其他疾病者。②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及6个月各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

2.6合理喂养

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哺乳,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即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防止低血糖,鼓励按需哺乳。确系无母乳或母亲存在无法哺乳的生理性原因,先试喂10%葡萄糖水10ml,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乳量根据所需热量和婴儿耐受情况而定,并逐渐增加。喂奶前要清洗乳头,喂奶后将婴儿竖立抱起、轻拍背部,以排出咽下的空气,防止溢奶。要定时测量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

2.7早期教养

新生儿的视、听、触觉已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训练,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定向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一、A1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指平均比出生时下降了 A、6%~9% B、11% C、13% D、16% E、25% 2、下列对于未成熟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合理喂养 B、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C、观察体温变化,加强保暖 D、持续高浓度氧气吸入,维持有效呼吸 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新生儿的室内温度是 A、16~18℃ B、18~20℃ C、20~22℃ D、22~24℃ E、24~26℃ 4、某医院护士为小儿进行脐带护理时,做法错误的是 A、沐浴后应用消毒湿棉签蘸脐窝内水分 B、应用棉签蘸酒精消毒脐带残端 C、不要用脐纱包扎脐带 D、避免尿布上端遮挡脐部 E、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5、正常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的时间及程度为 A、生后1周内暂时性体重下降10~15% B、生后1周内暂时性体重下降11% C、生后1~2周内暂时性体重下降10%~15% D、生后1~2周内暂时性体重下降5% E、生后7~10天内暂时性体重下降10% 6、过期产儿是指胎龄 A、>37周 B、≥37周 C、>42周 D、≥42周 E、≥37周并<42周 7、大于胎龄儿是指 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

B、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 C、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50百分位以下 D、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60百分位以下 E、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 8、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第二天,对其脐部的护理错误的是 A、勤换尿布,衣物柔软 B、脐部保持清洁、干燥 C、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E、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脐部 9、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不包括 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假月经 C、生理性乳腺肿大 D、生理性体重下降 E、新生儿体温降低 10、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俗称“板牙或马牙”,其处理为 A、挑破 B、刮擦 C、抗感染治疗 D、涂制霉菌素 E、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11、分娩室室温应保持在 A、26~28℃ B、28~30℃ C、20~22℃ D、22~24℃ E、24~26℃ 12、关于生理性黄疸说法错误的是 A、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出现于生后2~3日 B、早产儿黄疸可延迟3~4周消退 C、患儿食欲正常 D、患儿会出现体温升高 E、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13、正常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 A、2500g≤出生体重≤4000g B、2500g<出生体重≤4000g C、2500g≤出生体重<4000g D、2500g<出生体重≤4500g E、2500g≤出生体重≤4500g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困难、循环障碍,以致生后l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护理常规】 1.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A.畅通呼吸道:要求在生后15~20s完成,取"鼻吸气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B.建立呼吸:①刺激触觉,拍打足底和摩擦新生儿背部来促进呼吸出现。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min,肤色红润或仅手足发绀者可给予观察;②触觉刺激无效后,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15~30s 后再评估是否需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min或心率在60~80/min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 (2)复苏后监护:观察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排尿和排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2.保温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温,可将患儿置于

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维持患儿肛温36.5~37℃。 3.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肤色、反应、哭声、肌张力变化,注意尿液、粪便颜色及次数等情况。 【健康教育】 1.介绍患儿窒息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家长病情、抢救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保暖室温控制在24~26℃,维持体温在36~37℃,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 3.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养时,患儿头高足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叩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不能直接喂养者,用鼻饲法。 4.消毒隔离勤洗手、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适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措施。 5.心理指导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尤其是母亲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乳汁分泌,利于母乳喂养。 6.复诊须知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了解疾病康复情况,进行体格及生长发育的监测,按时预防接种。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治愈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疗效标准,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州医院产科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存活率及治愈率为80%。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

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

婴儿期的护理要点与禁忌

假如你想做个称职的妈妈或者爸爸,那么建议你在护理婴幼儿时率先掌握如下5要点。 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幼婴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因此把人乳作为这段时间的最理想食物,而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它食物推迟到4—6月龄后再添加是合理的,以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条件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它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岁到2岁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它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数量和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儿常听音乐的利弊 从胎儿开始音乐已与小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怀孕12周后,胎儿对人的语言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他们已能“听懂”音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婴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语方式。优美动听和“多愁善感”的音乐对新生儿能起良好的作用,他们能很快安静下来并不再哭闹。美国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给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播放音乐,在最初的十分钟内,早产儿的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可见,音乐起到安抚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个月时,婴儿还躺着不动,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就会立刻吸引婴儿的注意,到5个月时,这种注意可保持小时。”一些研究者发现:1岁前(1—11个月)的婴儿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反应常是通过身体和脸面来表现的。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给婴儿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例如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如何防“对眼”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

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2.5%硝酸银溶液灼烧,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注意勿灼烧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烧灼伤。尿布使用时注意勿让其超越脐部,以免尿粪污染脐部。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皱褶处过多胎脂;体温稳定后每日进行沐浴一次,同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沐浴注意点:①室温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起新生儿。 根据胎龄可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及现病史,了解患儿出生过程中相关情况,如评分、生命体征情况。 1.2生理特点:患儿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及体温调节、代谢功能情况。 1.3心理社会反应:因住院全无陪,患儿自身安全感降低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维持体温稳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预防感染 2.4合理喂养 2.5密切观察病情 3.护理措施 3.1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3.2工作人员进病室前应更衣,换鞋,洗手。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3.4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消毒手。食具、听诊器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3.5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变化、仪器性能及使用、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儿颈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患儿用物阻挡患儿口、鼻腔引起窒息。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方式。3.7做好新生儿一般护理: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行皮肤、脐部及口腔护理,更换小单及衣被。 3.8喂养:根据病情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适当方法喂养,喂奶后观察患儿有无溢乳、呛咳及吐奶,记录实际喂奶量及吸吮情况。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喂养。 3.9定时、定秤测量体重,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特殊患儿遵医嘱测量。 3.10病情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大小便、出入量及哭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精确用量,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3.11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均应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用后消毒备

正常新生儿护理问答(1)

1新生儿房间有什么要求?需要通风吗? 新生儿居住的房间室温应该在22~24℃。湿度应该在50%~60%。尽量选择朝阳、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相对安静的房间。为了保持新生儿房间空气的清新应注意定时给房间通风,可在天气好时上午和下午各开窗通风30分钟。通风时注意不要让穿堂风直吹孩子。夏季开空调时,也应定时开窗通风。新生儿居室中不宜铺地毯。地毯看似高雅,实为藏污纳垢之物。它里面往往有很多灰尘和螨虫,不但会致病还会致敏,成为孩子哮喘的祸根。 2夏季新生儿房间能用空调降温吗? 为维持室温,夏季应注意房间通风,室温过高时,可用电扇吹墙壁、湿布拖地、开空调等来调节。夏季室外温度高达37~38℃甚至更高时,可以开空调把室温控制在24℃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用空调也不必24小时连续使用,一般在白天可以间断开几次,夜晚开窗通风即可。 3如何给新生儿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 在家庭中,各种家用电器应远离儿童。小儿床要清洁、干燥舒适,用品以纯棉为好。枕头、被褥经常日晒,被套床单经常清洗,婴儿床的床边要柔软有安全护栏。小儿要远离窗台、阳台。玩具选择环保无污染符合月龄,避免小儿接触小珠子、硬币、别针等。药品、化妆品放置婴儿不易接触的位置。小婴儿卧室不适宜养盆栽鲜花,植物,以防过敏。 4一定要为新生儿准备小床吗?什么样的小床好呢? 小小的新生儿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因此要给他提供一个独自生活的场所。最好是在妈妈看得见,便于照料的位置放置一张属于新生儿的小床。选择小床有很多具体的要求。首先要结实、安全;其次要有栅栏围绕四周,栅栏间距小于6cm,让小儿拳头可以伸出,但头决不能伸出;床垫不可过于松软,栅栏要比床垫起码高出50cm;为避免风直吹孩子头部,可以在床头侧摆放大毛巾挡风;床栏上,在孩子容易看到的位置上可挂些颜色鲜艳的玩具。 5.如何为新生儿准备衣服? 首先,对婴儿的内衣、外衣要求不同。婴儿的内衣更换频率要远远高于外衣。父母为自己的宝宝购置衣物时,内衣数量要两倍于外衣。因婴儿肌肤娇嫩,在内衣的选择上一定要吸湿、排汗功能比较好的天然纤维,比如棉质布料等作为首选。而外衣则在功能上比较讲究保暖、抗风等实用作用。在婴儿服装的式样选择要求功能性明确,既要方便父母,又要让宝宝有舒适的感觉。两件式的衣服容易穿脱,伸展性强的连身装比较适合婴儿。婴儿的服饰上一般没有扣子,是因为怕婴儿误食而造成危险,所以改用系带的方式。最适合婴儿的领型就是圆领,不会让衣物摩擦婴儿脖子而感到不舒服。夏天,领口要放低加大,较易透气;而冬天则要缩小、加高,方便保暖。 6.新生儿的衣服买什么颜色的好?怎么洗?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新生儿皮肤的厚度只有成人的1/3,因此宝宝皮肤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自身保护能力比较弱。 新生儿的衣服用什么颜色的没有严格规定,但应该偏向于浅色系。质地选择很重要如棉质的,质量要好,不褪色,要宽松透气。婴儿每日需沐浴后更换清洁衣服,换下衣物要用婴儿专用洗衣液或皂液洗涤,挂在阳台通风晒干,使用婴儿专用盆或专用小型洗衣机,不要与成人衣物混在一起洗涤。 7.新生儿要枕枕头吗? 新生儿期是不适合枕枕头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头部几乎与肩同宽。平躺时,背部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以不用枕头。但为了预防、防止新生儿偏头的发生,有些家长为新生儿选择定型枕,但是由于新生儿颈部平直。用枕头对宝宝的颈椎反而有压迫,婴儿定型枕有一个凹坑,正好对宝宝的头部和颈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适合宝宝使用。宝宝一般在3个月后开始学习抬头,脊柱就不再是直的了,脊柱颈段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

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后遗症。 1临床资料我院收集统计了新生儿窒息86例,其中男63例,女23例,胎龄37~42周者52例,>42周者15例,<37周者19例。正常分娩19例,胎头吸引助产35例,剖宫产17例,产钳助产12例,臀位助产3例。临床上根据生后1min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86例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65例,重度窒息21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有75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护理诊断与措施 2.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 症有关,有67例出现呼吸受损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复苏。 2.1.1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 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2.1.2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1%苏打水或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 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 2.1.3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当血氧饱和度≥95% 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2.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 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本组86例患儿全部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2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本组53例体温不升,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准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新生儿护理大全

新生儿护理常识大全 如何日常护理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的日常正规护理是新生儿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护理不当,则可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通常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暖为新生儿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预防感染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3.皮肤护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 4.五官护理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

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人体内而引起败血症。 5.衣服新生儿皮肤又细又嫩,所以要给新生儿柔软、宽松的衣服,旧衣服可能会更好一点,但一定要洗干净。衣服不宜扎得过紧,以防损伤皮肤。 6.哺乳新生儿娩出后如母体状况良好,应尽可能在产后半小时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不仅使得出生后的宝宝较早地获得营养的供给,同时也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正常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多长?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对他(她)们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新生儿非常容易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在新生儿期,除了吃奶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的时间会逐渐缩短。所以,新生儿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约在18~20小时。 新生儿牙板上出现黄白色点状物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儿的牙板上,常会出现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点,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感,但个别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咬奶头、摇头,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这主要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知新生儿门诊的复诊预约时间。 5、早教,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做好新生儿筛查,不适随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doc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 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一人一用 一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1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1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 7.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一般每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遵医嘱执行。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