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李碧菁:如何破冰中国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李碧菁:如何破冰中国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李碧菁:如何破冰中国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李碧菁:如何破冰中国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李碧菁:如何破冰中国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2010-10-14 17:54:47来源: 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上海)跟贴0 条手机看股票

一个外国人要在中国的医疗服务领域取得成功,远远不止于要在何时的时间来到合适的地点。韧性、耐心和创业家的灵活性也是关键因素。对此,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为1.71亿美元的美中互利公司的董事长李碧菁(Roberta Lipson)女士深有体会。美中互利是一家面向中国市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大型医疗设备的企业。公司于1997年在北京开业的和睦家医院(United Family Hospital)目前正逐渐向中国各主要城市扩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群体提供西方式的高端医疗服务。

李碧菁在3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其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大胆试验。医疗服务领域曾是中国政策相对保守、受到重重管制的领域,而最近两年医疗服务改革在加速推进,李碧菁的事业正开始得到政策层面的响应。

在中国类似的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不胜枚举,但李碧菁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位金发碧眼的犹太裔美国人,她在很多年前就选择了中国。1979年,李碧菁来到中国,在华整整31年,她得以见证了中国奇迹的发生。变革也在深刻影响她自身的事业:和睦家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本土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而她的事业雄心,则在今年7月得到了复星集团的注资和帮助,后者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投资集团之一。这些变化本身是中国变革的形象注脚。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创办医疗事业,究竟是哪些因素吸引她来到中国?她又是如何在中国创业?她如何去管理一个跨国文化的团队?对于经营医疗服务业会给出哪些建议?沃顿知识在线专访了李碧菁女士。

沃顿知识在线:您第一次来中国是1979年,那个时代中国对于外部世界还很陌生,为什么会对中国有兴趣?

李碧菁:我对中国发生兴趣开始于高中时代的一个课程项目,同宿舍住的女孩是第二代华侨,而我父母是第二代的东欧犹太移民,发现中国移民和犹太移民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者非常重视教育、家庭,有互助精神,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后来开始学习社会学,关注两者的文化比较。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彼时我在上大学,报纸上总说“睡龙开始苏醒了”,让我对中国的兴趣逐渐增加,1976年大学毕业就职于美国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先灵。那

个时代,美国公司对中国普遍还很陌生。Come to china?他们会反应说,“你疯了吧?”贸易如此,更不用说做投资了,不过在1979年,我还是找到机会,第一次来到中国。

沃顿知识在线:那时候中国相当落后,文化差异又大,为什么会一直坚持到现在?

李碧菁:刚来的时候,没想到会一直留在中国,后来发现中国和外部世界区别那么大,才想真正留下来。1970年代,中国医院简直什么都没有,医生能有听诊器就不错了。一个大医院只有一两台心电图,老式的X光机,现代医疗设备相当匮乏,B超没见过,核磁共振、CT机更是无从说起。当时,虽然预见不到中国今天的成就,但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往前走,而中国医院特别需要现代技术和现代工具,如果自己作为一个桥梁,能从某个角度参与、推动这种变革,我觉得很有意义。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生活体验和意识观念与我之前所经历的完全不同,这为我提供了观察世界新的视角,个人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在美国,我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沃顿知识在线:在中国生活、创业三十余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碧菁: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在中国30年,虽然时间很长,可是仍然很难想象能找到中国这样发展这么快的一个国家,回想20年前、10年前的中国,每十年都会完全不一样,非常了不起。

说句实话,医疗领域的变化相对缓慢一些,最近一两年医疗制度改革推进速度在加快,政府的支出在增加,官员的认识也在提升,各方逐步形成这样的共识:公共卫生系统解决普罗大众基本的医疗需求,部分购买能力强的人群可以资源享受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外资或者民营资本可以填补这方面的需求空间。

沃顿知识在线:你从1981年在中国开始创业,当时是如何开始的?

李碧菁:此前有一名合作者叫李琼玖,是第三代美国犹太人,住得离我家不远,不过早些时候彼此并不认识,她高中在中国餐馆打工,认识了一位华裔的餐馆经理,后来恋爱结婚了。她当时在北大学习,认识后就一起合作,租了一个小屋子,主要家当是两台打字机,公司取名“美中互利”,主要做医疗设备的进口。

那个时候,中国相对比较封闭,全部医疗设备的进口完全由外贸部门的4名官员掌控,全国的需求都由他们采购,各地向他们提出申请。这些官员非常廉洁,但是缺少专业信息,购买设备时有时候参考的都是非常落后的学术报告。1979年,我曾从美国请专家带着6台B 超仪器来到中国,给首都600名医生讲课,多数人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在美国已非常普及的仪器。

我们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外贸官员一起研究分析,他们需要何种设备,我们就在找美国哪家供应商价钱合理,技术可靠,还能提供售后服务安排,然后去采购,进口到中国。后来,我们开始找到相应的机构做独家代理。刚开始的时候,外贸部门还有顾虑,只允许医院

的人听技术性介绍,不许他们表明自己身份,说明来自哪个医院;但他们慢慢也发现,我们可靠、信得过,就允许直接给医院提供服务了。

起先代理的主要是B超、彩超,后来开始进口手术和治疗用的激光、诊断设备,这部分业务的增长一直很快,目前是数千万美元的规模,和和睦家一起并列为美中互利的两大主营业务。

沃顿知识在线:为什么你在1994年会选择切入医疗服务领域?

李碧菁:此前,我们做了十来年的设备引进。在90年代初,中国不少医院装备已经不错,但在服务、管理、治疗以及维护患者权益等软件层面,有大量改进的余地。我曾经观察过朋友在中国生孩子的过程,即便得到了当时最好的医疗服务,在我看来有时候也是受罪。

我们也有机会陪同中国卫生部和地方卫生机构的官员到美国去,他们一看美国的医疗服务模式,经常会说,“好极了,没有中国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效率也高”,但又会说,“在中国做不到”。我希望能给中国树立一个新模式样本,对公立医院有参考价值。

当时这更像是一个实验,那个时候并没想到将来能有多大的商业机会,只知道这项投资有机会但也有一定风险,因为只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人,富裕起来的少部分中国人可能会感兴趣。

沃顿知识在线:当时如何获得在中国开展医疗服务的许可的?筹办的过程如何?

李碧菁:中国政策层面对于医疗领域开放始终有些犹豫,直到最近两年,才慢慢肯定民营资本和外资在发展高端医疗的作用,允许其在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作用。而当时,没有人想到医疗能成为盈利性活动,中国也限制外资投资医疗,我们和卫生部官员谈投资开医院的打算,初始的反应是“这怎么可能?”,我们在说服人方面花了大量时间。

在得到政府原则同意后,整个审批过程盖了185个章,涉及卫生部、经贸委,规划委、城建部门多个部门。今天要获得审批的盖章数量并未少多少,但官员态度好多了,开始认同我们的理念和和睦家的品牌。当时成立第一家医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美中互利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的1000万美元。

另外的困难是医生来源。在国外要找一个好的医生,告诉他,我们打算在中国开一家盈利性医院,请他关掉自己的诊所,和病人说再见,说服起来很难;中国医生更麻烦,来和睦家意味着扔掉“铁饭碗”,由于当时政府对外资医院的政策也不明朗,只有勇敢的人才愿意来。

沃顿知识在线:相比较公立医院,和睦家的服务特色在哪里?

李碧菁:在中国公立医院的制度下,病人数量多,压力大而预算比较小,正规的医生收入很少,要承担很大医疗的压力,自然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提供很好的服务。和睦家采用

的是预约制度,能够充分保证就诊的时间和质量,而且每个患者有自己的全科医生,不仅会了解你的身体状况,还能了解家庭情况等背景资料,治疗过程会统筹安排。在中国医院,一般碰上哪个医生就看哪个,大家都跑去看专家门诊,而且在外科就只能看外科,而我们提供全科服务,如果有需要,能找到一支相关的医疗队伍,一起协商医疗方案。

和睦家整体的就诊环境也是非常舒适的,与普通人印象中的医院大相径庭,我们非常注意医院的感染控制,避免交叉感染。

在我看来,最大的区别可能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中国医院的评价标准,往往看床位和硬件设备,而我们的评审标准则更看重如何保证看病过程的质量与标准化,从门卫、清洁工直到护士、医生,我们非常注重流程的标准化,通过制度设计和细节管控,让病人感受到最好的服务和尊重。

沃顿知识在线:和睦家现在的规模和医疗服务网络分布如何?未来几年将如何发展?

李碧菁:我们从北京第一家医院扩展到第二家,发展过程很长,主要是市场不成熟,投资政策不明朗所致。但是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从自身条件看,目前公司文化、医院文化、运营制度、领导团队和人才资源经过多年积累,足够强大可以支持多个地方的运营,而且我们也有足够的资本来做这个事情。

北京和睦家医院正在扩建,床位数将从50张增加到120张;在广州我们正在设计一家更大的医院,将在2012年完工;上海的医院则有数十张床位,另外,还设有几个诊所。目前,我们在天津、南京、青岛、成都等中国二线城市都在考虑新的项目。我相信,中国东南沿海有数十家个城市都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享受和睦家提供的服务。

沃顿知识在线:目前,享受和睦家医疗服务的群体主要有哪些,中国患者的比例如何?

李碧菁:起初主要是外国人,现在将近40%的就诊者为中国公民,这个人群起先主要是明星,现在后来则包括大银行行长、高端金融专业人士、企业家等,还有很多“海归”。

除了北京上海之外,未来和睦家其他城市网络的服务对象,主要将以中国富裕群体为主,他们在中国其他领域都能享受到很好的服务,唯独在医疗领域,经常需要排队,甚至要欠人情,而在我们这里,不用打电话找关系就能得到盖优质的医疗服务,相信他们未来会很接受。

沃顿知识在线:作为一家外资医疗公司,目前在医疗服务领域会遭遇哪些政策限制,期待政策层面在哪些方面的开放或者调整?

李碧菁:目前,政策环境的改变主要在决策层的态度和意识方面,不过,已经有实质性的政策优惠,比如,以前是对医院减免三年营业税(税率为收入的5%),现在是永久免除,不过,医院所得税率还是最高25%,而很多高科技、外包领域的公司都是12.5%,听说这方面会有调整。我相信政策将更为宽松。

还有几项改革,据说也在推进过程中:现在医生执照只能挂在一个医院,卫生部关于医生执业方面将出台新的规定,执照可以挂在两个医院,对于和睦家提升服务资源优势非常有帮助;其次一项是医保,现在的政策是医院只有完全接受政府定价,才能享受医保,这在高端医院做不到,但我们的患者往往是对医保贡献最大的群体,北京市目前原则同意和睦家医院患者将部分享受医保,比如一项服务,我们收费30块钱,公立医院则为10块钱,可以全部享受医保,那么在和睦家也能享受10块钱的医保,差价是患者自愿买单。

沃顿知识在线:去年,中国最大的私人投资集团之一复星集团投资了美中互利,对于推动和睦家在华的事业发展,有着哪些益处?对于中国新兴的企业家,您个人的观感如何?

李碧菁:我非常尊重这个群体,他们的公司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发展,用不着我来说,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伟大。我们和复星的接触是一年前,其公司主要大老板郭广昌的远见让我印象深刻,当然没有一个公司是靠一个人的魅力就能发展起来。其实很多基金都愿意提供资金,但是复星团队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管理层都不摆架子,每位高层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和我们有很多共同点。

美中互利的医疗设备部门已经和复星相应的部门合并,两者组成了一家合资公司,共享资源,和睦家则专注做医疗服务,复星的加入大大推进了扩张的步骤,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有房地产项目的布局,更了解各城市的需求,对我们的扩张也许会有帮助;除了卫生系统外,他们在其他层次都有广泛的联系,这对于和睦家本地化非常有帮助。这么有经验、聪明的投资人关心和睦家的发展,愿意出好主意,我们非常乐意。

沃顿知识在线:和睦家现在的医疗团队相当国际化,你如何去进行跨文化的管理?

李碧菁:创立早期,团队中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经历差异很大,彼此也不了解,可能距离会比较大,但现在,彼此开始熟悉,我们运行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从跨文化管理方面,没有早期这么大的挑战。

但是跨文化医疗服务的管理,中西方两个体系的差距仍然很大。比如说,西方注重的是实证医学,凡事要讲证据,而中国这方面就有差别,比如中医经历了那么多年,主要讲经验,而不是讲实验,中国很多医生认为也非常安全,并且这种经验意识会不自觉带到其他运作过程中来。而外国医生则会反对,在这个方面就有矛盾。

其次,在我们的流程中,强调如果有不顺利、做得不好、甚至差点伤人的地方,要有健全的报告制度,目的不是说哪个人做错哪个事情要处罚他,而是说哪个流程还有疏漏,我们要去改正。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环境下,对此似乎会有疑虑。

沃顿知识在线:和睦家如何看待中医的作用?

李碧菁:我们非常看重中医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广州的合作方就是一家大型中医院,我们很希望将优质的中医服务吸收到整个和睦家的系统中来。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

彼此有很多可以互动的地方。我们给病人一个机会,能享受中医给予的帮助,也是对患者负责任。

和睦家现在的医院,都有针灸治疗,还提供美国式的推拿等各种中医服务。相当部分外籍人士也乐于接受,中医在美国非常流行,尤其是针灸。

沃顿知识在线:对于现在想到中国创业的外国人,你有什么建议?

李碧菁:政府关系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受中央政府高度管制的一个经济体,但仍然有合适的途径去影响一些政策,比如现在正在制定过程中的十二五规划。比如,昨天政协就开会讨论医改的问题,他们很欢迎我们提供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某些领域存在一定民主,甚至还相当民主,愿意接受老百姓的意见。如果能缩小与政府的距离,建立对话空间,你有很好的建议就可以影响决策的方向。这个在国外也很重要。

其次,我觉得应该多交流,寻找与社会各界的接触机会,参加行业协会不错的办法,我本人现在是美商会董事,中美全国贸易委员会的董事,通过这些渠道,认识的人比较多。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发大财,而不是参与中国发展,做出正面的贡献,那我觉得最好不要来。只有表明你的建议不仅只是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社会利益,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和交流机会。

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 中国医疗器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比重,但就产品价值区分仍然以低值产品为主,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虽然近年已经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业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依然缺少原创性和革命性的产品引领全世界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当然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就差强人意。高端医疗器械具有高风险和高利润的产业特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产品在上市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和产品注册工作,而产品在上市后,接着需要采用准确的营销方式使医院和医生去使用并接受新产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影响,最终才能取得相关产品营销的整体成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延续并创新这一营销规律仍需要付出比开拓本土市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相应的成功。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只有积极的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到最前沿的国际化潮流中去,才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才有机会学习到同行业先进的前沿技术,超前的营销模式,最终才有可能创立出真正享誉全球的医疗器械品牌,而且中国本土庞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就是所有致力于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化的生产企业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安全的母港。本文应用经验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对本文设计的理论文献回顾之后,首先从定义高端医疗器械出发并讨论其发展意义,接着在阐述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化发展概况之后,针对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障碍和优势,提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化的初期和长期经营策略建议,这也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化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如何做好初期国际市场营销工作为整体国际化进程打好基础和施行什么样的长期国际化经营策略确保最终国际化进程的成功。总之,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地位的分析,并对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以期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意义。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一定会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发展出几个享誉世界的高端医疗器械品牌,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 关键词: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化,初期营销策略

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红利持续加码 我国新医改自2009年启动以来,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红利不断涌现,社会办医在内需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以多种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在2018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指出将“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作为2018年国家重点医疗工作任务,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使其回归公益本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持续引入社会资本补充医疗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基于我国医疗行业发展对于政策的敏感性,医疗服务行业将加快产业重构与升级。 (二)国内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加速扩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健康市场需求保持强大内生动力,加之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政策导向由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医疗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进一步驱动医疗行业消费向多元化、多层次升级,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推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持续上升。 (三)“互联网+医疗”打造移动医疗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信息化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与就医服务水平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越来越多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开始利用信息化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优化就医流程,增强管理效率,从而使医务人员在单位时间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让病人轻松就医。 推动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医疗管理理念来说,随着多项医卫信息化政策的出台以及医改的不断深入,老龄化问题得到关注,促使医疗管理的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过渡,因而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客观上为其深化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二、不利因素 (一)矛盾突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卫生费用投入、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4%。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加之慢性病的高发态势,对我国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服务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村基础医疗服务缺乏 1、基础薄弱 各级政府虽然对乡村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投入了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的贫困山区更是如此。由于基础投入不足,病房陈旧、紧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基本建设较薄弱,医疗设备陈旧,医疗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同时,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还普遍存在着药品种类少且不齐全、短缺等现象。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医疗服务的特点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挥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疗服务具有以下10个特点。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医疗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人们也以此来界定服务。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首先,服务的很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尝不着、无形无质。其次,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肯定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第三,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后,通常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到服务的利益,也难以对服务的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由于医疗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与效果,他们将更多地根据服务人员、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线索和医院的口碑来进行判断。顾客为了减轻购买的风险,通常相信亲朋好友和同事的推荐;医院的社会声望和顾客过去的消费经验也会对顾客对医疗服务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医院的有形展示和树立医院的声誉(无形展示)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可分离性 通常有形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环节:产品被制造出来后,先储存,通过多重转销者分销,随后消费。而服务与之不同,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其生产和消费具有不可分离的特点,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医疗服务的时刻,两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而且提供者与顾客在医疗服务产生时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共同对服务结果产生影响。医疗服务的不可分离性是医疗服务营销管理的中心。医疗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医患双方合作意识、指导、接受能力与配合程度的影响。 1、顾客参与生产过程:顾客作为参与者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这说明医护人员的生产过程是在顾客的“监视”下进行的。 2、顾客参与消费过程:顾客在接受服务时不是被动的,他们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消费过程中顾客必须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才能获得好的诊疗效果。 3、顾客的评价是质量的决定因素:一些营销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顾客认为的质量才是质量。一次很完美的医疗活动,对某位顾客是成功的,但对另一位顾客来说就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很多医疗纠纷就说明了这点,由于沟通不足或顾客的期望值过高都会引起顾客对医疗服务评价的低下。

当今中国-不应该将医疗价格交给市场调节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随着2016年新医改提出了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命题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又延续到了今天。我方今天所持的观点为当今中国不应该医疗价格交给市场调节。将医疗价格交给市场调节指的是医疗服务、药品的定价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供需关系形成,而我国目前定价机制是国家给定价格浮动范围,医院拥有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利。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公益性,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我方今天判定不能交给市场调节的标准为医疗价格的市场化既不能很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又会带来严重的公平问题,得不偿失。 首先是市场化后会带来严重的公平性问题。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由于政府的普遍压低出于较低的水平,放开市场后,由于我国医疗资源整体匮乏的状态,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远大于医疗服务的供给,这种情况势必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由目前自由定价的民营机构的价格水品普遍高于公立医院可以看出。北京公立医院妇产科主任的挂号费仅为7元,而同等的民营机构对于主任级医生挂号费达到600元。这种价格的急剧高升在我国保险制度不完善,保险公益性偏低的情况下会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深。我国目前公民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为32.2%,远超发达国家10%的水平,在这种公益性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会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出现的最主要的效率问题即效率低下、医疗资源的浪费严重与积极性偏低。这与目前以药养医与诱导需求的存在相关,将医疗价格交给市场调节就是想将医生通过诊断升级、开大诊单、高价药带来的灰色收入变为合理收入,政府希望通过市场定价提高价格后,这部分不正当的医疗行为可以被削减,并扩大市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从而促进医疗市场的效率提升。然而,我方认为目前几个不良现象的症结在于: 第一,医疗行业特殊的准入门槛决定了信息不对成的存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对于疾病与医疗服务的了解程度远不相同,这为医生在利益驱动下提供不正当服务打开了防护伞,今天即使进一步放开市场,未必能够阻止这种不正当行为。 第二,以药养医的存在是因为目前工资制度的弊端,将医生的工资与所开药品的数额挂钩,我方认为只要取消这种挂钩,并建立按照疾病种类付费的绩效考核制度,向国际靠拢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这项考核制度可有效的区分高水平与低水平医生的收入水平。 第三,因为医生待遇普遍偏低,导致社会与医务人员积极性普遍偏低,这与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削减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有关,政府通过价格管制与对公立医院进行严格控制。我方认为可以通过多点执医的方式解决,医生不仅可以在就业单位就医,还可以选择民营机构或者其他公立医院就医。 综上,医疗价格的市场化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效率问题,还会带来严重公平问题。我方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推行。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万亿元,是2004年的4.2倍,年复合增长率17.2%。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5.6%,低于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6.7万亿元1规模。 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家还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卫计生委在2014年2月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 (二)医疗服务状况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2012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3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4次。 2013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亿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2.5亿人次(占3.4%)。与2012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0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1亿人次。 2013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

图表2012-2013年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图表2009-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公立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是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政府投入虽然近几年有明显增加,但就维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而言仍显不足。由于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无法真正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不能完全补偿公立医院的合理运行成本。所以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具有3个重要的功能,即效率功能、公平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效率功能是指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充分利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资源,降低整体社会资源的消耗;并通过合理的价格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公平功能是指通过对不同收入的人群实行差别定价,促进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经济补偿功能是指通过向病人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费对医疗机构进行经济补偿。 (四)医疗服务模式

一个在美华人医生谈中国医疗现状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命交给医生? ——一个在美华人医生看中国医疗现状表面上看,中国的医疗问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实际上,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极为复杂和落后的社会问题。 以药养医?哎…… 十几年前就知道中国医生开药方有回扣,过度检查,或虽不是过度检查但只要开检查单就有回扣(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一直十分不解,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怎么能想象在中国当群众有病全家心急如焚去求医,医生乘人之危,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多开药开贵药多做检查以期从中自己拿到回扣。只要吃回扣的风气一天不杜绝,中国医生到底是九分治病一份害人,还是七分治病三分害人,真的说不清。 西方医学的最高原则是no harm (不能因为治疗而带来附加的伤害)。我的美国儿科医生朋友去中国访问,发现所有的患感冒儿童都要接受抗菌素和吊液治疗。他非常不理解。因为照教科书,感冒前期是病毒所致,主要对症治疗,治咳嗽,流鼻水,发烧或头痛。少数儿童进入感冒后期,合并有细菌感染有黄痰发烧才需要抗菌素治疗。不能进食的儿童才需要吊液。中国医生这种过度的治疗会给儿童带来附加的伤害,是非常不人道的。 美国不是没有做坏事的医生,但是没有中国那种“坏土壤”。在美国,医生不会乱开药,因为医药是分开的。你买药的时候,

是去药房买的,而药房挂靠在一些商店下面(如沃尔玛,CVS, Walgreen),。所以,医生给你多开药对他一点好处没有,吃错药了他倒是有责任,所以一般情况下来说,你不会吃到你不需要的药。 医生吃回扣在美国是违法行为。中国医生如果用美国的法律标准,已经全部被吊销执照了。全体中国大陆医生吃回扣,“以药养医”这种群体性的违法行为,在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 在美国医生的教育中,至始至终强调两条内容:凡事先求最简单和最便宜。开最便宜地药,开检查单时要想到同等最便宜的检查。用手给病人做身体检查是最简单最便宜,任何时候都要最先作。最简单和最便宜先做,不行了再考虑用复杂的和最昂贵的。 我有一个病人,乳腺结节,她当时在大陆,看病的时候,医生一上来就让她做手术。她那个时候打电话对我说。她很担心,因为有朋友纤维瘤开刀之后又复发了。至今已经开了3次了。问我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开刀会不会又复发。如果不开刀,又怕越来越严重,增加乳腺癌风险。我说乳腺结节没有纤维瘤那么严重。但是我建议她先去找找大陆有没有卖台湾的拂朵疏胸霜,自己先按摩。结果她在淘宝买了,用了一个月那个结节就消失了。还好没有开刀。之后她另一个纤维瘤的朋友用那个疏胸霜,坚持按摩了6个月,纤维瘤也渐渐消退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手术是不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一上来就手术,我就不懂了。手术的复发率,医生应该最清楚了……

2020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机会大盘点

2020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机会大盘点 一、诊所将成分级诊疗中流砥柱! 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机遇中,业内人士认为,能够提供医疗服务总量达80%的诊所能否发展起来,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流砥柱,可以说决定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成败。 于是我们看到国家近年来大力放开诊所审批,U前已经放开了中医诊所的审批限制。根据《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受理部门)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也就是说举办中医诊所山许可制正式改为备案制了。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西医诊所,以及连锁诊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社会办医发展方向。在地方政策开放尺度上,深圳、浙江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持续放开诊所设置审批,办诊所将越来越容易。 因此,大批山医生合伙或个人举办的全科、专科诊所将大量涌现,其中不乏是医生兼职举办;此外,一些实力雄厲的资本也将大举布局连锁诊所领域,比如万达口腔的300家连锁诊所等。 二、医生集团+时代来了! 2014年7月1日国内首家医生集团成立以来,中国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目前数量已经超过白家。 但中国的医生集团的市场有多大呢?据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CEO谢汝石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内将会有超过10万名以上的医生加盟到医生集团中,按照一个医生一年的技术服务价值100万计算,未来医生集团带来的市场将会超过千亿。 据一位华裔美国医生网友介绍,在全美范围内,据估计大约有20多万个执业团体,其中接近50%是真正的医生集团。也就是说美国的医生集团数量多达10万

家!可见中国医生集团市场前景之广阔。 而且据业内人士观察,医生集团作为一种组合便捷的医生执业组织形式,正在从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向全国蔓延,进入区域化时代。 不仅如此,医生集团还将涌现出一批巨头,朝着大型医疗集团的方向发展,旗下可能不仅仅有数量众多的签约医生,还可能拥有大量医院及连锁诊所等医疗机构。 三、日间手术时代来了! 中国医疗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或许从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举的一个自己朋友的例子中可窥一斑: 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巴恩斯犹太医院,一位92岁的患者上午做过髓关节置换手术,当天下午,麻醉科刘前进教授和手术医师经过评估后,通知患者晚上就可以出院,而且这家医院近70%的髏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都可以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出院! 而同样的手术,在上海市三级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多久呢?12天!中美医疗在日间手术领域差距之大可以说令人咂舌。 另据张强医生介绍,美国70%的手术都是日间手术完成的。而90%的日间手术中心大股东是谁呢?就是医生集团。 差距就是机遇!据了解2015年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占全年住院手术比例达到34.1%,而上海地区的平均水平仅为12.25%,中西部地区医院就更不要说了。 据了解,在三级医院提高床位使用率的压力下,以及社会办医快速发展、医生集团的快速涌现,中国的日间手术中心将大量涌现。 四、医生品牌重建时代来了!弯道超车机遇大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的品牌以依附于医院为主,实际上等于说牺牲了个人品牌,

以泰格医药为例解读中国临床CRO上市公司

以泰格医药为例解读中国临床CRO上市公司(本文删减版《谁是下一个泰格》发表于2013年2月4日医药经济报) 一.泰格医药的上市吸引投资者极大关注 2012年8月17日,中国临床CRO的龙头,泰格医药在创业版鸣锣上市,走过15年,中国的临床CRO行业终于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15年才在这个横跨充满契机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研发行业的新兴产业出现的第一个上市代表,其发行价达到了37.88元,市盈率44倍,之后一路攀升,最高达到60元,远超普通医药公司或者科技公司带给投资者的回报。 面对临床研究CRO这一新奇的行业,投资者们纷纷在问“临床CRO到底是个什么行业?”,“到底有多大市场,有多大发展潜力,有多大风险?”,“是否值得投资,如何解读他们的业绩,下一个上市的会是谁?”这里笔者将分别就这些问题从技术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二.中国临床CRO的市场有多大 泰格的招股说明书引用了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2010 年中国临床试验 CRO 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从2006 年至 2010 年,我国 CRO 行业的市场规模从 30 亿元增长到 9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44%; 其中临床试验 CRO 的市场规模从 17 亿元增长到 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72%。应该说这个是比较权威和官方的数据。 然而,因为本行业的分散性(上百家大小不一的公司,多数少于50人)和保密性(为客户保密,不能轻易公布业绩收入客户项目等),计算收入方法的复杂性(以小时数制定服务费报价、项目时间长。),要对临床CRO市场规模的精确统计难度非常大。以笔者的推测,前述数字是比较乐观的粗放的估计,是包括了较大比例的“相关费用”,而不只是对公司利润有直接价值的“服务费”。“相关费用”对临床前CRO来说,包括了购买试剂、实验动物的费用;对临床CRO来说,包括了支付医院研究者的劳务费、差旅、会晤费等,这些费用并不是CRO 的真正收入。“相关费用”可能占到一半的项目总预算,也就是说真正的CRO服务费的市场份额在2010年大约是50亿元左右。而其中因为临床前CRO里有药明康德、尚华、康龙化成等巨头,因为临床前研发不受药政和医院容量的限制可以做大量的离岸和早期项目,其项目要比临床项目多得多,故笔者认为这部分费用里临床前CRO应该占多数,即30亿左右,这样临床CRO 的服务费份额应该在20亿左右。这也和全球CRO的市场分布一致。

2019年高端医疗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9年高端医疗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一、行业洞察: 市场定位决定发展路径 1、以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市场 02 2、个性化、便捷化和深度化成为发展路径主要特征 02 3、私立为主,公立为辅 04 4、进入发展期,国际国内品牌并行发展 04 二、宏观环境: 消费升级、政策扶持、资本青睐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1、收入水平提高,高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06 2、政策放开推动了高端医疗的发展 08 3、资本市场为高端医疗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0 三、市场格局: 医疗就诊服务市场呈现天秤形态分布,高端医疗与基础医疗齐足并驰 1、供给方:机构多类型发展,优质服务覆盖医疗全流程 17 2、需求方:医疗服务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高质量医疗服务成为核心诉求 22 3、第三方就诊服务平台:搭建中间桥梁,提升机构运营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4 四、数据透视: 北上广及江浙地区成为高端医疗需求聚集区,口腔科、儿科成为热门科室 1、医疗费用——医疗健康占到高收入人群财富分配的16% 28 2、患者来源——北上广及江浙地区人群规模大,金融及IT行业接受程度高 29 3、就医偏好——中资高端医疗品牌越来越受信任,医疗设施和医生资质成为就医选择主要考虑因素 30

4、科室设置——口腔科、儿科最多,且儿科领域市场规模最大 31 5、医生资质——甄选严格,38.2%的医生从业年限在30年及以上 32 6、诊费设置——50%的机构收费在800元以上,外资机构高于中资机构 32 7、诊疗人次——北京地区的高端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最多 33 五、未来趋势: 患者增量红利到来,健康管理和医疗旅游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1、高端私立医疗迎来患者增量红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4 2、家庭健康管理将成为高端医疗未来重点服务内容 34 3、高端医疗与保险的深度融合 36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截止2015年)

好安馨医护服务平台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截止2015年) 一、医疗服务行业概述 医疗服务指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体检、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分娩、生育规划及相关服务。我国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心)等。2015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0248个,其中医院27215个。 二、中国医疗服务支出规模 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包括来自医院、初级保健诊所及疗养院及临床检验中心等其他机构的医疗开支,近年呈现稳步增长。2011年至2015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由16472亿元增至32503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三、医疗服务行业产业链 医疗服务行业以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保健用品/药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检测服务为支撑产业,以商业医保/商业养老保险、药事服务、医疗信息、移动医疗、在线教育等为支撑服务系统。 医疗服务机构不再只是医院一个体系,而是按照生命周期、涵盖保健、治疗、康复、养老四大贯穿起来的体系,服务机构为健康管理机构、医院(综合、专科)、康复中心、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四大机构。 四、医疗服务行业竞争企业

五、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前景 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行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照顾”。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颁布到政府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改革,再到“健康中国”规划的加速推进,都表明医疗行业未来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未来几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会继续稳定增长,至2021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增至88368亿元。

医疗服务行业市场

一、医疗服务业 医疗服务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目前在我国,医疗服务业仍然是一种由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 医疗服务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紧密相关。医疗服务资源指构成现实医疗服务产品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是实现医疗服务业社会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医疗服务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配置的状况,决定了一个社会医疗服务业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水平。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医疗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服务的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与政府的作用一样,医疗服务市场也可以调节医疗服务资源的状况,使其不断优化。一般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就诊率的上升、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等客观因素都促使医疗需求增加。但是人为设计的医疗制度的变化也是影响医疗需求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改善了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使医疗需求量增加。 二、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一国居民收入增长的过

程中,医疗服务需求通常会优先得到满足,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医疗对比图如下: (一)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 卫生部2011 年8 月发布的《2011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7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1,573.97 亿元;201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9,921.35 亿元,与2007 年相比,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8,347.38 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增长了72.12%。相比而言,在198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仅为143.24 亿元。1980-2010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0版)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0版) 使用说明 一、本2010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是在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1年颁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以下简称《2001版项目规范》)和2007版《新增和修订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本规范分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0版)(以下简称《2010版项目规范》)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0版定价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两部分,其中《指导手册》仅供定价时使用。 在制定《2001版项目规范》和2007版《新增和修订项目》(共计4170个项目)中,为精简项目数量,将一些服务价格相近的项目合并,因此导致很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蕴含了一些子项目。各地在执行《2001版项目规范》中为适应医疗机构在收费中广泛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均将《2010版项目规范》中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重新拆分至终极项目(各地将其拆分到7000-15000项不等)。同时,各地对拆分后的子项目重新界定内涵、除外等内容。由此而产生了地区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导致原本统一的《2001版项目规范》变得不再统一、不再规范了。 为此,本次《2010版项目规范》修订中,参考各地拆分情

况,组织专家在各地拆分项目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拆分规范,力图使之达到终极(不包括新技术、新疗法出现产生的新项目,此类项目将按新项目申报程序另行申报),以利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达到进一步的统一和规范。 本《2010版项目规范》所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包括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执业医疗技术人员向社会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所列项目是建立在2009年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基础上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换言之,本《项目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地使临床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统一起来。同一个项目名称既能用于医疗服务收(付)费,也能用于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机构成本测算和科研数据分析。本《2010版规范》所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含:医疗机构提供的非医疗经营性服务项目、仅用于医学科研目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技术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服务项目和由政府提供补偿的基本卫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一些落后技术的淘汰,《项目规范》将定期进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增补和删除。凡在本规范2007年审定《新增和修订项目》公布之后出现的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经各省(市、区)价格与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列为新增地方项目试行,待国家统一修订本规范或增补项目时再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统一申报进入国家医疗价格规范。 二、本《2010版项目规范》所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分为综

2018年医疗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医疗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服务,政策明朗终获支持: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 疗领域的新应用,弥补了我国稀有且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缩短传统诊疗程序,并大大减少相关医疗成本,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态度也日渐明显。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国家将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革。 ◆我国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2000亿市场规模可期:我国互联网医疗近年来快速 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2-201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保持38.7%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年已经达到109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随着我国人民医疗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预计2016-2026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16-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33.6%的水平,并与2026年达到将近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港股上市在即: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 疗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构建综合服务的一站式医疗健康平台,公司的家庭医生业务涵盖平安(青岛)互联网医院于2017年5月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来患者的典型就诊过程(包括挂号、在线咨询及自有医生电子处方),同时公司的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动业务等使得用户可以享用广泛的医疗健康资源以解决健康方面的需求。(1)家庭医生服务: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自有医疗团队以及外部医生,通过公司的合作医院网络为用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主要包括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及二次诊疗意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自成立以来服务了超过211百万次在线咨询。(2)消费型医疗:公司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立多种标准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组合,这些组合以公司的品牌给予出售,主要包括公司网络内的第三方医疗健康机构提供的服务及体检服务组合有关的增值健康管理服务,具体组合包括体检、基因检测、医美、其他。 (3)健康商城:公司于2015年8月开始健康商城业务,通过在线健康商城提供范围广泛的医疗健康及健康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的健康商城自成立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2017年的交易额分别为人民币250万元、1.78亿元和11.93亿元。(4)健康管理与互动:公司的健康管理与互动平台旨在提高用户的健康意识及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以刺激用户持续关注平台从而保持客户忠诚度,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健康头条、奖励计划、健康管理及健康测评等。 ◆平安好医生收入规模大幅增长,集团外客户逐渐成为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平安 好医生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的增长,2015-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和18.68亿元,增长极为迅速。同时,公司的客户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2015年公司为平安集团提供服务收到的收入2.26亿元,占比80.9%,而到2017年为平安集团提供服务收到的收入为 8.66亿元,占比下降到46.4%,来源于平安集团内部的收入占比逐渐下降,集 团外客户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风险提示:行业增速不达预期,政策监管风险,竞争加剧。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环境分析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 医疗属于服务行业,医疗服务就是医院以病人和一定社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向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为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医疗产出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医疗产出主要包括医疗及其质量,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的需要;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承诺、医院形象、公共声誉等,可以给病人带来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及信任感,具有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挥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总结出,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有如下几种: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医疗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人们也以此来界定服务。对医院的有形展示和树立医院的声誉(无形展示)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可分离性 通常有形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环节:产品被制造出来后,先储存,通过多重转销者分销,随后消费。而服务与之不同,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三)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它依赖于谁提供服务以及何时、何地提供服务。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每次提供的服务带给顾客的效用、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 (四)不可存储性 服务是不能存储的。服务的这一特征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服务的生产和分销问题。服务生产必须与消费需求相匹配,需求波动的高峰与低谷需加以调节平衡。 (五)伦理性、公益性 医疗服务具有伦理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这是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的一个特点。医疗服务提供者要发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医德情操。医疗服务要强调社会效益,医院要服务于全社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1版)》使用说明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1版定价指导手册 使用说明 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1年版)定价指导手册(以下简称《规范定价指导手册》),是随《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1年版)(以下简称《项目规范2011年版》)配套下发的供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医疗服务价格的方针政策、作价原则,制定和调整本辖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的工具性指导手册。 根据2000年7月《国家计委、卫生部联合印发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计价格…2000?962号)文件“国家计委会同卫生部制定国家医疗服务价格的方针政策、作价原则;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制定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办法”的要求,本次修订的《项目规范2011年版》颁布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时允许其收取费用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其所包含的子项目。《规范定价指导手册》就是针对上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其子项目所制定的供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定价的指导性工具。 《项目规范2011年版》是在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1年颁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以下简称《项目规范2001年版》)和2007年颁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和修订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规范2007年版》)共计4170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为精简项目数量,《项目规范2001年版》中将一些服务成本相近的项目合并,因此导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包含了一些子项目。各地在执行项目规范时为适应医疗机构在收费中广泛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均将上述4170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拆分至终极项目(各地将其拆分到7000-15000项不等),同时对拆分后的子项目重新界定内涵、除外等内容。因此,项目规范在执行中产生了地区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导致原本统一的项目规范变得不再统一、不再规范了。 为此,我们在本次项目规范修订中,组织专家在各地拆分出的子项目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归并、并对现行的子项目做了全面的规范。本规范颁布实施后,各地不得再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拆分立项收费,以利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顺利进行。 本《规范定价指导手册》所列医疗服务项目不包括: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非医疗的经营性服务项目、仅用于医学科研目的的项目、技术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服务项目和政府提供补偿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以商品、厂家冠名的设备、软件、检验方法、耗材与试剂类型、型号、产地等分别单独立项。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指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医管发…2010?20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国内高端医疗服务发展分析 一.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 富裕人群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上海市卫生局保守估计,目前上海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在 106 亿元以上;但目前各大医院特需服务加上中外合资医院的收入每年还不足 40 亿元。富裕人群和在华外籍人士注重服务质量与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就医环境,他们对价格不敏感,或是享有高端的医疗保险,能够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医疗旅游兴起带动中国高端医疗需求 医疗旅游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8 年行业总收入为 400-600 亿美元,预计 2012 年即可增长到 800-1000 亿美元。 随着入境、出境医疗的增加,国内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海国际医疗咨询和服务的公司,例如达达医讯、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针对高端医疗的保险产品日益丰富拉动市场 高端医疗保险不限医院、不限就医区域、不限医疗服务、不限社保目录、直接赔付,成为在高端医疗机构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 从 2010 年起,招商信诺、永诚财险、平安、金盛等多家公司都在国内推出了高端医疗保险产品。 有利于高端医疗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医师多点执业”开放,使得盈利性医院能够获得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2009年 9 月,卫生部明确了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允许医师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多点执业,地点不超过 3 个这让很多公立医院专家倾向于选择民营高端医院执业,获得更高的收入。 大连、上海、天津等城市提出建立多层次医疗体系,鼓励高端医疗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创建高端医院,使公立医院能更好服务中低收入人群。 对境外资本投资设立医疗机构的政策门槛降低 2010 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将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境外资本独资医疗机构将进行试点,逐步放开。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德勤: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 亿欧2015-06-06 10:15:14阅读(93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迅速扩容。2013年我国卫生消费总额3.2万亿元,在过去9年保持了17.2%的复合增长率。然而相对于高收入国家7.7%的水平,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考虑到人口和消费的巨大基数,不难看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医改政策正向纵深发展。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 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正步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和产业资本纷纷涌入,借助资本的力量,民营医院将更快地实现资源整合并加速市场扩张,在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规模化运营各方面实现升级。然而市场的飞速扩张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因而审慎的决策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民营医院战略定位上应当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需状况以及医改和税收政策,结合自身实力以确定恰当的医疗服务板块和进入模式。 就增长点而言,我们看好四个服务板块。其一是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将会出现在服务地域上的下沉,同时以往热门专科在服务人群上也会出现从一般民众向富裕人群的转移。另外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服务也有望成长起来。其二是专科连锁。服务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细分专科细分领域有望出现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强后,民营医院有望进入技术壁垒更高的专科领域。其三,综合医院方面,资金、人才、管理各方面都意味着更高的进入壁垒,但同时也意味着建立起公众知名度的医院的地位将难以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手册-耗材分类使用说明

附: 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 二O一二年三月 第728页

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使用说明 一、《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以下简称《耗材分类》)对《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12年版》(以下简称《项目规范2012版》)中完成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所必需使用的、打包定价的“内涵一次性耗材1”和单独收费的“除外内容”中出现的一次性医用耗材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使用的耗材名称为某一类一次性医用耗材的通用名。是对《项目规范(2011版)》中一次性医用耗材进行的分类管理,中央规范前四级分类,四级以后的耗材由各省(区、市)按材质、规格、厂商等内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不作为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准入目录。不包括“内涵一次性耗材2”、“低值耗材”内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及各类耗材套装。 二、《耗材分类》是在参考了欧盟、美国、台湾、国家药监局等耗材分类的基础上制定的,分为“医用工具类、置入类材料、植入材料类、口腔材料、缝合止血材料、管套容器过滤材料、敷料/护创材料、中医及民族医类材料、其它”九大章,共计352个耗材名称。耗材编码根据每类耗材特点 第729页

按照耗材的使用范围、用途、功能、通用名称、材质、规格和厂家进行七级分类管理,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十一位混合码。第1位为耗材类别标识,指一次性医用耗材;第2-6位四级分类为中央管理;第7-11位五-七级分类由地方管理。五级以后的耗材管理,各省(区、市)可根据需要在相应分类后面顺序编码进行管理。见下表: 举例:冠状动脉支架耗材编码:ABAA02 第730页

三、关于特殊耗材分类的参考定义: 为利于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分类和管理,国家规范了前四级耗材分类,五级以后管理地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照分类规则对耗材自行定义管理,如: 1. 特殊缝线:指用于神经、血管、肌腱、韧带、内脏、眼球、面颈部等重要部位,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局部刺激反应小、体内不留存异物、缝合伤口外观完整通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感染机会,力求达到对重要器官最小损伤程度的缝线。 2. 止血材料:指用于颅脑、头面颈、甲状腺、肝胆胰脾肾等部位,血液丰富、手术创面较大、结扎止血无效的、弥漫性渗血手术的一次性止血材料。 3. 功能性敷料:指特殊专科使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的功能性敷料。 第731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