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黄鳝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

周文宗博士

(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黄鳝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深加工和研究价值,人工养殖黄鳝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从养殖方式看,有土养殖因活饵多,饲料气味不易扩散,不利于黄鳝驯食配合饲料;泥中的病虫害难以彻底清除,有病黄鳝难以及时发现,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建池成本高,管理不方便;养殖密度小,产量较低,效益较差。目前生产中流行的网箱养鳝在缺水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无法推广应用,且存在“水面深,幼鳝苗种不易驯化;水面大,发生鱼病易传染且不易消毒;网孔易堵塞、需经常清洗,否则会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及水老鼠咬网造成黄鳝大面积流失”等弊端。

黄鳝喜在静水水体中生活,急流水中很难发现其踪迹。可能是由于静水水体饵料食物丰富,黄鳝的摄食活动不受影响,而急流水中食物稀少,黄鳝的活动要消耗很大体力。黄鳝的这些习性启示我们: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静水无土养殖黄鳝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000年我们首次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在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湖南、辽宁、江西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技术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实现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避免渔业环境污染;采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黄鳝病虫害综合防治,解决药物残留

问题;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环保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采用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工艺,实现黄鳝规模化育苗。其特色是突出从种群以上层次来调控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原理增强缓冲性,提高黄鳝高密度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辅助能投入,降低饲料成本。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用水少,适应范围广,既可庭院养殖,也可规模养殖;既可室内养殖,也可室外养殖;既可淡水养殖,也可盐碱地养殖。可充分利用各种渔业资源和闲臵住房,减轻“空壳村”现象,将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扶贫致富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每年每平方米利润达到100-150元,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其操作程序如图1。

图1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 m2。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鱼池形状以长

方形或正方形为好。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彻底;进水口设臵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臵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臵溢水口。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最好放草堆沤),然后放干。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

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黄鳝鱼巢设臵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 左右。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图2塑料薄膜无土养殖池

三、水草放养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臵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四、鳝种筛选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野生黄鳝的捕捞方式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药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药物浸泡法对黄鳝刺激性大,药物浓度不好把握,操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报道。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药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

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

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

10尾(雌:雄为6:4)。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 ×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受精卵刚进入孵化器时水滴次数为10滴/min,持续24h,以后逐步提高水滴速度,直到孵化出幼苗。

图3 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池

六、黄鳝的驯食

黄鳝对食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某种食物适应后,较难改变其食性。而目前人工养殖的鳝种主要来自摄食活饵的野生鳝,养鳝时若单纯投喂活饵,不利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又增加投入成本,且可能受饲料资源不能长期拥有的限制,如果投喂配合饲料或将少量活饵掺入配合饲料,就有可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保证全面

的营养、便于加入添加剂和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因此,投喂配合饲料是发展黄鳝养殖业的重要措施。

1、驯食条件

(1)饲料者要有耐性驯食过程至少要7-10天,10-30天驯食成功是正常现象。

(2)鳝池面积宜小,一般为15-20m2。黄鳝摄食是综合运用嗅觉、味觉和侧线系统,必须在有效的范围内,黄鳝方可发现和捕食食物。

(3)驯食要建立在黄鳝摄食已经能够“定点、定时、定质、定量”这四定的基础上。

(4)驯食要根据季节、天气和鳝种的规格而定。如黄鳝在冬眠刚结束、温度上升、刚开始摄食时非常利于驯食。

(5)如果为野生鳝种,应认真筛选和杀灭水蛭,并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驯食。

(6)驯食前不宜放养泥鳅等鱼类,过早放入会与黄鳝抢食而不利于驯食。

2、驯食方法

利用黄鳝吞食和贪食的特点,将活饵与配合饲料混合在一起进行驯食,要掌握黄鳝开始摄食时间、摄食高峰时间和吃完时间,以利于人工驯食。

(1)驯食前要使黄鳝饿1-2天,不投喂食物。

(2)开始驯食前按黄鳝重量1%左右的活饵进行投喂2-3天,如河蛙、蚯蚓、黄粉虫等,并要做到“四定”。

(3)再停喂1-2天后将配合饲料与活饵做成“蛋糕”式,即部分活饵剪碎与配合饲料绞拌在一起,部分粘在外围,或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状喂。总量为放养鳝重的1%左右。第一天为80%的活饵的20%的配合饲料,第2-3天为60%活饵和40%配合饲料,第4-5天为40%活饵和60%配合饲料,依此类推,一般在7-10天可发完

全驯食吃人工配合饲料。

(4)在驯食过程中,每天观察残食、水质和排出的粪便来判断黄鳝摄食情况。如果摄食不正常,要捞出残饵,并减少配合饲料的比例或适当减少投喂量,这样仍不能正常摄食时,则停喂1-2天再继续进行,如果黄鳝能吃完,则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比例,直至驯食成功。驯食成功后,要立即在配合饲料中拌入药物杀灭寄生虫。对于驯食成功后的黄鳝,将配合饲料制成绿豆大或豌豆大小的干燥颗粒进行投喂,总量也要逐渐增加至鳝重的2%-10%,然后进入日常管理工作。

图4加工软粒饲料

图5黄鳝摄食配合饲料

七、避暑遮荫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m2),水位浅(15~20cm左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遮荫避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要在池上搭架拉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括蒌、南瓜等攀援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同时气温超过33℃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可采用地下水调节鳝池水温。

图6 湖北黄石无土养殖示范基地

八、水质调控

养殖水体的pH值、透明度、溶氧、氨氮、温度、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是病原体以外诱发鱼病的主要生态因子。要保持鳝池内有良好的水质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药物调控。水体每隔10~15d用生石灰10g/m3或漂白粉1g/m3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将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内服,每种药用3~5d,隔20~30d交叉使用一次。

(2)保持合适的水位。水位太深,水温变低,水质不易培肥,而且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剧烈,黄鳝的活动空间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一般水位为15~20cm,

气温高时可加深至30cm。特殊情况下的水位也有变动,如苗种池、待售池和有病的黄鳝水位宜浅,成鳝养殖池水位可深些。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但每天要清洁食台的残食,以免败坏水质。换水时要控制进水与池内水温差,小鳝不能超过2℃,大鳝不超过5℃,水温日温差小于10℃,最好建蓄水池便于换水。

(3)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福寿螺、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许多生物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但注意这些生物在量上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般黄鳝摄食量(干重)为其体重的1%~2%,鱼粪干重为摄食量的2%~10%,一般鳝放养密度不超过3kg/m2,按泥鳅摄食干料量为其体重的2%~4%计算,则每m2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kg。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防止黄鳝“发烧”的作用。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田螺放养密度不宜超过0.25kg/ m2。另外,还可培育适量的绿藻,加入光合细菌(PSB)等。具体的食物链模式见图7。

图7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的食物链模式

观察水色是调控水质的关键,一般以黄绿色、蓝色且清澈见底为好,水色呈茶褐色、灰色、黑色则不正常,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九、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

黄鳝因体表无鳞,容易受伤和感染致辞病菌、寄生虫、而且黄鳝生病有三大特征:条件性、继发性、并发性。所以在养殖生产中要以生态预防为主,本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生于治、对症下药的原则。

1、细菌性疾病

1.1 烂尾病

烂尾病由嗜水性气单孢菌引起。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部骨肉烂掉,尾脊椎骨外露。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烂尾病不易致死,但易并发其它细菌性疾病。

防治措施:①在运输黄鳝的容器内放臵水草、压冰块,每6-10kg鳝鱼加放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降低鳝鱼密度;②注意水质与环境卫生,避免细菌繁殖,可减少此病的发生;③病鳝单独处理,用土霉素、磺胺药拌饲料投喂,0.2g/m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或0.25单位/mL的金霉素,连续使用3-5d。

1.2肠炎病

投喂腐烂变质食物、饥饱不均、免疫下降、养殖密度高和水质恶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鳝行动迟缓,全身发黑,尤以头部明显,腹部膨大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变紫,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脓血流出,病鳝食欲下降,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肠管充血发炎,短期内死亡。

防治措施:①用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交叉消毒水体,每半月使用1次;②加强饲养管理。投喂饲料做到“四定”,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粪便残饵,

防止水质恶化;③饲料内加抗菌素,按饲料重量计算,交叉使用下列物品:0.2%--0.5%土霉素、0.1%--0.2%呋喃唑酮、0.1%氟哌酸,连喂3-5d;④对病鳝应内服与外用药同时使用,也可用0.2—0.3g/m3禽用红霉素全池泼洒;⑤每50kg鳝鱼用大蒜100g、食盐200g,分别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d。

1.3 赤皮病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发生,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疾病,大小鳝均患,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以紫。以病后短期内死亡。

防治措施:①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应保持水位10cm左右;②用2g/m3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续2-3d,或用生石灰和“鱼康泰”洒池,效果较好;③饲料内拌药物,如三黄片、磺胺药、红霉素,池内浸沤枫树蓖麻叶。

1.4 打印病(腐皮病)

该病是成鳝阶段的主要疾病,多发生在在土养殖,好发于高温季节。初期鳝体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腐烂,直至露出骨胳和内脏。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1次;②病烂处涂高锰酸钾粉或用毛笔沾1%高锰酸钾溶液;③用0.2g/m3呋喃酮或0.3g/m3“鱼安”或红霉素25万单位/m3(片剂需研碎)全池泼洒,连洒3-5d,同时内服磺胺或土霉素;④将蟾蜍剥皮放入鳝池,或泼洒蟾酥。

1.5 出血病

出血病现在少见,主要是继发于烂尾病后,好于高温季节,病鳝全身出血,传

染快且呈暴发性,发病后2-3d死亡。

防治措施:关键是预防,鳝池水体要交叉消毒,合理放养密度。病鳝用0.25g/m3的金霉素或呋喃唑0.8g/m3全池泼洒,或将大黄片1%-3%拌入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2、真菌性疾病

鳝体机械损伤后被水霉菌(真菌)感染所致。好发于低温的春、秋和冬季,越冬囤养尤其易患此病,鳝卵孵化过程中在27度以下易感染水霉菌。此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数天后病烂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并迅速扩展,形成肉眼要见的毛,甚至骨肉糜烂。病鳝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或并发细菌性疾病死亡。

防治措施:①在起捕和运输时防止鳝体受伤,同时分别用0.4‰小苏达全池泼洒预防;②病鳝用孔雀石绿1g/m3浅水浸泡5-10min,连用3-5d;③用5%碘酒擦抹患处。

3、寄生虫性疾病

3.1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是黄鳝养殖中主要的寄生虫。发病率为70%-80%,野生鳝鱼发病率更高。毛细线虫产卵于水中,静水养殖时,鳝鱼易吞食虫卵而致病,但在流水养殖时发病率较低。病鳝身体变黑,肛门红肿,挤压肛门无水流出,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翻滚自咬,食欲下降、营养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并发其它疾病。解剖可见肠内有乳白色虫体,长2-11mm,肠壁发炎溃烂,聚集多时达40-50条,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①选择未感染毛细线虫的鳝鱼养殖,在养殖池内设臵食台,投喂无毛细线虫污染的饲料;②每次鳝鱼出塘后以入放养前用生石灰150g/m3洒池以杀灭

虫卵;③病鳝池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全池泼洒。每50g鳝鱼用90%晶体敌百虫5-7.5g拌饲料投喂,连喂5-7d;④用贯众、荆芥、苏埂、苦楝树根等中草药合剂,按50kg鳝鱼用药总量290g(比例为16:5:3:5)加入总药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2次,将2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d。

3.2 水蛭病

水蛭俗称蚂蟥,寄生在鳝鱼的喉部、鳃孔、头部及体侧,虫体伸缩性强,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影响鳝鱼吃食和生长,吸取其血液,引起贫血,失血过多或继发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而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①放养前用生石灰150g/m3洒池清塘,鳝种和水草在入池前用10 g/m3硫酸铜浸泡10-15min杀灭水蛭;②病鳝用10 g/m3的硫酸铜浸洗是安全有效的,浸洗时间达20min尚未脱落,可向容器中冲加新水使期脱落。注意勿用金属容器盛装硫酸铜容液;③0.1%的敌百虫浸泡15min,可同时全池泼洒敌百虫0.1-0.2 g/m3,连续2次;④福尔马林10 g/m3浸泡约10 min。

4、其它疾病

4.1 发燃病

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而不及时换水,运输时间长,体表粘液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达50度),使底层黄鳝因缺养而焦躁不安,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柬达90%。

防治措施:①在运输前要经过蓄养,增加换水次数,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容物除净,气温在23-30度,每隔6-8h彻底换水1次,适当放养密度,夏季及时换注新水;②混养泥鳅:放养密度为10条/m2,以减少鳝鱼相互缠绕;③合理设臵鱼巢,

用竹筒、PVC管等;④养殖池内泼洒0.7g/m3硫酸铜水溶液。

4.2 弹簧病

又叫痉挛病。主要表现为鳝体扭曲似弹簧,尤其受惊动时明显狂窜或打转。体表无明显异常,仔细观察嘴部颜色变浅或发黄,肛门不红肿,早期尚吃食,解剖见心脏增大,肝脏变黑,死亡率达10%-20%。病程长者可数月不死。

防治措施:①病鳝单独浅水处理,改善酸性环境设臵鱼巢,减少光和人为的干扰刺激;②根据有的病鳝早期能够摄食的特点,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

十、黄鳝生态养殖

通常采用的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换水、密度锻炼、调节水温、改善生物种群结构、调节黄鳝密度、严格筛选鱼种、中草药防治、杀灭寄生虫等,从黄鳝、环境、病原物等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对黄鳝进行生态养殖。

(1)调节水温

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佳摄食温度为30℃,水温10~15℃少量摄食,5℃开始冬眠,0℃冻死。当水温升高时,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一些病发生少,如水霉病、白点病;水温较低时,出血病、神经紊乱症很少发生。水温日温差不宜超过10℃,否则极易出现打印病。另外,调节水温到最佳温度,促进黄鳝摄食,增强其体质。

(2)调节密度

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两种来源。人工繁育苗种质量稳定,但目前较少;人工养殖主要靠从市场上采购野生种,但要严格筛选。黄鳝放养密度应视鳝池大小、种苗规格、饲料和管理水平而定,规格一般以每尾15~20g为宜,每m2放养80~150尾,放养密度为1.5~2kg/m2,一般不宜超过3kg/m2,要注意及时分

池。但密度太低,经济效益差,且不利于黄鳝驯化摄食,因为黄鳝摄食有一定的群体性。另一条途径是增加环境多样性,使高密度养殖成为可能

(3)中草药防治

中草药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已经粉碎的中草药或炮制的中草药制剂,也可用中草药液全池泼洒或将新鲜中草药植物茎叶浸泡于鳝池中。目前已被证实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马齿苋、大黄、黄芪、五倍子、苦楝树皮或果实、贯众、水辣蓼等。

(4)杀灭寄生虫

黄鳝肠道寄生虫尤其是隐藏新棘虫、毛细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非常高。我们多次对湖北黄石、河南信阳一带的黄鳝随机抽样调查,隐藏新棘虫寄生率一般在60%~70%,寄生强度3~4条。这也是黄鳝生长慢、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利用野生鳝种养殖要“治病先治虫”,一旦驯食配合饲料成功,要立即着手杀灭寄生虫。

黄鳝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 周文宗博士 (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黄鳝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深加工和研究价值,人工养殖黄鳝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从养殖方式看,有土养殖因活饵多,饲料气味不易扩散,不利于黄鳝驯食配合饲料;泥中的病虫害难以彻底清除,有病黄鳝难以及时发现,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建池成本高,管理不方便;养殖密度小,产量较低,效益较差。目前生产中流行的网箱养鳝在缺水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无法推广应用,且存在“水面深,幼鳝苗种不易驯化;水面大,发生鱼病易传染且不易消毒;网孔易堵塞、需经常清洗,否则会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及水老鼠咬网造成黄鳝大面积流失”等弊端。 黄鳝喜在静水水体中生活,急流水中很难发现其踪迹。可能是由于静水水体饵料食物丰富,黄鳝的摄食活动不受影响,而急流水中食物稀少,黄鳝的活动要消耗很大体力。黄鳝的这些习性启示我们: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静水无土养殖黄鳝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000年我们首次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在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湖南、辽宁、江西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技术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实现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避免渔业环境污染;采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黄鳝病虫害综合防治,解决药物残留

问题;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环保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采用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工艺,实现黄鳝规模化育苗。其特色是突出从种群以上层次来调控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原理增强缓冲性,提高黄鳝高密度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辅助能投入,降低饲料成本。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用水少,适应范围广,既可庭院养殖,也可规模养殖;既可室内养殖,也可室外养殖;既可淡水养殖,也可盐碱地养殖。可充分利用各种渔业资源和闲臵住房,减轻“空壳村”现象,将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扶贫致富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每年每平方米利润达到100-150元,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其操作程序如图1。

网箱养黄鳝技术要点

网箱养黄鳝技术要点 下面针对鳝鱼网箱养殖技术作出一些概述,希望对推动鳝鱼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鳝鱼网箱养殖技术包括: 鳝鱼苗种、网箱规格、网箱密度、网箱内鳝鱼放养密度、水草、挂网方式以及水质管理、投喂技术、混养鱼种及比例、药物的使用等。 这是几组鳝鱼网箱的模式,如下: 鳝鱼苗种:目前鳝鱼苗子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繁殖苗种供应量不多,有待突破。 网箱规格:目前有4平方、5平方、6平方,其中以4平方的网箱为主。

网箱密度:以4平方的网箱为例,一亩网箱放养15—20个为宜,网箱与网箱之间间隔不要太近,间隔0.5米为宜,行与行之间间隔2米以上为宜,以确保水体的流动性和网箱的通风性。 网箱内鳝鱼放养密度:一般鳝鱼放养密度是一个平方放3斤到左右,大的多放小的少放,但是有不少养殖者认为反正要损苗的,多放点不至于取的时候会很少。据了解江西这边放养密度**一个平方达到5斤左右,甚至更高。密度过高,可引起鳝鱼的拥挤胁迫,造成肝脏、肠道等内脏器官的“排毒”障碍,进一步引发代谢障碍。影响鳝鱼的吃食、生长、发病率等。 水草: 目前主要以水花生为主,很少用水葫芦的。水花生**主要的是虫的问题,危害水花生的害虫有两类:一类是近似于螨虫的害虫,另一类是昆虫类小虫。 1、近似于螨虫的害虫。一般是在水花生的叶片上形成白点,**后导致水花生枯死。此类危害相对不多见,养殖者通常不需要进行预防,一旦发现,应及时的进行杀灭。 2、昆虫类的小虫。危害水花生的速度非常快,从发现到大部分的水花生叶片被吃完,一般只需3-5天。养殖者一旦发现个别网箱内的水花生叶片出现大量空洞时,要立即用药物进行杀灭,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洒时尽量不要喷洒到水里,以喷洒水花生叶片为准。该类虫害一般在每年8月份危害水花生,部分地区有所提前,养殖者一定要提前发现,一旦发现此类虫害,**好在**施药后,间隔20天左右再补喷一次,或在整个易发月份每隔20天左右施药一次。水花生的优点是不易腐烂,即

黄鳝的 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一、黄鳝生态养殖的优点 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黄鳝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每平方米可产商品黄鳝2~3千克,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左右。此法养殖黄鳝,不仅容易取得成功,而且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还能获得同野生黄鳝一样的口味。 二、黄鳝生态养殖的条件 (1)水源无污染、大小适宜的天然水塘,且塘水要常年清新而不干涸。(2)最好是可见到已有野生黄鳝生长或能养(已养)其他鱼类的池塘。(3)池塘要既能进水、排水,又能防逃。 三、黄鳝生态养殖的方法 (1)选塘。根据要求选塘,对过大(超过50亩以上)、不易管理、无法防逃的池塘不宜采用。一般以0.5亩~10亩的池塘较好。2亩左右的最佳。(2)整塘。对选好的池塘要适当进行人工整理。通过整理,达到改善水质,便于饲养管理、更利于黄鳝生长等目的。整理主要是清除腐臭的淤泥和池塘周围的垃圾等污染。(3)清塘。每亩用10斤~20斤新鲜生石灰,在放养前兑水全池均匀泼洒。(4)放养。清塘20天后放养。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鳝苗6500条~7000条。无病、无伤、健壮的鳝苗可直接下塘饲养。病、弱、伤、粘液少的鳝苗不可投放。初次放养时要选择大小一致的鳝种。以后通过自然繁殖可不再投放种苗。肥水塘一般可不投或少投饵料,瘦水塘适当投喂。饵料种类为蚯蚓、蝇蛆、小鱼、黄粉虫、米饭、糠麸及切碎的青菜等。(5)管理。主要是防逃。雨量大时要及时排水,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栏好。另外,因饲养密度高,更要重视防盗防药害。(6)防病。生态养殖黄鳝一般不易患病。每亩放养几十只蟾蜍,大部分疾病即可得到预防。(7)捕捞。主要采用笼捕的方法,晚上放笼,早上起笼。实行捕大留小,周年繁殖,一次放养,年年获益。一般每隔2年左右捕获一次。年亩效益可稳获1.5万元左右。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最新)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大全 1.池塘的选择池塘应选在水源条件好,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最好呈东西走向,四周没有高大作物。面积由养殖规模决定,池塘深度在1.5米左右。池塘选择好后在1~3月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然后暴晒7~10天。如是新建池塘应在池塘开发出来后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撒。池塘进水后按每亩1~2条青鱼,10条左右草鱼,20条左右大头鱼,30条左右花白鲢放养。 2.网箱布置首先按一口网箱2~4根2.5米左右长木桩在池塘中钉成排,然后把铁丝从头到尾固定在木桩上,方便固定网箱。网箱应采用聚乙烯无结经编网片加工成大小长5米×宽2米×高1.5米或者长4米×宽2米×高1.5米,然后把网箱固定在铁丝上。在挂网箱时纵向距离为2~3米,横向距离为1~2米,网箱应挂在离水面0.5米左右的地方。网箱挂好后把水葫芦放到网箱里面,水葫芦占网箱2/3左右面积。(水葫芦下池前用消毒剂消消毒) 3.苗种投放苗种最好选择本地带大花斑的黄鳝。一般每年六月上旬到七月上旬是投苗的最好时机。投苗时先了解天气情况,最好选择近期无雨天气投苗。网箱在投苗前2~3天应用生石灰或消毒剂消毒。鳝苗一般选择4钱至1两左右的健康黄鳝。鳝苗下箱前用10ppm 百毒消或5ppm卫康浸泡一下。一般网箱养鳝每平方米投苗1~1.5公斤。

4.饲养管理鳝苗下箱后观察三天,如果有死鳝苗应立即捞出来。到第四天,用一点鲜蚯蚓和新鲜鲢子鱼或小杂鱼,用绞肉机加工成鱼糜后再放点黄鳝膨化饲料拌和均匀就可训食了。一般一个网箱里面放2~3个食台。投完后观察一下黄鳝摄食情况,第二天早上观察黄鳝吃完没有,如果吃完了晚上就加大一点量,如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饲料捞出来。应每天早上都要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往后慢慢地把食量加到50公斤黄鳝吃4斤左右新鲜鲢子鱼和2斤左右黄鳝膨化饲料。到8至9月加到50公斤黄鳝吃3~5斤鲢子鱼和3~4斤膨化饲料。九月下旬后如果气温下降,就把膨化饲料量慢慢减下来直到停食。在8~9月有条件地方可以经常换换池水,改善水质。 5.病害防治黄鳝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般黄鳝下箱前用生石灰水体消毒,以后每半月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百毒消消一次毒。在训食时可以加一点诱食剂,电解多维和四黄粉。以后每半月加一次四黄粉和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增强黄鳝体质。半月后黄鳝吃食正常了,用鱼虫灭给黄鳝内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再每隔一月驱一次寄生虫。驱寄生虫后加肝泰给黄鳝内服五天左右,肝泰服完后再用肠腮灵或呼诺玢预防细菌性疾病。在8~9月黄鳝吃食量大的时候可以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在饲料里面,以便改善水质。添加微生物制剂时应和消毒剂和抗生素间隔3天左右。 按此方法经过实践,大大提高了黄鳝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 黄鳝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 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一、黄鳝生态养殖的优点 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黄鳝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每平方米可产商品黄鳝2~3千克,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左右。此法养殖黄鳝,不仅容易取得成功,而且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还能获得同野生黄鳝一样的口味。 二、黄鳝生态养殖的条件 (1)水源无污染、大小适宜的天然水塘,且塘水要常年清新而不干涸。(2)最好是可见到已有野生黄鳝生长或能养(已养)其他鱼类的池塘。(3)池塘要既能进水、排水,又能防逃。 三、黄鳝生态养殖的方法 (1)选塘。根据要求选塘,对过大(超过50亩以上)、不易管理、无法防逃的池塘不宜采用。一般以亩~10亩的池塘较好。2亩左右的最佳。(2)整塘。对选好的池塘要适当进行人工整理。通过整理,达到改善水质,便于饲养管理、更利于黄鳝生长等目的。整理主要是清除腐臭的淤泥和池塘周围的垃圾等污染。(3)清塘。每亩用10斤~20斤新鲜生石灰,在放养前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4)放养。清塘20天后放养。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鳝苗6500条~7000条。无病、无伤、健壮的鳝苗可直接下塘饲养。病、弱、伤、粘液少的鳝苗不可投放。初次放养时要选择大小一致的鳝种。以后通过自然繁殖可不再投放种苗。肥水塘一般可不投或少投饵料,瘦水塘适当投喂。饵料种类为蚯蚓、蝇蛆、小鱼、黄粉虫、米饭、糠麸及切碎的青菜等。(5)管理。主要是防逃。雨量大时要及时排水,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栏好。另外,因饲养密度高,更要重视防盗防药害。(6)防病。生态养殖黄鳝一般不易患病。每亩放养几十只蟾蜍,大部分疾病即可得到预防。(7)捕捞。主要采用笼捕的方法,晚上放笼,早上起笼。实行捕大留小,周年繁殖,一次放养,年年获益。一般每隔2年左右捕获一次。年亩效益可稳获万元左右。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黄蟮养殖技术高清视频播放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黄鳝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深加工和研究价值,人工养殖黄鳝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从养殖方式看,有土养殖因活饵多,饲料气味不易扩散,不利于黄鳝驯食配合饲料;泥中的病虫害难以彻底清除,有病黄鳝难以及时发现,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建池成本高,管理不方便;养殖密度小,产量较低,效益较差。目前生产中流行的网箱养鳝在缺水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无法推广应用,且存在“水面深,幼鳝苗种不易驯化;水面大,发生鱼病易传染且不易消毒;网孔易堵塞、需经常清洗,否则会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及水老鼠咬网造成黄鳝大面积流失”等弊端。 黄鳝喜在静水水体中生活,急流水中很难发现其踪迹。可能是由于静水水体饵料食物丰富,黄鳝的摄食活动不受影响,而急流水中食物稀少,黄鳝的活动要消耗很大体力。黄鳝的这些习性启示我们: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静水无土养殖黄鳝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000年我们首次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在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湖南、辽宁、江西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技术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实现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避免渔业环境污染;采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黄鳝病虫害综合防治,解决药物残留问题;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环保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采用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工艺,实现黄鳝规模化育苗。其特色是突出从种群以上层次来调控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原理增强缓冲性,提高黄

鳝高密度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辅助能投入,降低饲料成本。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用水少,适应范围广,既可庭院养殖,也可规模养殖;既可室内养殖,也可室外养殖;既可淡水养殖,也可盐碱地养殖。可充分利用各种渔业资源和闲臵住房,减轻“空壳村”现象,将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扶贫致富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每年每平方米利润达到100-150元,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其操作程序如图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