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化工原理在高考题中的渗透

化工原理在高考题中的渗透

化工原理在高考题中的渗透
化工原理在高考题中的渗透

化工原理在高考题中的渗透

黄明建

高考化学命题“注重测量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考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中涉及联系“生产”实际的要求就超过了5处,结果在今年的高考卷中就出现了26、27两道相关的大题。

那么,在高考中,化工原理的相应考点如何呈现?考生如何应对?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高考题中,化工原理的呈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生产流程为基本信息;二是以模拟化工生产的实验装置和过程为基本素材。考查考生对一些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生产流程、操作方法的理解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例1】2014北京卷26

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下图所示。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Ⅱ中,2NO(g) +O2(g) 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3)Ⅲ中,将NO2(g)转化成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 2(g)

N 2O4(g) ΔH1

2NO2(g) N2O4(l) ΔH2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

如右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

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硝酸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为载体。联系其主要反应考查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原理、热化学、电解原理与氧化还原理论的应用。体现了北京高考化学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试题的选材不在枝节问题上或非主干知识上设置陷阱,突出基础必会知识、主干核心知识和内化的学习能力的考查”。

(1)氨的催化氧化及其方程式是考生所熟悉的,属于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能通过图象分析化学平衡条件(温度和压强)对N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由于2NO(g) +O2(g) ?2NO2(g)是一个气体物质计量数减小的可逆反应,故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再从图象看,当温度一定(如400℃),p2对应的NO转化率比p1高,所以,p2>p1;当压强一定(如p2),N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平衡常数K=c2(NO2) /c2(NO)·c(O2)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本题间接介绍了硝酸工业中NO氧化的条件:在工业操作条件(800℃~900℃)下,NO不能氧化成NO2(转化率为0)。只有降温到约150℃以下,才有利于NO的氧化。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氨的催化氧化”与“NO氧化成NO2”要分别在Ⅰ、Ⅱ两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完成,而不是在同一环节中进行。

(3)NO2转化为N2O4是一个放热过程(即物质能量降低的过程),这个知识点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以及2014年北京高考说明中的样题(16)均有明确的要求。

(4)要求考生能将电解原理的知识应用到“电解NO制备NH4NO3”的实际问题中,通过阴、阳极转移电子量相等(或氧化剂、还原剂之间转移的电子数相等的原则),推

知从电解槽出来的溶液中含有HNO3,进而得知:需要补充的物质A应该是NH3。

高温

【答案】26.(1)4NH3+5O2 =4NO+6H2O(2)①p2>p1②减小

(3)①A ②2N2O4+O2+2H2O=4HNO3

(4)NH3根据反应:8NO + 7H2O=3NH4NO3 + 2HNO3,电解产生的HNO3。(或通过电极反应产物中n(NH4+)∶n(NO3-) ∶n(H+) =3∶5∶2,也可以说明。)

【例2】2010上海卷27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 、B 除杂质(沉淀剂A 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 、B 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取样、_________、沉淀、______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烘干。

(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 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

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 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

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液D 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注明你的表达式中所用的有关符号的含义)

【解析】

纯碱生产原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属于常规要求,“粗盐提纯”也属于考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不过,本题对相关知识的呈现和考查可谓用心良苦,比较注重化学学科特点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联系。

(1)关于“粗盐提纯”,试题没有像通常命题方式给出杂质的代表物(Mg 2+、Ca 2+等),而是通过“沉淀剂A 来源于石灰窑厂”这一信息暗示其所除杂质离子为Mg 2+,由此可推出沉淀剂应是Ca(OH)2或CaO 。那么沉淀剂B 是什么,沉淀C 的成分又是什么?这需要考生对化学除杂原则的理解——除去一种杂质,尽量不要引入新的杂质。既然要生产的是Na 2CO 3,就不能为了除Mg 2+而引入或增加Ca 2+!所以,沉淀剂B 无疑应该是Na 2CO 3,而沉淀C 的主要组成就应该是Mg(OH)2和CaCO 3了。

(2)(3)(4)均属于考生“应知应会”内容。

粗盐水 纯碱

(5)要求考生具有统观全局的思维意识,关注生产目的与各生产环节的关系以及生产环节与具体操作的关系,并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就是要明确向滤液D 中加石灰水的目的是促使氨的循环利用,命题者还试图通过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来提醒考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理解这一生产环节的目的。

可是,部分考生缺乏这种意识,虽然能写出:NH 4+ +OH -=NH 3↑ + H 2O ,思维却不肯再往前迈一步,完全被习惯性思维所困。当试题提出问题:

“滤液D 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 。”

许多考生顿时摸不着头脑,即便考后看过试题答案,仍如堕五里雾中。这主要是考生没有从离子存在形式去认识滤液D 组成的意识,更没有设想“温度的升高对离子存在是否会有什么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始终僵在——滤液D 的主要成分就是NH 4Cl 和NaHCO 3,无论加石灰水前是否加热,Ca(OH)2都不可避免地会与NaHCO 3反应产生CaCO 3,怎么可能如答案所述——通过加热来“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呢?

其实,如果考生考虑到NH 4Cl 和NaHCO 3都属于强电解质,在滤液中均完全电离,加热时,NH 4+和HCO 3-或CO 32-由于双促水解而难以共存,它们会转化为NH 3和CO 2气体逸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加热能有效避免“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其实,“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的益处远不止于此,由于加热消耗了HCO 3-

,还可以减小生产中石灰水(注:实际生产中用的是石灰乳)的用量,水解产生的NH 3和CO 2也可以再使用,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价值。所以“加热”措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6)该题可利用一定量纯碱产品在加热前的质量m 1与加热后的质量m 2之差推测产品中所含的NaHCO 3质量分数ωNaHCO 3。难度虽不算大,但由于没有直接提供计算中

所需的具体数据,也没有限定物理量,使计算关系式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际答案应该不是唯一的),这对于部分考生的思维能力来讲也是一个挑战。

不过,该题讨论的“生产纯碱的工艺”是早已被“侯氏制碱法”取代的工艺。

【2010上海卷27答案】

(1)Ca(OH)2 或CaO Na 2CO 3

(2)溶解过滤蒸发过滤

(3)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浑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4)NH 4Cl 取样,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

(5)NH 4+ +OH -

3↑ + H 2O 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

(6)312NaHCO 184m m 31m (-)=

【例3】2013福建卷24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

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已知:K sp(BaSO4)= 1.1×10-10、K sp(BaCO3)= 5.1×10-9 ]

②该法工艺原理如下。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2)纤维素还原法制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与NaClO3反应生成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24NaClO3+12H2SO4=□ClO2↑+□CO2↑+18H2O+□_________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CN-相同量得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倍。

【解析】

该题是以生产ClO2的工艺原理为背景素材。

(1)关于“粗盐提纯”的考点设置别有一番新意。首先,以考生熟悉的除杂程序引入:用过量的试剂依次除去SO42-、Ca2+、Mg2+,可很快话锋一转,却是“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给考生出了一个意外之“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难溶电解质的转化通常是讨论为什么K sp较小的物质能转化为K sp更小的物质,较少讨论如何由K 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为K sp稍大的电解质。所以,该题给了我们一个

告诫:不要忽视平衡理论在难溶电解质相关知识方面的应用。对于溶度积相近

.....的难溶电解质(如BaSO4和BaCO3),可以通过调节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来实现相互转化。这一点是可以从能力考查方面对考生提出要求的。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注意从常规知识中挖掘出可变的因素。对于上面讨论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分析浓度商(Q c)和溶度积(K sp)相对大小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利用已知的K sp(BaSO4)和K sp(BaCO3)以及下面沉淀转化的平衡关系:BaSO4+ CO32-?BaCO3+ SO42-

可推知:K=c(SO42-)/c(CO32-)=K sp(BaSO4)/K sp(BaCO3)=1.1/51≈1/46

上式表明,在含有BaSO4沉淀的混合液中,只要保证平衡体系中Q c<1/46 [ 即c(CO32-)超过c(SO42-)的46倍],就可以使上述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会使“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

此外,该题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目的文字信息读懂“工艺原理”示意图。以考生的经验,知道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有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可该题已明确电解食盐水的最终氧化产物不是氯气而是氯酸钠,并且氯酸钠被送进了“二氧化氯发生器”;那么,电解食盐水的什么产物被送进了“氯化氢合成塔”呢?显然是氢气。然后,从氯化氢合成塔出来的HCl也送进了“二氧化氯发生器”。于是有考生写出了下面的化学方程式:5NaClO3 + 6HCl = 5NaCl + 6ClO2↑+ 3H2O

可是,正确的答案是:2NaClO3 + 4HCl = 2NaCl + 2ClO2↑+ Cl2↑+3H2O

问题出在哪儿呢?主要是考生没有完全读懂“工艺原理”示意图,没有注意到“二氧化氯发生器”出来的产物除了ClO2外,还有一种产物被作为原料送回到“氯化氢合成塔”,这种产物无疑应该是氯气,这就是方程式的产物中应该有氯气的原因。

该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也有一定的难度,考生不仅要明确反应中氯酸钠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还要明确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ClO2。然后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才便于较快地做出正确答案。

(2)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有其特殊性,本题中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D是葡萄糖C6H12O6,配平时就把葡萄糖作碳水化合物对待,即把其中碳的化合价(确切地说是氧化数)看作0,这时再利用化合价升降法先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前的计量数,然后用质量守恒关系确定缺项物质的化学式及计量数,也能感觉顺利许多。

(3)无论是以Cl2还是ClO2氧化CN-,最终结果都是CN-被氧化为CO2和N2,Cl2和ClO2都是被还原为Cl-。所以要处理同量的电镀废水中的CN-,在理论上所需Cl2或ClO2得到电子的量一定相同!因此,只要能确定获得相同量电子的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解:设一定量废水中所含CN-全部被氧化失去的电子量为n mol,若用Cl2,需n/2 mol;若用ClO2,需n/5 mol;

2011秋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三阶段作业

第1题不能引发降液管液泛这种不正常操作现象的原因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严重漏液是操作气速的下限,而液泛是操作气速的上限。 第2题下列几种板式塔中,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3题下列几种板式塔中,单板压降最小的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筛板塔气体通道简单,干板压降低。 第4题板式塔中塔板上溢流堰的作用主要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塔板应保证气液两相有充分的接触,溢流堰可使塔板上有足够的液体层和气相进行传质过程。 第5题板式塔中板上液面落差过大将导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6题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________。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当空气被水汽完全饱和时,湿球温度等于干球温度;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的差值越大。 第7题对湿度一定的空气,以下各参数中与空气的温度无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露点温度仅与湿度有关。 第8题如需将空气减湿,应使气温。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根据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定义可知,只有当气温低于露点时才有水析出,达到减湿的目的。 第9题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增加,则临界含水量________。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增加,临界含水量会增大。所以干燥时要适当控制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 第10题在恒速干燥条件下,将含水20%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开始时干燥速率恒定,当干燥至含水5%时,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再继续干燥至物料恒重,并测得此时物料含水量为0.05%,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由恒速干燥转降速干燥的折点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 第11题理想干燥器的特点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理想干燥器的定义。 第12题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干燥过程中能够被除去的自由水分包括了非结合水分和部分结合水分;不能被除去的平衡水分一定 是难除去的结合水分。 第13题不仅与湿物料的性质和干燥介质的状态有关,而且与湿物料同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及相对速度有关的是湿物料的。

编译原理期末复习

编译原理期末复习 鉴于编译原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我将手中集中的一些资料上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归类,每种类型题目给出了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然后对每类题目中的第一道例题进行了做法进行了讲解,剩下的例题请给大家作为练习,答案也都给出,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最后由于时间很紧,整理的有些仓促,整理中难免有遗漏或错误,请大家见谅。 注:下面出现的字母中,若无特别说明,小写英文字母为终结符,大写英文字母为非终结符,希腊字母为终结符与非终结符的任意组合。 1、简答题(或者名词解释) 下面涉及到的概念中,加下划线的都是在以往一些试卷中出现的原题,务必掌握。 注:这类题目老师说答案不会超过一百个字,否则写的再多也不给分,有些点到即可,不要重复啰嗦。(1)简述编译程序的概念及其构成 答:1)编译程序:它特指把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成等价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2)构成: (2)简述词法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有可能问语法分析阶段主要任务)答:词法分析的任务是输入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扫描,识别其中的单词符号,把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转换成单词符号形式的源程序。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输入的单词符号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进行推导或者归约),识别各类语法单位,判断输入是不是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 简述编译程序的构造过程(这个大家看看,是对(1)和(2)的综合) 答:1)构造词法分析器:用于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2)构造语法分析器:对输入的单词符号进行语法分析,识别各类语法单位,判断输入是不是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构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器:按照语义规则对已归约出的语法单位进行语义分析并把它们翻译成中间代码。 4)构造优化器: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 5) 构造目标代码生成器:把中间的代码翻译成目标程序。 6) 构造表格管理程序:登记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 7)构造错误处理程序:对出错进行处理。 (4) 说明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1)编译要程序产生目标程序,解释程序是边解释边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 2)编译程序运行效率高而解释程序便于人机对话。 (5)文法:描述语言语法结构的形式规则,一般用一个四元式表示: G=(V T,V N,S,P),其中V T:终结符集合(非空) V N:非终结符集合(非空),且V T ?V N=? S:文法的开始符号,S?V N P:产生式集合(有限)。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就是为了。 a.提高程序得执行效率 b.使程序得结构更加清晰 c.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得执行效率 d.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但降低了机器得执行效率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就是 3、变量应当。 a.持有左值b.持有右值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d.既不持有左值也不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 c.目标代码生成d.管理表格 5、不可能就是目标代码。 a.汇编指令代码b.可重定位指令代码 c.绝对指令代码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得意义。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 c.产生规则d.词法规则 7、词法分析器得输入就是。 a.单词符号串b.源程序 c.语法单位d.目标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得就是- 。 a.语法规则b.词法规则 c.语义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 9、编译程序就是对。 a.汇编程序得翻译b.高级语言程序得解释执行 c.机器语言得执行d.高级语言得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 c.构词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得工作都涉及到。 a.语法分析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d.语义分析e.词法分析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 d.语义检查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得区别在于。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就是、语法分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就是,最后阶段得输出为程序。

编译原理概念_名词解释

编译过程的六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解释程序:把某种语言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 解释方式是接受某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输入,进行解释并控制计算机执行,马上得到这句的执 行结果,然后再接受下一句。 编译程序:就是指这样一种程序,通过它能够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与之在逻辑上等价的低级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句子的二义性(这里的二义性是指语法结构上的。):文法G[S]的一个句子如果能找到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最右推导),或者存在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句子是二义性的。 文法的二义性:一个文法如果包含二义性的句子,则这个文法是二义文法,否则是无二义文法。 LL(1)的含义:(LL(1)文法是无二义的; LL(1)文法不含左递归) 第1个L:从左到右扫描输入串第2个L:生成的是最左推导 1:向右看1个输入符号便可决定选择哪个产生式 某些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价变换: 1. 提取公因子 2. 消除左递归 文法符号的属性:单词的含义,即与文法符号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类型、值、存储地址等。 一个属性文法(attribute grammar)是一个三元组A=(G, V, F) G:上下文无关文法。 V:属性的有穷集。每个属性与文法的一个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连。属性与变量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和传递。 F:关于属性的断言或谓词(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的有穷集。断言或语义规则与一个产生式相联,只引用该产生式左端或右端的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联的属性。 综合属性:若产生式左部的单非终结符A的属性值由右部各非终结符的属性值决定,则A的属性称为综合属继承属性:若产生式右部符号B的属性值是根据左部非终结符的属性值或者右部其它符号的属性值决定的,则B的属性为继承属性。 (1)非终结符既可有综合属性也可有继承属性,但文法开始符号没有继承属性。 (2) 终结符只有综合属性,没有继承属性,它们由词法程序提供。 在计算时:综合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上传递;继承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下传递。 语法制导翻译:是指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完成附加在所使用的产生式上的语义规则描述的动作。 语法制导翻译实现:对单词符号串进行语法分析,构造语法分析树,然后根据需要构造属性依赖图,遍历语法树并在语法树的各结点处按语义规则进行计算。 中间代码(中间语言) 1、是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的一种表示形式。 2、一般,快速编译程序直接生成目标代码。 3、为了使编译程序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常采用中间代码,这样可以将与机器相关的某些实现细节置于代码生成阶段仔细处理,并且可以在中间代码一级进行优化工作,使得代码优化比较容易实现。 何谓中间代码: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不依赖目标机的结构,易于代码的机械生成。 为何要转换成中间代码:(1)逻辑结构清楚;利于不同目标机上实现同一种语言。 (2)便于移植,便于修改,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优化。 中间代码的几种形式:逆波兰记号,三元式和树形表示,四元式 符号表的一般形式:一张符号表的的组成包括两项,即名字栏和信息栏。 信息栏包含许多子栏和标志位,用来记录相应名字和种种不同属性,名字栏也称主栏。主栏的内容称为关键字(key word)。 符号表的功能:(1)收集符号属性(2) 上下文语义的合法性检查的依据:检查标识符属性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和合法性。(3)作为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地址分配的依据

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年春化工原理第三阶段在线作业答案.doc

中国石油大学2012年春化工第三阶段在线 作业答案 第1题多层平壁定态导热时,各层的温度降与各相应层的热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多层定态传热是一串联传热过程。各层的传热速率相等,则推动力(温度差)大的层热阻一定大。 第2题下列准数中反映物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可根据各准数的物理意义判断。 第3题从传热角度来看,工业锅炉与工业冷凝器是依据来设计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工业锅炉中是沸腾传热,膜状沸腾时传热面表面的蒸汽层产生较大的热阻,不利于传热,故设计时按核状沸腾;工业冷凝器中是冷凝传热,虽然滴状冷凝传热系数更大,但传热表面很难维持滴状冷凝,故设计时按膜状冷凝。 第4题为了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减少热损失,就是要减小设备表面向环境的传热量,即降低金属皮的黑度(吸收率)。 第5题有一套管换热器,在内管中空气从20℃被加热到50℃,环隙内有119.6℃的水蒸汽冷凝,内管管壁温度接近℃。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传热面壁温接近热阻小的一侧流体的温度。因为空气的热阻远远大于蒸汽冷凝的热阻,故壁温接近蒸汽一侧的温度。 第6题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换热。若将壳程由单程改为双程,则传热温差。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壳程数增加,传热温差降低。 第7题对流传热速率=系数×推动力,其中推动力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对流传热是流体和壁面之间的传热,故推动力应为流体温度和壁面温度之差。 第8题下列关于流体在换热器中走管程或走壳程的安排,不合理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壳程流通截面较大,流量较小的流体走壳程流速更小,很难达到湍流。 第9题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饱和蒸汽冷凝是有相变的对流传热,其对流传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的;总传热系数接近较小的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大则热阻小;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第10题下列关于换热设备的热负荷及传热速率的理解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换热设备应有的生产能力是由热负荷决定的,传热速率是选择换热设备的依据,故D是错误的。 第11题一般工程材料,其辐射能力愈大,其吸收辐射的能力。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因一般工程材料,其黑度等于吸收率,故其辐射能力愈大、吸收辐射的能力也愈大。 第12题

编译原理知识点

1.解释程序:不生成目标代码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代码 2.编译程序组成:8个 分析< 前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 综合< 后端>:(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 贯穿始末:表格管理程序、出错处理程序 3.文法四元组: 终结符号集合Vt 、非终结符号集合Vn、产生式集合P、识别符号(开始符号)S V T∩V N=Φ 文法-> 语言(推导、规约)唯一;语言-> 文法(凑规则)不唯一。 4.文法分类: 0型文法(短语结构文法):左侧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 1型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左侧长度<= 右侧长度S->ε除外,S不能出现在右侧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左侧只能有一个非终结符( 语法分析) 3型文法(正规文法):A-> aB A->a 右线性;( 词法分析) A->Ba 或A->a 左线性(看非终结符位置) 5.A*=A0 ∪A+ A0 ={ε} !={ } =Φ空集 A+ =AA* =A*A 6.句型:符号串x是从识别符号S推导出来的,x称为一个句型 句子:x仅由终结符号组成,仅含终结符号的句型是一个句子 短语:子树的末端(叶子)从左至右连成的串(包括整棵语法树) 简单子树:只含有单层分枝的子树 直接短语( 简单短语):由简单子树的叶子组成 句柄:最左边的直接短语(不一定含终结符) 素短语: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的短语,并且除它自身之外不再含任何更小的素短语最左素短语:最左边的素短语 短语:P(相对于T、E)、P+T(相对于E)、i(相对于P、F)、P+T+i(相对于E)直接短语:P、i 句柄:P (最左边的直接短语) 素短语:P+T 、i (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的短语)最左素短语:P+T 7.二义性文法:有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有两个不同的最右推导或能产生两棵语法树 8.文法产生式正规式 规则1 A→xB B→y A = xy

《编译原理》练习题

《编译原理》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设G [S ]是一个文法,我们把能由文法的 (1) 推导出来的符号串α称为G 的一个句型。当句型α仅由 (2) 组成时 (即α∈V T * ),则将它称为G 产生的句子。 2.从某一给定的状态q 出发,仅经过若干条 (3) 的矢线所能达到的状态所组成的集合称为ε-CLOSURE(q)。 3.设G=(V N ,V T ,P,S)是一文法,我们说G 中的一个符号X ∈V N ∪V T 是有用的,是指X 至少出现在 (4) 的推导过程中,否则,就说X 是无用的。我们将不含形如A→A 的产生式和不含无用符号及无用产生式的文法称为 (5) 。 4.我们常采用形如 (class, value)的二元式作为一个单词的 (6) 。其中,class 是一个整数,用来指示该单词的 (7) ,value 则是单词之值。 5.一个文法G[S]可表示成形如 (8) 的四元式。其中V N ,V T ,P 均为非空的有限集,分别称为非终结符号集、终结符号集和产生式集, S ∈V N 为文法的开始符号。此外,将出现在各产生式左部和右部的一切符号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9) ,记作V 。显然,V=V N ∪V T ,V N ∩V T =?。 6.通常,可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用 (10) 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 (11) 。 7.设G 为一文法,A→α是G 的一个产生式,如果α具有υA δ的形式,其中υ,δ不同时为ε,则称产生式A→α是 (12) 。若存在推导δυαA A * ??,则 称产生式A→α是 (13) 。 8.设M=(K,Σ,f,S 0,Z)为一DFA ,并设s 和t 是M 的两个不同状态,我们说状态s,t 为某一输入串w (14) ,是指从s,t 中之一出发,当扫视完w 之后到达M 的终态,但从其中的另一个状态出发,当扫视完同一个w 后而进入 (15) 。 9.把最右推导称为 (16) ,而把右句型称为 (17) 。 10.如果从状态转换图的初态出发,分别沿着一切可能的路径到达 (18) ,并

最新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一第二阶段在线作 业

第1题自由沉降的意思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自由沉降”的定义。 第2题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过滤初始的阻力来自过滤介质;随着过滤的进行、滤饼增厚,过滤阻力包括了过滤介质及滤饼层的阻力。 第3题回转真空过滤机中是以下部件使过滤室在不同部位时,能自动地进行相应的不同操作: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回转真空过滤机”的工作原理。 第4题板框过滤机中: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板框过滤机的“板”分为过滤板和洗涤板两种。 第5题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分割直径这一术语是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分割直径”的定义。 第6题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分离效率”的定义。 第7题过滤基本方程是基于推导得出来的。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过滤基本方程式假设滤液通过滤饼通道的流动为层流。 第8题一般而言,旋风分离器长径比大及出入口截面小时,其效率。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一般旋风分离器的出入口截面尺寸和直径是成一定比例的,长径比大的分离器其出入口截面就会较小。长径比大的分离器其效率高、阻力大。 第9题一般而言,旋风分离器长径比大及出入口截面小时,其阻力。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一般旋风分离器的出入口截面尺寸和直径是成一定比例的,长径比大的分离器其出入口截面就会较小。长径比大的分离器其效率高、阻力大。 第10题推导过滤基本方程式时一个最基本的依据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过滤基本方程式假设滤液通过滤饼通道的流动为层流。 第11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不够满意,有人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哪一个建议较合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并联另一个相同的分离器,会使入口速度降低,导致效率下降;串联另一个相同的分离器,并不影响分割直径,但颗粒的分离时间和分离路径延长,使分离效率有所增加;串联另一个小尺寸的分离器,可减小分割直径,颗粒的分离时间和分离路径也延长,使分离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阻力增加的较大。 第12题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时,如粘度降低20%,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Word文档

编译原理复习整理(重点含答案)

1、给出下面语言的相应文法。L1={a n b n c i|n≥1,i≥0} 从n,i的不同取值来把L1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是anbn:A→aAb|ab后半部分是ci:B→Bc|ε所以整个文法G1[S]可以写为:G1(S):S→AB;A→aAb|ab;B→cB|ε 3、构造一个DFA,它接受 ={a,b}上所有包含ab的字符串。 (要求:先将正规式转化为NFA,再将NFA确定化,最小化)

4、对下面的文法G: E →TE ’ E ’→+E|ε T →FT ’ T ’→T|ε F →PF ’ F ’ →*F ’|ε P →(E)|a|b|∧ (1)证明这个文法是LL(1)的。 (2)构造它的预测分析表。 (1)FIRST(E)={(,a,b,^}FIRST(E')={+, ε}FIRST(T)={(,a,b,^}FIRST(T')={(,a,b,^,ε} FIRST(F)={(,a,b,^}FIRST(F')={*,ε}FIRST(P)={(,a,b,^}FOLLOW(E)={#,)} FOLLOW(E')={#,)}FOLLOW(T)={+,),#}FOLLOW(T')={+,),#}FOLLOW(F)={(,a,b,^,+,),#} FOLLOW(F')={(,a,b,^,+,),#}FOLLOW(P)={*,(,a,b,^,+,),#} (2)考虑下列产生式: '→+'→'→'→E E T T F F P E a b ||*|()|^||εεε FIRST(+E)∩FIRST(ε)={+}∩{ε}=φ FIRST(+E)∩FOLLOW(E')={+}∩{#,)}=φ FIRST(T)∩FIRST(ε)={(,a,b,^}∩{ε}=φ FIRST(T)∩FOLLOW(T')={(,a,b,^}∩{+,),#}=φ FIRST(*F')∩FIRST(ε)={*}∩{ε}=φ FIRST(*F')∩FOLLOW(F')={*}∩{(,a,b,^,+,),#}=φ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 3、变量应当。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d.管理表格 5、不可能是目标代码。 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 a.语义规则 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源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的是- 。 c.语义规则 9、编译程序是对。 d.高级语言的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c.构词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 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程序。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为标代码生成程序。 4、编译程序是指将源程序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 b. (xyx)* c. x n yx n(n≥0) d. x*yx* 2、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 a. L(G)={α|S+?α , α∈V T*} b. L(G)={α|S*?α, α∈V T*} c. L(G)={α|S*?α,α∈(V T∪V N*)} d. L(G)={α|S+?α, α∈(V T∪V N*)} 3、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 a. 上下文无关文法 b. 上下文有关文法 c.正规文法 d. 短语文法 4、设G为算符优先文法,G的任意终结符对a、b有以下关系成立。 a. 若f(a)>g(b),则a>b b.若f(a)

编译原理知识点汇总

编译原理的复习提纲 1.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编译技术 2.汇编程序: 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3.编译程序: 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低级语言程序 4.解释执行方式: 解释程序,逐个语句地模拟执行 翻译执行方式: 翻译程序,把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5.计算机程序的编译过程类似,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词法分析的任务: 扫描源程序的字符串,识别出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标识符或无正负号数等) 语法分析是: 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的,语法分析不考虑语义。语法分析读入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的符号,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识别出各个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的任务是检查程序语义的正确性,解释程序结构的含义,语义分析包括检查变量是否有定义,变量在使用前是否具有值,数值是否溢出等。

语法分析完成之后,编译程序通常就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利用语法制导技术把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代码。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定义明确、便于处理、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的记号系统,可以认为是一种抽象机的程序 代码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以便产生速度快、空间小的目标代码 编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目标代码生成,其主要任务是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特定的机器指令或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结构包括五个基本功能模块和两个辅助模块 6.编译划分成前端和后端。 编译前端的工作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编译前端只依赖于源程序,独立于目标计算机。前端进行分析 编译后端的工作主要是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后端进行综合。独立于源程序,完全依赖于目标机器和中间代码。 把编译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的优点是: 可以优化配置不同的编译程序组合,实现编译重用,保持语言与机器的独立性。 7.汇编器把汇编语言代码翻译成一个特定的机器指令序列 第二章 1.符号,字母表,符号串,符号串的长度计算P18,子符号串的含义,符号串的简单运算XY,Xn, 2.符号串集合的概念,符号串集合的乘积运算,方幂运算,闭包与正闭包的概念P19,P20A0 ={ε} 3.重写规则,简称规则。非xx(V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 1、编译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及每个 阶段的功能。 答案: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5 个阶段。词法分析的功能是对输入的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识别其中的单词符号,确定它们的种类,交给语法分析器,即把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分解为单词符号串形式。语法分析的功能是在词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语法规则,对程序进行语法分析,识别构成程序的各类语法范畴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并把这种层次关系表达成语法树的形式。词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的功能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程序进行语义分析,“理解”其含义,产生出表达程序语义的内部表达形式(中间代码)。优化的功能是按照等价变换的原则,对语义分析器产生的中间代码序列进行等价变换,删除其中多余的操作,对耗时耗空间的代码进行优化,以期最后得到高效的可执行代码。目标代码生成的功能是把优化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机器指令代码,得到可在目标机器上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 第2 章 1、写一上下文无关文法G,它能产生配 对的圆括号串(如:(),(()),()(())等,甚至 包括0 对括号) 文法为:S→(L)|LS|L L→S| ε 2 、已知文法G :E→E+T|E-T|T T→T*F|T/F|F F→(E) |i (1)给出i+i*i,i*(i-i)的最左推导,最右推导以及语法树。 (2)i-i+i 哪个算符优先。 【解答】 (1)最左推导:E?E+T?T+T? F+T ? i+T ? i+T*F ? i+F*F ?i+i*F ?i+i*i E?T?T*F? F*F ? i*F ? i*(E) ? i*(E-T) ? i*(T-T) ? i*(F-T) ? i*(i-T) ? i*(i-F) ?i*(i-i) 最右推导:E?E+T?E+T*F? E+T*i ? E+F*i ? E+i*i ? T+i*i ? F+i*i ? i+i*i E?T?T*F? T*(E) ? T*(E-T) ? T*(E-F) ? T*(E-i) ? T*(T-i) ? T*(F-i) ?T*(i-i) ? F*(i-i) ?i*(i-i) i+i*i 以及i*(i-i)的语法树如下所示: (2)i-i+i 的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语法树可知:“-”的位置位 于“+”的下层,也就是前面两个i 先进 行“-”运算,再与后面的i 进行“+” 运算,所以“-”的优先级高于“+”的 优先级。 3 、文法G: E→ET+|T T→TF*|F F→FP↑|P P→E|i (1)试证明符号串TET+*i↑是G 的一 个句型(要求画出语法树). (2)写出该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解答】(1)采用最右推导: E?T?F? FP↑? Fi↑? Pi↑? Ei↑ ? Ti↑? TF*i↑? TP*i↑? TE*i↑? TET+*i↑ 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文法G 的起始符号出发,能够推导 出符号串TET+*i↑,所以给定符号串是文法G的句型。 (2) 该句型的短语有: ET+,TET+*,i ,TET+*i↑ 直接短语有:ET+, i 句柄是:ET+ 4、已知文法G:S→iSeS|iS|i ,该文法 是二义文法吗?为什么? 【解答】该文法是二义文法。 因为对于句子iiiei 存在两种不同的最 左推导: 第 1 种推导:S? iSeS? iiSeS? iiieS? iiiei 第2种推导:S?iS?iiSeS?iiieS?iiiei 第3 章 1、用正规式描述下列正规集: (1)C 语言的十六进制整数; (2)以ex 开始或以ex 结束的所有小写字母构成的符号串; (3)十进制的偶数。 【解答】 (1)C 语言十六进制整数以0x 或者0X 开头,所以一般形式应该为(+|-|ε) (0x|0X)AA*,其中前面括号表示符号, 可以有正号、负号,也可以省略(用ε表示)默认是正数,A 表示有资格出现在十六进制整数数位上的数字,AA*表示一位或者多位(一个或者多个数字的

编译原理概念期末总结复习

翻译程序:把一种语言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程序,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 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转换成低级语言,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 解释程序: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的程序。区别:编译程序有中间代码,而解释程序没有。编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1、词法分析任务: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单词。 2、语法分析任务: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 单位。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任务: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 并进行初步翻译。 4、优化任务: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 的目标代码。 5、目标代码生成任务: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编译程序的七个部分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优化器、目标代码生成器、表格管理和出错处理。 编译程序生成的五个办法:机器语言、高级语言、移植、自编译方式和使用工具自动生成。词法规则:指单词符号的形成规则。(也就是正规式) 语法规则:规定了如何从单词符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是语法单位的形成规则。 空字:不包含任何符号的序列。 闭包: 中所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 上下文无关文法是指: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和一组产生式。 终结符号也就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符号。 非终结符号是用来代表语法范畴,表示一定符号串的集合。 开始符号是语言中我们最感兴趣的语法范畴。 产生式是定义语法范畴的书写规则。 句子:文法中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终结符号串。 句型: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符号串。 语言:文法中所有句子的集合。 程序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关键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和界符。 二元式表示:(种类,属性) 正规式的运算符有三种:或,连接和闭包。优先顺序是:闭包,连接,或。 D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初态结点到某一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符连接成的字是a,则称a可为DFA所识别。 DFA怎么识别空字:若DFA的初态结点同时又是终态结点,则空字可为DFA所识别。N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某一初态结点到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字依序连接成的字等于a,则称a可为NFA识别。 NFA怎么识别空字:若M的某些结点即是初态又是终态结点,或者存在一条从某个初态结点到某个终态结点的空通路,那么,空字可为M所识别。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 语法分析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分析法,自下而上分析法。 自上而下分析法面临的问题:1.文法的左递归问题。2.回溯3.成功可能是暂时的,产生虚假匹配。4.难于知道输入串中出错的确切位置。5.效率低,代价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5秋《化工原理(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5秋《化工原理(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单选题 (共20道题) 1.( 2.5分)自由沉降的意思是。 A、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力可忽略不计 B、颗粒开始的降落速度为零,没有附加一个初始速度 C、颗粒在降落的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离心力等的作用 D、颗粒间不发生碰撞或接触的情况下的沉降过程 正确答案:D 2.(2.5分)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A、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差 国培第二阶段作业 B、过滤介质与滤饼构成的过滤层两边的压差 C、滤饼两面的压差 D、液体进出过滤机的压差 正确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回转真空过滤机中是以下部件使过滤室在不同部位时,能自动地进行相应的不同操作: A、转鼓本身 B、随转鼓转动的转动盘 C、与转动盘紧密接触的固定盘 D、分配头 正确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板框过滤机中: A、框有两种不同的构造 B、板有两种不同的构造 C、框和板都有两种不同的构造 D、板和框都只有一种构造 正确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分割直径这一术语是指。 A、效率最高时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旋风分离器能够50%分离出来的颗粒的直径 D、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正确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A、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正确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过滤基本方程是基于推导得出来的。 A、滤液在过滤介质中呈湍流流动 B、滤液在过滤介质中呈层流流动

编译原理中重点整理

1.翻译程序:将某一种语言(源语言)程序转换为与其逻辑上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 程序。 编译程序: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程序。 汇编程序:源语言为汇编语言,目标语言为机器语言的翻译程序。 解释程序:源语言程序作为输入,但不产生目标程序,而是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本身。 2.解释器与编译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行目标程序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而不在目标程序。 3.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 ①词法分析: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读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 和分解,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也称单词符号或简称符号) ②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单词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短语,如“程序”,“语句”, “表达式”等等 ③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是在语法分析程序确定出语法短语后,审查有无语义 错误,并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完成语法分析和语义 处理工作后,编译程序将源程序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这种 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语言或称中间代码,它是一种结构简单、 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 ④代码优化:为了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为高效,可以对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变换或进行改造, 这就是代码的优化。 ⑤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任务就是是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 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 4.前端(Front-End)——与目标机无关的部分 后端(Back-End )——与目标机有关的部分 5.编译系统:编译程序与运行系统合称编译系统 6.遍: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结果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做有关的加工处理,生成新的中 间结果或目标程序。 7.文法是一个四元组:G[S]=(VN, VT, P, S) VN:非终结符集合; VT :终结符集合; P :产生式集合(α→β或α∷=β); S :开始符号(或称根符号,识别符号)。 若S ->α,α∈V*,则称α为文法G的句型 若S ->α,α,α∈VT*,则称α为文法G的句子 语言是所有句子构成的集合,它是所有终结符号串所组成的集合VT*的子集,即L(G) VT* 8.0型文法又叫短语文法,它所确定的语言称为0型语言。 1型文法,上下文敏感文法或上下文有关文法。 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 3型文法线性文法、正则文法或正规文法 规范(最右)推导即任何一步α->β都是对α中的最右非终结符进行替换的,规范(最左)归约文法可唯一地确定一个语言 子树与短语:在句型所对应的语法树中,若某些符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组成某棵子树的末端结点,那么由这些末端结点所组成的符号串是相对于子树根结点的短语。 原则上语法树有多少棵子树,就有多少个短语。

编译原理一些习题答案

第2章形式语言基础 2.2 设有文法G[N]: N -> D | ND D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G[N]定义的语言是什么? (2)给出句子0123和2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 (1)L(G[N])={(0|1|2|3|4|5|6|7|8|9)+} 或L(G[N])={α| α为可带前导0的正整数} (2) 0123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NDDD ? DDDD ? 0DDD ? 01DD ? 012D ? 0123 0123的最右推导:N ? ND ? N3 ? ND3 ? N23 ? ND23 ? N123 ? D123 ? 0123 268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DDD ? 2DDD ? 26D ? 268 268的最右推导:N ? ND ? N8 ? ND8 ? N68 ? D68 ? 268 2.4 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的集合,且每个奇数不以0开头。 解答: 首先分析题意,本题是希望构造一个文法,由它产生的句子是奇数,并且不以0开头,也就是说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以1、3、5、7、9中的某个数结尾。如果数字只有一位,则1、3、5、7、9就满足要求,如果有多位,则要求第1位不能是0,而中间有多少位,每位是什么数字(必须是数字)则没什么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文法分3部分来完成。分别用3个非终结符来产生句子的第1位、中间部分和最后一位。引入几个非终结符,其中,一个用作产生句子的开头,可以是1-9之间的数,不包括0,一个用来产生句子的结尾,为奇数,另一个则用来产生以非0整数开头后面跟任意多个数字的数字串,进行分解之后,这个文法就很好写了。 N -> 1 | 3 | 5 | 7 | 9 | BN 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0 2.7 下面文法生成的语言是什么? G1: S->AB A->aA| εB->bc|bBc G2: S->aA|a A->aS 解答: B ? bc B ? bBc? bbcc B ? bBc? bbBcc ? bbbccc …… A ?ε A ? aA ? a A ? aA ? aaA ? aa …… ∴S ? AB ? a m b n c n , 其中m≥0,n≥1即L(G1)={ a m b n c n | m≥0,n≥1} S ? a S ? aA ? aaS ? aaa S ? aA ? aaS ? aaaA ?aaaaS ? aaaaa …… ∴S ? a2n+1 , 其中n≥0 即L(G2)={ a2n+1 | n≥0} 2.11 已知文法G[S]: S->(AS)|(b) A->(SaA)|(a) 请找出符号串(a)和(A((SaA)(b)))的短语、简单短语和句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化工原理(二)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在恒速干燥条件下,将含水20%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开始时干燥速率恒定,当干燥至含水5%时,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再继续干燥至物料恒重,并测得此时物料含水量为0.05%,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 ? ? ? 2.(2.5分)理想干燥器的特点为。 ? ? ? 3.(2.5分)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 ? ? 4.(2.5分)不仅与湿物料的性质和干燥介质的状态有关,而且与湿物料同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及相对速度有关的是湿物料的。 ? ? ? 5.(2.5分)湿空气通过换热器预热的过程为________。

? ? ? 6.(2.5分)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其吸收水汽的能力。 ? ? ? 7.(2.5分)湿度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________。 ? ? ?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8.(2.5 分)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9.(2.5 分) ? ? ?

10.(2.5 分) ? ? ? 11.(2.5分)不能引发降液管液泛这种不正常操作现象的原因是: ? ? ?

12.(2.5 分) ? ? ? 13.(2.5分)下列几种板式塔中,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 ? 14.(2.5分)下列几种板式塔中,单板压降最小的是: ? ? 15.(2.5分)板式塔中塔板上溢流堰的作用主要是:

? ? ? 16.(2.5分)板式塔中板上液面落差过大将导致: ? ? ? 17.(2.5分)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________。 ? ? ? 18.(2.5分)对湿度一定的空气,以下各参数中与空气的温度无关。 ? ? ? 19.(2.5分)如需将空气减湿,应使气温。 ? ? ? 20.(2.5分)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增加,则临界含水量________。 ? ?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