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基本框架研究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基本框架研究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基本框架研究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基本框架研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第一章 1. 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 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3. 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4. 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3)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4)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5. 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和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亲,本题请自由发挥! 6. 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7.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8.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 (2)社会与技术条件分析 (3)区域经济分析 (4)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 1.区域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内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1. 区域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规模及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规模及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一、可再生能源新政:保障存量收益,新增规模以收定支 (一)保障存量项目合理收益,合理确定新增补贴项目规模 1月22日,财政部、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优化管理机制和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行业现状,《意见》明确以下四点重要内容:1.明确“差异性”,对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成本变化情况,及时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形成机制;2.及时支付,明确补贴资金按年拨付,电网企业根据补助资金收支情况,按相关部门确定的优先顺序兑付补助资金;3.凡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均纳入补贴清单;4.坚持以收定支原则,新增补贴项目规模由新增补贴收入决定,做到新增项目不新欠。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具体内容

2020年起凡是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均纳入补贴清单,制定出台分类型管理办法确保新增项目规模。三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官方解读明确表示: 1.对于新增项目:未来将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分类型的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规模管理以及具体监管措施。有管理办法并且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规模管理范围的项目,相应给予补贴。未出台管理办法以及未按照管理办法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规模范围的项目,将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就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了各方意见,正在修改完善。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管理办法。

根据基金征收情况和用电量增长等因素,预计2020年新增补贴资金额度为50亿元,可用于支持新增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 2.对于存量项目:财政部将要求电网企业尽快启动补助清单的申报、审核和发布等工作。第一批至第七批目录内项目可直接列入补助清单(明确国家不再发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助目录),尚未纳入补助清单的项目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申报,经省级能源、价格管理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后,由电网企业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依照项目类型、并网时间、技术水平等条件确定,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备案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官方解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目次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一)环杭州湾地区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环杭州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当前凸现的主要问题 二、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方针 (三)战略举措 三、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产业带 (一)以纺织、服装和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二)以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以石化和钢铁为主体的临港型产业基地 (四)以科研教育、商贸物流和旅游会展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以都市型、外向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 四、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城市连绵区 (一)全面融入大上海经济圈 (二)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城市组群 (三)着力构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 (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进一步加强大型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建设 五、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建设高速便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 (二)建设互联互通、宽带化的数字信息网 (三)建设安全通畅、一体化的城乡给排水网 (四)建设稳定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动力供应网 六、构建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二)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七、构建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 (一)强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接轨上海机制建设 (二)突破体制障碍,形成园区整合、建设和管理新机制 (三)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 (四)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 (五)建立支撑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保障体系 (六)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七)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003年3月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要求环杭州湾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为此,省政府于2003年4月立题开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副省长担任该项研究总协调人,省发展和改革委毛光烈主任和省政府楼小东副秘书长担任协调人。该项研究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承担总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在省级有关部门和环杭州湾六市的积极配合下,总报告起草小组于2003年8月完成了该项研究的总报告。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3)

1、名词解释 1.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3.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4.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5.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6.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7.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8.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9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10、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 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 为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2.极化效应:极化是外围向中心的移动过程,形式多种多样。从极化波及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只是地方性的。13.扩散效应:扩散是由极化中心向外围的移动过程。其作用方向恰好与极化方向相反。极化是向心流动,扩散是离心流动。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9月) 中华人民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 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 (一)发展现状 2 (二)发展趋势 2 (三)发展经验 2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2 (一)资源潜力 2 (二)发展现状 2 (三)存在问题 2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 2 五、发展目标 2 (一)总体目标 2 (二)具体发展目标 2 六、重点发展领域 2 (一)水电 2 (二)生物质能 2 (三)风电 2 (四)太阳能 2 (五)其它可再生能源 2 (六)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 2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 (一)投资估算 2 (二)环境和社会影响 2 (三)效益分析 2

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 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1、水电 水力发电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到2005 年底,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约为8.5亿千瓦。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2、生物质能 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欧和美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 (章节及主要内容) 1.概述 提出了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的的概念,简要综述了国内最近有关能源政策和能源规划的最新动态,说明了制定武汉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的必要性。 2.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国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外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有关能源规划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国能源规划的特点。 2.1.2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介绍了国外著名的生态工业园的特点和值得我国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时可借 鉴之处。 2.2国内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内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我国国家能源规划、地方能源规划和区域能源规划的现状和发展。 2.1.2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定义:所谓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根据这一定义介绍了国内已建主要生态工业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与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4.能源规划方法 4.1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

20世纪80年代,即在石油危机和中东战争之后,美国学者提出了电力部门的需求侧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用户端的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电力负荷和电力消耗量,从而减少供应端新建电厂的容量,节约投资。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引起对传统的能源规划方法的反思。传统能源规划方法是一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思想,即通过不断扩大供应侧的能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需求侧管理的思想与能源规划结合,就产生了全新的综合资源规划(IRP,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环境署将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RP)作为能源节约的先进技术推广到发展中国家,作为能源规划方法之一。详细介绍了IRP方法的主要内容。 4.2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以IPCC颁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主要方法学和标准,制定出园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规划;同时制定园区建设绿色导则;制定园区能源专门规划;提出园区建设与生产过程的低碳策略。 4.3MESSAGE模型 MESSAGE模型是一个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它采用从下至上(即从需求端逐级向能源资源端的模拟)的方法,以经济‐能源需求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参数,根据可获得的能源资源量、适用的能源技术和能源需求等条件,模拟能源系统的供应和排放方式等。它可以模拟从能源供应端至能源需求端的各个过程,即所谓的能源链及其各个能源层次。通常能源链可分为4个层次———资源层、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 MESSAGE模型主要用于中长期能源规划、能源政策分析以及能源供应方案的优化。它既可用于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能源问题分析,也可用于区域建筑具体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优化分析。 5.能源规划评价方法 5.1ENPEP方法 能源与动力评价程序(ENPEP)是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开发的,后来移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供其向成员国推广。ENPEP载有一套供一体化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和将环境负担量化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一个模块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2012101109 2015 年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目的 (4) 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状概况 (5) 六、规划用地布局 (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 二、产业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7)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9)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目标 (10) 二、集镇发展策略 (10) 三、集镇发展职能 (10) 四、集镇性质 (9) 五、集镇规模 (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1)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

第1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2)经济区3)自然区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2)特殊区 (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区域分析 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 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二)区域空间规划 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 (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

我国可再生能源规划报告

前言 本报告旨在为商业银行信贷,有兴趣投资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及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服务,本报告首先对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前景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及信贷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报告并没有对新能源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 本报告共有160页,11万余字,其中有表50个,图24个。共有十三章,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新能源利用的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三至第十一章,用九章的篇幅,对国际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垃圾能,氢能、核能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及投融资情况等。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重点分析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政府态度,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做出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报告以上篇章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的融资需求,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本报告所持有的一些观点有: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各国的焦点。 ?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呈迅速增长趋势,06年为709亿美元,07年约为850亿美元。经合组织国家在该领域的投资仍占主导,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极为迅速,投资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全球许多领域的领先企业都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大型设备制造商GE、西门子、日本的夏普、三洋,中国电气等三大动力公司,各大石油财团如壳牌、英国石油、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大型电力开发商如西班牙的EHN,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水电及中国

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 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 第一部分背景 一、区域 (一)、市 1、基本情况和特点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 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 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 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 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 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 3、发展趋势的判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 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 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 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二)、西部次区域 1、概况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题库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课程名称: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 设计题目: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院系:市政环境学院 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326212班 设计者:耿祥哲 学号:1132620211

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耿祥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e-mail:383186960@https://www.docsj.com/doc/3e15909380.html,) 摘要:本文使用DeST软件,针对上海地区某办公建筑模型进行了全年逐时模拟,得出了该建筑空调运行参数的逐时值。根据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该建筑的空调系统负荷,总结出了该建筑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的特性,为该建筑空调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气候,围护结构,通风次数,通风时间 0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建筑物节能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种关于节能的措施和研究不断展开,各地关于节能要求的新规范也在纷纷出台。对于建筑空调系统而言,负荷计算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空调系统分析的第一步。准确的负荷计算对机组选型、系统选型、冷热源分析、建筑物能耗分析均极其重要。空调系统的逐时分析软件目前已有很多,比如DeST、e-Quest、Energyplus、华电源(HDY)等等,其侧重及精确度、操作界面各有所长。其中DeST、HDY主要用于空调负荷全年分析,而e-Quest、Energyplus还包含了建筑物全年能耗分析及区域舒适度评价、节能性评价的功能。 本文根据上海市民用建筑的调研结果,从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办公类建筑进行模型建立,并采用DeST软件对这些办公楼模型进行了负荷计算和全年逐时模拟计算,得出了该类建筑物的空调负荷特性。 1住宅基本模型构建 1.1.上海市气候条件 由于本文对上海市的冷热负荷进行分析,选取了对冷热负荷影响较大的室外干球温度、含湿量、太阳辐射量进行统计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3.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5.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 区域空间管制是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密切联系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建立互信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7.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者自然、环境要素)。 8.生态环境补偿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9.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7.自然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8.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逆,并且在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叫做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5.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和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19.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0.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外在成本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 21.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可分为:教育的个人成本和教育的社会成本 22.教育收益:教育收益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巧给个人和社会

范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2000-2015年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 二000年八月二十三日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制订的《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则进一步明确,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步伐。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尤其是电力供应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近期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了能够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外,还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实现消灭无电县和基本解决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农村电气化等目标以及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生产、生活用能条件,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队伍逐步壮大,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制订“十五”计划工作已全面启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五”计划和15年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成熟的、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制订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规范市场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提出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的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克服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行动。 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据统计,太阳能年辐照总量大于502万千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亿千瓦,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亿千瓦。地热资源的储存条件也较好,其远景储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以上,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7亿吨,可用作能源的资源量约为~亿吨;薪材的年合理开采量约亿吨,目前实际使用量达到了亿吨,超过15%左右,存在过量砍伐等不合理使用现象;此外还有大量的可用作生产沼气的禽畜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资源,集约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全国约有40336万吨,其中干物质总量

区域综合发展规划

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出发,根据区域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相应的制约条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和策略的规划叫做区域综合发展规划。这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类别可大致分为国家层面与地方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种,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是根据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具有战略性、权威性、纲领性,一般为5年,可展望10年及以上。“总规”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计划及政策制定的依据。专项规划根据行业、产业等又分科技规划[1]、能源规划、水利规划、工业规划等不同类别的经济或产业发展规划。

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出发,根据区域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相应的制约条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综合性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1]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的综合经济规划,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教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和相应的各种经济指标,如发展速度、各种重要的比例关系、生产发展规模、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经济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需求人数、城镇发展布局、地区财政收支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等有关规划。 制定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如下原则:①根据区域特点,既要满足总体要求,又能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②力求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重要企业的布局合理,既考虑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等的制约条件,又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适当地确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