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题目索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名词解释:

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

简答题:

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名词解释:

“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

简答题:

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

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

名词解释:

《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阿拉斯加购买“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简答题:

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思考题:

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

3结合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试述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名词解释:

三皇同盟《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巴格达铁路问题

复习题:

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3、试述德国19世纪90年代外交政策的转变。

思考题:

1、结合史实总结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特点。

2、试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大陆联盟体系。

第五章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名词解释:

光辉孤立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

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萨拉热窝事件

复习题:

1、试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简述两次巴尔干战争。

4、1898—1922年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思考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对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的影响。

第六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名词解释:

《贝尔福宣言》热那亚会议《洛桑条约》国际联盟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30年代的经济战斯特莱沙会议日本东方会议李顿报告书集体安全睦邻政策三国轴心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复习题:

1、试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内容。

2、试述洛迦诺会议结束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3、大萧条的特点。

4、简述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苏联为筹建集体安全体系作了哪些努力?

6、试述三国轴心的形成过程。

思考题:

1、比较分析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2、试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3、试述20年代末期的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态势。

4、1929—1939年的经济大危机对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5、试析慕尼黑会议前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第三编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第七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名词解释:

奇怪战争东方战线《大西洋宪章》《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

东方慕尼黑阴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

复习题:

1.试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过程。

2.试述联合国形成的过程及作用。

3.结合二战期间同盟国召开的大国首脑会议,试述同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思考题:

1 结合两次世界大战,分析欧洲霸权体系衰落的原因。

2 试析雅尔塔体系与以往国际关系体系的异同。

第八章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

遏制战略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克什米尔问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华沙条约组织

“三和”路线U-2飞机事件第三次中东战争万隆会议

大规模报复战略新日美安全条约77国集团苏伊士运河危机

复习题:

1.试述北约组织的形成。

2.试述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3.试述东方阵营的形成。

4.试析美苏第一次缓和的历史背景和表现。

5.试述60年代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

6.试述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基础和意义。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英美特殊关系?

2.试析西欧联合的原因和现实条件。

3 试析冷战的缘起。

4 试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5 试析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化的原因。

第九章缓和: 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

尼克松主义勃列日涅夫主义里根主义

新东方政策上海公报第四次中东战争

复习题:

1、试述中美和解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试述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思考题:

1、试析尼克松时期美国世界战略调整的历史意义。

2、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原因。

第四编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

第十章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名词解释:

超限制战略海湾战争《新欧洲巴黎宪章》“世界新秩序”世贸组织

复习题:

1、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简述德国统一的进程

3、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

4、如何理解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思考题:

1、从内政外交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2、试析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变化

第十一章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

“软权力”NMD和TM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朝美核框架协议

东亚金融危机“9.11”恐怖袭击波黑内战科索沃战争

复习题:

1、试析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2、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及其影响

3、冷战后俄罗斯外交的演变

4、印度崛起的潜力与制约因素

思考题:

1、美国霸权与历史上的其他霸权国的异同

2、试述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冷战后第三世界不断被边缘化的原因

二、答案索引

第一章

东亚封贡体系

东亚封贡体系是指1500年左右明代中国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实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它与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既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在这一体系中,明朝并未出兵占领周边国家,也未干涉其政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而处于依附地位的诸小国反而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国家间那种常见的赤裸裸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在东亚地区被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面纱。东亚封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经营、完善自己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但处于体系最高点的中国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穆斯林世界

穆斯林世界是指在1500年前后由穆斯林国家所构成的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当时穆斯林风暴和伊斯兰教星月旗又一次席卷了欧亚大陆,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创建了一个由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所构成穆斯林世界。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个穆斯林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的萨非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穆斯林世界中地位最为突出。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而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介入欧洲历史,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产生直

接而重大的影响,与欧洲的联系广泛而复杂,例如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但是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欧洲秩序

欧洲秩序是指1500年前后欧洲各国所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当时的欧洲政治版图名义上是基督教“世界主权”的一统天下,并存着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却是宛如一件由一些大小王国、公国、贵族领地和城邦所织补的“百衲衣”,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罗马教皇的权威已经在几百年来教权与王权的争斗中衰微下去。同东亚封贡体系和穆斯林世界相比,政治上的四分五裂是欧洲秩序最突出的特征。但是,在东亚的中国和中部的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的时候,欧洲却在四分五裂中经历着空前、彻底的大变革,开始踏上走出中世纪的旅程。

西欧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漫漫千年里,欧洲内部孕育和积淀了它走出中世纪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展开、民族君主国的崛起、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特别是西欧)得以兴起,并逐渐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约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整个欧洲摆脱了思想束缚和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做了思想上、文化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为欧洲人提供了新的智力水平和认识水平,把欧洲人从中世纪的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使一种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主义兴起,加速了民族君主国的出现。同时也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和经济上的竞争。其中宗教改革对国际关系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欧洲迅速***成不同的宗教体系,欧洲人彼此之间打着信仰的旗号迅速开战。

(2)民族君主国的出现

15-17世纪形成的民族君主国是在反对外族侵略和国内君主与贵族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战争和暴力的铁砧上锻造出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形成民族君主国,之后英国、FaGuo,德意志和意大利,瑞典、波兰与俄罗斯都纷纷形成民族君主国。

民族君主国的出现改变了中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生活,为西欧的扩张提供了政治组织上的准备。在强有力的君主统治下,国王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结成同盟;税收、军队、火药等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君主国的实力;国家成为国际行为的主体,具备了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民族君主国不同于中世纪的专制国家,它促成了国家主权思想的发展,将国家提升到了一个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地位上。

(3)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

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为西欧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欧洲经济扩展主要体现在农业产量的提高、封建人身束缚的减弱、人口的增长和贸易的发展。黑死病的创伤已经痊愈,长期的战争也告一段落,西欧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的发展和农民得到人身自由为海外扩张提供了一个松散的社会和易流动的人群。而技术的发展成为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使欧洲人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成为世界各大洋的主人。伴随技术进步,商业事务新技术被发明与改进,标准货币、银行、合股公司等的出现使金融、投资等活动活跃起来。这一切使15世纪以后西欧开始了蒸蒸日上的时代,使欧洲尤其是西欧的兴起在物质基础上确立了对欧亚大陆其他部分的优势。另外,新兴的民族国家渴望着海外殖民利益,新教徒由于受到交汇的****也向往一个新的自由世界。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地理大发现开始了。

在宗教的热情鼓舞和巨大财富的吸引下,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出欧洲。1498年葡萄牙的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首先发展和增强了欧洲的商业精神,许多西欧国家都力图在世界抢夺一块商业市场;重商主义成为欧洲最流行的学说,是许多西欧国家的基本国策,商业精神几乎弥漫了整个西欧大地。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西欧霸权时代的开始。第二,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逐渐

联成一个整体,各地区相对隔绝、封闭、独立发展的历史即将结束,全球时代逐渐来临。第三,这一时期西欧资本主义暴露了扩张的野心和攫取的贪欲,开始了殖民帝国的扩张。第四,地理大发现使东西方各文明横向比较更为容易。总之,欧洲人建立了最早的殖民制度,展开了最早的商业战争,缔造了最早的殖民帝国,使海外利益第一次成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因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出现、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正是凭借这些因素逐渐地确立了它在全球性国家关系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尼德兰革命及其影响

尼德兰处于欧洲的西北,先由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继承,后由腓力二世继承归西班牙统治,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商业比较发达,因而对西班牙独占海外贸易不满。腓力二世为了保护西班牙的商业利益,禁止尼德兰商船到西属殖民地进行贸易。加之在民族感情上尼德兰视腓力二世为外国人,对大量驻扎的西班牙军队十分反感。当时新教传入尼德兰,为西班牙所不容,它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惩治新教徒。尼德兰各省害怕宗教裁判所的设立会威胁到它们的自治和自由,由一群贵族上书腓力二世,要求关闭宗教裁判所。以此为导火线,在1566年8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起义,被称为“破坏圣象运动”,新教徒劫掠教堂,破坏圣象,各阶层也都参加了起义。腓力二世派阿尔瓦公爵前去镇压。阿尔瓦达斯屠杀起义者,征收新税,没收了一批贵族的地产。恐怖政策使大量技术工人逃到国外,尼德兰繁荣的商业遭到摧残。尼德兰各省联合起来,在奥伦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向西班牙展开了海战,进行了独立斗争,并得到了英国和欧洲新教阵营的很大帮助。

在革命过程中,由于西班牙实行分化政策,尼德兰南部10省又回到西班牙统治下,北方7省则坚决抵抗,并于1581年正式宣布独立,称为尼德兰联合省(荷兰共和国),随后英国军队开赴荷兰。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向英国,遭到毁灭性打击。腓力二世去世后,双方于1609年签订《二十年停战协定》,到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

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商业资本主义国家。西欧许多信仰新教的富商和新教徒纷纷来到荷兰以享受宗教自由。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大都会和西欧的金融中心。荷兰凭借庞大的商船队和强大的海上力量开始了全球贸易和殖民过程。17世纪对荷兰人来说是一个“黄金世纪”。

尼德兰革命和荷兰独立后,西班牙更加衰落了,它开始逐渐沦落为二等或三等国家,它的海上贸易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所取代。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15-16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随着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西欧的出现,邦国林立的欧洲开始踏上了走出中世纪的旅程,并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正是在中世纪漫漫千年里,欧洲(西欧)酝酿了形成现代国际关系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如现代民族过家的兴起、主权观念的出现和国际政治生活的世俗化,等等。即将用现代“民族国家”这种形式组织起来的欧洲人,要向全世界发起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冲击。与欧洲不同的是,实行中央集权体制的东方各封建大国,尽管规模庞大、组织有序,但却囿于停滞保守的怪圈难以自拔,变革竭蹶,更没有意识到即将开始的全球变局。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开拓,为国际交往增添了新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也使国际交往中经济关系的地位迅速上升。欧洲步入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后,先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的荷兰、英国、FaGuo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至此,曾经遥远的、彼此相对孤立分散的世界终于被联系在一起,开始演绎出一幕又一幕交织着战争与和平、混乱与秩序、革命与反动、争霸与反霸、贫穷与富裕、东方与西方、殖民与独立、发达与不发达和多极与单极等人类社会的悲喜剧。

第二章

“掷出窗外”事件

(1)背景:波西米亚于1526年起就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长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民族独立倾向和反教会传统。在1419年“胡斯战争”后,在16世纪末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波西米亚倾向于新教,并迫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于1609年签署“大诏书”,给捷克新教徒以信仰自由权。但斐迪南任捷克国王后,违背“大诏书”,大肆推行反宗教改革运动,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新教徒,拆毁新教教堂。(2)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发生了起义,起义的新教徒冲入王宫,把斐迪南派遣的两名钦差从20多米高的窗户扔出,史称“掷出窗外事件”。

(3)“掷出窗外事件”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决心再次纠集“十字军”,以武力征服波西米亚。

三十年战争

(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

(2)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FaGuo阶段(1635-1648)

(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FaGuo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评价: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卷进来了。它们先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战,信教诸侯于天主教势力势不两立;接着又抛开了宗教外衣,为赤裸裸的国家(或准国家)利益而战,宗教信仰不再是划分敌我的主要依据。

②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民族君主国的兴起、主权观念的出现和国际政治的世俗化这些在中世纪就已经酝酿成熟的欧洲新现象,现在有了一个被大家(除罗马教皇外)所共同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局,欧洲国家的组织形式真正开始走出了中世纪。

七年战争

(1)时间:1756-1763年

(2)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英法争夺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矛盾和普奥争夺中欧霸权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英法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北美、西印度、印度的领土和商业领域;普奥争夺的重心集中在领土和对德意志的领导权上。

(3)英法、普奥德继续争斗导致了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联盟颠倒”),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英国与普鲁士结成联盟,法奥也签订条约结盟,不久,西班牙、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同盟。出现了两个集团对垒的局面。

(4)1756年5月,双方开战,战争持续了七年,被称为“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分为欧陆战场和海外殖民地战场两条战线。战争初期法奥联盟占优势,但由于俄国与普鲁士单独议和,FaGuo最终战败。1763年,法、西语英国签订《巴黎和约》,FaGuo失去了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法、奥也与普鲁士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这等于确认了普鲁士的强国地位。

(5)评价:

①不仅在欧洲进行,也在美洲和印度进行,因而是一场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欧洲战争。

②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其他参战各国虽抱有各自的目的,但都受到了英法争霸的制约。

③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战前英法争夺欧洲、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局面由于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而宣告终结。与

此同时,随着西班牙、荷兰影响的衰减和俄国实力的增强,欧洲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心由西欧移向东欧。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开始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英国是战争的胜利者,逐渐成为美洲和印度的主宰,它通过对殖民地的巧取豪夺,进一步增强了七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FaGuo则损失惨重,丧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主地位,一步步衰落下去。奥地利失去了西里西亚,实力大大削弱,在德意志国家中失去了领先地位。普鲁士虽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价,但毕竟得到了西里西亚,加入了列强行列。俄国借此时机扩张了实力,成为主宰东北欧国际政治事务的重要一员。

④虽然形成了欧洲政治新格局,但并没有消除列强争夺霸权的旧矛盾。FaGuo对战败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复仇,英法尖锐对抗的状态没有大的改观;奥地利收回失去的西里西亚的愿望与普鲁士争霸德意志的计划水火难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1648年10月24日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

(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主要内容)

(3)历史意义: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确定了一些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和欧洲未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影响深远,在国际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全欧规模战争,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该体系展现的更多是欧洲的国际秩序。

(4)确定的国际关系原则:

①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以“会议”解决争端。

②明确规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原则,确认了国家主权平等。

③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以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④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

⑤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

⑥确立了外交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为主权国家经常性的政治经济交往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乌得勒支条约》

(1)背景: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FaGuo、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对峙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2)《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FaGuo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FaGuo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3)评价: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

《航海条例》

(1)背景: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吞并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后,政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把矛头指向海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到17世纪中叶,英荷两国为争夺海洋霸权和海上贸易垄断权,转入了大规模军事斗争。

(2)当时英国对荷兰的基本政策是:如果不能结成坚固的联盟,那么两国就兵戎相见,直至荷兰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根据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1651年英国提出《航海条例》。

(3)《航海条例》是英国政府旨在奖励和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荷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荷兰拒不接受《航海条例》,谈判破裂,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

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由此,荷兰作为海上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开始踏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殖民帝国之路。

4. 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背景:由于婚姻关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路易十四都拥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且西班牙是一份丰厚的遗产。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逝,其遗嘱要求西班牙务须保持完整并由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如路易十四拒绝,再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儿子继承。路易十四接受了这份遗产,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肯轻易放弃,事情到了非战争不能解决的地步。

(2)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整个欧洲***成两大阵营。FaGuo、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为一方,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组成反法同盟,并得到了勃兰登堡、葡萄牙和萨伏依的支持。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3)《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FaGuo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FaGuo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3)评价: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着崇高的宗教目标,意识形态之争被排除在战争之外。这场战争是“第一场很少带有宗教色彩的战争,是第一次主要为商业和海上霸权的利益角逐的战争,是英国人第一次慷慨地用在欧洲政治上的战争,是第一次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通过战争,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

5. 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1973年9月3日,英美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美国独立后对外政策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近赢得的独立。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旧很严峻,它的北面、西面被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着,边界(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问题)、密西西比河航运、纽芬兰捕鱼权、贸易特惠等问题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问题。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

2. 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英国的对外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是维持欧陆的“力量均衡”,即平时通常置身事外,只在关键时刻关键之处实施关键一击来左右事态的发展。英国采取“力量均衡”政策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首先,英国是一个岛国,它无力在欧洲长期维持一支军队以在众强之中保障自己的势力范围,因而它干脆不在欧洲谋求任何势力范围而只在大陆维持一种势力范围的大致均衡。

第二,任何一国的强大都将对英国形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这正是它反对一切霸权的原因。

第三,英国的经济发展使其在自足性和扩张性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是欧洲各国当中惟一不需要在欧洲扩张便可维持国家最高利益的国家,因此它成为对欧陆仅求其不出现独霸的强权,此外别无他求的惟一一国。1701年-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第一次主要为商业和海上霸权的利益角逐的战争,是英国金钱第一次慷慨地用在欧洲政治上的纷争,使第一次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在战争末期,由于眼看FaGuo 就要失败,奥地利的野心却再次膨胀,甚至出现了奥地利与西班牙再次合并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可能,于是英国将自己的力量撤出欧洲大陆,不再支持反法同盟,以取得势力的平衡。在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条约》中,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这就使欧洲大陆的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该合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英国获得了海上的主宰权。

1814年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并于1815年签订《最后议定书》,建立起了维也纳体系,在欧洲大国间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平衡。英国从此确立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直到一战之前其霸权地位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其他国家的威胁。英国越发感到只有在欧洲大陆维持稳定的均势才能真正保障英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

战略利益,因而它自觉地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起制衡者的角色。在之后的近百年中,英国以自己为砝码,精心调节着国际力量的微妙平衡。如果某一国或集团的势力膨胀以致威胁到英国的利益,它总是毫不犹豫地与另一国或集团结成同盟。均势原则在维也纳体系时期日臻圆熟。

3. 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1)西班牙:

①国内因素:

第一,由于宫廷挥霍无度,封建传统浓厚,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

第二,殖民地财富的大量涌入,阻碍了其本身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大量财富只被用在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上,没有用于发展生产。而其大量金银的涌入还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反而丧失了与别国工业的竞争力。

②国际因素:

第一,不断卷入欧洲霸权争夺,到三十年战争时,其殖民霸权已经衰落。由于长期在欧陆上与FaGuo,在海上与荷兰激烈竞争,征战不断,财力消耗巨大。广泛持久、耗资巨大的战争使西班牙的国力不堪重负,经过长时间的较量,无可奈何地从霸权的巅峰跌落下来。其中,尼德兰革命的爆发是这个殖民帝国的急剧衰落的标志。

第二,欧洲其他国家与之竞争,其中经济竞争最为重要。17世纪初的西班牙已经不再是第一流的欧陆大国和海上强国了。

(2)荷兰: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后签订的《威斯特敏斯特和约》使荷兰海上大国地位受到削弱;之后又荷兰又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和法荷战争。经过这些战争,荷兰衰落了。荷兰的海上霸权至此已彻底丧失,再也不是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荷兰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英法相比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而FaGuo人和英国人正在迎头赶上。

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1)是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涵内容最广的一个体系,并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加剧了德意志和欧洲的***,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成了一种多元整治格局,为欧洲建立了多极体制和均势,但却未能给欧洲带来和平。欧洲国家间频繁发生的战争和频繁变换的结盟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常态。现实政治和利益成为各国付诸战争或联结同盟的主要出发点,而不再是跨国利益和宗教信仰。

(3)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但欧洲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大国间的战争已经开始影响到它们的海外殖民地,并对殖民地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4)其形成代表着欧洲走出中世纪的步履,事实上促成一场全球变局。

第三章

《提尔西特条约》(Treaty of Tilsit)

(1)背景:拿破仑打败第三次反法联盟后,于1806年7月建立莱茵联盟,欧洲列强更感受到FaGuo的过分强大师对自身安全的威胁。随着拿破仑对德意志野心的显露,普鲁士向英俄寻求保护。1806年10月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之后普法交战,法军大败普军,拿破仑乘胜进逼俄国。

(2)1807年7月7日法俄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两国结成同盟,俄国牺牲盟友普鲁士换取自己的利益,英国的反法政策反而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孤立了。7月9日,普鲁士也和FaGuo签订了屈辱的《提尔西特和约》接受了领土变更和赔款的惩罚条件。

(3)《提尔西特和约》的缔结宣告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大陆封锁体系(Continental System)

(1)背景:由于海外贸易的竞争,英法长期对立。FaGuo大革命后,英国又多次组织反法同盟。且在战争中英国从没有遭受过FaGuo军队的打击,总是保持着良好的实力与FaGuo抗衡,拿破仑把征服的目标瞄准了英国。但军事征服英国是不可能的,于是拿破仑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开始推行“大陆封锁”战略。其目的是希望利用FaGuo在大陆上的优势消解英国的海上优势,以陆上力量去和英国的海上力量角逐。(2)建立过程:1806年11月20日,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为大陆封锁体系奠定基础;1807年1月7日,英国宣布实行反封锁,拿破仑寸步不让,针锋相对的先后两次颁布“米兰敕令”,强化了“柏林敕令”的规定;1810年10月又颁布“枫丹白露敕令”,以立法手段完成了“大陆封锁体系”。

(3)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的打击起初是沉重而有效的。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存在诸多困难,最终难逃失败命运。而FaGuo的征服和占领又激起了别国人民对拿破仑帝国的反抗。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大陆联盟体系。

《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

(1)背景: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3年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帝国迅速崩溃,如何处理战败的FaGuo成了争论的焦点,拿破仑又拒绝接受“法兰克福提议”;为了最终打败拿破仑,在英国提议下,反法同盟各国就战后欧洲安排问题进行了会谈和协商。

(2)1814年3月9日反法同盟各国签订《肖蒙条约》,规定了对法作战的条件和对欧洲未来疆界与政权的安排。该条约缓和了同盟各国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加强和巩固了同盟对法作战的团结,同时也反映出列强恢复欧洲旧秩序的企图。它的基本原则后来在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贯彻和确认。

(3)1814年3月20日,反法同盟攻入巴黎,波旁王朝复辟,5月30日,同盟国与波旁王朝签订了一个法、奥、俄、英、普的和平条约,称《第一次巴黎和约》。这是维也纳会议前的一个重要条约。在条约中,同盟各国的目的是让欧洲回到拿破仑以前的状态,而没有对之采取报复和惩罚的措施,没有割地和赔款,甚至拿破仑从欧洲各国掠去的艺术品仍被保留在巴黎。该条约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失败,但并不意味着FaGuo的失败。竭尽全力打败拿破仑的大陆各国也和FaGuo一样衰弱,只有英国和俄国没有遭到严重削弱,它们逐渐掌握了欧洲的主导权。同盟各国无意引起FaGuo的仇恨,对FaGuo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同时由于均势原则的微妙作用。FaGuo被保存为一个强国而作为对俄国和英国势力的制衡。

《第二次巴黎和约》

(1)背景:1815年3月拿破仑“百日政变”,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失败

(2)1815年战胜国与FaGuo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提出了比以前严苛得多的条件,使FaGuo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盟国的占领军也给FaGuo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最后议定书》

(1)1815年6月9日列强通过《最后议定书》,结束了维也纳会议。

(2)《最后议定书》依据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重建欧洲的均势和和平,并对诸多国际问题作了广泛而细致的安排,包括国际河流的自有通航、外交人员的位次和待遇等问题。

(3)评价: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二个重要体系——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在欧洲大国间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平衡。英国以自己为砝码,精心调节着国际力量的微妙平衡。如果某一国或集团的势力膨胀以致威胁到英国的利益,它总是毫不犹豫地与另一国或集团结成同盟。均势原则在维也纳体系时期日臻圆熟。神圣同盟

(1)1815年9月20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王威廉三世在巴黎签订《神圣同盟条约》。(2)目的:为了维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也为了保持维也纳体系的长久稳定。

(3)中心内容:三国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正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关系,互相保证欧洲的正统统治。(4)这个条约既未规定有效期限,也不受任何约束,具有宗教意味,故称“神圣同盟”。到1815年底,除英国、罗马教皇国、奥斯曼土耳其外,其他欧洲国家都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俄

罗斯和奥地利。

(5)评价:神圣同盟通过相互间对正统原则的保证,使各国得以面对国内的革命洪流而找到些许安全。它实际上在大国之中加上了一种“道德的限制”,使之在共同的价值观下不至于在自相争斗中毁灭。这一想法可以称之为“保守和评论”,即认为维持正统体制才能保证和平的延续,一切激进的行为都回带来灾难。然而,这一和平以****和压制进步力量为基础,必将招致更大的毁灭。

四国同盟

(1)1815年11月20日,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2)主要是针对FaGuo,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目的是反对拿破仑家族在FaGuo的统治,反对FaGuo对欧洲整体均势构成威胁。

(3)四国同盟使大国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可能出现的对整体均势的挑战。

东方问题

(1)又称近东问题,长期困扰欧洲列强,被称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无穷尽的困难之源”,其实质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在1822年神圣同盟召开的维罗纳会议上讨论希拉问题时使用的。

(2)问题的由来:奥斯曼帝国自168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后,开始由盛而衰。到18世纪,强邻进逼,国势日殆。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日益向外扩张,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及其东南端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成为欧洲列强必争的战略要地。而该地对俄国最为重要。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和约,夺取了土耳其的大片领土。1821-1829年欧洲列强纷纷插手,使东方问题逐渐成为具有全欧性质的问题和国际政治纷争的中心。

(3)列强在东方问题上的争夺:19世纪在东方问题上展开激烈争夺的主要有俄、英、法、奥诸国和统一后的德国。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后,列强围绕东方问题的争夺愈演愈烈。1827年英、法、俄与土耳其开展并于1829年签订《伦敦议定书》、《亚得里亚那堡和约》,土耳其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付出巨额赔款,希腊因此独立。在随后爆发的两次土埃战争中,列强纷纷插手,并签订一系列协定和条约,但都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新的冲突在酝酿着。随着列强在近东争夺的加剧,终于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路易. 波拿巴

(1)路易. 拿破仑. 波拿巴(Louis Napoleon Bonaparte,1808-1873),拿破仑的侄子

(2)在1814年12月2日的总统选举中利用拿破仑在FaGuo人民中的影响,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他上台后,企图效法伯父,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帝国。他首先加强FaGuo队周边国家的影响,并准备在不远的将来废除1815年维也纳条约。在稳定国内局势的基础上,企图利用欧洲列强之间尤其是普奥间的矛盾与冲突,扩大FaGuo在欧洲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并伺机扩张FaGuo的边界。

(3)1852年称帝,即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拿破仑三世在稳定国内政治局势后,开始与欧洲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

(1)背景: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FaGuo、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2)导火线: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3)战争过程:1853年,俄全歼土舰队,英法与土结盟对俄宣战,1855年撒丁王国也加入英法同盟与俄作战——1854年普奥签订反俄同盟条约,奥地利陈兵多瑙河两公国边并得到普鲁士的响应与支持,奥又同土签订条约,迫使土答应奥占据多瑙河两公国——俄军撤出,奥地利随后进占两公国,但英法并未就此罢手,俄土战争已演变为一场欧洲大战——1854年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向俄军发起进攻。经过一系

列战役后,双方进入僵持状态——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之后俄军败局已定,奥地利趁火打劫,俄被迫接受议和——1856年2月交战双方在巴黎召开和会,奥地利、普鲁士也参与进来,3月30日各国签订《巴黎和约》,后通过《海洋国际法原则宣言》

(4)这场战争本质上是欧洲列强间的争夺。《巴黎和约》使俄国失去了在土耳其境内的所有优势,多瑙河两公国则继续享受原有的特权和豁免权,黑海实现中立化。单从近东来看,该合约几乎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战争的后果看来是“混乱不清和令人失望的”,但它在国际关系史上却有重大意义。列强间的这场战争使得一切协调机制包括俄、普、奥残余的同盟关系都烟消云散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法角度看,土耳其被容许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国际法迈出了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黑海中立化,扩大了永久中立的观念,被适用于个别特殊地区;多瑙河向世界各国开放,并设两个国际委员会管理;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组成两大公国,是民族自决原则的第一次应用。

(5)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俄国的国际地位于战前相比判若云壤,对欧洲国际事务的发言权也被削弱。在英法遏制下,俄国西进之路受阻,其扩张矛头不得不转向中亚和远东。FaGuo洗刷了1814年战败的耻辱,将俄国从欧洲大陆的权力之巅拉下并取而代之;同时FaGuo又能与英俄都保持较和谐的关系,可是说是FaGuo外交的胜利。英国获益匪浅,通过遏制俄国使英国在近东、印度和远东的扩张形式更为有利。奥地利获取了不少实际利益,摆脱了俄国的直接威胁,但其唯利是图的外交作风不但恶化了俄奥关系,还引起了英法的不满,在外交舞台上陷于孤立之中。奥斯曼土耳其作为战胜国,得到的惟一战果是“维持现状”。同时,它对其在欧洲附属国的控制进一步被削弱,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局势变得更为复杂起来。撒丁王国、普鲁士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着手解决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1)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线。

(2)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耶路撒冷自古以来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圣地保护权是指在耶稣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教堂享有一切豁免和特权。从16世纪起天主教徒就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享有特权。但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基督教居民中,东正教图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从18世纪起,东正教徒就握有这两处宗教圣地的管辖权,支配和占有朝圣的收入。随着欧洲列强的逐渐渗入,列强之间的冲突和争夺使东正教和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出现了圣地保护权问题。

(3)1850年,FaGuo要求土耳其政府将圣地管辖权交给天主教会并得到应允,俄国对此大为光火,对土耳其提出强烈抗议,俄土双方争执不下。路易?波拿巴乘机充分利用圣地保护权问题挑拨离间英奥和俄国的关系。圣地保护权问题则成为俄国进一步插手土耳其事务的借口。到了1853年春,圣地保护权问题更加尖锐化。由于土耳其在英国的怂恿和支持下拒绝签订关于俄国对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保护权的条约,俄国与土耳其断绝外交关系,并以保护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的安全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国。1853年10月4日,土耳其在英法的支持下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铁血政策”

(1)1862年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大大增强了普鲁士王室和容克地主的势力。他认为当今的重大问题已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通过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因此被称为“铁血宰相”。他在内外政策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势头,但又不超越危险的界限,为体面的退却和改组留有选择余地。(2)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铁与血”的方式于1871年1月18日同一德国。

安政五国条约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列强力图把日本纳入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50年代欧洲列强开始迫使日本签订一系列条约以谋取在日本的特权,打开日本的大门。

(2)时间:1858年(日本安政5年)

(3)内容:荷兰、俄国、英国、FaGuo分别同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些条约统称安政五国条约。

(4)影响:从此日本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这也使日本国内封建制度的危机大大加深了。在内外危机日益加深之际,日本于1868年进行了摆脱危机的明治维新,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二次美英战争

1812-1814年爆发了被美国人视为又一次独立战争的第二次美英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是在拿破仑战争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和英国的反封锁政策对美国的贸易打击极大,尤其是应该的反封锁政策使美国遭受了重大的商业损失,英国劫掠美国船只和强征美国籍水手服役,大大伤害了美国的民族自尊。美英两国经过反复斗争和协商,矛盾并没有得以缓和,反而进一步激化,两国终于兵戎相见。第二次英美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1812年9月,沙皇俄国出面调停。经过艰苦的谈判,美英两国于1814年12月24日签订了《根特条约》。条约解决了两国诸多领土和边界争端问题。《根特条约》签订后,美国终于得以完全摆脱英国的控制,国家的独立得以巩固。战后美国政治上的殖民地意识开始迅速消失,经济上开始从殖民地经济向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同时,第二次美英战争摧毁了因反美尔联英的印第安人部落联盟,为美国向西部扩张创造了条件。

“门罗宣言”

(1)背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恢复了正统秩序,英国的海上霸权如日中天。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独立解放运动,衰落已久的西班牙殖民帝国迅速解体,欧洲列强趁机向美洲地区渗透扩张。面对沙皇俄国在北美地区的南下政策、欧洲神圣同盟1823年冬对拉丁美洲的武装干涉、英国向拉美渗透的逼人气势,“门罗主义”应运而生。

(2)英国既要防止美国势力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损害英国利益,又要阻止神圣同盟对拉美地区的武装干涉。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坎宁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英美对拉美事务采取共同立场的建议,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激烈争论,美国还收到了俄国不承认拉美独立国家和指责共和制度的两份照会。同时,英国政府得到了FaGuo不对拉美进行武装干涉的保证,不再需要美国的合作。面对紧迫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给欧洲列强,尤其是英俄两国以警告。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门罗主义”)。

(3)“门罗宣言”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原则:

①“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在限制和约束欧洲国家在美洲扩张的同时,保留了美国在美洲扩张的权利。

②“不干涉”原则:包含着不干涉和干涉两个方面:不干涉欧洲事务时美国既定的原则方针,但对涉及到美国切身利益和权利的南北美洲事务,美国不能制止不理。即美国反对欧洲各国干涉美洲事务,但美国却有干涉美洲事务的权利。

③“美洲体系”原则:宣扬美洲的共和主义,把共和制的美洲与君主专制的欧洲截然分开,其含义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其核心和潜台词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4)评价:

①尽管“门罗宣言”的三个基本原则客观上支持了拉美各国的独立,阻碍了英法俄等欧洲列强对拉美的野心,是年轻的、实力尚未强大的美国在外交上的一次胜利。但它实际上也等于宣布了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实力范围。“门罗宣言”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具有防御和进攻的双重性质。

②受到了新独立的拉美国家的普遍赞同,但神圣同盟各国表示坚决反对。

③是美国对外政策史上一个著名的政策口号。随着美国国立的增强,美国不同时期的执政者对“门罗宣言”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的核心都是为美国在西半球侵略和扩张服务的。美国以后的美洲政策基本上是以“门罗宣言”为蓝本和底色的。

(5)“门罗宣言”出台后,特别是伴随着19世纪4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加上有力的国际形势,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向西部扩张活动。到内战爆发前,美国在北美大陆通过掠夺、兼并和廉价购买的方式,已使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的狭长地带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阿拉斯加购买

(1)美国内战结束后,购买阿拉斯加时美国这一时期外交史上的一大杰作。

(2)背景:位于北美大陆西北部、与俄国东西伯利亚隔海相望的阿拉斯加于1799年正式成为俄国的属地。由于俄国认为这块寒冷的“冰地”对俄国并没有多大价值,决定把它出卖。且俄国在这一时期开始执行联

美抗英的外交政策。

(3)奉行扩张主义信条的国务卿威廉?西沃德一心想把美国的疆域扩展到北极圈,对购买阿拉斯加持有巨大热情,向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做了大量艰苦的说服工作。1967年3月30日,美国以700万美元购买了阿拉斯加。这在当时被讥讽为“西沃德的浪费”的购买行为后来被证明是一笔精明的交易。

复习题:

1. 简评FaGuo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1789年爆发的FaGuo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君主秘密外交”,革命的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外交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有:

“主权在民”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是对“朕即国家”和“王朝利益至上”思想的否定。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称在权利上人人生而平等,因而主权就不属于某一王室或个人,而是归属于全体国民。

“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被宣布为FaGuo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对封建专制君主为了王朝利益不顾人民的苦难、连接发动战争的否定。

“不干涉原则”: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延伸,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些原则体现了国际法的思想和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截然不同于欧洲列强在相互关系中奉行的那种短视的、缺乏道义的、血腥残暴的行事原则。尽管这些原则不无理想主义成分,且因种种原因未能将之付诸实践,但它们毕竟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2. 试析大陆封锁体系失败的原因。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的打击起初是沉重而有效的。但是,一项政策战略上的成功需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实施的战术的保障和支撑。拿破仑拥有大陆,这使他有可能以整个大陆的资源同英国对抗,但是推行大陆封锁政策的前提就是大陆的绝对统一,因为不完全的封锁等于没有封锁。因此,拿破仑所建立的“大陆封锁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诸多困难,也预示了其失败命运。

首先,大陆的工商业在封锁初期的确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英国的反封锁使大陆的对外贸断绝,工业缺乏原料,商品找不到市场,大陆工商业逐渐萎缩。相反,英国起初虽然遭受了损失,但它毕竟占有着巨大的海外市场,只要扩大与美洲、澳洲、非洲和南亚的贸易,就可以弥补在欧洲的损失。

其次,运输业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人们一向依靠的近海运输被英国人封锁了,欧洲不得不重新求助于古老的陆上通道。陆上运输在古代尚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却难以支持一个巨大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

第三,法国经济落后于英国,没有能力生产出大量和英国商品一样物美价廉的商品占领欧洲大陆市场,从而使大陆封锁失去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单靠军事手段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英国商品走私渗进欧洲大陆。

法国的征服和占领又激起了别国人民对拿破仑帝国的反抗。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大陆联盟体系。

4. 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1)背景:德国长期陷于***,有两件事对德国统一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法国大革命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其次,在1848年革命中,德意志统一运动开始付诸实践。(法兰克福议会)

(2)过程:王朝战争(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

(3)历史影响(见P.126)

5. 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1)内战前(1861年前):从美国独立一直到内战爆发前夕,巩固国家独立与安全,争取扩大国外市场,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则。这一时期美国外交史的主要内容是:

①美国的早期扩张

②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

③1823年门罗宣言

④向西部大规模扩张领土

(2)内战后(1865后):美国开始踏上从大陆扩张转向海外扩张的新旅程。

①在拉丁美洲的扩张

②购买阿拉斯加

③在远东进行一系列扩张活动

第四章

三皇同盟(Three Emperor’s League)

指德、俄、奥三大国的关系:

(1)1873年三皇同盟(第一次三皇同盟):

①背景:俾斯麦认为孤立FaGuo的关键是处理好德、俄、奥三大国的关系;俄奥则都打算利用德国加强自己的力量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②过程:1872年9月三皇柏林会晤;1873年德皇访问彼得堡,德俄缔结军事协约;之后俄皇访问维也纳,俄奥签订政治协定《兴勃隆协定》,由此三皇同盟形成。

③该同盟的基石是俄奥保持合作关系。三国除了在维持欧洲政治现状这一点上存有共识外,在其他方面的想法和打算基本上是同床异梦。俾斯麦鼓励FaGuo的目的为俄奥反对;俄国企图利用同盟保证其西部边界的安全,有利于同英国在中亚的争夺;奥匈打算借助德国加强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由于三国目的各异,作为保守主义政治结构的三皇同盟只是当时欧洲大国关系互相牵制的一种反映而已,因而,这一同盟十分脆弱。

(2)1881年三皇同盟(第二次三皇同盟):

①背景:俄奥关系因近东危机而破裂,德俄关系则因柏林会议使俄国利益受损而恶化,维系普法战争后欧洲政治秩序的三皇同盟已经是分崩离析了。但三皇同盟是俾斯麦组建大陆同盟体系关键的一环,是大陆同盟体系的支架。特别是德国想与英国结盟的计划受挫后,重建三皇同盟显得更为迫切。

②过程:1880年俄国提出恢复三皇同盟的建议得到德国的认同;1881年德俄奥签订《三皇同盟条约》及附加的议定书。

③三国从三皇同盟中获得了各种好处。尽管三皇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国利益的重合与协调,但是,历史纠纷、现实利益和地缘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在一两次同盟中化为乌有,三皇同盟在其存在的短短六七年的岁月里一直伴随着深刻的分歧和猜疑。

《地中海协定》

(1)背景: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

(2)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2月英意签订针对FaGuo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奥匈、西班牙先后加入。1887年12月,英奥签订针对俄国的《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意大利随后参加。

《再保险条约》(Reinsurance Treaty)

(1)背景: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德国为博取沙皇好感,提议用德俄双边协定或条约代替三皇同盟条约。

(2)1887年6月18日德俄签订条约。

(3)德俄条约是德国以牺牲别人利益来迎合俄国,换取俄国在德法冲突中保持中立。

(4)如果俄国真要占领黑海海峡或君士坦丁堡,必将遭到英、奥两国反对,因而该条约有德国开给俄国空头支票之嫌。

(5)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该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德国获取了双保险,所以,这个条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再保险条约》。

巴格达铁路问题

(1)巴格达铁路问题是19世纪德国扩张政策的产物,其内容是在土耳其境内修筑一条连接欧洲、穿越小亚细亚半岛、经巴格达抵达波斯湾的铁路。由于它沟通柏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三地,故又名“三B铁路”。

(2)背景:19世纪80年代末,随着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德国资本家和金融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土耳其。德国资本在土耳其进行活动的重要领域是铁路事业。同时,90年代中后期,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取代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德国开始了夺取殖民地,建立全球霸权的历程,而向欧亚大陆的东方推进成为德国的一项重要扩张战略。

(3)1888年,从柏林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竣工后,德国开始制定《巴格达铁路方案》,对土耳其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1899年威廉二世第二次出访土耳其,1903年签订最后租让条约。

(4)巴格达铁路一旦建成,便可给德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经济扩张场所,同时,对控制土耳其以及削弱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利益也大有裨益。

(5)德国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租让权,不可避免地与在近东有着巨大利益的英法俄三国发生冲突。围绕巴格达铁路问题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1914年。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格达铁路问题便不了了之。

普法战争后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1)普法战争:1870年7月19日,为反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的出现,维持欧洲均势存在,FaGuo 向普鲁士宣战。FaGuo战败,德法于1871年5月10日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这是一个掠夺性条约,以FaGuo 割地和军事占领为主要内容,因而普法战争在德法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德之间的敌对情绪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2)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1871年5月签订的《法兰克福和约》不仅结束了普法战争,而且在曾经充当欧洲政治“缓冲地带”的四分五裂、邦国林立的中欧崛起了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欧洲的政治地图、列强的力量对比和各国的国际地位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欧洲方面,统一后的德国在人力资源、工业潜力、军事能力等方面占有相对的优势,欧洲各国怀着不同程度的忧虑关注着德国巨大潜力的转化和对外政策的取向,它们处心积虑地在外交上谋求自身的安全保障。尽管冲突和战争远未到来,各国却时常在体味着德国威胁的气息。

普法战争使FaGuo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在欧洲的霸权优势,法德之间的攻守之势发生变化,加上割地赔款的奴役性条约给FaGuo所造成的巨大耻辱,使德法两国积怨至深,关系难以调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法矛盾都是欧洲政治焦点之一。

在德国方面,俾斯麦在欧洲大陆奉行维持欧洲现状的外交政策,主张建立“大国联盟体系”,打算同除FaGuo 外的欧洲所有大国结盟,彻底孤立FaGuo,以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和平与稳定。

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为了巩固德国统一的成果,防止德国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俾斯麦处心积虑营造起“大陆联盟体系”,建立起欧洲新秩序。

在1878年柏林会议后的5年时间内,俾斯麦通过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以及德奥罗同盟、奥塞同盟,建立起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奥、俄、罗、塞等国在内的密如蛛网、复杂异常的联盟体系。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初步形成。俾斯麦的主要目的是孤立FaGuo。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俾斯麦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通过《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俾斯麦基本上完成了对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最终形成。直至1894年法俄同盟后解体。

试述德国19世纪末90年代外交政策的转变。

(1)背景:由于俾斯麦的超人才华、盖世功名以及大权独揽的作风,加之政见不和,引起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嫉妒和憎恨。经过较量,俾斯麦被迫于1890年3月下野。威廉二世独揽德意志帝国大权后,德国的外交策略开始发生渐进式的转变。威廉二世在1897年以前的外交战略基本上沿袭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但在具体的外交策略上偏重于反俄联英和逐渐开始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加之随着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扩张的欲望逐渐强烈,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德国容克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欧洲强国和维持一个欧陆霸权。

(2)政策的转变:为了满足德国容克集团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欲望,1897年威廉二世改组了政

府,抛弃了俾斯麦相对温和的“大陆政策”,逐渐推行野心勃勃的全球争霸的“世界政策”。

(3)影响:欧洲局势渐变,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导致了欧洲军备竞赛的加剧和相互敌对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最终导致了多极均势的解体。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结合史实总结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特点。

(1)从建立过程来看:通过与除FaGuo以外的各欧洲大国建立一系列的同盟关系。

(2)从核心思想来看:反法,维持欧洲现状

(3)从具体外交战略来看:在均势原则的指导下

(4)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凭借的是俾斯麦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本质上是脆弱的,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

“门户开放”政策

(1)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英、俄、德、法、日各国都在中国抢占了港口,划分了势力范围,而美国则是个迟到者。但美国并不甘于无所作为,面对中国的政治现实,决定利用自己经济上的优势同各国在中国展开竞争。

(2)1899年9月至12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训令驻英、俄、德、法、日、意六国的美国大使向驻在国政府递交了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要求六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三个原则。该照会是以承认和维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益为前提的,美国要求的是在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中国境内享有与列强相同贸易地位。各国均先后给予美国不同程度的答复。1900年7月3日,海约翰再一次向各国提交照会,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公正平等的贸易原则。这两次照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门户开放”政策。

(3)“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而提出的独立的对华政策,在不再追随英国对华政策的同时,该政策体现了美国积极向远东渗透和扩张势力的战略意图。该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认可,是因为当时谁都无法独占中国,打破它们在华势力相对均衡的局面。美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获取了巨大利益,并声称该政策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危机。但实际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通告这次外交活动的对象中国,也没有向中国作出解释。这种做法是对中国主权严重而粗暴的侵犯。“大棒政策”

(1)背景:美国在拉丁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为了排斥其他各强国对拉美的染指,达到独霸美洲的目的,美国在20世纪初先后提出了“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2)“大棒政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又称老罗斯福,1901-1909在任)提出的。他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大棒政策”的依据,对“门罗主义”做了新的发挥和解释。“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美国依仗其日益增强的军事经济实力,向拉美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老罗斯福对“门罗主义”的引申再后来被称为“老罗斯福主义”。

(3)“大棒政策”提出后,美国开始把它付诸实践:古巴、巴拿马、多米尼亚,美加关于阿拉斯加边界问题的讨论、1905年法德之间的摩洛哥纠纷

“金元外交”

(1)背景:美国在拉丁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为了排斥其他各强国对拉美的染指,达到独霸美洲的目的,美国在20世纪初先后提出了“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2)“金元外交”是威廉?塔夫脱总统执政时期(1909-1913)提出并实行的,旨在鼓励金融资本向海外投资以实现海外扩张的对外政策,就是“以金元代替枪弹”的外交政策。然而,在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实践中,实行了一种将金元与武力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对外政策。拉丁美洲是“金元外交”所指向的主要地区,中国也是推行该政策的重要场所。

第五章

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

(1)是英国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所奉行的外交政策。

(2)源于:1896年1月,G.E.福斯特

(3)指在和平时期,英国不与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以保持充分自由行动,免收束缚。

(4)实行该政策的缘由与条件。

美西战争

(1)指1898年打着支援民族解放旗帜的美国和为维护自己海外利益的西班牙所进行的战争。

(2)背景:西班牙羸弱不堪,美国海外扩张初期。

(3)各国态度:除英国,都认为美国是侵略行为。

(4)结果:西班牙战败,189812月10日年签订《巴黎和约》

(5)评价: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新兴的世界强国。

英布战争

(1)1899-1902年爆发,是英国与荷兰人在南非移民的后裔布尔人(Boer)之间为争夺南非而进行的战争。(2)背景:布尔人于19世纪30-50年代在南非建立了三个共和国,英国已吞并一个(纳塔尔共和国)。为建立非洲殖民地国,占领那的金矿,意欲夺取另外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为排除外交阻力,英国与德国、葡萄牙签订了条约。

(3)1899年秋,英国以德兰士瓦拒绝降低非荷兰移民取得公民资格的居住年限为由,派兵到其边境。在要求英军撤退未果后,10月11日战争爆发,1902年布尔人战败议和,签订《费雷尼欣条约》。

(4)欧洲列强乘英国陷入英布战争之机,纷纷向英国的殖民霸权发起挑战。列强在大捞殖民利益的同时,彼此间的矛盾也激化起来。

(5)评价:英布战争一度使英国精疲力竭,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事务无暇多顾。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几乎整个欧洲都在谴责英国在战争中的表现,英国陷入了严重的外交孤立状态之中。英国为了摆脱这一窘境,开始调整它奉行已久的“光辉孤立”对外政策,转而走上结盟的道路。

日俄战争

(1)背景:日本队三国干涉还辽的德主谋俄国心怀怨恨,日俄关系日益紧张。日本积极寻找同盟,准备对俄战争。(英日同盟)

(2)1904年2月7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了。日本得到英美支持,俄国处于外交孤立状态之中,远东成为国际斗争的角逐场。中国领土是日俄战争的主战场,清政府软弱无力,自称“局外中立”,中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后来美国出面调解战争。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3)是垄断资本要求重分世界领土而发生的战争;其后果是把小国从竞争舞台上扫除出去。

波斯尼亚危机

(1)背景:日俄战争与俄国1905年革命削弱了俄国的力量,奥匈帝国利用俄国出现的颓势,加紧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其目的是想先正式兼并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两省,继而吞并整个塞尔维亚。俄国不想让奥匈独霸巴尔干,主张维持该地区现状。波斯尼亚成为多重矛盾的焦点。

(2)过程:1908年9月,奥俄口头协议:俄同意奥匈的兼并,奥匈同意黑海海峡向我开放;10月奥匈正式宣布兼并两省。俄试图在开放黑海海峡问题上得到各国支持无果,要求召开国际会议并支持塞尔维亚反奥。1909年奥土达成协议,土耳其放弃波黑获得赔偿;德国也支持奥匈反对俄国干涉。面对德奥战争同盟的威胁,俄国退却了。接着,拉塞维亚也屈服了。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平息下来。

(3)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首先,俄与德奥关系恶化到无法缓和的地步;其次,塞尔维亚对奥匈的痛恨达到了极点,买下萨拉热窝事件的祸根;更为重要但却非常隐蔽的是,由于阻碍了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大利对奥匈改变巴尔干的均均势十分不满。对此怀恨在心的意大利语俄国秘密缔结《拉匡尼基协定》,表明意大利因巴尔干问题与奥匈逐渐疏远,三国同盟的离心使未来战争中德奥的处境更加孤立。

意土战争

(1)1911年9月,意大利乘英、法、德三国为摩洛哥剑拔弩张、无暇顾他之机,发动了旨在吞并黎波里

和昔兰尼加(合称利比亚)的意土战争。战争前,意大利通过一系列条约协调了与欧洲其他大国的关系,使土耳其陷于孤立状态之中。在意大利装备优良的部队面前,土军土崩瓦解,迅速溃败。意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兼并了黎波里和昔兰尼加,恢复其旧称利比亚。1912年,土耳其因巴尔干战争爆发,国内危机严重,急于结束战争。土意签订《洛桑条约》,土耳其承认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归属意大利。

(2)在这次战争中,意军首次使用了飞机,使传统战争的二维空间向三维扩展,战争的形式发生革命性变革。

(3)外交插曲:“恰雷科夫的外交行动”。俄国打算利用战争机会,再次试图使黑海海峡向俄国海军开放。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1911年,塞尔维亚成立“黑手会”,旨在“实现民族理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中。奥匈帝国十分恐慌,决定通过摧毁塞尔维亚来消除这一心腹之患,其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主持对塞作战计划,并得到德国帮助。

(2)起因:1914年,斐迪南决定在波斯尼亚进行军事演习,并肌肤挑衅性地选定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那一天到萨拉热窝巡视。这一带有侮辱性的挑衅,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黑手会拟订了行刺斐迪南大公的计划。塞尔维亚政府察觉后向奥匈作了通报,但斐迪南一意孤行。

(3)1911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被普林西波射中,命丧萨拉热窝。

(4)萨拉热窝事件在原本就紧张异常的国际背景下立即造成一次新的战争危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到7月28日的“七月危机”外交中,各国都在争取盟国,紧张备战,都打算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先发制人。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试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德奥同盟国集团: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反对俄、法这一共同立场下,结成同盟国集团。

(2)英法俄协约国集团:20世纪初期,英、法、俄三国为了与同盟国集团争夺世界霸权,受各自利益的驱使,结成协约国集团与之抗衡。(英德同盟谈判的破裂使英国转而与俄法协调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争夺和冲突,并于1904年和1907年相继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在欧洲形成两极军事对峙的局面。)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人力、物力耗资之巨,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世界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

(1)深刻地改变了旧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一齐****,苏维埃俄国成立,欧洲新产生9个共和国。

(2)从世界范围看,战前所形成的英、法、美、俄、德、日六国争霸格局变成元协约国与美、日的争夺。全世界的革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正在变化的国际关系。

(3)彻底打破了旧有的国际关系格局。世界性强国以不同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关系的整体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互需要彼此。——休战二十年。

简述两次巴尔干战争。

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矛盾交汇点的巴尔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领土矛盾);意土战争,土耳其衰弱,巴尔干人民乘机展开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但由于列强的插手,巴尔干局势趋向复杂。

(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1912年,门的内哥罗、保塞两国、希腊相继对土宣战;土耳其求和,1913年签订《伦敦和约》。

(2)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巴尔干各国因所得领土不均争吵,列强对巴尔干国家的政策则加剧了巴尔干的紧张局势,1913年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保加利亚战败求和,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君士坦丁堡条约》。

这次战争使巴尔干国家***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线:俄国控制下的塞、希、罗、门等国和保加利亚与土耳其。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01利润的概述 02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构成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习题解惑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营业利润的是()。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 B.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净损失 C.支付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 D.溢价发行股票支付的发行费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收支,选项B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D冲减资本公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既影响营业利润又影响利润总额的业务有()。 A.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1.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账户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盘盈利得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益8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8000 习题解惑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写出下列情况时的会计录: ①发现盘盈时: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答案】 ①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 A.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收益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完整版)课后习题

第2 章 2.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和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有何实际意义? 聚合物的结晶:高聚物发生的分子链在三维空间形成局部区域的、高度有序的排列的过程。 聚合物的取向:高聚物的分子链沿某特定方向作优势的平行排列的过程。包括分子链、链段和结晶高聚物的晶片、晶带沿特定方向择优排列。 不同之处:(1)高分子的结晶属于高分子的一个物理特性,不是所有的高聚物都会结晶,而所有的高聚物都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取向。(2)结晶是某些局部区域内分子链在三维空间的规整排列,而取向一般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一维或二维有序,是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分子链沿特定方向发生较为规整排列。(3)结晶是在分子链内部和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外部作用也可以对结晶产生一定的影响;取向一般是在外力作用和环境中发生的,没有外力的作用,取向一般不会内部产生。(4)结晶主要发生在Tg~Tm范围内,而取向可以发生在Tg或Tm以上的任何温度(热拉伸或流动取向),也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冷拉伸获得。(5)结晶单元为高分子链和链段,而取向单元还可以是微晶(晶粒)。 结晶是结晶性高聚物加工成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结晶直接影响到聚合物的成型加工和制品的性能。结晶温度越低,聚合物加工熔点越低且熔限越宽,结晶温度越高,熔点较高且熔限越窄。化学结构相似而结晶度较大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温度较高。结晶过程中结晶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制品的成型加工周期,结晶越快,冷却时间越短,而结晶越慢,加工成型周期变长。聚合物结晶颗粒的尺寸对制品的透明性、表观形态和机械性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结晶在聚合物的成型加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 取向是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加工后处理阶段形成的,结晶聚合物和非晶聚合物均可以产生取向。非晶态高聚物的取向,包括链段的取向和大分子链的取向,而结晶态高分子的取向包括晶区的取向和非晶区的取向,晶区的取向发展很快,非晶区取向较慢。取向能提高拉伸制品的力学强度,还可使分子链有序性提高,这有利于结晶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其耐热性。在纤维和薄膜的生产中取向状况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但对其他成型制品,如果流动过程中取向得以保存,则制品的力学强度会降低并易变型,严重时会造成内力不均而易开裂。 5.什么是结晶度,结晶度的大小对聚合物有什么影响 结晶度用来表示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 1)力学性能结晶使塑料变脆(耐冲击强度下降),韧性较强,延展性较差。 2)光学性能结晶使塑料不透明,因为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会发生光散射。减小球晶尺寸到一定程式度,不仅提高了塑料的强度(减小了晶间缺陷)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当球晶尺寸小于光波长时不会产生散射)。3)热性能结晶性塑料在温度升高时不出现高弹态,温度升高至熔融温度TM 时,呈现粘流态。因此结晶性塑料的使用温度从Tg (玻璃化温度)提高到TM(熔融温度)。 4)耐溶剂性,渗透性等得到提高,因为结晶分排列更加紧密。 第3章 1.高分子材料中加入添加剂的目的是什么?添加剂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目的:满足成型加工上的要求,满足制品性能上的要求,满足制品功能上的要求,满足制品经济上的要求。主要类型:工艺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 7.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增塑剂是指用以使高分子材料制品塑性增加,改进其柔软性、延伸性和加工性的物质。按作用机理不同,有外增塑和内增塑之分。 (1)起外增塑作用的是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通常为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且绝大多数为酯类有机化合物。以PVC为例,增塑剂分子上的极性基团与PVC上的氯原子相互吸引,减少了PV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即减少了物理交联点。此外,增塑剂的分子比PVC要小得多,活动较容易,增加了PVC分子链段活动的空间,从而使PVC 的Tg下降,塑性增加。这类增塑剂生产较简单,性能较全面,其增塑作用可在较大范围内依加入增塑剂的品种和数量进行调节。其缺点是耐久性较差,易挥发、迁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分享

先自我介绍一下啦~我是广东的一个普通二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初试考了395 ,最后总成绩第二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录取了,经历了大半年的考研,深知考研不易。在备考期间也得到师兄的很多帮助,所以现在也想尽自己所能分享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供师弟师妹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我在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一直遵循的是总分最大化的原则,不会在某一科死磕花大量的时间而忽略其他科,专业课300分>公共课200分,所以从9月开始我的重点就偏向专业课,越到后期专业课越重要!因此,我的四科分数相对比较平均,政治英语都71+两门专业课都125+,但是每个人的基础和领悟力有别,经验仅供参考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英语 英语一是很应试的一门考试科目,很讲究做题技巧,特别是阅读,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我的整个备考过程基本以研究真题阅读为主,完型新题型基本没怎么管。我的英语底子虽然还可以,但是听到很多人说英语底子好的人往往考研英语都考的不太好,所以也挺重视的。我从3月份开始背单词,每天跟何凯文的每日一句(一直坚持到11月,后期因为要冲刺英语的时间就没给太多),在6月之前花在英语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有时候一天能学5个小时英语,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英语的复习,而且不能断,每天都要坚持学一下保持语感。 下面大概说下我复习英语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资料 ①背单词(贯穿考研的全过程):只用何凯文的1575,重点背1575个高频单词,其他的单词也会背,但是主要是1575个重点词,把里面的熟词僻义背熟,然后后期刷真题的时候把不会的真题和短语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反复看熟,后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汇总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1.()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和处理。 A.EDI B.FTP C.TELNET D.HTTP 2.电子商务的核心是() A.电子工具 B.人 C.信息技术 D.互联网 3.()是指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交易。 A.完全电子商务 B.不完全电子商务 C.电子商务 D.EDI 4.()即消费者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相互的个人交易。 A.B2B B.B2C C.C2C D.B2G 5.()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开展的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都在本地区范围之内,利用本地区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展商务活动。 A.本地电子商务 B.区域电子商务 C.国家电子商务 D.国际电子商务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 1.()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A.电子银行 B.电子市场 C.电子商店 D.市场 2.()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和转账等。 A.物流 B.信息流 C.资金流 D.电子支付 3.()是指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 A.生产型企业 B.商贸型企业 C.服务型企业 D.物流企业 4.()专指电子商务中对用户的电子签名颁发数字证书的机构,它是开放性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用服务机构。 A.物流中兴 B.认证中心 C.电子银行 D.电子商务服务商 第四章电子商务安全 1.一般采用()技术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A.数字信封 B.防火墙 C.电子签名 D.支付网关 2.就电子商务数据的加密而言,基本的加密方法包括()两部分。 A.密钥位数和密钥位数 B.公钥密码体系和私钥密码体系 C.加密密钥和加密算法 D.密钥的个数与密钥的算法 3.数字签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A.未经授权擅自访问网络 B.数据被泄露或篡改 C.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数据后抵赖 D.以上三种 4.认证中心的核心职能是() A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 B.验证信息 C.公布黑名单 D.撤销用户的证书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复习贴!超详细!

2019年北大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贴 简单分享一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的一些想法,大概从复习目标、参考书目和复习方法这三个大方面来说。 一、初试复习方法 首先,不能轻视北大国关考研专业课的复习难度,因为复习的难点主要在于专业课“上手比较容易”但“深入理解难”,而把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到答题中难度就更大了。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试的同学(本科专业不是政治学一级学科),在开始读书复习之后总会有“什么都读得懂,但是题目破不开”或者“答题能写很多,但是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国关专业课复习要达到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知识点细节的熟悉。比如让你回答“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辨析斯兰与穆斯林的概念关系”。这一点基本上下了功夫都能达到。 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把单个科目的知识点用一条逻辑线索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比如提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能够下意识知道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均势塑造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争,前接法国打破均势、谋求天然疆界,后继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北方大战、外交革命、七年战争等多极均势的稳固,它的位置应该在17-18世纪国际体系权力分配状态变动这一条线索上”。当然这就要求在熟知细节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线索,或者依靠一些比较好的参考书记下来一些线索。 第三个层次是能够把不同专业科目的知识框架相互渗透、相互交

叉,在考试中有准确而深入的破题能力和答题思维。比如以2017年真题“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为例,不仅要了解民族国家的性质特征及其内涵变迁(国际政治学),还需要结合主权概念的发展(西方政治思想史),更要把问题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中举例说明(国际关系史)。这一层次要求对各学科的线索非常熟稔,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去粗取精,通过反复琢磨参考书或者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达到这个层次并非难事。 第四个层次是一个技术层次,当在第三个层次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答题方法,把模糊的破题思路结构化,也就是需要一揽子“答题套路”。比如2018年真题“以卡塔尔断交风波为例,分析引发地区局势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就需要一套取百家之长的“层次分析法”,“从政治学角度论述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则要有一套提纲挈领的答题线索把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融会贯通。如果达到了这个层次,北大国关考研、甚至考博士都不是难事了。当然达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良师益友的指点也很重要。 所以,笔者在决定考北大开始,就在考虑是否报班辅导,毕竟难度摆在那里。后经过多方了解,在家人的支持下报了新祥旭的全科辅导,不得不说一对一的学习效率就是比班课好,这个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在这里不多说。 二、关于参考书目 在通行书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考研经历稍微细分了一下,希望能使复习更有层次和节奏。

课后习题汇总

课后习题汇总

习题一、术语解释 OSI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波特率比特率捎带确认误码率冲突 虚拟局域网生成树协议 CIDR 路由汇聚熟知端口号三次握手死锁 端口号 URL DNS DOS DDOS 对称加密防火墙非对称加密入侵检测系统木马程序数字签名 二、选择题(请从4个选项中挑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 C. 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 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 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OSI体系结构 C.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1.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 B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点-点链路 D. 端-端链路 2. 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A. 正确性 B. 安全性 C. 透明性 D. 可靠性 5. 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数据字段检查出连续几个1就增加1个0?B A. 4 B. 5 C. 6 D. 7 7. 如果G (x)为11010010,以下4个CRC校验比特序列中只有哪个可能是正确的?D A. 1101011001 B. 101011011 C. 11011011 D. 1011001 19. PPP帧的链路最大帧长度的默认值是. D A. 53B B. 536B C. 1200B D. 1500B 8. 以下对于Ethernet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Ethernet协议标准中规定的冲突窗口长度为 51.2μs

最全毛概慕课课后题答案

2016慕课毛概最全答案 第一章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毛泽东在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2 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命题加以阐释的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6.7分 3 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6.7分 5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AC 得分:0.0分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 得分:8.4分 1.2.毛泽东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形成条件 1 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几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独立自主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2 下面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pA、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正确思想的结晶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土木工程概论习题汇总(答案)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题汇总 一;填空题。 1.砖按生产工艺分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2.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3.配置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中砂。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4.所谓灰是指石灰和石膏。 5.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钢材是指线材和型材。 6.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7.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8.绝热材料按其成分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9.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土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土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10.常用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相片成图法和实地测绘法。 11.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 度的大尺寸基础,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12.刚性基础通常由砖、毛石、素混凝土、和灰土等材料做成。 13.建筑物的基础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属于柔性基础。 14.浅基础一般分为单独基础,条形基础、伐板基础和箱形基础、壳体基础。 15.埋置深度大于5米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16.桩按荷载传递方式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17.建筑物的基本构建可分为梁、板、柱、拱。 18.梁和板都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 19.梁按支撑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 20.柱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压构件。 21.框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能力强,但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差。 22.当前我国的公路等级按照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个等级。 23.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四大类。 24.公路线路的类型及特点主要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四大种类。 25.公路路面按其力学性质一般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 26.公路交通标志有三大类;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专题》 第一讲绪论 一、(一)作为课程的国际关系史是一部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 (二)国际关系是否存在其它的可选体系?兼及世界体系。 二、(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史 (二)国际关系史:范畴及断限 (三)国际关系史:外交与外交家 (四)课程结构安排 (一)作为课程的国际关系史是一部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的开端时间是17世纪早期;似乎起源于欧洲,以欧洲为中心。 是一部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为什么呢? 其一,西方掌控了国际关系的主导权,并因此进一步掌握了话语权。 其二,现有的比较完备的国际关系体系是纯西方的。 其三,西方基于“本我”(self)的眼光去看待“他者”(others),以欧洲为中心来构建世界图景和国际关系体系。 其四,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体系西方中心化的推动。 (二)国际关系是否存在其它的可选体系?兼及世界体系。 中国的“天下”观与“五服”观 “天下观念”: “正如天空的群星,围拱一个北斗,地面的诸川,全都朝宗于大海。” “五服”: 帝都;“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朝贡体系 二(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史 (二)国际关系史:范畴及断限 (三)课程结构安排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总论,包含三讲,解决国际关系相关的范畴、概念、理论和体系问题;第二部分按照体系的沿革顺序依次介绍国际关系史的具体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一)课程总论与理论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国际关系理论 (二)国际关系史的具体内容 第三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四讲维也纳体系 第五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六讲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与冷战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二卷本),国际知识出版社。 ?2、[苏]波将金等编:《外交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法]迪罗塞尔主编:《外交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4、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5、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张毅刚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或。答:微控 制器,嵌入式控制器. 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 三部分,通过内部连接在一起,集成于一块芯片上。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 3. AT89S52单片机工作频率上限为 MHz。答:33 MHz。 4. 专用单片机已使系统结构最简化、软硬件资源利用最优化,从而大大降低 和提高。答:成本,可靠性。 二、单选 1. 单片机内部数据之所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主要是 A.为了编程方便B.受器件的物理性能限制 C.为了通用性D.为了提高运算速度答:B 2.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 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

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 答: B 3. 下面的哪一项应用,不属于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A.工业控制 B.家用电器的控制 C.数据库管理 D.汽车电子设备 答:C 三、判断对错 1. STC系列单片机是8051内核的单片机。对 2. AT89S52与AT89S51相比,片内多出了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B的RAM、 1个中断源、1个定时器(且具有捕捉功能)。对 3. 单片机是一种CPU。错 4. AT89S52单片机是微处理器。错 5. AT89C52片内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在线写入,而AT89S52则不能。错 6. 为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C51直接用芯片AT89S51替换。对 7. 为AT89S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S51直接用芯片AT89S52替换。对

体育慕课考试答案

1、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高达50%的疾病或死亡因素与什么有关? 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哪一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1910 3.网球比赛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增加进攻(这个不确定,是根据网球老师说的选的) 4. 网球比赛中要赢得一局比赛,必须比对手多赢几分才可以? 2分 5. 联合国报告认为什么将会是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 体质下降 6. 国际羽联在哪一年正式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81 7. 哪一个季节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最快? 冬天 8. 哪一年被世界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1863 9. 下列哪位运动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运动员? 容国团 10.在哪届奥运会上,乒乓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汉城奥运会 11.篮球规则规定,篮圈离地垂直高度为多少? 3.05米 12. 1895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威廉·G·摩根

13,。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卧推 14.下列不易于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时段或状态有哪些?(这个也不清楚,是看它字体颜色不一样)身体极其疲惫 15.20世纪50年代末期,巴西人创造了哪种阵型被誉为足球史上的第二次变革。 “四二四”阵形 16.曾经在NBA总决赛中受伤,坚持参加比赛最后获得冠军并取得最有价值称号的凯尔特人球星是()? 保罗皮尔斯 17.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效能,是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体育锻炼治疗抗抑郁症的效果与药物相比比较()。 辅助;持久 18.在运动中不慎扭伤,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马上揉搓患处 19.20XX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囊括多少枚金牌? 5 20.“让参与者成为享受运动,实现人生潜能的一代”是哪一个健康促进的愿景? 为动而生 21.减小肚皮应采用哪一类运动? 长时间低强度 22.棍多以抡、劈、扫、云等法为主,大多是横方向用力,动作幅度较大,其特点:一招一式虎虎生威,动如疾风骤雨,产生"棍打一大片"的效果。棍被称为() 百兵之首 23.作为当下盛行的舞蹈元素,以人体中段(腰、腹、臀部)的各种动作为主,具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是()。肚皮舞

课后题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常用通信设备有(ABD)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调制解调器 D路由器 线缆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哪一儿歌协会制定?(C) A OSI B ITU-T C EIA D IEEE 802协议族是由以下面那一个组织定义?(C) A OSI B EIA C IEEE D ANSI 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AC) A带宽 B可信度 C延迟 D距离 局域网区别其他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ABCD)方面。 A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 B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C网络的拓扑结构 D带宽 会产生单点故障的是下列(ABC)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网状结构 D星型 数据交换技术包括(ABC)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文件交换 (B)拓扑结构会受到网络中信号反射的影响? A网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星型 OSI参考模型按照顺序有哪些层?(C) 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有(B) A确保数据的传送正确无误

B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与路由 C在信道上传比特流 D纠错与流控 在OSI七层模型中,(B)哪一层的实现对数据加密。 A传输层 B表示层 C应用层 D网络层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叫做(B) A比特 B包 C段 D帧 TCP/IP协议栈中传输层协议有(AC) A TCP B ICMP C UDP D IP 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B) A比特包帧段数据 B数据段包帧比特 C比特帧包段数据 D数据包段帧比特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接口的哪些特性?(ABCD) A机JIE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接口特性 细同轴电缆(10Base2)传输距离约达(A)粗同轴电缆(10Base5)的传输距离为(B) A 200米 B 500米 C 150米 D 485米 通常在网吧里,LAN采用的拓扑结构和网线类型为(C) A总线型和STP B总心型和UTP C形型和UTP D环型和STP 双绞线电缆为什么能代替网络中的细同轴电缆。(D) A双绞线电缆可靠性高 B双绞线电缆抗噪性更好 C细同轴电缆更廉价 D双绞线电缆更便于安装 在布线时,细缆和粗缆通常应用在(D)拓扑结构中。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题目索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名词解释: 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 简答题: 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名词解释: “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 简答题: 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 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 名词解释: 《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阿拉斯加购买“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简答题: 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思考题: 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

课后习题汇总讲解

习题一、术语解释 OSI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波特率比特率捎带确认误码率冲突 虚拟局域网生成树协议CIDR 路由汇聚熟知端口号三次握手死锁 端口号URL DNS DOS DDOS 对称加密 防火墙非对称加密入侵检测系统木马程序数字签名 二、选择题(请从4个选项中挑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 C. 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 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 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OSI体系结构 C.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1.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 B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点-点链路 D. 端-端链路 2. 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A. 正确性 B. 安全性 C. 透明性 D. 可靠性 5. 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数据字段检查出连续几个1就增加1个0?B A. 4 B. 5 C. 6 D. 7 7. 如果G (x)为11010010,以下4个CRC校验比特序列中只有哪个可能是正确的?D A. 1101011001 B. 101011011 C. 11011011 D. 1011001 19. PPP帧的链路最大帧长度的默认值是. D A. 53B B. 536B C. 1200B D. 1500B 8. 以下对于Ethernet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Ethernet协议标准中规定的冲突窗口长度为51.2μs B. 在Ethernet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冲突窗口可以发送512bit数据 C. 64B是Ethernet的最小帧长度 D. 当主机发送一个帧的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时没有发现冲突可以继续发送 9. 以下对于随机延迟重发机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Ethernet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 B. Ethernet采用的是截止二进制指数后退延迟算法 C. 后退延迟算法可以表示为:τ=2k·R·a D. 最大可能延迟时间为1024个时间片 10. 以下对于Ethernet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A. 802.3标准规定的“类型字段”对应Ethernet V2.0的帧的“类型/长度字段” B. DIX帧中没有设定长度字段,接收端只能根据帧间间隔来判断一帧的接收状态 C.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00B D. 目的地址为全1表示是广播地址,该帧将被所有的节点接收 11. 以下关于Ethernet帧接收出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帧地址错是指接收帧的物理地址不是本站地址 B. 帧校验错是指CRC校验不正确 C. 帧长度错是指帧长度不对 D. 帧比特位错是指帧长度不是8位的整数倍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16&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14&fromuid=19159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版完整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37&fromuid=19159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答案(2008年修订版的)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48&fromuid=191597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4&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60&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15&fromuid=1915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63&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答案(高教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81&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77&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75&fromuid=191597 《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305&fromuid=191597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83&fromuid=191597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贾俊平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9&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89&fromuid=191597 毛邓三全部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毛邓三课后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514&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听力原文及答案下载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531&fromuid=191597 西方宏观经济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006&fromuid=191597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280&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186&fromuid=191597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55&fromuid=191597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https://www.docsj.com/doc/3d4195397.html,/viewthread.php?tid=17&fromuid=19159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