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重点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观经济学(一)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稀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是有限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归纳为四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不同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怎样生产?生产产品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

(3)为谁生产?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

(4)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谁有权来作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于选择来说至关重要的。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到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问题。

2、怎样理解“经济人”的概念?

答: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包含以下内容:

(1)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所具有的惟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报酬或收入的最大化。

(2)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面临选择,他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计算,从而能够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并对周围的事态,对其行为所受到的约束条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应对。

(3)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要做出选择和决策,需要掌握有关的信息。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或者能够不需要支付成本而获得充分信息。他能够清楚地了解其行为的条件和后果。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的。

(1)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并使消费者减少需求数量,导致该商品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形成供过于求的情况。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种商品的生产或者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的水平。(如图一左侧)

(2)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过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这样就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示趋向于均衡点。(如图一右侧)

(3)总之,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两个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见图二。

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二)

1、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什么?

答: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效用理论,一种是基数效用论,一种是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徇的,即可以用基数1、2、3、4……表示效用的大小、多少。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测定的,商品之间效用的大小可以比较,可以加总求和。

消费一种商品时,消费者均衡,也就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效用为0,即MU=0.

消费多种商品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购买每一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值都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用公式表示为:

MU1/P1=MU2/P2=MU3/P3=…=MUn/Pn=λ。

2、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排序。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获得

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答: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动的,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曲线结合在一起,可以研究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

(1)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教材P115图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投入成本已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成本线相切的等产量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成本约束下,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2)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教材P115图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产量目标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产量线相切的等成本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产量目标下,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4、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生产者作为经济人,其行为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生产者行为的核心。如何确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这是利润最大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均衡条件问题。

微观经济学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

MR=MC

原因分析:

(1)MR> MC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因此,增加生产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对获得更多的利润。

(2)MR

的收益。因此,减少生产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

(3)MR=MC时,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5、市场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答:(1)市场按竞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其垄断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

(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规模相对市场来说比较小,企业对市场价格几乎没有控制力,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比较罕见,某些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市场类型,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比较充分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市场是很多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构成生产集团。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这种控制力又是非常弱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大量存在。

寡头市场是少数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寡头市场中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有差别也可以没有差别。存在差别市场壁垒,进入和退出市场比较困难。寡头市场在现实中也比较常见。

完全垄断市场是由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就是行业,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程度非常大,进入和退出市场非常困难。完成垄断市场在现实中也比较少见,往往存在于一些公用事业企业。

第三单元微观经济学(三)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厂商生产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利润最大化。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要素的角度来看,利润最大化原则就体现为要素产出的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2、实现帕累托最优原则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三个条件。

(1)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在 A、B两个消费者X、Y两种商品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两个消费者是相等的,即:MRS A XY=MRS B XY。

(2)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在C、D两个生产者投入两种生产要素L、K,生产两种产品X、Y时,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对两个生产者都是相等的,即:MRTS C LK=MRTS D LK。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两个消费者A、B消费两种产品X、Y,两个生产者C、D,利用两种生产要素L、K生产两种产品X、Y的经济中,消费者对两种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MRS XY=MRT XY。

3、治理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政策措施?

有关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思路:一是强化政府和社会管理,即强化微观规制;一是一种力求使外在成本内在化的思路。针对外部性所采取和考虑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对于外部性问题或造成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以采取直接的行政干预,其中包括强制性的行为管制、强制性的企业合并、指导与劝告、国家计划、强制性标准等措施和政策。

(2)经济措施:税收和补贴。从理论上讲,外部性的存在主要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庇古提出了用庇古税的方法,即采用税收或补贴的方式,来修正私人成本,使其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庇古税的原则实际就是“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这是现在国际公认的倡导实行的原则。

(3)法律措施:规则及普遍性。外部性上普遍存在的,政府直接出面解决是只能是一些重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细小的外部性问题,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措施的优点是其规则的普遍性。运用法律的缺点是可能成本比较高。

(4)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权利界定。科斯定理显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办公室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及当事人的契约行为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根据科斯定理的一系列推论,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即外部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界定产权的方法,用市场交换的方法来解决。

4、公共产品有什么基本特征,分为什么类别?

(1)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非排他性。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需要阻止、或者不能阻止、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能阻止他人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

第二,非竞争性。从消费者来说,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会造成另外的人失去或者减少对该公共产品的水费从生产者来说,不会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者的增加而增加额外的成本。

第三,公共产品是一种公共选择,带有一定强制性。

(2)公共产品的类别。公共产品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纯公共产品;一类是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只具有非排他性或只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5、如何改进公共产品政策?

答:由于公共产品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是纳税人的重大负担,因此,改进公共产品政策,提高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有如下改进对策:

(1)形成更为合理的公共产品决策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纳税人降低负担,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最大化。

(2)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形成政策制定与监督部门和实际管理部门的相互制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

(3)引入市场部门,即私人产品部门,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政府不一定自己直接生产,可以委托私人部门生产。引入私人部门有助于降低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成本,提高效率。

(4)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既可以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私人部门供给的产品,可以引入私人部门,形成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5)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第四单元宏观经济学(一)

1、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投机需求有什么不同?

答: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包括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由于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叫交易动机。由于交易动机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叫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国民收入水平Y 的增函数。

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叫投机

动机。由于投机动机导致地对货币的需求叫投机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息率R的减函数。

2、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论证政府实施需求管理的必要性的?

答:(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取决于国民收入和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两者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则会越来越大。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形成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投资的乘数作用。

(4)投资决定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引起的持有货币的要求。流动偏好所引起货币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另一类是由投机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息率的函数。

(6)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投资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很不稳定,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7)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预期资本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民收入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支出,不能形成足够的有效需求。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经常是在非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形成均衡。

(8)市场不能有效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政府必须安装程序需求管理,增加支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宏观经济的均衡。

3、乘数作用的产生是怎样一个过程?

答: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是用来分析投资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初始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它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投资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4、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答:见教材294页的示意图。

第五单元 宏观经济学(二)

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答: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平衡,均衡的条件是:国民收入等于支出(Y=E),或者投资等于储蓄(I=S),也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归结为I=S,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的曲线就是IS曲线。如图教材303页图13-1。

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答:货币市场的均衡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均衡。在货币市场均衡中,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政府货币供给稳定的情况下,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影响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成为影响产品市场均衡,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总均衡的关键性因素。

如果以L表示货币需求,以M表示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就是

M=L。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归结为M=L,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曲线就是LM曲线。如教材311页图13-4。

3、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一般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答: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经济基础增长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有所差别的。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

(1)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状态,就是所有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是西方国家政府主要的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多数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围绕着充分就业目标制定和实施的。

(2)物价稳定。所谓物价稳定并不是指保持价格水平固定不变,而是指通货膨胀率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水平。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价格水平稳定是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增长的条件和标志。因此,政府把物价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3)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较高的增长率。这一目标主要针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提出的。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

的现象。如果波动的幅度过大就会对经济造成损害。所以政府要采取反周期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的较为平稳的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平衡会影响内部平衡,对外平衡是内部平衡的重要条件。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外平衡的主要内容。因此,政府要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4、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善和水平的经济政策。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对保持宏观经济经济稳定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它并不足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还必须采取权衡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个: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当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有衰退迹象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而当有效需求过旺,经济有通货膨胀倾向时,政府要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倾向。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当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增加总需求,起到扩张的作用。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府降低转移支付水平,对经济过热的起到抑制作用。

(3)改变税率。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税率,减少税收,给企业和居民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扩大总需求。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经济过热的经济起到抑制作用。

5、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货币政策就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影响利率水平,以调控宏观经济的的政策。政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宝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三种: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可改变市场中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经济的目的。当总需求不足,有经济衰退迹象时,政府买入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抵制经济衰退。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卖出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抑制经济过热。

(2)调整法宝准备金率。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最低的准备金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政府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对外贷款的能力,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提高,提高了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扩张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降低了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收缩经济的目的。

(3)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可以拿贴现来的商业票据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其贴现率称为再贴现率。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扩张和收缩经济

的目的。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提高投资和消费能力,抑制经济衰退。当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投资和消费能力,抑制经济过热。

6、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答: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这两个理论基础,货币主义者得出以下四个观点:

(1)货币供给量对货币国民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府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收入指数化;

(3)实行负所得税及浮动汇率制。

第六单元宏观经济学(三)

1、简述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答:在现代的经济学中,按不同的标准,失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4)季节性失业是指随季节性变化,某些部门间歇性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失业。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了工资粘性理论和商品价格粘性理论:(1)工资粘性理论。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粘性,当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进而劳动需求减少,社会和企业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这样必然造成失业并造成失业增加。

(2)商品价格粘性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决定的具有商品价格具有向下刚性。若市场需求不足时,按完全竞争市场机制要求,自动降价使市场出清,但由于刚性价格就只好降低产量,这就造成了失业增加。商品价格粘性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

2、简述反失业问题的对策。

答:(1)加快经济增长。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GDP 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19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

万个;我国GDP对就业的拉动关系,也就是就业弹性,从1980年代到现在已经下降了2/3,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仅为0.1(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

长0.1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在0.3到0.4之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

(2)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有利于吸纳就业。国家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供了我国75%以上的就业岗位,而且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也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自1998年以来,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是负数,过去的10年,我国吸纳就业的71%在服务业;过去的20年,我国吸纳就业的67%在服务业。过去的四年,我国新吸纳的就业100%在服务业。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

(5)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6)强化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3、简述通化膨胀的类型和成因。

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

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

4、简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1)凯恩斯提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不会同时发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失业率为代价;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

(2)随着西方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许多学者开始对菲得普斯曲线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提出质疑,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二者并不直接相关。

5、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1)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研究经济成长问题的两个分支。经济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以GDP的长期稳定增长为

目标。经济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以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目标。经济发展理论不仅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而且研究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劳动力转移、资本积累、收入分配、对外贸易等问题。

(2)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由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概念。

(3)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基础发展的,但是有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有相应的经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出现“无发展的增长”。

(4)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也是不同的。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GDP表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在GDP之外还包括人均GDP、高就业率、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合理、人均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摄取热量等。

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14.1 复习笔记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如下:产品市场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进而影响投资支出。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是相互独立的,即货币对经济非中性。 一、投资的决定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设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等只能视为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1.实际利率与投资 在决定投资量的诸因素中,实际利率是首要因素。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就决定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i=i(r)。 2.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此投资就值得;否则,就不值得。 3.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其表达式为i=i(r)=e-dr,其中e为自发性投资量(又称自主投资,即利率即使为零时也能有的投资量),d表示投资量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r表示引致投资。 4.托宾的“q”说 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时,即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投资需求增加。 可以看出,投资是q值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二、IS曲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情况。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IS曲线的推导 (1)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

西方经济学下作业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失业率:没有工作的人占总工作的人的百分比。 3、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入量变动之间的比率。5、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的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做出的决策。 1、论述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工具。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具体分析略)。 财政政策:(1)财政收入(税收、公债);(2)财政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1)法定准备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4)道义劝告。 收入政策: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管制、指导。 2、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增长是指实际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指标来衡量。(2)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了适应经济增长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内容。(3)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是用于研究发达国家经济问题的;经济发展理论是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 50、国际收支 参考答案: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51、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 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52、公开市场业务 参考答案: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3、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 是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有想要工作的人不费太大周折就能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况。或者说,所谓充分就业水平是指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就业水平。 54、简述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参考答案: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55、国民生产总值

西南大学《法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法律责任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审判采取辩论式程序。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不合法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法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法总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公安局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证据要求不同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法律不能惩罚人的思想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司法局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民事责任重在补偿性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我国国家主席是政府首脑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民事责任重在惩罚性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犯罪的主体不可能是单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法治就是法制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法治与民主人权相联系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法制与民主相联系 参考答案:错误 7:[单选题]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文化传统 D:公民素质

党校研究生企业管理作业

第一章企业与现代企业 企业----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依法设立和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的单位。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企业必须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组织; 企业需要盈利,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和运营,以德生存和发展。 简述常用的企业分类标准及分类。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划分,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及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按投资方式及投资者对企业承担这种形式的不同划分,可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按主要生产要素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 根据行业、部门的不同划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划分,大、中、小、微企业等。 现代企业系统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人,即劳动者,是指企业的全体人员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物,是指现代企业系统中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财,即,资金,是企业系统财产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要素各环节产生影响的数据 资料。 试分析构成现代企业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 答:现在企业系统必须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形态,才能维持自身的良好运行,保证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现代企业系统的静态组织机构。管理层次子系统、业务智能子系统,企业系统具有纵向的上下层次关系,也有横向交叉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了企业系统的静态组织结构。 现在企业系统的动态组织结构。企业系统静态组织结构中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企业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序流动实现的致使要素包括,四大流程: 物流: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在企业系统中的运动过程 人流:企业全体人员在切系统中的全部活动内容和过程 价值流:原系统中必须货币形态的反应,进度和控制物流人流的资金运动过程 信息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书收集、工、储存和传递过程 简述,企业设立的概念和方式 企业的设立是指依据国家法律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及某种特定的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组 织的过程和行为 企业设立的方式:企业设立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发起人发起设立又叫做简单设立,由发起人认购公司设立时的全部股份,而不向外招募股份的一种设立方式;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叫有限公司复杂一种是发起设立,另一种是募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计算题综合

22001144年年西西方方经经济济学学计计算算题题集集合合 一一、、计计算算题题((11××1100分分==1100分分)) 11..假假定定一一个个竞竞争争性性厂厂商商,,其其生生产产函函数数为为::Q Q ==F F ((L L ,,K K ))==A A L L ααK K ββ,,生生产产要要素素L L 和和K K 的的价价格格分分别别为为w w 和和r r .. 11))试试求求在在K K 为为不不变变投投入入时时厂厂商商的的短短期期成成本本函函数数;; 22))求求厂厂商商的的长长期期成成本本函函数数,,并并讨讨论论不不同同的的规规模模报报酬酬对对平平均均成成本本曲曲线线形形状状的的影影响响。。 22..假假设设一一个个经经济济的的人人均均生生产产函函数数为为y y ==k k 11//22,,其其中中K K 为为人人均均资资本本。。求求:: 11))经经济济的的总总量量生生产产函函数数;; 22))在在没没有有人人口口增增长长和和技技术术进进步步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假假定定年年折折旧旧率率为为δδ==1100%%,,储储蓄蓄率率为为S S ==4400%%..那那么么稳稳态态下下的的人人均均资资本本、、人人均均产产出出和和人人均均消消费费分分别别为为多多少少?? 二二、、计计算算题题((11××1100分分==1100分分)) 11、、假假设设消消费费函函数数C C ==11000000++00..66Y Y ,,投投资资函函数数I I ==880000--6644r r ,,政政府府购购买买G G ==220000,,货货币币需需求求函函数数L L ==550000++00..55Y Y --112200r r ,,货货币币供供应应M M ==33000000,,价价格格指指数数P P ==11..55..求求:: ((11))I I S S 曲曲线线和和L L M M 曲曲线线;; ((22))产产品品市市场场和和货货币币市市场场同同时时均均衡衡时时的的利利率率和和国国民民收收入入;; ((33))如如果果充充分分就就业业的的国国民民收收入入为为55000000亿亿元元,,在在价价格格水水平平不不变变的的条条件件下下要要实实行行多多大大力力度度的的财财政政政政策策才才能能实实现现充充分分就就业业??挤挤出出效效应应是是多多少少?? 22、、假假定定一一国国生生产产函函数数为为 ,,其其中中资资本本存存量量为为 K K ==4433220000 ,,有有效效劳劳动动力力

西方经济学下课程作业及答案2

西方经济学下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以上各类型 答案:B 第2题通货膨胀会()。 A、使国民收入上升 B、使国民收入下降 C、与国民收入没有必然联系 D、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答案:C 第3题()两种情况不会同时产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D 第4题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50亿美元,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MPC=0.8)。,经济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D

第5题假定上题中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00亿美元,MPC=0.75,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经济又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C 第6题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永久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答案:C 第7题“滞胀”理论不符合()的观点。 A、供应学派 B、货币主义 C、理论预期学派 D、凯恩斯主义 答案:D 第8题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则()。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D、债权人受损,债务受益 答案:C 第9题通货膨胀的主要负效应有()。 A、收入再分配

党校《资本论》作业简化答案

《资本论》作业简化答案 第一专题导论及劳动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 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切生产方式,而是其中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研究它的一切方面,而是研究从它产生出来的(或者说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第四,研究对象的表述中没有提出分配关系,是因为分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2、《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 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渡。 二、怎样理解《资本论》中“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 1、含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含义在于: 一是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二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2、实践意义: 这一观点指导我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人类社会从原始开始,一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从原始社会出发,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并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界定商品的?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4个方面界定了商品的含义。 ①一个物品成为商品,既要有使用价值,又要作为劳动产品由劳动形成价值。 ②一个物,虽然是劳动的产品,也有使用价值,但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则不是商品。 ③要成为商品,必须为交换而生产,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 ④一个劳动产品,如果是废品,没有使用价值,其中包含的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因为,使用价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得到,因为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可见,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

精选-西方经济学作业三

作业三 二、1.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Qd=14-3PQs=2+6P 试求该商品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及均衡时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解(1)均衡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其公式为Qd=Qs 即:14-3P=2+6P 3P+6P=14-2 P=4/3 将价格为P=4/3时,代入Qd=14-3P或Qs=2+6P 求得均衡产量:Qd=14-3 ×4/3 =10 (2)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 同理,在价格为P=4/3时,市场供给量也为10,于是供给的价格弹性: 答: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3;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5;供给的价格弹性为4/5。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 Q= -0.1L3+6L2+12L,求: (1)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 0.1L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 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L=30 (2)因为: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所以:边际产量MP= - 0.3L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 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L=20 (3)因为: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入Q= -0.1L3+6L2+12L,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 第二章 1、法的含义和特征 P29 P38-41容易出论述题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第四章 1、法的规范作用 P59-62 考点:对作用的概念出选择题 (1)指引作用。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 (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 (3)预测作用。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4)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5)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 P66 易出论述题 第一,在社会的调控模式中,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第二,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第三,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实施要受到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五章 1、法与社会的关系 P70-72 法以社会为基础,法作用于社会 2、法与政党政策的区别 P80-81 比较名词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1)意志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 (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 P81-82 (出比较名词或论述或案例)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般是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 法与道德的区别是: (1)形成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是自然演进生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出来,道德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存在形态不同。法律存在形态是一元化,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道德是多元化,自由的,多层次的。 (4)强制的侧重点不同,法律强制外在行为,道德强制内在行为,社会舆论、谴责。 (5)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领域更宽。 (6)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人们的觉悟,社会舆论、谴责人们的行为实施的。 第六章 1、法的分类(选择题)P95-98 (1)依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法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依法的地位、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4)依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法可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依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分为国内法、国际法与超国家法。 第七章 1、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P102-103(选择题) 所谓法律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或术语。 根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概念可分为: (1)主体概念。如公民、法人、代理人、原告人、诉讼第三人 (2)客体概念。如物、动产、标的、作品等 (3)内容概念。表现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一部分是表现权利的,如所有权、专利权、立法权、请求权等,另一部分是表现义务的,如债、赔偿责任等。 (4)事实概念。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生、死亡、违约、侵权等概念。 例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主体概念的是(A B C D) A合伙人 B 中止犯 C 代理人 D诉讼第三人

2016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2016 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政治理论》练习题 一类: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1、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4、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1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6、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 9、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三类: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现代管理学》练习题 一类: 1、评价的原则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4、管理客体的特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1 复习笔记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二、不完全竞争 1.垄断与低效率 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如图11-1所示,在代表性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点上,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利润最大化产量q m上,价格P m高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让消费者以低于垄断价格但大于边际成本的某种价格购买该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

图11-1 垄断和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在q*的产量水平上达到。在q*的产出水平上,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即消费者为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愿意支付等于生产该额外产量的成本。此时,不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q*产量水平是垄断厂商与消费者协商的结果。事实上,垄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相互满意的一致意见,因而均衡产量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q*。 上述关于垄断情况的分析,也适用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等其他非完全竞争的情况。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只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则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不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而由于协议的各种困难,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得到实现,于是整个经济便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2.寻租理论

西方经济学二作业

《西方经济学(二)》作业 考生答题情况 -------------------------------------------------------------------------------- 作业名称:13春《西方经济学(二)》作业3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3-4-26 16:37:57 至2013-4-26 16:52:12 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逐渐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称为()。 A、渐近主义 B、供给主义 C、需求主义 D、疏远主义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于价格水平呈()变化。 A、正方向 B、反方向 C、没有关系 D、以上都不对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随着通货膨胀的增加,就业率()。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总需求函数表示的是()。 A、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B、总需求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C、总需求量与投资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D、总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法理学作业答案

法理学作业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法理学绪论 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五)法律的价值 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 答: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3个: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前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后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的地位 答: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即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1)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其次指古今中外一切法。 (2)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的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仅仅是包含在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为各个部门法学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 (3)法学的方法论。除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之外,法理学还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通过研究法学的方法,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 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的科学方法;法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党校在职研究生作业--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作业 1、什么是市场营销? 答: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2、为什么说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是企业营销观念的深刻变革? 答: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企业通过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它与传统经营观念的主要区别:企业考虑问题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或寻找客户,而是从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出发,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期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追求销售量的短期增加,而是着眼于长久占领市场阵地。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十分重视市场研究,力求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并通过产品开发、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的制定去满足这种需求。 所以,在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考虑问题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或寻找客户,而是从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出发,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期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通过市场研究,力求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并通过产品开发、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的制定去满足这种需求。 3、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意义。 答:营销环境按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可分为机会环境或威胁环境。所有企业都在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下生存,都会面临着许多环境机会或环境威胁,这些机会或威胁一直都会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市场营销,对于企业来说,研究市场营销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及时地采取相适应的市场营销对策。

中央党校研究生级《西方经济学》复习大纲精讲

《西方经济学》复习 一、导言 稀缺机会成本实证方法规范方法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人? 1、什么是稀缺? 答:稀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稀缺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也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P14) 2、稀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稀缺的存在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经济学就产生于这个矛盾,以及由此矛盾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3、什么是机会成本? 答: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P14-15) 4、什么实证方法? 答:实证方法是一种避开了价值判断,着眼于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方法的一般研究步骤:归纳现象;对现象作出某种因果关系的假设性解释;证明这一假设以确认事实的真实性。P11-12 5、什么是规范方法? 答:规范方法是从一定价值判断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认识观点的研究方法。规范方法强调价值判断,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P12 6、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经济学界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实证的和规范的经济理论。P1 7、什么是经济学? 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P19 8、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经济学要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第二,怎样生产?第三,为谁生产?第四,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经济决策?P18 9、什么是经济人? 答: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P27

《西方经济学》作业4答案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3)答案 成绩: 教师签名: 一、填空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NDP 。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相等。 18. 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支出)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 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B ) A.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B.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C.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D.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C )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3.劳动力总量包括(A ) 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B.总人口中除非工作年龄人口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 C.总人口数 D.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4.经济增长是指( B ) A.技术进步 B.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

[VIP专享]党校研究生法理学作业

复习题 一、简答题 1、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结构 所谓法律文化,狭义上来说,具体指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广义来说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它包括 法律规范、法律意识、法律组织、法律实施和运作过程、法学研究等。 法律文化的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其中表层结构包括 法律规范、制度、组织机构及设施。深层结构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 2、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 、1、在法律的历史渊源上,继承了罗马法成文法典的传统 、2、在法律形式上,主要是成文性的法典 、3、在法官的作用上,强调严格依法审判 、4、大陆法系一般采取法院系统的双轨制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采取演绎法 3、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 、1、在法律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上,英美法系运用的是区别技术。、2、在法律的形式上,判例法占有重要地位。 、3、在法律的分类方面,英美法系没有严格的部门法概念。 、4、在法学教育方面,英美法系主要是美国将法学教育定位于职业 教育。

、5、在法律职业方面,职业流动性大。 4、法律规则的分类 、1、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2、从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上看,可将它分为客观性规则和裁量性规则。前者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 、3、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看,可将它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前者多逻辑上来讲其指定的行为先于规则本身而后者依赖规则本身。 5、现代法治的基础 、1、发达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基础 、2、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 、3、崇尚法律的理念是法治的文化基础 、4、为维护规则而设置的政治与法律结构是法治的制度基础 6、法治政府的含义和内涵 、1、广义:指全部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的统治、管理和规范之下。 、2、狭义:是指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机力的各级政府及其组成单位根据宪法和法律产生和建立,其职权和职责由法律来规定,其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程序由法律来确定,其是否越权和滥用权力由法律评价,其权力的行使过程及结果受到法律的监督和控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式特征 、1、一元、两级、多层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