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广州烈士陵园观后感

广州烈士陵园观后感

广州烈士陵园观后感
广州烈士陵园观后感

广州烈士陵园

建园时间、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 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兴建了大型陵园,大门石壁上刻周总理题写的“广州公社起义烈士陵园”。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都埋于此。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中山三路黄花岗,是1座规模宏大的园林式烈士陵园。

烈士林园简介: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面积达26万平方米,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特色:园区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有为纪念举行“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造的“血祭轩辕亭”,上有董必武同志题字;有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和苏联烈士而建造的“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 1992年修建的花展馆占地1000平方米,馆内经常举办各类花事、盆景、摄影、美术作品展览,融艺术、科普、游览于一园;2003年落成的新景点“知趣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园林布置手法融合古典和现代、中国和西方造景特点,配有猜字壁和哈哈镜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场所。陵园还结合自身的特点,挖掘亮点,打造“四季飞花”品牌,提高公园的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季节引种个性各异的花卉,使园内从春季到冬季都有各具特色的鲜花开放,如冬季的玉堂春,春季的杜鹃和龙船花,夏季的荷花以及秋天的洋紫荆,将陵园装点得格外美丽,为蕴含历史沧桑和英雄故事的公园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景点介绍:陵园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主要景点:“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等。

陵园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

人民血谊亭,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

(1)广州公社烈士墓:

广州公社烈士墓位于陵园最高点,为传统圆丘形,采用大型土堆传统形式设计。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每当晨光初露,陵墓被灿烂的曙光笼罩,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是著名的“羊城新八景”之一“红陵旭日”。

(2)血祭轩辕亭:

学祭轩辕亭座落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花岗上,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湖中央,又称湖心亭。始建于195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钢筋水泥结构,建于水泥台基座上,亭平面呈八角形,面阔4.74米,短边长为2.02米。黄琉璃瓦重檐攒尖顶,绿色陶脊和脊兽,上檐瓦面为四角攒尖,下檐瓦面为八角。水磨石米柱及地面,周围设石栏干。四面设台阶,两旁设抱鼓石。南面檐下悬木匾额一块,上书董必武题的“血祭轩辕”四字。

相关链接:周文雍,生于1905年8月,广东开平人,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赤卫队总指挥,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铁军,

生于1904年3月,广东佛山人,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

1927年10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受党的派遣,假扮夫妻,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回到广州,重建党的地下机关。在共同的战斗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的告密,两人同时被捕,敌人的严刑拷打和以高官利诱都不屈服。1928年2月6日,敌人将它们杀害在红花岗上。临刑前,陈铁军当众宣布:“我们要结婚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3)中朝人民血谊亭:

中朝人民血谊亭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东面,与中苏人民血谊亭相对。建于1964年,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色琉璃瓦,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亭面阔三间12.85米,进深三间13.06米,高二层,四角攒尖顶。上悬“中朝人民血谊亭”匾额。两侧各有总长为33.7米的曲尺型长廊,两廊各连接面阔6米,进深5.5米的卷棚歇山顶副亭,平面呈方形。中国传统形式的建筑基座,带有朝鲜民族风格的屋脊和檐口装饰为金达莱花和木棉花结合的图案。亭前是水池,小桥横跨其中。亭中心矗立着高大的花岗岩石纪念碑,碑座高0.96米、碑身高 4.3米、阔2.6米,上嵌红棉图案。纪念碑正面刻“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落款为“叶剑英”,题于“1964年十月一日”。背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吴子复书写的碑文,对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青年的事迹作了简明的

介绍。

早在之前的抗美援朝中朝两国就已结下深厚的友谊。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等。

(4)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广场: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叶剑英: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曾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重要工作。随后又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起义队伍副总指挥。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为广州起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杨殷:1892年8月生,广东中山人。1910年考入广州圣心书院读书。1911年肄业,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7年起在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秋加入

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负责总指挥部参谋团的工作,并在一线指挥战斗,曾率领敢死队攻下了当时敌人重要据点广州市公安局。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任政府代主席,杨殷任政府肃反人民委员。张太雷:1898 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 ,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 年12 月12 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陈郁: 1901年11月11日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南头陈屋村。幼名陈旭贵,当工人时改名陈郁。1930年到上海后化名李文,在苏联被下放工厂劳动时俄文名“彼得”。1950年任燃料工业部部长时兼任中国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院长。后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1923年被选为香港海员工会“亚洲皇后”号支部负责人。1924年任香港中华海员工业

联合总会干事。1925年任香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副主席,兼任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张太雷主持改组广东省委,陈郁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与张太雷、杨殷等人策划组织广州起义,陈郁负责组织以罢工纠察队、海员工人为骨干的工人赤卫队。 12月11日,广州起义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陈郁等人领导下爆发,起义成功后,陈郁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周文雍:乳名光宏,开平县百合下洞凤凰里人。1905年8月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周文雍是广州工人运动优秀领袖之一。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下旬,在广州工农兵代表会议上。周文雍被选为"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协助省委书记张太雷草拟起义政纲和口号。并被任命为广州武装起义总指挥部行动委员会委员,兼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同年12月11

日凌晨3时30分,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震撼中外的武起义爆发了。通过流血战斗,"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周文雍任人民劳动委员和苏维埃政府的教育部长。在党内的领导职务是中共广东省委委员。

彭湃: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起义后 , 他被选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的人民土地委员 , 留住海陆丰方面负责工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苏兆征:1885年11月11日(农历十月初五),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属珠海市)淇澳村东溪坊。1921年3月,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倡导,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1922年1月12日,在香港海员举行的大罢工中,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和谈判代表之一,接着任代理海员工会会长。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

小组同学感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