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83.180

G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792 2014

代替G B/T2792 1998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p e e l a d h e s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f o r a d h e s i v e t a p e s

(I S O29862:2007,S e l f a d h e s i v e t a p e s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p e e l

a d h e s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MO D)

2014-07-08发布201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2792 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与G B/T2792 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标准的名称修改为‘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删除了引用标准J B/T7499 1994‘耐水砂纸“(见1998版的第2章);

修改了 剥离强度 术语的定义(见3.1,1998版的第3章);

增加了 样件 术语(见3.2);

增加了 表面平均粗糙度 术语(见3.3);

修改了清洗剂的种类(见5.2.2,1998版的5.3.1);

增加了试样的裁取方法(见5.3.1);

修改了标准试验钢板的要求(见5.3.3,1998版的5.2);

修改了压辊的尺寸和质量(见5.3.4.1,1998版的4.1.1和4.1.3);

修改了试验室的标准试验条件(见5.4.1,1998版的6.2);

修改了试样的标准尺寸(见5.4.2,1998版的5.1);

增加了钢板的清洗方法(见5.5.2.1);

修改了压辊次数(见5.5.3.1,1998版的7.3);

修改了试样的制样时间和试验前的滞留时间(见5.5.3.1,1998版的7.4);

增加了胶粘带与自身背膜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6章);

增加了胶粘带与防粘材料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8章);

增加了低温下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见附录B)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29862:2007‘粘胶带抗剥离粘附性能的测定“三

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相比在结构上有一些调整,附录C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三

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三

本标准还对I S O29862:2007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 一词改为本标准;

剥离强度的单位 N/10mm 改为 N/c m 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85)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二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二联冠(中山)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二永大(中山)有限公司二广州宏昌胶粘带厂二无锡市万力粘合材料有限公司二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二上海晶华粘胶制品发展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卫星二陈维斌二王灿二张建庆二罗吉尔二陈华昌二杨春强二刘小丽二许宁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2792 1981二G B/T2792 1998三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带剥离强度的一系列试验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带剥离强度的测定,用于胶粘带产品的质量控制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2523 2008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

G B/T3280 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 B/T22396压敏胶粘制品术语

3术语与定义

G B/T223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剥离强度p e e l s t r e n g t h

以一定的角度和速率将单位宽度的胶粘带从特定粘接面上剥离所需要的力三单位N/c m三

3.2

样件t e s t a s s e m b l y

将被测试胶粘带粘贴在钢板后形成的组合件三

3.3

表面平均粗糙度r o u g h n e s s a v e r a g e

粗糙度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三即在取样长度内粗糙度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三

4分类

本标准方法按胶粘带粘接的不同对象二温度和剥离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方法1: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2:胶粘带与自身背膜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3:双面胶粘带二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4:胶粘带与防粘材料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附录A:胶粘带低温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附录B: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三

各种方法的使用说明见表1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