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2002-03-22 14:54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工程师17235人,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66%,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有度高于其他企业。

3.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产品编码标准:使用企业内部产品编码标准的为239户,使用行业标准的138户,使用国际标准的18户。产品编码实现程度:全部实现120户,部分实现283户,尚未着手的150户。管理科目编码标准:使用企业内部编码标准210户,使用国家统一编码标准112户,使用国际标准10户。实现程度:全部实现32户,部分实现268户,尚未着手183户。综上可见,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应用水平很低。一是企业编码标准实现程度低。产品编码标准全部实现的企业占%,管理科目编码标准全部实现的企业只占5%;二是使用国际标准的企业比例畸低。产品编码使用国际标准的企业只有%,管理科目使用国际标准的企业的比例更低,只有%。我国已加入WTO,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实现国际化迫在眉睫,标准规范应用水平低下,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大瓶颈。

4.企业信息化装备情况

从表2-1看,被调查企业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数量是不低的,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5.操作系统

由表2-2和图2-2可见,微软公司操作系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6.企业数据库

(1) 企业数据库软件

(2) 企业数据库总字节数:9725496M

(3) 企业数据库更新周期(一次)

从数据库产品看,微软公司、oracle公司的产品占主导地位。从数据库应用拥有总字节数及数据的更新周期来看,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差距较大。总的来看,不论硬件,还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产品,其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中,国外品牌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国内品牌缺乏竞争力。

7.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状况(表2-5)

有占60%、380户企业共投入近13亿元,全部实现或部分实现CAD/CAM、CAPP、PD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及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铁道、汽车、机械行业、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高于其他行业,有80%以上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上述系统,合计投入亿元,占上述380户企业总投入的27%。

(2) 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

表2-6和图2-6显示,有%的企业OA、MIS等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但其中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只有48户,占总数的%;18%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分行业看,电力、电子和煤炭行业实现比例比较高,在80%以上。

(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此类系统也属于基础性管理系统范畴之内。但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因此这次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做了专门调查。在被调查的638户企业中,%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财务科目编码,且其中%的企业科目编码符合国家和国际编码标准;401户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占总数的%。资金投入为亿元,其中硬件投入亿元,软件产品及开发费投入亿元,其中开发费为万元。355户企业购置了财务管理软件,46户企业自己开发了财务管理软件。软件产品选型基本都是国内开发的软件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效果调查显示:很满意的46户,满意的320户,不满意的12户。

(4)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

表2-7和图2-7显示,有36%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ERP、CIMS等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合计投入亿元,其中石化、电子、机械、石油等行业合计投入亿元,有50%以上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

(5)电子商务系统(EC)

表2-8、图2-8显示,有24%(156户)的企业基本实现或部分实现了电子商务系统,合计投入亿元,有54%(350户)的企业还没有着手规划。其中外贸、农业、电子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工作进展较快,23户企业投入了3436万元。在2000年度仅有138户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占总数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亿元,其中采购额为亿元,销售额为亿元。

电子商务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如表2-9所示:

由此可见,开展电子商务虽然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电子商务仍处于初步启动阶段,可以说,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任重而道远。

8.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状况

自2000年中国“企业上网年”以来,“企业信息化工程”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1)企业内联网(Intranet)

(2)企业外联网(Extranet)建立专网或虚拟专网的企业(3)企业网站(web site)

网络建设及应用综述:从上述表格可以统计出:接入互联网(internet)的企业568户,占总数的89%。接入Internet的速率:有284户企业采用传统的56K Modem拨号上网,占上网企业的50%;有158户和99户企业使用数据专线和ISDN上网,占上网企业总数的%;使用更先进的ADSL、CABle modem和无线上网的企业仅有24户。说明我们多数企业上网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调查显示:%企业认为上网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只有少数企业对上网认识水平不高,如:“上网无什么目的”或“上网是上级要求的”等等。有%的企业建立了网站,建立Extranet 专网或虚拟专网的企业占%。网站建立模式:自建自管的企业有155户,占建站企业总数的%,自建托管的企业有132户,占建站企业总数的%,委托代建的企业134户,占%。企业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低,只有%的企业可以达到每周或每月更新一次,说明我们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

(4)网络安全状况

表2-21显示,企业网络建立安全审计系统的有159户,占总数的%;建立入侵监测系统的149户,占总数%;建立自动恢复系统的105户,占总数%;建立防病毒系统的396户,占总数%。表2-22显示,网络安全投入2000年度为万元,计划投入为万元。综上看出,企业对网络安全有一定的投入保证,但从网络安全防范现状看,距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还相差很远。

9.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表2-23、图2-12显示,被调查企业中35%的企业选择委托专业公司开发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模式,29%的企业选择合作开发模式,只有30%的企业进行自行开发。

10.信息化投入总体情况

2000年,638户企业信息化总投入亿元,户均投入万元,比前五年平均水平增长%。2000年是“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增长及IT产品采购的相应增加。2000年度户均投入列前五位的企业投入分别达到亿元、2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投入列前五位的行业是石化(亿元)、电子(亿元)、冶金(亿元)、外贸(亿元)和电力(亿元);户均投入列前五位的行业是:石化(9185万元)、外贸(2038万元)、石油(1436万元)、航空(956万元)和电子(951万元);户均投入列入前五位的地区是:上海(1347万元)、北京(980万元)、黑龙江(629万元)、青岛(584万元)、广东(516万元)。

按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占固定资产投入的%,而特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分别占%和%,说明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高于特大型企业;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比率低于其他企业;分地区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信息化投入比率要高于西部地区。

11.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

从表2-26和图2-17可以看出:对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可以说,接近1/3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是不成功的。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与分析

1.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OA、MIS等系统)的企业仅有48户,仅占总数的%,部分实现的企业占%,尚未实施企业208户,占%;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CIMS、ERP等系统)的企业只有30户,仅占%,部分实现的也只有196户企业,占%,尚未着手的412户,占%;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8户,仅占%,尚未着手的482户,占%;虽然有435户企业建立了网络,占%,但只有%(117户)的企业,做到每周更新一次信息;只有%的企业(138户),开展了初步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销售额仅占638户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总额的%。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2.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

(1) 国内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远小于国外大企业

从这次调查统计看,“九五”期间,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而发达国家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据调查,2000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居前五位企业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上海宝纲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只有%、%、%、%和%,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相差甚远。

(2) 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也不平衡

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入的%,而大型企业投入比例分别是%和%。从行业分析: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 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

从现阶段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图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有路没车”或“路多车少”的现象,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一把手工程”原则贯彻不力

从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反映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理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或“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的“火车头”。

4.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企业信息化建设固然首先要有领导层亲自推动,但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从调查情况看,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5.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

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6.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7.信息化支撑配套环境还没有形成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建设滞后于应用系统建设与开发,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和成功,比如电子商务推进缓慢,就是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外部环境不配套造成的。

8.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

由于“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企业信息化工程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特别是重大信息工程),盲目上马,缺少“第三方”的监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在信息系统工程完成后,也没有科学定量的评测标准,企业信息化项目良莠难分,难做评价和验收,“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就很难避免了。

四、企业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这次对638户企业信息化调查中,也包括了对这些企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的内容,主要情况如下:

1.“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计划投入情况

(1)近两年信息化建设投入呈加速增长势头,但“十五”期间计划投入总额与“九五”实际投入总额基本持平,略有减少。

近两年来,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和一批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1999年至2001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计划投入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和%,平均增长率大于10%,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十五”期间,638户被调查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投入亿元,比“九五”期间实际投入亿元减少了12%。这可能与大规模的IT设备采购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在“九五”期间基本完成,和IT设备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今后几年设备采购与更新所需投入也会相应减少等情况有一定关系。可以预期,“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从“九五”特别是近两、三年以基础建设、设备投入为主的时期转向以系统开发与应用、软件

投入为主的阶段,因此,不能从本次所调查企业的“十五”计划投入比“九五”实际投入有所减少,贸然得出企业信息化进程将减缓、力度将减弱的结论。

(2)不同行业投入比较

分行业看,1999年至2001年,32个行业中,大部分(22个)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年平均增长率为正,除兵器行业为一位数增长外,其它21个行业增长率均在10%以上。增长呈递增趋势的行业14个,其中2001年增幅比2000年增幅提高100个百分点的行业有5个。

“九五”投入总额列前五位的行业是内贸亿元)、石化亿元)、冶金亿元)、电子(7亿元)和外贸亿元);“九五”户均投入列前五位的行业是石化亿元)、石油亿元)、外贸(5171万元)、铁道(5162万元)和内贸(3904万元)。

“十五”计划投入总额列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投入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十五”户均计划投入列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投入亿元、亿元、7295万元、5000万元和4543万元。

“十五”与“九五”相比,32个行业(包括“未知”)中16个行业计划投入总额和户均投入正增长,其中增长率列前五位的行业分别增长了倍、3倍、倍、倍和倍;其余16个行业投入减少,其中五个行业下降最多,分别下降95%、88%、79%、76%和72%。

(3)不同地区投入比较

分地区看,1999年至2001年,34个地区中,大部分(27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投入年平均增长率为正,除8个地区为一位数增长外,其它19个地区增长率均在10%以上,增长率居前的五个地区为宁夏(%)、湖北(%)、云南(%)、辽宁(%)、宁波(%)。增长呈递增趋势的地区14个,其中2001年增幅比2000年增幅提高100个百分点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云南(%)、湖北(%)、吉林(%)、湖南(%)。

“九五”期间投入总额列前五位的地区是北京亿元)、上海(6亿元)、河北亿元)、黑龙江亿元)和广东亿元),户均投入列前五位的地区是北京(5573万元)、上海(3504万元)、云南(2361万元)、黑龙江(2345万元)和青岛(2305万元)。

“十五”期间计划投入总额列前五位的地区分别计划投入44亿元、7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户均计划投入列前五位的地区分别计划投入5140万元、4190万元、3049万元、2804万元和2243万元。

与“九五”相比,33个地区(重庆企业未报“十五”计划投入,不包括在内)中16个地区“十五”计划投入总额和户均投入正增长,其中增长率列前五位的地区分别增长倍、倍、倍、倍和倍;其余地区投入负增长,其中下降最多的五个地区分别下降88 %、68%、65%、64%和60%。

2.“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项目

表4-1显示,被调查的638户企业“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项目合计为1383项。共有266户、占%的企业将建设ERP系统;265户、占%的企业建立内部网;261户、占41%的企业将建设电子商务(EC)系统;247户、占%的企业将建设OA系统;

192户、占30%的企业将建设MIS系统;134户、占%的企业将建设CRM系统;101户、占16%的企业将建设PDM系统(产品数据库);还有66户、占%的企业将建立CIMS系统。综上可见,ERP、intranet 、EC、OA将成为“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四大重点系统。

五、加快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议与对策

1.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为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信息化的指示,特别是吴邦国副总理在去年全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更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争取用5年时间,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要求,根据本次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和“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加大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为加快推进全国企业特别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

2.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切实实现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调查情况看,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实现信息化并真正从中受益,增强竞争力,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同时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

3.加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支撑配套环境

目前,网络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编码、技术标准与规范、工程监理、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支撑配套环境都存在问题或差距,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快研究,统筹规划,分步解决,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4.多渠道融资,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我国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与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许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1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过程,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是研究和推进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和政 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项目,并于底公布了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分布于各个行业的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838家企业。本次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1.硬件装备状况 (1)硬件平均拥有量 PC机的平均拥有量为265.2台,最多拥有2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台;服务器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2万台;集线器的平均拥有量为18.8台,最多拥有900台;各项设备的最低拥有量都是0台。 2

硬件的平均拥有量与企业规模相关。规模较大的企业硬件的拥有量较多。但服务器的情况有些特殊,大型企业的平均拥有量高于特大型企业。 硬件平均拥有量与行业的交叉分析显示:采矿企业PC拥有量遥遥领先,可能与此类企业的较大规模有关。交通运输邮政企业的笔记本电脑拥有量略高,可能与其工作移动性较高有关。(见表1) (2)PC百人拥有量 每百人PC平均拥有量为7.79台。分行业每百人PC拥有量,制造业中的电子和其它行业超过了平均值,分别为13.48台和8.97台,其中电子行业百人PC拥有量在所有行业中最高。拥有量超过了平均水平的还有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采矿业的拥有量最低,只有3.7台,这可能与采矿业的职工结构有关。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机械、化工、医药、批发零售和社会服务业。还有,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每百人PC拥有量随之减少。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 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 信息人才不足。 4. 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 5. 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 6. 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7. 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 8. 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 (2)低成本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 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企业信息化状况

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当低,只有极少的企业会用到一些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打电话,发传真,进行联系沟通,也只有极少的会用到Email来进行沟通传递,只有少数的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递,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成功案例不多。近两年来,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生产企业将信息化提升到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 这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汽车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 为主的信息化”→ “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 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认同,尤其在SARS爆发的特殊时期,许多准购车者纷纷借助网络查询信息,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个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开发了“网上公告申报系统”,这对促进企业、行业信息化进程大有益处。 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 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 查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03-22 14:54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5%;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69.4%。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 中,85.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的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立足于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法与文案调查法的结合,并将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数据与较为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作对比,全面了解和掌握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应用水平,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组织开展对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企业座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现状发展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示范区中小企业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2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时间:2014年8月5日~8月25日 地点: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1.3调查意义 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找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深入分析原因,并提有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1.4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案调查 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内容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2.1.1 整体核心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

企业信息化发展地现状

企业信息化系列现状篇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 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 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

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 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 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引言 2010-01-11 12:22:31| 分类:财经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先进标志。企业是否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也是企业自身 在行业里是否拥有竞争力的一个表现。 目前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标榜信息技术龙头企业所做的事情仍然是建设最初级 阶段的信息化,并非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 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要了解,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这个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答案,网上也有很多专业或者非专业的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最终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但是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建设信息化目的就是面子工程,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会将信息化建设这个事情拿出来进行宣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有的企业建设信息化是随大潮,竞争对手都上ERP了,我们必须上,但是对于为什么要上,上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并不做评估,甚至这些评估都是这些软件的销售人员来进行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上海贺利氏公司北京分公司在筹划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原因是总公司在用ERP,那么分公司也得上,怎么上、上什么,并未做调查,信息部开始在网络上搜各种ERP厂商,然后打电话预约面谈,面谈大概介绍了分公司的情况,然后这些软件厂商的销售员开始推荐产品了,并且回去制作一个方案发给it经理,这些方案内容包括:软件功能模块、功能介绍、价格,有的甚至连企业实施这些方案能得到的收益都没有任何分析,有的能给出简单的分析。实际上贺利氏的管理人员自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糊里糊涂就上了用友U8。贺利氏是大型的跨国企业,其下属管理人员如此,很难想象这么多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有多么坎坷。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人认为,it就是电脑,it部就是管电脑、网络、电话等在中关村能买到的那些东西的一个部门,进而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电脑,用 用office。 如同购买任何一件商品一样,信息化建设也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困难,甚至有些是顽疾,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麻烦,正好信息化能解决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难题,那么企业就需要建设信息化系统了。所以,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原因只有一个,是企业遇到难题,而信息化建设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所以企业需要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起因是企业有需求(当然这些需求有可能是企业本身表露得很明显的,也有可能是隐藏在企业内部尚未发觉的), 而不是厂家为了卖产品而推销信息化设备和程序。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最早出现在82年左右的人口普查。当时美国IBM公司向中国捐献了一批电脑,并且为中国培训了第一批电脑操作员。这是中国本土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员,从而使中国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1986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培训学校,授课的正是82年接受IBM培训的第一批信息技术员。这批计算机培训学校为中国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用友软件股

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

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

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容。调查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

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三的我来说,其实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和一些专业的书籍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信息化这方面的知识,下面就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这方面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要谈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我们也都知道,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并且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 其实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现在依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据统计,欧美几乎100%的企业装备有部门级的信息系统,超过6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而协同商务模式的应用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我国虽有60%的企业已经装备有部门级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只有不到3.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至于涉及协同商务模式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其应用率还不到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一些小企业信息化绝大多数仍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与企业管理变革要求相差甚远。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 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 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 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 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 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 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 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 一) 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 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 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 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 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 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 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 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 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 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 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 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 日常 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 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 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0942803128 朱亚军引言: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认识信息在物质社会中的先导作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这个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它已成为经营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基础性建设。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过去40年里,MIS对于企业完善管理、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MIS将对我国的经济发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逐渐演化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以及战略联盟等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整体组织的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持续的创新。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这么多的目标,仅仅依靠组织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企业开始转向对信息的探索与追求,而在这信息爆炸与信息发展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成功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得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和经理支持系统),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由这些人和机器组成一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机系统。 所以,有人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有人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社会系统,根据我们上面所说道理,我们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个社会系统,然后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系统设计者应当很好的分析把什么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比较合适,什么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人和机器如何联系,从而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长。现在还有一种计算机基(computer-based)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的信息系统。为了设计好人机系统,系统设计者不仅要懂得计算机,而且要懂得分析人。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经验,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我们还需做哪些努力?对此我们采访了北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 靖翔,他详细介绍了北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及未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HIS和PACS并行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是今后各级医院必备的系统,HIS和PACS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HIS 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PACS是用于医院 的影像科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 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北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其他医院中还是比较早的。北大医院IT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93年,到了1995年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两大系统就开始有一个大发展。马靖翔详细介绍到:“从1995年以后就开始规范化,包括住院和门诊系统的合并,到了2000年左右HIS就 初具规模了,LIS也开始投入使用了。”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数据量也是不断的在增长。“HIS系统最早是基于财务的信息系统,在当时建这个系统也有它的局限性。北大医院最近做了一个统计,HIS每年的数据量增长在七八百兆左右。PACS的数据量增长比较大。PACS系统是从2008年开始启动,到2009 年每天的增长差不多是3到4个G,盘阵当时的总容量是26T,能坚持3到4年。LIS的数据量相对来说比较少。”马靖翔说到。 现在医院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系统。马靖翔指出,现在北大医院的PACS就已经铺到全院这个系统,它跟HIS也有接口,通过HIS也可 以调PACS的信息。“医院的HIS和PACS还没有达到完全一体化的地步。但是已经有接口, 一体化也是未来的趋势。” 加强各方面建设促业务发展 我国前几年主要还是基础网络,网络负载非常大。在病人就诊集中的时段会造成网络拥堵。“随着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现在交换机的性能也提高了,比以前要增了好几倍,这样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北大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当中还是存在不足。像HIS 稳定性还存在问题。”马靖翔说到。 为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发展,北大医院也做出一些应急措施。马靖翔详细介绍到,“比如网络的停,网络的阻塞,或者服务器的当机,在恢复这段期间,比如住院的时候,像收费划价,还有医生工作站,他们都马上起他的本地机器,起单独的机器的话会使病人可以看病,当网络恢复的时候,或者比如服务器从新起它已经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回传的功能,把数据同时就回传回去,这样就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药库药房信息的完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