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大家鱼常见疾病

四大家鱼常见疾病

1、 草鱼出血病
症状:病鱼各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轻者主身肌肉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呈淡红色,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或贫血呈苍白色,内部各器官均点状出血,有时有腹水,停止吃食,肠道充血但不糜烂。
防治方法:
(1)清塘,干塘使用75~100公斤生石灰,或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3.4公斤,或漂粉精(含有效氯60%)6.7公斤消毒。
(2)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PVP-I)60克/立方水药浴25分钟左右。
(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加注清水,泼洒生石灰,高温季节注满池水,以保持水质优良、水温稳定;投喂优质、适量饲料,食场周围定期泼洒含消毒剂进行消毒。
(4)人工免疫预防。
药物防治:在疫病流行季节,每月投喂下述药饲1~2个疗程。
处方一:每100公斤鱼每天用0.5公斤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0.5公斤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如再加些抗菌药则更好。
处方二:每100公斤鱼每天用0.5公斤刺槐子、0.5公斤苍生2号、0.5公斤盐拌饲投喂,连喂2天。
2、 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病鱼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或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
(2) 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克/立方水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克/立方水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20分钟。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4) 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施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
(5) 发病季节,食场周围每周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0.25~0.5公斤左右。
药物防治:
处方一:外用药,任用下列一种:
(1)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略“先溶于水”),然后全池遍洒,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0.667~0.8公斤。
(2)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全池遍洒: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0.267~0.333公斤。
(3)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0.067~0.133公斤。
(4)二溴海因全池泼洒: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0.133~0.20公斤。
(6)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

泡),每亩每米水深1.33~2.67公斤。
处方二:内服药,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每100公斤鱼每天用磺胺二甲氧嘧啶5~20克+TMP1~5克拌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药量加倍。
3、 赤皮病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稍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2)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必要时,可用治疗烂鳃病用的任一种外用药全池遍洒1次,或投喂内服药3天。
药物防治:同细菌性烂鳃病的外用药及内服药。
4、 细菌性肠炎病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直至完全不吃食。疾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患病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腹壁上有红斑,整个肠壁因淤血而呈紫红色,肠管内粘液很多,将病鱼的头部拎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防治方法: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水体及底泥中常有大量存在,在健康鱼体的肠道中也是一常居菌,但当鱼处在良好条件下抵抗力较强的,鱼的肠道中虽有此菌,但数量不多,不是优势种,不引起鱼发病;当条件恶劣,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导致疾病暴发,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其预防法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
药物防治:
处方一:同细菌性烂鳃病的外用药及内服药。
处方二:每100公斤鱼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8克拌饵投喂,连喂5~6天。
处方三: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0克拌饵投喂,连喂5~6天。
5 、 白皮病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防治方法:
(1) 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方法。
(2) 捕捞、运输、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要及时杀灭。
(3)夏花鱼种密度大应及时分塘。
药物防治:同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

6、 白头白嘴病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池边观察,在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

头白嘴”症状,但将病鱼取出水面观察,则往往不明显;个别病鱼的颅顶充血,呈现“红头白嘴”症状。
防治方法:
(1)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方法。
(2)鱼苗放养的密度要合理。
(3) 加强管理,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饲料和良好的环境,及时分塘。
药物防治:同白皮病的治疗。
7、 竖鳞病
症状:病鱼局部或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防治方法:同赤皮病。亲鱼患病,可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15~20毫克/公斤体重。同时,加强越冬前的育肥,尽量缩短停食期,越冬后要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
8、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细菌性败血症)
症状: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鱼体表严重充血,甚至出血(内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鱼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鳔壁充血(尤其是鳔的后室),鳃丝末端腐烂。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静止不动或发生阵发性乱游、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
(2)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就地培育健壮鱼种。
(3)鱼种下池前用15~20克/立方水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4)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应根据当地条件、技术水平及防病能力而定。
(5)食场周围定期泼洒含氯消毒剂。
(6)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
药物防治:
(1) 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
(2)第二天至第六天连续投喂药饲5天,消灭鱼体内的病原菌。每100公斤鱼用鱼暴平12克拌饲,制备成大小活口、在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分上午、下午2次投饲。或如细菌性肠炎病治疗内服药用法。
 (3)第三天及第五天每亩每米水深全池遍施漂粉精0.4公斤,或三氯异氰尿酸0.267公斤或二氧化氯0.2~0.3公斤或二溴海因0.133~0.2公斤,杀灭水体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在疾病早期,全池遍施1次杀菌药也就可以了。
 (4)第十天左右全池遍洒生石灰

1次,以调水质。
9、 罗非鱼溃烂病
症状:发病早期,体表病灶部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斑块凹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骼。病灶无特定部位,在头部、鳃盖、躯干及鳍条等处均有,严重时1条病鱼上有50多个病灶。肝呈褐色(健康鱼的肝呈肉红色);胆囊肿大1倍左右,呈墨绿色(健康鱼的胆囊呈淡绿色)。
防治方法:
(1)鱼池每亩每米水深用133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13.4公斤进行消毒。
(2)室外水温下降到20℃左右时,必须将罗非鱼及时搬入越冬池。鱼在搬进越冬池前必须用4%盐水药浴5~10分钟,消灭鱼体表的病原体。
(3)越冬池或工厂化密养时,放养密度要适当。
(4) 加强饲养管理,越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20℃左右,投饲要少而精,并及时捞除残饲及排污物,坚持经常换水,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
(5) 越冬期间,每月遍洒含氯消毒剂一次。
药物防治:
处方一:同细菌性肠炎病的外用药及内服药。
处方二:病情特别严重的病鱼(主要是亲鱼),则在背部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一般每公斤鱼注射20毫克即可治愈。
10、鱼类弧菌病
症状:因病鱼种类、内外条件及感染途径不同而略有差异。在淡水及咸淡水中均有发病的,体表点状出血,其中尢以腹部、下颌及鳍较为明显;严重时,躯干部皮肤发生糜烂;肝脏、肾脏肿大,肝呈土黄色,点状出血;有的病鱼腹腔中有腹水。
防治方法:
(1)清除过多淤泥,每亩每米水深用133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13.3公斤进行消毒。
(2)避免饲养过密。
(3)不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
(4)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及时杀灭体外寄生虫。
(5)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深埋。
(6)免疫接种。
药物防治:
处方一: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
处方二:内服药,任意选用下列1种:
(1)盐酸土霉素,每100公斤鱼每天5~8克拌饲投喂,连喂5~15天。
(2)磺胺甲基嘧啶,每100公斤鱼每天10~20克拌饲投喂,连喂5~10天。


11、链球菌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血,或脂肪变性,褪色;幽门垂有出血点,胃肠积水,肠壁发炎。鰤鱼患病时,鳃盖内壁还严重出血,心外膜炎,内脏与腹膜粘连。香鱼患病时,腹腔内还常积腹水,腹部膨大。病原菌如侵入脑,还可引起鱼体弯曲。
防治方法:
(1)同细菌性烂鳃病预防方法。
(2)有发病预兆时,可用治疗用内服

药拌饲投喂3天。
药物防治:
处方一: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的外用药。
处方二:内服药,任意选用下列1种:
(1)盐酸土霉素,每100公斤鱼每天用5~8克拌饲投喂,连喂10天。
(2)磺胺六甲氧嘧啶,每100公斤鱼每天用5~20克拌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药量加倍。
12、 水霉病
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欲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燥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
(1)清池,每亩每米水深用133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13.3公斤进行消毒。
(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磺胺软膏、10%高锰酸钾水深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须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10万单位/公斤。
药物防治: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不是费用太贵,就是药有致癌等副作用,同时也只有在疾病早期治疗才有效。
处方一:全池遍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池水万分之八的浓度。
处方二:全池遍洒亚甲基蓝,每亩每米水深用0.667~1.333公斤,隔2天再泼1次。
处方三:白仔鳗在患病早期,可将水温高到25~26℃,多数可自愈。
13、隐鞭虫病
症状:患鳃隐鞭虫病及颤动隐鞭虫病的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病情严重时,则病
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吃食减少,直至完全不吃食,鱼体发黑,鳃或皮肤上有大量粘液而死。鳃隐鞭虫病的病程短,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3)鱼种放养前用8~10克/立方水浓度硫酸铜(或5:2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10~20克/立方水浓度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也可用2~4%盐水药浴2~15分钟。
药物防治:
寄生在鳃及皮肤上的隐鞭虫病,可全池遍洒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467公斤。
14、斜管虫病
症状: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少量寄生时对寄主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上有大量粘液,鱼体与实物摩擦,表皮发炎、坏死脱落,呼吸困难而死;鱼苗患病时,有时有拖泥症状。
防治方法:同隐鞭虫的防治方法。
药物防治:同鳃隐鞭虫的治疗方法。
15、小瓜虫病
症状:小瓜虫寄生处形成1毫米以下的小白点,故叫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

、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
防治方法:
(1)清池,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2)鱼下塘前应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有上瓜虫病寄生,应采用下述药物进行药浴。
药物防治:
处方一:全池遍洒福尔马林,每亩每米水深用量20公斤,隔天遍洒1次,泼药2~3次。
处方二:全池遍洒亚甲基蓝,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667~1.33公斤。
16、 车轮虫病
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寄生处粘液增多,鱼苗、鱼种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一般无特殊症状。车轮虫在鱼的鳃及体表各处不断爬动,损伤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及粘液细胞增生、分泌亢进,鳃上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严重感染时一大片上皮细胞坏死。
防治方法:同隐鞭虫病
药物防治:
处方一:同隐鞭虫病。
处方二:鳗鲡患车轮虫病,可将水位降低后,每亩每米水深遍洒福尔马林20公斤,药浴1小时左右,然后再加满水,并进行换水。
17、 指环虫病
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受到后固着器的刺激和破坏,肿胀或贫血呈苍白色,有的发生变性、坏死、萎缩或挣生呼吸困难,游泳缓慢,鳃盖张开,最后窒息而死。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15~20克/立方水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克/立方水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药浴15~30分钟,杀死鱼种上寄生的指环虫。
药物防治:
处方一: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2~0.47公斤。
处方二: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067~0.2公斤。
处方三:全池遍洒福尔马林,每亩每米水深用量20公斤。
18、 锚头鳋病
症状:病鱼最初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鱼体消瘦,游动缓慢而死。由于虫体前端钻在寄主组织内,后半段露出在鱼体外,老虫的体表又常有大量累枝虫、钟虫等附生,当严重时,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在虫体寄生处可引起红肿发炎及慢性挣生性炎症。
防治方法:
(1) 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水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2) 利用锚头鳋对寄主的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法,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药物防治:
处方一: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2~0.47公斤,杀死池中锚头鳋的幼虫,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及繁殖特点,连续下药2~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时间隔的天数少;反之,则多。
处方二: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根据草鱼和鲢、鳙鱼对高

锰酸钾的耐药性不同,宜分别处理。对患病草鱼,在水温15~20℃时用20克/立方水,水温21~30℃时用10克/立方水,药浴1.5~2小时;对患病鲢、鳙鱼,水温10℃以下时用33克/立方水,10~20℃时用20克/立方水,20~30℃时用12.5克/立方水,30℃以上则用10克/立方水,药浴1小时,均可杀死锚头鳋的幼虫和成虫,但在生产上应用较麻烦。
19、 鲺病
症状:由于鲺腹面有许多倒刺,在鱼体上不断爬动,再加上口刺的刺伤,大颚撕破体表,使体表形成很多伤口,出血,使病鱼呈现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严重影响食欲,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养鱼前彻底清塘消毒;用1%~1.5%晶体敌百虫水溶液浸洗3~5分钟。
药物防治: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亩每米水深用量0.2~0.47公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