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好时代?坏时代?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还是爱中国

桂纶镁本来的机票是2014年2月15日早上从柏林飞伦敦,在伦敦时装周她有一场秀。2月14日,《白日焰火》监制沈暘问柏林电影节会务主管托马斯·海勒:桂纶镁是否可以走?导演刁亦男可以否早点回国?海勒语气急迫,一连串的“NO”。电影节给剧组留了20多张颁奖礼的票。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终把最佳影片金熊奖给了《白日焰火》。主演廖凡从评委梁朝伟手中接过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成为柏林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华人“影帝”。

“难以置信,看来这个梦是一直醒不了了。”导演刁亦男语带颤抖地说。2014年2月15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就捧走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主角奖也被片中男主角廖凡收入囊中。

2014年2月的德国柏林街头寒意阵阵,平均气温接近零度,华语艺术电影在这里却正火热地吐着股股热气,这又是一个华语艺术电影的丰年——除了《白日焰火》,娄烨执导的《推拿》也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三部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同时入围“竞赛单元”,另有十部华语影片在电影节其它单元亮相,虽然中国电影是柏林的常客,但这样规模,即使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也算罕见。“中国在柏林闪光”是《好莱坞报道》封面报道的标题。

从1980年代初在柏林电影节有所斩获的《三个和尚》、《陌生的朋友》,到张艺谋电影《红高粱》1988年首次捧得金熊奖,再到《白日焰火》获奖,柏林见证了中国艺术电影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元人民币,刷新了2012年创造的170亿元纪录。

另一个事实是,为这个强大的市场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对于那些不得不向商业电影争取生存空间的中国艺术电影而言,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电影看上去不再像法国电影了”

“它们看上去不再像法国或德国电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正在变化。”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利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科斯利克所说,只是变化的一角。

21岁的重庆大学生周豪拍了一部叫《夜》的艺术电影,讲述一位“Money boy”(男妓)夜来香的生活,被柏林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王庆锵看中,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大观”单元的入围影片。每年11、12月,王庆锵会专门到亚洲各地选片,这两个月里,他会密集看六十多部影片,《夜》是他在北京选片时从朋友手中发现的。

夜来香是一名同性恋,过着糜烂的性生活。他在一条狭窄杂乱的小巷里招徕客人时遇到

同样出来“做生意”的妓女水仙,还有一位在一夜情后爱上夜来香的同性恋者玫瑰,周豪希望借此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他自己出演夜来香,影片中其他角色的扮演者也都是他的同学们。

科斯利克将周豪的《夜》称为本届柏林电影节“最令人惊讶的新人登场之一”,他在电影的推荐词中写道:“尽管以一部国际性影片来看,《夜》仍然是粗糙的,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周豪能涉猎如此大胆的题材,并大胆演绎,用超出他年龄的成熟,通过色彩的运用、剪辑和镜头,让影片看上去蒙上了王家卫早期影片和‘德国新电影’领军人物法斯宾德情感世界的味道。”

王庆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从周豪身上看到的,是中国艺术电影呈现的“新面貌”:“总有人希望用电影去表现个人对社会发生的事情的看法,这是艺术电影的传统。之前中国的艺术电影给我的主要感觉是情感是愤怒的,现在变得没那么愤怒了。”

周豪喜欢关注一些特殊的人,他觉得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状态很特别。周豪出生于1993年,是没有历史包袱的一代,对政治隐喻和宏大叙事不感兴趣,更关注“个体”,在拍摄题材的选择上也没有什么禁忌。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拍得更大胆,比如全裸出镜,性的表现更直白一点,只是因为演出者都是学生才有所收敛。他还曾经拍过短片,讲述吸毒者、手淫者,沉迷于性、比较苦闷的人。

宁浩的电影节之路,王庆锵亦有贡献。2003年,通过朋友介绍,王庆锵看到了宁浩的首部电影处女作《香火》,看片的时候还没有中文字幕,他一边看,宁浩一边翻译,看完后,王庆锵把《香火》带到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首映,随后,《香火》获得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王庆锵同时是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节目策划,他把《香火》带到香港,这部作品成为亚洲DV 竞赛单元金奖作品。

《香火》之后,宁浩又拍摄了自己过渡期的作品《绿草地》。之后,他陷入了对未来道路的两难选择:是拍艺术片,还是做商业片?王庆锵告诉他:做你自己想做的,一部作品能不能取得商业成功,不是导演决定的,是观众和市场的选择。

2014年柏林电影节,宁浩带来的《无人区》累计票房达2.2亿元人民币。王庆锵觉得,宁浩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做比较商业、给很多观众看的电影”。

亚洲知名制片人、马来西亚人郑碧雪是《疯狂的石头》的监制,她回忆,《疯狂的石头》时期,她的团队曾把片子拿到国际市场上卖,影片在亚洲区卖得很好,后来一家知名的法国发行商原本打算拿到法国发行,但由于某些沟通问题没有实现。“很多人看上宁浩的潜力,但他的影片国际知名度并不高,主要因为他那时还是以国内市场为目标。”郑碧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无人区》在柏林上映,郑碧雪认为是对宁浩国际认可度的一次试水。

娄烨一度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但本届柏林电影节是他在柏林的首秀。他携新作《推拿》来到柏林参赛,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娄烨“回归中国市场”的一种信号。戛纳电影节每年5月举行,在此之后,国内电影市场将进入好莱坞大片的传统“暑期档”强档,还有国产商业大片在市场分一杯羹,艺术电影要想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会变得十分艰难。而

柏林电影节在每年年初举办,如果一部艺术影片在此期间获奖,凭借获奖效应,在国内电影市场可以有一番发挥空间。

娄烨也在改变。《推拿》是娄烨解禁之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浮城谜事》经历了五个多月拉锯式的剧本审查。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题材,盲人的故事。毕飞宇原著小说《推拿》是得到“主流”认可的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改编剧本不到一个星期就通过了审查。

环境越丰腴,电影越不好看?

“中国商业电影票房诱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拍商业片,放弃艺术电影,这让艺术电影创作变得越来越冷清,作品越来越少。市场上呈现的电影题材也日渐单一,大多是战争、动作片、都市言情。”王庆锵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的表现和韩国有相似之处。韩国商业电影、娱乐工业强势,使得独立电影越来越式微。“韩国的独立电影并没有反映韩国人的真实生活,偶有反映社会的,都是很惨的故事,很苦的人遇上很苦的事。”王庆锵说,日本艺术电影也是如此,“社会环境太过丰腴,电影就变得不大好看”。在日本选片时,王庆锵发现,日本艺术电影如今大多讲的是很个人的东西,细节变得很小,想得不是很多,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

商业电影市场诱人,投资人最初会把更多的钱投向商业片,而不愿冒着赔钱的风险投资艺术电影。娄烨拍摄《推拿》时,就一度出现过融资断裂,影片几乎陷入停拍,制片人耐安重新启动融资,历经波折,才最终化险为夷。《推拿》是中、法联合制作影片,影片成本小部分来自法国,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境外融资一向稳定,问题常常出在境内融资上。“一些投资商认为今天的中国电影观众不会有兴趣看一个关于盲人的电影,这个理由让我觉得不可理解。”娄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对娄烨、贾樟柯这样的导演来说,另一个挑战来自电影审查。已经通过审查的《推拿》会在国内上映,时间待定。对于影片中存在的一些暴力和性的镜头是否会被剪掉,娄烨并没有把握,“我会尽量配合,个人觉得问题不是很大,这不是一部关于暴力和性的电影。但是如果电影审查危及整个电影语言,我也会拒绝。”

“《推拿》很可能一如既往获得国际影展的热烈讨论和欧洲观众的喜爱,但在中国却不冷不热。”《综艺》杂志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对《推拿》的中国票房成绩预期并不乐观,它也道出了这些“电影节电影”普遍面对的尴尬。

“贾樟柯、娄烨的是作者电影,宁浩的也是作者电影。宁浩跟大众观众走在一块,娄烨和贾樟柯是和小众的观众在一块的,他们看这个世界、社会,看某些感性和理想的东西,是把个人的视角放进去,对于一般观众来说也许还不适应。每个导演做艺术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导演觉得我的片子2万人去看就够了,只要他们看完之后能从中拿走一点什么;有的导演觉得我的片子只要让大家快乐就够了。这个情况在国外也有,日本、法国、德国的一些导演在电影节受欢迎,在本土公映票房也一般,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王庆锵分析。

娄烨对此并不纠结,“今天的电影寻找受众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这已成为一个惯例,很

可能导演在本土不受欢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受欢迎,这是特别正常的事。”他的底气在于,他2000年拍摄的《苏州河》曾是全球发行最卖座的艺术片之一,制片人耐安说,这部影片至今还在赚钱。

娄烨注意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非由电影人创作支撑起来,而是中国观众支撑起来的。中国观众被释放的娱乐需求激活了市场,以至于那些被影评人不屑一顾的“烂片”依然有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

“困难的是你怎么拍电影,要想呈现什么样的电影?”娄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向票房看齐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电影人自己没有坚守的话,观众看腻了烂片,想看一些真正的电影时,还剩下多少优秀的艺术电影?如果一部没有,不单是中国艺术电影或者中国电影人的悲哀,也是观众的悲哀。”

中国电影,主要的目标市场还是中国。这其实很浪费

硬币还有另一面。

对于法国电影投资人大卫·阿特兰·杰克逊来说,现在正是中国艺术电影的“好时代”,他充满信心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票房的飙升说明人们对电影的需求增大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制作相同类型的卖座电影,时间久了观众就会厌烦,不一样的审美和需求就会出现,这会促使制片方和发行方去探索不同受众的口味,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场面、明星阵容。中国电影要发展,多样性是关键。”

杰克逊是法国一家专注于投资艺术电影发行、制作的电影私募基金公司Backup Media 的负责人。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基金投资人超过5000人,这些投资人大多是圈外人,投资很谨慎,这使得Backup Media最初投放资金时只针对“安全”的法国艺术电影。后来他们开始面向整个欧洲电影,再到全球各地电影。Backup Media每年投资制作或发行的电影达到五十多部,包括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奥地利电影《爱》和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一次别离》之前,亚洲电影一度在这家公司的视线范围之外。

2013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吸引了杰克逊和他的团队,他们雄心勃勃打算在亚洲艺术电影市场有一番作为。第一大动作是邀请郑碧雪加入Backup Media,使其成为亚洲区负责人。郑碧雪曾在刘德华创办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担任市场发行部高级经理,后来又成为江志强创办的亚洲投资基金万诱引力电影的总经理,对亚洲市场非常熟悉。如今她的工作就是打电话给导演、制片人、电影公司,搞清楚他们在干嘛,电影进行到哪个阶段了,预算是多少,剧本怎么样了,为公司找到合适的可投资的项目,再请亚洲的大佬和欧洲的大佬一起坐下来,讨论这些电影有没有国际市场潜力。

在Backup Media 2014年的投资计划里,出现了“中国”的身影——他们与制片方合作,涉足了范冰冰担任主演的中法合拍片《画框中的女人》。第64届柏林电影节之前,《白日焰火》入围圣丹斯电影节时,Backup Media曾积极争取过《白日焰火》的海外发行权,最后惜败给了一家更为熟悉中国游戏规则的发行商。

“亚洲电影的一大好处就是拍摄成本低。”杰克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成本低,意味着

回报率高,“亚洲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主要的目标市场还是中国。这其实很浪费。”杰克逊现在的目标是:建立起与亚洲电影合作的模式、让世界各国学会欣赏中国电影。

杰克逊说,现实确实也很残酷,在巴黎,每周有15部电影上映,没有人会眼巴巴等着中国电影:“钱不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现在要确保的是这些电影能够真正被投放到市场。”

最重要的是找准导演。“冯小刚、宁浩的电影每个人都想看,因为观众都知道他们的片子有意思。中外电影都有这种‘导演文化’,我们都会被同样的主题感动,比如爱、食物等。我们必须很快把这种现象资本化,现在的电影产业缺它。”杰克逊对南方周末记者盘算道,国外投资商最喜欢的是姜文,“他是一个会用不同角度讲故事的人”。杰克逊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下一个姜文,抓住他,与他合作。

要把一部艺术影片推向国际市场,有很多工作要做:修改剧本,投资制作,找到靠谱的销售,向国际市场营销,再把片子带到柏林等电影节试片。有时候,他们也会通过关系网找到记者、媒体,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先兴奋起来,“营造出一种万众期待的感觉”。杰克逊说,“对的海报、对的预告,所有这些都很重要。”

这一系列流程至少需要3个月。但亚洲电影往往不这么办。“他们总是在电影节前才想到这些手段,其实一切在电影节开幕前6个月就需要动工了。临时宣传成功率不高。如果是我们,很早就会准备好方案A、B、C,随时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状况。”杰克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亚洲人在电影制作发行上的另一个弱点是:“他们对剧本重视程度没有欧洲高。这需要改进。”

在欧洲,政府对艺术电影表现出极大的支持。王庆锵说,法国政府每年掏出6000万欧元支持50部外国电影,这还不包括针对本土电影的。“你想象不出世界上有另外一个国家会这样投钱到电影文化里面,不是电影工业,是电影文化。”在国内,市场总是被少数几部商业片垄断。观众看不到A,只能看B。艺术电影要在国内发展,还需要环境再宽松些、多一点空间,来包容更多不同的题材。

《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正式首映之前,曾进行了两场小范围的市场放映。放映结束后,影片卖到了4个地区:法国、伊朗、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这只是一个开始。”监制沈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外在说到发行的时候,哪怕是好莱坞,都是长远来考虑销售资金回笼这件事。他们考量的时间线是十到二十年,不像我们国内的整个市场,特别急功近利。”

我国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名(中英对照): 我国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odes&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of Film Festival in China 作者姓名:杨晓娟 指导教师姓名:谭天 及学位、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新闻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4月27日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文摘要 我国电影节在文化产业和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但目前国内电影节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功能定位与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系统研究国内外电影节并重点考察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运用会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化产业等学科理论,对电影节的功能定位与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全面分析。 电影节的功能可分为文化性功能和商业性功能,国内电影节在功能定位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上海国际电影节文化性功能异化为娱乐功能,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过于强调商业性功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应将重心转移到文化功能上,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需增强文化性功能。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内电影节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引入期采用政府主办、承办模式;在成长期采用政府一市场过渡模式;在成熟期,可以采用市场化模式。目前国内电影节仍处于发育初期,应采用政府主办、承办的管理模式。同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向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影节功能定位管理模式对策 1.绪论 1. 1研究缘起 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文化全球化暗流涌动。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文化将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层面上加入全球化的浪潮。国内电影节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外国文化“走进来”的重要桥梁,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推动器”,对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电影节举办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中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关系到中国对外传播的力度和成效。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另外,以某一电影片种或题材为主的电影节主要有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国际儿童电影节、北京国际体育电影节和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国内电影节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主要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电节将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交流和激烈碰撞的结点,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也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的管理,在电影节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模式是否适当,影响着电影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迎接文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电影节须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结构,以期在未来文化全球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以管理模式和功能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我国的电影节。

中国电影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厚德远志笃学创新 《中国当代电影研究》期末作业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学院:文学院 专业:13级戏剧影视文学 班级:二班 姓名:康泽亮 学号:201342059

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13级戏剧影视文学二班康泽亮 201342059 [ 摘要 ]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文艺片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进入 21 世纪,文艺片的创作情结依然还在,但作品的数量已经明显缩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上的其他原因,文艺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目前主流商业电影正积极吸纳文艺片经验,在商业影片中显露艺术电影的潜影,文艺片的创作理念正在逐渐成为商业电影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中国文艺片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艺片起源于法国。在电影发明的 10 年后,电影面临深刻的危机,电影和当时的地摊文艺、民间文艺、彩色明信片和画报一样,沦为一种商业化的通俗玩艺。电影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法国戏剧界的忧虑,艺术电影公司的成立和文艺片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新的电影时期的开始,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电影诞生 10 年来很少有过的面貌和新的品质。中国艺术电影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社会进程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密切相关。 一、2010 年前的中国文艺片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艺术电影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风光无限,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电影多次获奖,这是中国文艺片的高峰,也是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文艺片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使一度陷人困境的中国电影事业重振雄风,而且也在中国电影史上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类别。 文艺片之所以在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深层根源在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后中国人对文化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思想的活跃,与其他艺术样式一样,中国电影导演在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开始投入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尝试僭越规范,冒犯常识的视听表现。具体地说,大陆当时还处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过度时代,主要的电影制片厂不反对拍艺术片,电影如果在艺术上得到认可,即使拍的艺术片在票房上没什么收获也会得到支持。而且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难度分析、报考比例、录取人数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解析 复习资料导师信息 内部资料模拟练习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目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育明考博备考解析: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年有13个研究方向13位导师招生,2016年有12个研究方向12位导师招生,其中1-5方向为戏剧戏曲学,6-10方向为电影学,11-12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在9-13人之间。每位导师的的研究方向不同,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课二的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10:1-15:1左右(竞争较激烈),最终录取的学生专业课分数都较高,所以复习中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普通招考报考条件及准备材料要求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二)报名程序及提交材料

历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

历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资料留底第56届(2006) 格巴维察 Grbavica 亚斯米拉·兹巴尼奇 Jasmila Zbanic 波斯尼亚 第55届(2005)卡雅利沙的卡门 U-Carmen eKhayelitsha 第五十四届柏林电影节(2004)获奖名单 《勇往直前》(Head-on) 第五十三届柏林电影节(2003)获奖名单 《尘世之间》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 第五十二届柏林电影节(2002)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千与千寻》、《血色星期天》 第五十一届柏林电影节 (2001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亲密帕特里斯.谢罗 第五十届柏林电影节 (2000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木兰花保罗.托马斯.安迪生 第四十九届柏林电影节 (1999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红色警戒线特伦斯.马利克 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 (1998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中央车站阿瑟.柯恩 第四十七届柏林电影节 (1997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性书大亨米洛斯.福尔曼 第四十六届柏林电影节 (1996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理智与情感李安 第四十五届柏林电影节 (1995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新鲜的诱惑 Frédéric Bourboulon 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 (1994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以父亲的名义吉姆.谢里登 第四十三届柏林电影节 (1993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香魂女谢飞 第四十二届柏林电影节 (1992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大峡谷劳伦斯.卡斯丹 第四十一届柏林电影节 (1991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微笑之家欧格斯提奥卡米尼托 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 (1990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八音盒科斯塔.加夫拉斯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来源:作者: 2003-11-05 14:10:02 一、形成时期(1905-1931) 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

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1931年,中国开始了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工作,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走向成熟。 二、成熟时期(1931—1949)

中国电影艺术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 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当时被人们称为西洋影戏。电影在中国最初的情形和国外游乐场里的新鲜玩意一样,也是一个供人在茶馆里戏弄的洋玩意。直到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才开始为中国所熟识。而《定军山》也成为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1912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无声短片《难夫难妻》。由于当时所处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境遇,使电影成为一种以取悦市民阶层为主、以牟利为价值取向的商业化电影。三十年代随“左翼电影运动”(一场以电影的方式而展开的社会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电影的艺术美学运动)曾涌现出一批彪炳千秋的经典之作如《渔光曲》、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的《小城之春》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被用作革命历史教 材,承担着教育人民、巩固政权的意识形态重任。代表作品如《万水千山》、《红日》、《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等。经历过六十至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真空期后,到了七十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中国电影开始摆脱高、大、全的歌颂模式,有更多的生活内容刻画。如《小花》、《野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九十年代至今,社会发展急速,中国电影创作更多元化。如《大决战》、《头发乱了》、《秋菊打官司》、《大腕》、《洗澡》等,均呈多样化风格。 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大多数的中国影人对电影的认识和创作方法,都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经验的深刻影响,带有浓烈戏剧化色彩的“影戏”观念。由于中国电影与中国传统艺术构成了内在的血缘联系,所以中国电影呈现的是一种“中和之美”,而不像西方电影追求的那种纪实的电影美。所谓“中和之美”,就是把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融会到电影艺术中,使之成为一种采众家之长的新型艺术。所以,中国电影艺术家们有时在电影中着意表现“诗的意境”,有时塑造像文学作品那样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有时还想创造出戏剧化的情节结构和音乐般的神韵。这是中国电影区别于外国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如在奥斯卡名片《卧虎藏龙》(李安导演,周润发主演)中,除了侠女舞动的刀光剑影和凌波微步外,更使我们心动的是凄清冷月下从树影中惊飞的宿鸟,是竹影摇曳间美女闪动的明眸,是生死路上轻舟撒网、涟漪绽放的湖光山色。任何一部影片,不论什么题材和风格,只要它是一部令人倾心之作,就总会有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这就是呈现出来的影像神韵。另外,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表现时代精神,一直是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美学原则,也是其核心内容。关注的现实并不单指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还有国家的兴衰荣辱,和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背景下,尽管中国电影也跟世界其他电影一样面临种种问题,但是在进行电影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影界仍努力生产出一批具思想、艺术和观赏性的电影;国产影片也时有突破进口大片票房的佳绩,中国电影依然存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美学 考研参考书 考研真题 笔记资料经验 考研辅导

1/12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3615200503.html, 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导师信息【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复试情况、复试方案、流程及复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结合2014年招生计划,确定了进入复试考生的基本分数(详见下表)。国家下达我院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人数:学术型硕士84人,专业型硕士35人。参加我院复试的人数为155人,复试比例1︰1.30。 【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的程序、方式、时间 1、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 2、专业复试以面试方式进行,考生在已出的10道专业题中抽取2道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复试导师的提问,时间约为20分钟。 3、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笔试时间为30分钟;面试分专业进行,时间为5分钟左右。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文艺理论、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导师考试科目_05戏曲美学贾志刚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 ④823戏曲史论

2/12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3615200503.html, 2【育明教育提示】复试成绩的评定标准及录取要求 1、外国语听力和口语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听力40分,口语60分。该项考核按1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2、专业面试满分100分,评分标准为2个专业题,每题30分,共60分;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为40分。该项考核按9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3、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总成绩=外国语听力和口语得分×10%﹢专业面试得分×90% 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5、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类) 报考专业总分外国语 思想政治理论 专业一、专业二单科成绩文艺学(050101)35055 83艺术学理论(130100)32534 51音乐与舞蹈学(130200)32534 5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32534 51美术学(130400)32534 51美术设计(1304Z1)325 3451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 势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艺术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对文化的发展、电影的多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不断变化,艺术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的探讨、审美特征的分析并进一步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使对目前艺术电影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电影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 1、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上的状况是让人充满希望的。在各大电影节上中国的电影制作者手持奖杯证明了中国艺术电影的魅力,反映了中国艺术不断进 步的历史进程。仅从2004到2005年上半年,中国艺术电影的创作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继顾长卫《孔雀》在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开屏,降伏“银熊”后, 王小帅的解禁新作《青红》扬眉第58届戛纳电影节,喜获评委会奖。《孔雀》、 《青红》赢得了西方影人的肯定在一次证明中国艺术电影的国际认可度是毋 庸置疑的。. 2、在国内市场的劣势地位 相对于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在国内艺术电影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观众的认知度不高以及无法根除的盗版问 题,政府不完善的制度限制,使得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多是国内外商业巨作长 期全面占据院线,受着广大观众的宠爱,而艺术电影却很少被人们所认可接 受,面临票房收入不足甚至无法维持制作成本,出现生存危机等严重的问题。 这种艺术电影与商业化难以融合的局面让艺术电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影响 了它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的发挥。 3、艺术电影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与影视学 电影理论 考研参考书 考研真题 笔记资料经验 考研辅导

1/13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3615200503.html, 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导师信息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主要导师考试科目 _18电影理论 贾磊磊 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19港台电影研究赵卫防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0文学原著改编李清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1影像叙事研究孙承健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2中国电影史丁亚平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3中国电影史高小健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4当代电视剧研究许靖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_25电视剧编剧张宏森教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_26电视批评贾磊磊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2/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3615200503.html, 2【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复试情况、复试方案、流程及复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结合2014年招生计划,确定了进入复试考生的基本分数(详见下表)。国家下达我院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人数:学术型硕士84人,专业型硕士35人。参加我院复试的人数为155人,复试比例1︰1.30。 【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的程序、方式、时间 1、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 2、专业复试以面试方式进行,考生在已出的10道专业题中抽取2道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复试导师的提问,时间约为20分钟。 3、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笔试时间为30分钟;面试分专业进行,时间为5分钟左右。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文艺理论、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_27国外电视理论研究潘源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各大国际电影节详细介绍及评价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PalmSpringsIntl.FilmFestival 日期:1月6日-17日 地点:棕榈泉,美国加州 曼谷国际电影节BangkokIntl.FilmFestival 届次:3 日期:1月13日-24日 地点:曼谷,泰国 未来电影节FutureFilmFestival 届次:7 日期:1月19日-23日 地点:博洛尼亚,意大利 桑丹斯电影节SundanceFilmFestival 日期:1月20日-30日 地点:ParkCity,美国犹他州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RotterdamIntl.FilmFestival 届次:34 日期:1月26日-2月6日 地点:鹿特丹,荷兰 佛教徒国际电影节BuddhistIntl.FilmFestival 日期:1月27日-2月13日 地点:旧金山湾区 瑞典哥德堡电影节GoteborgFilmFestival 届次:28

日期:1月28日-2月7日 地点:哥德堡,瑞典 圣芭芭拉国际电影节SantaBarbaraIntl.FilmFestival 届次:20 日期:1月28日-2月6日 地点:圣芭芭拉,美国加州 萨拉索塔电影节SarasotaFilmFestival 届次:7 日期:1月28日-2月6日 地点:萨拉索塔,美国佛罗里达州 布鲁塞尔动画电影节 Anima 届次:24 日期:2月3日-13日 地点:布鲁塞尔,比利时 迈阿密国际电影节 MiamiIntl.FilmFestival 届次:22 日期:2月4日-13日 地点:迈阿密,美国佛罗里达州 维多利亚独立电影和视频节VictoriaIndependentFilm&VideoFestival 届次:11 日期:2月4日-13日 地点:维多利亚,加拿大BC省 柏林国际电影节FIAPF BerlinIntl.FilmFestival 届次:55 日期:2月10日-20日

日本十部最佳电影简介

十部日本影视最佳电影 10《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名字听起来 就让人感觉很悲凉,这部影片被誉为日本版 的长恨歌,但是整个片子拍的还是很轻松幽 默的,也许是在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道出 人生的凄凉和无奈吧。 故事内容以一名担任国中老师的女性 川尻松子为主角,她的人生充满波折,过程 不断被严酷的命运捉弄,但她也不气馁的持 续追求爱情。松子的外甥遇到她的杀人犯前 男友,以及松子过去的好友,轮流透过这两 个人的角度,描写松子从小到大的人生。 9《花火》 纵观当今日本影坛,北野武或许是在 世的导演中在人气、知名度和成就这三方 面综合系数最高的一个,早年传奇般的经 历以及兼具编导演于一身的才华更是为 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北野武执导的电影甚多,但若要举出 几部代表作,那么《花火》必定榜上有名。 该片曾收获过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诸 多奖项,是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复兴的标志 性作品,并一举奠定了北野武在国际电影 界的地位。 -----卡斯蒂亚公爵

8《千与千寻》 此剧为宫崎骏本人带来另一个事业辉 煌的成就,宫崎骏凭这部电影获得2002年 初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十多个 日该国内外奖项,这是一部让宫崎骏在世界 上家喻户晓的影片。 故事是叙述十岁女孩千寻跟著父母前 往新家,途中行经一座废弃的游乐场,一家 人无意间步入一个到处都是神、鬼、幽魂、 巫师的魔法国度,为了解救因贪吃而变成动 物的父母,千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生意志 终于被激发,由一个不谙世事、胆小的女孩 变得勇敢无畏、热情! 7《楢山节考》 本片根据深则七郎 的同名小说改编,叙述了 贫困农村中舍弃老人的残 酷习俗。影片并没有强烈 渲染这一旧俗的非人道, 而是着重展现出老人的从 容和亲人们的复杂心情, 令本片成为一部描绘普通 农民家庭温情故事的作品。导演在影片中融合了舞台剧的风格,采用舞台剧的手绘大背景作为布景;场面切换时采用幕布来表现,画面的构图也充满了日本传统艺能的样式美。这些都为影片带来了独特的效果。影片获得了当年度电影旬报和每日电影评选的最佳影片奖,木下惠介凭借此片赢得了最佳导演奖。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好时代?坏时代?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还是爱中国 桂纶镁本来的机票是2014年2月15日早上从柏林飞伦敦,在伦敦时装周她有一场秀。2月14日,《白日焰火》监制沈暘问柏林电影节会务主管托马斯·海勒:桂纶镁是否可以走?导演刁亦男可以否早点回国?海勒语气急迫,一连串的“NO”。电影节给剧组留了20多张颁奖礼的票。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终把最佳影片金熊奖给了《白日焰火》。主演廖凡从评委梁朝伟手中接过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成为柏林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华人“影帝”。 “难以置信,看来这个梦是一直醒不了了。”导演刁亦男语带颤抖地说。2014年2月15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就捧走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主角奖也被片中男主角廖凡收入囊中。 2014年2月的德国柏林街头寒意阵阵,平均气温接近零度,华语艺术电影在这里却正火热地吐着股股热气,这又是一个华语艺术电影的丰年——除了《白日焰火》,娄烨执导的《推拿》也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三部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同时入围“竞赛单元”,另有十部华语影片在电影节其它单元亮相,虽然中国电影是柏林的常客,但这样规模,即使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也算罕见。“中国在柏林闪光”是《好莱坞报道》封面报道的标题。 从1980年代初在柏林电影节有所斩获的《三个和尚》、《陌生的朋友》,到张艺谋电影《红高粱》1988年首次捧得金熊奖,再到《白日焰火》获奖,柏林见证了中国艺术电影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元人民币,刷新了2012年创造的170亿元纪录。 另一个事实是,为这个强大的市场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对于那些不得不向商业电影争取生存空间的中国艺术电影而言,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电影看上去不再像法国电影了” “它们看上去不再像法国或德国电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正在变化。”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利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科斯利克所说,只是变化的一角。 21岁的重庆大学生周豪拍了一部叫《夜》的艺术电影,讲述一位“Money boy”(男妓)夜来香的生活,被柏林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王庆锵看中,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大观”单元的入围影片。每年11、12月,王庆锵会专门到亚洲各地选片,这两个月里,他会密集看六十多部影片,《夜》是他在北京选片时从朋友手中发现的。 夜来香是一名同性恋,过着糜烂的性生活。他在一条狭窄杂乱的小巷里招徕客人时遇到

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1951

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1951-2013) 第六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2013) 最佳影片金熊奖《孩童之资》(罗马尼亚)/ 卡林·皮特·内策尔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渺生一页》(波黑)/ 丹尼斯·塔诺维奇 最佳导演银熊奖大卫·戈登·格林 /《雪崩王子》 最佳编剧银熊奖贾法·帕纳西 /《闭幕》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纳兹弗·穆克 /《渺生一页》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宝琳娜·加西亚 /《葛洛莉亚》 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和谐课程》 终身成就奖克劳德·朗兹曼(法国)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火箭》(澳大利亚)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特别奖《塔巴托的战争》(葡萄牙) 最阿尔弗莱德奖(创新精神奖) 《他们看见一头熊》(加拿大) / 德尼·科泰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 《逃亡》(法国)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保持安静》(德国) 2013欧洲电影奖最佳短片提名奖《神秘》(西班牙) 最佳特别提名奖《应许之地》(美国)、《嫌犯莱拉》(德国) 第六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2012) 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金熊奖《凯撒必须死》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本尼德克-菲利格夫/《风萧瑟》 最佳导演银熊奖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芭芭拉》 最佳编剧银熊奖 Rasmus Heisterberg 、Nikolaj Arcel 《皇室风流史》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Mikkel Boe Folsgaard/《皇室风流史》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瑞秋-玛瓦赞/《战巫》 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 Lutz Reitemeier/《白鹿原》 终身成就奖梅丽尔·斯特里普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Boudewijn Koole 《Kauwboy》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特别奖 Emin Alper 《Beyond the Hill》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 Miguel Gomes/《禁忌》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 《Rafa》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 Atushi Wada 《Gurehto Rabitto》 最佳短片特别荣誉奖 Guile Martins 《Licuri Surf》 特别奖 Ursula Meier 《姐姐》

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第一届柏林电影节 (1951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吉普车上的四个人 Leopold Lindtberg 最佳影片金熊奖灰姑娘沃尔特-迪斯尼 最佳影片金熊奖裁判结束安德烈-卡耶特 最佳影片金熊奖没有留下地址尚保罗李塞诺华 最佳影片银熊奖霍夫曼的故事迈克尔-鲍威尔 最佳影片银熊奖霍夫曼的故事艾默力-皮斯伯格 最佳影片银熊奖越境者 Luigi Rovere 最佳影片银熊奖霍夫曼的故事迈克尔-鲍威尔 最佳影片铜熊奖交配季节查尔斯-布拉克特 最佳影片铜熊奖白郎宁观点安东尼-亚斯奎斯 最佳影片铜熊奖目的地的月亮乔治-佩尔 第二届柏林电影节 (1952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一个幸福的夏天 Arne Mattsson 最佳影片银熊奖勇士的奇遇 Alexandre Mnouchkine 最佳影片铜熊奖非洲的愤怒查尔登-柯达 第三届柏林电影节 (1953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恐惧的代价亨利-乔治-克鲁佐 最佳影片银熊奖绿色的奇迹 Gian Gaspare Napolitano 最佳影片铜熊奖村庄 Leopold Lindtberg 第四届柏林电影节 (1954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霍布森的选择戴维-里恩 最佳影片银熊奖面包,爱情和梦想 Luigi Comencini 最佳影片铜熊奖 Défroqué, Le 利奥.乔安诺 第五届柏林电影节 (1955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鼠罗伯特.西奥德梅克 最佳影片银熊奖稚情 Ladislao Vajda 最佳影片铜熊奖卡门.琼斯奥图.普雷明杰 第六届柏林电影节 (1956年)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邀请参加舞会;舞伴的邀请吉恩.凯利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摘要: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艺术电影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但是,这几年来,中国电影近急于追求票房,而大众的欣赏品味与艺术技术风格的不相容,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偏差,不仅国产大片越来越缺乏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艺术感,连真正的纯艺术电影也变得稀少。中国艺术电影究竟应该是如何这样一个在进口大片,商业大片的泛滥的状况下生存,以什么样的形态生存,而将来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发展趋势 (一)关于艺术电影 无论在哪个国家,艺术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术语,对倡导者而言,大都认同其电影艺术性的魅力,对电影创作者独特个性的欣赏;而对于大众而言,艺术电影的概念是模糊的,仅认识到,其有别于商业电影,是无法理解的,大都将艺术电影设定为情节单调,色调怪异,画面枯燥,题材边缘化,最终票房低靡,只能在角落生存的电影群体。“艺术家外没有艺术”这句话注定着艺术电影很难被广泛接受,被大众欣赏,与商业电影的票房难以比拟。 (二)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现状 在八十年代后期崛起的艺术电影,重振了中国电影业,也丰富了中国电影业,侯孝贤,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是中国艺术电影高峰的代表人物,这也促进了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开始国际化之后,电影作为一种享乐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电影产业遇上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迎合市场,还是秉持崇尚艺术的理念。中国艺术电影之路变得越来越坎坷,虽然还是有作品问世,但是如今连拍摄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都变得有些奢侈。例如张艺谋,例如冯小刚,起于艺术电影,如今却越来越迎合市场,趋向商业化。同时,艺术电影是如散文,如诗般的存在,是越走越小众化的产业,中国观众渴望着的是娱乐,能够在一般的感官上得到满足,《城南旧事》,《我们的田野》这样诗情画意的电影,已经定格在我们的灵魂里,而如今很少有大导演鼓起勇气重新拾起这种单纯的表达手法,或许是怕自己输不起。 电影业,其实与图书出版业是一样的,高雅与通俗的图书应该共存,影片市场才能健康,若一味是商业电影,那影片市场就不会正常。好的艺术电影追求的是观众在精神上的感悟,影响着观众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使观众的灵魂得到升华,而商业片重在通过宏大的场面或华丽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最求刺激的心里追求极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中国,艺术电影的一席之地小之又小,更多观众无法静下心来在影院里,细细咀嚼其艺术魅力。同时,虽然有些艺术电影,摆脱了商业化的冲击问世了,可是不难发现,其实导演们有意无意地将电影的叙述步调加快了,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叙述速度太慢,导致观众失去耐心看完,也是艺术电影无法繁荣的原因之一,想借此摆脱艺术电影越发小众化的现状。观众少了,艺术电影也随之少了。当然,导演们对于电影的追求不能说孰是孰非,每个导演,甚至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还是有一些坚守的导演,坚信电影的艺术性主导地位,故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就算未被看好,就算稍显弱势,也没有灭绝。 (三)中国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 中国艺术电影,拥有自己独有的象征性影像系统,大都重视诗意的风格,形式主义与唯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以红色经典电影为例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吸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把它们的精华细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并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体会电影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电影的观众层次也非常广,不管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人生经历,男女老少,都是电影的观众,所以电影所带来影响也就特别大。 红色电影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抗日 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反特为主题的电影。在观看这些红色电影时,仿佛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重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民族凝聚力和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红色经典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电影、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洋溢着浓厚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红色经典:“‘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是指投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对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体验和表现。在我国,对红色经典作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它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电影、戏剧、电影等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这批经典作品的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弥漫于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血液中打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烙印。” 一、红色经典本身的通俗文学特质 1.传奇式叙述 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作品本身具有的通俗文学特质,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电影学著名导师 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还曾先后担任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2003、2004)、中国视协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委(2005、2006)。先后获各类奖项多次,出版有个人专著《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等10种,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电影丛书》、《电视丛书》、《艺术馆》丛书等多种,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 章柏青,男,1943年4月生,浙江萧山人。曾任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副处长,《电影画报》、《中国银幕》杂志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动漫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兼任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著有《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电视》,论文集《电影与观众论稿》。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影视学科主编。同时担任主编的有《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大众影评长编》、《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艺术词典》等著作。论文《现实·历史·人》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高小健,男,1955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影视所中国电影

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

十佳剧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8)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