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浅析

国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浅析

国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浅析
国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浅析

国内饮用天然矿泉水市场浅析

众所周知,生命是由水组成。人体的70%是水。因此水质对人体十分重要。而现在的饮用水不安全,管道自来水已被二次污染,致使各种商品饮用水的相继问世,商品水被人们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就是:商品饮用水较为干净、而且价值更高。比如矿物质水它可以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再加上饮水机方便的功能,为生活带来一种时尚。中国矿泉水行业发展前景显示:尽管全球经济衰退,但是由于亚洲市场的强劲增长,全球瓶装水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自21世纪开始,我国瓶装饮用水行业进入稳步成长阶段,形成了纯净水,矿物质水,矿泉水和天然水各领风骚的局面。在软饮料行业中,以40%左右的占有率比重高居各品饮料之首。

国内矿泉水发展历程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矿泉水生产发展迅速,矿泉水的产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中国饮料协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统计的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矿泉水产量就以达到一千多万吨。

回顾矿泉水产业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大约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瓶装矿泉水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福建、长江三角洲及津京等地区相继出现,并向全国发展;

2.高速发展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最高峰在1993-

1994年),矿泉水市场从沿海向内地、由南方向北方迅速扩张,

矿泉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在全国各地建立和发展,矿泉水产品的年产量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迅速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新的增长点;

3.停滞和萎缩阶段,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后期(最低潮在1997

-1998年),由于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纯净水等新型饮水产品的挑战,矿泉水市场出现低潮,不少厂家纷纷停产下马或负债经营;

4.复苏和稳步发展阶段,自20世纪末至今,矿泉水企业经过低潮期

市场的自然淘汰和重新组合,开始逐渐走向复苏并稳步向前发展。

国内品牌发展

中国有100多家矿泉水生产企业,但在中国矿泉水市场中却有非常著名的企业和著名的品牌。青岛崂山牌矿泉水是我国第一家饮用矿泉水生产厂家,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随着矿泉水生产厂家日益增多,如农夫山泉、娃哈哈、乐百氏、康师傅、5100、恒大冰泉、昆仑山等,都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娃哈哈等水产品主要以量取胜,走低端路线。另一知名品牌农夫山泉尽管一直强调水源品质,但是其价格上并没有和走低端路线的对手拉开太大的差距。在山东青岛崂山地区,许多新上的矿泉水厂都打崂山矿泉水的牌子,可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影响了崂山矿泉水的声誉。

影响消费者购买高端矿泉水的主要因素中,品牌、水源、功能、

包装、个性,价格、等都排在首要考虑位置,促销和导购推介等因素都排在其后。

影响矿泉水企业发展主要因素分析

1、缺少规范的矿泉水经营市场。在国内的矿泉水市场,只要某一矿泉水品牌在市场上稍有名气,就会有此品牌的“同胞”产品出现,损害其品牌形象,影响了一些优秀矿泉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缺少资金雄厚的大型矿泉水垄断企业,我国矿泉水企业都属中小型,即使是国内较大的矿泉水生产企业也很难与国外的企业规模相比。受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限制。开拓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实力不足。

3、国内矿泉水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够。随着各种各样瓶装饮用水的出现,人们对饮用天然矿泉水认识混乱,影响了矿泉水市场的正常发展。

4、我国矿泉水产品缺少特色。我国矿泉水市场中常见的产品多为普通含锶和偏硅酸型矿泉水。从色、味、口感方面很难与普通饮用水相区别,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矿泉水与一般饮用水一样的概念。没有显现出矿泉水的有益微量元素丰富等优越性和矿泉水的高品质。影响了矿泉水的发展。

5、矿泉水生产企业和经营市场的无序竞争,也影响着矿泉水品牌的创建。目前我国的矿泉水生产厂家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出厂价近于成本,企业间大打价格战,虽说消费矿泉水的人数多了,生产仍处在发展艰难阶段,矿泉水生产者不挣钱,消费者不省钱,中间流通环节得暴力。

国内高端矿泉水规模及发展机会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饮用水的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同时高端消费群体对高档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饮用水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国内高档水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2015年国内高饮用水市场容量将不少于100亿元。中国矿泉水的高端风潮就此拉开。但是长期以来,国内高档饮用水市场一直是由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圣碧涛、爱士威尔、巴黎水、依云等外资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仅依云的市场份额就超过10%。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国内多家企业纷纷瞄准这一行业,高档水市场变得空前繁荣,5100冰川、昆仑山、恒大冰泉、景田百岁山、日之泉麦饭石等国产高端水市场新品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矿泉水市场上。本土高端水品牌积极的市场活跃度,也为本土高端水品牌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国内矿泉水市场消费趋势

1、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功能延伸

企业的目的在于取得未来企业的领先地位,而消费者都有一种消费需求的本来欲望。谁能抓住消费者的本能需求,从而开发消费者的未来需求,那么就可以开创一个新型的企业,并在这一新型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就能获得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无穷收益。

在瓶装饮用水产生之前,人们长期饮用城市自来水,解决了人们生存对水依赖问题。由于城市自来水在供水时通过管网受到了污染,从而影响到人们健康,这样消费者需求产生了变化,即在满足人体对

水的基本需求时,要求饮用水不能带来污染物质,而瓶装饮用水作为一种纯净、无污染的水,满足了这种需求,从而兴起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瓶装饮用水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消费者中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消费者再一次将需求的目光落在饮用水上,希望在饮水的同时,水的功能向促进人身健康,补充营养和能量方面延伸。

所以饮用水功能的延伸,不论从生命科学还是营养学的角度都有充分发展的科学依据。这样,稀有天然矿泉水、冰泉水、功能水、微量元素水等等,必将成为新的市场宠儿。

2、超越消费者导向构建产品新概念

消费者导向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最高境界,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这在已结构化的产业中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培养产业的洞察力,寻求未来产业领先地位,就必须超越顾客导向的理念。消费目前潜在的需求往往是朴素的、零碎的和表面的,不可能准确描绘出产品的概念,就必须用比消费者具有更丰富的产业知识去超过顾客导向,从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从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设计和把握全新机会上构建产品新概念。

3、技术的发展为“水营养品”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产业的演变与产业的生产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产业生产技术是指服务于产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有助于产品本身不断变化革新的创

造性技术;另一类是有助于产品或服务有效生产的工艺技术。

结论:

1.国内瓶装水市场已经从一个混乱时期进入到群雄割据的年代。

2.消费者对饮用水的认知及需求,已经从原有的基础功能解渴向功

能化、情感化、个性化转移,市场所表现的纯净水销量的萎缩,矿泉水市场的走强都证明的这一观点。

3.矿泉水的“水营养”功效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但真正的天然可

饮用的矿泉水的选择标准,将是品牌商下一个教育消费者的课题。

4.国内真正的可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水资源量非常限,谁把握了水

资源谁才有可能在下一轮的的市场竞争中有话语权,也就是说控制了上游资源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企业进行市场运作的根本。水资源品牌:东北-长白山、西藏-5100、青海-昆仑、西南-蓝剑。5.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主体的共性也有很大的改变,不

管是消费需求、个性需求、功能需求等,都由原可提炼的单一性向多而广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的发展迎合了市场发展,也相应的给老品牌提出了新的产品要求,当然也是新兴企业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如:康师傅天然矿泉水、5100、昆仑山、恒大冰泉等。

6.整体的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几何增量,

原有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由此市场表现为向精准、精细化的运作模式细分消费群体。

7.消费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迫切的产品需求也是给企业及行业一次加

速成长及腾飞的机会。谁能把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及消费需求

谁就将会成为下一个国内的饮品巨头。

8、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近几年市场上上市的饮用矿泉水品牌有的较好的塑造了产品及品牌概念,但对于品牌市场的推广却是不尽人意,如:较早上市的5100矿泉水,产品及品牌的属性提炼准确,但是从市场的传播及推广上来讲,没有准确锁定消费定位,方向偏差、广度力度缺失,导致了不温不火的市场现状。

9、2015年将是天然饮用矿泉水井喷的一年。通过近几年的市场探索,各个品牌商已经总结了以往的经验,设定了发展方向并将在本年度发力,大浪淘沙谁将是本年度的王者我们拭目以待。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做好自己、透析对手、精准定位、差异切入、灵活运用将是成败的关键。

11、制定完善、精准、适合的营销策略。

12、营销建议

●差异化

要想在市场上快速引起爆破,抢得一杯矿泉水的美羹,必须抓住细分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运用差异化营销之略,以独特的概念和形式迅速吸引消费群体的注意,同时可以降低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迅速切入市场

●强化自身竞争优势

当前中低端市场竞争迷乱和价格战漫步的状况,可以避开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加在中高端市场打造品牌的可操作性,同时可以为企业获得较高利润,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引领此领域的市场。

●下力气做品牌,在独特上做足文章

张扬品牌,宣传产品,广而告之,是占领广阔市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包括广告宣传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正是树企业形象、推产品特点、给消费者留下印记的绝好方法。同时一个差异点的宣传,很可能让消费者记忆深刻,马上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做到区别。

●做好市场推广、促销这一关

销售,应当是多层面的、立体式的。近年来,该市的矿泉水销售尽管作了一些努力,但其运作方式多停留在直接的手对手的一买一卖上。这导致了线短、点少、销售规模小的弊端,也造成了部分销售点日见萎缩,甚至最后“卷帘退朝”的局面。下功夫抓销售,应在点与面的结合上做到呼应,上与下的配合上达到同步,形成立体态势。就手段上说,批发、零售、网络直销都行,就方法上看,二级、三级、代理或大包装分销均可。总之,灵活多样,抢占一切可以抢占的市场。

13、产品建议

●市场研究、消费细分

每一个产品的诞生是都是根据市场中消费者的心智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产品的立足根本,这离不开市场的研究及分析。天然矿泉水的市场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快速发展的社会已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趋向大肆改变,所能定位的产品基础功能之外的消费共性已很难找到,这就要企业要对市场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准确的找到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切实可行方

式方法将产品送达到有需求的消费者。

●产品定位“水营养品”天然矿泉水、强调水源地差异化

这里所提到的“水营养品”天然矿泉水,在多年行业消费者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对消费进行了根深蒂固的捆绑,消费者已意识到天然矿泉水的初级功能是补充人体矿物质,而没有领悟到天然矿泉水也是营养品的概念。企业应该抓住这点提出“水营养品”的概念从而起到拉高产品诉求区别与竞品的目的。

国内的天然矿泉水水资源开发殆尽,古老的祁连山脉地域品牌及冰川天然矿泉水、6000-7000年的形成史、高海拔、无污染、丝绸之路、国际标准、天然弱碱、唯一未开发净土、世界黄金水源带等等的特质也注定产品走中高端路线的属性。

●加强新品类开发、凸显企业核心价值

这里要说到的是产品结构,企业在确定行业后需对产品的规划及企业的战略作出部署。从市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及消费习惯也在进行这着改变,食品行业也由原来的便捷、休闲、快乐逐步向大健康快速转变。而成熟的大型饮品企业想快速的转变现有的企业战略由传统向健康转型是需要时间的。这就给新兴的饮品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打造专业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大健康饮品企业将是我们的企业的发展目标。

时代在进步,大健康饮品也不能停滞不前,企业的责任要为消费大众源源不断的提供健康的“水营养品”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以下

是本人对产品结构扩展的建议。

1)适合配置婴儿营养品专用天然矿泉水受到重视。

2)含特种成分矿泉水。

3)加气和加味矿泉水。

4)保健型矿泉水。

5)瓶装医疗矿泉水。

6)……

●与营养科研权威机构合作

产品的生产企业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产品说的在好也不是你说好就好,消费者的理性的消费主管意愿暴露。只有专业的权威营养机构的建议才是正确的。所以说要打造“水营养品”也一定要通过与营养科研权威机构合作,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来给产品加码,教育消费者。例:佳洁士牙膏通过瑞士权威机构研究发现…….

14、品牌建议

●差异化导入、以提供健康为品牌诉求

通过产品属性的差异化,建立“冰蓝”品牌的差异化。品牌传递本品不仅仅是天然矿泉水而且是提供健康“水营养”的,关怀消费身体健康的专业的提供商。黄金水源带的水源选择及达到的国际标准的水质、富含多种矿物的产品、国内唯一没有被开发过的祁连山脉冰川矿泉水,提供的是营养及健康。

●提倡、饯行“水营养品”的消费者健康呵护品牌

本品要倡导的是以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和健康水产品为企业的发

展理念,全部的产业链条及发展战略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用这一中心直达消费者心智。

15、传播推广

●先下手为强、淡季做市场

就在今天(2月1日)农夫山泉东北基地宣布玻璃瓶高端矿泉水、婴儿用矿泉水、学生用矿泉水三款产品上市,这三款产品的上市也印证了前面所提到的,消费需求已经细化,产品的精准化营销已经开始。国内的消费群体的去中心化也已形成,谁能先行进入细分领域,谁可能就占领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

饮品行业的销售淡季是新品导入的最佳时机,只有在淡季的强势推动,消费者才能在这个时段对产品及品牌形成初步认知,消费者才能在真正的需求旺季在购买产品时产生品牌的宣传记忆,从而产生消费。

●资源集中、点线面结合

企业在市场的运作当中,要结合资源配比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精准营销方案,俗话“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市场布局的出现也是由一个个单一的节点来在过程中形成面的,合理布局、精准打击才是现行新兴企业长快速导入市场的硬道理。

●海陆空、新媒体全面发力

快销品受众人群的广度是由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要想产品快速上市产生效应,就不能脱离传播及推广。用传统的电视、平面、地面推广+新媒体快速启动,但是这里要提出的是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

的资源状况及产品定位为出发点,在新旧的推广方向上准确的拿捏,做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互联网思维新兴的传播路径

提到互联网,火箭发射的速度,不可预测性很强。他不但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也颠覆了几代人的思维。这里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对互联网的依赖已经入髓,几乎所的需求在现实中都可以实现。企业要怎样去用好这个工具呢?

从饮品企业角度来讲,本人认为互联网除了在极个别的产品中能形成为一个销售渠道外,绝大多数的大众化消费品来说他更适合做为一个新兴的传播渠道。

产品锁定了消费目标,可通过网络来寻找,而通过这些寻找的的目标消费人群,我们通过提炼找到共性,通过这些共性可以精准的进行传播。传统媒体解决了“面”,互联网解决了“点”。

还要提及的一点就是互联网的B2O2B的互动功能,他的强大是无可比拟的。

结束

每个品牌的诞生都蕴含者不可小视的潜力,只要通过科学、精准的管理和运作,一定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日之心。

以上阐述是个人对矿泉水行业的浅析,其中的一些观点还需要分析、研究,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谢谢!

2015年2月1日王刚北京

浅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课余时间,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复兴之路展览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至今,并将这段历史划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用图形、照片和数据揭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历史现实。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历史重要战争和运动都有非常形象的描述,特别是战争或运动中留下的真枪真炮让我感到非常新奇,看到那些历史的证据也更能真切的体会那段历史,我感到很震撼;第二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35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所取得各种成就;第三段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四段是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第五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段历史是最贴切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其中杨伟穿过的宇航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回想起“神五”成功登月,国人们热烈庆祝时的场景,的确,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引进到仿造再到自主研发,这一路是充满着艰辛与坎坷的。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毅然做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决策。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为了加强对两弹事业的统一领导和决策,1962年12月14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正是由于这一英明而伟大的决策,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随即仿制成功了从苏联引进的P-2近程液体弹道导弹、“543”地空导弹、“544”海防导弹,还相继研制成功了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高空地空导弹、岸舰和舰舰飞航导弹等,迈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步。1985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随即在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研究人造卫星的581组,将其作为1958年的头等任务,组织专家制订《发展人造卫星规划(草案)》,并开始进行人造卫星方案及其预先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还进行了探空火箭的研制与发射。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等,面对当时封锁、包围和威胁的形势,亲自为国防部五院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建院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中国航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由仿制跨入了自行研制,不断战胜重重困难,自主创新,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60年代,中央作出“八年四弹”的决策。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时间内,研制成功用于“两弹结合”的增程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四弹”的目标都已完成,不仅使我国国防实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而且使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基本形成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隐喻认知论文

探索隐喻认知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理论这一认知手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隐喻就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联想,这种联想是随着认知能力发展而来的。因此,具有想象机制的隐喻成为认知语义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它不仅能拓宽人们的思维还能丰富我们的语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把隐喻认知功能渗透给学生,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隐喻还能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使文化交流更为有效。 关键词:隐喻;认知;外语教学;日语 一、隐喻与认知 西方关于隐喻历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日语中的“メタファー”一词就是源自希腊语“metaphora”。隐喻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但是1980年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随着隐喻认知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证实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现象。Lakoff & Johnson 认为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源范畴向目标范畴的语义延伸,即通过已知熟悉的概念去表达未知陌生的概念。 二、隐喻的分类及说明 隐喻利用已知概念表达未知概念需要人们通过认知构建一种客观事物的关联,莱考夫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列举的隐喻大致分为三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下面将举例分析这三类的区别及使用情况。 (一)结构隐喻是人们利用熟知概念的结构来构造陌生的概念,用熟知框架的词语来套用陌生领域的词语所产生的一词多用现象。(1)恋愛は旅である。/恋爱是一场旅行。 旅人→恋人 旅の目的地→恋愛の目的 旅の道のり→恋愛の進展過程 旅の障害物→恋愛の進展の妨げ、トラブル 在这个结构隐喻中人们将“旅行”的特征映射到“恋爱”中,爱人在爱情的路上要经历酸甜苦辣,而旅行者在旅途中会经历困难挫折。在上例中“旅行”是原范畴,“恋爱”是目标范畴,人们利用已经事物构建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旅行者对应爱人,旅行的进展对应恋爱的发展,旅行的目的地对应恋爱的目的,恋爱发展中遇到的误会及摩擦对应旅行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時は金なり。/时间就是金钱。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经济0842班学号:080101400224 姓名:凌敏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载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按照严谨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得出的调查结果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96。而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561。如果以财产分配作计算,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国总财产分布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55。而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则指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财产分配的基尼系数保守测算达到了0.653。 要说明的是,基尼系数是对收入不均的一种测算方法,通常用0—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以下表示收入差距较小,0.3—0.4表示正常,0.4—0.5表示中等,0.5—0.6表示较大,0.6以上则为悬殊。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已经接近或达到“差距较大”,而财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收入差距较大”甚至迈过了“差距悬殊”的门槛。具体而言,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分城乡,最高20%的人群占有收入份额近60%,而最低20%仅占有3%。 城乡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从1996年的2.27倍增加到2007年的3.33倍。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全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中,93%是城镇居民,7%是农村居民;而在收入最低的10%人群中,城镇居民只占1.3%,农村居民占98.7%。 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在平均值15977元以上的只有1/3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而最高的上海市(28838)元是最低的甘肃省(12060)的2.39倍。 综上所述,无论在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还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都明显存在,甚至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二.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造成上述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当然是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平等。”这是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峰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中作出的历史性判断。因此,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还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贫富差距,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调整的方向应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当代中国,初次分配的不公是拉大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就业不充分,失业率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是“依然严峻”。

国外认知隐喻识别研究述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第31卷第1期2018年1月 Vol.31No.1Jan.2018 国外认知隐喻识别研究述评 姚志英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近年来,认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 内学界并没有对隐喻识别(隐喻分析的关键步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首先梳理了隐喻识别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和评述了国外隐喻识别方法,以期对隐喻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进行隐喻分析。[关键词] 认知隐喻;隐喻识别;述评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5B03);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422); 外研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17050902)[作者简介] 姚志英(196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随着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认知隐喻理论及其应用早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认知隐喻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并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可是,隐喻研究和分析必然涉及的一个关键性前提问题——隐喻识别的方法或程序,学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完全达成共识。但是,也有少数国外隐喻研究者意识到或提出这个问题。Deignan ,Charteris-Black 和Koller 均指出,隐喻性表达的识别(尤其是在语料库中)之所以复 杂困难,是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的隐喻识别标准。 [1-4] 隐喻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隐喻分类标准等因素都会对隐喻识别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在进行隐喻分析之前,隐喻研究者必须明确其研究所涉及的隐喻标准(即:什么算作是隐喻)。明确隐喻标准有利于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有助于其他学者对该研究进行重复验证性研究。但是,很多研究者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在自己的研究中非常详细地陈述其对隐喻的理解及识别标准,而是直 接呈现分析结果(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概念隐喻或分析数据)。目前,也有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并广为其他学者所采用的隐喻识别方法,例如:Char?teris-Black 及Deignan 的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识别 法,[3,5]Pragglejaz Group 的MIP ,[6] Steen 团队的MIPVU 。[7]然而国内很少有学者对隐喻识别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梳理了隐喻识别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和评述了国外的隐喻识别方法,指出了隐喻识别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隐喻识别工作和研究有所启示。 一、隐喻识别涉及的相关概念 (一)隐喻的定义 在隐喻识别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必然影响我们对隐喻构成的直觉判断。如果想识别语篇或话语中的隐喻,首先要明确隐喻的定义,即什么样的语言(思维概念的表征)才能被称为隐喻。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纯粹的语言现 - ---115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作者:陈家旭, CHEN Jia-xu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爱尔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4(1)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1997 2.Kovecses Zoltan Metaphors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 1990 https://www.docsj.com/doc/2f10898574.html,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4.Ning Yu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8 https://www.docsj.com/doc/2f10898574.html,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https://www.docsj.com/doc/2f10898574.html,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家旭.Chen Jiaxu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 3.杨瑶.Yang Yao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秦耀咏.QIN Yao-yong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2) 5.吕文静.LV Wen-jing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 6.曹蕾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7) 7.卓静单一型情感隐喻和冲突型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学位论文]2006 8.孙毅.SUN Yi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期刊论文]-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9(1) 9.程浩.CHENG Hao汉英体育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研究2005(6) 10.樊辉.宫雪.戴卫平刍议"心"的隐喻[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引证文献(12条) 1.李荣娟儿童的创造性隐喻和外语学习[期刊论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2.武贝贝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10) 3.欧国芳汉式英语原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9) 4.谢暮松英汉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5.向友青英汉"恐惧"的认知原型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0(6) 6.胡玲玲英汉“恐惧”情感隐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5) 7.金花漫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金花漫英汉语"火"词语的情感隐喻认知[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9.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4) 10.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_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imal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life of human beings. From a biological viewpoint, human beings are a genus of animals.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have a lot in common in terms of gene, physical features, actions, and behaviors, etc. Owing to frequent contact with animals, human beings create many animal words in their languages.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our everyday life, not only in language, but also in our thought and action. Traditionally or rhetorically, metaphor i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language, whose typical form is “A is B”, and as an implicit comparison between a metaphorical expression and a literal paraphrase based on underlying analogy or similarity in order to achieve certain aesthetic effect. Take the example “Sam is a lion”, when Sam is compared to lion—brave, proud, ferocious, it is more vivid than the plain phrase “Sam is brave”. Here it is a metaphor not in a narrow linguistic sense, but in the sense of rich and complex cognitive models. According to Lakoff and Johnson (1980), a metaphoric cognitive model is a way to structure the knowledge of one domain by mapping onto its concepts and the relations from an existing domain which people a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Metaphor in this sense is not a mere linguistic device used only for the figurative embellishmen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fundamental way of learning and structuring conceptual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a part of everyday discourse. In my thesis I choose animals as my research target just because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animal metaphors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most papers regarding animals only explain some simple cultural phenomena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my thesis I attempt to find how animal words are mapped onto human beings and other domains. While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im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 focus on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animal metaphor in the two languages by making an exploration into cross-cultural metaphors on its cognitive basis and cultural variation.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

肅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 膅(一)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蒀? 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袇1956 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肇1958 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芅1964 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袁1968 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蕿1970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年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袆1978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

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芅1979 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节1985 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年7月1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肇1990 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蚅1992 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2f10898574.html,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作者:陈婷婷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隐喻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不仅从隐喻理论本身出发,更有结合其他领域如外语教学、语料库等进行研究。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主要观点。 关键词:隐喻认知 隐喻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隐喻更成为当前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并逐步涉及到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探讨。 一.国外隐喻研究 在现代西方隐喻研究著作中,metaphor(隐喻)可以指语言中的隐喻性文字表述,或者指制约语言隐喻性表述的思维机制,甚至指概念化过程本身。国外的隐喻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替代论 最早的隐喻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个词直接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词之间属于一种对比关系。这种替代论把其看作是加工语言的手段,而没有把隐喻和人类的语言交际结合起来,缺陷在于难以确定准确的替代方式,仅仅分析了可以互为取代的可能性。 2.比较论 亚里士多德由替代论发展形成比较论——隐喻是两个事物相似性的比较,或者说是明喻的缩略,这种理论符合人们的直觉。与替代论相比,比较论将隐喻研究置于更大的拓展空间;但仍局限于语言本身,并没有涉及到人的思维和符号的使用问题,这明显区别于我们现在对隐喻概念的理解。 3.互动论 1936年,Richards在《修辞哲学》中提出了隐喻互动理论。他认为:1)语言实质上是隐喻的;2)隐喻存在两个方面:主体和喻源。由于主体和喻源这两个成分的概念中存在着共同点,因而主体和喻源之间可以产生互动。(胡壮麟,2004)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2009年第4期总第24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9,№4 Serial №24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朱建新,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收稿日期:2009-02-18(修改稿)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朱建新 (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 ichards &B lack 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 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 on 的“关联理论”。本文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 关键词:隐喻;认知研究;三种认知理论 A Study on the Cogn iti ve I n terpret a ti on of M etaphor ZHU J ianx in (Fo re ign L anguage D ep a rt m en t ,H ua iyin Ins titu te of Techno logy ,H ua i πan 223001) Abstract:Based on three main cognitive theories ofmetaphor,namely,Interaction Theory,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the pa 2per explores their motivations,ways and li m itations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Key W ords:metaphor;cognitive study;three cognitive theorie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9)04-0018-04 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 统,三是语言学传统。三种研究传统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修辞学家关心的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关心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与词的组合、词的意义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 (1936)&Black (1962)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on (1995)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试图对这三种认知理论作一综述,并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和方式,以及它们阐释隐喻的局限性,以便我们能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1.Richards &Black 的“互动理论”与隐喻阐释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谈论隐喻的,最早可追溯到雪莱(Shelley )。雪莱说,“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严世清,1995)。但对隐喻的认知特征阐述得最明确、最系统的要首推Rich 2ards 。首先Richards (1936)引入了“本体”(tenor )和“喻体”(vehicle )的概念,认为隐喻就是由喻体和本体这两部分构成的。如在隐喻“a seed of hope ”中,seed 是喻体,hope 是本体。其次,他认为隐喻的含义来自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互作用。Richards (1936)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Richards,1936)。Richards 对隐喻的论 述,突破了修辞学将隐喻仅仅作为辞格来研究的局限,拓宽了对隐喻本质理解的视野,奠定了其在隐喻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Black (1962)在Richards 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隐喻“互动理 论”。Black (1962)认为,“次项”(即Richards 所说的“喻体” )是一个语义联想集,它被当作是理解“主项”(即“本体” )的一个“透镜”(lens )或“过滤器”(filter ),隐喻的含义是“主项”和“次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对隐喻“Man is a wolf ”的理解:wolf 是一个可供联想的语义体系,听话人以此为“透镜”来认识man,从而突出了wolf “凶猛”这一普遍认同的含义。于是wolf 和man 两者相互作用,听话人在头脑中重塑对man 含义的理解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wolf,从而理解了“Man is a wolf ”的隐喻含义。总的来说,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把隐喻次项的联想含义应用于主项,因此可以认为隐喻创造了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因而是一个认知问题。(参见林书武,1997) Black (1997)的“互动理论”后来发展成为隐喻的语义观的基本理论。他(1997)认为,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predication ),其表达形式是句子,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语;隐喻是在做出一项陈述,而不仅仅是对一个实体的重命名。这样,Black 就将隐喻从词语层次提升到了句子层次作为一种语义现象来考察,这一转变也将隐喻纳入了篇章的认知范畴。隐喻的语义观利用语义特征来阐释隐喻。该理论认为,隐喻违反了语义的“选择限制”(selection restriction ),是一种语义异常现象(semantic anomaly )。如:The stone died .通过义素分析,发现stone 具有以下语义特征:physical object,natural,non 2living,mineral,concreted 。die 具有如下语义特征:processwith result,namely,that some living entity x ceases to be living (Levinson,1983)。很显然,此句并不是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班级: 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号: 20091103300 姓名: 指导教师:包桂芹 2013年 5 月 2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 (1) (一)个人收入差距较大 (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1) (三)地区收入差距较大 (2) (四)行业收入差距 (2) 二、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3) (一)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3)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5) (三)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5) (四)行业垄断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6) 三、收入差距解决对策 (6) (一)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对策 (7) (二)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9)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9) (四)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11) 参考文献 (11) 英文摘要 (11) 英文关键词 (12) +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法政学院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指导教师包桂芹 摘要: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贫富差距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直观地表现为收入差距,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对于了解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通过对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实证地分析,找出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收入差距的对策,以希望对消除贫富差距或控制贫富差距的限度有一定的帮助,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有序。关键词: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制度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指我国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即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贫富差距直观地表现为人们收入的差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一)个人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斯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也就是个人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0.6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12012年12月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61,这一数字,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之大,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表明堂公布了过去十年的中国基尼系数,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这也说明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0.61、0.477、0.44这样的数字发人深省,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不得不引起个人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差距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的贫富差距。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社科院在2004年的报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中指出:“中国与其1尹志超.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2):23—28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发表时间:2009-09-21T10:05:04.950Z 来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罗红玲 [导读]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从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跨文化隐喻理解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汉隐喻认知跨文化对比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uo Hongling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article separately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points out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within metaphors,which will help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them properly. Key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CognitionCross cultural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29-02 1.引言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西方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隐喻的研究一直局限在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从亚里士多德的“名词替换”到当代语用学家Mac Cormac的“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学者们试图从多维视角对隐喻进行阐释,但是在解释隐喻的深刻内涵方面遇到了问题。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一改传统的把隐喻看作纯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认知科学革命。其代表人物当属Lakoff和Johnson。他们认为,隐喻在口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概念体系决定了人们感知的内容及其行动方式。“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1] 2.当代隐喻认知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当今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认为,人是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世界的,或者说人类的认知以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因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在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对世界的不同认知结果,即经验具有文化差异。这些认知结果以概念的形式存在。和这些概念相对应的是语言表达形式。因此,研究语言表达中的概念隐喻,可以使我们了解人们是怎样认知自身和外部世界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2]。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Lakoff和Joh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这是对传统的“隐喻修辞观”的一种反叛。其理论指出了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80年代以来Lakoff不断发展和完善了隐喻理论,他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映射反映的是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他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 Lakoff在论证隐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同时,也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socially based),即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模式也在对隐喻理解起作用。因此理解、研究隐喻必须结合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来认识和展开。由于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英汉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本文作者探讨认知隐喻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以及产生这种异同的深层原因,深化对概念隐喻的认知作用的认识,以求对认知化隐喻理论加深认识并对隐喻的理解有所启示。 3.英汉隐喻的共性分析 尽管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中的很多隐喻表达方式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概念基础。这种跨语言的共核构成英汉隐喻能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英汉隐喻中许多不谋而合的隐喻现象存在的终极原因。 3.1英汉隐喻在工作机制上的共同点。Lakoff和Johnson已经指出隐喻通常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较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他们进一步说明隐喻的本质即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这里所谓的“一种事情”即指的是始源域;“另一种事物”就是目标域。作为始源域的事物是隐喻的认知基础,通常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作为目标域的往往是人们感到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如Life is a journey这个隐喻是用较具体的、为人所经常体验的“journey”去映射“life”,而反向的映射几乎不能成立;其它诸如Time is money以及用空间关系表达抽象的时间感情的隐喻用法都可以说明隐喻的这种工作机制。从认知角度看这符合人们的一条基本认知原则,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更为自然,英汉语言中的隐喻在工作机制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即都体现的是由基本认知域到抽象复杂认知域的隐喻认知方式。 3.2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这方面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英汉语言中对于情感的表达。研究表明在英汉语言中人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表达情感而较少用直接方式表达。这种隐喻概念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Lakoff对于“怒”进行的实例研究,以及林书武以英汉语料为基础的对“愤怒”的概念隐喻的研究都表明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如:“怒”常常是根据人的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的,人们发怒时的生理变化构成了语言对其进行概念的基础。所以,尽管隐喻概念在英汉语言中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但其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的:Anger is heat Anger is fire或Anger is gas in a container、汉语中的说法诸如:“一腔怒气郁结于心中”、“怒火中烧”、“火冒三丈”、“发泄怒火”等等。这些英汉语料都证明对情感的隐喻化表达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并且体现出语言间的共性。 3.3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认知物质基础。隐喻的物质基础指的是隐喻认知赖以产生的具体的、有形的、客观存在的实体。英汉语言中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于空间概念。根据方位主义( Localism )的观点,空间关系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最初的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最初用于空间关系的词语后来被用来喻指时间状态、过程关系等抽象概念,这是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如在英语中我们惯于用方向介词“up”和“down”来谈论我们的感受。“up”代表肯定、积极,而“down”代表否定、消极。如:“I’m feeling up”,“He is really down”等;在汉语中“上”通常与好事物相连,“下”通常与不好的事物相连。比如:“考上大学”,“赶上火车”,“上调”,“下场”,“下调”等。由于具有相同的认知物质基础,在这方面的汉英隐喻语言体现了很大的共同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