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于婴儿出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组,上下颌各10个,共20个。上下颌左右各5个,各区段的排列自中线向远中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和乳尖牙为前牙组,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为后牙组。

E D C B A A B C D E

ⅤⅣⅢⅡⅠ| ⅠⅡⅢⅣⅤ

WHO分类:恒牙乳牙四个象限

4 3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两位数标记法,简称FDI法,各牙的数字标记,第一个代表象限,

左右乳牙形态相似。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第一节乳牙的解剖形态

一、牙体形态

(一)形态特点:

白色或青白色,比恒牙白,除乳磨牙外,基本上与继承恒牙相似,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于恒磨牙,第一乳磨牙相似于恒磨牙与双尖牙之间。(石膏模型示教)比同名恒牙小

冠的近远中径大,冠的长度短

冠的颈部明显缩窄,牙冠之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以第一乳磨牙颊侧尤为明显。

固有咬牙合面小,牙合面颊舌径小

易磨耗,切嵴,牙尖,窝沟不如恒牙明显,较为复杂且小窝多。

乳牙的窝沟多数较浅,第一乳磨牙的窝沟比第二乳磨牙简单窝沟宽径小<100um,牙刷不易刷及窝沟底部。窝沟深度不等。

深度可分三种:浅度:沟底未达釉质厚度的1/2

中度:沟底达釉质厚度的1/2

深度:沟底近釉牙本质界处

类型:P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V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U型,开口稍宽,底部呈U字型

IK型,裂隙狭窄,底部稍膨大,似安剖状

I型,裂隙狭窄,呈棒状

C型,不属于上述各型的复杂形态

乳牙牙冠邻面接触区与恒牙不同,是以面相接触。

根长与冠长的比例,乳牙较恒牙大,乳磨牙的根分叉接近髓底,各根间的叉大,

有利于容纳继承恒牙。

乳牙的髓腔大、髓角高、根尖孔宽大。

(二)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幻灯片、石膏模型示教)见书P118-121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合面特别小,颊舌径小,近远中径宽,一般牙尖为5个,近中颊牙尖最大,远中颊牙尖最少,划分牙尖的沟不明显,近远中窝深,近中颊侧靠近颈部有节结状隆起,牙根二个,近远中各一个,扁平根。

(三)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切嵴、牙尖不明显。恒牙新萌不久,磨耗不明显,切

嵴、结节明显。

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色微黄,更显有光泽

3、形态:乳牙牙冠离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

缩等特点。

4、大小:乳牙比同名恒牙小

5、排列: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

二、髓腔形态: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牙的外形一致,按与牙体的比例而言,乳牙髓腔比恒牙相对较大,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大,髓腔壁薄以及根尖孔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磨损或龋蚀等因素使牙本质暴露,牙髓发生防御性反应,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髓腔相对地变小,修复性牙本质多见于髓角和乳前牙切端相应的髓腔壁。其次是颈部移行处相应的髓腔壁,也有不少发生在乳磨牙根分叉相应的髓腔壁上。髓室底离根分叉近,尤第一乳磨牙,髓室底的厚度为1毫米,在临床操作时要注意,感染瘘管多见,瘘管位置高。

乳磨牙的根管分支多,形态复杂,侧支根管多而乱。前牙为单根管,很少见到下前牙为二个根管,上颌乳磨牙为3个根管,2个颊侧根管和1个腭侧根管,以腭侧根管较粗大。下颌乳磨牙为2-3个根管,2个近中根管与1个远中根管,以远中根管为大。下颌第二乳磨牙偶尔出现4个根管,2个近中,2个远中根管。

第二节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一、牙釉质(enamel)的特点

(一)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釉质中矿物盐存在的形式主要是羟磷灰石的结晶。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

特点:①Ca,PO4和OH离子可以和其他离子交换。

②结晶很小,因而单位体积内结晶表面积的总和大,离子容易发生交换反应。

釉质的无机质含量,乳恒牙间无很大的差异,但在受化学药物作用时,所显示的化学反应性却有所不同。乳牙釉质的化学反应性比恒牙活跃。

Ca溶出率反应速度乳牙釉质+EDTA(已二胺四醋酸)大快

恒牙釉质+EDTA(已二胺四醋酸)小慢

所以乳牙比恒牙的釉质遇酸后易脱钙。

乳牙釉质+EDTA+酸性氟磷酸钠

恒牙釉质+EDTA+酸性氟磷酸钠

所以乳牙受氟化物处理后,抗酸性↑,釉质的脱钙率明显↓

乳牙的釉质比恒牙易受脱钙剂的作用,也易受氟化物的作用而强化牙质。

年轻恒牙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乳牙。

所以,适量的氟可以用于龋病的预防,尤其对乳牙及年轻恒牙效果明显。

分析化学的技术:

无机质分布:切缘,釉质表层含氟量高,从釉质表层到深层,F、Ca及PO4的含量减少,而Mg、CO2及CL的含量增加。

有机质分布:不是均匀,釉质表面、深层、裂沟部含量高。乳牙釉质的有机质含量比恒牙高。

此特点是乳牙易患龋的原因之一。

(二)物理性及组织结构特点:

以X线衍射法检测:乳牙釉质的晶体小于恒牙。

乳牙釉质厚度=1/2恒牙釉质厚度,硬度低,临床表现易磨损。

乳牙釉柱比恒牙釉柱少,也比较平直。了解釉柱排列的方向,对临床制备洞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乳前牙:切角部:釉质自釉牙本质界起,放射状贯通釉质全层,到达牙齿表面。

牙颈部:釉柱排列方向:水平形、斜向切缘牙尖、斜向根尖

但斜向切缘最多,水平形次之、斜向根尖最少。

乳磨牙:牙尖、牙嵴与隆突等部的釉柱排列方向为向釉牙本质界反射状到达牙齿表面。窝沟部釉柱排列的方向相反,由釉牙本质起向窝沟底部之釉质表面集中。

牙颈部:水平形最多见,斜向根尖次之,斜向牙尖最少。

乳牙釉质部分在胚胎期形成,部分在出生后。由于生长环境与营养发生明显改变,使这部分的釉质发育受到干扰的结果,故有新生线(nesnatal line)。钙化差、较宽,故可把釉质分成:出生前釉质(prenatal enamel)、出生后釉质(postnatal enamel),新生线占99.2%--100%。

二、牙本质(dentin)的特点:

(一)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牙本质有机成分比釉质高,有机成分为21.7%,釉质为4.7%,厚度是恒牙的1/2—3/4。

这也是乳牙龋病进展快并易致牙髓感染的一个因素。

(二)物理性及组织结构特点:

牙颈部牙本质厚度最薄,钙化度差,硬度低,为乳牙釉质硬度的1/10。

乳牙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机能较为旺盛,此为其生物特性之一。修复性牙本质的硬度也比较低。乳牙的牙本质也有新生线,占85%,为出生前牙本质或出生后牙本质。

三、牙髓(pulp):

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而细,活力旺盛,组织疏松,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管细,神经组织分布细疏,边缘神经丛少,进入造牙本质细胞层的神经少,进入牙本质前期少,进入钙化的牙本质更不明显。故制备窝洞时,不太敏感。神经纤维大多为无髓鞘,即使有髓鞘,也没有恒牙发达。

乳牙牙根有生理性吸收的特点,牙根吸收的初期,牙髓尚维持正常结构。牙根吸收1/2时,牙髓发生明显变化,冠髓尚属正常,根髓近吸收面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造牙本质细胞变性、消失,牙本质内壁有吸收窝。牙根吸收达3/4时,牙髓发生肉芽变性,部分或多数神经纤维消失,有明显内吸收。了解乳牙牙髓组织变化的特点,有利于掌握乳牙牙髓病治疗的适应证。

第三节乳牙的牙根吸收

乳牙的牙根吸收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乳牙在替换期的吸收属生理性吸收,吸收呈间断性,有活动期和静止期,故临床检查时可发现时而松动,时而稳固。这是牙根吸收和再修复交替进行的缘故。根吸收早期,吸收速度较慢,接近替换期,吸收速度加快。自乳牙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段时期,是牙根处于稳定的时期,这也是临床上牙髓病治疗和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牙根形成(岁)牙根开始吸收(岁)脱落期(岁)牙根稳定期(岁)乳中切牙 1.5 ⑵ 4 6-7 2-4(约2年)

乳侧切牙 2.0 ⑵ 5 7-8 2-5(约3年)乳尖牙 3.5 ⑷7 9-12 4-7(约3年)第一乳磨牙 2.5 ⑶8 9-11 3-8(约5年)第二乳磨牙 3..0 ⑶8 10-12 3-8(约5年)乳牙牙根吸收部位受继承恒牙位置的影响。乳前牙牙根的吸收常从根尖尖1/3的舌侧面开始。随着恒牙牙胚的向前移,然后吸收面成横断面。乳磨牙牙根的吸收多从根分叉的内侧面开始。如果恒牙胚向前庭方向移动不充分,则发生乳牙滞留,恒牙从乳牙舌侧萌出,形成“双层牙”。前牙:乳牙在唇侧,恒牙在舌侧或腭侧萌出。后牙:恒牙在乳牙的颊侧萌出。

牙根吸收厉害时,髓底也可以被吸收。在临床做乳牙髓病治疗时要多加检查,勿伤及下面恒牙。

无后继恒牙,乳牙也可被吸收,吸收速度缓慢。后继恒牙对先行乳牙的吸收有一定作用,机械性的压力对乳牙的吸收有作用。

活动期:牙根与骨组织吸收,结缔组织溶解。

稳定期:结缔组织增殖,局部牙根与骨组织也可增殖。

如果稳定期:牙根与牙槽骨发生粘连,易形成低位乳牙(submerged deciduous tooth),即低于咬牙合面,处于下沉状态,有碍于继承恒牙的萌出。

骨组织吸收是由于破骨细胞(osteoclast)的作用,牙的溶解靠破牙细胞(odontoclast)。

第四节乳牙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局部:对牙合、颌面、颅面部的生理性刺激,血液循环良好,发育良好。

全身:咀嚼功能良好,营养吸收,生长发育良好。

二、利于恒牙的正常萌出及正常的恒牙形成:

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乳牙的过早丧失可使继承恒牙过早或过迟萌出。乳牙的根尖周病亦可使继承恒牙过早萌出。也可影响继承恒牙牙胚,使后者釉质发育不全,即形成忒奈氏牙(Turner’s teeth)。

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如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即以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为诱导面,向对牙合方向萌出。若第二乳磨牙过早丧失,第一恒磨牙失去诱导面,常发生近中移位或近中倾斜。

三、有利于儿童的发音及保护心理:

健康正常的乳牙列有助于小儿正确发音。乳牙的损坏,尤其是上乳前牙的大面积龋或过早丧失,常常给儿童心理上带来不良刺激。

第五节年轻恒牙的特点

恒牙根形成3/4—2/3左右时开始萌出。临床上虽已萌出,但未达牙合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称为年轻恒牙。牙萌出后,牙根继续发育,于萌出后2-3年内完全形成。

年轻恒牙因萌出不久,磨耗少,形态清晰,切嵴结节明显,后牙颌面沟嵴明显,形态复杂,裂沟多为IK型,牙合面比成熟恒牙难自洁。牙龈缘附着的位置不稳定,随牙的萌出而不断退缩,需3-4年而稳定。大部分恒牙自萌出后达颌平面需7-12个月。

年轻恒牙的硬组织薄,钙化程度较低,渗透性强,龋蚀发展较快,且多为急性龋。釉质Ca10(PO4)6(OH)2结晶小,有间隙,化学性不稳定,易与氟素等无机离子结合,故临床上局部涂氟有效。随着不断成熟,结晶变大,结晶间的间隙减少,年轻恒牙之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大,制备洞型时也较敏感。

年轻恒牙髓腔相对宽大,髓角高,根管粗大。牙本质在牙齿发育完成后仍可继续不断形成继发性牙本质。随年龄增大,牙本质增厚,髓腔逐渐变小。年轻恒牙的根尖孔呈开扩的漏斗状,漏斗口内有牙乳头。牙乳头是形成牙本质,牙髓和牙根的重要组成部分,牙乳头对感染的抵抗力强,恢复力也强。在治疗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牙乳头。

年轻恒牙有萌出后成熟现象(post eruptive maturation),表现为Ca、P、F和CL的含量增加,CO3减少,釉质的渗透性减低,有机质的含量减少,硬度和抗酸性增加,比重增加,羟磷灰石结晶增大。

年轻恒牙的牙髓组织比成熟恒牙疏松,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较多,纤维成分较少,血管丰富,生活力旺盛。因此牙髓的抗病能力及修复功能都较强,有利于控制感染和消除炎症。初期炎症经过适当治疗是可以消除的。这也是临床上保存活髓疗法的有利条件。但由于牙髓抵

抗力强,炎症也容易被局限呈慢性过程;牙髓组织疏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因而感染也易扩散,应及时作保存活髓治疗。

思考题:

1.乳牙的临床记录方法

2.牙的形态特点:

3.窝沟的类型、深度

4.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5.髓腔的特点

6.为什么乳牙的化学反应性比恒牙活跃

7.乳牙的牙根什么时候开始吸收

8.乳牙的重要作用

9.年轻恒牙的特点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的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就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就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就是高点; 边缘嵴就是近中长,牙尖嵴就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就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与较小的近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就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就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解释) 上颌6就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齿,颊、舌面的大小相近,舌面要稍小些,颊、舌面分别有颊舌沟,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出现,近中颊牙宽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外形高点与4相同在颊颈嵴处,合面呈斜方形,由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组成,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为锐角,近中舌尖为主功能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斜行相连成斜嵴,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的近中窝与较小的远中窝,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章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于婴儿出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组,上下颌各10个,共20个。上下颌左右各5个,各区段的排列自中线向远中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和乳尖牙为前牙组,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为后牙组。 E D C B A A B C D E ⅤⅣⅢⅡⅠ| ⅠⅡⅢⅣⅤ WHO分类:恒牙乳牙四个象限 4 3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两位数标记法,简称FDI法,各牙的数字标记,第一个代表象限, 左右乳牙形态相似。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第一节乳牙的解剖形态 一、牙体形态 (一)形态特点: 白色或青白色,比恒牙白,除乳磨牙外,基本上与继承恒牙相似,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于恒磨牙,第一乳磨牙相似于恒磨牙与双尖牙之间。(石膏模型示教)比同名恒牙小 冠的近远中径大,冠的长度短 冠的颈部明显缩窄,牙冠之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以第一乳磨牙颊侧尤为明显。 固有咬牙合面小,牙合面颊舌径小 易磨耗,切嵴,牙尖,窝沟不如恒牙明显,较为复杂且小窝多。 乳牙的窝沟多数较浅,第一乳磨牙的窝沟比第二乳磨牙简单窝沟宽径小<100um,牙刷不易刷及窝沟底部。窝沟深度不等。 深度可分三种:浅度:沟底未达釉质厚度的1/2 中度:沟底达釉质厚度的1/2 深度:沟底近釉牙本质界处

类型:P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V型,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90° U型,开口稍宽,底部呈U字型 IK型,裂隙狭窄,底部稍膨大,似安剖状 I型,裂隙狭窄,呈棒状 C型,不属于上述各型的复杂形态 乳牙牙冠邻面接触区与恒牙不同,是以面相接触。 根长与冠长的比例,乳牙较恒牙大,乳磨牙的根分叉接近髓底,各根间的叉大, 有利于容纳继承恒牙。 乳牙的髓腔大、髓角高、根尖孔宽大。 (二)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幻灯片、石膏模型示教)见书P118-121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合面特别小,颊舌径小,近远中径宽,一般牙尖为5个,近中颊牙尖最大,远中颊牙尖最少,划分牙尖的沟不明显,近远中窝深,近中颊侧靠近颈部有节结状隆起,牙根二个,近远中各一个,扁平根。 (三)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切嵴、牙尖不明显。恒牙新萌不久,磨耗不明显,切 嵴、结节明显。 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色微黄,更显有光泽 3、形态:乳牙牙冠离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 缩等特点。 4、大小:乳牙比同名恒牙小 5、排列: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 二、髓腔形态: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牙的外形一致,按与牙体的比例而言,乳牙髓腔比恒牙相对较大,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大,髓腔壁薄以及根尖孔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磨损或龋蚀等因素使牙本质暴露,牙髓发生防御性反应,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髓腔相对地变小,修复性牙本质多见于髓角和乳前牙切端相应的髓腔壁。其次是颈部移行处相应的髓腔壁,也有不少发生在乳磨牙根分叉相应的髓腔壁上。髓室底离根分叉近,尤第一乳磨牙,髓室底的厚度为1毫米,在临床操作时要注意,感染瘘管多见,瘘管位置高。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的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是高点; 边缘嵴是近中长,牙尖嵴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 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 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 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和较小的近中舌窝。邻 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3.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 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 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 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牙体解剖总结

牙体解剖学总结 解剖学, 牙体 上颌中切牙 近中缘直远中缘突,近中切角近似直角 从侧面看切缘在牙体长轴的唇侧(向外),但下颌切牙嵴近牙体长轴 根尖较直,略偏远中 近远中面都似三角形,近中面>远中面 上颌切牙唇舌剖面髓腔最厚处在颈缘附近,故开髓时由舌面窝向颈部钻入随着牙齿的演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应属异形牙 上颌切牙龋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唇舌面的外形高点位于唇面颈1/3与舌面颈1/3 例: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中面与远中面比较,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似三角形 B 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突 C 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D 近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E 远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近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例:哪个牙的舌窝窄而深且有沟越过舌面隆突的远中 A 上颌中切牙 B 下颌中切牙 C 上颌侧切牙 D 下颌侧切牙 E 上颌尖牙 上颌尖牙 唇面似五边形 两条牙尖嵴交角为90(但下颌尖牙>90) 唇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面外形高点在舌隆突 根尖略偏远中 恒牙中颊尖唯一偏过远中的牙是上4 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 由4条发育沟呈"+"字形分布,整个牙合面似一个"田"字形的磨牙是下七 下颌前牙若有双根管时,其方向一般为:唇一舌向(占10%) 下颌尖牙唇舌双根管占4% 在人类生长发育的哪一段时间内为乳牙牙合时期2岁半~6岁 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的乳牙是:下D 乳牙牙髓治疗效果好,其原因是 A.乳牙髓腔大B.髓角高C.根尖孔大D.根管粗E.以上均是 牙冠唇颊、舌面凸度的位置是唇颊面在颈1/3,舌面在中1/3 全口牙中最小的牙是:下颌中切牙 例: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B 根管分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C 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20% D 牙冠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得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就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就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得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得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得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就是高点; 边缘嵴就是近中长,牙尖嵴就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就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得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得远中舌窝与较小得近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得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就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就是前磨牙组中最大得牙齿,颊面得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解释) 上颌6就是恒牙中最早萌出得牙齿,颊、舌面得大小相近,舌面要稍小些,颊、舌面分别有颊舌沟,近中舌尖得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出现,近中颊牙宽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外形高点与4相同在颊颈嵴处,合面呈斜方形,由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组成,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为锐角,近中舌尖为主功能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斜行相连成斜嵴,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得近中窝与较小得远中窝,颊尖得颊斜面无咬合接触。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 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牙根多为2-3根。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图2-4-1) 1.牙冠 (dental crown) (1)颊面 (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 ,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 (2)舌面 (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 1/3 处,舌轴嵴不明显。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 1/2 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 (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 (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 (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 近中舌尖最大 ,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 (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三角嵴 (triangular ridge):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咬合面中央相连, 形成斜嵴,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边缘嵴 (marginal ridge):牙合面的四边为四条边缘嵴围成,即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边缘嵴稍长。近中颊牙合角与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远中颊牙合角与近中舌牙合角为钝角。 窝(fossa)及点隙(pit):咬合面中央凹陷成窝,由斜嵴将牙合面分为近中窝和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牙合面的2/3,又称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约占牙合面的1/3。 发育沟 (developmental groove):颊沟从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