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箫的吹奏技巧

箫的吹奏技巧

箫的吹奏技巧
箫的吹奏技巧

箫的历史(图)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

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

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

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

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

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

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

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

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

箫。

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

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

代。

《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箾韶》到《大夏》,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

周代,曾将我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它们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

类乐器,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箫做为古代乐器的实

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

现代笛箫的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邃”、“篪”、“籥”等等。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古代乐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

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那

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关于箫与

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邃”,与笛同音同义。但邃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汉代称“邃”,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邃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竹笛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

已作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那么,究竟那种乐器最先为人们所创造,所使用呢?从人体身体结构来看,竖吹更符合

人体正常的动作状态,而横吹则需要一支胳膊向旁边,而另一支胳膊则需要超过前胸到身体另一侧。

所以应该竖吹在前,横吹在后。但由于横吹音量大,传得远,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强,吹笛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演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

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能使诸君领略到质朴的美,返璞归真,松弛崩紧的神经,追求情绪中

的安宁,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箫演奏的气息控制

乐曲的强弱快慢通过气息加以控制。

对于管乐吹奏者来说,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乐曲的强弱快慢,直接体现在气息控制得好

坏及熟练程度上。

这里有一个上下配合的问题,上:指口风、风门与口劲。下:指腹部、腰部与丹田。

气息的量由横隔肌控制,包括气息量吸入的多少和根据乐曲需要适量将气呼出,而气的出口正是由风门控制,这个“门”的开关、留出缝隙的大小完全出自于口劲,这就是上与下的相互关系。

吹奏中音区时,要求风门大小适宜,口风自然适中,给气时不急不缓,平稳流畅;吹奏低音区时,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稍大,口风较缓,气流粗而有力,低音宽阔饱满;吹奏高音区时,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略小,口风较急,使气流细而集中,音色明亮圆润。风门和口风在三个音区的变化中要做到自然流畅,没有痕迹,随着音乐作品的需要而变化,这就需要通过练

习长音和各种音阶组合使之达到这一要求。

箫的基本演奏技巧倚首

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在演奏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

殊色彩。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

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

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

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

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箫的基本演奏技巧--- 指震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在音孔上的震动分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下半孔进行上下震动。

第二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旁边,还可以加上其下方各指同时在本音孔的旁边快速均匀

的震动。只接触音孔边缘,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

第三种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动,则手指不接触音孔。

(2)下位指震音:

按发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动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或音

孔旁进行震动。

由于手指震动的快慢速度不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当手指震动快时

(约每秒钟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种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随着特长音或弱音出现,

江南丝竹乐常用指震音技巧来表现江南美景。当手指震动慢时(约每秒钟两次以下)所得到

的是类似气震音效果。但它没有气震音那样舒展和内在,又因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下发

音,音强的震动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应用不多。

箫的基本演奏技巧一一赠音和波音

赠音是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由演奏者根据乐

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

赠音与倚音相反,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赠音

没有专用符号,在练习曲中,我们把赠音用较小的音符标在本音后面,并用连线与本音连接

起来;也有将赠音的偏旁部首“贝”做为赠音的标记。

赠音在本音之上之下都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都行,一般三度四度比较常用。

赠音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赠音在江南丝竹(和南派音乐)中应用

较广。

赠音的吹奏方法:当本音在结束前的一刹那,立既停止吹奏,同时用手指将赠音带出。

呼气停住的时间一定要准确、果断,这样才能与手指很好的配合。停早了,赠音做不出来;停晚了,造成赠音时值太长,就不是赠音了。

波音是在吹奏本音时,迅速将本音上方二度音孔开闭,回到本音。

波音有两种:单波音和复波音,复波音在单波音的基础上再次开闭一次音孔。

演奏波音的要求是:手指一定要干净,利落、有弹性。波音也是演奏中经常用到的装饰音技巧之一。

箫的长音练习(一)

练习长音时,先练习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一个音可以用三种不同的力度练习:( 1 )中

唢呐的一般吹法

唢呐的一般吹法 一、演奏姿势 动听的音乐加之优美的演奏姿势,不仅给观众以听觉的享受也可以给观众感官的享受。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利于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演奏姿势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在初学唢呐阶段,演奏者要加以重视。 唢呐的演奏姿势又坐、站两种。这两种姿势都要求演奏者做到:身体自然放松、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头部自然挺起、面部松弛、两手抬起使乐器与身体成75度角、两臂自然架起。 采用坐式演奏时,两腿略微分开,两脚平放地面,腰部挺直,坐椅子的前半部分。 采用站式演奏时,两腿伸直,两脚距离25公分左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成“八”字型。反之也可。在演奏过程中腰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驼背、眼睛不要斜视,坐式演奏时不要跷二郎腿。2、两肩平行,胳膊也要平行,不要往一端歪。3、动作不要过大,不要做作。 总之无论是坐式还是站式演奏都给人以自然、舒适、优美的感觉。 二、持乐器法 手指自然分开,左手在上把、右手在下把(本指法也适合加唢呐的演奏),手指按孔依次为:左手食指放在第八孔,大拇指放在第七孔,中指放在第六孔,无名指放在第五孔,小指自然放松,分开少许放在无名指旁;右手大拇指放在唢呐杆下端三孔与四孔之间(主要是为了掌握乐器平衡),食指放在第四孔,中指放在第三孔,无名指放在第二孔,小指放在第一孔。在刚开始练习时,手容易控制不住乐器,左手小指可依附于唢呐杆上,但不能养成习惯,以免影响正常运指。手指的基本按孔位置是以右手小指第一指肚按孔位置为标准,其它手指自然放松在乐器上。演奏时,手指不要过于抬高,抬高手指会影响快速乐曲的演奏。不要用指尖按孔,这样会按孔不严、发音不正确。同时手指按孔时不要伸得过直,过直会运指不灵活,赶不上快速乐曲得速度,正确得运指方法是:手指在按音孔时,少许弯曲、放松,这样才能运指灵活、运用自如。如何衡量手指基本功过关了呢?那就时空按音孔时(即不吹奏时),手指在音孔上做按闭动作能听出运指得声音,就算基本功过关了(运指得声音决不是故意击打音孔得声音,而是自然发出的声音)。 总之,持乐器时两臂、手指腰尽量放松,否则吹奏时间不长就会感到酸累,更会影响乐曲的演奏。 三、口型 吹奏唢呐时的口型是唢呐演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口型就是指

唢呐的吹奏技巧

唢呐的吹奏技巧 一、概述 唢呐不仅在我国盛行,还分布于亚、非、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它主要用于农村的婚丧嫁娶、欢度节日等民俗活动。其吹奏的曲目大都以民歌、地方戏曲、民间小曲和戏剧曲牌以及流行歌曲等为素材,因此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风味。 唢呐由哨子、气牌、芯子、杆子和碗子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杆上开有8个音孔,杆上端装有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碗。常用的唢呐有大、中、小三种,另有锡笛和铜杆等。大唢呐筒音为d1,发音深厚、丰满;中音唢呐筒音为a2,发音圆润、柔和;小唢呐筒音为d3,发音高亢激昂;锡笛和铜杆筒音为c3,发音清脆明亮。 二、唢呐的吹奏技巧 唢呐常见的吹奏技法大致有六类:指、舌、气、唇、牙、喉。吹奏唢呐,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音就不准。 用指技巧。一般第一、二、三、四音孔由右手的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第一、二指肚之间)按孔。第五、六、七、八孔由左手的无名指、中指、拇指和食指的第一指肚按孔。两手自然放松,指尖略向碗子方向倾斜,而指背和掌背则略向面部倾斜。右手拇指自然托于杆下与中指相对,左手小指自然悬于无名指旁。由于手指变化多端,所以技巧较为丰富,如指颤音、剁音、带音、打音、叠音、历音等。 用指技巧对于乐曲情绪的变化,唢呐技巧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指颤音(tr)是唢呐常用的一种技巧,与弦乐上的指颤效果相似。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

度,吹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 用舌技巧。用舌技巧包括吐音(单吐、双吐等)、弹音、花舌音等。吐音,特别是单吐音发音富于弹性和力度,使音符干净,旋律清晰。强音、顿音、保持音、倚音及连线音的第一个音和同一个音的连续进行,以及花舌、指花、滑音、弹音等技巧的起动音,都需要用单吐音吹奏。因此,吐音是用舌技巧及其他技巧的基础。 单吐(t)是用舌技巧的基础。双吐分正反双吐。正双吐(tk),先吐后“库”,吐“库”各发一音。反双吐(kt),先“库”后吐,“库”吐各发一音。花舌这种吹奏技巧的应用,可加大音的厚度,为乐曲增添热烈的气氛。花舌有粗、细和长、短之分,常用的是细花舌。吹奏时应保持正常口形,将舌根放在牙根上方,利用气流外冲的力量,使松弛的舌尖产生快速、均匀、有力的颤动。开始可先练“吐噜”(是花舌的起动音),然后再将“噜”拉长练习。粗花舌“具有发音浑厚泼辣、粗壮有力”的特殊效果。吹奏时,将舌尖放在哨片的上面,待气流通过时嘴唇松弛并略向前伸,舌尖与哨片似挨非挨,再做大幅度有力地颤动。 呼吸技巧。唢呐的呼吸是吹奏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减轻吹奏者的疲劳,使吹奏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训练的吹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 呼吸方法有三种:1.胸式呼吸:即完全靠胸壁的扩张和收缩,这种呼吸方法由于横隔膜不能参加运动,吹奏中气息不好控制,发音缺乏弹性和力度。2.腹式呼吸:主要靠横隔膜的运动,吸气时腰腹部向四周擴张;呼气时,腹部渐渐收缩。在连续的快速弹吐和急换气时,采用此种方法便于控制。3.胸腹式混合呼吸: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混合使用,充分发挥横隔膜、胸腔和肺部的运动能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用唇技巧。表面上,用唇技巧只包括唇压音、唇颤音和唇打音,但更主要的是唇肌对哨片的控制,即唇肌的松紧对哨片的控制,所产生的音的强弱变化。只有唇肌对哨片控制得当,才能使发出的音准确而有把握;只有正确的掌握了双唇的含哨位置,才能发出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唇颤音即唇压音的连续进行,一般多运用于戏曲唱腔中。实

探析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正文

探析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 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民间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出了许多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成为他们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中国竹笛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竹笛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发现利用河边的竹子可以做成管状并能吹响,起初人们叫它“竹管”。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这种乐器在经过很多民间艺人长期的不断改造和创新之后得到了完善,逐渐地发展成一种不仅可以为别的乐器伴奏而且成为我们中国人民非常熟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独奏乐器——竹笛。 我国划分为北、南两大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由于民间风俗习惯的不同,他们用竹笛吹奏出的乐曲旋律特点也不相同,北方人比较粗犷、豪爽,在吹奏时气息运用的比较猛,吹奏出的乐曲旋律则比较活泼、高亢、热烈、奔放。经常用音区较高笛管较细管身较短的竹笛来演奏,如G调、A调、F调等。因其刚开始经常为北方的梆子戏曲伴奏所以被称为“梆笛”。而南方人比较委婉,在吹奏时气息运用的比较稳,吹奏出的乐曲旋律特点与北方恰恰相反。经常用音区偏中笛管较粗管身较长的竹笛来演奏如C调、D调等。因常为南方的昆曲伴奏所以被称为“曲笛”。因此我国竹笛流派主要被分为南、北两大流派,而流行最广的则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南派竹笛。 陆春龄先生就是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当中,经常用竹笛来吹奏乐曲,进而抒发他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陆春龄先生吹奏出的乐曲旋律不仅优美动听而且大部分的竹笛独奏曲都是由他本人创作出来的。如《中花六板》、《欢乐歌》、《鹧鸪飞》等,这些乐曲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南派竹笛的另一代表人物赵松庭先生也和陆春玲先生一样,他所创作出来的乐曲如《三五七》、《幽兰逢春》等也非常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他们的生动演绎下,不仅带动了我国南方竹笛的的发展,而且使这些乐曲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国极具代表性的竹笛演奏家。现今,在陆春龄、赵松庭等许多演奏家的带领下,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吹奏中国这个传统的民族乐器——竹笛。这不仅把我国南方的竹笛推向了全国,让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也使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笛子是我国民间乐器大家族里重要的一员,它那独特的音色,精致的外观,实惠的价格,方便的携带等等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众多人所喜爱。但是在学习这个乐器的初级阶段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笛者或喜好,或心理,或兴趣等方面的负作用。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顺利愉快地学这件乐器,在此就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方法作几点陈述并谈谈一下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竹笛,学好笛子,问题,解决方法 在初学笛子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笛子吹不响,指孔按不紧,吹久了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由于初学者掌握不好正确的用气的方法和气息的控制能力,吹奏时用力过猛,使整个面部肌肉过于紧张,大脑过度膨胀,严重缺氧缺血,结果造成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每天坚持长音练习,加强气息控制能力,用缓吹的办法把气息慢慢地吹入笛子,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加强此类练习的目的有两个:增加肺活量;和加强小腹及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练习的时间久了,不但能练出足够的气息,还能使唇部、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随之增强。这样一来两腮酸困、头昏眼花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笛子在我国的流行十分久远,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笛子的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表现力却很强。清脆,明亮,悠远,深沉等等的音色,使得它成为了无数人喜爱的乐器。一般的吹奏技巧并不是很难掌握的。但是要想学的好学的顺利,就有好多东西需要来探究。 就初学者而言,经常地会遇到以下几点问题。就此,我来说说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它的办法。 一、笛子的选购 一位笛子爱好者,要选购一支如意的笛子,并不是很容易。这主要地是因为它的材料,制作的精细程度,音色的好坏,外表的美观等决定的。就制作和演奏两方面来说,要保证音准并不是一件十分繁难的事,可要选得满意的音色,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彝族咪苏唢呐

彝族咪苏唢呐 咪苏唢呐因地名而闻名于世,起源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自治乡咪苏坝,地处赤水河中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咪苏”在彝语即“香甜”之意。2006年,咪苏唢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咪苏唢呐是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以古老的民俗为重要的生存依托,以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水潦及周边地区彝族人民族身份识别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本文旨在对咪苏唢呐与彝族民俗关系作一梳理,以揭示唢呐文化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或作用,并阐明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一、咪苏唢呐的起源 作为唢呐家族的咪苏唢呐,其起源及流传时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可以从该地区彝族的来源、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它的端倪来。因为人是文化的携带者,民族的迁徙,人口的流动不仅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而且改变着这一地区的文化风貌。

据《叙永县志》载:“秦汉时期,彝族先民主要生活在滇、邛都等地区,以后逐渐扩展到今滇东北、黔西北及川西南地区。东汉末,彝族恒部后裔北部北上,进入赤水河中上游一带,入居叙永地区。清“改土归流”后,境内彝族主要聚居于石坝、水潦、摩尼等地。”[4]又据《西南彝志》和《且兰考》载:叙永彝族约在东汉桓灵帝时,遭到南部族攻击,率彝部九千多人北上,到达今贵州毕节、赤水河一带,征服了当地濮人和羿人。居住下来,修建宗庙,建立部族统治中心,北宋时,势力扩展,明代设永宁宣抚司,世袭其职,建立统治。清初“改土归流”,入居今摩尼、石坝、水潦、威信、镇雄、毕节。 叙永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史称“西南夷”。“秦汉时期,为濮僚民族聚居地。东汉以后,彝族先民逐渐迁徙入境,日益强大。” [5]至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将傅友德征蜀,永宁内附,设永宁宣抚司,臵永宁卫。”[6]此后,汉族开始定居以彝族为主体的地区,开创了汉彝民族开发边邑和谐景象。“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父子起兵反明。至崇祯二年(1629年)败亡,历时9年之久。”[7]事平,以奢氏地编为九里四十八屯,分封“归顺”土目及“有功”部将,“改土归流”从此开始。大量彝族先民为生计,向川、滇、黔结合部的赤水河流域中上游石坝、水潦、摩尼等高海拔地区迁徙。经过三百余年的生息繁衍,形成了拥有相当人口数量、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彝族聚居区。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测:咪苏坝地区彝族主要产生于明末清初,咪苏唢呐的形成年代在明以前,但它的兴起与广泛流传

简述唢呐演奏基本知识

简述唢呐演奏基本知识 唢呐是铜木管结合的乐器,在合奏中既要起到铜管作用又要起到木管作用。 一、演奏姿势 动听的音乐加之优美的演奏姿势,不仅给观众以听觉的享受也可以给观众感官的享受。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利于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演奏姿势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在初学唢呐阶段,演奏者要加以重视。 唢呐的演奏姿势又坐、站两种。这两种姿势都要求演奏者做到:身体自然放松、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头部自然挺起、面部松弛、两手抬起使乐器与身体成75度角、两臂自然架起。 采用坐式演奏时,两腿略微分开,两脚平放地面,腰部挺直,坐椅子的前半部分。 采用站式演奏时,两腿伸直,两脚距离25公分左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成“八”字型。反之也可。在演奏过程中腰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驼背、眼睛不要斜视,坐式演奏时不要跷二郎腿。 2、两肩平行,胳膊也要平行,不要往一端歪。 3、动作不要过大,不要做作。 总之无论是坐式还是站式演奏都给人以自然、舒适、优美的感觉。二、持乐器法 手指自然分开,左手在上把、右手在下把(本指法也适合加唢呐的演奏),手指按孔依次为:左手食指放在第八孔,大拇指放在

第七孔,中指放在第六孔,无名指放在第五孔,小指自然放松,分开少许放在无名指旁;右手大拇指放在唢呐杆下端三孔与四孔之间(主要是为了掌握乐器平衡),食指放在第四孔,中指放在第三孔,无名指放在第二孔,小指放在第一孔。在刚开始练习时,手容易控制不住乐器,左手小指可依附于唢呐杆上,但不能养成习惯,以免影响正常运指。手指的基本按孔位置是以右手小指第一指肚按孔位置为标准,其它手指自然放松在乐器上。演奏时,手指不要过于抬高,抬高手指会影响快速乐曲的演奏。不要用指尖按孔,这样会按孔不严、发音不正确。同时手指按孔时不要伸得过直,过直会运指不灵活,赶不上快速乐曲得速度,正确得运指方法是:手指在按音孔时,少许弯曲、放松,这样才能运指灵活、运用自如。如何衡量手指基本功过关了呢?那就时空按音孔时(即不吹奏时),手指在音孔上做按闭动作能听出运指得声音,就算基本功过关了(运指得声音决不是故意击打音孔得声音,而是自然发出的声音)。 总之,持乐器时两臂、手指腰尽量放松,否则吹奏时间不长就会感到酸累,更会影响乐曲的演奏。 三、口型 吹奏唢呐时的口型是唢呐演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口型就是指在吹奏唢呐时嘴唇的形状、含哨的部位,它关系到在唢呐演奏中的音准、音色、音质、强弱以及其它各种唇部技巧的发挥。 一般吹奏唢呐的口型是:哨片位于双唇中间,上唇靠近哨面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对于笛子,是本人的最爱。最早听到关于笛子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本人爱诗,从李白的诗面能够看出,笛子的 声音应该是哀伤、凄凉的。而后又看到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到更多的凄凉,哀怨。 可能是受到诗的影响,每每感觉笛音应该是悲伤地哭诉,而不是 那种轻快喜悦的音调,后来接触了民族乐器,慢慢知道,原来这是和 演奏技法相关,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于是, 就向大师去请教了一番,回来总结了一下笛子的演奏技巧,想与大家 分享一下: 首先,笛子的演奏技巧与地域相关,根据技巧和地域的关系,形 成两个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来说: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所以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下 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笛子的技巧: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 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 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 颤指跳跃一次。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 称送音。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 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 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花舌(*):利用舌头自然持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 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实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 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 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 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 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 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泛音(。):同种指法 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 一种。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 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 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 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 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 出现。

唢呐的制作与使用

唢呐的制作与使用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等仪式伴奏。在吹奏唢呐的时候,常常用笙来伴奏,因为笙可以“托腔送韵”,使乐曲更加完整、融合、流畅、舒展、优美。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带您一起去了解唢呐的制作与使用。 唢呐的种类 按杆的长短分类 唢呐品种繁多,按杆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五种: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海笛。 小唢呐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来独奏或合奏。 中唢呐 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柔和。 大唢呐 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流行于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吹起来声音低沉宏大,常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柏木杆

柏木杆比大唢呐杆稍长,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多用来吹奏小调以及卡腔。 海笛 海笛,杆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发音尖锐响亮,音色高亢,多用于器乐合奏。 按音区分类 另外,唢呐还可以按音区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唢呐。也就是以唢呐筒音的音高来区分,筒音是指将一支唢呐的八个音孔全部都按闭后所吹出的音高。凡筒音在#f1(读音:升f1)以上的为高音唢呐,筒音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筒音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并且每支唢呐都是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 唢呐杆的长短与音区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唢呐杆的杆越长,唢呐吹出来的音区就越低,相反,唢呐杆的杆越短,唢呐吹出来的音区就越高。同时唢呐音区的高低和唢呐的结构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唢呐音区越高,唢呐就越小,唢呐的各个部件都会按比例缩小,反之,唢呐的各个部件就会按比例增大。下面,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唢呐的结构吧。 唢呐的结构 唢呐,由哨子、气盘、芯子、杆子和唢呐碗五个部分组成。 哨子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包吹法的练习和使用 一、包吹法简介: (一)关于发音 包吹法不但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顾 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 种自有笛子和类似笛子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 方法。 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 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不到)形成风门, 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 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 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丹田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 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 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就与巴乌的 音色十分相似。”——摘自《中国笛网》之笛子论文“论全新的竹笛 技巧”)包吹法能够采用笛膜和不采用笛膜两种方法来演奏,不用笛 膜(或将膜贴紧)发出的音圆润,但振动的共鸣略差,用笛膜吹奏发 音透明,秀丽,清脆,此两种音色能够选择使用。 包吹法在笛子上所发出的音,比原来笛子上的音高一个大二度, 就是说比笛子高一个调。用第三孔作D的笛子来吹奏,吹出的实际音 高为E(第三孔变成了E)。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包吹法应以第二孔 为基调(第二孔作“1”)筒音为“低音6”。如用D调笛(全按为低

音5)吹奏某一首乐曲,当吹奏要变为用包吹法时,变就要以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来吹奏,其音就与用哨吹法所用的第三 孔作“1”的调一样高。因为气流的大小和口风的软硬缓急不同,对音 高的影响很大(幅度可达一个大二度至小三度),所以用包吹法也能 够用和哨吹法同样的指孔吹奏出同样的音高,如第三孔的D音,用包 吹法也可吹成D音,但这样吹出来的音不够圆润,不够丰满,不够明亮。所以我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持续探索,最后选定了高一个全音的 吹奏方法,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二)关于指法 包吹法的指法和哨吹法的指法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发音比笛子高 一个大二度,所以必须转调(变指法)吹奏。而这几个调(指法)在 哨吹法中却很用的很少。所以演奏较为困难。如:小工调(全按为低 音5)哨吹转为包吹就成了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吹。正宫调的哨吹(全按为低音2)转包吹法后,却成了六字调(全按作为低音3)的指法。以此类推即可。 (三)关于使用 包吹法掌握好了,在实际工作中用途十分广泛,能够代替巴乌实 行吹奏,把膜帖松一点,或气息猛一点,音色又很近似喉管和西洋单 簧管的中低音色,把笛子发展成多种功能,多种用途,丰富了表现水平。 包吹法的使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单独使用,另一方面是与哨吹法 交换使用。因为能交换吹奏,能在一支笛子上吹奏绝然不同的两种音 色效果,正是使用包吹法的成功。它独有的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在独 奏中广泛使用各种交换吹奏手法使演奏在高、低、快慢、长短、强弱 变化中又增添了一种绝妙的音色对比,能出人意外,能引人入胜,收 到极好的效果。 二、包吹法的用笛

唢呐吹奏的基本指法

唢呐吹奏的基本指法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感情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干系。手指运用 恰当,舌、指容易共同和谐,反之,则肯定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结果,以及本领的充实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据重要的职位地方,不行忽视之。 现在对唢呐指法的明白还不太划一,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罗著指法的变革运用之内容。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因此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谓。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差异。如全按作suo就等於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雷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样平常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 ,但偶然由於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下把位在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以是,初学者一样平常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样平常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把位)附著於杆壁,使唢呐连结肯定的平衡稳固状态,以利於手指的机动运用。实际这便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样平常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要是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要是必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离开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别的指花本领时,不光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临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一样平常打开第六音孔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本身的具体环境,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虽然也可以伴随打开,如允许以使手指的活动更机灵,然而奏五声音阶的快速旋律时,为了运指的方便,又可以保留第五孔手指。如第八音孔手指同第四音孔手指一样,要产生特别的指花本领时,那第五音孔手指也同样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电脑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公开一种电脑一体机,包括中框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上的喇叭,所述中框包括架体及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所述架体包括第一边框、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且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与第三边框,所述安装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本技术新型的电脑一体机,通过将喇叭安装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进而可以有效减小前框的边框宽度,利于实现电脑一体机的窄边框化,且将中框的架体与安装架分体式设置,先将喇叭安装于安装架上,再将安装架与架体组装,有效降低了喇叭的组装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 技术要求 1.一种电脑一体机,包括中框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上的喇叭,其特征 在于,所述中框包括架体及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所述架体包括 第一边框、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且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与第三边框,所 述安装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第三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 于所述安装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 装部,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螺钉锁合安 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本体, 所述安装部垂直连接于所述本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 部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出声 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与所述安装 部之间形成有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出声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 说明书 电脑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脑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电脑一体机是一种将主机和显示器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态电脑,由于其体 积较小、容易搬运、较美观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窄边框技术是一种压缩显示屏边框尺寸的技术,由于窄边框技术有效地 提升了显示面积,视野更广,视觉冲击力更强,目前,窄边框技术己成为显示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竹笛教学计划

少年宫笛子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在客观上给音乐新课程演奏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我作小雅镇少年宫笛子教学的辅导教师,应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笛子特色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少年宫的资源情况,笛子教学教学设计如下: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使竹笛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兴趣,同时满足学生的愿望,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学着重基础训练及竹笛的独特演奏技巧两个方面,作到高标准、严要求、有系统、有步骤、有措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科学的演奏方法及能力。 三、实施方案 本学期笛子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抓基础教学,其中包括笛子的演奏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筒间作5的指法练习,以及气息训练。高级班开始主抓笛子的演奏技巧,颤音及单吐、双吐、三吐等吹奏技巧的训练,同时演奏一些中级笛子独奏曲。在笛子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音乐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力求作到稳抓稳打,不急于求成,保证学习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教学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了解竹笛的历史沿革及笛子的基本构造 2、了解竹笛的分类及演奏姿势 3、基本指法练习、音阶练习初步学习一些笛子演奏技巧(颤音、打音、双吐、三吐、长音、呼吸方法等) 1、《彩云追月》 2、《民间小调》 巩固一些演奏技巧 1、笛子独奏曲《姑苏行》引子及行板练习 四月份 2、巩固指法练习和音阶练习(小工调) 1、《闪烁的小星》 2、《上学歌》 3、《新年好》 4 《粉刷匠》 1、颤音练习曲 2、双吐、三吐练习曲

唢呐的演奏指法

唢呐的演奏指法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之。 目前对唢呐指法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含著指法的变化运用之内容。 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以下都以第三孔 作“do”,筒音作“sao”的D调唢呐为例)。有习惯用D调筒音作sao的指法,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re的指法,还有习惯用C调筒音 作la和A调筒音作do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於受地方风格的影响和要求,先采用适合自己的指法後定调这也是正常的,这些乐曲往往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从属。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不同了(一般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 唢呐),所以,并非是所有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可换唢呐 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基本方法,从音阶自低至高的顺次来看,当然开始先用sao的指法为好,如果用re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do,就必然会出现翻高的吹法,(本来的l23 却变成i23)这样一来,显然增加了控制音准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用sao的指法,这种指法既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

学要求。另外,有些人把第三孔作do的D调唢呐说成是G调,把E 调说成是 A调(也就是把第三孔的do视作sao),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我认为,以第三孔作do来确定调子较为合适,目前笛子也乡采用这种指法定调。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是以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呼。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如全按作suo就等於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相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般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但有时由於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下把位在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所以,初学者一般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般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把位)附著於杆壁,使唢呐保持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以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实际这就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般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如果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如果需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不脱离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不但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暂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 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 的叠音相当于717 6 一般。6 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 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历音(/)、下历音(\)之分。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 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 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基本功进阶(上册)基本动作进阶 1.0简体版2003/01/13初版作者:隆中隐 前言 任何一个实践观念的归纳,是需要透过实践证明与经得起批评辨证的考验。 小弟是一个业余的吹笛者,摸索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步,也希望学习的成效能够分享后进。 这个论坛不乏专业与业余同好,有请大家对于这篇连载文章给予必须有的专业批评指教,谢谢。 ============================================================= 第一章【论口风细如针】

小学音乐《民族乐器唢呐》微课程课堂

小学音乐《民族乐器--唢呐》微课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认识唢呐。了解其起源、结构、音色特点。 2、欣赏唢呐演奏的著名乐曲。 教学过程: 一、简介 唢呐,波斯语名称为sur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 二、起源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语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各民族,各地区的双簧类乐器的形体大小不一,名称也各异。形体相对较小的称“海笛”。 三、发展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唢呐流传于波斯,金元时期传入中国。根据文字记载,明正德(1506—1521)年间,王西楼所作词中就有这样一句:“唢呐唆哪,曲儿小,腔儿大。”明代弘治间,朝鲜修篆的《乐学轨范》中写道:“唢呐制与喇叭……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在明代又将唢呐编入《回部乐》中,称“苏尔奈”。中国有20多个民族流行唢呐,流行地区不同,其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现有唢呐、大笛、海笛、喇叭、叽呐、乌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种名称,而明、清时期有苏尔奈、得梨、号笛、金口角、聂兜姜等叫法:维吾尔族称苏奈尔、黎族称抹轰、拜来、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称荜什库尔、那仁荜篥格等等。然而唢呐又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布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东北亚的日本称茶留米罗;朝鲜、韩国则称太平萧;东南亚诸国称沙喇沙鲁呐;高加索的达吉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称祖尔奈或素尔奈;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分别称索尔纳、沙赫呐伊、祖尔呐;西亚的阿曼、科威特、叙利亚等国称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尔及里亚等国分别称米兹玛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的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的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 的 口型的训练对初学者来说是最基础的基本功训练,那你知道吹笛子的一些口型技巧吗?下面我整理了吹笛子的口型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口型技巧:影响吹笛子口型的要素 吹笛子时所使用的口型叫风门。吹奏时上下唇向两边稍有咧开,像微笑时的样子。嘴唇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过松。吹奏前先将嘴对准吹孔,并与吹孔形成直角。 风门:指上下唇之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弱音 由于每一个人天生唇形、唇厚、习惯、牙齿不平突出及后天受损等原因,无法做到书本所说的美观所谓“正确”的口型,其实际每个人的吹奏口型是否正确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那是不是就没法吹了?我在以前教学笛箫十几年中,有的学生的确无法做到与书本所讲的口型一样,有时做到了音色反而不好了,那怎么办?没法学了吗?实践告诉我,没有必要太担心。评价对不对的几个重要因素:1.笛箫振动充分2.吹奏省气自然 3.音色厚实甜美。达到这几点,我认为你的口型就是适合你的’正确‘的

口型,最好的口型。不要过于因为口型而纠结。 吹笛子口型技巧:吹笛子姿势 势即姿势。对于笛子的演奏姿势,常常是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如果对姿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要纠正就是很难的了。俗话说:习笛不难,改笛难。演奏姿势力求自然,放松、合理,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摆架子”训练。在获得正确的姿势并且巩固定型后,才可以进行其它内容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姿势一定要认真辅导,细致到位。学生也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掌握,千万不要疏忽。 演奏姿势要体现自然、合理、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原则。 头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畅通。不要耸肩,两肘自然抬起。胸背顺直,不挺不驼。腰竖起,不哈腰。两腿或成稍息状,前四后六;或成平行状,左右各五指两腿的重心分配。坐时,不要坐满凳。 嘴角微向两边拉开,呈抿嘴微笑状。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齿。口腔微微打开,感觉好象含了一点水。舌尖平置轻抵下齿,作“嘘”字发音的口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