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按十二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3.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要考虑到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语言环境和汉语学习的条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MHK强化课程标准

《MHK强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先修课程:汉语教程、汉语听说 开课单位: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职业院校的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应用能力。MH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这是一个测试母语为非汉语人群的汉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包括外国人、海外华人以及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汉语水平考试(MHK)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包括为MHK(基础),MHK(初、中等)和MHK(高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MHK)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帮助MHK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熟悉、适应考试、提高应试能力,获取高分。 (二)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汉语课程应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MHK(基础):适用于具有基础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也就是接受过100-800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学习者(包括具有同等学历者)。 MHK(初、中等):适用于具有初等和中等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也就是接受过400-2000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学习者。 MHK(高等):适用于具有高等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也就是接受过3000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2)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2) 1、课程性质和地位 (2) 2、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2) 1、知识目标 (2) 2、能力目标 (3) 3、素质目标 (3)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3)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3) 2、课程教学设计 (4) 3、课程考核标准 (15) 五、课程实施建议 (15) 1、师资条件 (15) 2、教学设施 (16) 3、教学资源 (16) 六、其他说明 (16)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1、课程性质和地位 现代汉语课程为初等教育(文)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它是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与技能培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课程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以语文教育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技能训练为特色,以培养学生教师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的。该学习情境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语文教育专业岗位的特点,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兼顾学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可能,力求符合“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具备娴熟的语言文字处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熟练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现象,说好普通话;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掌握词汇学、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的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在表达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原则、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连贯、得体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与人进行良好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进行敏锐观察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确分析与解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与学生语言运用中出现的语言问题与语言现象的能力;结合日常阅读评优指瑕,具有从语言的角度分析短文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并学好祖国的语言,为现代汉语的纯洁规范作出努力,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1、课程的专题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普通话》课程标准

《普通话》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性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普通话》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命题说话等实训项目,学生能运用普通话语音、朗读、口语表达等相关知识,根据小学对语文教师口语技能的要求,能够: 1.语音能力达标,普通话语音标准,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2.具备朗读能力; 3.具备规范、流畅、生动形象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解析表1 能力解析表2

能力解析表3 (能力解析表的数量取决于能力目标的数量)(二)知识目标 1.了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 2.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别; 3.掌握普通话朗读及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三)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3.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良好语言习惯;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的良好素养; 4.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亲和力、感染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课程联系 (一)与先修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学生在中小学学习的汉语拼音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学的汉语拼音采用了变通的教学方法,声母、韵母的数量和带Y、W的音节的拼法和本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准确到位,那么将对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打下牢固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大二、大三的许多门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普通话发音标准、具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规范、准确、流利、生动、形象是《语文教法》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各门与口语表达相关的课程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实训、韵母实训、声调实训、音变实训、朗读实训、命题说话实训。知识体系结构如下表: 表1 《普通话》内容及要求

最新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它解决的是语言的共性问题,所以不同于以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 本课程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论述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门课之后,要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础、提供方法的作用,主要对接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提供进行社会调查需要的某些语言学知识和能力,比如用国际音标的识读、标写能力的培养,为方言调查提供前提条件。与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的职业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密切,对师范生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可以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配合,为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等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和技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后续课程: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创建延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形势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必须承认,语言学概论就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语言学的入门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语言分析手段和技能的训练,包括观察点的选择、分析手段的把握等。另外,经过训练的学生应该建立起一定的观察语言生活的意识和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素养。 具体课程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最新 实用现代汉语课程标准教案

《实用现代汉语》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实用现代汉语是秘书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其他语言类选修课的基础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以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文秘、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对接基础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字、秘书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与学生未来从事秘书职业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密切,对秘书学专业

学生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可以跟古代汉语相配合,为普通话与教师语言等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和技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现代汉语的基本分析方法,能使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语言问题。学生对语言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有一定的敏感度和解决意识,掌握处理语言材料的手段,具有设计处理语言方案的能力。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古代汉语、人际交往语言学、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三)课程设计思路 秘书学专业,从创建延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形势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必须承认,实用现代汉语就是一门基础课,它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现代汉语的入门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现代汉语分析手段和技能的训练。另外,经过训练的学生应该建立起一定的观察现代汉语语言生活的意识和分析、解释现代汉语现象的素养。 具体课程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知识和分析方法相结合。语言知识主要是现代汉语的各种基础知识,对现代汉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宏观上对有关的现代汉语语言现象进行把握,从微观上对现代汉语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2.语言文字基本功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语言文字方面扎实的基本功,是成为一名合格文秘人才的必备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领悟,将来从事文秘工作,才能够得心应手。

《古代汉语》 课程标准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系部:初等教育系 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编码:20400303/20400404 执笔人:周婵娟 审核人: 2017年 9 月 1 日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一、前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再次,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是以现代汉语为学习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基础。为培养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工作项目设置的。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

养古代汉语素养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任务。其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本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是现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平行课程是古代文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目标实现途径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本课程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古代文选的讲读,以及讲读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的讲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传授把深入浅出的原则贯穿文言文教育理念,知道学生把古代汉语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更好更快更实际,更有效地运用到未来的实践及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促学,以学促改。“杯水”与“桶水”的理论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运用好汉语言知识,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居高临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相互为用的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选和词汇学习。词汇学习是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关键,但是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而又零散,不便几种逐一讲解,大量的是通过自学,有一些可以融于文章的讲解、诵读中,是学生逐渐积累掌握,基础知识系统性较强,应发挥知识的串联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逐步构建起扎实的理论系统,以便更好的知道实践。文献阅读是重中之重,理论学习归结是

(完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

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目的和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与岗位对接研究与实践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与岗位对接研究与实践把《现代汉语》与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门 课程之间相互对应的内容很整齐,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有存在着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创新,要对句子和段落的教学进行强化。但《现代汉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还是局限在“字,词,句,段”,这种机械式的教学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创新,所以本文将以《现代汉语》为依据,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对如何应用到岗位教学进行论述。 标签: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1、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在初期阶段一般都会开设语文课程,也设有语文教育专业,通常会对语文教育提出培养目标:以中学语文学习为基础,以一些教学活动为途径,帮助学生们巩固原有知识,再以这个基础阔增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文及诗歌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能鉴赏作品,发现美,最后达到良好运用语文知识发现问题,并能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课程通常会教一些普通话理论,分析汉字,分析语言现象等理论,为他们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的规律,正确地分析现代汉语语言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其他相关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专科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师,学生毕业后也主要从事初中和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在这个阶段,语文教育的课程培养标准就是巩固基础,主要包含“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的学习使用,所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会用《现代汉语》中的语音知识,汉字知识,词语以及句子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现代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3、《现代汉语》与岗位对接实践讨论 (1)《汉语拼音的方案》的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里由26个拼音字母构成了字母表,并且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名字,称作名称音,26个字母的名称音分别是: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i jie kê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但是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并没有按照名称音来教,而是直接教的呼读音:a、bo、ci、de、e、fo、ge、he、i、ji、ke、le、mo、ne、o、po、qi、ri、si、te、u、vo、wu、xi、yi、zi来代替了名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2)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2) 1、课程性质和地位 (2) 2、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2) 1、知识目标 (2) 2、能力目标 (3) , 3、素质目标 (3)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3)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3) 2、课程教学设计 (4) 3、课程考核标准 (15) 五、课程实施建议 (15) 1、师资条件 (15) 2、教学设施 (16) … 3、教学资源 (16) 六、其他说明 (16)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1、课程性质和地位 ) 现代汉语课程为初等教育(文)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它是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与技能培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课程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以语文教育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技能训练为特色,以培养学生教师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的。该学习情境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语文教育专业岗位的特点,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兼顾学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可能,力求符合“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具备娴熟的语言文字处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熟练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现象,说好普通话;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掌握词汇学、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的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在表达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原则、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连贯、得体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与人进行良好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进行敏锐观察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确分析与解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与学生语言运用中出现的语言问题与语言现象的能力;结合日常阅读评优指瑕,具有从语言的角度分析短文的能力。 $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并学好祖国的语言,为现代汉语的纯洁规范作出努力,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1、课程的专题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284576577.html,)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0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将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根据《辽东学院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规划》的精神,规划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通过课程建设,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意识,构建与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以校级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系统全面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做出贡献。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围绕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以培养"综合型"和"应用型"的小学教师及小学管理人员为出发点,构建课程建设方案,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培 养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2.以合格课程建设为重点,将精品课程建设列为努力目标,在开课以来,努力将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将校级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列入课程建设实施目标。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1.发挥首席教师作用,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 课程负责人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按照学院的要求,由课程首席教师担当课程建设的负责人。首席教师负责组织、编写、修订课程教学纲要,编写课程学习指导书,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等,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研究氛围。 2.建设师资梯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通过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组织学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要逐步形成一支相对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实践人员稳定的师资梯队,负责教学及组织学生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育见习和实习等。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保证课程建设 以目前的在研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研究》为切入口,组织教师深入研究。通过深入小学调查,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尤其是在新时期,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方法与艺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构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探索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与教研,促进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1.明确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目标,构建与小学教育教学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

现代汉语A类培养目标

中文系A类《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学习对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 【考核方式】统一考试和随堂考试结合 【课程介绍】《现代汉语》是中文系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专业课。《现代汉语》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字的语言文字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胜任使用语言文字的工作和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现代汉语》的直接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准确地分析理解语言,正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和使用规范汉字的语言文字能力水平。针对中文系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将面向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包含认字、写字、阅读和作文四大环节,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剪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方法,突出现代汉语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应用能力。 【教学学时】128节 【教学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现代汉语的含义,了解汉语的特点和七大方言的基本情

况。 2.学习语音的基本理论,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元音、辅音、音素等各种语音单位的概念;学习发音原理和辨正方法。 3.学习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写规则。 4.学习主要的音变现象,了解说话和朗读的技巧。 5.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历史演变,掌握汉字的结构、笔顺规则和造字法,重点掌握形声字。 6.学习汉字的规范化,正确使用规范汉字。 7.学习词汇的构成单位,重点掌握词的结构。 8.学习词义的性质和构成,全面理解词义,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理解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9.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重点学习熟语中成语的特点及作用。 10.学习语法的性质和语法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八大句法成分。 11.学习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它们的用法与区别;了解虚词的特点。 12.学习短语的结构类型以及判断方法,掌握多层短语的分析方法。 13.了解单句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几种常用句式的类型。 14.了解常见的句法错误,学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00002117 制定人: 审核人: 行业专家审核人: 系部审核: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教务处制 开课系:财经系与国商系 总学分:2 总学时:32 适用专业及层次:财经系与国商系专科 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财政系和国商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必 修课程。《大学语文》是经贸职业学院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开

设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以适应日常交流及专业学习的需要。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运用规的现代汉语进行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语言文化的实用性、多态性和丰富性,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而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提高运用规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比较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及文字材料,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各类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掌握职业需要的语言和文学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有正确对待职业、满足职业语文需要的综合能力。(三)素质目标 ?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

三、教学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感受语文的魅力——赏析诗歌。 2.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容 1.介绍《大学语文》这门课程。 2.赏析诗歌《蒹葭》。 3.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课后练习 预习第一课《蒹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赏析法、朗读法。 《蒹葭》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诗经》的常识 2.理解课文思想容,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容 1.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4.领会全诗的情感 (三)课后练习 3

汉语课程标准

[转载](收藏)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第三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一 (1)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2)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目标 (5) 二、阶段目标 (6) 小学阶段 (6) 初中阶段 (8) 高中阶段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4)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14)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5) 三、教学建议 (16) 四、评价建议 (21) 附录 一、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字(暂缺) 二、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暂缺) 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代社会要求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具备汉语基本素养.少数民族学生应该重视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也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汉语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汉语是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土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汉毋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中小学阶段的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 汉语课程应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1:3语交际能力、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课标”的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有三条,目标1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只规定了写话的内容,而对“怎么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一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事物和图画,练习写句子。二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顺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从“练习写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就是写话。 “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把“练习写通顺的句子”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做为低年级写作规范的保底目标要求和内容是合适的。 2。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过渡。 “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2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和“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体现了淡化文体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开始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写清楚”的阶段。3。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3这样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什么是“记实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实”的解释:“记录真实情况。”“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 是怎么样的记实作文呢?如果把“作文”理解为写出来的文章,这范围可就大了,只要基本上没有虚构,几乎连文学概念上的纪实文学都可以当做“记实作文”。 但是“课标”这样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一个“简单”就限定了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只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在行为上又限定为“能写”,而不是“学会”,又降低了要求。所以小学生记实作文属于“习作”,是初步学习和练习写记实作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