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2015年对虾病害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好转,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等造成产业的重大损失。为了做好2016年对虾重大病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害预防率达到70%以上,养殖前的清池消毒、养殖中的监测防控、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技术的应用面达到6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生物安保体系为指导,认识养殖系统中病原传入、留存和扩散的风险,通过技术、管理和设施上逐步实施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达到病害防控的目的,包括强化种苗培育企业生产及销售中的病原监测,重点面向对虾养殖主产区、高密度精养区和大规模养殖区,优化生产布局和规划,改善进排水和蓄水系统,加强养殖前后池塘整备、清池消毒及水处理工作,提升养殖者对健康种苗的挑选和检测能力,强调根据种苗质量、池塘条件、前期准备和养殖设施合理放苗,提倡鱼虾混养、生物絮团养殖等生态防病模式,掌握精细投喂技术以减少摄食前饲料在养殖环境中的留存,提升养殖中的疫病诊断、环境监测、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的技术运用能力,优先使用健康苗种、测水养虾、生物防治、生物絮团、有益微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在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指导下安全合理用药,保障养殖对虾的健康、产量、质量和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本防控措施由相关专家提供,仅供防治工作中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指导下实施。相关用药处方应由执业兽医开具。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南主产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的对虾种苗培育及高位池、土池和季节性大棚对虾养殖区,重点防控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传染性肌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桃拉病、黄头病等。

2.华东主产区。包括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对虾种苗淡化标粗及土池、小棚和高位池对虾养殖区,重点防控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传染性肌坏死病、黄头病、桃拉病等。

3.华北主产区。包括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的对虾种苗培育、淡化标粗和对虾土池、室内工厂化和小棚养殖区,重点预防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黄头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肝胰腺细小病毒病、桃拉病、传染性肌坏死病等。

4.内地淡水养殖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河南、新疆等内地省市自治区的土池、精养池和季节性大棚对虾养殖区,重点根据种苗来源地及当地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和其他甲壳类传播的病害情况,防控白斑综合征、虾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传染性肌坏死病、桃拉病、黄头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白斑综合征。白斑综合征依然是养殖虾类主要的全国性流行病。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都是易感高发的种类;对虾外观表现包括红体、白斑、游塘、趴边、空肠空胃、急性死亡,生产上被称为“红体病”、“白斑病”,也常有人将白斑综合征引起的非急性发病死亡称为“偷死”;苗种带毒、养殖环境中的小型甲壳类带毒、带毒的病死甲壳类、养殖水环境突变、低溶氧、高氨氮和亚硝氮等是该病发生的高风险因子。防治上,应该搞好清池消毒,清除池塘中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做好种苗病原检测,避免苗种带毒;推荐进行鱼虾混养,利用鱼类摄食池塘中可能传播病原的

小型甲壳类以及发病死虾来降低病原传播风险;保持养殖水体高溶氧、低氨氮和亚硝氮,维持养殖水体的温度、pH、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饲料中定期适量伴喂免疫多糖、有益微生物等提高对虾抗病免疫能力的绿色安全制剂。

2.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由某些副溶血弧菌菌株产生的一种对甲壳类具有很强致病性的毒力蛋白PirVP所导致的病害,常引起养殖早期的对虾发生急性死亡,研究表明该蛋白基因已转移到了部分哈维氏弧菌等弧菌菌株;发病对虾肝胰腺白色覆膜消失,肝胰腺颜色变浅至发白,体表色素细胞减少,肌肉轻微浑浊,体色发白或轻微发蓝,肠道内容物不连贯或空肠空胃,放苗后1个月内发病急,死亡率高;苗种带毒、池底污染、饲料残留等是该病发生的高风险因子,盐度低于6及弱酸性环境不利于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该病的防治,一是要对苗种开展PirVP毒力基因检测或TCBS平板的绿色菌落计数,选择PirVP基因阴性或绿色菌落少的苗种;二是做好清池消毒,降低池底有机质的数量以减少细菌繁殖机会;三是配备好蓄水池,管理好蓄水池水质,保证在病害发生的高风险期也能利用蓄水池进行安全有规律的换水,以保证养殖水质和低水平的副溶血弧菌数量;四是采用“少吃多餐”的投喂方式,保证饲料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严格避免残饵;五是在水体中和饲料中多用和伴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并适当施用蔗糖,避免用葡萄糖;六是混养或套养罗非鱼、梭鱼等能对池底有机质进行清理利用的鱼类。

3.虾肝肠胞虫病。虾肝肠胞虫是近年来新发现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中寄生的微孢子虫,引起对虾消化吸收障碍,严重影响对虾生长;产业上普遍出现对虾生长缓慢的问题,导致严重损失;苗种带毒、池塘和水体带有虾肝肠胞虫孢子、高密度养殖等是该病发生的高风险因子。由于较广泛的种苗及环境的带毒率、病原孢子的抗性以及防控药物产业化迟缓,当前进行该病防控的技术难度较大。推荐的做法包括严格进行亲虾粪便、苗种、活体或冰鲜饲料中虾肝肠胞虫的检测,使用不带肠胞虫的亲虾进行繁殖和育苗,选择不带虾肝肠胞虫的苗种进行养殖;对发生过虾肝肠胞虫病的养殖池塘底泥翻耕12—15cm,按400kg/亩或5kg/m3施用生石灰,加少量水漫底熟化浸泡1周,再用水冲刷、曝气恢复中性pH,水泥池则用%氢氧化钠泼淋池壁,3小时后冲刷和中和碱性;水体用20—50ppm漂白粉消毒,曝气1周后,再施肥培水1周以上再放苗,如需换水,应规划蓄水池,水体也按此方式处理;不得不用携带有少量虾肝肠胞虫的对虾放苗时,应降低放苗密度,提高换水量,及时处理对虾粪便,以减少池塘内传播的机会。

4.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池底和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藻类毒素以及非特定种类的条件致病菌等的增多,对虾免疫和抗病力下降,引起对虾首先在肝胰腺中表现出累积性中毒、非特定的条件致病菌或未知病原感染而导

致的病害;症状表现为肝胰腺肿大或萎缩,颜色异常(变浅、变深或发绿、发红),对虾摄食减少或停食,生长缓慢,累积性死亡等多种多样的症状;池底污染、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饲料残留、粪便累积、有毒藻类繁殖等是该病发生的高风险因子。防控措施包括做好清池、晒塘、消毒,降低池底有机质含量,提高氧化值;根据养殖条件合理放苗,避免过密;精细投喂,避免饲料残存,也避免因投喂不足对虾摄食过多死藻;注意监测水体氨氮、亚硝氮和藻类生长情况,维持良好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避免倒藻,防止藻类突发性沉底死亡;经常性使用有益微生物产品,包括根据水色变化经常性施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以及EM混合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定期在对池底进行一定剂量的氧化型消毒剂的消毒,然后补充有益微生物,在对虾饲料中伴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抑制水体、底质和对虾肠道中条件性致病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5.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暂定名)。偷死野田村病毒主要感染对虾肝胰腺、淋巴器官和肌肉等组织,引起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和肌细胞坏死,导致对虾肝胰腺颜色变浅,肌肉白浊,生长减缓,养殖对虾群体在28℃以上有累积性死亡,也可能与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虾肝肠胞虫等联合感染而加重病情。防控主要从种苗检测、清除池塘甲壳类生物、清池消毒、进水蓄水消毒等措施入手,尽量降低病原的传入风险,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改善池塘微生物生态,降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数量和致病机会。

6.黄头病。黄头病毒主要感染对虾淋巴器官、血淋巴细胞、鳃细胞等组织,导致对虾免疫力严重损害,肝胰腺因细菌性二次感染而发黄、萎缩,发病对虾空肠空胃,部分亲虾会出现甲壳溃疡、黑斑等症状,在养殖中后期也能引起对虾大批死亡;应对该病进行早防早控,避免疫情爆发。防控措施包括筛选严格健康无甲壳溃疡发黑、肝胰腺发黄的亲虾群体,并对亲虾及其饲料进行严格检疫,避免使用有感染的亲虾群体进行繁育;出苗、售苗、跨省运苗或放苗前采用RT-PCR技术或黄头病毒检测试剂盒对苗种进行检验,避免病毒随种苗扩散;早期检出或发病时应该进行全群消毒捕杀,避免排放带毒病死虾,并对发病池塘消毒;建议进行鱼虾混养,让混养的鱼类能通过摄食发病对虾个体而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通过应用有益微生物来保持水体、底质和对虾体表及肠道微生物状况良好,提高对虾的抗病力,减轻条件致病微生物二次感染的机会。

7.传染性肌坏死病。传染性肌坏死病是由传染性肌坏死病毒感染所引起,随感染的加重,对虾从尾节开始出现肌肉不同程度发白,乃至坏死、溃烂等症状,但肌肉发白的症状不具特征性,对虾应激、微孢子虫感染、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感染等也都能引起肌肉发白乃至坏死的现象,传染性肌坏死病的症状出现时,对虾食欲可能不受影响。目前在我国未见典型的发病,应对该病毒进行早期防控,避免该病蔓延导致大爆发。对该病的防控可参

照黄头病的措施,应采用RT-PCR技术或传染性肌坏死病毒检测试剂盒对亲虾和虾苗进行严格检疫,避免带毒亲虾用于种苗培育,避免病毒随种苗扩散;养殖期池塘出现肌肉坏死症状的发病时,应采用RT-PCR或试剂盒检测进行确诊,对确诊群体应进行捕杀,并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8.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是由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危害对虾苗期,导致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以及仔虾发生严重死亡,尤其对蚤状幼体期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产生严重影响,还引起仔虾和养殖前期生长减缓或虾体畸形。应采用PCR技术或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检测试剂盒对亲虾进行严格检疫,避免用带毒亲虾进行繁育;用于亲虾培育的群体的养殖池塘应做好清淤消毒,并清除野生甲壳类动物,避免放养带毒虾苗。

9.桃拉病。桃拉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病,该病毒感染对虾甲壳下上皮组织、胃、鳃等,发病对虾尾扇发红,甲壳下皮肤出现点状坏死,能在养殖早中期造成对虾大批死亡,养殖中后期有耐受的对虾体表可能出现不规则黑斑;数年前,“红体病”曾被认为是桃拉病,经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红体病”其实是白斑病。应严格防控疫病随种苗的传播。应采用RT-PCR技术或桃拉综合征病毒检测试剂盒对亲虾进行严格检疫,避免用带毒亲虾进行繁育;苗种的出场、销售、跨省运输或放苗应做好检疫,避免虾苗运输导致病毒的扩散;提倡鱼虾混养,通过鱼摄食发病对虾而降低病原传播的风险。

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病原检测技术。当前发现的所有对虾病原几乎都建立了相应的PCR、实时定量PCR技术或病原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提倡在亲虾繁殖、种苗培育、虾苗放养和病害诊断中利用这些技术或检测试剂盒进行病原监测和诊断,选择无病原检出的亲体、种苗进行繁育和养殖,能为病害防控起到主要作用。

(二)测水养虾技术。利用溶氧、pH、氨氮、亚硝氮等水质监测试剂盒以及TCBS平板,还可结合溶氧、pH、温度、盐度等的实时监控探头,对放苗前后和养殖期的池塘的表层及底层水体的基础水质理化条件进行监测,从而能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养殖水体和底质环境的变化情况,确定技术操作措施的实施需求,达到维持健康良好的环境状况,降低环境恶化诱发病害或导致条件致病微生物致病的风险。

(三)鱼虾混养生物防控技术。选择在整个对虾养殖期或白斑病高发病期,口腔等效直径大于对虾,且偏向于捕食病死虾的鱼类,例如淡水或半咸水养殖中利用草鱼、鲶鱼、罗非鱼,海水养殖中利用军曹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等,与对虾进行混养,以捕食体弱的病虾或死虾,从而降低养殖池内白斑病在个体间的传播风险。

(四)有益微生物水体调控技术。养殖期通过在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适量的糖类,增加水体的有益微生物群落比重,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清理水体和底质的残饵、粪便及有机质,转化氨氮和亚硝酸氮,从而改善养殖环境状况,降低病原菌感染和病毒病诱发风险。

(五)微生物增强的生物絮团技术。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饲料投喂量20—60%的糖类,例如红糖、糖蜜等以蔗糖为主的糖类,平衡整个养殖系统中投入的C/N比,促进异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利用和转化养殖系统中的无机氮以及残饵、粪便和有机质等,在养殖系统中形成包含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的絮状活性团块,这些生物絮团在养殖前期还能为对虾所摄食而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并大大减少换水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充气增氧,保证溶氧在4ppm以上,以满足养殖生物和异养微生物的高呼吸需求,使生物絮团处于悬浮状态,并驱除养殖生物及异养微生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避免pH过低;通过添加石灰,进一步稳定pH在—范围;与此同时,利用筛选的特定功能微生物,包括无机氮转化、抗病等功能,例如盐单胞菌、假单胞菌、坚强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直接或者进行池边简易发酵后添加到水体中,使其形成优势群落,让生物絮团功能受控,从而能更好地提高生物絮团的防病效果。

(六)抗病微生物功能饲料技术。利用筛选的抗病功能微生物,进行饲料原料发酵或添加到颗粒饲料中,制成抗病功能饲料,可针对性地对相应的病害进行防控。

(七)生物安保技术体系。生物安保技术体系是在国家、地区或企业水平上,针对动物病原传入、留存和扩散的风险,在设施、管理和技术上实施多方位的防控措施,以提升动物卫生整体水平。根据实施的强度,生物安保可以分为1级(依诊施治)、2级(以防为主)、3级(风险防控)到4级(全面安保)水平;级别越高的生物安保水平对产业的安全保障越强,实施的代价也越高。

1、育种场的生物安保技术体系。育种场生物安保技术体系对于需要多年长期培育的种苗家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为虎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广泛分布于从太平洋西南海岸至印度洋及非洲东部沿岸的大部分海域。 斑节对虾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虾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贵虾类。斑节对虾在我国的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及港澳地区海域均有分布,但历史上我国用于繁殖生产的自然成熟亲虾主要来源于南海海域,尤以海南岛北部湾海域种群最优。但由于过度捕捞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种群的种质资源被过度或无序利用,已出现明显衰退,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呈明显下降,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野生亲体个体小型化和苗种抗逆能力减弱,资源衰退有逐年加快的迹象。造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及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生物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导致物种消失,和由滥采滥捕造成经济种类种群下降和消失。 一、斑节对虾的形态构造 斑节对虾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暗绿色、深绿色和浅黄色状色带相间排列,鲜艳美观,故有花虾之称,其游泳足浅蓝色。 额角较平直,末端较粗,稍向上湾,上缘具7--8齿。额角侧沟较深,伸至胃上刺后方。但额角侧脊较低且钝。额角后脊中央沟吸显。有明显的肝脊,无额、胃脊。 雄性交接器半圆形,侧叶较宽,顶端较圆。雌性交接器在第4对步足间有一粗大的钙化降起,边缘密生长的刚毛,形状似花冠,纳精囊盘状。 二、生态习性 1、对盐度的要求 广盐性能生活在5--45‰的水域。最适盐度为10-25‰,长期处在高盐或低盐环境中伺养则生长缓慢,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不易蜕壳。 2、对水温的要求 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适温范围17--35℃,最适生长水温23--33℃,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停止游动,在水温14℃时即进入假死状态。 3、对DO要求

南美白对虾的白便与拖便的形成及防治办法

南美白对虾的白便与拖便的形成及防治办法 一、当前“白便、拖便”发生状况 对虾白便两年前开始流行,如今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过程中,“白便”,“空肠空胃”以及“偷死”已经成为困扰养殖户的三大难题。尤其是拉白便问题近日来越发严重。通常来说,一旦对虾出现拉白便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演变为空肠空胃,甚至恶化为大面积偷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预防对虾偷死,提高养殖成功率,我们必须重视对虾白便的问题。 虾农总结养虾有三关:“白便”“空肠空胃”和“偷死”(死虾肝脏萎缩、壳肉分离)。目前“偷死”已成危害养虾业的头号杀手,可以说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为“偷死”亮起了红灯,所以我们预防白便治疗白便最能有效遏制后期的“空肠空胃”,以及“偷死”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能引发“白便”的因素: 1.虾苗幼体肝胰脏的健康程度,肝胰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全; 2.苗场标苗期间是否用过伤害肝胰脏的产品,比如过量的抗生素; 3.养殖期间水质底质、天气是否恶化,尤其是弧菌是否超标; 4.养殖期间对虾是否吃到乃至长期吃到伤肝的食物。如:副溶血性弧菌、腐败霉变的饲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伤肝食物。 二、“白便”的症状: 虾粪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 三、“白便”的原因分析: 1.细菌感染 实验室发现,“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胰脏排出的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而非人们常规认为的虾粪便。从“白便”中检测出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致病菌。这些致病菌聚集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生长。对虾吃食这些物质后,通常引起胃肠道感染、心肌损害、肝胰脏明显萎缩。很多发病池塘停料后,对虾发病程度明显减轻。 2.藻毒素 藻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主要为微囊藻毒素;另一类为神经毒素,主要为鱼腥藻毒素-a。肝毒素直接导致肝胰脏肿大、萎缩、出血、坏死以及胃肠道炎症、坏死等病变;神经毒素是一种潜在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止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骨骼肌肉等瘫痪,重症者可因呼吸系统屏障而致死。 3.水质恶化 南美白对虾是底栖动物,在他们生活的中下层水体,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以及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该层水质、底质发热、发臭、泛酸,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成为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的滋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聚毒层”。“聚毒层”如不及时消除,就会加重肝胰脏负担,腐蚀肠粘膜,最终导致“白便”。往往并发黑鳃、黄鳃、烂鳃、烂眼、红须、红尾、烂尾、断须、白浊等症状。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之三恶劣天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及对策

50 《中国水产》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 叶佳林南美白对虾养殖到7月份以后,个体逐渐长大到20cm以上,养殖密度相对增加,水中残饵、粪便、其它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日积月累,而此时,恶劣天气(大风、暴雨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条件无疑给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恶劣天气出现时,气压降低,水体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气量减少。另外,恶劣天气下光照不足,水中微藻等的光合作用减弱,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明显降低,水中溶氧也随之降低。 2.恶劣天气会引起气温的骤降,加上降水的作用,使养殖池中表层水温下降,而池底水温仍然高,这样水体会产生上下对流。对流会使池底粪便、残饵等有机质和池底氨气、硫化度等水质指标变化幅度过大,这些都会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恶劣天气过后,往往会出现南美白对虾大面积发病或大量死亡,因此,建议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如遇恶劣天气,应采取以下措施: 1.池塘放养前要彻底清池消毒,去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病原微生物,具体做法如下:①清池:彻底清除池底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6cm。②消毒:进水15cm ̄30cm,使用生石灰100kg/亩 ̄150kg/亩,在水中溶解后迅速全池均匀泼洒;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漂白粉、二氧化氯、三氯异氢尿酸、二氯异氢尿酸等),使有效氯浓度达到15ppm以上,彻底消毒池底,杀灭池底病原微生物。 2.每天注意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施一些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乳酸菌、链球菌等。这些有益微生物进入水体后,把水中残饵、粪便、其他 水生动物代谢产物等有机质迅速降解成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同时,自身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群,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3.恶劣天气来临之前,施片状增氧剂。这种增氧剂能在10小时 ̄12小时内高效增氧,持续增氧时间48小时左右。 4.恶劣天气过程中,要全天开增氧机,没设增氧机的,每12小时施颗粒速氧剂增氧,出现浮头时,其施用量可增加到正常用量的2倍 ̄3倍。 5.如遇降水过后,按每亩水面施10kg ̄15kg生石灰,以稳定水体pH。水体中泼洒水产专用VC或在对虾饵料中拌VC、免疫多糖等,以增强对虾体质和免疫能力,从而避免对虾疾病的发生。 恶劣天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及对策 健康养殖—海水篇之三 氢等有害气体及病原微生物被带入上层水体中,水中耗氧量加大,溶解氧迅速降低,即所谓的“氧债”。这些物质对南美白对虾有很大毒性,病原微生物随着对虾抵抗力下降而感染。 3.恶劣天气下,由于降水的作用,往往会使水中pH下降,而且幅度有时会超过0.5以上。pH的快速变化会引起对虾免疫能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另外,降水会引起水体盐度的降低,加上其它水体条件的变化,极易引起对虾非正常蜕皮。对虾在没有充分营养积累的条件下蜕皮,会导致免疫能力降低,体质下降。 综上所述,恶劣天气会造成溶氧下降,水中有机质、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等迅速增加,水体pH、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明显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本研究表明施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在对虾成活率、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亩产量等指标上都有较明显提高。新疆地处偏远、寒 冷,一年中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时间较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既增大成虾上市的规格又提高产量,更多地供给市场当地市场对鲜活虾的需求,使用微生态制剂养殖南美白对虾应当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外微生态制剂产品种类繁多, 由于条件限 制,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只选择一种微生态制剂,以后的工作还需依据西北高寒地区水质特点、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等实际情况,从生产实验中选择更适宜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保证对虾养殖水质清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张泮波 山东省垦利县水产养殖管理中心 257500

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病害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实用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成熟。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我国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殖地域范围扩大。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病。 亘据养殖条件的不同,在养殖模式上可采用主养、混养、套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目的是在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即不浪费水体资源又能取得更高产量和效益。 混养: 混养模式为三种①南美白对虾与河蟹混养,不但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水草、残饵等),还具有防虾病的作用,河蟹可将体弱多病的虾或死虾吃掉,减少病原的传播。②南美白对虾与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混养,以增加虾的养殖品种和产量效益。③南美白对虾与花白鲢混养,在养殖期间,淡水池塘藻类易繁殖过盛,造成“转水”,利用花白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习性,控制水中藻类数量,以调节改善水质。 套养:

南美白对虾病害总结

虾苗生病应该是病原、机体和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例如如果环境较好,机体的抵抗力也较强,那么即使有病原危害,很有可能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机体处于不是很健康的状态,例如有机械损伤,那么病原就会趁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有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之分 生物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原生动物性疾病、真菌病、病毒病、其它疾病。 非生物性疾病则包括营养不良、水体环境异常等引起的疾病。 第一类、病毒类 一、对虾杆状病毒病 1、病原:对虾杆状病毒,是一种A型杆状病毒,据囊膜,核酸是双链DNA,病毒粒子棒状,大小约为74nm*270nm,病毒在肝胰腺以及前中上皮细胞内增殖,包涵体是四面体或三锥的金字塔形。 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虾的摄食和生长率降低,体表和鳃上有外部共栖生物和污物附着,病理组织切片,在肝胰脏和中肠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角锥形的包涵体。包涵体从锥底至锥顶的高度为0.5~20um,一般垂直高度为8~10um,该病引起显著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受感染的对虾肝胰脏的小管和前中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肥大,核内有一至几个角锥形包涵体。核仁被挤到一边,并退化或消失,染色质分布于核的边缘,成环状排列。被感染的上皮细胞受损伤或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性障碍,并往往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3、流行情况:对虾杆状病毒主要发生在美国的桃红对虾、褐对虾、白对虾、万氏对虾和墨吉对虾等的成虾、幼体和仔虾。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偶尔发生。在对虾孵化场中,该病是万氏对虾幼体的严重疾病。 4、诊断方法:取患病对虾的肝胰脏和中肠切片,在相差显微镜或者明视野显微镜下看到角锥形包涵体,基本就可诊断。 5、防治方法:没有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是对新近亲虾和幼体要严格检疫,已感染对虾要销毁并对池严格消毒。 二、桃拉综合病毒病 1、病原:对虾桃拉病是由Taura综合症病毒引起的,TSV为一个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的粒子,直径31~32nm,为单股DNA,属小DNA病毒科。病毒主要感染南美虾的上皮细胞,引起对虾的大量死亡。 2、症状及病理变化:TSV病主要是发生在虾的蜕皮期,病虾不吃食或减少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在特急期到急性期,幼虾身体虚弱,外壳柔软,空胃,在附足上会有红色的色素沉着,尤其是尾足、尾节、腹肢,有时整个虾体体表都变成红色。在虾蜕皮前后表现的比较典型。患了严重的急性TSV病的虾,死于蜕皮期,个别幸存者进入慢性期,并出现恢复迹象。在这个时期的虾将会出现多样的、分布不定的无规则的斑点、坏死灶,体表的损伤部位开始变黑,虾体要经历发炎、再生和康复的过程。据试验证明,恢复期对TSV 有一定的抵抗力。 3、流行情况 南美虾幼体对TSV高度易感,累计死亡率超过95%,感染后,仍存活的个体终生带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换水后出现感染。 4、诊断方法:桃拉病毒病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急性期、慢性期和过渡期,各个阶段的症状不同,处于急性期濒死对虾有大量的红色色素出现,使感染虾全身呈暗淡的红色,而尾扇和游泳足呈明显的红色。用10倍放大镜观察细小腹肢,可以看到病灶处的上皮坏死。

气象条件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气象条件的观测与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建立池塘温度变化特征与水温预报模型,确定平湖地区放苗期和捕捞期的气温指标以及最佳放苗期和最佳捕捞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气温水温溶解氧 近年来,浙北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南美白对虾作为平湖市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已成为平湖农业的特色产业和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养殖面积14133亩,总产量4748吨,总产值14244万元。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掌握气象条件对其养殖的影响将显得尤为重要。在对虾的养殖期间,4月~10月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季节,对虾养殖要经历梅雨、台风、高温等天气,容易诱发对虾病害,浮头甚至泛塘。通过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南美对虾生长的综合影响,为人工养殖对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 1 资料来源 观测时间:2010年6月~10月,2011年4月~10月; 观测地点:平湖市林埭镇祥中水产养殖基地; 观测项目:鱼塘的水温、溶解氧等,观测时次为每小时正点记录,数据自动记录; 气象资料来源:平湖市林埭镇自动站,乍浦观测站资,祥中水产养殖基地。 2 温度对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水温是对虾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温不但直接影响对虾的新陈代谢,同时也会改变水环境从而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特别是在放苗期,掌握池塘水温的变化规律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至关重要。目前,对水体温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水库等大型水体,但对池塘的研究较少,通过分析池塘水温与气温的变化特征,建立水温预报模型,为对虾养殖水温控制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1 水温的季节变化 池塘的水温变化主要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水自身的热特性,使得池塘水温的变化有其独特性[1]。通过对养殖池塘4月~10月水温及气温观测发现(如图1),水温与气温的走向基本一致,但水温的变化幅度远远小于气温。

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

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2001年以前) 在20世纪80年代,对虾养殖业发展 曾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写下辉煌的一 笔,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 展,并带动了沿海地区育苗、饵料生 产、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可是,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因此,水产工作者们一方面刻苦钻研对虾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浮出水面。 南美白对虾(L.vannamei),学名凡纳对虾,是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原来分布在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外形似中国对虾,正常体色为浅灰色,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出肉率高达65%以上,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X 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虾类。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我国不论是海水,还是低盐度海水及淡水中养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有取代罗氏当虾养殖的趋势。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要使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如何配制优质的饲料及获得健康的虾苗是关键。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政府出资由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负责承担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虾苗研究和生产,1991年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开始提供SPF南美白对虾苗和亲虾,至1994年尽管提供的SPF虾苗不多,但是其成虾养殖却取得了高产,SPF虾苗养殖产量比非SPF虾苗产量高出30%以上。生产SPF虾苗必须做到以下5个项目:(1)放养高度健康的虾苗管理方法防止病原进入养殖区,包括营养、水质、环境和管理方面;(4)持续监测虾的健康状态;(5)一旦发现疾病,立刻采取措施。SPF虾苗的生产必须是在非常严格的隔离下进行的,按照SPF生产程序要求,1996年美国SPF虾苗生产的成功率只有1.66。最近美又提出,运用人工育种的方法,筛选出高品质、高产量、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种苗,即SPR(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ce)种苗,预计将此技术运用到对虾养殖生产上,大约只需要15年时间。 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王剑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目前如东县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苗种的选择、养殖技术、病害危害水产药物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如东县;如东养殖业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地处长江入海口,两面临海,毗陵上海,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咸淡水资源。长期以来,如东的水产品都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决定了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开始规模化温棚养殖一举获得成功,从而带动了如东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 1如东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 如东县在2009年开始有人养殖对虾,那时候的养殖规模甚小,自2010年开始,开始对规模化的温棚养殖研究,并取得重大的突破,从而促使了如东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如东县南美白对虾产业经过5年多巩固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养殖到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的飞跃。目前全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达到12.4万余亩,其中大棚养殖面积6.1万余亩,露天外塘养殖面积6.4万余亩,南美白对虾一代苗育苗场50多家,育苗总面积65000㎡,年培育虾苗120多亿尾,年产南美白对虾8.8万余吨,年产值近40多亿元,可实现利润15多亿元。从事南美白对虾育、养、加、销、储人数3.2余万人,形成南美白对虾育、养、加、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郑州、合肥、青岛等四十多个城市,使之成如了远近闻名的白对虾集散中心,开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另外为了做大做强做优南美白对虾产业,在南通市及如东县两级海洋与渔业局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如东县于2013年1月注册成立了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协会现有理事28人,会员单位31家,会员248人,其中党员40人,带动5000多位养殖户共同致富。协会成立以来,在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党员创富带富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会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为会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南美白对虾计划书word版本

建南美白对虾计划书 班级: 09生物教育组员:李虎(97号)王杨满(84号)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ei,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迄今为止世界养 殖产量最高的三种优良虾种之一(另两种为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 酷似,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外形特征为:额角短,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第 一触角内外鞭等长,皆短小;大触须青灰色,心脏暗黑色,步足白垩色;头胸甲短,与腹躯 之比为1:3;雌虾不具纳精囊。其自然栖息区的生活条件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水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 温25-32℃,盐度28‰-34‰,PH值为 8.0±0.3。 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环境适应性好及肉味鲜美、出肉率高 丰富的营 ,深受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养,口味鲜美,经济好等特点,中国已经引进了多 数基地饲养了。 我们现在要在海南省建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场。 一、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条件、交通等因素建池,南美白对虾适宜的生活条件是 水深0-72米,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为 8.0±0.3,这些正适合 海南,海南海口美兰区处于海南省会,海口人口多,经济较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对物质要求多,交通方便,即可通向内地,广州,广西等市场,也可支持海南省本地人 们问的需要,所以在海南海口美兰区靠海近的地方选一处较平坦的地方建养殖池。虾池 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实用、安全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南美白对虾养殖池面积一般为10-15 亩,长方形,池深2.5-3米,砂质底,用加厚塑料薄膜铺池底防渗,并在薄膜上加盖 约30厘米细砂压固和营造虾生长的底栖环境,配增氧机0.75千瓦/亩。增氧机除了保 证虾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药后可搅拌均匀的作用外,还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对虾重要疫病防控 2015年对虾病害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好转,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等造成产业的重大损失。为了做好2016年对虾重大病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害预防率达到70%以上,养殖前的清池消毒、养殖中的监测防控、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技术的应用面达到6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生物安保体系为指导,认识养殖系统中病原传入、留存和扩散的风险,通过技术、管理和设施上逐步实施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达到病害防控的目的,包括强化种苗培育企业生产及销售中的病原监测,重点面向对虾养殖主产区、高密度精养区和大规模养殖区,优化生产布局和规划,改善进排水和蓄水系统,加强养殖前后池塘整备、清池消毒及水处理工作,提升养殖者对健康种苗的挑选和检测能力,强调根据种苗质量、池塘条件、前期准备和养殖设施合理放苗,提倡鱼虾混养、生物絮团养殖等生态防病模式,掌握精细投喂技术以减少摄食前饲料在养殖环境中的留存,提升养殖中的疫病诊断、环境监测、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的技术运用能力,优先使用健康苗种、测水养虾、生物防治、生物絮团、有益微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在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指导下安全合理用药,保障养殖对虾的健康、产量、质量和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本防控措施由相关专家提供,仅供防治工作中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指导下实施。相关用药处方应由执业兽医开具。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南主产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的对虾种苗培育及高位池、土池和季节性大棚对虾养殖区,重点防控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传染性肌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桃拉病、黄头病等。 2.华东主产区。包括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对虾种苗淡化标粗及土池、小棚和高位池对虾养殖区,重点防控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传染性肌坏死病、黄头病、桃拉病等。 3.华北主产区。包括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的对虾种苗培育、淡化标粗和对虾土池、室内工厂化和小棚养殖区,重点预防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黄头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肝胰腺细小病毒病、桃拉病、传染性肌坏死病等。 4.内地淡水养殖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河南、新疆等内地省市自治区的土池、精养池和季节性大棚对虾养殖区,重点根据种苗来源地及当地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和其他甲壳类传播的病害情况,防控白斑综合征、虾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条件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传染性肌坏死病、桃拉病、黄头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白斑综合征。白斑综合征依然是养殖虾类主要的全国性流行病。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都是易感高发的种类;对虾外观表现包括红体、白斑、游塘、趴边、空肠空胃、急性死亡,生产上被称为“红体病”、“白斑病”,也常有人将白斑综合征引起的非急性发病死亡称为“偷死”;苗种带毒、养殖环境中的小型甲壳类带毒、带毒的病死甲壳类、养殖水环境突变、低溶氧、高氨氮和亚硝氮等是该病发生的高风险因子。防治上,应该搞好清池消毒,清除池塘中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做好种苗病原检测,避免苗种带毒;推荐进行鱼虾混养,利用鱼类摄食池塘中可能传播病原的

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最新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近几年大家养殖南美白对虾都有同感,越来越难养了。“偷死”问题每位养殖者都要面对,很难避免!慢慢地,大家也都习惯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偷死是“迟早”的事,所以只能想方设法让对虾迟点死(注:迟就是60条/斤左右,过了盈亏线),甚至养到更大,养到更高的产量。如何才能做到让对虾迟点死,下面总结一些要点,供大家分享。 一、优质苗种 市场上很多时候,对虾养得不好,好多养殖户第一时间都会怪这个苗种不好,可见苗种对成功养殖的重要性,所以在此也建议大家选择优质苗种来养殖。但实际上也有些老板怕养好苗,觉得长得快,死得快;“偷死”来得急,来得多!为什么会这样? 1、长得快,蜕壳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有害菌 2、长得快,虾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3、长得快,“同时”蜕壳多,水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了解了好苗为什么长得快,死得快了,我们选择适合好苗养殖的管控方向,会不会好养些?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只能让虾尽情地长,跑得快,“迟”点死,才能有钱可赚! 二、壮苗、保苗 选择了优质的苗种,合理的放养密度,下面就要保好苗,有苗才有养下去的意义,有苗中后期水体才好管控,有苗才有产量。保苗首先要想方设法壮苗!保苗操作关注细节和方案: 针对南美白对虾: 1、投苗前2个小时用拜激灵6亩/包速补100 4亩/包沿池塘边泼洒后再投苗。 2、投苗后每5天使用微量元素速补100泼水一次,直到虾体达100条/斤左右;天气突变,速补100加拜激灵一起用,缓解应激。 3、投苗后,“清罾”前7天,关注“转肝期”,拜水安德维乐彼奥酸拌料投喂,调肝护肠,加强虾体质。 针对水质、底质: 1、清塘进水消毒后(欣碘4亩/瓶消毒,无需解毒),投放生物净水剂8亩/ 拜生源4亩/包红糖5斤/亩,注意水色,“黄绿”色为好。

江苏盐城地区南美白对虾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江苏盐城地区南美白对虾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江苏盐城地区南美白对虾发展现状 1、养殖概况 为了让诸位系统而明了的了解盐城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概况,下面本人通过表格的形式简要的向大家介绍江苏省内陆特水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盐城市内陆特水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盐城市内陆淡水和特水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别占全省的比例情况、盐城市内陆淡水和特水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别在全省的位次、盐城市主产区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产量及占全市的比例。(说明:以下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08、2009、2010、2011) 表一:江苏省内陆特水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 年份淡水养殖面 积/公顷 淡水养殖产 量/吨 特水养殖面 积/公顷 特水养殖 产量/吨 南美白对虾面 积/公顷 南美白对虾 产量/吨 2007 543369 415677 812121 20374 77951 2008 543381 437408 916069 20469 91187 2009 552622 453367 20375 88694 2010 557653 470942 18218 89493 表二:盐城市内陆特水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 年份淡水养殖 面积/公顷 淡水养殖产 量/吨 特水养殖 面积/公顷 特水养殖 产量/吨 南美白对虾 面积/公顷 南美白对虾 产量/吨 2007 54555 432045 53294 165819 12302 52644 2008 57220 471543 53963 185093 12280 53879 2009 57553 525006 46905 208081 12660 54232 2010 58585 542049 53442 227236 10699 56576 表三:盐城市内陆淡水、特水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别占全省的比例情况 年份淡水养殖 面积占比/% 淡水养殖 产量占比/% 特水养殖 面积占比/% 特水养殖 产量/% 南美白对虾养 殖面积/% 南美白对虾养 殖产量/% 2007 9.81 16.82 12.82 20.42 60.38 67.53 2008 9.93 17.62 12.34 20.21 59.99 59.09 2009 8.49 18.71 10.35 20.35 62.13 61.15 2010 9.58 18.64 11.35 21.18 58.73 63.22 表四:盐城市内陆淡水、特水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别在全省的位次 年份内陆淡水特水南美白对虾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 2007 第四第一第三第一第一第一2008 第三第一第二第一第一第一2009 第三第一第三第一第一第一2010 第三第一第三第一第一第一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因此其养殖在我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笔者通过几年的养成实践,就南美白对虾在养成过程中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滞壳病(蜕壳困难症) 1.1 病症 在蜕壳时,病虾头胸甲无法脱落,粘滞在步足基部,死亡率可达100%。在淡水养殖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体长6.0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易发生此病。在室外池塘养殖过程中不易被发现,故危害性很大。 1.2病因 换水条件差,池水浑浊,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旺盛,特别是天气持续高温,养殖密度大,体长6.0cm以上时最易发生。 1.3 防治条件 ①用生石灰7~10×10-6半水泼洒,每天2次,连续2天。②投喂优质饵料,最好投喂鲜红饵料。③养殖水体用二溴海因消毒,用量为0.2×10-6 2 红体病 2.1病症 主要是附肢、大触角、尾扇呈红色,尾尖充血肿胀,严重时整个虾体呈暗红色,在水中游动十分缓慢,反应迟钝。部分病虾有摄食行为,能拖便。 2.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淤,保持水质清洁。②合理放养,定期撒生石灰,清洁池底。③每100kg饵料中加入红体消150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投喂药饵的同时,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0.2×10-6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④罗红霉素按1‰比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 3白斑病 3.1病症 对虾头胸甲的触角区出现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2病因 主要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所致。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有:①虾池老化,底质差;②放养密度过高;③滥投饵料,由于不少杂鱼、篮蛤、卤虫等带有该病原体,使病原体直接摄食进入虾体;④持续高温。 3.3防治方法 ①改善虾池环境条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②发现虾病后及时清除死虾,防止交叉感染。③投喂优质配合饵料,适量投喂鲜活活贝类,增加体质。④施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消灭水体中病原体,用量为0.2×10-6。⑤用盐酸恩诺沙星按1‰的比例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以后可以间隔3~4天,在连续喂2天。 4 黑鳃病 4.1病症 早期鳃丝呈橘黄色或鲜褐色,后渐变黑,鳃丝腐烂坏死,直至窒息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大全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大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池水pH值的调节。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7.9-8.5,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水色发红、发白、发黑的处理。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 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 3、防止“转水”和“倒藻”。在“转水”发生前,虾池水体表面暗淡,此时排水30-40厘米,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养殖前期出现“倒藻”,主要原因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应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是因为水质老化,应先排水30-40厘米,施用益水宝,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4、怎样抑制丝状藻。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5、暴雨之后的虾池管理。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出现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现象,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暴雨过后要开启增氧机,用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正常,投饲量适当减少,也可以暂时停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对虾病毒净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

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淡水”健康养殖 一、南美白对虾又名,凡纳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海湾中部,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直到1992年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 二、南美白对虾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1)水温 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种,生长适宜水温为16~40℃,最适宜温度为25~32℃。据资料,重约1克的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克的大虾则在27℃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8℃或高于33℃,对虾处于胁迫状态,其摄食、活动力均受影响,抗病力下降,使潜在的感染暴发为虾病。南美白对虾对高温的变化适应能力明显大于低温变化,幼虾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当水温逐渐升高至41℃时,体长小于4厘米的个体在12小时内全部死亡;而大规格对虾可忍受43℃的高温。在逐渐降温的情况下,水温到16℃时基本停食,水温到13℃时出现昏迷状态,水温到7~9℃时出现死亡。南美白对虾仔虾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仔虾放养时,水温达到18℃,则生长正常;低于17℃,生长缓慢。 (2)盐度 南美白对虾属于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

能力。在自然条件下,适宜盐度为2~34,最适盐度为10~25。据资料,在盐度14~22的范围内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尤以盐度18为最佳。在淡化的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可在盐度低于0.2的淡水中养殖;在盐度缓慢的变化中,甚至可适应盐度为0.02~0.05的水域。 (3)pH值 南美白对虾对水体pH的适应范围为7.8~8.8,以8.2左右为最适。pH低于7时,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正常蜕壳,生长受到限制,还会出现个体大小不齐。pH低于6.0时,会引起南美白对虾二氧化碳中毒,出现高死亡率现象。pH超过9时,会增加氨浓度中的非离子态氨的百分比,从而增加氨的毒性,导致南美白对虾的活力下降。 (4)溶氧量 南美白对虾对养殖水体的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溶氧量在6~8毫克/升时,生长较快;低于2毫克/升时,运动能力减弱、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疾病增多、生长受到限制。当溶氧量下降至1毫克/升时,会出现浮头,继续下降就会造成窒息死亡。 (5)氨氮(NH3-N) 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作用引起氨氮升高。养殖水体氨氮过高会损害对虾肝胰组织,降低对虾的获氧能力,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需保持≤0.5mg/L。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对虾收购合同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对虾收购合同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合同编号: 收购方(甲方): 养殖方(乙方):_________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乎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南美白对虾养殖、收购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产品基本要求:乙方养殖南美白对虾_____亩,乙方必须销售给甲方合格南美白对虾________吨。 第二条技术指导:甲方负责技术指导,乙方应当听从甲方的技术指导,严格按规程生产。 第三条饲料使用:为确保养殖质量,甲方推荐乙方使用甲方提供或推荐的饲料,并收取相应的饲料款。 第四条质量标准:按照南美白对虾的通常上市标准作为质量标准,乙方必须按照南美白对虾质量标准捕捞销售,并将正次品分开。 第五条收购价格:按照市场价格协商优惠办法或者双方协商订价。

第六条收购地点:甲方所在地的收购站或者是甲方指定的收购场所。 第七条检验方法:根据质量要求当场进行验收,边收购边检验。 第八条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按合同约定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本合同签订后,双方都需要严格执行合同。由于单方面变更合同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乙方不按期、不按量、不按指定要求履行合同,其损失由乙方承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甲方不按本收购合同约定的数量收购南美白对虾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承担责任。 2、因发生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的,经核实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责任,但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九条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或申请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按照另行达成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第十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履行期限至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签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