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1.1主要步骤

遵循科学的需求分析步骤可以使需求分析工作更高效。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如图2-3所示。

需求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在功能方面,需求包括系统要做什么,相对于原系统目标系统需要进行哪些修改,目标用户有哪些,以及不同用户需要通过系统完成何种操作等。

在性能方面,需求包括用户对于系统执行速度、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度等指标的要求。

在运行环境方面,需求包括目标系统对于网络设置、硬件设备、温度和湿度等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等软件配置的要求。

在界面方面,需求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的限制及方式、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等问题。

1.1.1获取需求,识别问题

开发人员从功能、性能、界面和运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识别目标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哪些限制条件,这个过程就是对需求的获取。开发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要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模型和用户对新系统的设想与要求。

此外,在需求的获取时,还要明确用户对系统的安全性、可移植性和容错能力等其他要求。比如,多长时间需要对系统做一次备份,系统对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有何要求,发生错误后重启系统允许的最长时间是多少等。

遗漏需求是最难修订的需求错误。

--RobertL.Glass

获取需求是需求分析的基础。为了能有效地获取需求,开发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需求获取方法。在实践中,获取需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操作、建立原型和研究资料等。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需求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用户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开发人员便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采用这种方法时,调查问卷的设计很重要。一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合理地控制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比例。

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不受限制,自由灵活,能够激发用户的思维,使他们能尽可能地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对开放式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的工作会比较复杂。

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预先设定的,用户从若干答案中进行选择。封闭式问题便于对问卷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但是会限制用户的思维。

访谈通过开发人员与特定的用户代表进行座谈,进而了解到用户的意见,是最直接的需求获取方法。为了使访谈有效,在进行访谈之前,开发人员要首先确定访谈的目的,进而准备一个问题列表,预先准备好希望通过访谈解决的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开发人员要注意态度诚恳,并保持虚心求教的姿态,同时还要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由于被访谈的用户身份可能多种多样,开发人员要根据用户的身份特点,进行提问,给予启发。当然,进行详细的记录也是访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访谈完成后,开发人员要对访谈的收获进行总结,澄清已解决的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注用户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言语。

--JakobNielsen

为了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有时候开发人员还会以用户的身份直接参与到现有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更直接地体会现有系统的弊端以及新系统应该解决的问题,这种需求获取方法就是实地操作。通过实地操作得到的信息会更加准确和真实,但是这种方法会比较费时间。

当用户本身对需求的了解不太清晰的时候,开发人员通常采用建立原型系统的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原型系统就是目标系统的一个可操作的模型。在初步获取需求后,开发人员会快速地开发一个原型系统。通过对原型系统进行模拟操作,开发人员能及时获得用户的意见,从而对需求进行明确。利用原型系统获取需求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

1.1.2分析需求,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获得需求后,开发人员应该对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并在此基础上从高层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模型是对事物高层次的抽象,通常由一组符号和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组成。常用的模型图有数据流图、E-R图、用例图和状态转换图等,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描述目标系统。绘制模型图的过程,既是开发人员进行逻辑思考的过程,也是开发人员更进一步认识目标系统的过程。

1.1.3将需求文档化

获得需求后要将其描述出来,即将需求文档化。对于大型的软件系统,需求阶段一般会输出三个文档:

系统定义文档(用户需求报告);

系统需求文档(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对于简单的软件系统而言,需求阶段只需要输出软件需求文档(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就可以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主要描述软件的需求,从开发人员的角度对目标系统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等内容进行描述。作为后续的软件设计和测试的重要依据,需求阶段的输出文档应该具有清晰性、无二义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全面和确切地描述用户需求。

1.1.4需求验证

需求验证是对需求分析的成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为了确保需求分析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为后续的软件开发做好准备,需求验证的工作非常必要。

在需求验证的过程中,可以对需求阶段的输出文档进行多种检查,比如,一致性检查、完整性检查和有效性检查等。同时,需求评审也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

岗位分析方法与步骤

岗位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施行了岗位责任制。在许多企业中,你都可以查阅到厚厚的一本岗位责任手册,在手册中有企业每个部门的部门职能和每个职位的岗位职责,书写得非常细致和系统。 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对企业来说应该是管理上的一个提高,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多数企业里,岗位责任手册只是一套形式上的文件,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没有人根据岗位职责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更没有将它作为真正的依据进行绩效考评。 岗位分析的方法 一、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职位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职位分析成果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 由于不同的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发性所有不同。所以观察法具体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1.直接观察法 职位分析人员直接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适用于工作周期很短的职位。如保洁员,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职位分析人员可以一整天跟随着保洁员进行直接工作观察。 2.阶段观察法 有些员工的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为了能完整地观察到员工的所有工作,必须分阶段进行观察。比如行政文员,他需要在每年年终时筹备企业总结表彰大会。职位分析人员就必须在年终时再对该职位进行观察。有时由于间阶段跨度太长,职位分析工作无法拖延很长时间,这时采用"工作表演法"更为合适。 3.工作表演法 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性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还有很多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如盘问可疑人员等,职位分析人员可以让保安人员表演盘问的过程,来进行该项工作的观察。

什么是方案需求分析

什么是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和我在微软体验到的又不太一样,微软的需求分析大多是市场人员和用户协助小组的人去评估用户的接受程度,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公司的性质有根本差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确是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1.SRS文档(System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2.DRM 文档;3.Acceptance Plan. 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一、为什么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而你在开发前期

忽略了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痕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二、需求分析的任务 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 三、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 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 分析与综合:逐步细化所有的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标准格式.doc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标准格式 一、开发计划 (一)引言 1、目的 说明编制开发计划的目的。 2、参考资料 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 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概述 1、工作内容 2、主要参加人员 3、成果 列出要提交给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或服务的名称,及非移交 成果的名称。 4、完成的最迟期限 (三)实施计划 1、任务的分解及人员分工 列出各项任务及其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 2、进度 列出各任务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3、关键问题 列出影响整个开发项目的关键问题,技术难度、风险及处理方 案。 (四)支持条件 1、计算机系统支持 2、需要由用户承担 二、需求分析说明书 (一)引言 1、目的 说明编制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目的。 2、参考资料 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 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概述 1、目标 说明本项软件开发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等,以及所开发的软件与其它软件的关系。

2、用户特点 列出使用本软件的用户类型、特点、其教育程度和技术特长。 3、约束和假定 列出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 (三)需求规定 1、对功能的规定 根据功能模型逐项说明本软件各项功能的详细需求。 列出完成各项功能所需输入,处理,输出及所需控制等。 2、对性能的规定 包括精度、时间特性要求、灵活性。 3、数据要求 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类。 静态数据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般不改变的数据; 动态数据是指在运行中发生变化、需要输入输出的数据。 (1)数据描述 (2)数据采集 (3)输入输出要求 (4)其它要求 (四)运行环境规定 (1)硬件 包括处理机、网络、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设备。 (2)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 (3)接口 包括必要的硬件接口、软件接口、通讯接口等。 (五)关于不可能实现的用户要求的说明 三、概要设计说明书 (一)引言 1、目的 说明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目的。 2、参考资料 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 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总体设计 1、需求规定 简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性能等要求。 详见需求分析说明书。 2、运行环境 简述本系统的运行环境规定。 详见需求分析说明书。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 这两个概念有些像实然与应然,前者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描述性的),后者描 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说明性的)。 --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 --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什么是实证分析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 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 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实证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 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

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 把均衡分析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 .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则是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 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问题时这一方法比较多见,该方法也正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之所用。 实证分析,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What is it),或者究竟是怎么样的。实证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客观

职位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职位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施行了岗位责任制。在许多企业中,你都可以查阅到厚厚的一本岗位责任手册,在手册中有企业每个部门的部门职能和每个职位的岗位职责,书写得非常细致和系统。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对企业来说应该是管理上的一个提高,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多数企业里,岗位责任手册只是一套形式上的文件,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没有人根据岗位职责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更没有将它作为真正的依据进行绩效考评。一、问题的根源 每家企业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根源: 1.没有职位分析 一些企业从来没有进行过职位分析,岗位责任手册中的内容都是原模原样地照搬其他企业的职位职责内容,有些可能会进行一些修改,但这种修改大多是基于管理者的主观意愿进行的调整。这样草率的做法,肯定不会的作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岗位职责。2.职位分析没有更新 有些企业也曾经做过职位分析,但"一稿定终身",企业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变化来重新进行职位分析,修订岗位职责的内容,造成岗位职责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职位职责当然不会起到它的作用了。3.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 一些企业在进行职位分析时,起初可能充满了热情,但由于工作烦琐,职位量大,渐渐对职位分析失去了认真的态度。这样就使职位分析职位变得形式化了,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职位内容的信息,定出了不符合实际的职位描述和职位资格要求。4.缺乏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职位分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务性职位,它要求职位分析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背景。这样工作并不是光靠工作热情就能做好。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职位职责描述的质量都不是很高,比如有些岗位责任中只有工作内容,而没有工作责任。5.缺乏对职位资格要求的使用

需求分析方法论

需求分析方法论 原则上,需求分析阶段IT中心应尊重需求方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能力;在具体的任务开展上,以不干扰需求方的自主权为主,除非在项目过程中发现需求方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分析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IT中心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坚持吸收、同化、贯彻的方法和手段。 其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应用管理软件。作为IT中心,必须提醒需求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同时IT 中心也应深入具体的需求调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才能在将来的功能界定、实施上有发言权。 一、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不象侦探推理那样需从蛛丝马迹着手,而是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3,…Dn} 问题域Di由若干个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m} 问题Pj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人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双方(IT中心、需求方)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二、重点监控需求分析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需求分析又的的确确难做。其原因基本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 1、用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用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总部各部门及各地的很多店铺在进行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时,需求方的办公人员大多缺乏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和知识。此时,用户就会要求IT中心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项目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项目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随着用户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对项目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变更。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的!所以必须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在系统选型及实施时,将软件的核心建筑在稳定的需求上,同时留出变更空间。IT中心在需求分析的功能界定上担任一个中间、公平、公正的角色,所以也必须积极参与到需求分析的准备中来,以便协助需求方来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系统功能界限。 3、IT中心分析人员或用户理解有误 系统分析人员不可能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行业方面的专家。用户表达的需求,不同的分析人员可能

软件需求分析重点-

软件需求分析重点 第1 章软件需求基础知识 返工的成本占了总开发成本的30%-50%,而对于返工的情况,70%-80%是国需求错误引起的。(11) 在对所有讨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前不要急于回答。不能充分理解需求,就会作出过于乐观的估计,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超支的泥潭。(13-14)造成软件成本估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包括频繁变更需求、遗漏需求、未与用户充分沟通、需求的说明不精确以及地需求的分析不透彻等。给出估算结果时,应该提供范围(最好的情况,最可能的情况和最糟的情况)或把握程度(“我有九成把握在三个月内完成”)。(14) 从产品的实际用户处收集需求这一过程是不可替代的。(18) 第2 章客户眼中的需求 某些需求问题源于混淆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19) 要想开发出优秀的软件产品,必须以优质需求为基础精心制定计划。(20)不要指望项目涉众天生知道如何合作进行需求开发。必须花时间讨论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协作。(22) 需求审阅是最有价值的保证软件质量的活动之一。(25) 需求批准过程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明白签字意味着什么,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25) 不可能在项目初期就能明确所有的需求,需求肯定要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6) 第3 章需求工程的推荐方法 熟练的需求分析员应具备以下特点:耐心,思维条理性强,有良好的交际和沟通能力,理解产品应用领域,并且掌握丰富的需求工作技术。(29)为每类用户选择代言人(31)

观察用户工作的过程(31) 跨项目重用需求(32) 过早地以尚不明确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开销和进度评估是非常不可靠的。(37)38图表 不要期望可以线性地、顺序地完成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这些需求开发活动。(38) 第4 章需求分析员 相比缺乏经验的需求分析员,使用经验丰富的需求分析员能使项目所需求的工作量减少三分之一。(42) 优秀的需求分析员应同时具备出色的交流、引导和人际交待能力,具备技术和业务领域的丰富知识,以及适合这项工作的相应个性。耐心和真诚的合作愿望是关键的成功因素。(44) 需求分析员必须研究可能出错的情形。(44) 第5 章确定产品前景与项目范围 第6 章获取客户的需求 能否让开发人员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将决定软件需求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进而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功。(62) 项目伊始就应确定谁来担任问题的决策人。(72) 第7 章聆听客户的需求 需求开发工作的成果就是项目涉众之间就被处理的需求达成共识。(75) 需求获取的参与者在理解问题之前要抵制住诱惑,不要急于设计系统。 要强调用户任务,而不是用户界面,要强调根本需要,而不是用户表达出来的期望,这样有助于项目团队避免过早是制定设计的细节。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获取也许是最困难、最关键、最容易出错和最需要沟通的一个环节。(76)

举例说明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

举例分析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区别摘要: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是现代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这里的“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实证经济学研究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过程是如何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因此又称为描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它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来对有关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预测。对这种理论的解释力,可以通过它所取得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的精确度、一致性等指标来加以考察。 而规范经济学研究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可以看出,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现在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非常关心我国的GDP 和人均GDP,因为这两个数字。前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后者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从实证角度看,这些数字的统计归纳过程就是实证分析的过程,如果对某些数据有怀疑还可以重新检验。具体数字是客观的,在统计过程中不涉及道德问题,只回答是什么。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研究,首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确定一个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

职位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职位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施行了岗位责任制。在许多企业中,你都可以查阅到厚厚的一本岗位责任手册,在手册中有企业每个部门的部门职能和每个职位的岗位职责,书写得非常细致和系统。 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对企业来说应该是管理上的一个提高,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多数企业里,岗位责任手册只是一套形式上的文件,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没有人根据岗位职责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更没有将它作为真正的依据进行绩效考评。 职务分析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职位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职位分析成果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 由于不同的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发性所有不同。所以观察法具体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1.直接观察法 职位分析人员直接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适用于工作周期很短的职位。如保洁员,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职位分析人员可以一整天跟随着保洁员进行直接工作观察。 2.阶段观察法 有些员工的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为了能完整地观察到员工的所有工作,必须分阶段进行观察。比如行政文员,他需要在每年年终时筹备企业总结表彰大会。职位分析人员就必须在年终时再对该职位进行观察。有时由于间阶段跨度太长,职位分析工作无法拖延很长时间,这时采用"工作表演法"更为合适。 3.工作表演法 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性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还有很多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如盘问可疑人员等,职位分析人员可以让保安人员表演盘问的过程,来进行该项工作的观察。 在使用观察法时,职位分析人员应事先准备好观察表格,以便随时进行记录。条件好的企业,可以使用摄象机等设备,将员工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观察的工作行为要有代表性,并且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更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二、问卷调查法 职位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一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问卷法适用于脑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员工,比如软件设计人员、行政经理等。问卷法比观察法更便于统计和分析。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关系着问卷调查的成败,所以问卷一定要设计得完整、科学、合理。 国外的组织行为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研究出了多种科学的,也很庞大的问卷调查方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职位分析调查问卷PAQ 职位分析调查问卷是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员麦考米克等人研究出一套数量化的工作说明法。虽然它的格式已定,但仍可用之分析许多不同类型的职位。PQA有194个问题,计分为六个部分:资料投入、用脑过程、工作产出、人际关系、工作范围、其他工作特征。 2.阀值特质分析方法TTA 劳普兹Lopez等人在1981年设计了"阈值特质分析"TTA问卷。特质取向的研究角度是试图确定那些能够预测个体工作成绩出色的个性特点。TTA方法的依据是:具有某种人格特性的个体,如果职位绩效优于不具有该种特制者,并且特质的差异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反映出来,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特质为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的个体特质之一。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 一需求分析概括 需求分析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Dn} 问题域Di由若干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n} 问题Pi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以让程序员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 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能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矛盾,即要重新分 析此需求。 二需求分析方法论 第一阶段:“访谈式”

第一阶段是和具体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的访谈沟通,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情况、客观的信息。 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针对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各委办局,最好能指定本次项目的接口人。 实现手段:访谈、调查表格 输出成果:调查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二阶段:“诱导式” 结合第一阶段的基本信息,做出简单的用户流程页面,同时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用户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习惯性。用户可以操作简单演示的DEMO,感受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合理性、准确性等等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实现手段:诱导(拜访)、原型演示 输出成果:调研分析报告、原型反馈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三阶段:“确认式” 此阶段在上述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流程细化、数据项的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承建方必须提供原型系统和明确的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并能清晰地向用户描述系统的业务流设计目标。通过审查,提出反馈意见,并对已经可接受的报告、文档签字确认。 实现手段:拜访(回顾、确认),提交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原型演示系统 输出成果:需求分析报告、数据项、业务流程报告、原型系统反馈意见(后三者可以统一归到需求分析报告中)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分类法 ?排列法 ?点数法 ?配对比较法 ?点数加权法 ?工资市场调查 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岗位分析。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等级数量。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确定等级标准。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岗位测平和列等。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分类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

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1.1主要步骤 遵循科学的需求分析步骤可以使需求分析工作更高效。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如图2-3所示。 需求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在功能方面,需求包括系统要做什么,相对于原系统目标系统需要进行哪些修改,目标用户有哪些,以及不同用户需要通过系统完成何种操作等。 在性能方面,需求包括用户对于系统执行速度、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度等指标的要求。 在运行环境方面,需求包括目标系统对于网络设置、硬件设备、温度和湿度等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等软件配置的要求。 在界面方面,需求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的限制及方式、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等问题。 1.1.1获取需求,识别问题 开发人员从功能、性能、界面和运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识别目标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哪些限制条件,这个过程就是对需求的获取。开发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要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模型和用户对新系统的设想与要求。 此外,在需求的获取时,还要明确用户对系统的安全性、可移植性和容错能力等其他要求。比如,多长时间需要对系统做一次备份,系统对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有何要求,发生错误后重启系统允许的最长时间是多少等。

遗漏需求是最难修订的需求错误。 --RobertL.Glass 获取需求是需求分析的基础。为了能有效地获取需求,开发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需求获取方法。在实践中,获取需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操作、建立原型和研究资料等。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需求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用户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开发人员便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采用这种方法时,调查问卷的设计很重要。一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合理地控制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比例。 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不受限制,自由灵活,能够激发用户的思维,使他们能尽可能地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对开放式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的工作会比较复杂。 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预先设定的,用户从若干答案中进行选择。封闭式问题便于对问卷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但是会限制用户的思维。 访谈通过开发人员与特定的用户代表进行座谈,进而了解到用户的意见,是最直接的需求获取方法。为了使访谈有效,在进行访谈之前,开发人员要首先确定访谈的目的,进而准备一个问题列表,预先准备好希望通过访谈解决的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开发人员要注意态度诚恳,并保持虚心求教的姿态,同时还要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由于被访谈的用户身份可能多种多样,开发人员要根据用户的身份特点,进行提问,给予启发。当然,进行详细的记录也是访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访谈完成后,开发人员要对访谈的收获进行总结,澄清已解决的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注用户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言语。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文件编号: NW503101 生效日期: 2000.3.20 受控编号: 密级:秘密版次:Ver2.1 修改状态:总页数16 正文 4 附录12 编制:杨利审核:袁淮批准:孟莉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及缩略语 4. 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4.2模板使用 5. 引用文件 5.1NW503102《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编写规范》 6. 附录

1.目的 为使需求分析的结果能够完整、无遗漏地反映待开发系统的要求,本文件规定《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 3.术语及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1)整个规范由2节构成,模板单独一节。 2)正文样式采用“规范正文”。 3)标题编号采用每节独立编号。 4.2模板使用 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可依据具体情况选用摸板的格式或编写指南的格式。 1)拷贝规范。 2)删除第一节(需求分析报告封面前的所有页)。 3)在修改完内容后,更新目录域和相关的页数域。 5.引用文件 5.1NW503102《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编写规范》 6.附录 以下部分为需求分析报告的模板与编写指南。

密级:机密 文档编号:第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需求分析报告 (部门名称)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总页数正文附录生效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

用户需求分析报告(范本)

用户需求分析报告(范本) 需求分析报告 引言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任务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的信息化管理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出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本系统主要上可以分为两大模块:图书馆管理员模块和读者登录模块,并在这两大模块下分成多个子模块。图书的使用对象是借阅者,例如学生,教师。 因此根据这些信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图书馆图书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图书浏览、查询等。 数据描述 系统功能结构 学生用户端:查询图书,学生用户可以进行简单的查询和高级查询,预约图书,当要借的的书不在馆时,可以提前预约。挂失图书,图书丢失要挂失,可以在学生用户端实现。 管理员端:学生用户管理,实现学生用户信息的修改,删减,添加,查询。图书管理,包括对图书的增加,删减,查询等。管理员管理:操作者包括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可以对普通管理员进行删减,查询等操作,而普通管理员只有修改自己密码的权限。借阅管理:主要是学生借阅管理,归还图书和缴纳罚款的管理。

岗位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岗位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课程背景 为什么存在明显的冗员和低效,但很多部门却仍在高喊人手短缺? 为什么采取竞聘上岗,而员工却认为这只是领导玩弄的人事调整“把戏”? 为什么提供了高额的薪酬和福利,但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却依然没有改进? 为什么企业进行了多年的绩效考核却还是没有进入角色? 为什么企业引进人才难,而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 对于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如何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而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课程特色 通过楚天老师十余年成功运作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战经验,从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及模拟现实环境的操作演练,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施操作水平。楚天老师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程度为己任,会无私的奉献大量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资料,例如,经典的职位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设计操作手册,组织结构设计模板,工作说明书动词库,任职资格管理制度,素质词典,定岗定编的原理与操作,绩效管理制度,员工绩效考核制度,KPI指标库,绩效案例库,薪酬的工作评价操作手册及薪酬设计工具等等,确保学员能够操作!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组织结构、岗位设计与分析 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本增值(道与术) ☆案例:某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战略与实施 1、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平台 ☆案例分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矩阵式的运作结构是人力资源战略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 2、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问题讨论: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速度之争?究竟什么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家的应该管什么?管理者应该管什么?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计(原则与方法) 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组织设计与业务流程的关系,华为2009年十大管理核心词“端到端”; ☆问题讨论:职能型组织与流程型组织的区别? 2、组织设计的指导手册与设计模板 ☆问题讨论:如何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责权利的效率。 ☆案例分析:某大型国企的组织结构调整设计与实施。 3、岗位设计方法论: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整 三、岗位分析(流程与方法) 1、工作分析总体流程实施流程? 2、工作系统的研究——标准化的效率 3、“胜任能力”的考量——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初衷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欢迎阅读 软件需求分析(Software Reguirement Analysis)是研究用户需求得到的东西,完全理解用户对软件需求的完整功能,确认用户软件功能需求,建立可确认的、可验证的一个基本依据。 1)对实现软件的功能做全面的描述,帮助用户判断实现功能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促 使用户在软件设计启动之前周密地、全面地思考软件需求; 2)了解和描述软件实现所需的全部信息,为软件设计、确认和验证提供一个基准;

3)为软件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成本计价和编制软件开发计划书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软件的功能需求,软件与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接口,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软件的反向需求,软件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阅读支持信息。 软件需求分析应尽量提供软件实现功能需求的全部信息,使得软件设计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不再需要需求方的接触。这就要求软件需求分析内容应正确、完整、一致和可验证。此外,为保证软件设计质量,便于软件功能的休整和验证,软件需求表达无岔意性,具有可追踪性和可修改性。2.1、????? 软件功能需求 1 不 (5)??? 尽可能不使用“待定”这样的词。所有含有待定内容的需求都不是完整的文件,如果出现待定的部分,必须进行待定部分内容说明,落实负责人员、落实实施日期。 2)功能描述的无岔意性和可追踪性 需求功能描述的无岔意性、可追踪性和规范化: (1)??? 功能描述必须清晰地描述出怎样输入到怎样输出,并且输入、输出描述应对应有数据流描述、控制流描述图,这些描述必须与其它地方描述一致;

(2)??? 可以用语言、方程式、决策表、矩阵或图等对功能的描述。如果选用语言描述必须使用结构化的语言,描述前必须说明该步骤(或子功能)的执行是顺序,选择, 重复,还是并发,然后说明步骤逻辑。整个描述必须单入单出。 (3)??? 描述时,每一个功能名称和参照编号必须唯一,且不要将多个功能混在一起进行描述,这样便于功能的追踪和修改。 (4)??? 功能描述应注意需求说明和程序设计的区别。需求设计仅仅是软件的功能设计,它给出软件运行的的外部功能描述,以及为了实现这一外部功能必须做哪些事情(采 2.2、 2.3、 (2)??? 处理容限、精度、采样参数的分辨率,误差处理等; (3)??? 可靠性的MTBF要求,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等。(对可能的不正常的输入给以正常响应是可靠性的重要内容,这属于功能性需求。) 2.4、????? 软件反向需求 软件的反向需求描述软件在那些情况下不能做什么。这一条是随软件实际要求而定。有两类情形需要采用反向需求的形式。第一种情况:某些用户需求适宜采用反向形式说明,如数据安全性要求属于这类形式。第二种情况:对一些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软件,有些必须描述软件不能做些什么。如控制点火时序,我们必须交代清楚在那些情况下不能点火,否则会造成故障。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Software Reguirement Analysis)是研究用户需求得到的东西,完全理解用户对软件需求的完整功能,确认用户软件功能需求,建立可确认的、可验证的一个基本依据。 软件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关键点。据有关的机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软件产品存在不完整性、不正确性等问题80%以上是需求分析错误所导致的,而且由于需求分析错误造成根本性的功能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一个项目的成功软件需求分析是关键的一步。 一、软件需求分析理论 如果我们用数学方法来描述软件需求分析,可以将一个应用软件定义为S,可能应用软件涉及功能性问题非常广,我们用抽象化理论分析,可以划分为各个功能域,可以用D1、D2、… Dn表示,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表达式描述为S={D1,D2,D3,…Dn} 但是,功能域Di依然存在着有若干个问题P1、P2、P3、… Pm组成,并且每个功能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我们可以表示为 Di={P1,P2,P3,…Pm} 同样,功能Pj有若干个行为F1、F2、F3、… Fk,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方法 Pj={F1,F2,F3,…Fk} 一个软件包含了所有功能的集合,同时包含了实现所有功能的所有方法和算法描述。需求分析是依据于用户需求,经过需求问题识别,进行分析、消化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分为四个阶段,形成用户需求与设计同步,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目标。 需求分析方法始终贯穿着吸收、同化、贯彻方法和手段,用商业化行为解决需求与实现中存在的矛盾,解决用户需求与商业化产品融通,解决规范与个性化追求。 二、软件需求分析目标 软件需求分析的主要实现目标: 1)对实现软件的功能做全面的描述,帮助用户判断实现功能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促使用户在软件设计启动之前周密地、全面地思考软件需

需求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需求分析 一. 填空题 1.需求分析的步骤, , , 。 2.需求分析阶段需编写的文档有,,。 3.系统规格说明,数据要求,, ,这四份文档资料是在书写文档阶段必需完成的。 4.在书写文档阶段,数据要求主要包括通过需求分析建立起来的,以及描绘数据结构的层次方框图。 5.对于计算机程序处理的数据,其数据域应包括, , 和数据结构。 6.数据内容即是。 7.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子功能,并确定, 就属于横向分解。 8.软件需求的逻辑视图给出, 而不是实现的细节。 9. 功能一般用, 来表示。 10.结构化分析方法是, 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1.描述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有,,,判定表,判定树。 12. SA方法中自顶向下的分析策略主要是和。 13.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14.数据流图的特性,,,。 15.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模型,是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组成部分。 16.分析员通过需求分析,逐步细化对软件的需求,描述软件主要处理的,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转化为,和的数据与功能表示。 17.需求分析阶段研究的对象是软件项目的。 18.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19.在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的图形工具有,,。20.需求分析应交付的主要文档是。 二. 选择题 1. 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A.软件做什么B.用户使用界面C.输入的信息D.软件的规模 2.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C.软件开发费 D.软件系统的功能 3. 需求分析阶段最重要的技术文档之一是非曲直()。 A.项目开发计划 B.设计说明书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可行性分析报告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

https://www.docsj.com/doc/2718585181.html,/search/s_d_%CB%AE%D6%CA%B7%D6%CE%F6%B7%BD%B7%A8%B9%FA%BC %D2%B1%EA%D7%BC%BB%E3%D7%DC_1.htm下载网址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详细下载目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一) 目录: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海洋监测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环境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二) 目录: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三)(已下载) 目录: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