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这学期的选修课选了欧美文化赏析,本来以为是跟其他课一样主要是由老师在那介绍的形式来上课的。第一次去上课才知道原来这门课跟其他的选修课不一样,它主要是通过看电影来发掘该国的文化内涵的,这倒是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选择了了解法国的文化,同时我要看的三部法国电影分别是《放牛班的春天》、《天使爱美丽》和《两只老虎》。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首都为巴黎。法国的国旗包括蓝、白、红三种颜色,今天的法国人民认为,三色旗上的蓝色是平等的象征,白色是自由的象征,而红色代表了博爱,正如法国人民“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大小仲马、福楼拜、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了世界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还广为流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于法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还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靠什么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俄罗斯《观点报》2月9日的文章这样解释道:“当你置身法国,尤其是置身首都巴黎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让你怡然自得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让你不想离开,让你恋恋不舍,让你离开了总是想着回来。法国的宗教气氛,

法国的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法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法国的葡萄酒、香水和时装,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无一不是它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文化之组成部分。”

《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倒叙的方法向讲述的是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来到一所教养院任教的故事。他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积极地谱写乐曲并不遗余力地教学生唱歌,使得人们改变了对教养院里德孩子的看法。虽然他最后被开除,但他在教养院的意义已经体现。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安静祥和的故事。整部电影都充满了音乐的气息,一个人的时候,静下心来慢慢聆听,让人有一种心平气和、超然物外的感觉。在世人看来教养院的孩子都是一群问题儿童,但通过马修老师叫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愿望时可以看出其实孩子们都向往着自由,同时,马修老师也竭力地让每一个同学保持平等。当马桑斯大叔被学生弄伤后他也没有怎么怪罪他们,而是包容了他们的过错,这深刻地体现了法国文化中博爱的一面。整部影片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难怪有人说概不影片是“欢唱生命的心灵鸡汤”。

《天使艾美丽》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终于,她长

大成大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使她那颗从小缺乏关爱的心重新充满了爱。

这部电影处处都有让人会心一笑的镜头,也是一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电影,整部影片都充满了一种烂漫的情怀。尽管题材是应该严肃对待的,但导演用一种诙谐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将本应严谨处理的题材表现的既欢快又不失庄肃。让观众在一个个让人轻松温馨的场景中慢慢体会到了怎样去对待人生的深邃寓意。整部影片处处充满着细节的描写,这种现象也只有在法国才能见到,在大家所钟爱的好莱坞是基本上不可能见到的。我相信,看这个电影的观众一直都会是在微笑中看完整部影片的。艾米丽是个天使,幸福也许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艾米是个孤独的孩子,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寻找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只有首先的付出,去帮助他人,才能获取更多你想象不到的惊喜。从艾美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女性乃至法国人的价值观念。

《两只老虎》,这是一部以动物为主题的影片,讲述了两只生长在茂密丛林中的虎兄虎弟被猎人带出了丛林,从此两只老虎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后来它们相遇并相认了,一起逃出牢笼回到了丛林,回到母亲身边的故事。

该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法国人天性的浪漫,正因为这样,才会一动物为主题拍电影。记得有一部法国电影叫《帝企鹅日记》,是法国人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帝企鹅的生活习性之后拍成的,正所谓十

年磨一剑,人们看了之后惊叹不已,同时也在心中感慨,这样的作品也只有浪漫的法国人才能拍出来。我们看到桑哈和古玛,你不但不觉得他们邪恶,而且你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两个小家伙,他们互相追逐玩耍,在遇到危险时互相帮助,他们还能和善待他们的人类友好相处,都有自己的人类朋友。从这两只老虎身上我们看到了亲情、友情,特别是几处对老虎眼神的特写,让人看了为之动容,常常使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所幸它们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又见到了它们的母亲。我觉得该部影片所要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相处的思想很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我从三部影片中所了解到的关于法国文化的一点皮毛及感想。通过这次的选修课,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法国,同时让我对法国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激起了我想要深层次了解法国文化的渴望。

中国与法国的设计风格对比

日本的设计与中国的设计 姓名:王曼莉学号:1100420614 指导老师:郭菲 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是有独特魅力的,无论在平面设计还是在工业设计上都是佼佼者。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抽象。日本人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是个忧患意识非常深重的民族。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 在平面设计上日本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佐藤晃一就是双脚踏在日本文化的延长线上,继田中一光等老一代平面设计师之后走上设计舞台的新一代平面设计师。 日本设计师善于和国家的文化相结合,许多的设计表现有很多跳跃的地方,比如日本的一种短诗——俳句、语法、字句、节奏凝练而跳跃的含蓄,在没有着笔的空白处,会感到非常的魅力。那是纯日本、纯感性的世界,这种超越理智的艺术世界,无疑是直接继承了王朝文学的精神。设计师使用的语言、节奏和设计师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章法节奏,应该是一致的,佐藤晃一也不例外,他的作品是用纯净的日本语法节奏构成的,没有那种努力而不通脱的翻译文本的腔调,西洋设计语法底子深藏不露。 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是跟日本的经济分不开的。日本很多自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对于中国风格,在我的理解,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挖掘的内容非常多,但遗憾的是,现在在市场看到的只是部分在设计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闪现,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中国风格。最近几年,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这些领域,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是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国元素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为过于共性化而导致缺乏个性。例如,一想到中国元素就是大红灯笼、京剧脸谱、龙、旗袍、中国功夫、中国红。而事实上中国元素远不止这些,其内涵非常深厚和宽泛,表现形式也并不局限在具体的符号上。 中国元素在设计过程中不必刻意强调,尤其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符号”而“符号”,去贴标签。有些符号可以使用,但不要牵强附会。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是不能刻意追求,甚至硬贴在产品的外观上的,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 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 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发展历程

拉德芳斯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开发,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共容纳1200个公司。截至1992年,国家已投资160亿法郎。 拉德芳斯区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由于当初设计有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里招商情况一直不太理想,曾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不但各大公司总部不想去,甚至连公司的分部也不想去。他们不得不对拉德芳斯进行改造,确保人车分离,与环境保持和谐。后来以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使拉德芳斯区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现在的拉德芳斯非常成功。 目前已建成写字楼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215万平方米,公园区32万平方米,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建成住宅区1.56万套,可容纳3.93万人,其中在商务区建设住宅1.01万套,可容纳2.1万人;在公园区建设住宅5588套,可容纳1.83万人;建成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它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这里还建成67公顷的步行系统,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交通设施完善;这里还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1/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至。 拉德芳斯区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拉德芳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拉德芳斯的主轴线有很强的凝聚力,特别是巨门建成后,全区面积大为改观,从此,拉德芳斯有了中心,有了标志,有了精神支柱,增强了其吸引力。巨门建成之前都认为拉德芳斯离巴黎市区远,景观平淡,缺乏吸引力;而巨门建成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该区非常值得一游。 1958年法国巴黎市区内严重缺乏商务空间,法国政府决定开始二十世纪後半期最大的都市计画行动,以满足首都巴黎的商务办公空间的迫切需求。EPAD(拉德芳斯区域开发公司Public Establish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 Defense Region的缩写,)於1958年9月9日成立,为了开发位於首都西端,包括Courbevoie、Manterra及Puteaux三个镇总面积750公顷土地(约1,850英亩)。EPAD受理组成团队执行此一伟大的任务,经历40年(1958-2001)成功地达成任务。 四十年後的今日,拉德芳斯特区已成为现代化的象徵及欧洲最卓越的商务办公区。如今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XuY/110217

Los Campos Elíseos son, sin duda, la más célebre de las calles de Paris. Surgió como prolongación del jardín de Les Tuileries, para actualmente nacer en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y finalizar en la Place de l'Etoile. En sus casi dos kilómetros de longitud concentra multitud de tiendas lujosas, salas de espectáculo, caros cafés y sedes de importantes empresas. 香榭丽舍大街无疑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 十七世纪中叶,对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时香榭丽舍大街便诞生了,实际是从协和广场开始到星形广场结束。 在它近两公里长的地方集中了许多豪华商店、剧院、咖啡厅、高档饭店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

1.大皇宫 2.小皇宫 3.亚历山大三世大桥 4.圆环剧场 5.马里尼剧院 6.凯旋门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situada en la parte más baja y oriental del paseo precede a los jardines des Champs Elysées, que poco han cambiado desde que fueran trazados por el arquitecto Jacques Hittorff en 1838. 协和广场位于大街底部,从广场往东步行是香榭丽舍花园,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们是由建筑师Jacques Hittorff早在1838年就规划好的。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共10页word资料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 北京和巴黎, 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最著名的就是两座城市的轴线构图。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 市中心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 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 , 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 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城市的轴线不仅是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一种升华,而且是城市设计的高潮部 分,使得很多城市的道路、建筑及景观布置均围绕着它展开。北京和巴黎的轴 线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 们的型式都很清晰清晰且规模宏大;它们都有宫廷建筑统领的建筑群,并且空 间有序,高潮迭起;它们都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归于其上, 而非自然堆砌形成。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体态,所以给人 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就此分别对北京和巴黎两条城市主轴线的特点 3.3.1两种形成过程——两种结果 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着不一样的形成过程。北京的轴线是通过城市的整体 规划自上而下形成的,更多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除了使用功能以外更加注 重象征意义,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而巴黎的轴线则不然,虽然也是 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时期逐渐形成,所 以其演化过程除了君主意志以外,也将民众的使用考虑在其中,除了给人以奢 华之感以外也将城市的浪漫融入其中。 轴线的概念和定义 轴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现在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狭义上的轴线指的是中轴线,尤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统领全城布局的对称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认为,轴线是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就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指出:连接空间中的两点得到的一条线,形式和空间等要素沿线排列。作者以为城市的轴线式构图,关注的是轴线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故可理解为均衡与统领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构成的线型结构性要素。 轴线的作用 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轴线在城市中的意义就是可以统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轴线的构架;④展现城市标志——壮丽的城市空间轴线本身就兼具城市景观与认知地标的作用。 城市发展比较 回顾两座城市的发展的发展历程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有80多年的建都史和3000多年的建城史,最早是在燕山脚下的一片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最初进行都城规划是在元代,其后经明清两朝修建逐步完善,但轴线式的城市构图始终没有发生过根本性改变。而巴黎的建都史则长达1200多年。最初是从塞纳河上的城岛发展起来的, 城岛之所以成为最早的居民点主

细说欧洲各国文化差异

细说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 我们华人移民到欧洲,对于人家的风俗习惯与禁忌最好是应该了解一些的,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主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民俗文文化也各有各的禁忌。”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说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欧洲国家有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被认为代表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范冰冰)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欧洲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 法国在博物馆和教堂不要用带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照。女士优先的礼仪起源于法国,旅行中要注意为女性让道、开门、让座,上下车让女性先行。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裤,大多数巴黎女郎的上班裤装都是宽松有致的,她们排斥紧绷在腿上的裤子,认为破坏秀腿那纯洁细腻的美。 德国在德国用餐,不要用吃鱼的刀叉来吃肉。如果同时要饮用啤酒和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在自助餐的发明国里吃自助,尤其注意不要在食盘中堆积过多的食物。(迪士尼趣闻)德国人守纪律,讲整洁;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瑞士与瑞士人共餐,通常在开始时互相敬酒一次,之后则不需频频敬酒,各自随意饮用即可。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并且英国人,凡事都须循规蹈矩,他们的汽车行使方向和欧洲其他国家正好相反。在英国旅游,切记不要当众打喷嚏,翘二郎腿;不要从梯子下面走过,或在屋子里撑伞。在谈话时,不要以皇室的家事作为笑料。 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欧洲人用香水)。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无意中帮助了他们而使他们免受损失,那么你便永久地赢得了友谊和信任。 匈牙利不论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交逆运的先兆,将成不受欢迎的人。匈牙利人,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成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好运会随禽类飞走。 荷兰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爬楼梯或搭升降电扶梯的时候,女性通常跟在男性的后面。 俄罗斯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主张“左主凶,右主吉”。 葡萄牙葡萄牙人重视礼节,通常在礼貌性寒暄之后都会互相交换名片,但不太守时. 与葡萄牙人洽谈生意,勿让葡萄牙友人有被推销产品的压力。通常葡萄牙人喜欢在旧式、气氛庄严、亲切的咖啡屋洽谈生意,花费不多但效果好。葡萄牙人,很像希腊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从17日开始,北京开始对长安街行道树树种进一步统一,将长势衰弱的银杏、毛白杨换为国槐。其实不少国家的著名街道都种着特色景观树。法国香街种着“方形树” 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两行行道树把这条街装扮得典雅亲切。除了自1900年起就站在路边的梧桐以外,翠柏和巨杉树更比梧桐早了半个世纪来装点香榭丽舍大街。不仅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在杜乐丽公园、三月广场、共和国广场、凡尔赛宫的皇家花园里,处处都有法国梧桐的身影,它出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几乎是最常见的行道树。 巴黎是欧洲绿化面积最大的首都城市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巴黎市政府不遗余力地完善发展着巴黎绿化政策。在巴黎的1650条路上,有10万棵行道树矗立在路边,这些树与巴黎的博物馆、老建筑一样是巴黎重要的文化遗产。巴黎市政府每年在绿化方面花费巨大,不仅要制定新的绿化计划,也要保养现有绿化景观。巴黎市树木服务机构专门负责该项任务,专业的林业工人在这些树身上狠下了工夫。植入以后的前3年是树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定期的浇水和检查必不可少,以便这些树木能深深地扎根于此。3年之后,这些树木长势稳定便不再需要特别的关照。而成年的树则需要定期修剪,让树木更加适应城市环境。 在巴黎的主干道上,几乎看不到遮天蔽日的行道树。为了保证行人、车辆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些树木都被剪成了笔直挺

拔的方形,法国人称之为“卷帘门柜”型。 另外,所有行道树低矮的树枝都被剪掉了,以免影响车辆和行人。同时在巴黎市很少见到树龄超过80年的老树,在树木开始衰老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将树木移走,以保证巴黎的绿化具有勃勃生机。 巴黎市想了很多适合城市发展的树木保养方式,种植种类多样的植物是其中之一。由于树木病虫害只在同种树木中传染,所以多种树木混用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巴黎市共有超过160种行道树,包括梧桐、栗树、槐树、中国梨树、普罗旺斯朴树等。 椴树点缀德国菩提树下大街 如果要问柏林最重要的大街是哪一条,柏林人十有八九会说菩提树下大街;如果再问柏林人哪条大街最美丽优雅,答案仍是菩提树下大街。这条种满了德国国树之一——椴树的大街,是柏林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如图②)。 从1573年开始,菩提树下大街从柏林东边的城市宫殿不断被扩建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两旁建起了国家歌剧院等建筑。而种椴树的历史几乎与这条大街的建造史一样长。二战后,菩提树下大街曾变成了一堆乱石的废墟。从1958年起,大道两旁的著名建筑才逐渐得以重建,一直到柏林墙倒塌后,修复与重建的工作逐渐完成。柏林人又在大街两边种上椴树。大街上两边也出现很多商店,成为一条集艺术、文化、商业、交通和行政于一体的景观长廊。 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菩提树下大街种椴树呢?据了解,椴树被日耳曼人尊奉为爱情与幸运女神弗蕾亚,以前中欧的很多地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

法国拉德芳斯综合体

法国·拉德芳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 大拱门—拉德芳斯的代表性建筑拉德芳斯实景图 拉德芳斯位于巴黎的上塞纳省,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经过16年分阶段建设,已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居住和休闲于一身的商务区。众多法国和欧美跨国公司、银行、大饭店纷纷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楼。 (1)规划:占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规划写字楼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 (2)各业态规模(已建成部分) ·写字楼: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内215万平方米,公园区内32万平方米。 ·住宅:15600套,可容纳39300人,其中商务区内10100套,可容纳21000人;在公园区内5588套,可容纳18300人。 ·商业中心:10.5万平方米

·公园:25公顷 (3)代表性建筑——大拱门(又称新凯旋门) ·整个建筑是个立方体,呈门框状,中间形成一个高与宽各100米的空间。 ·占地5.5公顷,拱门南北两侧是高110米、长112米、厚18.7米的塔楼。办公用房,36层,总使用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展厅:位于塔楼顶层(2010年已改做办公室和会议中心)·观景台:位于塔楼顶层平台(已关闭) ·其它:大拱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 (4)商业:105000平方米的“四季商业中心”、“奥尚”超级市场、C&A商场等。 (5)交通设施完善 ·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世界仅有。 ·地面上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以一个巨大的广场相连,而地下则是道路、火车、停车场和地铁站的交通网络。 ·地铁系统发达,上三层、下三层,下地铁后可以直接到达宾馆、写字楼,非常方便。 ·拥有67公顷的步行系统,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空间里。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高晓松的节目中知道了一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讲述了有着怀旧情结的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乘坐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穿越到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么。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

中法文化差异

中法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和法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 法国人看上去总是那么热力四射,又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帮革命分子的后代会被热血、浪漫给冲昏了头脑。看看那一大长串名人名单,什么伏尔泰、卢梭啊、戴高乐啊,外加现在的希拉克,就会发现其实法国人是绝对理智的,爱演讲,爱辩论。他们的神侃也是一绝,跟地道的北京爷们有一拼。还要奉劝一句,如果你有幸去法国玩,或者认识了某某法国朋友,千万不要和他们吵架,因为法语是世界上语速最快的语言,也许你听到眼前冒金星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其实,法国人的生活情调有一点就体现在了爱花上,平常的小日子里,买一束鲜花放在窗前,顿时满屋生香。如果你去拜访或参加晚宴的前夕,总是要送鲜花给主人。当然,中国人也是爱花花草草的。赏菊是我们的一种高雅情调,但法国人却不同,切记不要送菊花,因为法国,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才送菊花。其他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千万别送。另外也忌摆菊花、牡丹花及纸花,在法国,康乃馨被视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涂地买一大把康乃馨,送给法国人,碰到脾气大的,和可能会让你尝尝法式拳头的滋味。 在法国,男人送香水给女人,会被人认为有过份亲热和"不轨企图之嫌"。送花通常要送单数,但别送不吉利的"13"。法国本土出产的奢侈品,如香槟酒、白兰地、香水、糖栗等等,也是好礼品。送一

些有艺术性和美感的礼品如唱片、画或一些书籍,如传记、历史、评论及名人回忆录等会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品位、偏好哪个流派就更好了。有意思的是,像乌龟、猫头鹰在我们这边很忌讳的动物,在法国人看来却是不错的礼物。如果你结婚时,法国朋友送你一对青蛙,你千万别生气,人家那是在祝你多福多子(因为青蛙一次能产卵上万个,是不是吓死,比母猪还厉害)。当然,法国人除非关系比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礼。 文化的差异真的是很奇特,不同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一点都不假。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世界上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拉德芳斯(La Defense)。它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诞生的城市综合体,至今他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设计师——普雷克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 时间——1958年 类型——城市综合体 特色——现代、前卫、全方位的覆盖各种城市功能。这儿几乎都是世界跨国公司的据点,整个区域相当特别的建立在平台上,交通系统整体地下化致使我们几乎看不到一辆汽车。 (一)拉德芳斯城市综合体的诞生 拉德芳斯的规划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于800公顷的地面上,至今已形成巴黎近郊最具现代化的都会景观,是世界第一个诞生的城市综合体。 (二)拉德芳斯的由来 拉德芳斯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普法战争后人们在高地上树立起一组雕像,提名“拉德芳斯”,意为“保卫”。而新建成的拉德芳斯给巴黎这座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也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三)拉德芳斯的规划 拉德芳斯规划用地80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共容纳1200个公司。最终在不断的改进之下,设施齐全、与环境相和谐的拉德芳斯区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 (四)拉德芳斯的交通系统 拉德芳斯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都在此交汇。其四周是一条高高架起的环行高速路,裙楼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上面有花坛、小品、雕塑等等,但没有任何车辆行驶,因为该广场也建在空中,底下是公路、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对于拥挤的巴黎市区来说,67公顷的步行系统真是难得的行人天堂。 (五)拉德芳斯的建筑 拉德芳斯蕴藏着法国浪漫的艺术气息,这里集合了众多的现代化建筑,在世界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中树立了独特的典范,至今仍是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穿行其间,你可以感受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古老巴黎穿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50多年的风雨洗礼,不仅让拉德芳斯历久弥新,更让它成为至今也难以超越的具有艺术、生活特质的城市综合体经典之作。 首屈一指的经典建筑是位于拉德芳斯最西端的“大拱门”,俯瞰整个区域,它实际上是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中轴线向西延伸的终点。整个建筑是个立方体,呈门框状,中间形成一个高与宽各100米的空间,足足可以摆进一个巴黎圣母院。两侧各为36层的办公用房,其使用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可供5000人同时办公之用。顶部则为会议大厅。这个庞然大物的外立面全部为大理石或暗色玻璃贴面,建筑材料的总重量超过30万吨,要知道巴黎的最高建筑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才7000吨。为了承受这一破天荒的重量,整座建筑的地基深度达30米。这项空前绝后的工程花费了法国人近30亿法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巴黎的新地标。 新区内最早落成的“新工业和技术中心”的建筑也极具特色。这个建筑物外表如一个巨大的倒扣的贝壳,只由三个支点支撑,整个建筑的内部没有一根立柱,这种设计堪称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建筑112班李霄汉2011051166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且乏味、同质且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以城市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的街道作为分析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街道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应对思路。【关键词】城市活力街道 【正文】 随着近几个世纪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但是纵观当下城市的现状,城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的所有弊端,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在中国,古代城市“一墙一城”的单一城市表征方式早已被打破,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现代化的西方大都市似乎成了中国争相模仿的模板,完全不顾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比如一些地方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在设计中忽视景观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尺度巨大,夏无遮荫之地,冬无御寒之所”,导致无人问津的死空间和废空间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把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效率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导致现代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 简·雅各布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 街道,是城市的经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街道”是一个单元词汇,是“街”和“道”两个字的组合,“街”为双人旁构字,形容人气要旺,“道”是走字底构字,形容道路要以通行为首。因此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既要满足通行能力,承载交通量,又要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才能称之为街道。而在当今我 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也给城市街道带来了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交通为主导思想 的影响下,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人的活 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其次,街道空间合理尺度 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原来的适宜 并且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是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 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的冷漠、孤立;再次,街 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图1 通行能力已几乎成为评价道路的唯一标准 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也在逐渐的丧失,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图1)。因此,城市活力的营造,首先要从街道着手。 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和空间特色,或庄严、或优雅、或热闹、或静谧……这与街道本身的性质,街道所处城市的文化、气候等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一条有活力的道路,应该具有它自身的性格,也就是道路精神。如果一条道路没有特点的话,那就势必会造成整个城市的千篇一律。街道的性格与道路的类型是分不开的,结合空间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将街道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仪式性街道 主要作用是展示城市形象,构件城市空间轴线,一般而言都是尺度宏大、壮观,有很强的仪式性和展示型特征。比较经典的案例有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长安街等等。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 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 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 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 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德芳斯新城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巴黎郊区卫星城被称为巴黎的“曼哈顿”。拉德芳斯区将艺术和视觉效果充分结合,加上现代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体现出法国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震撼,世界许多建筑业人士都来拉德芳斯区观摩。 2.1拉德芳斯设计理念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轴线一路向西延伸,于1724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也称作戴高乐光场,矗立着闻名于世的凯旋门。巴黎于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香榭丽舍大道。这条轴线成为了巴黎的中枢主轴,其上分别有卢浮宫,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 与此同时,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左边的旺道姆广场和右边的协和广场。 总的来讲,在绝对君权时期,巴黎完成了如下几条规划:1、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2、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3、广场建设的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比如说左边这张图的星形广场,以其为中心辐射出去了十二条对称的道路。 接下来讲到著名的奥斯曼改造。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其改建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六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5、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 奥斯曼改造的重要内容是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就是如图的红十字。奥斯曼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