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组理念与实践知识讲解

小组理念与实践知识讲解

小组理念与实践知识讲解
小组理念与实践知识讲解

小组理念与实践

第一课导论

一、教会小组的定义

1、“细胞小组”(教会小组)是教会里一小撮的基督徒,约有七至十五人组成,在特定的时间内,有目的的,面对面的聚会,向着同一目标,要在基督丰盛的生命里,不断探索

和成长。

2、吴兰玉博士的定义:

“总括而言,教会小组是指教会里一小撮的基督徒,大约七人至十二人,决心顺服主的命令作主的门徒,一起追求属灵知识与生活的长进,过彼此相爱的生活;因此定期的聚集在一起,地点可以在家里、工厂、办公室、教室、茶室、教堂里任何地方,有固定的系统资料,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基础,分享主恩,分担重担,彼此代祷,一同在灵里学习,一齐侍奉,同心传扬福音。”

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略加总结,做进一步的了解:

(1)由基督徒组成(2)一小撮的基督徒(3)共同的目标(4)在特定的时间内聚集(5)地点的选择(6)固定的系统资料(7)以基督为中心,圣经为基础

(8)相交的生活(9)共同的侍奉

二、教会小组的价值

1、灵活性

2、实践性

3、参与性

4、互动性

三、教会小组的目的

1、为了弥补传授性的不足

2、为了人人侍奉的发展

3、为了群体牧养的落实

4、为了福音事工的推广

四、教会小组的依据

1、从社会的角度

(1)管理的角度(2)效能的角度(3)心理的角度(4)处境的角度

2、从神学的角度

(1)上帝的团契(2)救赎的联合(3)独居的欠缺

3、圣经的例子(教会小组的历史遗迹)

(1)亚当夫妇(2)摩西的编制(3)小组的侦察(4)施洗约翰的小组(5)耶稣带领的小组(6)管理饭食的小组(7)保罗的同工组

第二课小组、大组与堂会

一、了解团契的组织结构

堂会

核心组(团长)

牧者

灵修组诗歌组后勤组策划组各小组

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

二.小组不能取代大组

1.庆典、敬拜与赞美 2. 专题讲道、教导 3.资源分配 4.号召、推动事工

5.大组是大宴席,小组是家常便饭

6.小组支持系统太窄,支援不足

三.大组不能取代小组

1.个体的牧养与关怀

2.服侍的机会与学习

3.组员的参与与凝聚

4.小组的动力与实践四.小组、大组不能取代堂会

1.堂会是以地方或区域教会为单位

2.小组与大组是隶属于堂会的一项事工

3.堂会是大组的推动与监督者

4.堂会的侍奉与崇拜是全体信徒的责任

五.负责对象

1、团体负责对象

(1)小组向大组负责

定期参与大组聚会,顺服大组指导精神

(2)大组向堂会负责

参与堂会安排事工,参与堂会主日崇拜,顺服堂会指导精神

2、个体负责对象

(1)组员负责对象

向小组负责、向组长负责

(2)组长负责对象

向组员负责、向小组负责、向团长负责

正常的沟通、职责的履行、会议的出席、顺负的功课、倾力的协助

(3)团长负责对象

向大组负责、向堂会负责

3、终极负责对象——我们的上帝

第三课小组的要素

一、崇拜(向上:神人关系)

1.崇拜的原则(约4:21-24)

(1)在基督里(2)以神为中心(3)心灵诚实

2. 崇拜的时间

(1)例常的(2)特定的(3)调控的

3.崇拜的内容

(1)诗歌

选用诗歌的原则:真理规范、圣俗有别、配合主题、摆正位置

领唱诗歌的原则:忠于曲调、口唱心和、带领全体

(2)祷告

祷告的重要

祷告的方式:传统式、自由式、点名式

祷告的追求

祷告的内容

二.学习(向自:生命成长)

1、小组的读经

(1)读经的态度

(2)读经的方式:齐读、轮读、启应、朗诵、默读

(3)读经的分享:点名式、包揽式、自由式、轮流式

2、小组的查经

(1)小组查经的组要

灵性的需要、互动性的学习

(2)预备查经的基本步骤

选择经文、熟悉经文、寻找相关工具书、个人消化、预备大纲、设计内容(3)小组查经的常用方法

六何法、归纳法、问答法、分享法

3、主题的学习

(1)主题学习的需要

针对性的学习、系统性的学习

4、大组的学习

(1)集体的侍奉(2)课程的学习(3)小组的交流

三.相交(向内:肢体关系)

1、小组的讨论

(1)问题的设计(2)讨论的时间(3)讨论的方式(自由式、同桌、小队、分配)(4)资料的提供(5)归纳与应用

2、小组的分享

(1)分享的内容(2)分享的意义(3)分享的态度(4)分享的尺度)(5)保密3、小组的关怀

(1)课室内的关怀(2)课室外的关怀(3)对家庭的关怀(4)彼此间的关怀4、小组的活动

(1)活动的项目:看望的操练、发福音单张、户外运动、小组游戏、劳动服侍、其他(2)活动的意义:加强参与、学习的途径、服侍的实践、营造轻松的气氛

(3)活动的设计:配合小组的目标、根据小组发展的阶段、配合成员的实际情况、富有意义与价值、真理规范的约束

四、拓展(向外:福音使命)

1、福音的异象

2、环境的分析:社会环境,福音对象

3、对象的确定

4、步骤与策略(1)初步接触

建立关系、真诚关顾、奉献时间、探讨生活

(2)巩固阶段

分享生命、探讨信仰、个人布道、介绍组员、邀请聚会

(3)初入小组

营造气氛、尊重言论、特别关顾、心理疏导、信仰栽培

(4)加入小组

信仰告白、加入教会、参与侍奉、灵命成长、引人归主

五、分组

第四课组长的侍奉

一、侍奉的角色

1、组长是一位领袖

2、组长是一位牧者

3、组长是一位导师

4、组长是一位守望者

5、组长是上帝的工人

二、侍奉的资格

1、重生的信徒

2、活泼的灵性

3、美好的品格

4、侍奉的负担

5、基本的训练

三、侍奉的态度

1、迫切的使命感

2、强烈的责任心

3、委身的心志

4、感恩的心态

5、顺服的心理

6、进取的心志

四、侍奉的动力

1、来自祷告

2、来自读经

3、来自主爱

4、来自团队

5、来自目标

6、来自信心

7、来自奖赏

五、侍奉的魅力

1、尊重组员——获得尊重的基础8、把握主动——走在前头的人生

2、耐心聆听——打开心灵的钥匙9、积极乐观——推动侍奉的动力

3、给予回应——领袖负责的表现10、忠心负责——敬职工人的见证

4、以身作则——成为组员的楷模11、不耻下问——谦虚可敬的形象

5、真诚关爱——心灵相通的桥梁12、热情相待——融化冰冷的心灵

6、诚信正直——获得信任的基础13、分工合作——发挥肢体的功能

7、殷勤服侍——领袖侍奉的生涯

第五课组长的基本事工

一、确定小组聚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二、带领小组聚会

1、预备

2、开始

3、过程

4、结束

5、跟进

三、建立小组档案

1、小组聚会的记录

2、小组成员的档案

3、小组要是的摘记

4、小组议会的记录

四、拟定小组目标

1、目标的种类

2、目标的条款

3、目标的分寸

4、目标的确定

5、目标的实施

6、目标的修订

7、新目标的产生

五、制定小组公约

1、公约的目的

2、公约的内容

(1)小组约章的要素

是一个属灵性的约章、是一个个体性的约章、是一个关系性的约章、

是一个纪律性的约章、是一个志向性约章

(2)小组约章的例子

我愿意每次准时出席小组聚会,除非有不得已的拦阻;

我愿意按时出席主日崇拜,不随意缺席;

我愿意学习诚实,开放自己,改变自己,虚心求教;

我愿意参与小组的一切活动;包括讨论、祷告、服侍等;竭力追求灵性上的长进;

我愿意决志虔守灵修,每日读经祷告。

决志人姓名——

日期——

(3)公约的达成

(4)公约的签署

六、规范与维护小组纪律

1、纪律的必要

2、纪律与公约

3、纪律的规范

4、纪律的执行

5、处理的技巧

七、召开小组议会

1、必要性

2、拟定计划进程

3、特殊人事探讨

八、关顾小组成员

1、牧养的责任

2、课堂上的关顾

3、课堂外的关顾

4、牧养的反思

九、分配小组事工

1、目的

(1)众人参与——可以激发组员的积极性

(2)众人协力——可以分担组长的重担

(3)众人承担——可以提供他们侍奉的学习与机会

(4)众人努力——可以有效推动小组事工发展

(5)众人合作——可以建立组员的团队归属感和团队精神

(6)众人侍奉——可以让他们确定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

2、如何分配与委任

(1)拟定需要做的事

(2)知道需要怎样的人

(3)物色合适的人选

(4)列明工作大纲和责任范围

(5)以行动展示

(6)实地训练

(7)完全交托

十、引导小组成长

1、“质”的提升

2、“量”的增加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技巧

第四节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目标与活动方案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2、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8)摘述(段落结束、主题被岔开、变换主题、组员发言过长、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发言声音过小、语言出现障碍8种情况,摘要发言应简要明晰、摘要后要征求发言者意见),9)引导(暗示方向、提示重点、再强调程序;两个注意:一注意把握程序(按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和评价解决方法—选择一种方法的进程去展开,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二要妥善处理发生的冲突(难以化解时可考虑民主表决);三个避免:指定发言——社工中心,轮流发言——组员未准备好而简单应付或生抵触,单刀直入和刨根问底——尴尬难堪), 10)结束(问题归纳、意见建议组织、形成结论;详细全面,阐述分析评价和研究,指出要应用的方法)三:治疗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1、目标与活动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2、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3、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 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 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 rehabilitation )。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 capacity building)。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 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 correction)。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 prevention)。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 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 social action)。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 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 social values )。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5很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 现感, 借此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 体现组员的社会价值。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 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第二次) 一、背景资料: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康的人格,以“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 成长”为主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朋辈”互助的小组。 小组名称:帝国大厦 聚会日期:2013/11/26 上午第3、4节课(共60分钟) 次数:第二次 地点:C609 出席人数:6人 二、本次小组目标: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增强小组的了解与沟通。 三、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物资:彩笔,白纸,剪刀,气球,手机 场地:教室C609 人员安排:主带郭薇,记录员熊颖 四、小组过程 1.热身运动(3分钟) 过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由工作员示范及引导热身运动动作,组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会互相之间纠正动作,组员的兴致都很高。即达到了使组员全身放松放下戒备,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工作员最开始比较不熟悉动作,之后有组员的带动气氛就好多了,期间有的组员会不知道动作,工作员会主动教学,总体小组的气氛不错。 2.制作卡片(7分钟) 过程:最开始由工作员讲解关于制作卡片的内容,然后分组由两人一组,发放彩笔白纸剪刀。最开始各组组员的兴致不高,懒于动手,经过工作员的引导和参与,慢慢的各个组的组员都慢慢动手制作卡片。特别是谭灵与邹密那一组交流通畅,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的组员交流分享制作的卡片,但是期间也有人耍手机。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在最开始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不高,就介入其中鼓励大家,让大家提高兴趣。工作员尽量在让整个组的气氛不太冷,会介入每组中去与组员交谈。 3.分享卡片内容(10分钟) 过程:首先,由陈鸿宇和陈霖这一组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卡片的内容和寓意,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对于成长和梦想的看法;然后是邹密和谭灵这一组介绍,他们这一组制作了一个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职业理念之三观

职业理念之三观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一个人独特性及行为多样性 (2)认可小组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时多样化的 (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 (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5)鼓励及促使小组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6)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 (7)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区体验不同的方式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 (11)明智地运用制约 (12)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 (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 (一)建立关系 1.每届集会的热身 2.工作人员在集会的开始阶段集中组员的专注力 3.建立小组凝聚力 4.玩一些相识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观察方法 在设置基调时,小组工作者应考虑以下问题 1.基调应严肃还是轻松 2.基调是支持性还是对抗性 3.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成功的小组基调包括:温暖的严肃而有关怀的、有趣的鼓舞人心的等等。工作者还应该注意相关的应用、座位编排、墙壁的装饰等。 (三)组织和介入的技巧。 1.让自信心低的组员投入一些有话事的“it”的角色感受有能力的经验 2.让充满自信的成员投入一些受指使的角色,使他们明白弱者的心态 3.让组员参与权威的交涉活动,建立面对权威的自信 4.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5.小组发展阶段和///////////////////////////////////// (四)领导技巧 (五)沟通技巧 (六)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七)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 (八)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 1.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 2.注意语言的选择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 式版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背景及理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

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协调能力。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2)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doc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小组工作案例范例

小组工作 一、案例背景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成立于1988 年,是一家市属养老福利机构。"一福"集颐养、护理、康复、医疗于一体,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养老机构,目前收住近500位老年人。全院分为"四区一部",即颐养区、生活照料区、养护区、医疗区和门诊部,各区都配备24小时的值班护士,为老人们提供全天候的周到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护士们的工作最为辛苦和琐碎,她们都是20多岁的女孩子,为80多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本来就不是一件易事,而长期为老人服务更是增加了她们心理的疲惫和职业的倦怠。因此,社会工作者决定针对该院的年轻护士开展一次减压小组活动。 二、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有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需要释放、需要解决,她们想从小组活动中学到一些方法,用来减轻目前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二是她们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尤其对于“我是护士”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非常认同,对自我及未来发展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很担心眼前的

工作问题,但又不知如何解决。三是服务对象从来没有接触 过社工小组活动,对社工小组几乎没有认识。根据访谈内容 分析:她们由于工作内容相近,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 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发展性质的,所以能改善她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世的信念,达到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的目标;小组采取自愿原则,所以来参加小组的护 士没有特别的工作任务都能保证出勤;因为本小组要处理压 力和情绪的问题,所以选取具有共同压力源和情绪困扰的人 参加。因此,本次只选择部分压力源基本一直的护士参加。 从《工作疲馈感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需要 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题包括:处理负面的工作情绪,与工作 对象和谐相处,减少工作挫败感,提高有效处理工作对象问 题的能力,提高冷静处理工作中面临的情绪困扰问题。从 《情绪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在参加小组前 一段时间的情绪比较好。 预估问题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 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 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 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 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 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 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 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 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强 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 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要尊重组员有选择 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 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 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 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乐于追随他人、 受人支配,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 同情、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本人则

教资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教育观的精神实质: 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全面发展教育 特性: 1.全体性 2.全面性 3.主动性 4.和谐型 5.充分性 6.可持续性 德国—席勒—《美学书简》首次提出美育 中国—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 体(基础) 智(根本)——-德(灵魂,统帅)——劳(途径) 美(动力) 途径: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主渠道) (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三)学生集体 (四)上述三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 目标 实施策略 a)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b)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d)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e)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 本质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主体性 (4)发展性(5)开放性(6)基础性(7)能动性 内涵: 1.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两全两发展,创新与实践。)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职业理念冲刺知识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与教师 命题分析与预测 客观题中对学生的权利部分的知识点考查得较为集中,此外,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素养、师生关系部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容易被纳入到主观题的考查范围之内。具体来说,学生的本质属性、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师生关系部分应作重点理解和全面地把握。 考点归纳 1.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 2.了解学生的法律身份和社会地位 3.掌握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4.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5.掌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6.掌握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7.掌握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8.掌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第一节学生 本节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或简答题型出现。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多以名词解释出现) (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青少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形成中”的人,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成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其独立地位与独立人格常常得不到重视。 (二)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中小学生在法律上基本属于“儿童”和“未成年人”这个范畴,中小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权利与义务的特殊性。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型中)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1)人身权。 (2)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三)学生的义务 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有些权利同时又是义务。学生的义务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对有关学生的义务所作的规定既要符合国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领导 1. 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2. 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 ①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结识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3)澄清。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的信息。 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①有趣。 ②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③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④简洁明了。 ⑤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在成长或治疗性的小组,成员们有时害怕透露一些事情会让自己以后觉得后悔。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 、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小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如,是严肃性的,还是松弛社交性的;是对抗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正式的,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