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你(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

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

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

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

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

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

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

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

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

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

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

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

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

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

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

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

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

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

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

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

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

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

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

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

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

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

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

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

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

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

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

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

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

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

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

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

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

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

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

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

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

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

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

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

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

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一)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订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7、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1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二)目标与战略

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

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

的预期成果。

2、目标的特性:

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

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

联;时间限定。

3、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

制性目标 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

是分层次的)

3.目标的网络化

4.目标的多样

5.目标的时间性

6.目标的可考

核性

4、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

作用 3.凝聚作用

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

的客观标准

5、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

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

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

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标管理的特点: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

组织实施 3.检查和评价

7、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

传的不够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

的管理人员讲清楚

3.目标难以确定

4.目标一般是

短期的 5.不灵活的危险

8、企业核心能力:是指竞争对

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

竞争优势的关键。

9、企业核心能力表现在:

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

统的机能 2.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

的能力

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4.生产

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

力 6.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

统 8.整合各种技术创新产品的技能

10、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

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

当有一个使命。

11、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

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

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12、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

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

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3、三种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主导思想是

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

别具一格,具有独创性,并利用差别

化建立竞争优势。

3.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

细分市场或某种特殊的产品。

(三)预测与决策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是指计划在实施工程中预期的

内外部环境。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

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

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

等内部因素。

2、预测: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

的估计。

3、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

不确定性

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

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

生的结果

4、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搜

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

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5、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

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怎么和应当

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6、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

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7、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

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

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5.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8、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1.例行问题:是重复出现的、日

常的管理问题。

2.例外问题:是偶然发生的,新

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

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9、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

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

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

程序。

2.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

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

理这类问题没有固定方法。

10、决策有效性的标准(三种决

策类别):

1.最优决策(理性决策)

2.满

意决策(有限理性决策)

3.合理决策

11、满足最优决策的条件:

1.问题清楚明确

2.目标单一明

确(利润最大化)

3.所有方案已知

4.偏好清楚、

一致、稳定

5.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12、预测的方法:

1.外推法

2.因果法

3.直观法

(如德尔菲法)

13、德尔菲法要点: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

2.统计归

纳 3.沟通反馈意见 4.多次反复

14、主观决策法:指用心理学、

社会学的成就,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

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

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

做出评价和选择。

15、计量决策法:是建立在数学

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把决策的

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用数学式表

示出来,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一)组织工作的含义

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

1.组织职位设计

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

3.组织结构横行划分

4.职权配制

5.组织结构的协调

6.组织结构的调整

4、组织工作的特点: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1.技术

2.外界环境

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生命周期

5.组织的战略

6、组织工作的原理:

1.目标统一原理

2.分工协作原理

3.管理宽度原理

4.责权一致原理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7、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8、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9、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1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

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

织的有效运行。

12、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

理: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

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

织的正常运行。

(二)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1、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任务

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

熟练程度

2.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

失的时间

3.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

人员培训的要求

缺点:员工因工作单调乏味,产

生厌烦和不满情绪,影响了总体的工

作效率和质量。

3、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

位设计的做法:

1.职位扩大化

2.职位轮换

3.

职位丰富化 4.工作团队

4、职位设计的要求:

均衡的满足顾客、雇员和组织的

利益。

5、层次产生的原因:

如果管辖的人数超过人的精力

与时间允许的范围,管理的效率将下

降。此时需要增加一个管理层次,通

过委派工作给下一级管理者而减轻

负担。如此下去,便形成了有层次的

结构。

6、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

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

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

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

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间

相互沟通困难。

7、高耸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

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1.协调工作增加。 2.设

备与开支、时间与精力增加。

3.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

阻。 4.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困难。

5.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下级人员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

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9、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2.面对问题的种类

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4.授

5.计划

6.组织的稳定性

10、部门划分的方法及其优缺

点:

1.按人数划分

2.按时间划分

3.按职能划分

优点: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有

利于实现目标;简化了训练工作,加

强了上层控制手段。

缺点:专业人员对其他领域不了

解;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

4.按产品划分

优点:有利于发挥专用设备效

益;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技能和专业知

识;有利于部门协调

缺点:要求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

理的能力;产品部门独立性强,整体

性差;增加了主管部门协调、控制的

困难

5.按地区划分

优点:有利于改善地区的协调;

有利于培养人才

缺点: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

力的人才;增加了主管部门控制的困

难;地区部门之间不易协调

6.按服务对象划分

7.按设备划分

优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11、部门划分的原则:

1.力求最少

2.组织结构应具有

弹性 3.确保目标的实现

4.指派平衡

5.检查部门分设

12、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1.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

接下属有直接职权

2.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

直接上级报告

3.管理者在其管辖范围内有绝

对或完全的职权

13、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1.结构比较简单 2.责任

与职权明确

缺点:1.组织规模较大、业务复

杂时,管理职能由一个人承担比较困

难。

2.当全能管理者离职时,很难找

到适当的人去替代。

3.部门间协调性差。

14、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特

点:

1.按组织职能划分部门,设置机

构,实行专业分工。组织实行统一指

挥。

2.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

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挥部门和人员,

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

3.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

15、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

缺点:

优点:1.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

应的参谋和助手,能够进行有效管

理。

2.每个部门都由直线人员统一

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统一指挥

和实行严格责任制度的要求。

缺点:1.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受到限制。

2.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

思广益做出决策。

3.参谋部门和直线部门目标不

一致时,上层主管协调工作量大。

4.难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

面情况的管理人员。

5.组织系统适应性差,因循守

旧,对新情况不能做出及时反映。

16、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特点: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集中领

导下进行分权管理。

17、矩阵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

缺点:1.稳定性差。

2.由于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会使工作无所适从。

(三)组织中的职权配制

1、职权的类型:

1.直线职权

2.参谋职权

3.职能职权

2、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即指挥权。

3、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4、职能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行使。

5、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

参谋是为直线主管提供信息、出谋划策、配合主管工作的。发挥参谋作用时,参谋应独立提出建议,直线主管不为参谋左右。

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7、授权的步骤:

第一步:将任务委派给接受授权的下属,并明确应当取得的成果。

第二步: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下属。

第三步:使下属承担起所对接受的任务、成果要求和职权的义务。

8、组织中的职权分裂:是指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的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

9、有效授权的要求:

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

2.要有放手的态度

3.要允许别人犯错误

4.要善于信任下级

5.要善于适度控制

10、集权: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

11、分权: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

1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致:

1.决策的数目

2.决策的重要性

及其影响面 3.决策审批手续的繁简

程度

13、集权制组织的特点:

1.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

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

3.统一经营

4.统一核算

14、分权制组织的特点:

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2.上

级控制较多,往往以完成目标为限

3.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4.

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1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决策的重要性

2.高层对一致

性的方针政策的偏好

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历史

5.最高主管的人生观

6.获得管

理人才的难易程度

7.手段 8.营运的分散化

9.组织的变动程度 10.外界环

境的影响

16、活性化:是指员工参与的一

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

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

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

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

功又有高度责任感。

17、管理者在活性化组织中的作

用:

1.管理层必须明确组织的使命

和价值观,设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

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共享和认同。

2.管理层还须对组织加以适当

的构造和部署,以保证其战略的实

现,要让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自己的

位置。

18、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

1.营造促进活性化的文化

2.组

织职位的成功设计

3.选拔适合活性化文化的员工

4.对员工进行不懈的培训和教育

5.建立促进活性化的考核评价

制度

19、委员会管理:是指组织中的

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

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

20、委员会管理的优点:

1.集思广益

2.协调

3.防止职

权过于集中

4.下级参与管理

5.加强沟通

6.

代表集团利益

7.有利于管理者的成长

21、委员会管理的缺点:

1.耗费时间且成本高

2.妥协与

犹豫不决 3.职责分离

4.一个人或少数人占支配地位

22、个人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效

率较高。

缺点:个人的知识、智力、才能

有限,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

23、董事会的职能:

1.受托管理

2.决策企业公司的

目标 3.挑选总经理

4.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

5.批准

预算 6.维持公司长期稳定

7.决定利润分配 8.通过有见解

的咨询来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

(四)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的外

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2、组织变革的领域:

1.结构

2.技术

3.人员

3、组织变革的阻力:

1.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2.对于

可能失去个人利益的恐惧

3.不认为变革符合组织的最佳

利益

4、减少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1.确保达成共同的变革愿望

2.

沟通变革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3.认识到变革的情绪影响

4.理

解变革的各方面影响

5.沟通即将变革和不会变革的

部分 6.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

7.提供有效的反馈、合理的报酬

以及适当的结果

8.对阻力做出一致的反映 9.灵

活、耐心和支持

5、过程:质量由人员、机械、

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决定,这一

因素的组合叫做过程。

6、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

1.确定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是什么。

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

要是什么。

3.为了向顾客提供他们满意的

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

4.明确你的过程。

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

功。

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

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7、业务过程再造():为了在成

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实现剧

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的根本的再

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8、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

1.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

2.以过

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

3.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一)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1、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

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3、人员配备的原理:

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2.责权利一致原理

3.公平竞争原理

4.用人之长原理

5.不断培养原理

4、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5、责权利一致原理:是指组织越想尽快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

6、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就越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7、用人之长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8、不断培养原理:是指组织越想使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需要他们不断的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二)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1、选聘的条件(标准):

1.管理愿望

2.管理能力

2、选聘的方式:

1.内部提升

2.外部招聘

3、内部提升的优缺点:

优点:1.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2.内部成员对组织比较了解,能较快的胜任工作。

3.可以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

4.工作有变动机会,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

5.可以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

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可判断其效益如

何。

缺点:1.所能提供的人才有限。

2.会造成“近亲繁殖”。

3.组织内没有得到提升的人的

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4、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优点:1.有广泛的来源,并可能

招聘到第一流的人才。

2.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3.可以避免挫伤组织内没有提

拔到的人的积极性。

4.由于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

验,可以节省培训所耗费的时间和费

用。

缺点:1.不容易对应聘者做出客

观的评价。

2.应聘者对组织需要一个熟悉

的过程。

3.会使组织中能胜任但未被选

用的人感到不公平,对前途失去信

心。

5、选聘应注意的问题:

1.选聘的条件要适当。

2.主持选聘的人应具有较高的

素质和能力,并有伯乐式的慧眼。

3.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

4.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

5.敢于启用新人。

6、管理者考评的必要性:

1.通过考评可以了解管理者的

工作质量

2.考评是选拔和培训管理者的

需要

3.考评是完善组织工作和调整

管理者职位的需要

4.考评是奖励的合理依据

7、管理者考评的方式:

1.自我考评

2.上级考评

3.群

众考评

8、管理者考评的方法:

1.考试法

2.成绩记录法

3.对

比法 4.自我考评法

9、管理者培训的内容:

1.政治思想教育

2.业务知识

3.

管理能力

10、管理者培训的方法:

1.理论培训

2.职务轮换

3.提

4.在“副职”上培训

5.集体研

讨会 6.参观考察

7.辅导

11、做好管理者培训工作应注意

的问题:

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

结合 2.上级管理者必须支持并参与

培训工作

3.教员问题

4.学习是自愿的

5.培训内容必须满足受训者的

需要 6.培训方法必须有效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愿而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实质:

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和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正式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

正式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分为奖赏的权力、强制的权力、合法的权力。

个人的权力(非职位的权力)分为专家的权力、榜样的权力。

4、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5、领导工作的作用:

1.有效、协调的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6、领导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

2.目标协调原理

3.命令一致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

5.沟通原理

6.激励原理

7、指明目标原理:是指领导工作越能式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越大。

8、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好。

9、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也就越大。

10、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

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

种情况就越准确,领导工作也就越有

效。

11、沟通管理:是指管理者与下

属之间越是有效、准确、及时的沟通,

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

体。

12、激励原理:是指管理者越能

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

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

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13、领导者的修养的内容:

1.懂得领导者的知识

2.移情作

用 3.客观性 4.自知之明

14、领导艺术的内容:

1.决策艺术

2.用人艺术

3.授

权的艺术

4.指挥和激励的艺术

5.集中精

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 6.领导变革的

艺术

(二)团队

1、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

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1.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

2.

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

3.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

4.质

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更大的创新

6.运营成本的减

7.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 8.对

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9.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

降低

3、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1.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

2.个人

交往能力的提高

3.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4.培

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

5.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6.满足

感和认同感

7.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

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

4、团队的类型:

1.过程改进团队

2.工作团队

3.

自我管理团队

5、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

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6、工作团队(自发型团队):对

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

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7、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

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

工群体。

8、团队形成的条件:

1.指导委员会

2.团队的结构、

领导和成员 3.团队的推进者

9、团队发展的阶段:

1.形成阶段:成员首次聚在一

起,团队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

员的角色,制定规划。

2.震荡阶段:成员仍作为个体在

思考并做出决定,团队可能涉及到争

执、挑战领导者的权力、重新确立目

标以及竞争性和戒备性行为。

3.规范阶段:关注实现与团队相

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

4.执行阶段:团队已经成熟为一

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在实现目

标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沟通

1、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

给客观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

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2、沟通的含义:

1.沟通是双方的行为,而且还要

有中介体。

2.沟通是一个过程。

3.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

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它始于主

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应。

3、沟通的三种表现形式:

1.人—人之间的沟通

2.人—机

之间的沟通 3.机—机之间的沟通

4、沟通过程的七个环节:

1.沟通

2.编码

3.媒体

4.沟通的客体

5.译码

6.做出

反应

7.反馈

5、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包括语

言文字的沟通,也包括非语言的沟

通。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

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

度、观点的交流。

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

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

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6、沟通的目的:

是信息分享,使组织的所有行为

在既定目标上保持一致。

7、沟通的作用:

1.使组织中的人认清形式

2.使

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3.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

织行动

8、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

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

通保持权威性。

缺的:刻板,沟通速度很慢,有

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9、正式沟通的形式:

1.链式沟通

2.环式沟通 3式沟

4.轮式沟通

5.全通道式沟通

10、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

速度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

以提供的“内幕消息”。

缺点: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

确切,可能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的

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11、其他沟通联络方法:

1.发布指示

2.会议制度

3.个

别交谈

12、选择沟通方法要考虑的因

素:

1.沟通的性质

2.沟通人员的特

点 3.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4.沟通渠道的性质

(一)控制工作概述

1、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2、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要进行控制

2.控制工作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活动

3、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比较:

相同点: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2.都有两个前提条件:控制标准、控制机构

3.都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不同点:1.一般控制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立刻付诸实施的,而控制工作要复杂得多。

2.一般控制中的反馈信息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3.一般控制的目的是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控制工作的目的不仅要按照原定计划维持组织的正常活动,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要力求使组织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

4、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

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经常产生的可迅速、直接的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急性问题,容易被人们发现、承认和解决;另一类是长期存在、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人们对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不容易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

5、管理突破: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6、管理突破的步骤:

1.论证必要性

2.组织落实

3.进行诊断

4.治疗过程

5.克服阻力

6.在

新的水平上控制

7、控制工作的类型:

1.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现场控

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直接控

制、间接控制

8、现场控制:用于正在进行的

计划执行过程,管理者深入现场监督

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9、反馈控制:分析工作的执行

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

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和

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

施并予以实施。

10、前馈控制:管理者运用最新

信息,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

预测,将其同计划进行比较,在必要

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

目标的实现。

11、间接控制:人们常常会犯错

误,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他们往往根据计划和标准,追查出现

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纠正。

12、直接控制:合格的管理者出

的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

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3、控制工作的要求:

1.控制系统应符合管理者的个

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

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

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14、控制工作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

2.组织

适宜性原理 3.控制关键点原理

4.例外情况的原理

5.直接控制

原理

15、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是指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设计的

控制系统越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

工作也就越能有效的为管理者的需

求服务。

16、组织适宜性原理:是指组织

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完整,设计的

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

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

的误差。

17、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指管理

者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

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18、例外情况的原理:是指管理

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

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19、直接控制原理:是指管理者

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

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二)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预算的种类:

1.运营预算:企业日常发生的各

项基本活动预算。

2.投资预算:对企业的固定资产

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在可

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

3.财务预算:企业在计划期内反

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

务状况的预算。

2、预算的不足之处:

1.容易导致控制过细

2.容易导

致本位主义

3.容易导致掩盖效能低下的缺

点 4.最大缺陷是缺乏灵活性

3、零基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

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

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重

新审查每项活动的意义和效果,重新

排出各项活动的优先次序,并依此分

配资金和其他资源。

4、传统的非预算控制:

1.深入现场

2.报告

3.比率分

析:分为财务比率和经营比率

4.盈亏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

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企业的

盈亏平衡点和赢利情况的变化进行

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

5、计划评审技术():是把工程

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

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

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

出从开工到完工所需时间最长的关

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线路对系统进行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

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

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完成系统预

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6、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1.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综

合性和科学性的原理。

2.能够帮助主管人员进行计划,

并掌握全局,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

键环节。

3.能够有效的对工作进度进行

控制。

4.能够通过网络分析,得出完成

计划的多个可行方案,为选取最优方

案创造条件。

5.工程项目越复杂,其优点越显

着。

7、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

1.促使管理者去进行计划工作

2.促使管理者将计划的拟定工

作交给下级去做

3.促使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

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关键问题

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前

馈控制

5.使具有分网络的整个网络系

统有可能在恰当的时间针对组织结

构中的恰当职位和管理层次,提出报

告和为采取行动施加压力

8、计划评审技术的局限性:

1.很难对具体的作业时间估计

得很准确。

2.当网络很复杂时,一旦某项关

键工作完工拖期,重新调整网络计划

和寻找关键线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

人力。

3.计划评审技术本身并不是计

划工作,不能自动的进行计划控制。

9、损益控制法:是根据一个组

织(企业)的损益表,对其经营和管

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

10、投资报酬率控制法:是以投

资额和利润额之比,从绝对数和相对

数两方面来衡量整个企业或企业内部某一部门的绩效。

11、平衡记分卡的四方面指标:

1.财务

2.顾客

3.内部过程

4.学习与成长

12、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的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由管理者计划和设计的,用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专门信息,以有效的履行管理职能的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1.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

4.高级经理支持系统()

5.专家系统()和智能经理支持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

1.人

2.输入设备

3.输出设备

4.数据存储设备

5.运算

6.控制与网络通信设备

7.系统软件 8.应用软件

4、信息处理新技术:

1.数据仓储

2.数据挖掘

3.神经网络系统

5、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

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施

6、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

1.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统

2.配备专门人才,培训组织成员

3.选用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

7、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问题:

1.确立全面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

2.全员参与,管理者支持

3.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数据准备工作

4.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

5.扩展应用领域,实现综合集成

8、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影响和作用:

1.促进管理方式的变革

2.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沟通水平化

3.触发业务流程再造

4.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试卷 答案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一、(共72题,共150分) 1.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2分)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已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标准答案:B 2. “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2分)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万,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标准答案:C 3. 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2分)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标准答案:A 4. 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2分) A.伦理的功利观 B.伦理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标准答案:A 5. 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凡组织文化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标准答案:C 6. 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宇,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2分)A.权责对等原则 B.命令统一原则 C.集权化原则 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 标准答案:B 7. 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这时,厂长的管理幅度为()。(2分) A.4 B.7 C.22 D.23 标准答案:B 8. 下列关于委员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 A.委员会能够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B.委员会一般只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和较低管理层 C.委员会容易导致时间上的延误 D.日常事务管理不宜采用委员会的管理方式 标准答案:B 9. 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像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标准答案:D 10. 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领导方式。(2分)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贫乏型 标准答案:A 11.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2分) A.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标准答案:D 12. 企业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化方式来处理,而另有一些问题则不能,还有些问题如果进行制度化处理则会导致效率下降。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面临以下各种情况时,你认为哪一种是最没有必要且不可能制度化的?()。(2分) A.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增大,应收账款总额急剧上升 B.随着引进人才增多,企业核心经营理念更趋多元化 C.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变化将更具不确定性 D.企业上下人均收入的提高所导致的员工心态变差 标准答案:C 13. 提出期望理论的是()。(2分)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标准答案:C 14. 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百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标准答案:D 15. 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2分)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标准答案:B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B.接受者比较满意单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 C.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 D.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解 标准答案:B 17. 首次提出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是()(2分) A.霍桑 B.法约尔 C.泰罗 D.巴纳德 标准答案:C 18. 匿名征询专家意见的决策方法,属于()。(2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试卷答案

精品文档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一、(共72题,共150分) 1.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2分)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已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标准答案:B 2. “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2分)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万,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标准答案:C 3. 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2分)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标准答案:A 4. 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2分) A.伦理的功利观 B.伦理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标准答案:A 5. 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凡组织文化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标准答案:C 6. 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宇,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2分) A.权责对等原则 B.命令统一原则 C.集权化原则 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 .标准答案:B 7. 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这时,厂长的管理幅度为()。(2分) A.4 B.7 C.22 D.23 .标准答案:B 8. 下列关于委员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 A.委员会能够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B.委员会一般只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和较低管理层 C.委员会容易导致时间上的延误 D.日常事务管理不宜采用委员会的管理方式 .标准答案:B 9. 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像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标准答案:D 10. 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领导方式。(2分)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贫乏型 .标准答案:A 11.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2分)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XXXX专升本 管理学 模拟试题 (7)

《管理学原理》测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技能更为重要。 A . 创新技能 B . 概念技能 C . 理解技能 D . 技术技能 2、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 . 提高劳动生产率 B . 提高劳动积极性目 C . 激 励 D . 协调 3.小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后成为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典型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 ) A.事业部制 B.工厂制 C.泰罗制 D.包销制 4.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A、孔茨 B、德鲁克 C、巴纳德 D、西蒙 5.规章制度属于企业文化中的() A、上层文化 B、中层文化 C、表层文化 D、深层文化 6.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7、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 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 8、管理人员涉及组织的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规定他的责任和权利。这些工作称为() A. 职能分析 B.管理规X设计 C.组织结构设计 D.协调方式设计 9、要先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就必须做好组织中的那项工作()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0、某企业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二人,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各一人,下设十二个科室和三个生产车间,分别由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由此可以看出,该企业总经理的管理幅度为() A.2人 B.3人 C.4人 D.15人

11.根据管理方格图,对生产高度关心而对人很少关心的管理属于哪种类型的领导风格( ) 。 A.9.1血汗工厂型 B.1.9乡村俱乐部型 C.9.9协作型 D.1.1贫乏型 1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 A.归属需要 B.自尊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 13.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 制 D.反馈控制 14.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哪些因素可激励员工()。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成长、成就、责任 15.对企业而言,变革是()。 A.应该避免的 B.可以避免的 C.无法避免的 D.引起混乱的根源 16.LPC模型是指() A. 管理模式 B. 激励的方法 C. 高素质的人员 D. 最不受欢迎的合作者17.在赫茨伯格的领导理论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 A. 激励因素 B. 保健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人际因素 18.在一个企业的每周一次的部门经理例会上,你认为最好的沟通方式应该是:() A. 全通道式沟通 B. 环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D. 轮式沟通 1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下属从不成熟趣于成熟,领导方式的变化顺序应该是() A.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岀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 行为科学学说 B. 人文关系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3.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 的()。 A. 社会技术系统 B. 社会经济组织 C. 社会经济系统 5.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 《科学管理理论》 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O A .企业精神 B. 企业价值观 C. 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岀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 界的轰动,这就是()。 A. 《企业再造工程》

B. 《管理的革命》 C.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 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 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 个****力与技术技能 C. 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岀,它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岀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 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 A 6% B、56% C 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B、非正式沟通 C正式沟通 1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经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较为合适。 A 4?8人 B、10?15人 C 15?20人 14.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 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 C目标任务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专升本+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学习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题(十六) 管理学原理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霍桑试验的结论之一是将工人定义为() A.经济人B.基本需求人 C.社会人D.简单人 2.最明白地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是() A.计划工作B.协调工作 C.组织工作D.开展工作 3.劳动生产率、成本结构、利润率属于以()为核心的目标结构。 A.市场目标B.盈利目标 C.创新目标D.社会责任目标 4.计划工作的起点是() A.确定目标B.阐述宗旨 C.制定规则D.估量机会 5.运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的第一步是() A.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B.列出目标函数方程 C.确定影响目标大小的变量D.确定影响目标的最大值 6.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

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是() A.组织管理B.目标管理 C.协调管理D.分工管理 7.德尔菲法中发表意见的方式是() A.电子会议B.匿名发表 C.公开讨论D.分组讨论 8.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行业中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参与竞争的范围铺展到整个行业市场的战略是() A.差异化战略B.目标集中战略 C.成本领先战略D.国际化战略 9.直线职权适宜配置在()位置上。 A.董事长 B.财务经理 C.人力资源经理D.计划部长 10. 分权程度就越大,则意味着() A.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量越少 B.较低的管理层次担任的决策重要性越小 C.较低的管理层次担任的决策影响面越小 D.较低的管理层次所作决策上级审核越少 11. 在主管人员的选聘过程中,要根据职务要求,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为组织选择 最合适的人员,这是指() A.公开竞争原理B.用人之长原理 C.权责一致原理D.民主决策原理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

你(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 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 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 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 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 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 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 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 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 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 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 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 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 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 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 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 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 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 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 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 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 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 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 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 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 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 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 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 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 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 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 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 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 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 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 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 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 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 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 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 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 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 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 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 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 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 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 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 A.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讲课教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 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 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 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 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 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 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宽容、博大、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双赢。对金融危机的处理。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现代文明的标志。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知识成为更重要的资本,掌握知识的员工很牛逼。他们将得到索取剩余价值的权利,从而颠覆过去的雇佣关系。知识的重要体现于知识产权、品牌价值、技术核心等等。 2、管理原则,就是怎么做,实际工作的时候的做法。对等的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信息共享;集成的过程; 对话式的工作,就是多沟通,了解全局,而不是自己的那一个方面;人类的时间与计时;虚拟组织与动态团队。 3、经营目标创新。以前追求利润最大,现在求可持续发展,包括对员工、社会的责任、影响,业务效率等等。 以前追求市场份额,现在求市场价值。个人理解,市场价值高了,就代表这个公司名声更好,更被社会认可,长远地看,更有发展前途,而市场份额只是中短期战略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4、经营战略创新。以前你死我活,现在双赢。 5、生产系统创新。四大系统:(设计与开发、生产自动化、质量控制、管理) 6、企业组织创新。扁平化;学习型;两级化;虚拟公司,即动态联盟。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主要介绍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由科学管理,到经营管理,到行为管理,到人本管理。 一、科学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