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周蕾

●1956年

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指引下,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8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并组织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习和考察。

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

6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成我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

9月,数字指挥仪901样机问世,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年

10月,我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2048字节,字长39位,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103机共生产了36台,104机生产了7台,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

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1年

由南京大学徐家福、北京大学杨芙清等人撰写的《程序设计》一书问世,这是一本我国早期

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963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代号为109机,这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年

由慈云桂支持研制的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40位。

●1965年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II”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08乙型计算机由华北计算所设计成功,北京有线电厂共生产156台。

●1967年

开始筹建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集中了一大批技术力量,同时开展外部设备中最薄弱的磁盘机、磁带机、打印机的研制工作。

10月,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年

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称为150机。

●1970年

最新型441B-III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

●1972年

11月,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年

年初,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1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确定把发展系列机作为当前发展方向。

5月,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DJS100计算机研制成功。

到1973年止,我国原四机部系统共生产了数字计算机250台,模拟计算机323台,机床控制设备133台,台式计算机1520台,在30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1974年

8月,第一台DJS-130机在北京无线电三厂试制成功。之后,131、132、135、140、152、153等共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近31个厂点生产,产量近千台。

8月,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命名为“748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1976年

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了第一代仓颉输入法。

12月,由华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设计,南丰机械厂试制出第一台DJS-183机,又先后研制出184、185、186和1804共5个机型。

●1977年

4月,安徽无线电厂、清华大学和四机部六所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

4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微型计算机专业会议,会议决定以Intel8080、Motorola6800两大芯片研制我国DJS-050和DJS-060两大系列微机产品。

慈云桂研制的151-III型机投入运行,达到每秒200万次运算速度

“银河”巨型计算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投入研制工作。

●1978年

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合作开发出第一个关幼波诊治肝炎的中医专家系统。

3月,全国科学大会将计算机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大带头学科之一,邓小平就计算机发展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10月,华北计算所的2780计算机和151-III/IV型机顺利装上“远望”号测量船,并且顺利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核潜艇水下导弹发射、第一次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的测量任务。

●1979年

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

中国研制成功仿8080的4片微处理器和多片的6800微处理器,随后研制出单片的仿8080与6800微处理器,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相应型号的微机DJS-050系列及060系列

采用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了DJS-140系列计算机,同时,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

年末,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同台湾Acer电脑公司合作,研制出第一台具有中文字型、中文操作系统、中文程序语言的微机。

10月,王选教授用我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

210、220、240和260(后改进型为265)等4种型号相继研制成功,其中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100万次/秒。

8月,《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GB2312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1982年

我国将计算机发展重点转到微型机上,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口成套件或关键件组装的同时,积极开展国产化工作。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国计算机发展规划。

参考DG公司的“诺瓦(NOV A)”16位小型计算机,采用国内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推出了“DJS -153”小型计算机,与“诺瓦-3”机兼容的“DJS-185”型机也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完成。同时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完成的“DJS-186”型机。

到1982年底,中国已经有了3500台计算机(不包括微型机),其中进口计算机500台,大概有200种机型,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共生产了50台,第二代计算机生产了200台,其余都是DJS-100系列。

●1983年

1月,在北京召开计算机工业长远规划专家座谈会,制定“六五”、“七五”和2000年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长远发展规划。

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已能批量生产D-2000型汉字智能终端及ZD-1110型字符显示终端。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已生产出24兆磁盘机、6兆盒式磁盘机等产品。

8月,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通过鉴定,输入速度可与西文相媲美。

11月,中国研制成功的“757”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0.1亿次。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https://www.docsj.com/doc/216784146.html,:81/Tech/Tt/5132.htm

转载者标署出处为“摘自《网络世界》https://www.docsj.com/doc/216784146.html,

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年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记时间事件备注

1956 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由华罗庚授命筹建

设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由夏培肃完成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5 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

1958 103型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每秒450次。

数字指挥仪901样机问世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 104型机研制成功

1960 105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1 《程序设计》问世由徐家福、杨芙清等人撰写;是一本中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963 109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 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40位。

1965 DJS-II型机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08乙型机华北计算所设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前后共生产56台。

1965 筹建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 150机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

1970 441B-III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全晶体管计算机。

1972 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 150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DJS-100机研制成功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4 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

1976 仓颉输入法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

DJS-183机研制成功

1977 DJS-050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银河巨型计算机开始研制由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研制工作。

1978 关幼波肝炎专家系统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合作开发出第一个关幼波

1979 成功仿制8080 的微处理器和6800 微处理器微机DJS-045系列及DJS-045060系列。

DJS-140系列机

HDS-9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45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王选教授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 GB2312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

1982 DJS-153机

DJS-185机上海电子计算机厂

DJS-186机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nbsp][$nbsp]到1982年底,中国已经有了4000台计算机(不包括微型机),其中进口计算机450台,大概有200种机型,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共生产了45台,第二代计算机生产了200台,其余都是DJS-100系列。

1983 计算机外部设备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已能批量生产D-2000型汉字智能终端及ZD-1110型字符显示终端;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已生产出24兆磁盘机、6兆盒式磁盘机等产品。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通过鉴定

757型机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0.1亿次。

银河I型机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1984 新技术发展公司宣布成立联想集团的前身

1985 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产1986 中华学习机

1985 长城286

1988 长城386

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89 EST/IS4260智能工作站

1990

1991

1992

1993 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

1995 曙光1000

1996

1995 银河Ⅲ

1998

1999 银河四

2000 GB18030编码标准

2001

2002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和大事记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和大事记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从而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 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提出了中国也要研究半导体科学,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首先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请回国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在五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共同培养第一批半导体人才。培养出了第一批著名的教授:北京大学的黄昆、复旦大学的谢希德、吉林大学的高鼎三。1957年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所长)、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俞忠钰(北方华虹设计公司董事长)。 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通过还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当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各自研制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之后,发展极为迅猛,从SSI(小规模集成电路)起步,经过MSI(中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然后发展到现在的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最近的U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发展到将来的GSI (甚大规模集成电路),届时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度将超过10亿个元件。 1959年,天津拉制出硅(Si)单晶。 1960年,中科院在北京建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河北建立工业性专业化研究所――第十三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1962年,天津拉制出砷化镓单晶(GaAs),为研究制备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打下了基础。 1962年,我国研究制成硅外延工艺,并开始研究采用照相制版,光刻工艺。 1963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制成硅平面型晶体管。 1964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硅外延平面型晶体管。 1965年12月,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召开鉴定会,鉴定了第一批半导体管,并在国内首先鉴定了DTL型(二极管――晶体管逻辑)数字逻辑电路。1966年底,在工厂范围内上海元件五厂鉴定了TTL电路产品。这些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主要以与非门为主,还有与非驱动器、与门、或非门、或门、以及与或非电路等。标志着中国已经制成了自己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1968年,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上海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形成中国IC产业中的“两霸”。 1968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MOSIC)。拉开了我国发展MOS电路的序幕,并在七十年代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第24所)、上无十四厂和北京878厂相继研制成功NMOS电路。之后,又研制成CMOS电路。 七十年代初,IC价高利厚,需求巨大,引起了全国建设IC生产企业的热潮,共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建成,四机部所属厂有749厂(永红器材厂)、871(天光集成电路厂)、878(东光电工厂)、4433厂(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综述

.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晶体管 . 大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银河I”巨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CPU)遭重创龙芯 一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与发展 ..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 .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并生产了50台左右 . .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生产了约200台 . .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中国用了7年时间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

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 .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 二.中国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 .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 .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 .

互联网金融大事记(2007-2016)

互联网金融大事记 2007年6月,中国第一家P2P网络信用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创始人张俊。2012年10月拍拍贷获得红杉资本千万美元级别投资,成为首家完成A轮融资的网贷平台(“正宗”P2P, 纯线上模式,纯信用无担保,只作为单纯的中介,类似直接融资) 宜信:创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创始人唐宁(债权转让模式,该模式有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红岭创投:创立于2009年3月,总部位于深圳(P2B,担保模式,“网络中介+担保人+联合追款人”) 陆金所: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旗下一站式投资理财平台,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总部在上海陆家嘴。 陆金所旗下网络投融资平台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P2S个人对债券,担保模式) 人人贷:人人友信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于2010年,民生银行资金存管,是国内少数真正完成资金存管平台之一。2013年12月,人人友信集团完成1.3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记录(,主打个人借贷) 宜人贷:由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宜人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中国城市白领人群提供信用借款咨询服务,并通过”宜人理财“在线平台为投资者提供理财咨询服务。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翼龙贷: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成功转型后成为中国首倡“同城O2O”概念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2014年11月3日获得联想控股约10亿战略投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积木盒子: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平台上线于2013年8月。2014年9月B轮融资小米领头3719万美元。(P2N个人对小贷公司,担保机构,2014年末,新产品“积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积木盒子开始从早期纯中介的P2N模式向着“自营+合作”的综合模式转变) (P2P小额信贷有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孟加拉国)首创,2006年起源于英国,2007年传入中国。世界第一个P2P是始于2005年3月英国伦敦的Zopa公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P2P是成立于2007年的美国Lending Club,美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是2006年2月5日的Prosper)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融资116亿港元,创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2012年6月20日,阿里从港交所退市。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IPO(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创立,2003年5月,淘宝网创立;2004年,支付宝推出;2010年8月,手机淘宝客户端推出;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成立,淘宝旅行成为独立平台并更名为“去啊) 2010年 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当在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认可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行业地位,并将其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 8月30日,第三方支付国家队超级网银上线。 2011年 5月18号,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开始 8月23号,银监会下发《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P2P首次获得广泛关注。

中国物业改革发展大事记

中国物业改革发展大事记 1981—1990年 1981年3月10日,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1981年9月,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湖丽苑管理处正式成立运作。 1983年4月,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国际商业大厦开启写字楼物业管理。 1985年5月,深圳市鹏基工业区服务公司成立,在上步工业区开启工业区物业管理。 1986年,广州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广州东华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五羊村) 1988年6月,深圳房改方案及配套文件《住宅区管理细则》出台。 1989年7月,深圳市房管所全部改制为物业管理企业。 1990年10月,深圳市莲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推行“综合一体化”物业管理试点。 1991-2000年 1991年3月,第一个业主委员会组织——深圳万科天景花园业主共管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2年10月,建设部组织文明住宅小区考评活动,广州五羊小区、无锡沁园小区、大庆庆葡小区、深圳莲花二村小区、大庆林源小区、深圳怡景小区、烟台民生小区和常州清潭小区等8个小区被评为

“全国城市文明住宅小区”,相关城市分管副市长石安海、薛成志、刘阜茂、李传芳、杨金镜、洪文鑫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住宅小区优秀市长”。 1993年6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组织——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 1993年3月,建设部在广州市番禺县召开“全国物业管理专家研讨会”。 1994年1月,深圳市住宅局组织下属物业管理企业参加的莲花北村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活动,开创了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先河。 1994年3月,建设部以第33号部长令颁布第一部全国性物业管理部门规章《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1994年6月,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颁布。 1995年8月,建设部在青岛召开全国第一次物业管理工作会,推广青岛对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一年试点、三年普遍推开”的经验。李振东副部长作了《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体制而奋斗》的报告,侯捷部长作了重要讲话。 1995年8月,全国物业管理优秀和示范项目考评工作全面启动,当年建设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优秀示范项目和优秀市长表彰大会。 1996年2月,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率先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96年12月,深圳住宅局在鹿丹村小区组织了第一次老住宅区

2007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1.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5940万台,上网用户约1.37亿人,网民数占全国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域名总数为4109020个,网站数约8430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约256696Mbps。 2.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3.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规范。 4.2007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手机报,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与新闻传媒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5.2007年5月开始,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TOM网、中华网等11家网站举办“网上大讲堂”活动,以网络视频授课、文字实录以及与网民互动交流等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截止到12月底,共举办330多期讲座,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6.2007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7.2007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接入该平台的10家电子邮件运营企业的邮箱用户数占中国邮箱用户总数8成以上。 8.2007年7月,在中国股市热浪中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的“带头大哥777”博主王晓被吉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定性为“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表现出博客产品的负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社会舆论形成过程的新的复杂性。 9.2007年8月21日,《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公约》提倡实名制。10多家知名博客服务提供商在发布会现场共同签署了该公约。 10.2007年9月3日至6日,TOM在线先后从香港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退市,成为首家退市的中国概念股。 11.2007年9月7日,《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发布,截止到200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700万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1%;而同期我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21.6%。这是我国首次就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发布调查报告。

1994互联网大事记

1994互联网大事记 1.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2.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

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4.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由钱天白、钱华林分别担任中国CN域名的行政联络员和技术联络员。 5.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

6. 1994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自此,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7. 1994年6月28日,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大力协助下,北京化工大学开通了与Internet相连接的试运行专线。 8. 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IP/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成为运行TCP/IP协议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9. 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间的计算机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

2009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1. 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七部委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2. 2009年1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正式启动,内容涵盖与互联网相关的科技、运动、时尚、文化、动漫等领域。在这次大会上,9月14日被票选为网民节日期。 3.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4. 2009年2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 5. 2009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 6. 2009年5月19日21时起,由于https://www.docsj.com/doc/216784146.html,网站的域名解析系统受到网络攻击出现故障,导致电信运营企业的递归域名解析服务器收到大量异常请求而引发拥塞,造成江苏、安徽、广西、海南、甘肃、浙江等6省部分互联网用户的服务受到影响。5月20日凌晨1时20分,受影响地区的互联网服务基本恢复正常。 7. 2009年6月26日,文化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同一企业不能同时经营虚拟货币的发行与交易,并且虚拟货币不得用于购买实物。 8.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9. 从2009年下半年起,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微博客吸引了社会名人、娱乐明星、企业机构和众多网民加入,成为2009年热点互联网应用之一。 10. 2009年8月18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经营单位经营网络音乐产品,须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或备案。” 11. 2009年8月26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承办的第28届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开放政策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APNIC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 12. 2009年9月7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央编办对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三定”规定》中有关动漫、网络游戏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部分条文的解释》。规定:“文化部负责动漫和网络游戏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对影视动漫和网络视听中的动漫节目进行管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在出版环节对动漫进行管理,对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前置审批。”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编年(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 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 计算技术发展道路” 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 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海南发展大事记

海南发展大事记 1解放海南岛 1950年3月初,解放军小股部队始进行横渡海峡的试验,先后四批部队顺利登上了海南岛,站稳脚跟。 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开始。 1950年5月1日,全海南岛解放,海南行政区公署成立,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 2开放发展转折点 1983年2月,中央召开关于海南开放开发的会议,形成《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传递出中国开放海南岛的信号。 1984年 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就扩大开放和特区工作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指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3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建立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议案。10月1日,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海南省正式宣告成立。 4率先实行落地签证 1990年7月18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海南经济特区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1个国家持普通护照、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在海南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实行免办签证入境。 5运作洋浦经济开发区 1989年3月,洋浦风波。 1993年3月,率先设立由外资成片开发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家赋予洋浦经济开发区最优惠的政策。同年9月,“洋浦经济开发区”正式封关运作。 2007年9月,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成为全国第4个保税港区。 6中国民航第一家 1993年,全国民航系统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 1995年11月21日,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这标志着中国民航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全面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1995年12月25—29日,海南经济贸易洽谈会在香港举行,这是海南首次在境外举办的全省性大型经贸活动。

2011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结果公布 《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经由CNNIC起草、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1件互联网事件入选《大事记》。互联网大事记入选标准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事件。现将《大事记》结果向社会公布,感谢大家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的参与和支持! 《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全文如下: 1. 2011年初,“微博打拐”活动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行动引起全国关注,形成强大舆论传播力量。7月23日“甬温动车事件”通过微博快速传播,引发热议。12月16日,《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出台,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随后广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地亦采取相同措施。多项事件表明,微博已成为我国重要舆论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微博客用户已达 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 2. 2011年3月起,百度文库、百度MP3等产品相继受到作家、出版业、音乐界代表及音像协会的侵权指控。12月,土豆网与优酷网就版权问题发生争端。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判定规则。 3. 2011年4月12日,百度应用平台正式全面开放;6月15日,腾讯宣布开放八大平台;7月28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正式上线;9月19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商城宣布开放平台战略。2011年中国互联网大企业纷纷宣布开放平台战略,改变了企业间原有的产业运营模式与竞争格局,竞争格局正向竞合转变。 4. 201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设立。这一机构的设立,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建设、发展和管理,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体现出国家层面对互联网的高度重视。 5. 2011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 6. 2011年10月5日,中华网向美国亚特兰大破产法庭提交破产申请。中华网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成为了第一家申请破产的中国赴美上市互联网企业。 7.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后,针对网络运营商发起的第一次反垄断调查。 8. 2011年12月21日,开发者技术社区CSDN中600万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被黑客公开,随后天涯网证实部分用户数据库泄露。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网民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高度关注。 9.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2013年底前,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与第6版主流业务互通。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56亿。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3G用户达到1.28亿户,全年净增8137万户,3G基站总数81.4 万个。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加速宽带无线化应用技术(WLAN)的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部署的无线接入点(无线AP)设备已经超过300万台。3G和WiFi的普遍覆盖和应用,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2005 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1.2005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为9400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为432077个,WWW站点约为6689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74429 M。6月30日,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2.2005年1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网络版权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致力于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2005年2月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根据此办法,信息产业部会同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国互联网站集中备案工作。备案工作将建立ICP备案信息、IP地址使用信息、域名信息三个基础数据库,为加强互联网管理奠定基础。 4.2005年2月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与《电子签名法》同步实施,为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2005年4月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上海电视台正式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这是广电总局在国内发放的首张IPTV业务经营牌照。 6.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发行价为27美元,在首日的交易中,以66美元跳空开盘,股价最高达151.21美元,收盘价122.54美元,涨幅达354%,创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五年间纳斯达克IPO首发上市日涨幅最高的纪录。 7.2005年8月11日,雅虎宣布以10亿美元以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及35%的投票权,雅虎在中国的全部业务交给阿里巴巴经营管理。开创了国际互联网巨头的中国业务交由中国本地公司主导经营的先例。 8.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2005年11月7日,北京奥组委宣布,搜狐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互联网内容赞助类别。 10.2005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会议认为,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 11.2005年11月17日,“中国科普博览”和“天府农业信息网”获得“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突尼斯阶段会议上揭晓的“世界信息峰会大奖”,这是中国网站首次获此国际大奖。

5-3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开篇语: 从1953年1月我国成立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到今天,我国计算机科研人员已走过了近五十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历程。从国外封锁条件下的仿制、跟踪、自主研制到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与"狼"共舞,同台竞争,从面向国防建设、为两弹一星做贡献到面向市场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源泉,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里程碑。 一、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早在1947~1948年,华老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和冯·诺依曼(J·Von Neunann)、哥尔德斯坦(H·H·Goldstime)等人交往甚密。华老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的赞誉。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华老参观他的实验室,并经常和华老讨论有关的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教授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国后也要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任务就是要设计和研制中国自己的电子计算机。 1956年春,由毛泽东主席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教授担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8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并组织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习和考察。 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二、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的计算机制造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中期。1957年下半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正式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原738厂)共同承担。在那个独特的历史年代里,闵大可教授率队赴苏考察。根据(前)苏联提供的M-3机设计图纸经局部修改,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小型电脑。1958年6月,该电子计算机安装调试,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后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6台。103机,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当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十次,后来安装了自行研制的磁心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 1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07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7年 1.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5940万台,上网用户约1.37亿人,网民数占全国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域名总数为4109020个,网站数约8430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约256696Mbps。 2.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3.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规范。 4.2007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手机报,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与新闻传媒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5.2007年5月开始,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TOM网、中华网等11家网站举办“网上大讲堂”活动,以网络视频授课、文字实录以及与网民互动交流等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截止到12月底,共举办330多期讲座,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6.2007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7.2007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接入该平台的10家电子邮件运营企业的邮箱用户数占中国邮箱用户总数8成以上。 8.2007年7月,在中国股市热浪中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的“带头大哥777”博主王晓被吉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定性为“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表现出博客产品的负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社会舆论形成过程的新的复杂性。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今天又把咱们国家的互联网历史翻出来研究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少发现,干脆复制这里来,下次不需要搜了 一、中国互联网产生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二、互联网泡沫 泡沫的幽灵很早就在地球上游荡。用他的魔力导演着“一夜成乞丐,一夜成富翁的”的人间悲喜剧。 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网站,1998年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4年,31岁的贝索斯决定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亚马逊网站诞生。到1999年,亚马逊网上书店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截止到1999年10月,收入达到3.56亿美元,自1997年公开上市到1998年底,其股票价格飙升了2300%。而网景,一个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两年,没有挣过一分钱的公司,居然站到巨人微软的对面!一些人在比较雅虎和波音之后,甚至下了这样的定义:网络经济3年等于工业经济70年! 网络就这样让人美梦成真。互联网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而网民队伍的日渐扩大,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永远无限。 这种泡沫示范作用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网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三雄(搜狐、新浪、网易)之一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站出来,声称自己投资网络有了盈利。 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2001年3日19日的一篇报道称:裁员像一场瘟疫,正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蔓延。裁员的问题已经从高科技“食物链”的底层辐射到顶层,这正是前几年股市过热和高科技公司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结果。直到2002年10月互联网业追踪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已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

五年发展回眸:大事记(更正)

五年发展回眸: 大事记 2012年 县委书记张常明携美的集团领导来校视察2月29日,县委书记张常明携美的集团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张书记一行视察了学校教学实训情况。美的集团领导在查看我校专业课程开设和教育实训等情况后,肯定了我校的办学业绩,并与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合同。张常明书记要求学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大胆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长沙民政职院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 3月10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洪宇等一行来我校指导工作。刘洪宇教授向全校教职工作了《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报告,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岗位群为发展方向;陈翠娥副教授针对我校空间建设作了《空间建设具体操作答疑》培训。唐春霞博士和李科博士则针对我校申报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工作作了调研和指导。 荣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2年5月14日至16日,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湖南物流职院、长沙民政职院、湖南工业职院等20个赛点同时举行。我校美容美发专业399班郑艳芳同学荣获“新娘化妆、盘发造型”一等奖、

苏慧同学荣获“新娘化妆、盘发造型”三等奖,易阳老师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技能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湖南省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视察 5月29日下午,湖南省教科院领导一行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省教科院领导对我校“校厂一体、产训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深入调研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工作,希望学校充分做好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申报立项工作。 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6月21日上午,省示范性职教中心评估专家组来我校实地评估验收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查看材料、实地查看、听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验收组对我校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创建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完成任务良好。 省职成处汪中民副处长来校视察 10月3日,省职成处汪中民副处长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汪副处长实地考察了我校目前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情况的落实情况,他对我校的各项实习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之后他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校办工厂。汪副处长在座谈时充分肯定学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要求

互联网在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互联网在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接触网络,我们就知道往上冲浪。那个时候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等网络活动上。可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到底知道什么是Internet吗?到底网络是怎么来的呢? 正如现代大多数先进科技起源于美国一样,因特网也是起源于美国,正如大多数科技是为军事服务一样,冷战时期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于是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到了70年代,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了因特网,也就是我们熟知的“internet”。 Internet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 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前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实验性网络ARPANET。1983年后,ARPANET中有关军事的部分被隔离为MILNET。其

后,1986年诞生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ET对Internet的发展起了划时代的作用。90年代初到现在,是Internet增长最迅速的时期,加入Internet的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的数量以指数方式增长,Internet上的网络从1985年的100个左右,迅速发展到1992年的5000多个。截止1996年7月,Internet已连接了134346个网络,入网主机1228万台,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 而因特网在中国发展的状况也是很不错的,下面我就针对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说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共可以分为3个发展过程: 1、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2、1994年之后的起步阶段,在这阶段我们国家的人才们通过努力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成为一个有互联网的国家。也从此互联网开始进入到公众人家。开始被我们平民所接触。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3、从1997年开始的迅速发展阶段,从这时候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