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年高中地理40个易错易混概念素材

2021年高中地理40个易错易混概念素材

2021年高中地理40个易错易混概念素材
2021年高中地理40个易错易混概念素材

40个易错、易混概念

1.光照与热量

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是指夏季风影响到的区域,而不是冬季风影响到的区域。非季风区是指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0.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

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来说的。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11.东亚的东南季风与南亚的西南季风

东亚的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

1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就北半球而言,相对于二分日,气压带、风带夏至日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

13.气团与锋面

14.冷锋与暖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前是被迫抬升的暖气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锋前是被迫后退的冷气团。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总是向冷气团一侧倾斜,降水也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符号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5.并不是所有气压场中都有锋面形成

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周围,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辐合的,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相遇,形成锋面。高压中心不能形成锋面,因为高压中心周围的气流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

16.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及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并不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澳大利亚东北部、南回归线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的影响有关。

(2)赤道地区并不都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17.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例如,黄河下游、长江的荆江河段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蓄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18.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径流总量,其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的多少、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关);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其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③结冰期,其取决于气温的高低;④含沙量,其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流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受人类活

动影响较大;⑤航运价值,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稳,河道深且宽阔,无瀑布、急流的河流,航运价值高;⑥水能资源,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的大小;③支流数量及形态;④河网密度;⑤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19.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水资源是指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体。

水能资源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0.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一般同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不同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有可能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如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比阿拉斯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

21.断裂与断层

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

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

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

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

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0.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附近的郊区转变为城区的过程,是郊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败,即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3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地势低洼)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则该条件往往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流水灌溉,水源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热带地区因为热量非常丰富,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梯田一般适合布局在坡度比较小的山区,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33.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

(1)立体农业

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业经营模式。

(2)生态农业

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将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3)观光农业

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观

光农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4)循环农业

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34.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

季风水田农业一般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较高,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较高。

35.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如北京、上海附近的牛奶生产企业。

36.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工业联系是指若干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企业集中于一定地域。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指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37.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38.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区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最典型:

(1)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9.产业并不仅仅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劳动力廉价和地价便宜的优势,同时又能占领当地市场,减少产品运输费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则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40.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获取信息,侧重于监测、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系统,侧重于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来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其功能侧重于定位、导航。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 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分严重。 1 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高等数学部分易混淆概念及例题

高等数学部分易混淆概念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数列极限大小的判断 例1:判断命题是否正确. 若()n n x y n N <>,且序列,n n x y 的极限存在,lim ,lim ,n n n n x A y B A B →∞ →∞ ==<则 解答:不正确.在题设下只能保证A B ≤,不能保证A B <.例如:11 ,1 n n x y n n == +,,n n x y n ,那么函数()f x 在X 上无界. 无穷大:设函数 ()f x 在0x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或x 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 (不论它多么大), 总存在正数δ(或正数X ),只要x 适合不等式00x x δ< -<(或x X >) ,对应的函数值()f x 总满足不等式 ()f x M > 则称函数 ()f x 为当0x x →(或x →∞)时的无穷大. 例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 ① 如果 ()f x 在0x 某邻域内无界,则0 lim ()x x f x →=∞

高中地理100易考、易错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考点考前总结100总汇 等值线: 1.相邻的等值线差值为等值差或0. 2.等值线的特殊判断方法:大于大值、小于小值。注:两条相邻的等 值线之间的等值线取值只能是这两条相邻的等值线的数值。 等高线: 3.高差计算。对角线相减法。开区间不能取两头数值。注:陡崖高度取值可取小值 4.地形的判断: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凸坡、凹坡、鞍部、火山口等 5.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地形的标准:等深线判断:五大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和海岭。注:地势平坦与地势低平不同。湖和海的区别,是不是0米。海滨浴场(稀疏)和港口(密集) 6.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地势。 7.等高线影响视觉:山脊的两侧、凸坡和陡崖看不见;山谷和凹坡看见。 8.水库的选址;在山间盆地的出口位置修大坝。既布袋口处。注:坝高和坝长。河流和等高线相交,流向和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9.等高线疏密反应出坡度、进而影响流速。影响航运(地势平坦)和水能(落差大)。 10.地形的影响:气候的降水和温度。注:海拔低的低山丘陵形不成迎风坡。 11.影响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12.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注:山区和高原一般少。但热带地区的高原较多,海拔高、天气凉爽。墨西哥城、巴西利亚等大城市在热带地区的高原。13.影响交通的选线和疏密。在山区交通线大致与河谷平行或重合。盘山公

路与等高线大至平行。注:隧道(交通设施)和索道(旅游设施)不同。等压面和等压线: 14.不同高度气压相等的面;低压向下凹;高压向上凸。 15.热力环流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温度低或高——气流下沉或上升——近地面气压高压或低压——晴朗或阴雨 16.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山谷风和郊区风等:白天:海风、谷风。晚上:陆风、山风 17.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相同的点的连线。 温差越大、气压差就越大、水平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8.风向的判定:(南或北)半球、(高或低)气压、近地面或高空三个信息就能确定。注: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注:知道风向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19.气压的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 20.等压线的应用:风向和风力(等压线的疏密)的判断。天气系统的分析: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等。注: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到一块。台风是气旋。 21.掌握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旋转方向。左右手定则。南左北右 天气特征的描述。(温度、晴雨、风力) 22.根据海洋和陆地的气压状况,判断季节。 等温线: 23.影响等温线的因素:地形、海陆分布、纬度和洋流等。注:海陆位置:点北陆北、点南陆南。直射点在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反之。 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24.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城市热岛效应。注:同一座山的山顶日较差比山麓的小。城市和郊区的温差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

(全)高考地理知识点-易混淆概念整理

【独家】 高考地理知识点-易混淆概念整理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高中生物学中易混淆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中易混淆的概念 一、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 应激性:植物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动物趋性、反射(一…就…最普遍) 反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性:决定、控制时选 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 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结构基础:细胞 二、纤维素、维生素、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会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B、Mo、Cu,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基本元素:C、H、O、N都是基本元素。 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植物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完整的一生);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四、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烃基和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性糖: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等。 五、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尿糖试纸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的原理均是利用了铜离子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但成分略有不同。

高数易混淆概念

概念区别: 1.无界与无穷大 无界是对任一M(无论多大),总存在x,使得f(x)>M,这里x任意,存在即可,不强调存在方式。 无穷大是对任一M(无论多大),总存在x0,当x>x0时,f(x)>M(注,这里的无穷大时x趋近正无穷时,其他同理),这里的存在有限制。 从定义,再结合图像,无穷算是无界的一种。但是无界不一定无穷 无界是一个区间而无穷是针对一个趋势,举个例子1/x,在(0,+∞)是无界而同是这个函数x趋近0是无穷而趋近无穷则是0 第二个例子xsinx,x趋近无穷满足无界的定义,是无界,但不是无穷,因为无论怎样取x0,x>x0总有函数等于0,也就是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无界的区间你如果有意识的话可以挑选一些数,有一定顺序组成一个新的函数的话完全可以成为无穷了。正如例子中你选π/2,5π/2,9π/2……是不是无穷? 这也涉及到一元函数的极限概念,考虑一下二元函数极限是x,y无论哪条路径都可以趋近某个值,其实一元函数也有个路径,不过这个路径指的是在x轴无论0,2,4,6……还是1,3,5……等等都是趋近同一值,这是想通之处了。而对于某一类的无界它也不过是挑取某个路径达到无穷。不能满足所有路径都是。 2.无穷小和零 无穷小是趋势,一定条件下的趋势,同是一个函数在不同条件下地位不同比如x趋近0时时无穷小x趋近1就是,0是无论那种情况都是趋近0,所以0是无穷小。但是无穷小和0不是等价的,这点把握到这里就可以了。 3.常见的几种点 驻点:导数为0的点,不仅有定义,而且导数必须存在且为0 极值点:相对点,相对于附近某一小临域,它是最大〔小〕的值,这里强调这个临域存在,临域不是区间;这样的点有一些性质,若可导则导数必为0,但导数为0不全是极值点(x^3) 但是这不是判断极值点的唯一条件,还要根据定义,这就属于不可导的点了(|x|的0点),所以极值点穿插很多,多重考虑,别忘了必须有定义。 拐点:性质有点类似极值点只是要求不同,它是某一临域左右凸凹性改变,同理既要考虑二阶导数是0还有二阶导不存在的穿插,还要注意最基本,有定义 4.可积,原函数,变限积分 可积指定积分存在〔注意是定积分不包括反常积分广义积分〕,按几何意义,曲线与x轴面积〔这里也可以说是负面积〕存在。 原函数是函数,不是一个值,判定是否存在原函数,对它求导后导函数是该函数。 变限积分定积分下限为常数,上限是自变量,集合两者,把x确定为一个值它就是定积分,某种意义上它可以算是某个原函数,但是这是一般情况,总体来说它还是一个函数。 可积不一定有原函数〔一个值存在怎么断定一个趋近有函数呢,〕,有第一类间断点是没有原函数但是可以有定积分,可积。有原函数不一定可积〔1/x〕,它们之间关系颇为复杂,求一个定积分我们有能力的就是利用奇偶性或者间接利用原函数〔牛顿,来布尼次公式〕,一马归一马,注意区别。 而可积和变限积分联系挺大的,一般区间可积的话变限积分不仅存在而且连续,不深入讨论。 原函数和变限积分是最易混淆的,两者都是函数,求的过程容易觉得变限积分算是原函数的其中一个,一般函数可以这么以为,不过深入讨论,决不这么简单,对于存在原函数的上述结论正确,可是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第一类间断点没有原函数,但是变限积分存在且连续,图形上理解就是有间断点,不影响面积存在性而且不影响连续性,这点可以证明。 5.一元与二元函数的可微,可导和连续 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在连续,可微,可导虽然从书上看性质不太一样但这决不违背定理,两个之间有莫大的关系。 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的连续都要求极限存在且等于函数值,不同就是因为不同元函数因为空间的分布不同决定了极限的趋近方式不同,因为一元只有x是一条轴,一根线,那么教材上强调的更多是左右趋近,其实另一角度看,正如概念区别1来说其实方式也有很多,因为别看只是一条轴它却有无穷多个点,极限是要求连续取的,可是为了区别,我们有时候会跳跃取。正如数列极限中2n,2n+1,只有同时取尽才保证极限存在,而二元函数分布于一个平面这就决定了方向的无穷性了,随意一个一元函数都可以决定一个方向y=x,y=x^2等等,作为一条曲线可以作为一条方向只要它过所确定的点即可,一元函数其实就是沿着(x,0)对二元函数的极限,这也就说明二元函数连续,那么在该点确定的一元函数也连续。举个例子f(x,y)在0,0连续,那么f(x,0)肯定在x=0连续,一般到特殊,但是反之却不可以,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证明二元函数不连续,可以选取不同y,x关系,极限不同则不连续。 可导,一元函数中有可导必连续,这是因为导数的定义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助力高考 1.光照与热量 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因为该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太阳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 3.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5.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去考虑);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 6.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一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而气温是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7.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储存。 8.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相反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分析.doc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分析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

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 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易混知识点 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直接”删去 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 中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 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

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概念

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概念 生物学科的概念有容量大、易混淆的特点,复习时可以将相近或相反的概念一组组甚至一串串地进行识记、辨别、区分和比较,这样不但容易记住,更重要的是记得准。鉴于篇幅原因,本篇只把概念一组组列出,同学们在复习时如果带着这些概念去看书和梳理知识,就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列出的这些概念有大有小,如果你都能辨别和区分清楚的话,高考生物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就已经掌握大半了。 1、生长、生殖、发育 2、应激性、适应性 3、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 4、细胞质、细胞液 5、染色质、染色体 6、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7、赤道板、细胞板 8、纺锤丝、纺锤体、星射线 9、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0、分裂、分化 11、细胞衰老、细胞癌变 1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矿质元 素 13、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 1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15、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16、自养型、异养型 17、需氧型、厌氧型 18、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9、神经中枢、中枢神 经 20、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21、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2、感受器、效应器 23、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24、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25、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推理、判断) 26、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7、囊胚、胚囊 28、胚膜、羊膜 29、极体、极核 30、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31、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 32、遗传信息、遗传密码 33、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34、基因型、表现型 35、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36、纯合子、杂合子 37、杂交、测交、自交 38、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39、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 4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41、基因突变、人工诱变 42、突变、基因突变 43、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44、物种、种群 45、种群、群落 46、生态系统、生物圈 47、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48、寄生、共生、捕食、竞争 49、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50、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5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稳态 52、生长素、生长激素 53、水平衡、盐平衡、糖平衡 54、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5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56、抗原、抗 体 57、淋巴因子、抗体 58、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59、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60、C3植物、C4植物 61、光合作用效率、光能利用率 62、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 63、固氮细菌、硝化细

小学数学16条易混淆概念解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特转录了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16条“知识性诘问”,供同仁参考。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 即:1、2、3、4、5、6、7、8、9。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

【高三高考备考复习】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易错点1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 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l一2题。(双选) 1.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 A.气压最高的是d地 B.d地盛行上升气流 C.a地气流流向d地 D.c地气流流向b地

高考地理易混淆的40个概念

高考地理易混淆的40个概念 易混概念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都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所构成不同等级,构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区别——天体是独立的个体,天体系统是多个天体的集合。 易混概念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条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条件,如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易混概念三光照与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易混概念四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易混概念五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指地球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的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指地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易混概念六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2021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详细体现,是自立自强必然选取,是走向成熟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合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3、同一种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责任,要学会选取责任,责任随着人毕生; 4、谁对我负责,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谴责,导致严重后果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3月2日背诵家长签字: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素质; 7、承担责任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是无形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固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人共有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3月3日背诵家长签字: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2、制定党基本路线根据和主线出发点 根据:国内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线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主线利益。 13、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月4日背诵家长签字: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内容。(也是国内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解决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华。 15、实现祖国统一基本方针: “一种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本:坚持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 两岸统一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月5日背诵家长签字: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内发展主线基点。 17、国内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她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8、实行筹划生育,是国内一项基本国策。筹划生育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详细规定: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 2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究竟是教诲和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诲决定一种国家和民族将来,是一种民族最主线事业。 3月6日背诵,家长签字: 21、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具备决定意义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22、要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核心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是提高教诲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 1.多肽与肽链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 所是核糖体。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3.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①生物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等,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 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②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生物膜系统。 4.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 ①染色体和染色质: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DNA分子 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其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后期。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切不能将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认为是同源染色体。 ④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组数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基因型进行判断。 5.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反映了细胞增殖速度。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有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 计数法等。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个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数学考试里有不少基础概念,似是而非,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混淆而没能答对题。今天小编搜集了小学数学最容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家长让孩子看看都搞清楚了吗?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 “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应该思考“规定”背后的数学涵义。 什么是有效数字一无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同一个近似数如果在取舍时,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