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全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全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全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全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

引言:

1、社会工作的功能有哪些?

(3个):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

2、崇尚专业伦理精神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特征

3、社会工作的行动:

——社会工作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影响——社会工作的行动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为导向的

第一章(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西方传统价值观:历史积淀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

1、希腊人文精神的源头: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

体现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强调责任感、颂扬美德

2、希腊人文精神的基地:城邦制度

理性、公正和平等是承办的精神世界的三个重要的特征

3、希腊人文精神的完成:古希腊哲人的智慧

A、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自知自己无知(产婆术)

美德即知识(人们只有借助于自己的知识,才能变得明智;只有明智,才能有美德。对个人来说,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公正,并按照善的要求和公正的精神去行动,这就是美德。)

B、德谟克利特

自然主义的幸福观(对人,最好的是能够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过生活,并且尽可能少受痛苦。)

原子主义的同情论

关于行善、义务和良心的理论

C、亚里士多德

幸福是合乎美德的现实活动(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的极致)

美德在于“中道”(中道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在情感和行动中都存在着对应有限度的不及和超过,德性则寻求和选取中间。)公正是最重要的美德

二、古罗马“法制精神”:公正公平理念

1、罗马法一般是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查

士丁尼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

2、为什么会存在古罗马法?

前人积累、(自由、平等、的传统)、罗马统治的需要

3、罗马法制精神中对社会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容: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人类自然平等、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希伯来—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动理念

1、希伯来观念:西方思想的源头

——上帝观念和神选观念

——原罪观念和救赎观念

——契约观念和律法观念

2、基督教:“爱的”

——上帝对人类的爱——慈爱

——人类对上帝的爱——敬爱(三主德:爱、信、从)

——人对人的爱——博爱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和希伯来-基督教观念中的“博爱精神”并称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三大思想源头。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背景铺垫

一、西方近现代的价值观转换

1、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革命

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应运而生。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是对传统价值观批判继承的结果,具体来说是古希腊罗马价值观和基督教价值观的现代转型产物。

3、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的直接产物:

A、公民社会(以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法制原则作为基础的社会价值或原则)

B、近现代西方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为轴心,以自由、平等、获利、知识、勤劳、节俭、正义、法制为基础原则,兼具个人主义、主义、自由主义、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新教主义、乐观主义等诸多特征的有机统一的观念整体

——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正是在这种时代场景和价值观念

中被孕育和造就的。

4、西方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型,从正反两个方面促成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及其价值观的形成:

A、个体本位观念:正向影响因素

——个人主义观念(个人本位、自我决定、个人负责)

——公正平等观念(权利观念、理性观念、独立观念)

B、社会问题激增:反向促动因素

(当时背景。。。种族、民族、贫富差距等等)

第三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一、人道主义哲学: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哲学

1、人道主义便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一切人都当作人来看待的思想体系。

——人道主义认为:作为最高价值的人本身,主要是人本身的发展、完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是人本身潜能的实现,是人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潜能从而使自己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中贯穿着如下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自由平等原则、自我实现原则、博爱原则

二、社会正义理论: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理论

1、罗尔斯《正义论》

——平等的自由原则、差别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

2、社会正义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重要影响:

——平等的社会理想

——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公平观念

——鼓吹反对不正义社会制度的社会运动的正当性

三、新教伦理观念:平等与天职观念

A、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天职:是预定论观点(作为教徒,认真履行这些尘世的责任,才能增加上帝普照世界的荣耀,因而这是使上帝接受自己的唯一生活方式)

四、社会福利思想: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化的思想

1、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2、福利:

——福利是指人们在劳动收益之外所获得的照顾,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抵御特殊的困难和窘境。

——获得福利的来源:国家(社会)、团体、私人捐助和家庭

3、社会福利:

A、广义:“积极的”社会福利

狭义:“消极的”社会福利

B、社会福利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W h y?工业社会→人的社会化,工业社会→失业和贫困

——社会福利是援助行为制度化的表现

4、西方社会福利观念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周永新):

A、以慈善观念和人道主义指导思想的时期

B、以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为指导思想的时期

C、以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权利为指导思想的时期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一节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

一、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主体和客体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

〖1、价值所表示的主客体关系具有双重含义:

?客体对主体具有的意义——物的尺度

?主体对客体所做的评价——人的尺度

2、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无论是作为“客体的意义”还是作为“主体的评价”,价值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表现:

个体性或独特性、多维性或全面性、时效性或主体时间性〗

2、价值的心理学观点:

?价值是由评价过程的认知、情感和导向三要素长期交互作用所形成的

?价值是人类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时,所表现的思想和行动,是有组织、有方向的固定行为原则或模式。

?在行为表现上,价值是个人“对”与“错”的认知判断后,对行为具有导引性,成为个人是否采取行动的依据。——行为偏好

?价值含有对事物“可欲性”的认知,使人知道行为的正确方向或努力的目标,

所以具有认知的成分

?因为认知判断的缘故,价值能够使人对价值的对象产生情绪作用,支持具有相同价值者,反对不同价值者,故具有情感成分

3、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观念:

–社会学上的价值概念偏重于价值的“主体评价”

–特征:

?价值取向:是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稳定的、持久的信念

?反映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偏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

?价值一旦被“化”成为个人或团体的信念,就必然转换为行为方式

?影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价值体系

4、价值的特质:

A、价值具有持久性

B、价值是一种信念

C、价值反映在“行为的表现方式”或从“存在的目标状态”中反应出来

D、价值是个人或社会的“偏好”

5、价值的类型

A、从价值的容看分:普遍性价值、选择性价值和变异性价值

B、从价值的意向看分:在性价值(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

C、从价值的相对性看: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普遍性价值与排他性价值

6、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