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定义: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80-160mmHg),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

这是因为,肾动脉灌注压在此范围内降低(升高)时,肾血管阻力将相应降低(升高)。

二、意义

肾血流量经自身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的肾小球滤过率相对稳定,故而肾脏对钠、水和其他物质的排泄不会因血压的波动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对肾脏的尿生成功能有巨大意义。

三、机制

(一)肌源性学说

当肾血管的灌注压升高时,肾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因压力升高而受到的牵张刺激加大,有更多Ca离子从胞外进入胞内,使平滑肌的紧张性加强,阻力加大;反之当肾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因压力降低而受到的牵张刺激减小,使平滑肌的紧张性减弱,阻力减小。

但是在肾动脉血压低于80mmhg时,平滑肌舒张达到极限,当血压高于180mmhg 时,平滑肌收缩达到极限。

用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等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活动后,自身调节即消失。(二)管球反馈

管球反馈调节是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另一种机制。

(流程解释图见ppt)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钠钾氯离子的转运速率也就增加,致密斑将信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将恢复正常。

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肾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肾脏局部产生的腺苷NO和PG等也可能参与管球反馈的调节过程。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不依赖外来神经、体液因素。静息电位:可兴奋组织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恒定电位差。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脊休克:脊髓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能力,骨骼肌以及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全抑制或是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缓慢传播而至耗时较长的现象。 期前收缩:在正常窦性节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及下次节律性兴奋传来之前,受到其他刺激而产生的额外收缩。 代偿间歇:正常窦性节律的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肌收缩,只有到下一个兴奋才开始收缩,其间的较长的心脏舒张期叫代偿间歇。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血凝的物质 外呼吸:包括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包括清晨空腹、平卧放松、情绪休闲、室温恒定。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则称为基础代谢率。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依赖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进而引发血凝过程。外源性凝血途径:血管破损后,引起损伤组织释放因子Ⅲ,从而激活因子X,引发血凝过程。排泄:是指人和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而又不被机体利用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药物)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关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绝大部分内脏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经、又接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双重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是自主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特征。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使内脏的活动保持协调,对于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紧张性作用:安静状态下,自主神经纤维常有低频的传出冲动传到效应器,起着轻微的经常刺激作用,称紧张性效应。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或交感神经,可分别使心搏加快或减慢,这说明未切断前迷走神经使心搏减慢,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 2.颉颃作用:交感、副交感对于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互颉顽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运动变慢;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运动加强。但这种颉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还有相互协同作用的性质。例如对唾液腺都有促进分泌的作用,但分泌的性质却不同。 比较心室肌动作电位和骨骼肌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去极化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②峰电位形成是由于Na+通道失活 Na+内流停止,K+通道开放 K+开始外流;③复极化由于K+外流; ④Na+—K+泵激活使恢复成静息电位。 2.不同点:①复极化过程中,心室肌的慢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电荷部分抵消K+外流电荷,出现平台期,复极化过程较长;骨骼肌细胞无Ca2+内流和平台期现象,复极化过程较短。②恢复静息电位时,心室肌细胞中Na+—Ca2+交换,Ca泵激活,无超极化现象;骨骼肌细胞无Na+—Ca2+交换和Ca泵,出现超极化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 由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时,引起血压下降,所以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 ①当动脉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兴奋→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加→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 ②当动脉血压下降→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少→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心率加快,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 心脏的神经支配过程及结果 心脏神经包括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它们存在交互抑制。 ①心交感神经释放NE(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膜的β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心迷走神经释放ACh(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膜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②腺苷酸环化酶可将ATP转化为cAMP,cAMP激活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使:平台期钙离子内流增加,即心肌收缩加强;P细胞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即心率加快。

《药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3.效能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能。 4.激动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具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5.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6.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治疗指数即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8.ED50: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是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 物剂量。 9.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10.抑菌药是指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2.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变化,也称药物的代谢。 13.拮抗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4.杀菌药是指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 15.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答:抗精神病作用: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也可用于躁狂症及其它精神病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者;②镇吐作用: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但对晕动症无效;③影响体温调节: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④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宜减量 2.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I类-钠通道阻滞药;II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3.简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选择性激动M 胆碱受体,产生M 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明显。1.对眼的影响(1)缩瞳(2)降低眼内压(3)调节痉挛2. 促进腺体分泌:汗腺和唾液腺大量分泌。3. 兴奋平滑肌:收缩肠道、支气管、子宫、膀胱平滑肌。【临床应用】1、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2.治疗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应用,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3、口腔干燥。4、对抗阿托品中毒的M样症状 5.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主要是1抗焦虑;2镇静催眠;3抗惊厥,抗癫痫;4抗中枢性肌肉僵直。 6.简述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代表药。 I 硝酸酯类药—硝酸甘油;II 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III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 7.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阿司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2)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阿司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3)影响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能使PG 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酞化失活,因而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司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8.简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1)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过敏性休克及支气管哮喘,肾上腺素能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并能解除它引起的等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2)心脏骤停:肾上腺素对停搏的心脏有起搏作用,抢救心脏停搏时首选、它作用于窦房结β1受体,可促使其恢复起博功能 (3)低血压:对过敏因素引起的低血压,肾上腺素可迅速回升血压. (4)协助局麻: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可使皮下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麻醉时间,并可使体表血管收缩止血。

生理学理论指导:脑血流量调节

脑血流量调节: 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政党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10.6-13.3kPa(80-10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或颅内压升高都可以使脑的灌注压降低。但当平均动脉压在8.0-18.6kPa(60-140mmHg)范围内变化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kPa(60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反之,当平均动脉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2.CO2和O2分压对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CO2过多时,通过使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而使脑血管舒张。过度通气时,CO2呼出过多,动脉血CO2分压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血液O2分压降低时,也能使脑血管舒张。 3.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的各部分的血流量与该部分脑组织的代谢活动程度有关。实验证明,在同一时间内脑的没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同的,当脑的某一部分活动加强时,该部分的血流量就增多。例如在握拳时,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血流量就增加;阅读时脑的许多区域血流量增加,特别是皮层枕叶和颞叶与语言功能有关的部分血流量增加更为明显。代谢活动加强引起的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离子、K+离子、腺苷,以及氧分子降低,引起脑血管舒张的。 4.神经调节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去甲云彩上腺素后纤维,其末梢分布至脑的动脉和静脉,并分布至软脑膜的血管,还有少量分布至脑实质的血管。脑实质内的小血管有起自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分布。副交感乙酰胆碱能神经末梢也分布至脑血管。此外,脑血管政治家血管活性肠肽等神经肽纤维末梢分布。神经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刺激或切除支配脑血管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多种心血管反射中,脑血流量一般变化都很小。

生理问答题答案

生理问答题答案 1、试述微循环的概念、组成、三条主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5 分) 答:微循环指的是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典型的微循环包括七个组成部分,即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微循环的三条主要通路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迂回通路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直捷通路的作用是使血液尽快通过微循环回心,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调节机体散热。 2、小肠作为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优 势?(6分) 答:小肠之所以成为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因为小肠具有以下有利条件:(1)成人小肠约4-5米。它的粘膜有许多环形皱褶伸向肠腔。 皱褶上拥有大量绒毛,绒毛上又有大量微绒毛,使小肠的表面积达到同样长度的简单圆筒的表面积的600倍左右,约达200平方米,为食物的吸收提供了巨大的面积。(2)绒毛的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还有平滑肌,其中平滑肌的舒缩,可使绒毛发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也有利于吸收。(3)食物在消化道内已被消化成适合于吸收的小分子。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大约3-8小时,使营养物质

有足够的时间被吸收。 3、简述胃液的成分及作用。(6分) 答: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粘液。 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活动提供合适的酸性环境。(2)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3)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4)随食糜进入小肠后,间接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进入小肠的盐酸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变成胃蛋白酶,后者可将蛋白质水解为饰shi和胨。内因子的作用是与VB12结合成复合物,使后者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VB12的吸收。粘液则可保护胃粘膜免受损害。 4、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组成和作用。(5分) 答: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为280~320mmol/L。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5、简述脊休克的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5分) 答: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1)躯体运动反射消失、骨骼肌紧张性下降。(2)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3)出汗反射被抑制。(4)粪尿潴留。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 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过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被称为管-球反馈。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电位的波动被称 为动作电位。阈值(threshold):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萎缩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又称黑-伯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两种表现方式。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的安静时约为(125ml/min)兴奋性:指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 非特异性投射 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 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血沉(ESR):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血沉。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胃肠刺激: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的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刺激。血红蛋白 氧容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基础代谢率(BMR):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壁的电位差。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为3.5L,女性为2.5L。 潮气量、补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下丘 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天津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除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大脑僵直。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称为视敏度。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很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体温正常。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

【最新】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7)

医院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A 细胞色素酶P450系统 B 葡糖醛酸转移酶 C 单胺氧化酶 D 辅酶II 2、患者,男,30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泼尼松治疗,饮食为(B)。 A 低钠,低糖,低蛋白 B 低钠,低糖,高蛋白 C 低钠,高糖,高蛋白 D 低钠,高糖,低蛋白 3、下列哪些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C) A 哌拉西林 B 头孢哌酮 C 头孢噻肟 D 头孢他啶 4、肾功能减退时不宜使用(A) A 氨基糖苷类

B 利福平 C 大环内酯类 D 异烟肼 5、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用于(A) A 过敏性鼻炎 B 呃逆症 C 胃炎 D 支气管哮喘 6、阿片类药物中毒的首选拮抗药(A) A 纳洛酮 B 亚甲蓝(美蓝) C 碘解磷定(解磷定) D 谷胱甘肽 7、地西泮不具备下列哪项作用(D) A 抗焦虑作用 B 镇静,催眠作用 C 抗惊厥作用 D 抗抑郁作用 8、关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正确的是(C) A 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 B 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C 不能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D 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9、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的调脂药是(C)。 A 安妥明 B 烟酸 C 阿托伐他丁 D 消胆胺 10、缓解各型心绞痛首选药物(B) A 亚硝酸异戊酯 B 硝酸甘油 C 硝苯地平 D 普萘洛尔 1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向机体各组织转运的过程是(B) A吸收 B 分布 C 生物转化 D 排泄 12、男性,66岁,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近三年眼睑及下肢浮肿,尿糖++,尿蛋白+++,WBC0~3/HP,颗粒管型少许。诊断考虑(D) A胰岛素性水肿 B 肾动脉硬化 C 急性肾性

正常成人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正常成人血流量 一、血流量 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又称血流的容积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常以每分钟毫升数或升数表示。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心血管系统为一密闭的管道系统,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各段血管的总截面的血流量相等,均等于心输出量。但在并联血管的各分路,即各器官的血流量是不同的。 器官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器官的血流量。进出各器官的血管呈并联关系,这些并联血管的总截面的血流量是一定的,即等于心输出量,而各分路血管的血流量是不同的,与该器官的动脉压与静脉压之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当某一器官的动脉压降低或微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加大)时,血流量减少,反之加多。以该器官的静脉回流量来确定其血流量。 静脉血流量:血流的线速度与血管的总横截面积成反比。所以,静脉血流的线速度比毛细血管的快,比相应的动脉慢(主动脉18~22厘米/秒,腔静脉7~8厘米/秒,毛细血管0.3~0.7毫米/秒,腔静脉有两根,其横断面总面积比主动脉要大一倍多,故腔静脉血流线速度平均不及主动脉的一半。)。而静脉系统的血流线速度由小静脉到腔静脉逐渐加快。静脉血流的容积速度(血流量)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压力差成正比,与静脉管内外对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外周静脉压升高或中心静脉压降低,均使压差加大,血流量加大。静脉管径缩小或受压、阻塞、则血流阻力加大,血流量减小。 动脉血流速度:随着心缩和心舒而波动,心室收缩时血流加快,舒张时血流变慢。这种波动幅度在小动脉管即逐渐变小,到了毛细血管,流速的波动即不明显,静脉的血流则始终表现均匀。在接近心脏的腔静脉血流,由于受到房内压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波动的幅度很小。 总循环时、肺循环时:循环时血流中某一质粒经体循环和肺循环流过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总循环时;如只经过肺循环一周,则其所需时间称为肺循环时。在人体,总循环时约为23秒,肺循环时约为11秒。循环时可因血流速度加快而缩短,如肌肉运动时或注射肾上腺素后,循环时可明显缩短。病理情况下,循环时也有大的改变,如患甲状腺机能亢进或贫血者,以及心肌衰竭时,循环时将延长。

药理学题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3.能使机体机能活动增强的药物作用称 为: A 预防作用 B 抑制作用 C 治疗作用 D 兴奋作用 E 全身作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 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 D 治疗作用及毒性反应 E 治疗作用及变态反应 5.副作用一般是在下述哪种情况时产生: A 治疗量 B 中毒量 C 极量 D 无效量 E 最小中毒量 7.饮适量浓茶能提神醒脑,但连续用后需 加大茶叶量才能显效,是因为产生了: A 高敏性 B 身体依赖性 C 耐受性 D 耐药性 E 精神依赖性 8.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A 膜孔滤过 B 易化扩散 C 被动转运 D 主动转运 E 胞饮 9.反复用药后停药,病人出现了戒断症状 称为: A 习惯性 B 成瘾性 C 耐受性 D 耐药性 E 高敏性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药物: A 分布加快 B 作用增强 C 代谢加快 D 暂时失活 E 排泄加快 1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者: A 起效快,作用长 B 起效慢,作用短 C 起效快,作用短 D 起效慢,作用长 E 起效快,作用时间不变 14.麻醉药品是指: A 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B 能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 C 能产生耐受性的药物 D 能产生麻醉作用的药物 E 能产生习惯性的药物 15.治疗量为: A 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 B 介于最小有效量与中毒量之间 C 介于最小有效量与常用量之间 D 小于极量 E 也称常用量 16.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 50 与LD 50 的比值 B LD 50 与ED 50 的比值 C LD 50 与ED 50 的差 D ED 95 与LD 5 的比值 E LD 50 与ED 50 的和 19.甲药的LD 50 比乙药大,则说明: A 甲药的毒性比乙药大 B 甲药的作用比乙药小 C 甲药的毒性比乙药小 D 甲药的作用比乙药大 E 甲药的t 1/2 比乙药长

生理学理论指导:脑血流量调节

精品文档 . 脑血流量调节: 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政党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10.6-13.3kPa(80-10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或颅内压升高都可以使脑的灌注压降低。但当平均动脉压在8.0-18.6kPa(60-140mmHg)范围内变化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kPa(60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反之,当平均动脉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2.CO2和O2分压对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CO2过多时,通过使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而使脑血管舒张。过度通气时,CO2呼出过多,动脉血CO2分压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血液O2分压降低时,也能使脑血管舒张。 3.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的各部分的血流量与该部分脑组织的代谢活动程度有关。实验证明,在同一时间内脑的没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同的,当脑的某一部分活动加强时,该部分的血流量就增多。例如在握拳时,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血流量就增加;阅读时脑的许多区域血流量增加,特别是皮层枕叶和颞叶与语言功能有关的部分血流量增加更为明显。代谢活动加强引起的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离子、K+离子、腺苷,以及氧分子降低,引起脑血管舒张的。 4.神经调节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去甲云彩上腺素后纤维,其末梢分布至脑的动脉和静脉,并分布至软脑膜的血管,还有少量分布至脑实质的血管。脑实质内的小血管有起自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分布。副交感乙酰胆碱能神经末梢也分布至脑血管。此外,脑血管政治家血管活性肠肽等神经肽纤维末梢分布。神经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刺激或切除支配脑血管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多种心血管反射中,脑血流量一般变化都很小。

药剂科复习题

药剂科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药效学是研究:E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 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E.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2.药动学是研究:E A.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 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 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 E.药物效应动力学 3、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D 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4、属于后遗效应的是:E 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 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E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5、安全范围是指:E A 有效剂量的范围 B 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的距离 C 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D ED95与LD5间的距离 E 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 6.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C A.大于治疗量 B.小于治疗量 C.治疗剂量 D.极量 E.以上都不对 7. 半数有效量是指:C A.临床有效量 B.LD50 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 D.效应强度 E. 以上都不是 8.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E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9.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D A 苯巴比妥纳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10.弱酸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A 胃粘膜 B 小肠 C 横结肠 D 乙状结肠 E 十二指肠 11、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A A 药物的吸收速度 B 药物的排泄速度 C 药物的转运方式 D 药物的光学异构体 E 药物的代谢速度 12、长期应用某药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奏效,这种现象称为:B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 成瘾性 D 习惯性 E 适应性 13、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的目的是:E A 增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B 增加药物在受体水平的拮抗 C 增加药物的吸收 D 增加药物的排泄 E 增加药物的疗效 14、治疗胆绞痛宜选用:C A.阿托品 B.阿托品+哌替啶 C.哌替啶 D.阿司匹林 E.溴丙胺太林 15、阿托品抢救有机磷酯类中毒时能:A A复活AchE B.促进Ach的排泄 C.阻断M受体,解除M样作用 D.阻断M受体和N 2受体 E.与有机磷结合成无毒产物而解毒 16、感染性休克用阿托品治疗时,哪种情况不能用:A A.血容量已补足 B.酸中毒已纠正 C.心率60次/分钟以下 D.体温39℃以上 E.房室传导阻滞 17、治疗量阿托品一般不出现:C A.口干、乏汗 B.皮肤潮红 C.心率加快 D.畏光,视力模糊 E.烦躁不安,呼吸加快 18.阿托品禁用于:C A.虹膜睫状体炎 B.验光配镜 C.胆绞痛 D.青光眼 E.感染性休克 19、阿托品最适于治疗的休克是:D

肾脏生理单元题

肾脏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 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 ) 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 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 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 )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 )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 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 ) 14.肾小管对NH3的分泌和H+分泌有相互促进作用。( ) 15.远曲小和集合管的H+-Na+交换和Na+-K+交换有相互抑制作用。( ) 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 ) 17.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 ) 18.醛固酮能促进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 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 ) A.近球细胞 B.髓袢降支

大失血所引发的一些调节机制

原文 1、贮存血量所在处称为贮血库。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大失血时,贮血库的血液释放出来补充循环血量,以维持机体的需要。 2、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保持血管内有足量血液充盈,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重要前提。如果发生大失血使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而血管容积未相应减小,则引起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应及时给病人输血、输液以补充循环血量。若因细菌毒素的作用或药物过敏而使全身小动脉扩张时,血管容积增大而循环血量并未改变,此时因血管充盈度降低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对这种病人,应恰当使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使血管容积与循环血量相适应,血压方可回升。 3、压力感受器对血压的急骤变化最为敏感,而且对血压突然降低比对血压突然升高更敏感。如果病人发生急性大失血,由于血压突然降低,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暂时回升。临床怀疑内出血患者,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血压,切勿因此而延误诊治,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4、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分别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是能感受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变化的化学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分别行走于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内。 化学感受器反射对呼吸具有经常性调节作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在平时不明显,只有当机体处于缺氧、窒息、大失血引起动脉血压过低以及酸中毒等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发生上述情况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沿传入纤维将冲动传至延髓,一方面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多,另一方面,使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强,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此时,大多数器官,如骨骼肌、腹腔内脏、肾等的血流量因血流阻力增大而减少,但心、脑器官的血管却略有舒张或无收缩反应,

其他常见药物

其他常见药物 1.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 A. 抑制肾脏的稀释功能 B. 抑制肾脏的浓缩功能 C. 抑制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D. 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 阻滞Na+重吸收 2.高血K+症病人,禁用下述何种利尿药 A. 氢氯噻嗪 B. 苄氟噻嗪 C. 布美他尼 D. 呋塞米 E. 氨苯蝶啶 3.呋塞米没有的不良反应是 A. 低氯性碱中毒 B. 低钾血症 C. 低钠血症 D. 耳毒性 E. 血尿酸浓度降低 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氢氯噻嗪适应症的是 A. 心脏性水肿 B. 轻度高血压 C. 尿崩症 D. 糖尿病 E. 特发性高尿钙 5.氢氯噻嗪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A. 高血钾症 B. 高尿酸血症 C. 高血糖症 D. 高血脂症 E. 低血镁症 6.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是 A. 氯喹 B. 伯氨喹 C. 奎宁 D. 青蒿素 E. 乙胺嘧啶 7.由我国学者首选研制出来的抗疟药是 A. 奎宁 B. 伯氨喹 C. 氯喹 D. 青蒿素 E. 乙胺嘧啶

8.能抑制乙醇代谢的抗阿米巴药是 A. 甲硝唑 B. 依米丁 C. 喹碘仿 D. 氯喹 E. 巴龙霉素 9.抗血吸虫病效果最好的药物是 A. 喹诺酮类 B. 酒石酸钾 C. 吡喹酮 D. 乙胺嗪 E. 氯喹 10.抗肠蠕虫的首选药是 A. 左旋咪唑 B. 甲苯咪唑 C. 喹碘仿 D. 氯喹 E. 替硝唑 11.驱牛绦虫的首选药是 A. 阿苯达唑 B. 左旋咪唑 C. 扑蛲灵 D. 替硝唑 E. 甲硝唑 12.甲硝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 腹痛 B. 呕吐 C. 口腔金属味 D. 腹泻 E. 厌食 13.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治疗的青霉素类药是 A. 羧苄西林 B. 氨苄西林 C. 青霉素G D. 苯唑西林 E. 哌拉西林 14.关于呋噻米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排钠效价比氢氯噻嗪高 B. 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C. 可引起低氯性碱血症 D. 增加肾血流量 E. 反复给药不易引起蓄积中毒 15.排钠效价最高的是 A. 氢氯噻嗪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拟肾上腺素药 一、名词解释: 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二、填空题 1. 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阿托品扩瞳的机制是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扩瞳的机制是_______. 3. 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_______和_______。 4. 肾上腺素的主要禁忌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治疗心脏骤停可选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是_______或_______。 6. 长时间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____。 7. 肾上腺素对皮肤粘膜血管_______,对骨骼肌血管_______。 8. 多巴胺对肾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 反复给药,易产生快速耐受性的药物是_______和_______。 10. 对β1、β2受体均有激动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是非题 1.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压,可以纠正氯丙嗪引起的血压降低。2.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和酚妥拉明都是扩张血管的抗休克药。

3.麻黄碱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完全一样,都是直接兴奋αβ受体o 4.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禁用去甲肾上腺素。 5.麻黄碱作用较肾上腺素持久,是因为其代谢排泄都慢 6.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未梢突触前膜β受体与兴奋α2受体的效应是相同的。7.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均具有扩张骨胳肌血管的作用。 8.肾上腺素对代谢的影响为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和降低血钾。 9.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是由于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提高组织内CAMP 水平。 10.给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后,接着出现短时间比给药前水平更低的血压,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引起的血压下降。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 A. 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 肌内注射 D.口服稀释液E.以上都不对 2. 具有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是( ) A. 麻黄碱B.多巴酚丁胺C. 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E.以上都不是

药理学习题-利尿药类

A型题 1 常用利尿药作用的产生主要是通过(C) A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B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C 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D 对抗ADH的作用 E、抑制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2 呋塞米和依他尼酸的主要作用部位是(D)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远曲小管 D、髓袢升支 E、集合管 3 通过竞争醛固酮受体而起利尿作用的药物是(D) A、呋塞米 B、乙酰唑胺 C、氢氯噻嗪 D、螺内酯 E、氨苯喋啶 4呋塞米的主要不良反应不包括(C) A、水、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高尿酸血症 E、胃肠道反应 5具有利尿抗利尿双重作用的药物是(E) A、50%葡萄糖 B、山梨醇 C、甘露醇 D、呋塞米 E、氢氯噻嗪 11药物中毒时加速毒物排泄应选用(D) A、氨苯喋啶 B、氢氯噻嗪 C、乙酰唑胺 D、呋塞米 E、甘露醇 12 治疗轻中度水肿应选(B)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

13下列哪项与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不符(E) A、升高血脂 B、升高血糖 C、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D、升高血尿酸 E、升高血钾 X型题 20噻嗪类利尿药应慎用的情况包括(ABC) A、痛风患者 B、糖尿病患者 C、肾功能不全者 D、低血钙者 E、高钾血症者 22高效利尿药的不良反应有(ABCE) A、水和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性激素样副作用 E、高尿酸血症 27痛风患者不易使用的利尿药是(AB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三氯噻嗪 E、螺内酯 29 可用于青光眼的药物有(ABCDE) A、噻马洛尔 B、乙酰唑胺 C、毛果芸香碱 D、甘露醇 E、毒扁豆碱 二名词解释 32 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是一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的药物 三填空题 34血液流经肾小球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原因有(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35 正常人每日可生成原尿(180)升,而终尿仅(1-2)L,约占原尿量的1%(99%)的水、钠被肾小管重吸收,如果药物能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可增加(1)倍 37 呋塞米的利尿特点为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

肾脏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 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 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 ) 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 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 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 )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 )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