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吸管、图钉、两个硬纸条、圆纸片、三角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游戏、锻炼。看!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优美。(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哪儿有角吗?(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球门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角,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课件显示例1图案,从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三种角。

师:上面的图形都是角。请认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指名请学生回答。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1个顶点,(电脑闪出顶点并出现“顶点”二字)2条边。(电脑显示角的两条边闪动并标上“边”字。)

板书:画一个角并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指出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请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9页,写出另外两个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①、摸一摸。(在学生说出课本有角后)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角,有什么感觉呀?

师:这个尖尖的点是角的什么?(角的顶点)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什么?(角的边)

②、折一折。

师:刚才,我们摸了角,现在老师用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折出一个角,你能用(用圆纸片)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1)请同学们折出一个角;2)小组内互说折角的过程;3)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③、做一做。学生用学具,做活动角。师:这个角和刚才的角有什么不同?(它能动)师:怎样才能把角变大一些?(两边张开,角就越来越大。)师:那怎样才能变小呢?(两边合拢,角就越来越小。)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变大小的游戏,好吗?请拿起活动角。老师操作活动角后问:你能变一个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吗?老师操作活动角后问:你能变一个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吗?思考: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四、动手尝试,提高能力:

1、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一个?(请几个同学板演)

2、判断角。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强调1个顶点和2条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现在,我们总结了画角的方法,请同学们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再画几个角,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五、巩固练习,挑战自我: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六、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2-02-24 17:01:22| 分类:教学设计| 标签:|举报|字号大

小订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

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吸管、图钉、两个硬纸条、圆纸片、三角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

(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游戏、锻炼。看!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优美。(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哪儿有角吗?

(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球门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角,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课件显示例1图案,从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三种角。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师:上面的图形都是角。请认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指名请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1个顶点,(电脑闪出顶点并出现“顶点”二字)

2条边。(电脑显示角的两条边闪动并标上“边”字。)

板书:画一个角并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指出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请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9页,写出另外两个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摸一摸。

(在学生说出课本有角后)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角,有什么感觉呀?

师:这个尖尖的点是角的什么?(角的顶点)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什么?(角的边)

②、折一折。

(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刚才,我们摸了角,现在老师用一张

纸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折出一个角,你能用

(用圆纸片)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1)请同学们折出一个角;

2)小组内互说折角的过程;

3)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③、做一做。

学生用学具,做活动角。

师:这个角和刚才的角有什么不同?

(它能动)

师:怎样才能把角变大一些?(两边张开,角就越来越大。)

师:那怎样才能变小呢?(两边合拢,角就越来越小。)

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变大小的游戏,好吗?请拿起活动角。

老师操作活动角后问:你能变一个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吗?

老师操作活动角后问:你能变一个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吗?

思考: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四、动手尝试,提高能力:

1、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一个?(请几个同学板演)

2、判断角。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强调1个顶点和2条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现在,我们总结了画角的方法,请同学们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再画几个角,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五、巩固练习,挑战自我: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六、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教学板书】

角的认识和度量练习题

角的认识 一、我会填。 (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3)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大于()°而小于()°的角叫做钝角。 (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就越大。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 (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时成()角,3时成()角,6时成()角。 (6)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角、()角、()角。

1平角=()度=()直角 1周角=()度=()平角=()直角 (7)∠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是∠2的3倍,∠1=120°,∠2=( )。 二、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5.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7.直线比射线长。() 8.大于90°的角叫钝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 9.平角没有顶点。() 10. 周角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 三、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条边都是()。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曲线 (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 ①1:30和2:30②3:30和8:30③9:00和3:0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角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角的认识知识点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角的认识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3、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个角

二、判断对错。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直角没有顶点。 3、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不相同,因为角不是封闭图形,它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张口的大小决定的,而且两条边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容易在某个具体的面上抽象出来,所以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要困难一些。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生认识规律,本单元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结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了解角的特征。 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折叠、拼摆、制作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认识角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用小棒拼图形,教材设计了用4根小棒、3根小棒和2根小棒分别拼成一个图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出“用两根小棒拼成的这些图形都是角”的认识。活动二,做角。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出一个活动的角,进一步感知动态的角,利用这些动态的角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变化,体会到角的大小与所折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认识。活动三,画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画大小不同的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2. “问题讨论” 师:小朋友们观察课本第32页“问题讨论”中的图形各有几个角?你能标出来吗? 生1: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它有3个角…… 生2: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有4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只有一个角…… 3. 仔细思考,认真填写。 ①在一个角内画三条线,现在总共有()个角。 ②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③一把三角板有()个角,课桌桌面有()个角。 4. 以下面的三个点为顶点,分别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 角的认识和度量教案

第四单元线与角 第3课时角的认识和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 1、认识表示角的符号、角的表示方法、书写方法和读法。 2、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角。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开口向左、向右的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课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授知 1、角的表示,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每幅图是什么?然后在图中找角,并指出来。 (2)让学生拿出折扇或有角的物体,进行描角。然后展示描出的角。 (3)教师画出两个角,先介绍表示角的符号,再讲解用数字表示角和用字母表示角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读法。 4、注意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2、角的度量 课件出示,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 ①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

②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比一比。 ③把两个角剪下来,重合在一起比一比。 (3)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比较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却不能准确比较出两个角相差多少。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写在数的右上角。 3、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①先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样的?再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数字,了解量角器的排列特点。 ②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然后说明,量角器的里、外两圈度数,是为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③认识1°角 课件演示: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④用量角器测量40页的∠1 和∠2,教师口述测量步骤,学生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测量结果。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要分清内外圈。⑤复述量法。 4、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小结: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 就应当读内刻度线度数了。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4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42页1、2、3题。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和度量 角的符号“∠”注意区别“∠”和“<”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Knowledge of Corn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 学习内容: 角的认识。教材第38、39页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钟面、剪刀、三角板、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第38页校园主题图,让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吗? 生:爱!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仔细观察,在校园中哪些地方有角?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

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新朋友”——角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接合主题图,认识角。 刚刚同学们已经找了图中的角了,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找的角在哪呢? 学生说,老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给予表扬。 (二)教学例1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这么多的角。你们瞧!在图中的钟面、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变到我们课堂上来了,它们身上有角吗? 生:有 师:它们的角在哪?谁上来指一指。 指名学生上台指。 师: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看大屏,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用色线标示出学生指出的角,褪去实物,抽象出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指名学生回答。 (三)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画角。

七年级角的认识与计算(教师版)

角的认识和初步计算 1、如图,OA ⊥OB ,∠BOC =40°,OD 平分∠AOC ,则∠BOD 的度数是( )度。C A 、40 B 、 60 C 、25 D 、30 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20AOD ,则BOC ∠的大小为___________160度 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大2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55度 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 =50°,则∠BOD 的度数是 。80度 5、如图,∠AOB 与∠BOC 互补,OM 平分∠BOC ,且∠BOM =35°,则∠AOB = °。110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知识点一(角的认识) 【知识梳理】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表示方法 图例 记法 适用范围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AOB 或∠BOA 任何情况下都适应。表示端点的字母必 须写在中间。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A 以这个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用数字表示 ∠1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必须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表示角的范围,并注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用希腊字母表示 ∠α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度“?”、分“′”、秒“″”)60进制 1?=60'=3600", 1'=60"; 1'=(601)?; 1"=(601)'=(3600 1 )° 4、角的分类 ∠β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范围 0<∠β<90° ∠β=90° 90°<∠β<180° ∠β=180° ∠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A O B A 1 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测试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测试卷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5分) 1.从一个()起,用直尺向()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 一个角。 2.一个直角有()个顶点,有()条边。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都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4.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6. 9时整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角。 7.红领巾上有()个角,分别是()个锐角和()个钝 角。 8.写出两个含有直角的物体的名称:(),()。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2.用放大镜看到的角比原来的角大。() 3.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另外两个一定是锐角。() 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减去一个角,一定剩下3个角。() 5.五角星上只有五个角。() 三、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共6分)

1.下图中有()个角。 ① 8② 7③ 6④ 5 2.下面图形中,()是直角。 ①②③④ 3.下面的角中,钝角是(),锐角是()。 ①②③④ 4.下图中,共有()个直角。 ① 4 ② 6 ③ 8 ④ 10 5.钟面上()时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时直角。 ① 2 ② 3 ③ 6 ④12 四、按要求填一填。(共6分) 上图中,锐角();钝角();直角()。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认识和度量_冀教版

《角的认识和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和度量》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角》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并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角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对这部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还很陌生,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记角。 (2)使学生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四、重点难点 认识和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五、教、学法分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计划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六、教学具准备:本课课件、三角板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基于上述设想,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通过观察折扇、圆规、剪刀张开时的形状引出课题---角的认识和度量。(投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观察投影,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角是由一点画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读法和写法 首先,观察投影,小组交流; 接下来,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正确的读、记角。并板书:记作∠1,读作角1;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直线: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直的线,它没有端点,可以笔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是否可以 无限延长 是否可以 度量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补充【知识点】: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的方法: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1、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四中4-3角的认识与度量 学案

课题: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4-3-1 角的认识与度量 课型:新授 第3课 时-5 学习目标:1、 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角。 2、认识特殊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角度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模块一:自主学习 模块二:交流研讨 学 习 内 容 摘记 【温故知新】:1.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角,你能举出有角的实例吗?请各小组统计一下你认为生活中所看到的角(口述)。 2.角的分类: 角, 角, 角, 角, 角。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14,理解什么叫做“角”,并完成下面填空。 3.角是由 组成的。(静态意义) 4.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角有 部分组成,即: 条射线和 个顶点。 5.角在数学上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角××” 【自主学习二】 6.继续阅读课本P114,明白角有四种表示方法。分别是: 用 个大写字母表示,如:∠BAC 或∠ 或∠ 等 用 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 、∠ 、∠O 、∠ 、∠N 、 用 个希腊字母表示,如:∠α、∠β、∠ 、∠ 用 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 、∠ 、∠4 7.继续认识和区分几种特殊角,并熟记特殊角的度数。 1周角= 度,1平角= 度,1 直角= 度。 1周角= 平角= 直角;1平角= 直角。 8.角也可以看成是由 绕着它的 旋转而成的。(动态意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 。 【自主学习三】 9.阅读课本P115认识角的单位----度(°)、分(′)、秒(″) 10、了解角的单位之间的进率:1度= 分,1分= 秒 11、阅读课本P115【例题】,弄懂单位之间的换算。 12.尝试练习:15°= 平角, 8 5 周角= °, 120′= °, 1.25°= ′, 1.3′= ″, 40′= °。 角的四种 表示方法 各有所 用: 如: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在同一个顶点上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而要用三个字母来表示。 ②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三 个字母的 顺序也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角的度量与计算教案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执教人:朱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角的大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善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角的单位转换和大小计算 三、教学难点:角的大小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上三幅图片,(让学生体验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角的大小差异性) 提问导入: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角的大小呢? (二)快乐预习,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自学课本126-127页,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它又是如何表示的? (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我们将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其中每一等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通常把它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有哪些特殊角,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3)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利用什么工具?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当测量出来的角不是一个整数时,就需用更小的单位来度量角。)过渡提问:我们如何定义更小的角的度量单位的? 1、教师提问:谁知道1分,1秒又是如何规定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三者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2、度、分、秒的计算 (1)出示例题一:计算: 1.4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18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练一练A:0.2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7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师生一起评价) (2)出示例题二:用度、分、秒表示54.26°; 用度表示48°25′48″; 练一练B:1、用度、分、秒表示16.24°; 2. 39°36′=°。 (3)讨论:38°15 ′和38.15°相等吗?哪个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例题3:计算 (1)37°28′+ 24°35′(2)83°20′- 45°38′20″ 2、练一练C:计算: (1)36°40′+ 23°27′(2)113°50′40″- 57°48′42″(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新的知识? 1.角的度量与特殊角的认识; 2.角的换算与有关角的计算。 (五)、知识拓展: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五、教学板书: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角的度量单位转换: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例1:例2:例3:

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吸管、图钉、两个硬纸条、圆纸片、三角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1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2、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能画1个角。 3、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都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 )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 )无关,与( )有关。 6、直角、钝角、锐角之角的大小关系: ( )<( )<( ) ( )>( )>( ) 7、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 )。 8、两个锐角拼出的角可能是( ),也可能是( )。 9、( )时、(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个直角。 10、一副三角尺可以拼成( )角和( )角,但不能拼成( )角。 11、所有的( )都一样大。 12、一副三角尺能画出( ),两副三角尺才能拼出( )。 13、等于90°的角叫( )角,小于90°的角叫( )角,大于90°的角叫( )角。 14、(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 (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 15、1个三角尺有( )个角、( )个直角,1副三角尺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1条红领巾有( )个角,其中( )个锐角、( )个钝角。 16、1个长方体或1个正方体有( )个画,每个面是( )个角,共有( )个角。列式: 17、拿一张纸,先( )对折,再( )对折可以折成直角。 18、语文书封面有( )个角,都是( )角。 19、填写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 ( )

二、用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并画出来。 三、解答题: 1、小马虎做加法题时,错把加数12写成21,结果得58。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正确的和是几吗? 2、小马虎做减法题时,错把减数13写成31,结果得4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几吗? 3、小马虎做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89写成98,结果得4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几吗? 4、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剩5个角剩4个角剩3个角

空间观念与《角的初步认识》

1.认真研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2.开展教研活动,对应数学德育纲要中“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和“爱国主义”4个德育范畴,分别选择典型课例,研究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互相交流。 3.认真学习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材料,梳理出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教研活动中交流。 4.对教材进行梳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2个领域,分别选择2个单元的内容,梳理出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在教研组交流分享。 十大核心理念“空间观念”与《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 一、核心词的课标解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 (2)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释疑 (3)变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大小 (4)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 (5)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理解角的概念,能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操作、归纳、类比、证明等机会,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尝试用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角的初步认识》课标解读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过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也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认识角。包括: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认识的三种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角角的认识与度量导学案新人教

角的度量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知识复习) 二、自学教材学生自学课本P122探究3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画出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 ,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P139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 ′O ′B ′与∠AOB ,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 ,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 ,?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5~P146习题4.3第6、11、14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画角的新方法. 4.用直尺和圆规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AOB. 分组讨论:角的顶点和角的一边如何确定?角的另一边怎样画出?画图的关键是什么? 5.学生按课本138页的步骤画角.用量角器量一量,∠'''C O A 与∠AOB 相等吗? 将所画的∠'''C O A 与∠AOB 分别剪下,看一看这两个角是否完全重合? 6.①在数学中,把只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②在画图中间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点、直线、弧线等),也叫做画图痕迹. 这些痕迹可画轻一些、淡一些.在初学画图时,通常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③图画好后,要写出画图结论.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会假设在欧几里得平面上,但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也可以定义角。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

教案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单元特点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1)从知识的引入来说:教材从校园生活情景中引出角和直角。从实物中分别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 (2)从知识的应用来说:学生认识了角和直角以后,教材让学生说说周围哪儿有角和直角,此外,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应用。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教材用纸折角,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角,画角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 四、具体单元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 2.认识一般的角 例1(认识角) (1)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制作活动角、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并直观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例2(画角) 教材中给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画角方法(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画的时候,可以比较开放,并不要求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 3.认识直角 例3(认识直角) 单元与角的认识一致,也是从国旗、椅子等实物抽象出直角的一般模型,再用纸折出一个直角来。要让学生理解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例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教材上利用学生手头最容易找到的直角、锐角、钝角(书本、红领巾)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怎样比较(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这也是为以后正式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准备的。 (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找一些东西来判断一下。 画直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