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初级中学的必修课之一,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然而,初中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存在娱乐的意识大于学习意识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从有效教学的过程和要点两方面着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师生双方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而言,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

1.生动的课程引导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潜在

认知决定了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上很难自觉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设置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环境中来,这样才能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有着良好的开端。比如,在photoshop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使用同一图片在处理之前和处理之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引出photoshop的作用和实际方法,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科学的任务设置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史,可以了解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虽采用不同的做法,但都体现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也补充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即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不可否认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普遍还不容乐观,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这三者都不重视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效益的收效甚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在课堂中不喜欢听讲课,喜欢上网、喜欢玩游戏,喜欢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于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率特别低。许多学生学习一学期后,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分析问题,归结原因是多方面的:1.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不仅信息技术学科,其他学科也有这种情况;2.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能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了,对信息技术不再有神秘感,教师若还是按讲、练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3.信息技术教师有的是理工科出生,对教育学心理学钻研不够。不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在课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掌控课堂,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针对问题现象与分析,我们查询了网络上的相关课题。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已有教师在研究。从目前课题成果看,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阐述,提出的改进途径,缺乏具体实例指导,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也决定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够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上有所突破。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22T16:24:25.6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作者:张思坤[导读] 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甘肃省临夏县莲花初级中学731802 摘要: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分析对策由于目前中学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学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的疑虑需要解决。如: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问题,信息技术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等。本文将就这些疑虑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疑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交流。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怎样确定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多年来,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都一致认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许多学校从认识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后果是不少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学校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微机室当作打发时间、玩游戏的好去处,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一致的。 2.中学信息技术课要教什么?由于缺乏具体的要求和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 3.中学信息技术课怎么教?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教,目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所处的地位,许多信息课教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学校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使得目前对于信息课究竟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研究得很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并不乐观,急待改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消除疑虑,本人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我们要逐步确立其在中学教育中应有的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1)信息技术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中学信息技术课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一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都要统一到《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来。《指导意见》上规定的基础知识、操作和应用能力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用不同的课堂去教学;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并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4.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目前,各级教研部门都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学校一般也没有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环境。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建立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当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 总之,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信息技术技能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善渡《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2]高玉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绍霞少儿信息技术课教学探微。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来源:大连市第六十中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我就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 语言三个方面简单地谈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1、创设一个新颖的主题 备课时,既要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指导纲要,设计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学设计;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时期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时事。 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教材《个性台历》这一单元的第五课《植树去——图 层面板的应用》时,正赶上我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主题《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三维目标也得到了和谐统一。再如学习Dreamweaver 制作网页时,将有关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换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因为这是现阶段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热点盛事,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构思一个精彩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设计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们知道,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 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发展定下基调。例如,我在教授Photoshop程序《选择工具的使用》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向往游览旅游胜地?你们有没有一直想与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愿望与梦想都将轻而易举地实现,,什么?不信,老师从不吹牛,你们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课 堂立刻充满了高效、快乐的氛围。 二、科学的教学组织是高效教学的保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二、大胆放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技能;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四、三评结合,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兴趣自主探究创新信息素养评价发展 【正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解读制订中的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6:07.6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陈桂容[导读]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陈桂容(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6-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三维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而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将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如何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重视信息道德素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信息道德素养表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等。情感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通俗的说,是帮助人们分辨“好坏”的概念。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信息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落实在平时的课堂评价内容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期末得到的也就是成绩单上简单却具有决定性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这种简单而不合理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更不利于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从对象上,可以设为师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1、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个人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创意、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努力。学生每堂课对照督促自己并且进行自评。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检测,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学习自我效能感。 3、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每一节课小结时,往往要选几位同学的作品,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让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接着也请被评价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观察。 三、展现评价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时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操作、作品进行指导评论时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贫乏的评价语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评价的语言非常地机械化、模式化,要么频繁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简单的语言,要么一整堂课教师都强堆着满脸笑容,领着学生重复单调乏味的热烈鼓掌。评价中缺乏灵性和智慧,评价语言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教师对于评价语言的预设与课堂驾驭要做到胸有成竹。 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重视课堂评价中的信息道德素质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注课堂行为提高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摘要]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本质是什么?教学追求是什么?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将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个体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道德生活,从而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所展开的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等诸方面来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具有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等等。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何谓有效教学 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我们如何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的概念,我们也必须吃透。到底什么是“有效”呢?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概念的另一种理解是: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它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目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还很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2、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同学们的信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2节)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4、信息技术是“副课”,学不学不会影响升学问题观念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思考 石羊小学黄贵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改变”五个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作初步探讨。 现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计算机;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生活。计算机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计算机共存。计算机有步骤、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的国家中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要做到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几点心得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点心得体会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XX中学 姓名:KOBE蒙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已经如火如荼的走进了顺德区中学小的课堂,这是可喜可贺的。据我所了解,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机房。这为顺德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最有力的硬件保障。我所在的碧江中学,就有三个机房,其中两个是06年才更新配置的新机房,里面是清一色的“Lenovo”(联想)电脑,非常的棒!想想自己,大学时才接触到电脑,真是换了日月!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通过近一年半来的教学,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心得一: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备课,没有一个课前的充分准备,课是不可能上好的!笔者认为,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 2、了解学生,备好学生 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由于生源的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使得他们在电脑操作水面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必须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让好的学生带基础不好的学生,以便更快地提高基础溥弱同学的电脑操作水平,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备好教学方法 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点评、复习等方法。在这我想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你的信息技术课能得顺利地进行,才能很好地让学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 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 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根据几年来的计 算机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1.1 讲练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 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 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 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 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 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 更为牢固。 1.2 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 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 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 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 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 令人发笑。但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 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需演示一遍 操作过程,有的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可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 辅导过程中,我注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小心地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 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 因材施教。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 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 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 行安排。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 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 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 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 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 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的。网络中的计 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 地址,IP 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 神秘面纱。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四、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考。 关键词:突破、环境、建设、管理、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我校是从2000年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作为本课程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我想说说自己的最新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由于信息是个翻译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以致口语讲信息技术都显得不很顺口,在信息技术的导言课中教师应当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在讲授这个概念的时候,

我首先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 1、给出信息的通俗定义 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 2、给出科学定义 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讲这兩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可以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的定义,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只是应用场合不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终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 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概念,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 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与高级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0-03-30T07:11:27.92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5期作者:张丹丹[导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中学16143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基础教学任务 一、教学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刚开设的学科,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而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只有从其他学科抽调来兼任,或只是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相对于他们以前所都学科的经验,而这些教学经验相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是不适应的。 2.学生的问题:我校是农村中学,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能接解计算机的很少,同样家长也如此,所以说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概念还很陌生,不能足够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觉得信息技术不参加应试考试,学习重点都放在主教学科上,觉得信息技术只是课余之后的兴趣爱好。 3.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还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其教学经验、理论不成熟,不像其它学科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信息技术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参考教育资料,只能根据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经验来摸索,而这摸索来的经验有的并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4.教学设备的限制:信息技术需要学生们大量的上机实践和教师对软件操作过程的讲解。有的学校配有微机室但是滑配备网络连接,就无法完成网络部分的知识;有的学校虽然有计算机教育,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只能两人或三人共用一台微机,这就相应减少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间。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 2.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评价信息能力、准确地处理信息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能力。 3.能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其它课程进行探究的能力。 4.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倡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现在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只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教的过程,而是学习过程,在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四、信息技术多采用的教学方法 1.课堂演示,讲解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开设,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计算机教育,不仅配备了相应的电脑设备,而且也陆续地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练习:为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必须通过定量的实践练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制定多种练习方式:(1)课堂提问,对基础性知识,课堂上提问学生,加深基础性知识的掌握。(2)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在上机操作练习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3.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现在各个学校也都陆续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网络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从网络上收集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软件,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对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及加工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8-02-09T14:32:36.47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作者:陈志峰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入门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由于学生大都对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可以多采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易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画画教学时,我就采用教材上的金山画王辅助教学,而不采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因为这一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详细讲到。而用金山画王软件中自带的图库拼合成一张图画,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软件中还有语音提示、背景音乐,再加上图库中的图片都是一些卡通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十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小学生对电脑、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很多人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电脑世界深不可测。 在各年级进行教学时,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如:1—2年级的学生我主要让他们认识Windows和训练他们使用鼠标的技能等;3年级的学生主要训练其绘画的技能;四年级的学生,则让他们在“Word”中练习打字,并在打字的基础上学习排版,自己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5年级主要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PowerPoint软件中制作课件……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电脑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做到了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三、巧设悬念,丰富学习内容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金山画王中旋转图片时,让学生从图库中拖出一张鱼的图片(系统默认鱼是向左游的),然后设置情境,说这条鱼遇到了一条鲨鱼,要往回跑,使这条鱼向右游。于是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对图片旁边六个按钮的操作,掌握了图片的旋转,同时连带地把上下翻转、大小变化等也学会了。 四、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本课的综合任务是制作一份童话故事会的背景PPT。学生通过插入图片都完成了背景的制作,只是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要加上故事的标题以及讲故事学生的姓名。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课后,老师提出来,虽然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是对幻灯片的初步认识,以插入图片为主,但是,既然是做故事会的背景PPT,就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告诉学生幻灯片在这里的作用,以及此类幻灯片需要告知观众的信息等。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如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教师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互相总结,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非常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笔者不得不承认,我还不够了解这些孩子,孩子们大都好胜心强,应该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心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还有这些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所剩时间不多,笔者便匆匆展示了几件作品,并口头给了他们一些评价。课后,笔者也反思了一下,确实是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学生辛苦完成作品,应该让学生也一起参与,说说作品的优点,也谈谈自己的建议,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鼓励。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入门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却也不容易。教师只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贯彻“趣味引路、兴趣搭桥”的思想,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才能使学习变得“学无止境,其乐无穷”。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