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年中医讲肥胖体质

2021年中医讲肥胖体质

2021年中医讲肥胖体质
2021年中医讲肥胖体质

中医讲肥胖体质

欧阳光明(2021.03.07)

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你吃了胖,她却不胖?难道是天生的吗?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

中医讲肥胖体质分为五个类型:胃热滞脾型、脾虚不运型、痰浊内滞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换而言之就是肝、胆、胰、脾、肾,这些脏器的功能或是太强亦或是太弱,导致机体的代谢不平衡,进而发生肥胖,严重者会出现病症。所以减肥唯有从根源入手,才能不至于让吃的食物都变成肥膘堆积在身上,才能彻底摆脱胖子的称号。想瘦必须先诊断清楚自己的体质,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现在你可知道你为何一直在减了又涨,涨了又减,一直涨一直在减的状态了吧!

现在我们具体说一下这五种类型的具体症状解惑。

1、胃热滞脾型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解惑:胃热则易饥,饥则纳食增加,纳食过多则伤脾,伤脾则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脾运失常则水湿内停,水湿聚而成饮成痰,故久而久之,则成肥胖。故此类患者宜清胃热泻胃火,导滞而祛脂。

2、脾虚不运型

症状: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张,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解惑:脾主肌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身体健壮,肌肉发达。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故神疲乏力。脾虚则气血无力,气血运行无力则水饮痰湿内阻,从而出现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肚腹肥胖。故脾气健,水湿利,则肥胖减。

3、痰浊内盛型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解惑:先天形体肥胖,或父母遗传,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聚而生痰,使痰浊内生,痰浊内阻,从而形体臃肿肥胖。故宜燥湿化痰,理气消痞,痰湿祛则肥胖消。

4、脾肾阳虚型

症状:体型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解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出生之前,先天养后天,出生之后,后天养先天,肾气充足,脾气健旺,相反,脾气虚弱,则导致肾失所养,导致脾肾虚弱。脾肾在水液代谢中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受损,脾气虚

弱,导致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体内,聚液成痰,聚于组织孔窍之间,而成肥胖。肾主水,水液代谢需要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导致水液停聚。肾阳不足又无力温煦脾阳,导致脾阳受损,从而出现脾肾阳虚,水液代谢障碍,停聚体内,而发为肥胖。

5、气滞血瘀型

症状:体形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弦或涩。

解惑: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通畅。反之肝气不舒,疏泄功能失常,则导致气血、水液代谢失常,停聚于组织孔窍之间,化液为饮,聚而成痰。中医素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气滞和血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无论气滞,还是血瘀,阻于组织、孔窍之间,而发为肥胖。

所以减肥首要任务就是要认清体质,辨症分析,科学的进行减肥方案搭配。

在此声明一点:节食减肥的方法不可取,节食减肥后只要稍稍放肆一下就会反弹很多,而且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珍爱健康,善待自己。

防治肥胖的两副中药方一防风通圣丸

防治肥胖的两副中药方一防风通圣丸(散) 【组成】防风、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滑石、甘草。加工制丸或散。 【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 【服法与剂量】口服,一次6克(包),一日2次。 【特点】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充盛,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腹型)肥胖患者。对于经常便秘并且有高血压倾向的患者尤为适宜。 肥胖患者体内往往有食毒(广义的肠源性自家性中毒的意思,由于肠内停滞的粪便引起各种疾病,难以治愈)和水毒(体内水液分布不均匀时发生的状态,亦即体内发生水代谢异常的状态,可引起病理的渗出液及异常分泌等,也可出现出汗,排尿的异常)等淤滞状态。 防风通圣丸可以通过发汗、利小便、通大便途径以及解毒、消炎作用排泄,发散食毒、水毒的淤滞。据研究该方有抑制代谢作用,有人曾用此药治疗一男性水肿样肥胖症患者。每次服5克,一日2次,给药6个月,第2个月,胸围从120减至97厘米,腹围从130减至103厘米,体重从72.5减至71千克,其后减重即趋于缓慢,至第6个月,胸围为93.5厘米,腹围94厘米,体重69千克。 防风通圣散 功能:排毒、降压、修身。 材料:酒蒸大黄、芒硝、山栀子、当归、芍药各5钱(15克),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白术、黄苓、石膏、桔梗、连翘、川芎各1两(30克),甘草2两(60克)、滑石3两(90克)。 做法:研粉埋丸,每次2钱(6克),每15日为一个疗程,按情况斟酌用药。急性减肥可用冲服,但须专人指导。 解说:本方集解表、泻下、清热於一身,可加强排汗、利尿、泻下等渠道,将体内食积、湿热等毒素一次过「大扫除」。其中大黄、芒硝、麻黄药性较猛,绝不可贪快而乱用。 禁忌:肠胃嬴弱者不宜。

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肥胖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灵枢·卫气失常篇》论及人体肥瘦时指出"人有肥,有膏、有肉",后世又有"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谷气胜元气,其人脂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唯是湿痰颇多",以及"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之说。这些论述对指导我们对肥胖的认识和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肥胖与人之先天禀赋有关,这大抵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吻合,据沈阳、大连、北京三市调查14321名新生儿的肥胖发生率为7.05%~16.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对800例肥胖患者的病因分析,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肥胖者达29.63%,自幼肥胖者占7.75%,这些都说明肥胖与遗传有关。 其次,与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有关。摄入精美而多,其有余部分化为膏脂,蓄积体内,则为"膏人"、"脂人"、"肥人"。唐氏报告90%和长征医院调查13.75%的肥胖患者有喜食肉类、摄食过多。长征医院调查产后肥胖占女性肥胖中38.02%,可能与民间风俗产后要多进甜食及重视"坐月子"有关。 再次,久卧、久坐、活动过少,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医学入门》也强调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久卧、久坐,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输布失调,膏脂内聚,使人肥胖。 另外,外感湿邪,入里内蕴,侵袭脏腑和内伤七情,影响脏腑功能,也常为发生肥胖的因素。脏腑之中以脾、肾、肝、胆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生精血,输布精微,充养周身,而变成膏脂痰湿,蓄于肌肤,发为肥胖。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气行水,助脾健运,通调水道而湿浊内聚,溢于肌肤加重肥胖。 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疏泄失于调畅,影响脾之健运,气机之升降转输。而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 由于脾肾气虚,肝胆失调,不仅造成膏脂痰浊,水湿停蓄,也使气机失畅,脉道不利,可有气滞,或血瘀。因此,肥胖者既有本虚证,又有标实证,本虚标实相互联系,同时并存。 总之,病位以脾为主,次及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常兼水湿,亦兼有气滞,血瘀。 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订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五个型。 一、脾虚湿阻型 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 二、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久郁化热) 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小数,舌苔腻微黄。 三、肝瘀气滞型 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本病是一种营养过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一代谢方面的异常。一般按有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本病临床常有体弱无力,行动不便,动作时气喘,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自觉症状。 肥胖的测定: 1.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比例成人标准体重(kg)数=[身高(Cm)数一loo]×0.9.儿童标准体重(kg)数=年龄×2+8。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lO%为超重,超过20%以上称为肥胖。.2.体重与腰围、臀围的关系一般来说,多余的脂肪,男性多沉积在腹部,女性主要沉积在臀部、腿部。因此,可测定腰围来估计男性是否肥胖,其标准是体重(kg)数不超过腰围(c m)数,否则即是发胖。女性肥胖除直接观察臀以下部位的丰满膨隆的程度外,可用“捏指法”测量,即用拇、食两指相距3cm左右捏起皮褶,其皮褶厚度即为该处皮下脂肪厚度,若超过2.5cm,即属肥胖。 3。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一体重(kg)/体表面积(m2)。如体重指数大于24即为肥胖。(范围)肥胖病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病;病因明确者,称继发性肥胖病。二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湿浊内聚,痰瘀渐生,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妇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留滞而致肥胖。

2。禀赋不足父母为肥胖之人,以致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转输失常。痰浊、膏脂停聚而为肥胖。 3.过食肥甘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酿成痰;又可损伤脾胃,致水谷运化失司,湿浊停留体内,痰热湿浊停聚,使体重增加,形成肥胖。 4.缺少活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转输,水湿停聚,形成肥胖浮肿。 5.久病正虚久病则正气亏耗,气血阴阳虚衰,气虚运血无力,阳虚而阴寒内生,易生痰浊;阴血虚少,血行涩滞,痰浊、脂(瘀)变生而致肥胖。 6.情志所伤五脏皆能藏神,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序,影响水谷、水液运化,使代谢紊乱,发生肥胖。 二、病机 1.发病渐积而成,缓慢发生。 2.病位主病在肌肉,与脾肾关系密切,肝胆及心肺功能失调亦与本病相关。 3.病性肥胖病多为形盛气虚,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为正气虚衰。因此肥胖病乃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可见肝胆疏泄失调及心脾气虚;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血瘀、气滞,但临床虚实常各有所侧重。 4.病势初起膏脂堆积较少,临床可无任何症状,但随着膏脂、痰浊增多,兼有水湿、血瘀、气滞者,日久侵心肺,扰肝胆,著四肢,则可发生多种病症。 5.病机转化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壅遏脾胃,气机窒滞,脾胃升降失序,水谷精微不归正化,酿成脂瘀痰浊。或起居不时,好坐好卧,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若情志调达,饮食有节,起居适宜,治之如法,则湿热、痰浊、脂瘀渐渐疏化,脾胃复升降之职,病渐向愈。若七情失节,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一班杨翊涵1302010138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什么,而很少人了解到什么是肥胖病。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了解,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肥胖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施治。【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减肥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众所周知,减肥过程艰辛,成果难以保持,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中医在数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体内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这种物质和我们肺里的“痰”有着类似的特征,所以在中医上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肥人多痰湿”,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肥胖的原因是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而成,而水湿又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致,那么,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是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根本上治疗肥胖症

的道路。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的《石室秘录》中也记载了用健脾化痰来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他在书中对肥胖症的成因提出了精辟的论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这句话就是说,肥胖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多痰湿,痰湿生成又是因为脾气虚弱,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为痰湿。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陈士铎认为治疗肥胖症“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这就是说:治疗肥胖症应该以补益脾气为主,化痰除湿为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肥胖症。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的肥胖起因,做到对症下药。相对西药而言,中药减肥副作用小甚至无,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以下便是几种利用中药减肥的代表方剂。 (一)决明子 决明子,属于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可生用或炒用,又名草决明。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热结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决明子含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肥胖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阻: 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疲乏无力,肢重浮肿。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利湿,防己利水清热;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脾虚水停。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两方相合,共凑健脾利湿之效。 肥胖伴浮肿者加泽泻、车前草以渗水利湿;乏力明显者加党参补气;腹胀而满加厚朴、枳壳以理气散结;纳差加佛手、生山植理气开胃;如伴有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者当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2)胃热湿阻: 证候:肥胖,头胀,消谷善肌,肢重困楚,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通圣散重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本证取意于通里泄热。方中生石膏、川芎、黄芩、栀子清热法湿;防风煎剂有解热作用且能胜湿;连翘解热利湿;加草决明清热通便,降脂减肥。 头胀明显时加野菊花;口渴加荷叶;大便秘结加芒硝。 (3)肝郁气滞: 证候:肥胖,胸胁胀满,胃脘痞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烦急易怒;亦可伴有大便不畅,舌淡红或偏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本方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配黄芩清热除烦;半夏、枳实、大黄调气机通大便,除痞满消膏脂;甘草调和诸药。 气郁重时选加香附、郁金、川芎;腹胀重加茯苓;月经后错或闭经者,选加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失眠多梦突出者加白薇、夜交藤。 (4)气滞血瘀: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翁维良 作者简介:浙江省宁波市人,1937年3月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科大学,1960-196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部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198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任主任。1991---1999年任副院长。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基地主任,200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审评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常务理事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生导师。 摘要:肥胖病中医辨证各地有所不同,以第二届全国肥胖病学术会议的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辨证施治。常用减肥中药有决明子,荷叶,泽泻,番泻叶,汉防己,防风,黄芪,白术,何首乌,山楂,海藻,大黄等。 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医辨证中减肥药 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及辨证特点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分类及发生率 1、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对300例肥胖病人的分型:胃热滞脾型者63例,占21%;脾虚不运型者177例,占59%;痰湿中阻型者(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所致)45例,占15%;脾肾阳虚型者6例,占2%;肝郁气滞型者9例,占3%。认为各型均直接或间接与脾胃有关,脾胃证型合计为100%。说明其在肥胖发病中的重要性。 2、北京酒仙桥医院对109例肥胖病人作中医辨证分型,表明胃热亢盛、痰湿困脾型者39例(35.8%),肝郁气滞型者15例(13.8%),血瘀气滞型者6例(5.5%),脾虚湿阻型者30例(27.5%),脾肾两虚型者19例(17.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94.5%。 3、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分析200例肥胖病人,气虚型者占12.5%,脾虚湿阻型者占52.5%,肾阳不足型者占8.5%,阴虚阳亢型者占32.5%,脾胃及有关证型占68%。 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分析60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脾虚痰湿型者254例(42.3%),胃热湿阻型者152例(25.3%),肝气郁结型者109例(18.2%),脾肾两虚型者85例(14.2%)脾胃及有关证型占100%。 5、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对144例肥胖病人分型,脾虚痰浊型者占34.2%,脾胃实热型者占37.4%,气滞血瘀型者占28.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71.6%。 6、肥胖病脾胃证型者(包括脾虚、痰湿、肝胃不和等)发生率在68-100%之间,说明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上要充分考虑到调理脾胃。 (二)肥胖病证型辨证要点 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交流会制定了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989年)。 1、脾虚湿阻型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功能减退,水湿与精微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化为膏脂、湿邪,

老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

一、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肥胖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遗传等因素有关。 首先,肥胖与人之先天禀赋有关,这大抵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吻合。 其次,与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有关。摄入精美而多,其有余部分化为膏脂,蓄积体内,则为"膏人"、"脂人"、"肥人"。 再次,久卧、久坐、活动过少,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另外,外感湿邪,入里内蕴,侵袭脏腑和内伤七情,影响脏腑功能,也常为发生肥胖的因素。脏腑之中以脾、肾、肝、胆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生精血,输布精微,充养周身,而变成膏脂痰湿,蓄于肌肤,发为肥胖。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气行水,助脾健运,通调水道而湿浊内聚,溢于肌肤加重肥胖。 二、对肥胖症的治疗之法 肥胖症者除了体形肥胖,腹部膨隆,肌肉松软,皮下脂肪臃垂,活动气短,容易疲劳等共同表现外,还可因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而有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故中医治疗方法也较多。但治病必求其本,抓住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疗以健脾化痰,利湿通腑为总则。具体归纳以下治疗之法。 (一)化湿法用于脾虚湿阻型,以神倦乏力,胃口欠佳,胸宇憋塞为主要表现者。代表性方剂有二术四苓汤,泽泻汤,防己黄芪汤。

(二)祛痰法即祛痰化湿法,主要用于常有头重若裹,痰浊阻遏,胸阳不展,胸满痞塞者。按照肥人多痰的理论,化痰湿是肥胖症的一个主要的治疗原则,常贯穿在治疗过程的始终。代表方二陈汤和温胆汤。 (三)利水法用于脾虚湿阻型,以面浮跗肿,或尿少浮肿,腹胀便溏为主要表现者。代表方剂是五皮饮和导水茯苓汤。 (四)通腑法肥胖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大便干燥,或习惯性便秘,瘀浊积蓄,腑气不畅而伴有腹胀、胸闷、憋气者。可用调胃承气汤和防风通圣丸(散)。或单味大黄长期服用,以通腑化浊,发和五脏。亦有报道,用牵牛子"通瘀消胀,久服令人体轻瘦"。 (五)疏利法主要用于肝郁气滞型,肥胖患者症见口苦烦闷,妇女月经不调,经闭或经前乳房胀等。可用疏肝利胆法,代表方剂大柴胡汤和逍遥丸(散)。 (六)健脾法常用于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或大便溏薄,胃口不好而肥胖者。健脾法是重要法则,其代表方是异功散和五苓散。 (七)消导法患者兼有饮食自倍,食后胀满,舌苔腻者;或食少而肥者,常佐以消食导滞,促进代谢。用保和丸。 (八)温阳法病久,年龄偏大者,症见怕冷,腰酸,四肢沉重,嗜睡,湿盛,脾肾阳虚型者。宜温阳利水,常用济生肾气丸即加味肾气丸及苓桂术甘汤。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区分。体质量指数( BMI) 又称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 ]2,<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二)临床分型 结合 1997 年全国第 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单纯性肥胖病》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划分为脾虚湿阻证、胃热湿阻证、肝瘀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五型。 1、脾虚湿阻证: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2、胃热湿阻证: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舌苔腻微黄,舌质红。 3、肝瘀气滞证: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苔白或薄腻,舌质暗红。 4、脾肾阳虚证:肥胖,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脉沉细无力,苔白,舌质淡红。 5、阴虚内热证: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脉细数微弦,苔薄。舌尖红。 二、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干预特别是针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较高的特点,一直以来被称做绿色减肥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中医药疗法来治疗单纯性肥胖。 1、药膳与中医论治 单纯性肥胖人群的药膳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为主,选用茯苓、陈皮、荷叶、赤小豆、薏苡仁、、苦瓜等组成饮食方。 ①脾虚湿阻证 食谱为荷叶茯苓粥或鲤鱼汤; 平胃二陈汤加减: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法半夏、茯苓、枳实、川芎、夏枯草、石菖蒲等; ②肝瘀气滞证 山楂饮或玫瑰荸荠粥;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赤芍、枳实、甘草、川芎、陈皮、香附、旋覆花、荷叶等 ③胃热湿阻证 荷前粥; 芩连二陈汤加减:黄芩、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泽泻、车前子、大黄等; ④脾肾阳虚证 羊肉炒大葱或胡桃枸杞粥;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23日/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龚海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肥胖病的定义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一、病因、病机 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并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等对肥胖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就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亏虚,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二、分型 从古至今,对肥胖病的分型有多种。 灵枢卫气失常!把肥胖病者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等3种类型,它是中医对肥胖病的最早分型。现今有人将肥胖病按临床辨证分为脾虚湿盛、胃湿热阻、肝郁气滞、痰湿内盛、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7型,此种分类方法基本与肥胖病的病因病机相适应。在日本,依据气血津液理论,将肥胖症分为水肥和血肥两型,水肥型表现为色白、多汗、下肢浮肿等症;血肥表现为口唇、齿龈、爪甲色紫,下腹压痛,女性易伴痛经和经量异常等。 三、治疗 神农本草经!列举了许多能使人消减肥胖、轻身延年的药物,后世医家对肥胖病的认识与防治又有所丰富和发挥。 灵枢卫气失常!提出:?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明确提出治疗肥胖,先分型后辨证,即先确定肥胖人的膏、脂、肉分型,再辨别气血之多少,血气之清浊,循证施治,使之成为?众人#,即如 灵枢卫气失常!?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的?众人#标准。 古人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源于 内经!。治疗膏人肥胖偏寒者,以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热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治疗脂人以益气养血为主要治则,如防己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一班杨翊涵 1302010138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什么,而很少人了解到什么是肥胖病。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了解,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肥胖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施治。【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减肥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众所周知,减肥过程艰辛,成果难以保持,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中医在数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体内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这种物质和我们肺里的“痰”有着类似的特征,所以在中医上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肥人多痰湿”,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肥胖的原因是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而成,而水湿又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致,那么,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是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根本上治疗肥胖症的道路。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的《石室秘录》中也记载了用健脾化痰来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他在书中对肥胖症的成因提出了精辟的论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这句话就是说,肥胖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多痰湿,痰湿生成又是因为脾气虚弱,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为痰湿。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陈士铎认为治疗肥胖症“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这就是说:治疗肥胖症应该以补益脾气为主,化痰除湿为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肥胖症。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的肥胖起因,做到对症下药。相对西药而言,中药减肥副作用小甚至无,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以下便是几种利用中药减肥的代表方剂。 (一)决明子 决明子,属于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可生用或炒用,又名草决明。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热结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决明子含有蒽醌类的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决明素、甾醇和脂肪酸等。

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

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 肥胖系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主要指甘油三酯)积聚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无明显病因者为单纯性肥胖。显著肥胖常造成身体的额外负担,患者畏热,多汗,呼吸短促,容易疲乏,不能耐受较重的体力劳动,常有头晕、头痛、心悸、腹胀、下肢轻度浮肿等。肥胖的人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胆石症等,各关节还可有退化性病变,常有腰酸、关节疼痛等症状。妇女月经减少,常有闭经、不育等现象。极度肥胖可产生肺泡换气不足,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嗜睡。严重时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对单纯性肥胖应积极治疗,不可忽视。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乃真元之气不足,痰湿内停所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能消化饮食,运输水谷精微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真元之气不足,不能正常输布水谷之精微,变生脂肪痰湿蓄积于肌肤之中,而成为肥胖之疾患。陈修园说:“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痰湿颇多。”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其治疗,宜燥湿化痰,消食理气。 处方一:黄芪15克,党参15克,防己15克,白术15

克,苜乌30克,泽泻60克,山查30克,茵陈30克,水牛角30克,仙灵脾30克,大黄10克。水煎服,日1剂。 处方二:三七3克,补骨脂12克,番泻叶10克,大黄10克。水煎服,日1剂。 处方三:首乌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茯苓20克。水煎服,日1剂。 以上方药不仅能减肥,而且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调整机体的代谢,使紊乱的物质、能量、水盐代谢重新恢复平衡。 对于单纯性肥胖症,除了药物治疗外,控制饮食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晚餐更要控制进食量。科学实验证明,上半天进食对体重的影响要比下半天小。这是因为,一到傍晚,血中胰岛素的含量就上升到最高峰。胰岛素可使血脂转化成脂肪贮存在腹壁之下,日积月累的脂肪堆积,会使人日益发胖。晚饭吃得过饱,血脂量猛然升高,加上人在入睡后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因此大量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患。所以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一定要做到晚餐吃得少。晚餐可以多吃海带及蔬菜等粗纤维的食品,既能防止便秘,又能供给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一举多得。其次,体育锻练也是防止发胖的好办法。慢跑、长跑等活动量较大时,额外的能量消耗必须动用原来储备的养料,这时,脂肪供应的能量比糖要大

治疗肥胖症的中医处方

治疗肥胖症的中医处方 方1组方:泽泻30g,山楂30g,丹参30g,茵陈30g,水牛角30g,黄芪15g,防己15g,白术15g,川芎15g,何首乌15g,仙灵脾10g,大黄9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2组方:海藻30g,夏枯草15g,薏苡仁15g,白芥子15g,山楂15g,泽泻12g,茵陈9g,柴胡9g,甘草6g。主治:青年女性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3组方:番泻叶30g,泽泻15g,草决明15g,山楂15g。主治:肥胖症。用法:番泻叶用开水浸泡,余药煎浓汁,两液混合,每天1剂,早晚饭前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方4组方:泽泻15g,薏苡仁15g,茯苓15g,草决明15g,防己15g,荷叶12g,白术12g,陈皮10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5组方:川芎12g,红花12g,大黄10g,乳香10g,蒲黄(包)10g。加减:⊙气促,加黄芪、党参;⊙口干舌燥,加麦冬、黄精;⊙头痛,加菊花;⊙小便不利,加车前草、猪苓;⊙痰多,加杏仁、枇杷叶。主治:气滞血瘀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6组方:黄芪30g,黑豆30g,生地黄30g,水牛角30g,漏芦15g,决明子15g,泽泻15g,荷叶15g,

汉防己15g,红参(另煎)6g,蜈蚣2条。主治:气虚阴亏、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液浓缩,每次服75毫升,每天2次。方7组方:党参15g,熟地黄15g,麦冬15g,泽泻9g,茯苓9g,防己9g,猪苓9g。主治:妇女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8组方:茯苓12g,赤小豆12g,柴胡9g,猪苓9g,半夏9g,陈皮9g,甘草9g,升麻6g,生姜6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9组方:党参15g,熟地黄15g,白术10g,车前子(包)10g,泽泻10g,丹参10g,山药10g,何首乌10g,山楂10g,猪苓10g,大黄10g,炒枳壳10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次250毫升,分早晨空腹、晚睡前2次服用。方10组方: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炒薏苡仁10g,大腹皮10g,车前草10g,炒泽泻10g,冬瓜皮10g,炙香附10g,柏子仁10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主治:痰湿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11组方:党参15g,茯苓15g,薏苡仁24g,莲子肉12g,荷叶12g,白术12g,桔梗10g,扁豆10g,砂仁(后下)5g,甘草5g,陈皮3g。主治:肥胖症。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方12组方:桂枝10g,茯苓10g,陈皮10g,青皮10g,姜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泽泻10g,附子3g。主治:肥胖

中医理论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理论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要】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的形成来共同认识肥胖发病的病因病机,从 而辨证论治,预防肥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中医理论肥胖脾肾痰浊瘀血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21-02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有“肉坚,皮满者,肥。肉不坚,皮缓者,膏。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脂者,其身收小”的论述。膏者、脂者,皆为肥胖之人。《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卧伤气”。古人认识到肥胖是 由于先天禀赋因素、饮食不洁、过食肥甘、久坐少动、劳逸失调、情志失调有关。而现代医学将肥胖与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肥胖就是体内 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堆积[1]。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做了独特的见解,综合 各家学说,笔者颇有感触,将中医理论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做以下概述。 1、脏腑功能失调是肥胖形成的内因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敷布津液,下输膀胱。若肺金受损,失 其宣降,肺气停滞,不能布津,津液停滞而生痰。 脾主运化,位居中焦,后天之本,是津液输布的枢纽。《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虚气弱,失其“游溢精气”和“散精”功能,津液输布异常,就会导致脂肪的堆积。 肾为先天之本,寄人体真阴真阳。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肾阳旺则有 利于膏脂的布化,肾阴足有利于膏脂的贮藏。如肾阳亏虚,津液不能蒸腾气化为 人体所用,壅滞而成痰浊,肾阴不足,虚火灼津,炼液成痰。痰滞血脉从而形成 高脂血症。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肝主疏泄的功能与全身气机的运 行通畅密切相关。沈金鳌曰:“肝和则气生,发育万物,为诸脏生化”。肝为刚脏,主升发,健运中州,升降三焦,内至脏腑,外达肌腠。喜条达而恶抑郁,容易受 情志的影响而失其条达之性,导致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运化失司,聚湿生痰。 痰气交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营血津液运行迟缓,则化为痰瘀膏脂,停聚于 肌肤腠理,则形成腹型肥胖。李霞[2]等用钩藤水煎剂灌胃高脂饲料肥胖大鼠,结 果明显抑制大鼠体重,降低血清丙二醛、胰岛素水平。王智明[3]等用调肝泻火汤 防治高脂饮食所致的大鼠肥胖,证明该方不但减轻大鼠体重,而且显著降低FFA、TG、TNF-a的水平。 2、痰浊、瘀血是肥胖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是津液代谢的病理产物,中医有“百病皆因痰作祟”和“痰为百病之母”一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湿痰浊内生,痰阻气滞,血行不畅成瘀血。肝 失疏泄,不能调畅气机,气滞血郁证或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壅化热,阻滞经 络成瘀,肾失蒸腾气化,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津液成痰致瘀。张景岳指出,“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由于津血同源,痰瘀之间不仅相互渗透,还可互相转化,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王捷频等认为[4],痰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高脂血症的发病过程 中贯穿始终。现代研究也证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痰

中医学对肥胖的中药治疗

肥胖治疗的常用中药 中医药减肥方法已有几千年。中药减肥法是应用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来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我国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肥胖中已取得很大进展,推出了许多减肥的方药。现将常用减肥中药及中药方剂等分别简略介绍如下。 肥胖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肥胖症者除了体形肥胖,腹部膨隆,肌肉松软,皮下脂肪臃垂,活动气短,容易疲劳等共同表现外,还可因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而有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故中医治疗方法也较多。但治病必求其本,抓住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疗多以健脾化痰,利湿通腑为总则。常见的方法有化湿法、祛痰法、利水法、通腑法、疏利法、健脾法、消导法、温阳法、养阴法。 常用减肥中药 目前应用临床的减肥中药很多,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喘药和补益药等。为便于对减肥中药材的认识,现将常用于减肥的中药介绍如下。 一、解表类减肥药 本类减肥药材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属解表药。 解表类减肥药物多为味辛宣散,质轻升浮之品,主入肺经,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质地轻虚,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麻黄《圣经》 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equiset – ina Bunge.和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May的草质茎。 [药性说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本品辛能发散,性温散寒,作用重在宣发肺气,内以平喘,下以利水,而且发散之力最强,适用于风寒表实证、肺气不宣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汗者。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减肥应用]麻黄中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麻黄碱可直接兴奋肾上腺素受体,促进机体产热;也可通过促使中枢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食欲抑制作用。因此,麻黄具有明确的减肥作用。可用麻黄提取出麻黄碱制成制剂与咖啡因等联合应用减肥效果较好。近来研究表明麻黄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ɑ-淀粉酶和ɑ-葡萄糖酶的作用,因而具有减肥的作用。 [参考用量]1.5~10g。 [使用注意]凡体虚多汗者及虚喘者均当忌服。 [现代研究]化学成分:含有左旋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油等。药理作用:麻黄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而平喘。有抑菌、抗病毒及利尿作用。此外,本品还有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防风《本经》 [药性说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烈,作用重在辛散祛风,向为治风通用之品,是治疗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及破伤风等证的常用药。 [药物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减肥应用]经典减肥方为防风通圣散,本方是实证肥胖、所谓中风型体质者最常用的方剂。防参散(防风、茯苓、山楂、黄芪、丹参等)能发表祛风,健脾化痰。主治单纯性肥胖。地仙丸(黄芪、南星、羌活、茴香、地龙、防风、骨碎补等)能祛风湿,通经络,益肾活血,瘦身减肥。注意:凡阴虚内热、肾实热结、痰热内阻者均忌用地仙丸。 [参考用量]3~10g。

中医对肥胖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中医对肥胖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由于压力所造成的肥胖又被称作“肝胃郁热肥胖”。 压力过大肝(中医的“肝”除有西医的肝脏功能之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功能下降。甚至会影响到胃,使胃发热,食欲异常旺盛。 二、中医对肥胖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暴食肥胖型;压力肥胖型;水肿肥胖型;贫血肥胖型;疲劳肥胖型等。肥胖者可依症状判断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 1、暴饮暴食肥胖型:顾名思义,这种人就是那种食欲旺盛的“大食客”。这种人如能强制节食,可暂时瘦下来,但一旦控制不住食欲时,有会反弹回来,而且很有可能比以前更胖。其实,“暴饮暴食”者的通病就是有火,所以通过服用中药,能起到消火、清肠之功效。与此同时,体重也会有所减轻。这类肥胖者可服用防风通圣散。这剂药可消除胃火,抑制亢奋,并有改善代谢功能之作用,可将积聚在体内的多余能量转化为体热排散出去。 2、压力型肥胖:由于压力所造成的肥胖又被称作“肝胃郁热肥胖”。压力过大肝(中医的“肝”除有西医的肝脏功能之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功能下降。甚至会影响到胃,使胃发热,食欲异常旺盛。这种类型的人,心情一烦躁就会出现食欲旺盛、头痛、眼睛充血等症状。有些女孩子,压力大、心情烦的时候,就猛吃甜食,可以说是这一类人的典型吧。这类肥胖者可服用大柴胡汤。这类药有抑制压力的过度反应,消除烦躁、抑制消化器官异常兴奋的作用。 3、水肿型肥胖:又被称为“痰湿内蕴肥胖”,臀部和大腿浮肿,也就是所说的“下半身胖”的人。这是因身体的排水功能教差,多余的水分在体内积聚所造成的肥胖。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食欲一般,但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尿不通;易坏肚子;早晨起来时眼睛浮肿等。这类肥胖者可服用防风通圣散和胃苓汤。有利尿、减肥的作用。 4、贫血型肥胖:学名为“血虚肥胖”。因体内血液不足,身体基本机能下降,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最终导致肥胖。这类人的特点是:食欲正常,但小腹饱满突出,手脚细但身上胖,也就是说的“偷着胖”。 适宜的药方为具有补血作用的四物汤和小建汤各半。 四物汤的现代配方及功效 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四物汤一直认为是妇科千金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四物汤只有女人可以喝。实际上,四物汤同样用于男士,比如补血方面,同样有效。 结合现代人的体质以及药材性状,配以不同的剂量,可以将四物汤配置成以下几种功效的滋补品(本配方系成都中医附院80多岁退休老中医赐方):

中医学对肥胖的分型及辨证论治

中医学对肥胖的分型及辨 证论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医学关于肥胖的分型及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位以脾为主,次为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淤、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表现为复杂多样的证侯。应详察证侯、舌、脉,抓住重点,精确辩证,精心遣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现在有一种倾向,提到中医减肥,就一定用泻剂。而忽略了造成肥胖的病因各不相同,患者的体质禀赋也有差异,肥胖又多系虚症。结果不仅未能减肥,反而产生他种疾病,因此,在中医减肥治疗中,一定要树立整体观念,严格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 一、肥胖症的中医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关于肥胖症的辩证分型,目前各家看法不一。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定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5个型。 1.脾虚湿困型 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舌淡苔薄腻,脉沉细。 2.胃热湿困型(湿浊内阻、郁久化热) 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体困楚息惰,口渴喜饮。舌苔腻微黄,脉滑小数。

3.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色暗,苔薄,脉细弦。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 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冷。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5.阴虚内热型 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舌尖红苔薄,脉细数、微弦。 以上五型,在一般肥胖者中是较普遍的表现,但在实际诊疗中,表现可多种多样,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状况可有不同的表现。 另外,近年诸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各自又有新的见解,使中医对肥胖症的辩证诊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如任后胜等将其分为:①饮食失节、痰湿阻滞型;②脾肺不健、气虚饮停型;③脾肾阳虚、水湿内盛型;④痰淤阻络、气不宣畅型。周文全等分为4型,即①湿阻气滞型,其中又包括寒湿与湿热两种类型;②脾肾阳虚型;③肝热挟湿型;④风热挟湿型;李振华认为本病有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以及痰湿阻滞等几种类型,而以脾气虚和肝肾阴虚为多见。余永谱等根据对300例肥胖患者的临床分析,分为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脾肾两虚3种类型。李洁等分为5型,即肠胃积热、脾虚湿阻、肝郁气滞、脾肺气滞、气阴两虚。 辩证是中医诊断学中极其关键的一步,科学而完善的分型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将使中医药减肥的良好疗效由可能变成现实。 二、肥胖症的治疗法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