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二专项训练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二专项训练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二专项训练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二专项训练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二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3. 1892年,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专环球旅行来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到的话题是( )。

A.北洋海军的训练情况

B.黄海海战的最新战况

C.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D.同盟会会员的革命活动

4. 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出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5.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

村改革属于( )。

A.思想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6. 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法国大革命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光明的前景。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思想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

(2)材料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

(3)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均取得辉煌的胜利。( )

(4)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属于“第三次革命”取得的显著成果。( )

(5)在“第三次革命”中,我党始终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6)“共产党不但能救中国,而且能发展中国”是上述材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

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成。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提及了哪些给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性质。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国家危亡分别作了怎样的努力?对比一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各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

9. 19世纪60年代,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

材科二: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三:1 9世纪60年代,中国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怎样“懂得改变”的,这一改变有何作用。

(2)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4)有人认为,以上三次变革都与距今200多年的一场革命有关,这场革命通过和平的

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场革命是什么?

10.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

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深圳“敢闯”有什么重大举措,并说明这一举措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或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11.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不少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图片展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图2材料,举出1940年在敌后战场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图3所示的时间,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12. 阅读下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1)从A时期的学习目的看,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2)B时期留学方向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于哪次成功改革吸引?19世纪末中国进行的与之性质相同的探索事件是什么?

(3)C时期留学方向中增加了哪个国家?受该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鼓舞,中国开始宣传什么思想?

(4)当今我国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你认为留学生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参考答案

1.【答案】 D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1)√ (2)√ (3)× (4)× (5)√ (6)√

8.【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2)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3)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4)戊戌变法、幸亥革命。相同点;如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等。不同点:如阶级派别不同,前者是维新派,后者是革命派等。(5)落后就要挨打;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等。

9.【答案】(1)南北战争(或废除奴隶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

(2)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工业革命。

10.【答案】(1)洋务运动。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2)探索活动: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举措:建立经济特区。地位或影响: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4)认识: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向外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社会管理经验等。

11.【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南昌起义;百团大战;意义: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中华民族复兴道路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等。

12.【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

(2)留日学生数量明显增多;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苏俄(或苏联);马克思主义: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世界各地先进的科技、制度和文化,并不断创新,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