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数学27

小学数学27

小学数学27
小学数学27

1992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预赛(A)卷

1. 计算:4.25×5.24×1.52×

2.51=________。

2. 计算: =______.

3. 有八个半径为1毫米的小圆,用它们圆周的一部分连成一个花瓣图形(如图),图中黑点是这些圆的圆心。如果圆周率π=3.1416,那么花瓣圆形的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厘米

4. 如果六位数1992□□能被105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两位数是________。

5. 如图,长方形的面积是小于100 的整数,它的内部有三个边长是整数的正方

形,正方形(2)的边长是长方形长的,正方形(1)的边长是长方形宽的。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6. 比大,比7小,分母是6的最简分数有________个。

7. 有一类小于200的自然数,每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奇数,而且都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例如:144=12×12)。那么这一类自然数中,第三大的数是________。

8.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倍。

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的去甲工地,其他工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有________人。

9. 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行1秒、3秒、5秒……(连续奇数),就掉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________秒。

10. 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____块。

11. 10个连续的自然数,上题的答数是其中第三大的数。把这10个数填到下图的方格中,每格填一个数,要求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那么,这个和数最小是________。

12. 某种考试已举行的次数恰好是上题的答数,共出了426题。每次出题数有25题,或16题,或20题。那么,其中考25道题的有________次。

1、26.0852

2、50/99

3、19.1416

4、90

5、21

6、13

7、180

8、36

9、49 10、9 11、24 12、2

1. 【解】26.0852

2. 【解】由于(1+)×(1-)==1

(1+)×(1-)==1

……

(1+)×(1-)==1

所以

(1+)×(1-)×(1+)×(1-)×…×(1+)×(1-)

=(1-)×(1+)

3. 【解】四个角上四个圆心恰好组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花瓣图形比正方

形多出4个的圆,少去4个半圆,即它的面积是正方形加上一个圆,等于4×4+π×1×1=19.1416(平方厘米)

4. 【解】199300÷105余数为10,因此199300-10=199290被105整除,它的最后两位数是90

5. 【解】三个正方形边长为整数。所以长方形的长、宽也都是整数,从而长方形的长是12的倍数,宽是8的倍数,面积为96的倍数.但长方形的面积小于100,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96,长是12,宽是8.

正方形①的边长是8×=l,面积是l×1=1.

正方形②的边长是12×=5,面积是5×5=25

还有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8-1=7).面积是7×7=49.

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96-1-25-49=21

6. 【解】=,7=,在4,5,…,41这38个数中,有19个是2的倍数,12个是3的倍数,6个6的倍数,因此其中有

38-19-12+6=13

个与6互质,即答案为13.

7. 【解】小于200的自然数中数字和为奇数的有(依从大到小的顺序):199,197,195,193,191,188,186,184,182,180,……

其中只有195=13×15,182=13×14,180=18×10……可以写成两个两位数的积,其中第三大的是180.

8. 【解】甲工地的工作,需要总人数的(+)工作半天,乙工地需要总

人数的(+)÷工作半天。第一天上、下午在乙工地已有总人数的和,

还缺总人数的(+)÷--=工作半天,

因此总人数是4×2÷=36(人)

9. 【解】半圆周长63厘米(1.26米÷2=0.63米)如果蚂蚁不调头,用

63÷(5.5+3.5)=7(秒)

即相遇

由于13-11+9-7+5-3+1=7,所以经过13+儿+9+7+5+3+1=

49(秒),两只蚂蚁相遇

10. 【解】再取走45粒黑子后,黑子剩下

45÷(2×5-1)=5(粒)

因此这堆围棋子原来是

5×5×(1+2)+15=90(粒)

11. 【解】10个连续自然数中,9是其中第三大的数,所以这10个自然数为2,3,4,5,6,7,8,9,10,11.

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所以2+3+…+11再加上两个重复的数,和被3整除

因为2+3+…+11=65,

要使和数最小,两个重复数的和应最小,这两个数可以取2与5,或3与4。这时和数是24。和数为24是可能的,如以下两图:

12. 【解】16、20都被4整除.426除以4余2,25除以4余1,因此出25题的次数应当是2,6,10,……剩下的题数才能被4整除,

在出25题的次数为2时,426—2×25=376,376=16×16+20×6,即出16题16次.出20题6次

在出25题的次数为6时,426—6×25=276,而16×(24—6)=288>276。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出25题的次数当然也不能更多。

因此,考25题的有2次.

1992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预赛(B)卷

1. 计算:75×4.67+17.9×

2.5=______。

2. 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缩短20%,另一边增加2米,得到一个长方形,它与原来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米。

3. 的结果

是X。那么,与X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

4. 如果六位数1992□□能被95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两位数是____。

5. 如果一个整数,与1,2,3这三个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可以添括号)组成算式,使结果等于24,那么,这个整数就称为可用的。在4,5,6,7,8,9,10,11,12这九个数中,可用的数有________个。

6. 如图,长方形的面积是小于100 的整数,它的内部有三个边长是整数的正方

形,正方形(2)的边长是长方形长的,正方形(1)的边长是长方形宽的。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

7. 有一类小于200的自然数,每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奇数,而且都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例如:144=12×12)。那么这一类自然数中,第三大的数是____。

8.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倍。

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的去甲工地,其他工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有____人。

9. 在400米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____秒。

10. 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块。

11. 10个连续的自然数,上题的答数是其中第三大的数。把这10个数填到下图的方格中,每格填一个数,要求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那么,这个和数最小是____。

12. 在一个停车场上,现有的车辆数,恰好是上题的答数,其中汽车是4个轮子,摩托车是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三轮摩托车有_____辆。

1、 395

2、64

3、25

4、15

5、9

6、21(同A卷第5题)

7、180(同A卷第7题)

8、36(同A卷第8题)

9、140 10、9(同A卷第10题) 11、24(同A卷第11题) 12、10

1. 【解】原式=25×14.01十25×1.79

=25×15.8

=1580÷4=395

2. 【解】图中的两个阴影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下面长方形的长是右面长方形的

宽的4倍(=4),因而右面的长是下面的宽的4倍,即正方形的边长=2×4=8(米),正方形的面积是8×8=64(平方米)

3. 【解】原式=11+×(1+2+ (11)

=11+×66

=11十

因为>,所以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25.

4. 【解】199300÷95余数为85,所以199300-85=199215被95整除.所以最后两位数是15

5. 【解】可用的数有9个

1×2×3×4=24,(5-1)×2×3=24

(6+2)×1×3=24,(7十2-1)×3=24

8×3×(2-1)=24,(9+1-2)×3=24

(10-2)×3×1=24.11×2+3-1=24

12×(3+1-2)=24

9. 【解】如果甲、乙跑步不停,那么甲跑100÷(5-4)=100(秒)就追上了乙.

甲每跑100÷5=20(秒),休息10秒.乙每跑100÷4=25(秒),休息1O秒所以甲用140秒,实际跑100秒,休息4次;而乙用140秒,也实际跑100秒,休息4次,在乙第4次休息完时,甲正好追上乙(然后甲再作第5次休息)。即甲追上乙需140秒.

12. 【解】24辆车如果都算作汽车.将有4×24=96(个)轮子,比现有的86个多10个轮子每一辆三轮车比汽车少一个轮子.要少10个轮子,就要有10辆三轮车.

所以,三轮摩托车有10辆.

1992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预赛(C)卷

1. 计算:75×4.67+17.9×

2.5=______。

2. 计算:= ______。

3. 找出1992所有的不同质因数,它们的和是______。

4. 比大,比5小,分母是13的最简分数有______个。

5. 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20%,另一边增加2米,得到一个长方形,它与原来的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

6. 有甲、乙两个数,如果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就是乙数的。那么,甲数就是乙数的_____倍。

7. 下图是5×5的方格纸,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小方格的顶点称为格点。请你在图上选7个格点,要求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使这7个点用直线连接后所围成的面积尽可能大,那么,所围成图形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8. 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它的每位数字都是奇数,且它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自然数是_____。

9. 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掉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数掉头行走,那么,张、李两人相遇时是8点________ 分。

10. 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_块。

11. 10个连续的自然数,上题的答数是其中第三大的数。把这10个数填到下图的方格中,每格填一个数,要求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那么,这个和数最小是________。

12. 如果一个整数,与1,2,3这三个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可以添括号)组成算式,结果等于上题答数,那么这个整数就称为可用的。那么,在4,5,6,7,8,9,10这七个数中,可用的数有________个。

1、395(同B卷第1题)

2、

3、88

4、54

5、64(同B 卷第2题)

6、12.5

7、23.5

8、195

9、8点24分 10、9(同A卷第10题) 11、24(同A卷第11题) 12、9(同B卷第5题)

2. 【解】原式=

3. 【解】1992=2×3×83,故1992的不同的质因数有2,3和83三个,它们的和为88

4. 【解】分母是13的分数中,有,,…,这58个分数在与5之间,其中分子为13、26、39、52的不是最简分数,因此答案为54.

6. 【解】甲数的是乙数的,所以甲数是乙数的100×=12.5倍

7. 【解】为了使这7个点围成最大的面积,这7个点应尽量在正方形的边或顶点上,如图选取7个点,围成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5-0.5×3=23.5(平方厘米).

8. 【解】这两个两位数都必须是奇数,而且十位数字是1。检验11×11,11×13,11×15,11×17,11×19,都不符合要求。13×13,也不符合要求,13×15=195符合要求。其它两位数的乘积均不小于200。因此,所求自然数是195

9. 【解】每分钟,两人共同走了+=0.15(千米)=150(米),600米需用600÷150=4(分),由于两人常常调头走,1+5-3<4,1+5+9-3-7=5,所以实际用去时间

1+3+5+7+8=24(分)

答:两人相遇时是8点24分

10. 【解】原来奶糖占,后来占,因此原采奶糖的4倍即现在

的糖果数,也就是原来糖果数加上16,从而原来的糖果是16÷(4×-1)=

20(块)

其中奶糖有20×=9(块)

12. 【解】可用的数有9个

1×2×3×4=24,(5-1)×2×3=24

(6+2)×1×3=24,(7十2-1)×3=24

8×3×(2-1)=24,(9+1-2)×3=24

(10-2)×3×1=24.11×2+3-1=24

12×(3+1-2)=24

1992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决赛

1. 计算:0.01992×0.004×=________。

2. 的最简分数是________。

3. 在下图的七个圆圈内各填一个数,要求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中,当中的数是两边两个数的平均数。现在已经填好两个数,那么x=________。

4. 有八个数,,,,,,,是其中的六个。如果按

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时,第四个数是,那么从大到小排列时,第四个数是________。

5. 一个整数乘以13后,乘积的最后三位数是123,那么这样的整数中最小的是________。

6. 把26,33,34,35,63,85,91,143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一组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约数是1,那么至少要分成________组。

7. 在下面四个算式中,最大的得数应是________。

(1);(2);(3);

(4).

8. 号码分别为101,126,173,193的四名运动员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定每两人比赛的盘数是他们号码的和被3除所得的余数。那么,打球盘数最多的运动员打了________盘。

9. 一个正方形(如图),被分成四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平方

米、平方米、平方米和平方米.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0. A、B、C、D、E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 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那么D的得分是________。

11. 学校早晨6:00开门,晚上6:40关门.下午有一同学问老师现在的时

间,老师说:从开校门到现在时间的,加上现在到关校门时间的,就是现在的时间,那么现在的时间是下午________。

1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使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千米。

1、0.00249

2、

3、19

4、0.515151……

5、

471 6、三 7、第3个算式的得数最大,是 8、

5 9、 10、97 11、4点 12、270

1. 【解】原式=19.92÷8÷1000

=2.49÷1000

=0.00249

2. 【解】将分子、分母分解因数:

6933=3×2311 25421=11×2311

分子分母约去公因数2311后得最简分数.

3. 【解】为说明方便,用A.B,C,D替代余下的4个圆圈,

于是A=(13+17)÷2=15,

即B+15与D+17相等(都等于2×C).

因此B-D=2.于是2×D=B十13=D+2+13,故D=15

C=(17+15)÷2=16

x=2×C-13=19

4. 【解】因为,,

化成小数.小数点后的前三位是510,

所以六个已知的数从大到小排列是

,,,,,

因为是八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说明,另外两个

数一定比小从而8个数中,第四大的数是.

5. 【解】123除以13,余数为6.又10O1被13整除,所以6123被13整除,

而且,6123÷13=471.

1123,2123,3123,4123,5123除以13,余数分别是5,4,3,2,1.所以所求的最小整数是471

6. 【解】26=2×13,33=3×11,34=2×17,35=5×7,63=3×7,85=5×17,9=7×13,143=11×13

由于质因数13出现在三个数中,故至少要分成三组。又可如下分

组:

第一组:26,33,35,第二组:91,34,第三组:143,63,85

所以,至少要分成三组

7. 【解】每个式子减去2,分别得到

,,,

因为

>,

>=

>=

所以(3)最大,得数是

8. 【解】101,126,173,193被3除的余数分别为2,0,2,1,故他们之间的比赛盘数如上表,由表可以看出,126号运动员打了5盘是最多的

9. 【解】大正方形的面积为=l(平方米).'

因此,大正方形的边长为l米.

下方两个长方形的长的比为∶=2∶1.

于是,左下方长方形的长为1×= (米),

上方两个长方形的宽之比为∶=3∶4,

于是,左上方长方形的宽为l×=(米)

因此,小正方形边长为-=(米).从而,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平方米)

10. 【解】如果B是第二名(或并列第一名),那么,A和B得分都比第三名E的96分多,至少各得97分,这样C最多得95-2×(97-95)=91(分),矛盾。所以B不可能是第二名。

同理,C不可能是第二名。

只有D是第二名。

从A、B、C的平均分是95,B、C、D的平均分是94,得知A 比D多1×3=3(分),又知A、D的得分都大于96,只有A得100

分,D得97分.

11. 【解】原数是18÷(10-1)=2.

12. 【解】车速提高20%,即为原来车速的1+20%=倍.

因而所用时间是原来的,从而原来所用时间为

1÷(1-)=6(小时)

如果车速提高25%,即为原车速的1+25%=倍

因而所用时间是原来的,从而在120千米后的一段.原来所用时

间为

(小时)

前120千米,原来用6-=(小时)所以甲、乙两地相距

120×(6÷)=270(千米)

北京海淀高中数学一对一家教- 上门辅导中心网站

北京海淀高中数学一对一家教- 上门辅导老师NO.1:本人首都师范大学家教,就读于数学实验班,高考成绩580分,数学130分,本人对数学学习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擅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初中高考试题都有明确的认识方向,并进行过系统训练。本人为人热情,细心耐心,所教过的孩子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北京海淀高中数学一对一家教- 上门辅导老师NO.2:本人于2010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自动化专业。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大一上学期在本专业排名第六。高考后曾辅导过小学数学家教科目。本人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书法,绘画,跆拳道,语言表达清晰,富有责任心,能运用不同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性格开朗,能与孩子相处融洽。

北京海淀高中数学一对一家教- 上门辅导老师NO.3:喜欢并且擅长文科知识,自信能够发现学生不能学好某课的原因,对于文科内容的学习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平时好为人师,做学术比较严谨。本人喜欢孩子,有长期的家教从教经历。爱好数学家教。做事认真细致。

文章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1b10702836.html,/jjxg/3486.html

小学数学27法则

小学数学27法则,做题一定会用到 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以瞎改着玩。下面,小编特意整理了【小学数学27法则】,供家长们参阅。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3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

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法则归纳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 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定律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定律大全 加法交换律: 简介 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定律为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 公式 a+b=b+a 加法结合律: 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但和不变 法则 a+b+c=a+(b+c)=(a+c)+b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例题 78+56+44=78+(56+44)=78+100=178 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主要公式为ab=ba(注意,在乘法与数字中,乘号用·表示,列:a·b=b·a或:ab=ba)。 作用 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交换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应用 (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运算例题

如: 3×4×5=3×5×4=60 5.5×9×10=5.5×10×9=55×9=495 乘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运算方法 主要公式为(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注意:乘法结合律不适用于向量的计算。例子: 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xc+bx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x(b+c)=ab+ac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4/5×3=4×3/5=12/5 例2:3/22×2=3×2/22=6/22=3/11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5/6×1/3=5×1/6×3=5/18 例2:2/5×1/4=2×1/5×4=2/20=1/10

小学数学各章节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多少个。 (二)比一比。长、重、高、近、多…… (三)分一分。分门别类的分组。 (四)认位置前后左右。 (五)认识10以内的数(一) 等于,大于,小于。 (六)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正方体、球。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号、减号。5128++=,10532--=,8172+-=。 (九)认识11-20各数。12是一个十,两个一。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认识图形(二)。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竖式计算。 (五)元角分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七)减法: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后再减。 (八)加法: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二年级上册 (一)认识乘法。乘数×乘数=积。2×4读作2乘4。 (二)乘法口诀(一)。1到6的乘法口诀。 (三)认识图形。根据边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四)认识除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6÷2,6除以2。被除数÷除数=商。 (五)口诀求商(一)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六)厘米和米。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做线段。 连接两点可以做一条线段。 1米=100厘米 (七)位置和方向。 ● 第几排第几个。 ● 东西南北,地图或平面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乘、除法的竖式计算。 (九)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十)观察物体。判断是哪个方位看到的或拍到的。 (十一)统计和可能性。摸球。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年级下册 (一)有余数的除法 (二)认数。 10个10是100,10个100是一千。4个百,2个十,9个一:429。 (三)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加法。 (五)认识方向。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经典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经典教学设计教案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经典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经典教学设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通用版)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整理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定律、法则、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定律、 法则、技巧 小学数学常用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a =a2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S表=a×a×6 =6a2 V=a×a×a = a3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S=2(ab+ah+bh)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 周长=2×π×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C=πd=2πr S=πr2 d=2r=C÷π r=d÷2=C÷2÷π S环=π(R2-r2)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S侧=Ch S侧=πdh V=Sh=πr2h 圆柱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DOC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整数概念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 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0)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 的约数或a的因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例如1、3、5、7......

27条小学数学法则

27条小学数学法则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27条小学数学法则,让学习更简单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3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a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125×883.25+1.9810.32-1.98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教师出示淘气保图) 星期一----星期三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 星期四----星期五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 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整数部分 (1) 二、小数部分 (2) 三、分数和百分数 (2) 四、数的整除 (4) 五、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 六、简易方程 (7) 七、比和比例 (8) 八、量的计算 (10) 九、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1) 一、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

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三、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分数的种类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②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③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①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①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 ×h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 ×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 ÷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 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C =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 =πr 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 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31底面积×高。公式:V=3 1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 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算) 1、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体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帮助计算。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认识图形 【知识框架】 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4、图案欣赏 【知识要点】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