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一、国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发展的现状

1、国外油气勘探理论进展:

“合油气系统”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M G Dow在1972年在AAPG年会上首次提出后,后来经Perrodon(1984),Demason(1984),Meissner(1984),Ulmishek(1986)及Magoon(1987、1988、1989)等人补充、修改而完善,认为:“含油气系统强调特殊烃源岩与形成石油聚集之间的成因关系,盆地研究强调构造凹陷及所包含的沉积岩,而不考虑与油藏的关系,对含油气区带和远景圈闭的研究强调应用现有的可行的技术或方法探测出现今存在的圈闭”。含油气系统一词代表了所有形态的烃类(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而系统则代表了所有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上覆岩层)以及所有成藏作用(圈闭的形成、石油的生成一运移一聚集)。

“层序地层学”概念早在1948年Sloss,Krumbein及Dapples等就提出了。后经Vail(1977,1988),Payton(1977),Posarnentier(1988),Galloway(1989),Sagree(1988),Wagoner(1988)等人进一步完善,层序地层学理论进入到系统化与综合化阶段,形成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Vail and Posamentier,1988)和成因层序地层学新学派(Galloway,1989)。以最大水进面(海泛面或湖泛面)泥岩作为层序边界,强调在海平面或湖平面从下降到上升所完成的进积—退积—加积作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因地层单元,层序内部具有向上变粗再变细的演化序列;1994年,Cross等提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可容空间变化原理,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研究相对应的沉积相演化序列,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产出位置和发育情况。2002年AAPG年会对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主要为:①提出运动学层序和体系域、地球半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深海盆地千米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深海页岩层序识别和陆架边缘崩塌基准面及崩塌层序等新理论,提出气候变化是高频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验证了米兰柯维奇旋回中40×104a离心率周期造成海平面变化的理论;②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方面以及层序地层学在含油气系统、团闭预测、储集层和油气藏精细描述、烃源岩预

测以及油藏开发动态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较大进展;③除传统的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地震和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之外,新增加了古生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样品分析测试与有机地化研究、三维可视化、地震智能化分析、地质统计、数值模拟与模式识别等新方法。

“碳酸盐岩”理论,缓坡(Ahr,1973;Read,1985)、陆架(Wilson,1975;Read,1985)和克拉通背景(1rwin,1965;Shaw,1964)的碳酸盐岩相的静态描述,但以静态的观点考察时间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使相模式的预测能力大为降低。运用层序地层学来分析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历史是一种实用方法(Eberli 和Gins,burg,1989;Handford和Loucks,1990,1991;Hardie等,1991;Hunt 和Tucker,1991;Jacquin等,1991;Rudolph和Lehmann,1989;Sarg,1988)。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硅质碎屑岩的层序模式。利用Exxon 公司的硅质碎屑沉积层序地层模式有助于解释碳酸盐沉积层序的发育与演化。与硅质碎屑沉积物相比,碳酸盐沉积物具有复合成因、环境因素对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Davies等,1989;Hopley,1982;Schlager,1991;Wilson,1975)以及碳酸盐岩响应于相对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分散方式不同的特点,应用以硅质碎屑岩为基础的Exxon公司的沉积层序模式解释碳酸盐台地地层与相对海平面的发展历史。目前,对于地层模式的研究基于现代与古代的碳酸盐沉积体系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学资料,应用了碳酸盐岩沉积原理、已有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和层序地层的分析方法。

2、国外油气勘探技术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油气勘探科技有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有(1)石油勘探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如新墨西哥矿业技术学院的React小组研制开发出一种模拟勘探家思维的新系统——勘探家思维模拟系统;(2)油气系统分析与模拟技术已成为地质勘探的核心技术。该技术是以油气的生、运、散、聚成藏过程为主线,通过确定能反映油气聚集层位和位置的资源量,直观地再现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与分布,为区带评价和井位部署提供直接依据;(3)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勘探决策工具。该评价技术可以有效指导勘探,增强市场敏感性和反应能力,提高勘探成功率,为高效勘探和资源动态管理提供最佳研究

构架和动作模式;(4)地球化学和遥感技术获得成功应用。以前人们是通过地球化学方法直接测量土壤里的甲烷和乙烷含量来确定油气资源,经过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将被动吸收式探测器置于地下0.6m深处17天来探测油气,分别在已知的油区和无油气地区取样,最终确定油气区域;(5)成藏年代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方法、同位素测年法等多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入,成藏年代学研究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接研究向直接研究、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重要转变;(6)3S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地学发展。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今地学研究提供了各种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7)数字地球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核心思想是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用数字化的手段从更高的层次、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体性地描述和解决地球问题,并使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最大化,为实现世界油气勘探的飞跃、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8)地震勘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宏观上看,地震勘探的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油气勘探实际需求的拉动、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和地球物理勘探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引导。如美国的Texas大学提出了一种叠前反演方法,这种方法采用自适应规则化技术、高效的计算Frechet导数技术和并行算法,在计算速度、稳定性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成功地在泰国湾对OBC数据进行了反演;(9)测井技术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测井界在努力改善已有的测井仪器和评价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测井仪器和评价方法;(10)钻井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体现在世界钻井设备、工艺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如激光钻井新技术、分支井的欠平衡钻井及深井钻井等。

可见,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技术方法进步为动力,以层序地层学分析为基础,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导,以目标评价系统为手段,以综合研究为特点,以优化勘探决策为目的的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对勘探成功率影响最大的是油气资源的更精确描述技术、高分辨率地震深度成像和先进的地震采集技术。

二、国内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发展的现状

1、国内油气勘探理论现状:

国内学者对“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的认识有以下共同点:①有

—个有效的生烃灶;②含有具有成因联系的一族油气藏;③生-运-圈-聚-保-散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④是一个借助于现有方法可以认识的对象、如其边界、内部构成、形成时期、演化特点等;⑤是介于含油气盆地和油气成藏组合或区带(P1ay)之间的含油气地质单元;⑥可以提高油气地质评价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用作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依据。

“天然气”有煤成烃理论、生物成因气理论和无机成因气理论研究:(1)就煤成烃的成因机理和成因模式,我国学者傅家谟等(1975、1983、1990)、黄第藩等(1984、1995)、戴金星等(1980、1992、1994)认为:煤化作用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产出,煤成气具有普遍性;煤成气不一定是干气,只是比相同热演化阶段腐泥型干酪根生成的油型气干;比较富氢的腐殖煤在低—中等煤化作用阶段也有一定数量的液态烃产出,煤成油往往为低成熟的轻质油、凝析油;煤成烃产出模式中往往具有多峰、沉降—抬升—沉降型、多阶段分布特征,生气量大于生油量。(2)生物成因气理论,国内专家认为半腐殖型和草木腐殖型有机质是形成生物气的主要母质(张义纲等,1983;包茨等,1988),产甲烷菌在代谢过程中主要利用CO2和乙酸作为生存的能源和碳源。张洪年等(1994)通过对具有Ⅱ型和Ⅲ干酪根性质的海相、湖相及沼泽相沉积物的生物气模拟实验,认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质组成中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类脂化合物的Ⅱ型干酪根湖相泥岩具最大的生气潜力[90m3/t(岩石)],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气源岩。(3)无机成因气理论研究,张义纲(1990)发现深源气与腐殖气的混合气,甲烷约一半以上为无机成因;郭占谦、王先彬(1994)系统报导了松辽盆地芳宋地区的部分天然气属无机成因;戴金星(1995)对中国高CO2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CO2含量高于60%的气藏中的CO2主要是无机成因的。

在油气勘探理论方面,继陆相生油理论提出之后,取得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和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里程碑式的突破,为寻找接替储量,特别是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国内研究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其配套系列勘探技术是继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在成藏组合体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上都取得了创新性的丰硕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理论的取得,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油气地质研究的进程和油气的勘探。

在油气运移上,国内研究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而且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上,陆相层序地层学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针对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特点,国内学者提出了陆相盆地“三面”(断层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控藏规律及构造(沉积)坡折带油气富集规律的层序地层学观点,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工业流程,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也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创新、也体现在油气勘探开发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其他方面上的应用。

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上,通过研究油气微运移现象或化探异常,达到找油找气的目的,并兼顾其它基础地质研究的一种直接找矿方法。它可以在评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远景、缩小有利的勘探靶区、验证含油气构造(圈闭)、查明油气田特征等方面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成效,而且可以大力缩短油气发现周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油气勘探技术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油气勘探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油气化探分析检测技术上,开发了新的测试技术及油气化探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涉及有机指标检测技术、无机指标检测技术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技术;同时国内研制了新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系统,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化探方法得到了发展。

2)、油藏描述技术进展

油藏描述方面技术主要有:①微地质界面研究技术,②细分沉积微相研究技术,③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④流动单元的空间结构研究,⑤储集层随机建模技术,⑥储集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两大特点:①油藏描述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以多种信息、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多层次交互检验,全面反映地下油气藏情况;②油藏描述技术的先进性。对人机对话交互式工作站技术、彩色图形显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模糊数学、分形、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预测论、图论等新兴的前沿科学技术的吸收和使用,使该技术

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3)盆地模拟技术

盆地模拟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国内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该技术在盆地分析和早期油气资源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的盆地模拟技术有:①就模拟对象而言,主要是区域性的盆地模拟,而区带、特别是勘探目标的模拟评价技术整体上还停留在方法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商业性技术;

②就维数而言,技术比较成熟,运用比较广泛的是一维盆地模拟技术,二维盆地模拟技术某些方面还有待完善,三维盆地模拟正处于方法探索阶段;③就方法而言,主要是单一的数值模拟,缺乏整体系统性;就内容而言,岩体模拟、构造模拟和运聚模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④就参数而言,大部分还使用封闭式的全过程模拟,对复杂的模拟过程缺乏透明度,缺乏专家对参数设置的可视化人工干预。

未来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综合应用平台,适合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具有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

4)地震及测井技术

面对日益复杂、隐蔽的油气藏,国内地震技术(地震采集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偏移技术)、测井技术(裸眼井测井,套管井测井,随钻测井)、多尺度油气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GIS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该类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及丰富的信息,达到以较小的勘探投入、准确的目标定位、合适的分辨率匹配获得最佳的勘探与评价效果,同时将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以及与空间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勘探信息共享、决策智能化、跨时空实时合作,促进油气勘探,提高钻探成功率。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研究与发展现状

开题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最早在美国提出。1990年5月在美国马里,由美国国家标准与工艺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将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 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际上广泛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等特性,用其替代传统的混凝土以及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国的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已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己被各国普遍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从1996年开始,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先后2次设立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承担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及“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1a6822645.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1)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周小华 摘要:本文主要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点、发展现状、利处与弊端以及对云计算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是关于云计算的挑战及其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存储;编程模型 1.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大体经历了以大型机为主体的集中式架构、以pc机为主体的c/s分布式计算的架构、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以及基于web2.0应用特征的新型的架构。云计算发展的时代背景是计算机的应用模式、技术架构及实现特征的演变。“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一如其名,这是一个美妙的网络应用模式。在云计算时代,人们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一个文档,编辑其内容,然后直接把文档的url分享给朋友或上司,他们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在IBM的技术白皮书“Cloud Computing”中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provision)、配置

(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及取消服务(deprovision)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高级的计算云通常包含一些其他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s)。网络设备,防火墙以及其他安全设备等。云计算在描述应用方面,它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Intemet进行访问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嘲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 算应用程序。”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同合作。云计算将IT 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 获取需要的服务。 通过对云计算的描述,可以看出云计算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支持虚拟技术、廉价以及服务多样性的特点。现有的云计算实现使用的技术体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硬件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与传统的性能强劲但价格昂贵的大型机不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大量使用了廉价的服务器集群,特别是x86架构的服务器.节点之间的巨联网络一般也使用普遍的千兆以太网. (2)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传

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云计算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前景诱人。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442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IDC 首席分析师弗兰克吉恩斯认为: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正处于“跨越鸿沟”阶段。另有预测,云计算的全面普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lO年之前属于发展阶段;201-2013年为市场整合阶段;2014-2015年是该技术成熟并普及的阶段。 当前,全球云计算发展整体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美国全力推进云计算计划,并重点从https://www.docsj.com/doc/1a6822645.html,政府网站的改革着手,进一步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TT服务同时,2010年美国联邦预算着重加强了对云计算的安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门(DISA)正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NASA)推出了一个名为“星云”(Nebula)的云计算环境。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的基础设施将在2015年完工,目标是集中政府的所有TT系统到一个单一的云基础设施,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是企业加快项目布局。国外云计算技术主要由大型TT企业掌握。美国硅谷目前已经约有150家涉及云计算的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微软、谷歌、I]BM、亚马逊、以及业界领军人物Salesforce 等IT巨头公开宣布进入或支持云计算技术开发(见表二),Salesforce宣布会干20l0年推出https://www.docsj.com/doc/1a6822645.html,的应用平台,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延伸到PaaS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

库伦荞麦产业发展研究

库伦旗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热 [ 作者:海兰,婷吉思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249 | 更新时间:2010-5-31 | 文章录入:imste 2010年第 5 期]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文章分析了荞麦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荞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荞麦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库伦旗;荞麦产业;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5—0072—02 1 荞麦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荞麦生产 1.1.1 生产的现状。据调查,最近几年,库伦旗荞麦年播种面积在2万hm 2以上,每年的种植面值不断扩大,2008年种植面值达到 2.67万hm2,平均单产1 725kg/hm2,总产量达到4 500万kg以上,占全国荞麦总产量的25%。多年来,在风云变幻的杂粮市场,库伦旗荞麦始终产销两旺,一“变”再“变”,品种从“少”到“多”。以前,库伦旗荞麦品种单一,上市集中,在市场上并无太多的优势可言,现在,库伦旗先后引进了日本北海道、美国温莎等荞麦优良品种,并逐步推广种植,同时为进一步培育符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投资410万元的荞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在扣河子、六家子、库伦镇等地建设了一万亩荞麦良种繁育基地,对荞麦品种进行改良,生产从“粗”到“精”。库伦旗结合农业开发,以中南部苏木为重点,组织农民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扩大荞麦种植规模,提高单产量。 1.1.2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方面,荞麦比小麦、大米低很多,在库伦旗种植1hm 2荞麦的主要成本是:种子1 20元、化肥成本225元、农药成本90元、耕地费用180元、收割费用150元,共计765元,近几年,库伦旗荞麦每公顷单产1 650kg~2 250kg,麦农其1/5留为口粮,如果按麦农口粮消费12 0kg,麦农每公顷售粮1 800kg,每公斤荞麦按国内平均价 2.05元计算,那么麦农种植每公顷荞麦收益为2 925元,要计算麦农人工成本收益就不算高了。因此,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荞麦综合生产能力,并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简化栽培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荞麦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1.1.3 生产意义。荞麦生长期短,从种植到收割只有60~80d,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荞麦的这些特点正适合库伦旗降水少,严重干旱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荞麦播种3d~5d就能出苗,并快速的生长发育,封拢后能压制杂草的生长。种植荞麦省时省工,在农时安排上,荞麦从耕翻、播种到管理,通常都在其他作物之后,可调节农时,全面安排农业生产,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荞麦营养价值也很丰富。随着我国荞麦科研和产业开发的发展,荞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正在由“救灾补种”作物转变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小作物,大面值种植荞麦可促进养蜂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荞麦的受精结实率。荞麦田放峰,产量可提高20%~30%。荞麦食味清香,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前苏联都是很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土 木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 I ~ 目录 摘要………………………………………………………………………………………... I 目录……………………………………………………………………………………….?

第一章引 言 ..................................................................... ................................................. 1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 状 ..................................................................... .. (1) 1.1 背 景 ..................................................................... (1)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 ..................................................................... ........................ 2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 析 ..................................................................... .. (2)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 念 ..................................................................... (2)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 能 ..................................................................... (3)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 题 .......................................................... 3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通信工程张翔 20081060255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定义以及我国的云计算发展的一些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关键词:云计算、服务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性能的增长将面临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一些计算资源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应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不是个人手中的个别计算资源来提供高性能服务。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云计算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软件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巨大规模的共享虚拟IT资源地,为远程计算机用户提供“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IT服务的思想。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科学项目,很多的专家都跳出来给出了自己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使得定义五花八门,同时他们对于其它定义加以批判,宣扬自己的定义才是最正确的,让人有些难以去判断到底谁对谁错,我自认不是专家,没能力去给一个新的东西去下定义,所以这里结合我的题目所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云计算网'给出的: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这是从云计算的发展脉络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主要说明了云计算的历史,不是很好让人理解,同时也不够全面,但是却反应了中国对于云计算方面的技术掌握不是很多,许多方面尚在起步阶段。虽然专家们对于定义的争论不定,但对于云计算的本质特征或者说优点和特点却是统一意见的。由这些特征和特点,大家可以去定义自己心中的云计算。其本质特征为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特性,高扩展性,用户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用时付费等。 特点:1.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不需要用户去掌握一定知识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相当傻瓜式相机拍照一样适用于大众群体。 2.高可用性。通过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云能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经济性。组建一个采用大量的商业机组成的集群相对于同样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花 费的资金要少很多。 4.服务多样性。用户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服务。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录 引言 (1)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 1.1 背景 (1)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2)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2)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3)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3)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4) 3.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4) 3.2 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6) 3.3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7) 4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8) 4.1 高耐久性能 (8) 4.2 高工作性能 (8) 4.3 其它 (8) 5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9) 5.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 5.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9) 5.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 6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10) 结论 (11) 致词 (12) 参考文献 (13)

云计算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次。联想公司计划推出基于云计算服务的PC及云终端,终端更像一台接收机,它本身没有存储设备,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后台。 云计算改变了单个计算机的功能,降低对网络的要求,由于终端不考虑应用的具体实现过程,扩展应用变得更加容易,高可扩展性是云计算的显著特征。应用在服务器端实现和部署,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并以统一的方式(例如通过浏览器)在终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三、国外云计算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云计算技术及产业现状 1、主要国家的最新进展 美国将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定位为维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制定的一系列云计算政策中,明确指出加大政府采购,积极培育市场。通过强制政府采购和指定技术架构来推进云计算技术进步和产业落地发展。例如,美国军队(空军、海军)、司法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部门都已应用了云计算服务。美国历届联邦政府都将推动IT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在2011年出台的《联邦云计算战略》中明确提出鼓励创新,积极培育市场,构建云计算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 欧盟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9月启动“释放欧洲云计算潜力”的战略计划,包括筛选和精简众多技术标准、为云计算服务制定安全和公平的标准规范等,同时明确市场政策,确立欧洲云计算市场,促使欧洲云服务提供商扩大业务范围并提供性价比高的在线管理服务。 英国政府在2013年为13个研发项目拨款500万英镑,以应对阻碍云计算应用的商业和技术挑战。这13个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相关的系统、服务和软件,帮助解决云服务缺乏互操作性、数据恢复能力和身份验证这三项挑战,提高云服务的安全性。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AGIMO) 在2011年发布《澳大利亚政府云计算政策:最大化云计算的价值》的文件,并在2013年5月更新和发布了该文件的2.0版,该文件对政府部门使用云计算服务提供了指导,包括云计算相关法律、财政支持、安全规范等。2013年,AGIMO发布《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该战略以六条“大数据原则”为支撑,旨在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并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出台与云服务相关的政策,以利用更加灵活可靠的技术来改善政府的运作和服务,节约运营成本。 韩国在2011年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其核心是政府率先引进并提供云计算服务,为云计算开发国内需求。韩国通信委员会的报告指出,2010年至2012年,韩国政府投入4158亿韩元预算来构建通用云计算基础设施,将利用率低下的电子政务服务器虚拟化,逐步置换成高性能服务器,并根据系统服务器资源使用量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动态分配。 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2010年8月发布《云计算与日本竞争力研究》报告,鼓励和支持包括数据中心和IT厂商在内的云服务提供商利用日本的IT技术等优势,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全球发展趋势,解决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性和关键性问题。

苦荞麦

目录 苦荞麦 (1) 物种名称 (1) 生境分布 (2) 药用价值 (2) 营养价值 (3) 1、生物类黄酮—软化血管、降血糖、血脂.......................................... - 3 - 2、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抗癌、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 - 3 - 3、支链淀粉—抑制胃酸过多................................................................ - 4 - 4、维生素—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 - 4 - 5、纤维素—消化系统的清道夫 ............................................................ - 4 - 6、脂肪—防止冠心病、预防雀斑及老年斑.......................................... - 5 - 7、蛋白质—防止体脂增加 ................................................................... - 5 - 附.. (5) 苦荞麦 苦荞麦,别名菠麦、乌麦、花荞等,《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证实苦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等功效,被权威专家称为“三降食品”和“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 物种名称 学名:鞑靼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俗称:苦荞,又名野荞麦 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78166

高性能混凝土地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地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地国内外地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地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定义;耐久性;存在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是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地一种全新概念地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年以上地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地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地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地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地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地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传统地混凝土虽然已有近年地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地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地严峻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地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地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地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地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地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地.万座桥梁中,大约有.万座处于不同程度地破坏状态,有地使用期不到年,而且受损地桥梁每年还增加.万座.年在提交美国国会地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为修复或更换现存有缺陷桥梁地费用需投资亿美元;如拖延修复进程,费用将增至亿美元.美国现存地全部混凝土工程地价值约万亿美元,每年用于维修地费用高达亿美元.在加拿大,为修复劣化损坏地全部基础设施工程估计要耗费亿美元.在英国,调查统计了个工程劣化破坏实例,其中碳化锈蚀占%,环境氯盐锈蚀占%,内部氯盐锈蚀占%,混凝土冻蚀%,混凝土磨蚀%,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硫酸盐化学腐蚀%,其他各种不常发生地腐蚀破坏%.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世纪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地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地建筑物使用寿命仅~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使用及维护条件较好,一般可维持年.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处于露天环境下地桥梁耐久性与病害状况更为严重.据年全国公路普查,到年底我国已有各式公路桥梁座,公路危桥座,每年实际需要维修费用亿元,而实际到位仅亿元.港口、码头、闸门等工程因处于海洋环境,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导致构件开裂、腐蚀情况最为严重.年交通部四航局等单位对华南地区座码头调查地结果,有%以上均发生严重或较严重地钢筋锈蚀破坏,出现破坏地时间有地距建成仅—年.()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地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地使用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传统混凝土地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水泥,大概需要.以上地洁净水,砂、以上地石子;每生产硅酸盐水泥约需.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而大气中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地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昆凝土所消耗地能源和造成地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地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地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地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因此,未来地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地再生利用,未来地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地,尤其是耐久地.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地.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与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地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凉山苦荞品牌发展

凉山苦荞品牌发展探析 【摘要】品牌经济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凉山州苦荞品牌发展为背景,提出了拓展凉山州苦荞品牌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政府引导,统一标注“大凉山农产品”标识;龙头企业建设等。 【关键词】凉山苦荞;品牌;探析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核心要素,品牌经济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说:“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在经过竞争、价格竞争、广告竞争、服务竞争之后,随着国际市场界限的消除,市场竞争已经跨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1]。 一、凉山州苦荞品牌现状 凉山州是中国苦荞麦分布最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2万吨以上,产量占全国1/2。凉山州苦荞麦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自1985年生产苦荞麦营养粉、疗效粉以来,苦荞加工企业不断增加,目前,州内从事苦荞麦研发生产的企业已有近40家,主要生产苦荞粉、米、面、羹、茶、酒、菜、食品、调味品及日用品等,其中,环太、正中、彝家山寨、航飞、三匠等企业生产的苦荞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全国、省、州知名产品。但是凉山苦荞加工企业多属于产业链的低端粗加工,缺乏医药等高端产品,州内外消费者对凉山州苦荞的认知度不够,因此,将苦荞

品牌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帮助凉山彝族同胞脱贫致富,推动产业进步,已成为凉山州苦荞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拓展凉山州苦荞品牌的基本思路 1.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 品牌的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品质认知和喜好程度。较高的美誉度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会占有更广大的市场。对产品进行功能定位,通过广告、公共关系、赞助体育比赛等展示苦荞品牌美誉度。 (1)提升凉山州苦荞的品牌美誉度品质是关键,品质主要包括功能、特点、可信赖度、耐用度、服务度、高品质的外观等多个方面。一个品牌要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首先必须保持其相对稳定的品质特征。品质好坏影响到品牌的生存和发展。 ①由苦荞协会发布标准,具体规定原产地域范围、传统工艺方法、质量特性要求等。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要求,组织苦荞麦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积极做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目前凉山州的昭觉县、美姑县、越西县、布拖县、普格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证书”。 ②发挥品牌原产地效应,建立完善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法规体系。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苦荞麦主产区种植结构,加大对优质苦荞麦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优质苦荞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广泛运用,同各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全面的。文章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趋势;现状 20世纪6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将来有可能和普通商品一样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最初的起源。2007年10月,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云计算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追逐云计算。 1 云计算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仍在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但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3个步骤:(1)通过网络将大量的需要处理的程序自动地拆分成

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2)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搜寻分析。(3)将分析的结果回传给用户。这样处理能使用户按照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甚至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云能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只需要一部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实现需要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硭?、电、煤气这些生活用品一样按需计费。(4)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在一定限度内变动,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可度量。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能力都具备可度量的特征。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世界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比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还在持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金额为2 094.8亿美元,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

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苦荞又名鞑靼,是我国传统杂粮之一,被誉为“五谷之王”,拥有卓越的保健价值。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日趋增强,绿色、营养、健康食品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苦荞这一传统小杂粮作物在市场环境下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苦荞产品更是异军突起,受到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苦荞产业发展前景光明。凉山州是全国苦荞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 苦荞产业作为凉山州的特色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苦荞产业、走上高效发展之路,是当前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资料收集、以及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确定了论文研究工作的方向。利用农业产业化及相关理论,结合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的发展模式,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凉山州苦荞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制约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苦荞生产布局不规范、适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苦荞种植农户文化水平低、产品趋同性强、政府对苦荞关注度降低、管理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针对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其他地区苦荞产业发展情况及经验启示,本文提出了促进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建议主要有:(1)从生产方面要加强规划引导,实现产业规范,发展重视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荞农素质;(2)从加工方面注重实施科技兴荞,提高市场竞争力,拓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价值;(3)从政府扶持层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扶持龙头企业;(4)从产业流通方面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苦荞宣传与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混凝土损伤的研究现状

混凝土结构损伤的研究现状 一、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机制及分类 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浆组成的非均质混合物,其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并不仅仅是这几种材料性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与其内部的组成结构紧密相关。这一特点决定了混凝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和物理性态的复杂性。这使得混凝土在承受外载之前,由于干缩、泌水等原因,已存在大量的微孔隙和界面裂缝,且这些缺陷的分布完全是随机的。当混凝土受到外界作用以后,弥散在材料内部的微裂缝开始逐渐长大,并随着荷载的变化,在部分区域出现贯通,直至形成宏观大裂缝。混凝土的破坏是结合缝的产生、成核、扩展、分叉、和失稳的过程。 混凝土具有微观、细观、宏观等不同的层次结构,以往对于混凝土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层次,把混凝土均匀化为宏观均质连续材料,不考虑混凝土内部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这种均匀化的处理方法对于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宏观力学性能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要想深入研究混凝土的工作机理还应从混凝土的细观组成结构入手,抓住材料非均质性的特点,揭示混凝土结构宏观表现的内在机制。现在通常先在细观层次建立了混凝土的数值模型,分析混凝土损伤破坏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在宏观层次提出了混凝土损伤断裂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宏、细观两个层次的相互联系与补充对混凝的破坏行为进行研究。 从细观角度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是由其内部的细观结构及其变化决定的。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混凝土在多种尺度下都表现出了非均质性。根据复合材料的观点,将混凝土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即混凝土。可将砂浆视为基相,骨料视为分散相。骨料和砂浆的结合面为薄弱面,该处常因各种原因产生结合缝。混凝土的破坏首先从这里开始。第二级,即砂浆」将水泥视为基相,砂视为分散相。砂和水泥的结合面也是薄弱面,也产生结合缝,但其尺寸笔砂浆和骨料之间的结合缝至少小一个量级。第三级,即硬_ 化水泥浆。硬化水泥浆也不是匀质材料,其中包裹着一些未被水化的水泥颗粒及孔隙,他- 们就是缺陷。因此可将硬化水泥浆胶体视为基相,将这些缺陷视为分散相。水泥浆体的破坏可能从这些缺陷开始,裂纹由于克服硬化水泥浆分子间的引力而扩展。未被水化的水泥颗粒尺寸通常比砂和水泥浆的结合缝至少小几个量级。 从损伤力学的观点来看,如果混凝土体受到外界因素的作用,则混凝土体中原有损伤将会有所发展并会导致出现新的损伤,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体中将会出现宏观裂缝,而宏观裂缝的端部又将会发生新的损伤及产生新的损伤区,再经积累而引起裂缝的扩展,直至混凝土体的破坏,由上可见,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实际上是损伤、损伤积累、宏观裂纹出现、宏观裂纹扩展交织发生的过程。 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机理 在上述损伤机制下,混凝土的裂纹扩展存在四个阶段: (1)预存微裂纹阶段。即在混凝土成形过程中,由于水泥浆硬化干缩,水分蒸发留下裂隙等原因,使构件中预存原始微裂纹。它们大都为界面裂纹,极少量为砂浆裂纹,这些裂纹是稳定的。这些裂纹的存在是混凝土具有初始损伤的原因之一。 (2)裂纹的起裂和稳定扩展阶段。在较低的工作应力下,构件内部的某些点会产生拉应力集中,致使相应的预存微裂纹延伸或扩展,应力集中则随之缓解,如果荷载不再增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