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个是代数,第二个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第三个是统计与一些杂题。

代数主要包括方程,还有一些数学的基础,例如什么质数合数什么的。特别是方程,要重点复习。

平面几何主要包括小学学的基础图形,还要记住基础概念,例如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形,还要背公式,最总要的一点是灵活灵用。

立体几何,这是小学的难点,建议多做题。

统计等,这些都很简单,可以简要看一看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C=(a 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S=ah?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S=(a+b)h?

8、直径=半径? d=2r 半径=直径? r= d?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 2π(d?)h=2π(C??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 h=π(C??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 h?=π(d?) h?=π(C??π) h?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譨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 S表=a譨?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譨譨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

C=2(a 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S=2(ab ah 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高=面积??底

三角形底=面积??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

s=(a b)?h?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大数(和-差)?=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00%=(售出价?成本-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V=Sh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主要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五年级下册的重点难点: 1.图形的变换。重点掌握一般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因数与倍数。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概念较多,需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3.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部分难度最大,因为是刚刚开始形成理性的空间观念。建议:(1)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时生活的实体观念物体。如长方体的顶点,棱,面,表面积,体积,容积。如火柴盒。(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做纸盒。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学生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转变,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会要求熟记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如24X0.875。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对简单一些。本单元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6.统计。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7.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年级下学期这一册教材包括有7个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

小 学 数 学 课 如 何 突 破 重 难 点

小学数学课如何突破重难点 xxxxxx中心校xx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一、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肯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中温新,又不断化新为旧,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数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一、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中的平均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知道24时计时法的含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重点是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例如,一年级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的难点是通过观察找出用圆片摆出不同数的规律;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三年级中的年月日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四年级李志兰和刘永霞老师讲的两节课的难点是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全册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小学数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 (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学习新的一课时,都有重难点,每课的重难点有难有简单,有的时候很容易就确定了,但是有的课就不同,课难上的,它的重难点就确定,难以把握,作为新的老师,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在备课时确定重难点。下面我将说几点突破数学中重难点的方法。。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沟通老师、学生和授课内容之间的桥梁,老师要用很好的板书将书中的内容板书,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个是代数,第二个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第三个是统计与一些杂题。 代数主要包括方程,还有一些数学的基础,例如什么质数合数什么的。特别是方程,要重点复习。 平面几何主要包括小学学的基础图形,还要记住基础概念,例如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形,还要背公式,最总要的一点是灵活灵用。 立体几何,这是小学的难点,建议多做题。 统计等,这些都很简单,可以简要看一看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C=(a 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S=ah?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S=(a+b)h? 8、直径=半径? d=2r 半径=直径? r= d?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 2π(d?)h=2π(C??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 h=π(C??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 h?=π(d?) h?=π(C??π) h?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譨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 S表=a譨?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譨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一堂数学课上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破难点、突破重点的前提,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首先要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正确的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

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word版本

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 胡建军 开头:1、、、、、、、 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 (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 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 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 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 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教 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连贯 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 得到高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刚才出示 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 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 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 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 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 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 三.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位置 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学生在交流例1 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2、“做一做”中,我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没有认真备课, 导致引导学生做错了,直到学生提醒我才改过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犯我一样的错。(第二题填了东偏南的方向上,实际应该填东偏南30度,少填了30度) (二)绘制物体位置: 可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插图中,三个孩子说的两句话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先确定方向,二是,用一厘米表示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汇总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根据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落实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往往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学习新的一课时,都有重难点,每课的重难点有难有简单,有的时候很容易就确定了,但是有的课就不同,课难上的,它的重难点就确定,难以把握,下面我将说几点突破数学中重难点的方法。。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 老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

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沟通老师、学生和授课内容之间的桥梁,老师要用很好的板书将书中的内容板书,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须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三个一个是代数,第二个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第三个是统计与一些杂题。代数主要包括方程,还有一些数学的基础,例如什么质数合数什么的。特别是方程,要重点复习。平面几何主要包括小学学的基础图形,还要记住基础概念,例如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形,还要背公式,最总要的一点是灵活灵用。立体几何,这是小学的难点,建议多做题。统计等,这些都很简单,可以简要看一看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C=(a 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S=ah?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S=(a+b)h? 8、直径=半径? d=2r 半径=直径? r= d?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 2π(d?)h=2π(C??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 h=π(C??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 h?=π(d?) h?=π(C??π) h?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 譨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 S表=a譨?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 譨譨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 C=2(a 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S=2(ab ah 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高=面积??底三角形底=面积??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 s=(a b)?h? 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大数(和-差)?=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重难点整理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课时:正负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三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时:认识公顷 教学重点:认识1公顷,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第五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六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第七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 第二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了解小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以 及相应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重点: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把一个大数目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在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意义。 第六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小数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的原因。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第二课时:小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第三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难点本身也属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概念、性质、法则、计算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重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量、折叠、剪拼几何图形,做一些立方体模型,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形成过程、特征和数量关

系.如学生在用圆规画圆时,通过固定一点、确定不变距离、旋转一周等操作,对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特征和怎样画圆就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抓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我们都知道“利息”知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在教学“利息”时,让学生通过5000元存入银行,计算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体会到期后会取得多少利息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了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了数学的真实.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

如何确定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如何确定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确立的是否确凿,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一、整体把握,吃透教材。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其次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1.依据教材内容而定。 教学重点大凡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大凡只有一两个。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从教材上看有两个知识点:一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例外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即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很显然在两个知识点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是解决第二个知识点的前提,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所以确定为教学重点。 2.依据教材提示而定。 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体系,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编写形式。就人教版教材而言,有一个分外的人物“小精灵”。它会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说出一些规律,如:一年级下数学教材第35页,小精灵说: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两个知识点也是小精灵提出的。所以老师们在没有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要吃透教材,可根据教材中的提示确定教学重点。 3.依据课题而定。 数学教材的课题,一目了然,直接揭示教学重点。有经验的教师,能对教材做到深刻解读的教师,一看课题就可以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倒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