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word档含答案)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word档含答案)

2020届高三六安二中新校区语文周测试卷(五)

时间:50分钟分值:44分日期:3月16日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的艺术崇尚空灵之美,中国古代诗学亦复如此。空灵美作为中国古代诗作艺境的极致,占有极高的地位。许多诗论家往往拈出一些妙语金言式的象喻和独标一格的范畴对此加以认识,诸如“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诗学着意虚无、标举空灵的审美追求。

“镜花水月”,是中国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比喻,其渊源来自佛典,后移之论诗。严羽说:“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屠隆所说:“诗道之所贵者,在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妙入玄中,理超象外,镜花水月,流霞回风,人得之解颐,鬼闻之欲泣也。”“镜花水月”作为佛喻,移来论诗,形象地说明了诗作的审美特质:诗不必实求,应以空灵淡远为尚。

“神”,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中国诗论家言最高的审美境界,称之为“神”而不言“美”。“神”之于诗作,往往要求诗人塑造一种神化境界。司空图称之为“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王士祯号为“得其神而遗其形,留其韵而忘其迹”。神的奥秘就是“空”,就是“虚”。它之于诗作,非是诗作中的一个元素,而是从象外、言外、意外显露出来的超越性新质。明人彭辂说:“盖诗之所以为诗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言外,其言在意外。”“神”的审美特质是即形色又超形色,即感观又超感观,具有妙造自然、神超理得的空灵之美。正可谓“无迹之迹诗始神”。

“味”,被应用于说诗论艺,就已脱离了生理层面上的形质。孔子听了《韶》乐之后用“三月而不知肉味”来形象说明音乐动人的美感力量。司空图要求诗味“妙在成酸之外”。苏轼也认为“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其意在说明作为美学意义的“味”,其本身就具有“离形得似”的超越性,中国古代诗论对诗味讲究有多重之味,刘勰要求有“余味”,提出了“余味曲包”说,即要求诗作有言外之意的余味,以便达到以复意为工的境界。司空图直接提出了“味外之旨”说,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多重之味至少两重味,以至诗作有无穷之味,如“味之不厌”“寻味不穷”“味之无极”等等。因此“味”之于诗作,它超乎形体,总给人一种空灵通脱、深邃无穷之感。只有这样才给审美接受者提供了一种想象创造的阔大空间。

“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等,虽然范畴各异,但其内在的统一性却旨归

于空灵。诗歌“以若有若无为美”,这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范式。因此,空灵美是中国诗歌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是诗歌作品所追求的极境。

(节选自李洪先《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空灵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灵之美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追求,也是中国古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极境。

B.“镜花水月”“羚羊挂角”“空中之音,相中之色”皆可用来形容诗歌的空灵之美。

C.因为中国古代人们信仰崇拜“神”,所以“神”也是中国诗论家言最高的审美境界。D.“味”是中国古代诗论的又一美学标准,即含蓄蕴藉有言外之意,给人深邃无穷之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了中国诗学空灵美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古代诗论家对此特点的认识。

B.为了说明“诗不必实求,应以空灵淡远为尚”的美学特征,作者运用了引证法。

C.文章先总述然后分别论述,最后再次强调空灵美是中国诗歌作品所追求的极境。

D.作者为了证明古诗中“味”的美学特征,列举了孔子“三月而不知肉味”的事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诗论家看来,诗人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以实就实,而是在于心挂无碍,以实就虚,容纳万境。

B.“镜中花,水中月”是中国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比喻,其渊源来自老庄,后移之论诗。现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C.司空图直接提出了“味外之旨”说,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多重之味至少两重味,即“咸酸苦辣”之中至少有两种。

D.空灵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标准,随着诗歌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已经明显不适用于作为新诗评判的标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语的王维,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江徐

读唐诗宋词及前人诗作,便可知,历代那些文人墨客,文字风情万种,心思旖旎缝蜷,起初无不胸怀天下,持一颗经邦济世之心,最终因为现实,如此那般……

有一类人,因为失望而彻底归园田居,比如陶渊明,宁可在庐山脚下“展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过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另有一类人,因为不甘或者担负某种人生使命而上下求索、一路沉浮,比如江雪独钓的柳宗元,几遭贬谪,最终在敕召回京的路上离世。也有人爬到高位,手握重权,一度飞黄腾达。

王维不在这几类之中。王维生活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安史之乱发生时,他已步入晚年。他能够做到半官半隐,居庙堂之高,亦处江湖之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已成为王维个人品牌的广告语。区区十个字,写的既是现实之中的山野慢步,也道出作者的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活到极致,心成素淡。

春夜闲看古诗词,读到王维的这样两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内心不禁为之所动,好似春风吹过江南岸。

由此思量许久,仿佛看见渔人划船远去,徐徐然,悠悠然,歌声豁然似世外之人,又听到乃之声……我便在这两句诗文里,在虚无的欸乃声中忘记周遭,迷失自我……

这两句取自王维写给张九龄的诗作: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张九龄当初写给王维的是什么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两人年龄相差二十来岁,作为志同道合者,彼此欣赏、互相酬唱。身为前辈,张九龄在仕途上先行一步,应该也有意提携德才兼备的后生。

年轻时候,王维同样具有政治抱负,志在魏阙,胸怀廊庙,也曾向身居宰相之位的张九龄毛遂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这跟孟浩然当年写给张九龄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一个意思、一个目的——老大,你看小弟我怎么

样?

后来,张九龄罢相,王维被贬。再后来,有了这首诗。此时的王维好静、好道,万事不关心。当时的日常是这样的:

清晨静修,门外的木槿花恰自静好;夜里弹琴,风吹翠竹,明月来相照;兴致上来的时候,出门溜达,信步而行,行至溪水尽头,便坐下来,漫看天边云卷云舒;假若遇到渔夫樵者,很聊得来的语,便会忘记返回的时间。那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反正不用担心某某喊他回家吃饭……

存在即合理,当一个人得道之后,外界与内心都是四通八达,毫无障碍。

人生行不通处,只因执念挂心,执着而放不下。

在诗信中,张九龄想跟王维探讨人生穷困与通达道理,大概他仍有想不通的地方,仍有不甘之处。王维没有正面作答。“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你问我人生贫困如何、通达如何究竟是怎样一番事理,我且唱着渔歌,划一叶扁舟,驶向江河深处去咯。

此时的王维已经四十岁,此时的王维真的已经不惑了吗?面对友人困惑,他选择不语。不语,不代表没有回答。山谷回音是回应,山谷沉默,同样是回应——无言的沉默。

孔子说,“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针对一个时代而言。当诗人看透官场黑暗、想通过仕途实现安邦济国的抱负理想破灭后,他便完全倾向了归隐。

“渔歌入浦深。”这种不语,是否有几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是否也有几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然?

张九龄若能懂得,这种不语而隐去,是否也有几分拈花一笑、尽在无言的豁达意味?

总觉得,做到不语的人并非无义,恰恰相反,他的心中更易深藏一份诗意的深情。

(有删改)(注)在张九龄任相时,王维对现实充满希望。张九龄罢相贬官后,奸相李林甫掌权,忠贞正直之士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着饱满的诗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为切入点,剖析了王维隐居的心路历程。

B.文章先分析了三类文人墨客在仕途上的不同人生际遇,进而指出了王维在对待仕途变化上的不同态度,为后文张本。

C.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王维被贬后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直观地表现了王维豁达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

D.文章最后三段,与前文呼应,以设问的方式发人深思,回答了造成王维不语的深层原因,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不语的王维,心中藏有一份深情”,请分析“深情”的内涵。

三、情景式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1)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男女主人公感情之深达到“_ ___,___ _ __”的程度,双方还私订终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出师表》中提到深受刘备赏识,被选拔来辅助后主刘禅的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诸葛亮的评价是“__ __,___ _”。

四、语言文字应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题3分,共9分)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世人完全懂得了西方的真实面目。虽然嘴上大谈“自由平等”,但骨子里信奉的依然是“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自己的利益蛋糕绝对不能被触碰。而中国发展到目前的体量,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会有人出来挑刺、干扰乃至捣乱。这也注定了像华为这样的领军企业,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马拉松一样的诉讼怕是少不了。指望孟晩晚舟事件迅速解决,或者华为今后一帆风顺,显然太过______。

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遭“围追堵截”已成既定事实,与其,不如修炼内功,用强大

的实力让产品无可替代。作为通讯行业后来者的华为,靠着自主研发和狼性气质,用产品的硬实力在对手如云的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回顾历史,加拿大北电倒闭破产,阿尔卡特和朗讯抱团取暖,诺基亚、爱立信一蹶不振,摩托罗拉几度卖身,一个个巨人都曾因技术落后而被市场淘汰。技术迭代_____,发展风口随时在调整,唯有自己真正强大,才能有“闲庭信步”的_____。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乐观怨天尤人转瞬即逝资产

B.乐观怨天尤人瞬息万变资本

C.豁达自怨自艾转瞬即逝资本

D.豁达自怨自艾瞬息万变资产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山雨欲来风满楼”

C.“木秀于林,风必摧之”D.“树欲静而风不止”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让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B.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打压围堵乃至讹诈的一切,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C.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让世人完全懂得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D.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打压围堵乃至讹诈的一切,让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1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5分)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2019年铁路暑运正式开启,8月31日结束,共

计62天。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2亿人次,同比增加5384万人次,增长8.1%,日均

发送旅客1161万人次。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充分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运力供给,努力满足暑期学生、探亲、旅游等客流的出行需要。7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4477对,其中直通列车1669对,动车组列车3310对,另

安排动车组高峰线列车460对,根据客流需要启动。

参考答案

1.C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强加因果,同时“因为中国古代人们信仰崇拜‘神’”,此意文章也没有体现,原文“‘神’,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中国诗论家言最高的审美境界,称之为‘神’而不言‘美’”,并没有谈论中国古代人们信仰崇拜“神”。

故选C。

2.D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作者为了证明古诗中‘味’的美学特征,列举了孔子‘三月而不知肉味’的事例”

错误,原文“孔子听了《韶》乐之后用‘三月而不知肉味’来形象说明音乐动人的美感力量”可知,孔子“三月而不知肉味”的表述,是用来形容“音乐动人的美感力量的”,不是为了证明古诗中“味”的美学特征的。

故选D。

3.A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其渊源来自老庄”错,原文“是中国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比喻,其渊源来自佛典,

后移之论诗”可知,“镜中花,水中月”的渊源来自佛典;

C项,“即‘咸酸苦辣’之中至少有两种”错,原文“司空图直接提出了‘味外之旨’说,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多重之味至少两重味,以至诗作有无穷之味,如‘味之不厌’‘寻味不穷’‘味之无极’等等”可知,不是“‘咸酸苦辣’之中至少有两种”;

D项,“已经明显不适用于作为新诗评判的标准”文中无据,原文“因此,空灵美是中国诗歌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是诗歌作品所追求的极境”可知,中国诗歌中包括新诗也有很多具有空灵美的诗,原文没有谈论空灵美已经明显不适用于作为新诗评判的标准。

故选A。

【点睛】

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一)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二)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三)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四)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五)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4.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

伤。

D项,“回答了造成王维不语的深层原因,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最后三段“‘渔歌入浦深。’这种不语,是否有几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是否也有几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然”“张九龄若能懂得,这种不语而隐去,是否也有几分拈花一笑、尽在无言的豁达意味”“总觉得,做到不语的人并非无义,恰恰相反,他的心中更易深藏一份诗意的深情”,这是作者的猜测,也并没有“震撼人心”,而是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故选D。

5.①结构上,紧承上文“内心不禁为之所动,好似春风吹过江南岸”。②内容上,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意境,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③以“我便在这两句诗文里”“忘记周遭”“迷失自我”,一方面写出诗句的艺术感染力,另一个方面以“迷失自我”反衬王维的半醉半醒的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①总领下文;②承上启下(过渡);③总结全文;④为后文作铺垫;⑤照应。内容上作用应是: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含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示。结合上文“内心不禁为之所动,好似春风吹过江南岸”可见,这段描写的正是作者内心震动的具体表现;“仿佛看见渔人划船远去,徐徐然,悠悠然,歌声豁然似世外之人,又听到乃之声”,则是对那两句诗歌意境的展现,丰富文章内容;“仿佛看见渔人划船远去,徐徐然,悠悠然,歌声豁然似世外之人,又听到乃之声”,进一步展现作者被诗歌意境所感染的内心感受,深化诗歌的感染力,同时也用自己的迷失来衬托王维的“迷醉”。

6.王维隐居山林是现实黑暗的无奈之举,一方面他对李林甫等奸臣当权者深切憎恶,另一个方面也有安邦济国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与不舍,因此他的隐居不同于“因为失望而彻底归园田居”的那类人,而是一种半醒半醉的自我麻醉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原文“年轻时候,王维同样具有政治抱负,志在魏阙,胸怀廊庙,也曾向身居宰相之位的张九龄毛遂自荐”可见,王维一直有着政治抱负;“后来,张九龄罢相,王维被贬。再后来,有了这首诗。此时的王维好静、好道,万事不关心”,因为政治上的黑暗,他不得不归隐山林;“此时的王维已经四十岁,此时的王维真的已经不惑了吗?面对友人困惑,他选择不语。不语,不代表没有回答。山谷回音是回应,山谷沉默,同样是回应——无言的沉默”,他并非真正看通达,如若这样,他肯定会安抚友人,然而他用沉默来作回应,可见他内心仍旧藏着救国济民的梦想,却无法实现,诗人是一种半醒半醉的状态;“当诗人看透官场黑暗、想通过仕途实现安邦济国的抱负理想破灭后,他便完全倾向了归隐”,因此他的隐居不同于“因为失望而彻底归园田居”的那类人。

7.(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8.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乐观: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乐观是一种向阳的人生态度。豁达: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根据语境中对孟晚舟事件形势发展的判,应用“乐观”。

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自怨自艾:自己悔恨自已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指自我悔恨。根据语境中指对别人的抱怨,应选“怨天尤人”。

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语境中形容变化快而多,应选“瞬息万变”。

资本: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和财产,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语境中的对象,应用“资本”。

故选B。

9.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段后面的内容是在指责某些国家对华为的打压围堵乃至讹诈,因此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符合语境。故选A。

10.D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原句存在三处语病。“懂得”与“面目”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讹诈”与“打压围堵”应交换位置,排除A、C项;成分残缺,“世人”前应加“使”或“让”,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

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1.为了应对暑运开启后客流增加情况,中铁集团实施新运行图来满足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题,由“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2亿人次,同比增加5384万人次,增长8.1%,日均发送旅客1161万人次”可知,信息为客流量增加,采取的办法为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目的是努力满足暑期学生、探亲、旅游等客流的出行需要,最后,整合成一句话即可。

【点睛】

压缩语段一般要求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缩减或拟写新闻导语、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对所给语段进行高度概括提炼要点,归纳主旨,或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等等。提取关键词步骤:①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概括内容)。②明确与主要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提取主干)③将目标词语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 ②,奉命于危急之间。(诸亮《出师表》) ③,飞鸟相与还。(渊明《饮酒》) ④,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⑥,甲光向日金麟开。(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跌倒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 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 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 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 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 在 --------------------此 -------------------- 卷--------------------上 -------------------- 答--------------------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

安徽对口高考语文真卷学习资料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考试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yǔn)了一下。 B.他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òu)牛,声震天地! C.老流浪汉全部的家当.(dāng)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D.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jūn)裂片。 2.下列句子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许三多这支小部队实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B.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C.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D.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 A.寒暄.(温暖)更胜一筹.(筹码) B.深邃.(精深)相濡以沫.(湿润) C.笑靥.(面颊,酒窝)好高骛.远(鸭子) D.夙.愿(旧有的)面面相觑.(看,瞧)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观花似的被调动。 B.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C.黑色的小皮箱,一把小锁,柔滑的棱角,这些都是我儿时熟视无睹的。 D.台儿沟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无闻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5.下列句子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提高了搜集、筛选、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B.这位青年画家不得不以杂志小说的插图来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 C.历史把这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就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 D.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阅读时注意力越是集中,大脑留存读物的信息量就越多。 ②所以速读过程是感知、思维高度活跃的过程。 ③人的注意力与阅读速度存在着某种“正”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的速度才可能 加快;注意力不集中,思绪游离于读物之外,阅读速度自然会慢。 ④不断回视,复读,速度慢了,信息量自然也就小了。 ⑤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其他念头必定会:“乘虚而入”,从而造成“视而不见”或者前 读后忘的结果。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③②①⑤④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得前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头天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的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日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全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在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 ……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求'——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肢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臵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

2005年高考试题——语文(安徽卷)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编篡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严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 元文化精彩纷呈 ....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 ....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 ....,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的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张善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收音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会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寻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语言知识仍然是4题,语音在多年停考后又回归了,成语、病句还是必考题,第四题考查的应该是属于句式知识。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选文应该说是科学类文章,这是一大改变,前几年一直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但文章总体阅读难度不打,也没有什么难以读懂的专业术语。题目设置的总体难度也不是很大,第6题稍微难一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

2018年安徽对口高考语文真题

¥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 文化素质测试 语文试题(120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 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和谐.(xié)演绎.(yì)食物链.(nìan) B.权.(quán)利容纳.(nè)团体操.(cāo) , C.修饰.(shì)良宵.(xiāo)潜.(qián)水艇 D.坎坷.(gě)滑稽.(jī)龙虎榜.(b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优闲漫游风景线 B.刻苦求索见贤思齐 C.态度淘醉手风琴 D.独到聚集厚积勃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省将加大科技产业的创新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 ②为了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抓闪电”的奥秘,记者采访了该设备研制单位的专家。; ③这款自主研发的新型容积式压缩机,具有、静音、节能等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 A.空白揭开洁净 B.分量揭露洁净 C.含量揭露清净 D.分量揭开清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上下五千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B.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中一个不可或缺 ....的基本要素。 C.在这万象更新 ....的时代,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将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创新创业。 D.本届冬季奥运会上,武大靖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枚金牌,喜讯一时传得满城风雨 ....。 ,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彩虹是阳光在水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造成的自然现象的缘故。 B.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徽州民居往往采用“楼上加楼”的形式。 C.乡村旅游就应该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这才符合乡村旅游的本意。 D.喷气式飞机飞行时,身后留下的长长的白色气体,被称为飞机尾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理论和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美国政府、欧盟都先后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区域)战略,中国也将大数据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以对待。 > ①简单来讲,大数据是一种海量信息资产。

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卷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安徽高考语文2020年试卷及答案(word版)

安徽高考语文2020年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 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 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 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 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 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 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