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P2

(一)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2、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其他记忆点:

1、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P1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鲜明的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革命性是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我们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各个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19

(一)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P21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型、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4、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P23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25 P28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P25-27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P30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的内涵和特点P3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4.联系具有条件性。

(二)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三)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四)发展与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2、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3)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1)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2)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6、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1)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2)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2、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3)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九)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二)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是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3、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在否定阶段的事物任然具有片面性,还要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历经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充分估计其困难,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1、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2、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贯彻了看问题的方法。

3、“四个全面”也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认识的两次飞跃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二、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2.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社会实践总会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两者的关系中形成的。

2、价值的特点。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1)劳动资料,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2)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

(3)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本的、决定性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分为: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一)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其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剩余价值的实质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1)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不发生价值增殖。2.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实现了价值增殖。

(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m'=m/v,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1)绝对剩余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或提高劳动强度都会增加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3)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大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垄断组织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

联合。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1、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3)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1)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2)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

(3)在竞争范围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更加激烈,破坏性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融合成为金融资本。金融寡头是指少数大的垄断资本或垄断集团,控制着庞大的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领域的统治的。

所谓的“参与制”就是金融寡头通过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金融本和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1)垄断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

第一,垄断资本加强对本国垄断企业无产阶级的剥削。

第二,占有非垄断企业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3)垄断利润是平均利润加上超额利润。垄断商品的价格是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帝国主义时期的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长期得到的。

2、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价格长期背离商品的价值,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一,垄断价格的形成仍然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

第二,从整个社会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总量仍然相一致,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产阶级国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原因

(1)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2)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3)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3、垄断资本输出的来源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初它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帝国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

1、个体资本所有制。

2、股份公司

3、国家资本所有制

4、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其一,职工参与决策。其二,终身雇佣。其三,职工持股。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导致所有矛盾的冲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入口处。

4、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社会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3、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期末复习资料

2019年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精髓 C.实质 D.核心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 C.盲目性和自觉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 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 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 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 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 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十年代 D. 19世纪七十年代 A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说明了() A.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B.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起义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B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C 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A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A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A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主义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A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B 1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 A.神秘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11、下列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C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B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2018年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2018年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一、判断题(要求:只判断正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错误) 2.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正确) 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正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 世界统一于物质。(正确) 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概念——判断——推理(错误) 二、简答题 1.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

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 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 (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 (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 (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 3.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答:(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 (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2018版教材页码)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4 3.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的理论来源有哪些?p.5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p.10-13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p.13-17 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p.17-18 -------------------------------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0-21 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p.21-23 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是什么?p.23-24 10.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p.23-24 11.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1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p.25-27 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27-28 1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p.28-30 15.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什么?p.30-33 1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p.33-36 1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发的实质和核心?p.37 18.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是什么?p.37-38 19.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p.38-40 20.如何理解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p.40-41 21.怎样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p.41-42 22.如何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23.辩证思维方法及其应用价值p.46-48 24.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五种思维能力p.49-54 ------------------------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试题库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 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 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 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 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 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 【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 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美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尉·李嘉图 D威廉·佩蒂 【 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 核心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原理概论知识点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 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是由马克思恩格 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者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取自身解放和整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 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争的性质、目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到新阶段 无产阶级的科学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力 发展普遍规律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主义以及社会 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 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 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现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 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

(完整版)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附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B.社会性C.历史性D.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精髓 C.实质 D.核心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 C.盲目性和自觉性 D. 客观性和普遍性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 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 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 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 1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政治面貌 B.经济地位 C.宗教信仰 D.价值取向 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这说明改革具有

2018年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卷)和答案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 课程代码: 03709)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 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答案】 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 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 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 2) 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 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新版)课后习题答案 〇绪论 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p2-4,10-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开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特征: 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 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为了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很多。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经济上很困顿,没钱买面包,没钱付房租,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 1859年,他这样写道:“由于需要抽出许多时间来研究我的政治经济学,不得不拒绝(虽然很不乐意)人们在伦敦和维也纳向我提出的收入极其可观的建议。但是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恩格斯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因此,“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二,马克思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影响。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在他的一本小册子《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写道,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在社会历史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我们对马克思是不能回避的。马克思主义是得到了历史实践证实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遇到一些现实难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向马克思的理论求助。《21世纪资本论》为什么那么火?因为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珠玉在前。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点,不管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都会承认。比如,反对马克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马克思思想的完备性就在于,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正确性,并且使他的所有研究者都能领受到智慧的魔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影响。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0.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各种理论流派,使用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穷尽解数,最终却难以逃脱经济社会危机的冲击。从石油危机、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占领华尔街”国际运动、各国罢工示威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得不一次次站在危机的悬崖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